黄连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近年来,黄连的研究在药理学、化学成分、药效、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黄连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一、黄连的药理活性1. 抗菌活性:黄连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研究表明,黄连中的黄连素、黄连甙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2. 抗炎活性:黄连具有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免疫系统等途径发挥作用,对各种炎症和炎症相关的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抗肿瘤活性:黄连中的活性成分黄连素、黄连甙等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并调节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对多种癌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抗氧化活性:黄连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所致的损伤,对细胞保护和抗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连的化学成分黄连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大约有200多种,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黄醇类化合物、糖苷类化合物等。
黄连素、黄连甙、小檗碱等是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
三、黄连的药效及临床应用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感染性疾病、肝胆疾病等。
在临床上,黄连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肝炎、口腔溃疡、湿疹等多种疾病。
四、黄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黄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黄连主要通过口服途径吸收,并以黄连素等活性成分为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为主要排泄途径。
五、黄连的展望1. 发现和开发更多的活性成分:目前已发现的黄连活性成分只是冰山一角,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开发。
2. 药效机制研究:进一步探究黄连的药效机制,特别是在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1. 引言1.1 黄连的概述黄连,中药材之一,为白蔹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
黄连具有苦寒性,具有清热燥湿、泄火解毒的功效。
其性味苦,寒,无毒,归心、肝、胃经。
在中医药中,黄连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热毒病、湿热病、痢疾腹泻、黄疸等疾病。
黄连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中医界的关注和研究。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黄连的功效早已被详细记载,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黄连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从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到药理作用研究,再到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研究,黄连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为中药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黄连的研究意义一、药用潜力广泛:黄连具有较为丰富的药用成分,其中包括多种生物碱、黄连素、黄连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肠炎、黄疸、疮疡等多种疾病。
三、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价:随着黄连的广泛应用,对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的需求日益增长。
研究黄连的有效成分含量、药效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不良反应等,对提高黄连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黄连的研究对于挖掘其潜在药用价值、深入探究其药理机制以及提高其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黄连,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作用,为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黄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至关重要。
黄连主要含有黄连素、蒙古黄连素、黄连碱、黄连素、黄连对苯二酚、蒙古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方法的优化、成分的分离鉴定和药效活性的评价等方面。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已经初步确认了黄连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也与其药效评价、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密切相关。
黄连活性成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_李彩虹
收稿日期:2009-05-07; 修订日期:2009-08-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 .30672741)作者简介:李彩虹(1981-),女(汉族),海南琼海人,现任广东医学院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实验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天然药物等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简介:周克元(1954-),男(汉族),广东湛江人,现任广东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和基因治疗等研究工作.黄连活性成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李彩虹1,2,周克元1*(1.广东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广东东莞 523808;2.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23)摘要:黄连及其活性成分特别是小檗碱在体外细胞研究中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抗肿瘤、抗糖尿病、抗菌抗炎、神经调节等几大方面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经过分析整理表明:进一步筛选小檗碱以外的黄连活性有效部位及如何提高小檗碱的生物利用度来充分发挥小檗碱的疗效将是今后黄连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黄连;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2-0466-03St udy Advances on the E ffects andM echanis m s ofActive Constituents of Cop tid is Rhizo m aL I C a-i hong1,2,Z HOU K e -yuan 1*(1.Institute o f B ioche m istr y and M olecular B io logy,Guangdong M ed ical C ollege ,Dongguan 523808,China;2.GuangdongK ey Laboratory for R esearch and D evelopm ent ofN aturalD rug s ,Zhanjiang Guangdong,D ongguan 523808China )Abst ract :Cop ti dis Rh i zoma and its active compounds espec iall y be rberi ne have a w ide range o f phar m aco l og ica l ac tiv iti es i n vitroce ll study .T h i s rev ie w su mm ar i zes severalm a j o r effects i nc l ud i ng anti-tu m or ,anti-d i abetes ,an tibac teria and an ti-i nfla mm a t o -ry acti v iti es and neuro l og ical regu l ation of the constituents i n Copti dis R hizo m a and its mechan i s m s.A furt her screen i ng o f t he ac -ti ve co m pounds o f Cop ti dis Rhizoma besi des berberine and i m prov e m ent o f the b i oava ilab ility o f berber i ne i n o rder to g i ve f u ll e ffect in treati ng pa ti ents w ill be the focus o f t he study i n the fut ure .K ey w ords :C op tidis rhizo m a ; A cti ve i ngred iens ; M echan is m s 黄连Cop ti d is rhi z o m a 为毛茛科植物,根茎为中药要药,被记载于各朝代重要医药典籍之中。
黄连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黄连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黄连,是一种中草药,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用价值。
自古以来,黄连就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疗效显著的中药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黄连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特殊作用,本文将介绍黄连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一、黄连的基本信息黄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印度等地区。
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连碱、蒙药黄素、蒙药甲、蒙药乙等,具有苦、寒的性质。
在中医领域,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热病、湿疹、口疮等疾病。
二、黄连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1. 抗炎作用近年来,有多项研究表明,黄连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黄连中的黄连碱等成分可以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例如,黄连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皮肤炎症等疾病。
2. 抗菌作用黄连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碱和蒙药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3. 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碱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黄连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尽管目前相关研究还在初步阶段,但是黄连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备受关注。
三、黄连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1. 黄连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
黄连不仅可以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胃肠道症状。
2. 黄连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黄连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黄连不仅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还可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呼吸道症状。
3. 黄连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黄连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疾病,如湿疹、疮疖等。
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黄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备受研究者。
本文将简要概述黄连的历史、现状,重点阐述黄连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湖南等地。
自唐代起,黄连就被载入医药典籍,被誉为“药中之王”。
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黄连在抗菌、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逐渐得到证实,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黄连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菌等。
生物碱类化合物则以小檗碱、黄连碱等为主要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黄连中还含有一些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这些化学成分共同赋予了黄连多种药理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者开始对黄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黄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逐渐发现了黄连中多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小檗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炎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黄连碱则具有抗氧化、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者还发现黄连中的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为黄连在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研究者对黄连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逐渐深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黄连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备受。
近年来,研究者对黄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黄连中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黄连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未来,研究者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黄连的药理作用机制,以期发现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治疗策略,造福人类健康。
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黄连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
黄连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黄连是临床常用大宗药材之一,是传统的抗菌抗病毒药物,抗菌谱广。
近年来,随着老药新用的提出,黄连抗癌、降糖等新的药理机制被发现,新功效的黄连制剂及配方将被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标签:黄连;药理作用;有效成分;黄连制剂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目前发现的黄连属植物约有16种,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我国发现的黄连属植物有6种,分布在西南、中南、华东和台湾等地,其中湖北利川和重庆石柱是黄连的主产地[1]。
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锦堂教授创造的“栽培黄连的玉米和造林遮阴技术”,原创地即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县福宝山。
黄连最早记载于战国至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2],“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
明目,肠,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
久服令人不忘[3]。
一名王连。
生川谷”。
《伤寒论》共载113方,其中使用黄连的有12个,使之成为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4]。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主要功能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心火亢盛、高热神昏、心烦不寐、目赤吞酸、牙痛、消渴及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5]。
黄连作为民族药材应用也很广泛。
藏医用黄连,取其功效“清疫疠热,续筋骨”(《晶珠本草》)。
土家族用黄连治“目赤肿痛、烫伤、痢疾”(《土家族医药学》)。
彝医用黄连,主治小儿腹积、风水疔疮、烫伤、四六风、赤白痢疾(《启谷署》)、驱蛔虫(《造药治病书》)、梅毒(《老王斗彝族医药书》)。
瑶医用黄连,治“高热心烦、衄血吐血、菌痢、肠炎腹泻、目赤肿痛、黄疸型肝炎、口舌生疮、中耳炎、痈疮肿毒”(《中国瑶药学》)。
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治痢以黄连为君。
《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6],黄连根茎中含有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小檗碱(Berberine,Ber)又名黄连素,为黄连的主要成分,含量约为5%~8%,具有对热不稳定性,有极其广泛的抗菌谱,对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金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肠道感染引起的菌痢、化脓性中耳炎和眼结膜炎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7]。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痛的功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如感冒、痢疾、痈疽等。
本文将对黄连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黄连的化学成分研究是黄连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已经从黄连中分离到众多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苯丙素类、苦味酸类等。
生物碱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连素、小檗碱等。
这些化学成分不仅赋予了黄连的药理活性,还对其药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连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炎、抗菌和解热作用等方面。
黄连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
黄连还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黄连还能够降低体温,对退热具有良好的效果。
黄连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感染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临床研究发现,黄连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如痢疾、肺炎等。
黄连还能够调节胃肠功能,具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可用于治疗胃溃疡、消化不良等疾病。
目前,黄连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虽然黄连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但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黄连的药效成分及其药效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黄连的质量评价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深入研究黄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连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明确其化学组成及其作用机制。
2. 探索黄连与其他中药的联合应用。
黄连与其他中药具有协同作用,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
可以从黄连与其他中药的配伍中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3. 完善黄连的质量评价体系。
可以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黄连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化学成分和药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4. 深入研究黄连的临床应用。
可以进行临床实验和研究,明确黄连的适应症、用药规律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
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安徽新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承诺书本人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积极开展实验(调查)研究活动,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调查)记录,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参考文献资料外,论文(设计)中所有数据均为自己研究成果,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黄连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之一。
本品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至今发现的黄连属植物大约有16种,大部分分布在北温带。
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把黄连列为上品,无毒,味极苦、性寒。
黄连是一味历史悠久的抗菌药,主要功能为清热降火、燥湿解毒。
临床上大多用于治疗呕吐、泻痢、湿热痞满、黄疸、心烦不寐、高热神昏、目赤吞酸、牙痛、消渴及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里流脓。
近几年来发现黄连还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本文旨在对黄连的现有资源分布及现代最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在短时间内了解黄连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介绍,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连;药理作用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progress of rhizoma coptidisAbstractBerberine is one of a kind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of our country . This product is a perennial herb berberine Ranunculaceae . Berberine has discovered genus of about 16 species , mostly located in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 . Berberine was first documented in the "Shen Nong 's Herbal Classic" , the berberine as a top grade , non-toxic , taste very bitter , cold .Berberine is blindly historic antimicrobial drugs , the main function of heat pathogenic fire , dampness detoxification. Most clinically for the treatment of vomiting, dysentery , heat fullness, jaundice , irritability , insomnia , high fever , coma , red eyes and acid regurgitation , pain, diabetes boils and carbuncles ; external treatment of eczema , eczema , ear canal flows pus . In recent years found that berberine also has anti- infective, anti -tumor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berberine distribution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moder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to be so berberin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a short time to understand . And describes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Coptis chinensis;Pharmacological effects目录1 绪论 (1)1.1 黄连的研究背景 (1)1.2 黄连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2.1黄连抗菌作用 (2)2.2黄连的抗病毒和抗内毒素作用 (2)2.3黄连抗寄生虫作用 (3)3 非抗菌抗病毒作用 (4)3. 1 降血糖 (4)3.2调血脂作用 (4)3.3 对心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 (5)3.3.1治疗心力衰竭 (5)3.3.2抗心律失常作用 (6)3.3.3 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6)3. 4 对脑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 (6)3.5降血压作用 (7)3.6抗癌作用 (7)3.7增强免疫作用 (7)4 结论和研究展望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1 绪论1.1 黄连的研究背景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就称之为“黄连”。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黄连,又称黄莲,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消肿止痛等功效,被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肠胃炎、痢疾等疾病。
近年来,黄连的研究逐渐深入,不仅在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非常广阔。
在药物化学研究方面,黄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连素,已被广泛研究。
研究发现,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
一些研究还发现黄连素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抑制作用,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黄连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
在药理学研究方面,黄连的作用机制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阐明。
研究发现,黄连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
黄连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发挥抗炎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黄连还可以通过影响信号通路、调节基因表达等方式,发挥其药理作用。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黄连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以期发现更多的药理作用和新的临床应用领域。
在临床研究方面,黄连已经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在肠胃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中,黄连具有抑菌、抗炎等作用,可以改善症状和促进康复;在肺热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中,黄连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在皮肤病、口腔溃疡等皮肤和口腔黏膜疾病中,黄连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症状和促进愈合。
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索黄连在更多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连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黄连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黄连可以增强某些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可以进一步研究黄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机制和临床价值。
黄连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其抗氧化、抗衰老、保护心脑血管等方面的作用,以期发现更多新的应用领域。
黄连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黄连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黄连,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湿热病等疾病。
近年来,对于黄连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科学家们致力于探究其药理作用机制、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黄连的药理作用机制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现有研究表明,黄连中含有较多的黄连素、蕨菜苷等有效成分,这些成分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药理作用。
黄连素是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另外,黄连中的黄连酮等成分也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除了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还广泛探讨了黄连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用价值。
研究发现,黄连中的生物碱、黄酮类、黄连苷等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用活性,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功效。
此外,黄连还被发现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肝癌等疾病。
然而,由于黄连的苦味较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因此,寻找黄连的新用途,改善其口感,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尽管黄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黄连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黄连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方法还不够成
熟,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此外,对于黄连的毒副作用以及在特定人群中的安全性等问题,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答。
综上所述,黄连的研究在药理作用机制、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黄连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将得到更多的挖掘和发展。
黄连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连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连,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使得黄连成为了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黄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综述,以期为黄连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首先概述了黄连的基本信息,包括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接着重点介绍了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如小檗碱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等,并详细阐述了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文章还对黄连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连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章对黄连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连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黄连的化学成分黄连,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黄连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黄连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对黄连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介绍。
黄连中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其中黄连素(berberine)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分之一。
黄连素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糖尿病等。
黄连还含有黄连碱(coptisine)、巴马汀(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这些成分在黄连的药理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生物碱类成分外,黄连还含有黄酮类、酚酸类等多种化合物。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连苷(coptiside)和异黄连苷(isocoptiside)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而酚酸类化合物如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等则具有抗菌、抗病毒等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黄连中还含有一些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成分,如黄连内酯(berberrubine)和黄连苦苷(berberoside)等。
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3):102-109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2767.2024.03.0102王倩琳,邢志华,周游.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3):102-109.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王倩琳1,邢志华1,2,3,周 游1(1.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2.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药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6;3.黑龙江省预防与治疗老年病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摘要:黄连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到现在为止有两千多年的入药史㊂黄连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多种药方的构成基础㊂黄连物质基础繁多㊁药理作用复杂,且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黄连新的化学成分不断被发掘,为进一步探索黄连的生产及功能价值,进而促进黄连的应用和开发㊂本文从黄连的生物学特性㊁化学成分㊁药理作用以及药用价值开发方面进行综述,发现黄连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㊁黄酮类㊁木脂素㊁酸性化合物㊁多糖类㊁甾体类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㊁微量元素等,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作用靶点起到抑菌㊁降血糖㊁抗炎㊁抗氧化㊁抑制癌细胞增殖㊁缓解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㊂因此,应对黄连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性分离提取和生物活性测定,以及对相关机制加以研究㊂关键词:黄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收稿日期:2023-07-19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科研业务费项目(18X N 08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240028,国家级);横向合作课题(H L 0092)㊂第一作者:王倩琳(2002-),女,本科生,专业方向为中药学㊂E -m a i l :2698738483@q q .c o m ㊂通信作者:邢志华(1971-),女,博士,教授,硕导,从事药物合成㊁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㊂E -m a i l :x z h h 0451@163.c o m ㊂黄连(C o pt w a s c h i n e n s w a s F r a n c h )又名鸡爪连㊁川连等,毛莨科黄连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㊁湿润之处㊂毛茛科植物黄连㊁三角叶黄连及云连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 味连 雅连 云连 ,其中味连多为栽培品,质佳效优,产量最高,畅销国内外,主产于四川石柱县,湖北西部㊁陕西㊁甘肃等地亦产[1-2]㊂雅连的主产地为四川洪雅㊁乐山峨眉等地,有栽培亦有少量野生㊂云连主产云南德钦㊁碧江,原系野生,现也有栽培㊂黄连最早在我国‘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述,其叶片稍带草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部裂片为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叶片边缘类似锯齿,叶柄一般长5~12c m ㊂在野外生长的黄连,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1900m 的沟谷和冷湿荫蔽的密林中[3]㊂根据其对天然生长条件的需求,目前在我国陕西㊁湖北㊁湖南㊁四川㊁贵州㊁云南等地均已有大规模种植㊂黄连具有平肝息风㊁去燥湿㊁泻火清暑的作用,制成药物后,通过口服,可用来治湿热痞满㊁泄泻胃酸㊁黄疸㊁心火亢盛㊁齿痛㊁身体乏味㊁痈肿疔疮等;外服则可用来治湿疹㊁红斑㊁丘疹㊁耳道流脓等[4-5]㊂因其明显的清热去燥湿,泻火清暑的功能,所以常被选用为许多方剂和中成药中的主要成分㊂在传统的用药习惯上,泻火清暑也是黄连较为常见的应用方向之一,如用黄连根茎制作的黄连解毒汤,可治三焦火毒病,大热烦躁,口燥咽干,甚至失眠梦多等[6]㊂此外,黄连还可用来防治因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引起的胃热炽盛,也可用来减轻和治愈胃肠热病㊂黄连的消渴多食作用,也在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上获得了广泛应用㊂黄连同样可以作为治疗湿热泻痢药,同时,黄连和木香组成了经典用药组合,治湿热泻痢㊁里急后重[7]㊂黄连丰富的药用价值,在研究中医方面有着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而我国近代研究人员也依据其独特作用原理,使黄连在中医研究方面具有多种应用,研发出许多功效突出且广泛使用的现代中成药品,如清胃黄连丸㊁葛根芩连丸㊁双黄连颗粒㊁香连片等,以及黄连相关的保健品,如黄连阿胶汤㊁黄连酒㊁黄连粉等㊂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就黄连主要药用成分㊁功能价值㊁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黄连的生产及功能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㊂1 黄连的种植环境我国是全球最早人工栽培黄连的国家,据‘西康药材调查“记录,中国早在唐代就已进行人工栽培黄连,清代以后黄连栽培范围逐步扩大[8-9]㊂目前,中国黄连主要分布在四川㊁贵州㊁云南㊁陕西等地㊂黄连因喜阴特性,人工栽培的黄连多种植于2013期 王倩琳等: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海拔500~2000m 之间的地区山林里或山谷阴凉处,适宜生长于日平均温度在13~17ħ,最高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的地方[10]㊂黄连有强大的叶面积群,可利用林间间隙照射的阳光,忌直射强光,并且黄连是湿生植物,喜湿润,不耐干旱,但湿度太大或积水,易染病[11-12]㊂选择栽培土地时,宜以避风向阳㊁土地肥沃㊁排灌条件良好的坡地和梯田为宜㊂选择好土地后,对种植的园地进行整地,把石头㊁树枝和垃圾等清理掉以防止给作物发育带来干扰,整地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结构,还能改善病原菌和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也可以降低土壤病虫害的产生㊂根据整地标准,可使用2000~3000k g ㊃(667m 2)-1堆肥,整地结束时,做1.5m 宽,0.3m 高的畦,畦中间稍高于两边,避免畦面积水[13-14]㊂黄连幼苗期需要维持20%及以下的透光度,幼苗长出二叶或一心后宜开展间苗作业,期间去除杂草,并将长势较弱的幼苗拔掉,与幼苗苗距保持在1c m 左右,防止杂草生长,夺取出苗所需要的营养,优化其生长发育[15]㊂一般来说,黄连在春㊁夏㊁秋三季均可进行种植,种植时,需挑选土壤厚实㊁疏松肥沃㊁富含腐殖质的地区,进行养护的同时,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让其有良好的长势㊂黄连对土质的要求比较严苛,要求土质丰厚,疏松肥沃,土壤表层有丰富腐殖质,并具有较好的排水与透气条件,土壤酸碱性微酸为宜,中性也可㊂黄连是喜肥作物,农家肥对其肥料效果最佳,黄连不喜连作,轮作2~3年后,才可以换种黄连㊂2 黄连的形态学特征2.1 黄连繁殖方式和发育特性黄连具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在自然条件下,通常以地下营养繁殖体的无性繁殖为主,黄连为浅根系植物,水平分布34~35c m ,垂直分布10c m 以下,须根生长旺盛[16]㊂黄连繁殖时间长,从种植至采收的整个生命发育期需要6~7年,黄连苗的出土生长速度较慢,从长出幼苗至长出1~2片真叶,一般需要30~60d 以上,在生长一年内多数有3~4片真叶,植株高约3c m ,少数生育良好的有4~5片真叶,株高近6c m ㊂通常一年生黄连根部没有膨大,须根很少;2年生黄连,一般有4~5片真叶,株高6c m 左右,根部开始膨胀,芽苞大;三至四年生黄连叶数量较多,叶片面积也加大,光合积累增多;四年生以上黄连可以开花结实㊂2.2 黄连的生长特性黄连在每年1月抽薹,2月和3月开花,3月至5月开始结果㊂黄连抽薹后,新叶也开始逐渐萌发,5月老叶基本枯死,新旧叶完成基本更换,黄连在每年的3月至7月地上部位生长发育最为旺盛,地下根状茎则速度较慢,比较迟缓,8月以后地下部位生长速度逐渐加快㊂混合芽以及叶芽在9月开始形成,11月芽苞开始长大㊂一年生幼苗生长后期,叶丛中形成叶芽,越冬后抽出新叶,老叶枯萎㊂秋季地下部位根茎开始膨大,地上枝叶丛中新芽又开始萌发,再越冬后,新老叶再次进行更替,到了秋季,地下根茎再次膨大,之后各年的新旧叶不断进行更替,根茎继续生长,叶丛内产生混合芽,次年根茎又产生新分枝,新叶片,按此下去,根茎可产生6~7个分枝㊂2.3 黄连的种植特性对于人工种植的黄连,一般采用苗圃方式进行栽培,黄连在苗圃中定植后,第1年发育比较迟缓,第2年㊁第3年㊁第4年是黄连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后面生长速度有所放缓㊂一年生黄连根大部分都只有须根,甚至还不是主茎,连地中部分的叶子也只有10个左右,所以在这个时期的根冠比很小㊂一年生和二年生黄连干物质大多分布在叶片中,故茎叶多为生长发育的重点部分,同时施加氮肥和磷肥有利于提高叶数,扩大养分范围,提高幼苗的发叶和正常植株根部生长速度,为后期块根发育打下基础[17-18]㊂在整株干物质比重中,一年生和二年生的黄连植株都比较小,此阶段药用价值较低㊂三年生黄连地上部分先于地下部分生长,待地上部分初步形成一定形态后,发育重点转移至地下部分,伴随着黄连地下部分根茎逐步分支与品质提升,地上部分的根茎品质渐逊于地下部分,由于黄连根有向上生长的特点,为避免 过桥 式生长,每年培一次黄土,从而使营养范围增加,并促进对养分的吸收以及根茎生长,增加其产量㊂3 黄连的主要成分3.1 生物碱类生物碱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活性,是黄连中至关重要的有效成分㊂黄连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是小檗碱(黄连素),其中非洲防己碱㊁黄连碱㊁药根碱㊁表小檗碱㊁巴马汀的含量较高,与小檗碱母核相同的成分还有小檗红碱㊁格兰地新㊁甲基小檗碱㊁甲基黄连碱8-O -小檗碱㊁8-O -黄连碱㊁8-O -30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3期表小檗碱㊁木兰花碱㊁小檗胺㊁紫堇定㊁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和唐松草林碱等[16,19-20]㊂相关研究表明小檗碱㊁黄连碱和药根碱为黄连中重要的抗菌活性成分,其中小檗碱是黄连中十分重要的药理活性成分[21]㊂黄连是提取小檗碱的主要原料药材,小檗碱属异喹啉类生物碱,能治疗肠炎㊁腹泻㊂小檗碱具有调节脂质代谢㊁降糖㊁抗菌㊁抗炎㊁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㊂黄连不同部位的小檗碱成分含量各有差异,如小檗碱在根茎中含量最高,可占5%~8%,在须根中含量通常为5%,在叶中为1.4%~2.9%[5,22]㊂不同黄连品种中小檗碱的含量也有差异,其中味连占比5.56%~7.25%,雅连占比5.20%~5.32%,云连占比6.83%~7.69%,相比于雅连和云连,味连中巴马汀㊁黄连碱㊁表小檗碱㊁非洲防己酸含量较高,酸浓度较多,药根碱含量较低[23]㊂其中药根碱是一种四氢异喹啉生物碱,药根碱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广泛,在治疗炎症㊁细菌和病毒感染㊁糖尿病㊁心血管疾病㊁精神疾病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㊂黄连中生物碱的含量受不同产区㊁收获时间㊁生长状态㊁产品处理方式以及炮制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24]㊂赖先荣等[25]研究结果表明姜黄连㊁酒炙黄连等经炮制后的黄连中生物碱类(盐酸药根碱㊁盐酸非洲防己碱㊁盐酸巴马汀㊁盐酸小檗碱等)有着很大的差别㊂根据‘中国药典“中记载,除小檗碱㊁表小檗碱㊁黄连碱㊁巴马汀作为其重要药用成分指标外,黄连中尚含有辛夷碱㊁小檗胺㊁紫堇定㊁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㊁唐松草林碱等多种生物碱[26-27]㊂3.2 木脂素类除生物碱之外,黄连中还具有丰富的木脂素衍生物,其含量往往与黄连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㊂木脂素类是黄连中重要的天然活性产物,多为由两分子的苯丙素聚合而成的游离脂肪酸态化合物,也有少部分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被的木质部㊂木脂素包括四氢呋喃类㊁双四氢呋喃类和芳基四氢萘类,新木脂素有苯并呋喃类和苯并二氧六环类[28]㊂其中木脂素结构为8-8'相连,新木脂素结构为非8-8'相连㊂木脂素多为二聚体,少有三聚体㊁四聚体㊂相关研究表明,黄连中可分离(+)-5'-甲氧基苯酚㊁(-)-5'-甲氧基松脂素㊁(+)-5'-甲氧基松脂素和(ʃ)-5'-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等多种木脂素类化合物㊂陈亮等[29]利用硅胶柱色谱㊁超导核磁共振仪等相关色谱㊁波谱技术,对黄连中的非生物碱物质进行了分离提纯与鉴别,得到的13个化合物中包括7个木脂素类物质,含有阿魏酸㊁落叶松树脂醇㊁香草酸等㊂陈国超等[30]从黄连的根中提取出5种木脂素,可为研究黄连药物功能奠定基础㊂3.3 黄酮类黄酮是黄连的重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广泛[31]㊂黄连中存在着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包括:鼠李素㊁汉黄芩素㊁3,5,7-三羟基-6,8-二甲基黄酮㊁2',4,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查尔酮㊁黄连皂苷Ⅰ㊁黄连皂苷Ⅱ㊁吴茱萸苷Ⅻ㊁7,4'-二羟基-5甲氧基黄烷酮㊁6,8-二甲基-3,5,7-三羟基菲酮等㊂陈亮等[29]在黄连中第一次分离出了鼠李素(r h a m -n e t i n )㊁汉黄芩素(w o go n i n )两种黄酮类化合物㊂F u ji w a r a 等[32]在黄连中分离出了黄连皂苷Ⅰ和黄连皂苷Ⅱ㊂古丽娜尔㊃夏依马尔旦[33]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用乙醇浸提黄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发现该法提取黄连最佳条件为在温度50ħ下使用75%的乙醇浸提3h ,最终总黄酮提取率可达5.69%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㊁降血压㊁止痛等功效,黄连中的黄苓苷有降胆固醇㊁止血等功效;异鼠李素有降血糖㊁抗病毒等作用;汉黄芩素有抗癌㊁利尿等作用㊂3.4 酚酸类酚酸是一类含有酚环的有机酸,黄连中的酚酸化合物有降血压㊁抗菌消炎㊁增加胃肠蠕动等药理作用[34-35]㊂黄连中的酚酸类还能与葡萄糖缩合为糖苷的小分子化合物,有助于稳定细胞膜㊁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36]㊂黄连中主要的酸性化合物包括阿魏酸㊁绿原酸㊁乳酸㊁氯原酸㊁龙胆酸等[37]㊂李学刚[38]将黄连粉碎后加入适量硫酸进行浸泡,用乙醇或甲醇抽提后回收溶剂的方法得到绿原酸等酸性物质㊂陈红英等[39]通过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鉴定分析黄连中含有的酸性成分,结果发现黄连中含大量的阿魏酸㊂李雪改等[40]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对黄连水提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了9个有机酸类化合物㊂马红梅等[41]使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黄连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㊁鉴定,首次从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二甲氧基肉桂酸㊁阿魏酸正丁酯两种酸性成分㊂3.5 挥发油类挥发油类成分是一种油状液体,具有香味㊁挥发性㊁与水不相混溶的特点㊂挥发性油类成分主要分为三类,其中以萜类成分常见,也含有部分小4013期 王倩琳等: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子芳香族化合物与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㊂芳香挥发油类成分如萜类㊁酮类等化合物均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42-43]㊂鲁佳慧等[44]运用气质谱联用技术对比分析经水提后的黄连㊁吴茱萸药对配伍前后的挥发油成分组成,鉴定出其中50种物质㊂左定财等[45]对黄连挥发性油类进行鉴定,得到了29个化合物包括酯类㊁萜类㊁醛类和烃类㊂贠亚波等[46]发现用姜炙法对黄连进行处理后,挥发油组成发生变化,姜炙之后黄连挥发油的主成分由脂肪酸类转变为了α-姜黄烯㊁姜烯㊁α-金合欢烯㊁β-没药烯㊁十八碳二烯酸等,使黄连中的挥发油含量上升㊂3.6 其他此外,黄连中还含有多糖类㊁甾体类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㊁微量元素等物质[5,29]㊂有研究表明,黄连中的多糖能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且对肠道免疫微环境具有调节作用[37]㊂甾体类包括胆甾醇㊁胡萝卜苷等,具有抗炎功效㊂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黄连中的氨基酸包括谷氨酸㊁赖氨酸㊁亮氨酸等,有促进黄连生根㊁提高抗病性等作用[47]㊂黄连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F e ㊁S i ㊁C a㊁A l 等无机元素㊂4 药理作用由于各种抗菌药的普遍应用,菌株已出现耐药症状,急需找到天然的抗菌药材㊂黄连作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将其用于防治传染性疫病不但具有明显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其抗菌功能广泛,因此素来享有 中药抗生素 的美誉㊂近年来科学研究证明,黄连除镇痛㊁抗炎功能之外,其他的药理作用已日益得到发掘,包括降血糖㊁降低胆固醇㊁抑制恶性肿瘤㊁神经系统保护和抗氧化功能等,应用前景十分广泛[19]㊂4.1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4.1.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A S )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易诱发脑梗死㊁颈动脉疾病㊁冠心病㊁外周血管病等㊂其发病机制多是由脂质积聚㊁纤维斑块病变㊁纤维斑块出血㊁钙化以及形成血栓多个病理环节有关㊂‘景岳全书㊃湿证论证“记载: 饮食血气之病,湿由内而生者也 ㊂中医上讲,湿浊㊁痰凝㊁瘀血分别为高脂血症早㊁中㊁后期病理产物,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运化失常,产生 湿浊 , 湿浊 游走血脉日久形成 痰凝 ,痰凝阻脉,气滞血瘀,而生瘀血,因而高脂血症在中医上又为体内营血的异常病变[48]㊂田维毅[49]通过体内外试验,探索清热解毒代表方黄连解毒汤基于M 1/M 2型巨噬细胞(M φ)极性分化(极化)及炎症调控效应干预动脉粥样硬化(A S )的作用与部分机制,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可通过促进A S 局部组织内抗炎的M 2细胞分化㊁限制促炎的M 1分化延缓或减轻A S 损伤程度㊁调控炎症因子释放㊁促进抗炎的T G F -β1分泌㊁双向调节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的极性分化㊁抑制促炎的T N F -α分泌等多种机制来干预A S 炎症反应㊂黄连中所含槲皮素成分可通过调节D P P 4㊁T N F A I P 6㊁I L 6S T ㊁P O R ㊁HMO X 1㊁C A V 1㊁R U N X 1T 1等多靶点干扰斑块内巨噬细胞的信号传导,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50]㊂此外,黄连素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新生血管构成简单㊁渗透性高㊁脆性大,易破裂出血促进病变,黄连素可通过下调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 A P K )介导的核因子(N F )-κB信号通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并通过抑制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发挥抗血管新生作用,进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1]㊂4.1.2 抗心力衰竭作用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逐步有相关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连素的抗心力衰竭效果明显㊂研究发现,小檗碱即黄连素的抗心力衰竭作用与抑制多种信号通路和M I 相关转录基因(A y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i o nT r a n s c r i p t ,M I A T )表达㊁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和抑制成纤维细胞激活为分泌型减轻心肌肥大来发挥抗心力衰竭作等多种机制有关[52-53]㊂颜晓明等[54]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将治疗组予以小剂量盐酸黄连素(小檗碱)的方法发现治疗前后h s C R P (高敏C 反应蛋白)降低㊁L V E F (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说明小剂量的黄连素(盐酸小檗碱)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功效;张恩浩等[55]通过向S D 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治疗组用黄连素持续灌胃操作,发现黄连素治疗组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 -α)的值㊁血清B N P ㊁i N O S基因表达3种生物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安慰剂组的水平,结果表明黄连素发挥抗心力衰竭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心衰大鼠的血清B N P ㊁T N F -α水平和抑制i N O S 基因的表达多种机制有关,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疗效㊂50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3期4.1.3 抗神经系统疾病作用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因衰老可引发的多种神经性疾病,诸如由脑细胞受损㊁神经元构造异常㊁炎症聚集等多种原因可引发老年痴呆㊁帕金森和相关脑血管疾病,由此类神经性疾病导致越来越多的死亡病例[56]㊂胡周[57]将黄连配伍肉苁蓉,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可有效控制正常衰老小鼠模型的海马体细胞结构改变与数量减少,小檗碱(B e r )联合松果菊苷(E c h )作用于衰老的神经胶质细胞H E B 可发挥抗衰老㊁抗氧化和神经保护的作用㊂阿尔兹海默病(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A D )亦即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神经病变,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4400万人患有痴呆,其中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占50%~75%[58]㊂阿尔兹海默病发病原因复杂,现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β淀粉样蛋白沉淀从而形成的老年斑以及t a u 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联㊂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以及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探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针灸以及黄连应用于A D 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㊂蔡悦等[59]研究发现小檗碱通过促进自噬㊁加工淀粉样前体蛋白清除跨膜淀粉样前体蛋白(A P P )的蛋白水解片段(A β40)和抑制A β产生而改善了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保留㊂高子蕊等[60]从黄连素抑制A β形成,延缓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减弱T a u 毒性和降低胆碱酯酶㊁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等多种药理学机制说明了黄连素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过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㊂陈魁敏等[61]以A P P /P S 1双转基因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Y 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评价,发现小檗碱组小鼠自发交替反应率升高,海马N G F ㊁T r k A ㊁磷酸化E R K ㊁磷酸化C R E B 表达水平均升高,因此,小檗碱可以调控N G F 通路,从而改善A P P /P S 1小鼠学习记忆障碍㊂4.2 降血压作用小檗碱也名黄连素,是黄连中大量存在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为黄连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㊂小檗碱主要是通过抑制胆碱脂酶活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外钙内流来抑制毛细血管收缩,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62]㊂小檗碱能够促进高血压病人的主动脉收缩和内皮舒张㊂李金威[63]以75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使用黄连素药物的治疗组降压的效果良好,有效率达到97.5%,且对于经过治疗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这些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的患者通过治疗未出现病死病例,表明了黄连素可以合理调节血压浓度,从而防止或降低出现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现象㊂赵娜等[64]将50位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应用加味黄连温胆汤,结果表明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㊁中医证候改善情况㊁治心率变异性水平多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㊂徐静[65]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予以黄连清降合剂治疗的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予以牛黄降压丸治疗的对照组9.22%,表明黄连清降合剂针对高血压疾病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㊂4.3 降糖作用高血糖是指一类以胰脏β细胞生成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为首的代谢综合征㊂据‘名医别录“中记载,黄连 止消渴 是我国医学上最早用黄连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描述㊂黄连中具有降糖功能的一般是小檗碱和黄连碱,诸如巴马汀和表小檗碱㊁药根碱等成分则协同二者发挥降糖作用[66]㊂相关药理实验已经证实,黄连素的降糖功效突出,黄连素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底物-1㊁P I 3K 蛋白[67];可以通过增强葡萄糖激酶表达水平来增强细胞对糖类的消耗,黄连素通过多种渠道起到治疗糖尿病效果㊂小檗碱可增强细胞的糖类代谢,促进糖酵解,且不需要激活AM P K 细胞信号通路,就能起到很重要的降糖效果㊂黄连素也可以通过促进胰高白血糖素样肽-1的生成,提高胰岛素功能水平㊁胰岛β细胞总量,进而达到了降糖作用㊂肝脏是机体最主要的糖代谢脏器,在血糖稳态调控中扮演主要角色,因此,肝脏异常的葡萄糖输出也是导致血糖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68],黄连素可通过调控L K B 1/AM P K /T O R C 2信号通路,抑制肝糖异生,从而影响正常血糖大鼠的血糖含量,黄连素通过c AM P /G P 信号通路可调控糖尿病小鼠的正常肝糖原结构,通过恢复受损肝糖结构调整肝糖代谢,进而起到降糖效果㊂并且黄连中的小檗碱能够抑制T G ㊁T C 与L D L -C ,不仅调节血脂代谢还可明显降低血糖浓度[69],起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㊂4.4 抗炎作用黄连对急㊁慢性发炎感染均具有很好的疗效㊂黄连能降低S T A T 4㊁I L -12的m R N A 水平㊁E 2F 的转录活性以及细胞增殖和细胞转移,从而起到601。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材黄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1. 引言1.1 黄连的历史背景黄连在宋代被列为正果,成为名贵药材。
《中华本草》中也有关于黄连的记载,称其"味苦寒,有毒,主治邪气、疮疡、结脉恶疮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连的药用价值逐渐被认可和发展,成为了中药材中的重要一员。
不仅在中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黄连也在现代药物研究中被重视,逐渐揭示了其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
1.2 黄连的药理作用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作用:黄连中含有黄连素、黄连碱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它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对炎症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2. 抗炎作用:黄连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
它能够抑制一系列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对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皮肤炎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 抗氧化作用:黄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进程,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4. 抑制肿瘤作用:黄连中的部分成分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黄连的药理作用多方面而全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未来还可以深入研究其与免疫调节、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关系,以进一步发挥其药用价值。
2. 正文2.1 研究现状1. 传统药理作用的验证:许多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了黄连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的传统药理作用。
黄连中的主要成分黄连素被认为是其药效的主要来源,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其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2. 抗菌抗炎作用的研究:黄连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现代研究表明,黄连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活性的化合物,可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3. 抗肿瘤作用的探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黄连中的黄连素和蒋蓉素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对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黄连,又称黄连木、黄连皮,为漆树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皮。
它是一种常用中草药,早在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
现代研究证实,黄连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成分为黄连素、黄连苦素和黄连甙。
以下是黄连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介绍。
1.抗菌作用黄连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抵御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
研究发现,黄连素和黄连苦素是黄连抗菌活性的主要成分。
它们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抑制菌落的形成和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口腔溃疡、痢疾、肺炎、肝炎等疾病。
黄连对炎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由细菌、病毒和过敏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
黄连素和黄连苦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如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促炎性因子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黄连还有利于治疗疟疾、湿疹、牛皮癣、风湿病等炎症性疾病。
3.解毒作用黄连可以解除由外源性毒素和内源性代谢产物引起的中毒反应,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黄连甙是黄连解毒的主要成分,其可加速肝脏的代谢和解毒作用,减弱毒素对人体的伤害。
黄连也适用于治疗一些有毒药物和毒素的中毒症状,如化学中毒和食物中毒等。
4.保肝作用黄连能够加强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从而具有保肝作用。
黄连可以减轻肝脏受损的症状,如肝硬化、肝炎、胆道炎等病症。
同时,黄连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等脂质物质的水平,预防和改善脂肪肝的发生和进展。
总之,黄连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中主要包括抗菌、抗炎、解毒和保肝作用。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连素、黄连苦素和黄连甙等,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在发展空间。
黄连的药理研作用究进展
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姓名:方功学号:211134****班级:中药专硕3班摘要:黄连的有效成分很多,对许多细菌、真菌以及病毒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近年来, 由于老药新用的提出, 黄连抗癌、降糖、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 其中降低血糖、调节心血管功能和抗癌作用是黄连药理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黄连;有效成分;药理作用黄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Coptis dle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的根茎。
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为名贵的常用中药,我国入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 黄连有效成分及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除了传统的医药价值及使用范围外, 还发现许多新的药理作用及新用途,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连这一传统中药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文就近年来黄连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有效成分[2]黄连根茎均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小檗碱(Berberine,Ber )又名黄连素,为黄连的主要成分,含量约为5 % -8%。
不同的黄连的有效成分也不同, 迄今已得数十种生物碱类成分。
黄连根茎含小檗碱(Berberine) ,表小檗碱(Epiberberine) ,黄连碱(Coptisine) ,甲基黄连碱(Worenine) ,小檗红碱(Berberrubine ),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 ),药根碱(G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egnoflorine),阿魏酸(Ferulic acid) ,黄柏酮(0bakunone) ,黄柏内酯( Obakulactone)。
三角叶黄连根茎含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 甲基小檗碱, 药根碱, 木兰花碱。
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_余园媛
2006年2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F e b.2006 第29卷第2期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Nêt u rê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V o l.29 N o.2 文章编号:1000-582X(2006)02-0107-05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余园媛,王伯初,彭 亮,王晶波,曾 辰(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0)摘 要:黄连是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黄连对许多细菌、真菌以及病毒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老药新用的提出,黄连抗癌、降糖、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药效不断被发现,其中降低血糖、调节心血管功能和抗癌作用是黄连药理研究的重点.随着对黄连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理机制不断地被发现,新配方和新制剂也将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关键词:黄连;抗菌;抗癌;心血管功能;降糖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 黄连,毛莨科植物黄连(C o p t i s C h i n e s i s F r a n c h)、三角叶黄连(C o p t i s d e l t o i d e a C.Y.C h e n g e t H i s a o)或云连(C o p t i s t e e t aW a l l)的干燥根茎.以上3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三种黄连均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是小蘖碱(b e r b e r i n e B R),含量高达3.6%以上.其次为黄连碱(c o p t i s i n e)、药根碱(j a t r o r r h i z i n e)、甲基黄连碱(w o r e n i n e)等.黄连主要功能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目赤吞酸、牙痛、消渴及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黄连是一味古老抗菌药,临床上长期以来用于降热镇痛、抗肠道细菌感染,近年来发现黄连还有抗心律失常、降血脂、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现将黄连的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1 抗菌和抗内毒素作用黄连的抗菌谱广,很多细菌对其都敏感,如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G+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淋球菌等G-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李巧如,任健康等[2]采用体外筛选的方法,测定了黄连、大青叶、夏枯草等18种中草药初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量(M I C),结果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言,黄连水提液和醇提液、大青叶醇提液、冬凌草水提液和醇提液的M I C较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白色念珠菌,只有黄连水提液和醇提液以及丁香醇提液的作用较强;18种中草药对淋球菌的作用均较强,其中黄连素和冬凌草已经开发成药.沈婉琼,张建珍,林佩斌[3]测定了含有黄连素的制剂(消炎六味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普通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其采用液体稀释法药敏实验,测得消炎六味合剂M I 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肺炎克雷伯氏菌1∶4;普通变形杆菌1∶16;沙雷氏菌1∶4.相对应的最小杀菌量(M I B)分别为1∶4;1∶4;1∶8;1∶4.说明消炎六味合剂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黄连不仅对普通细菌有抑制甚至杀灭作用,其对特殊细菌也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匡铁吉,董梅,宋萍等[4]研究了黄连素对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00μg/m L的黄连素对结核菌标准株作用24h,能够杀死几乎所有结核杆菌;60μg/m L黄连素能杀灭标准株菌群中的大部分菌细胞,部分存活的细胞在匡氏琼脂斜面上的生长延迟1周以上;30μg/m L黄连素对所试结核菌标准株无杀灭作用,但对早期生长有弱抑制作用;3μg/m L黄连素对结核菌H37P V不但没有抑制作用,还显示出较弱的生长促进作用.在体内抗菌筛选中,黄连同样显示了较好的抗菌作用.陈国良,叶寿山等[5]采用小鼠感染模型,观察了黄连的体内抗菌作用,发现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存活率为66.7%;*收稿日期:2005-10-10作者简介:余园媛(1977-),女,四川成都人,重庆大学硕士,主要从事中草药抗菌研究.感染A族链球菌的小鼠存活率为41.7%.高剂量的黄连对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对于A族链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弱.这充分说明了黄连的广谱抗菌作用.D o n g U n g l e e,Y o u n g J i n k a n g等[6]研究了13代烷基小蘖碱对L P S刺激巨噬细胞的C O X-Ⅱ, T N F-α以及I L-1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3代烷基小蘖碱能够降低L P S刺激巨噬细胞的亚硝酸盐的产生;P G E2有明显的下降,I L-12产生明显上升;但是i N O S,C O X-Ⅱ和T N F-α没有太大变化.这些充分说明,黄连素能够介导I L-12的产生,从而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黄连不仅对细菌存在抑制作用,对内毒素也有很好的抵抗作用.刘志峰,李桂生等[7]考察了8种中药体外抗内毒素的作用.其采用经典的螯试验,定量的测定了双黄连、板蓝根、穿琥宁等药物对内毒素的清除率.发现双黄连、清开灵和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最强,稀释2500倍仍能够清除70%以上的内毒素.姜庆城等[8]应用在体试验,测定了大鼠体内内毒素含量,以及镜检大鼠肝、肺、肾组织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黄连的保护作用同其浓度成正比,随着黄连浓度的增加,体内内毒素含量越低,大鼠的组织形态变化越小.2 抗病毒作用黄连对很多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李凡等[9]研究了黄连对柯萨奇病毒(B3、B4)、新型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Ⅲ型等14种病毒的抑制作用.将所需病毒用不同浓度的药液混合后进行体外培养24h,发现双黄连在1∶32,1∶64,1∶128三个稀释浓度均有明显抗病毒作用.之后又测定了黄连对3种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胰腺炎模型、肺炎模型.通过光镜检查细胞病变(C P E)、染色摄入法、药物对组织细胞保护率计算以及内脏病理学、组织学检查,发现黄连对流感病毒A3V,腺病毒A d VⅢ,麻疹病毒M V,风疹病毒R S 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 S V-1,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 S V-2,柯萨奇病毒B3(C V B3),柯萨奇病毒B4(C V B4),柯萨奇病毒A16(C V A16),新型肠道病毒71型(E V71)10种病毒均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细胞的保护率高达96%以上.在病理组织学检查中,黄连对病毒所致的胰腺炎和心肌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治疗组的胰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心肌仅见小灶状坏死.而病毒组的胰腺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分叶核细胞浸润,心肌大片坏死.可见黄连抗病毒不仅在细胞水平上得以证实,即能显著地抑制、延缓细胞病变出现;在整体水平上,可有效地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胰腺炎的发生与发展.3 非抗菌抗病毒作用最近几年,随着老药新用的推广,黄连的应用和研究已经由抗菌、抗病毒向着其他的药效方向发展,如降血糖、抗心律失常、抗癌、调节脂质代谢等等,其中又以前三者为主.3.1 对糖尿病的改善作用糖尿病高血糖的顽固性和并发症的严重性,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寻找有效的降糖药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天然植物提取的黄连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近2年倍受降糖药物研究者的重视.王睿等[10]研究工作者,比较了黄连素同传统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发现黄连素的降糖作用优于二甲双胍.不仅如此,黄连素对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的损伤、神经系统损伤、肾损伤等均有改善作用.刘长山等[11]研究了黄连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发现黄连在体内外均能够抑制醛糖还原酶(A R)活性,而在临床研究中黄连对A R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患者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应用黄连素治疗4周后,患者A R活性明显下降;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 N C V)、感觉传导速率(S N C V)得到明显改善;膀胱剩余尿量显著减少,这些周围神经病变的指标在治疗前后改善相当明显.这为临床很好地应用和推广黄连提供依据.3.2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3.2.1 对心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黄连对心血管的作用广泛,主要表现在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治疗心肌炎等等.康巧真等[12]给予17名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口服黄连素,采用四道生理记录仪,观察黄连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即刻治疗反应.结果显示服用黄连后平均外周阻力由原来的(0.02848±0.00653)N·s·c m-5降至(0.02169±0.00756)N·s·c m-5,下降23.9%;每博输出量由平均(36.3±9.0)m L增加到(55±19.3)m L;心脏指数由平均(1.83±0.46)L·m i n·m2增至(2.56±0.74)L·m i n·m2,增加26.9%;射血分数由49%±13%增至64.4%±21%,并且心脏功能在服用黄连素0.5h开始得到改善,2h达高峰,5h仍有作用.可以看出黄连对人类充血性心力衰竭均有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心功的作用.曹国扬等[13]将心先安和黄连素联合应用,通过观察患者24h 总心博数(T H R)、平均心率(M H R)、最长窦性R-R 间期(L S R-R)、最短窦性R-R间期(S S R-R)4个指标,判定黄连素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改善情况.结108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果显示,患者在使用黄连素后T H R和M H R增加, L S R-R和S S R-R均缩短,疗效显著.郑凌云等[14]应用心肌细胞缺血模型,阐述了黄连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L D H是细胞浆中的酶类,其漏出反映了细胞膜的完整性;M D A为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最终产物;S O D是机体内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的专一酶,它的升高与降低反应机体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L D H和M D A随着黄连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提示黄连素具有稳定细胞膜结构,防止细胞坏死的作用;而S O D随黄连素浓度升高而升高,表明黄连素对心肌细胞确有很好的抗活性氧损伤的作用. Z e n g X i a n g h o n g等[15]则将黄连素应用于临床,治疗由原发性心肌肥大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将156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三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心血管收缩素、酶抑制剂、地高辛、利尿剂以及钾盐;一组除了给予常规药物外,还给予黄连素;剩下的患者给予安慰剂.结果显示,常规药物组的跑步测试心功、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改善;黄连素组跑步测试心功有所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呼吸窘迫情况也得到很好的改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由此可见,黄连素可以有效地提高原发性心肌肥大患者的生活质量.3.2.2 对脑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脑卒中作为脑血管患者主要死因之一,倍受心脑血管疾病专家的重视.而在引起脑卒中的病因中,脑缺血又占第一位.黄连素对急性脑缺血、缺氧,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徐静华等[16]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脑缺氧、N a N O2缺氧、K C N致缺氧、常压密闭耐缺氧等实验模型,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的黄连解毒汤能明显延长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小鼠存活时间;中、高剂量能够明显延长N a N O2致缺氧小鼠存活时间;低、中、高剂量对K C N所致缺氧小鼠出现翻正反射的潜伏期无明显影响,但中、高剂量可以通过提高小鼠对氧的利用能力使小鼠存活时间延长.因此,黄连素具有一定的抗小鼠脑缺血缺氧作用.3.3 降血压的作用黄连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李运伦等[17]运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了黄连的降压效应及作用机制.他们通过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灌服不同剂量的黄连清降合剂,给药后2~4h达峰效应,降压时对心率无明显的影响;给大鼠多次灌服用药则有显著的抗高血压作用,未见明显的耐药现象.可见,黄连降压作用明显且稳定.他们还采用现代检测技术,评价了血管收缩因子系统(E T)/舒张因子系统(N O)、R A S系统、氧衍生自由基系统和细胞因子系统的功能.在研究中,用药后模型大鼠血浆(清)E T、N O、S O D、T N F-α的变化,为降压效应机制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黄连对高血压的疗效不仅表现在动物试验中,临床中黄连制剂对高血压的作用同样明显.李云伦等[18]还用清肝宁心、泻火解毒的黄连清降合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6例,以牛黄降压丸作为对照,治疗26例.结果显示,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降压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关系.给药后3~6h 最为明显,其能够改善症状、左室舒张功能、心肌缺血,纠正血脂、血糖代谢紊乱,降低血液粘稠度,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3.4 抗癌作用王光平等[19]应用c D N A表达芯片研究了黄连对C N E1鼻咽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在研究中,将移植在裸鼠上的鼻咽癌取下后,采用高通量的c D N A表达芯片杂交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仪分析基因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半定量技术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黄连处理移植瘤裸鼠30d后,移植瘤明显减小,其抑瘤率为29.5%.同时,移植瘤组织基因表达也发生显著变化:C N E1鼻咽癌移植瘤组织有147条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其中包括102条下调表达的基因和45条上调表达的基因.而且,在R T-P C R半定量技术分析中,证实3条基因为真正差异表达,它们分别是M A D3,H731和C H K1基因.其中, M A D3和H731基因表达上调,C H K1基因表达下调.因此黄连可通过调节移植瘤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C N E1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K u o C h i l i等[20]研究了黄连素在体内和体外对C O X-2以及A P-1的合成的影响,从而阐明黄连素抗癌的部分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黄连素能够抑制P G E2的合成,但对C O X s酶的活性没有影响.黄连素能够抑制人体表皮癌细胞中C O X-2的表达,并对A P-1在口腔癌细胞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小鼠在体的抗癌抗炎测试中,黄连素有着较好的抗癌和抗炎作用.N o r i y a s uM i t a n i 等[21]还研究了黄连素对刘易斯肺癌(L L C)转移性淋巴癌的作用.黄连组小鼠给药14d后,发现转移癌细胞的生长同黄连素的剂量呈反比,但对原发癌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作用;加入抗癌药物C P T-11的黄连组,对原发癌细胞和转移癌细胞均存在抑制作用.这说明,黄连的抗癌作用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5 免疫调节作用随着对各种疾病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在这些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黄连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T淋巴细109第29卷第2期 余园媛,等: 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胞的作用.何贤辉等[22]将正常人外周血全血进行体外培养,测定黄连素对T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黄连素对T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 D69和中期活化抗原C D25的表达有明显抑制效应,提供了黄连素抑制T细胞活化的直接证据.另外,黄连素对P K C或其下游的信号途径有影响;并可以通过下调粘附分子表达而抑制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从而影响淋巴细胞再循环.可见黄连素对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均有明显的作用.E k a t e r i n a K. M a r i n o v a等[23]通过采用裸鼠作为实验模型,研究了黄连素对肾性免疫性疾病的影响.黄连素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前,先给予裸鼠一定剂量的黄连素,再用牛管状基底细胞膜作为抗原,诱发自身免疫性肾炎.结果显示,治疗组裸鼠肾脏的损伤程度明显比模型组轻.外周血细胞分析,治疗组C D3+,C D4+,C D8+以及s l g淋巴细胞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减少;未造模仅给予黄连素组的C D3+,C D4+,C D8+以及T淋巴细胞也有明显的减少.说明黄连素对此模型存在免疫抑制作用,这为黄连素治疗各种临床自身免疫性肾炎提供了可靠依据.3.6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近几年发现,黄连能够降低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抗血栓的作用.付晓春等[24]利用动物的在体实验,观察了黄连解毒汤的抗血栓作用.他们通过给小鼠和家兔灌服黄连解毒汤,1h后,发现小鼠体外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家兔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有显著延长,并能显著抑制A D 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通过干扰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的活性,从而使纤维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此外,黄连解毒汤还通过干扰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的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变受到抑制.4 黄连的毒副作用与配伍禁忌黄连虽然存在很广泛药理作用,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张德付[25]报道了,从1997年至2000年双黄连粉针剂静滴所引起的3例异常反应.1例是类阿托品反应:患者因感冒就诊,静滴双黄连粉针剂后出现面赤、口干、心悸,随即出现四肢阵发性抽搐,双瞳孔散大等症状.另2例患者仍然是以感冒就诊,静滴双黄连粉针剂后,出现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皮疹.黄连同多种西药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多有报导.朱惠平[26]将2支双黄连注射液加入0.9%生理盐水250m L中,再加入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支,即刻产生白色混浊※淡黄色混浊,放置1h后可见棕色小沉渣,甚至堵塞输液器的针头,液体不滴.张佳思,向国春[27]在临床应用中观察了黄连的配伍禁忌,发现黄连与乳糖酸红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存在配伍禁忌.5 研究展望黄连是一味具有广泛药效作用的中药,在国内外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且新的药效又不断被发现.尤其是其较好的抗癌、降血糖和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的药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且黄连的分布地区较广,栽培简便,资源丰富.因此,对黄连进行深入研究,扩大其药效作用,将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开发前景.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275-276.[2] 李巧如,任健康,刘宗智,等.18种中草药抗菌作用的筛选[J].陕西中医,2002,23(6):555-556.[3] 沈婉琼,张建珍,林佩斌.消炎六味汤合剂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广东药学,2003,13(4):34-35.[4] 匡铁吉,董梅,宋萍,等.黄连素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2):867-868.[5] 陈国良,叶寿山,刘家骏,等.金地蓝消毒片对小鼠感染模型的体内抗菌作用观察[J].安徽医学,2002,23(5):5-7.[6] L E EDU,K A N GYJ.E f f e c t s o f13-a l k y l-s u b s t i t u t e dB e r-b e r i n e A l k a l o i d s o n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O X-Ⅱ,T N F-α,i N O Sa n dI L-12P r o d u c t i o ni nL P S-s t i m u l a t e dM a c r o p h a g e s[J].L i f e S c i e n c e s,2003,73(3):1401-1412.[7] 刘志峰,李桂生,傅风华,等.8种中药注射剂体外抗内毒素作用的观察[J].中草药,2002,33(1):58-59.[8] 姜庆城,王彦美,陈同刚,等.双黄连注射液在生物体内抗细菌内毒素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5):276-278.[9] 李凡,易世红,赵春艳,等.双黄连粉针剂抗病毒作用[J].中草药,2002,33(1):52-55.[10] 王睿,顾月荣.黄连降糖胶囊与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89-1190.[11] 刘长山,王秀军.黄连素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及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2):950-952.[12] 康巧真,叶菲.黄连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7例疗效观察[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4(2):83-84. [13] 曹国扬.心先安联合黄连素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3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3):171-172.11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14] 郑凌云,周祖玉.黄连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3):452-454.[15] Z E N GX H ,Z E N G XJ .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 B e r b e r i n ef o r C o ng e s t i v e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S e c o n d a r y t o I s ch e mi c o r I d i o -p a t h i c D i l a t e dC a r d i o m o y o p a t h y [J ].T h eA m e r i c a n I o u r n a l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2003,92(7):173-176.[16] 徐静华,于庆海,蔡爽,等.黄连解毒汤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的影响[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2(3):132-134.[17] 李运伦.黄连清降合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21-425.[18] 李运伦.黄连清降合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6例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03,44(3):199-201.[19] 王光平,唐发清.应用c D N A 表达芯片研究复方黄连对C N E 1鼻咽癌移植瘤基因表达的影响[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4):347-352.[20] K U O CL ,C H I CW.T h eA n t i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P o t e n t i a l o fB e r b e r i n e i nV i t r oa n d i n V i v o [J ].C a n c e r L e t t e r s ,2004,203(9):127-130.[21] M I T A N I N ,M U R A K A M I K ,Y A M A U R AT .I n h i b i t o r y E f f e c to f B e r b e r i n eo n t h eM e d i a s t i n a l L y m p hN o d eM e t a s t a s i s P r o d u c e d b y O r t h o t o p i cI m p l a n t a t i o no f L e w i s L u n g C a r c i -n o m a [J ].C a n c e r L e t t e r s ,2001,165(11):359-427.[22] 何贤辉,曾耀英,徐丽慧,等.黄连素对T 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抑制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10):1183-1186.[23] M A N R I N O V A EK ,N I K O L O V A D B,P O P O V A D N ,e ta l .S u p p r e s s i o no f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A n t o i m m u n eT ub u l o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N e p h r i t i s i nB A L B /C m ic e b y B e r b e r i n e [J ].I m m u -n o p h a r m a c o l o g y ,2000,48(12):9-16.[24] 付晓春,王敏伟.黄连解毒汤的抗血栓作用研究[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18(6):425-427.[25] 张德付.双黄连粉针剂静脉注射致异常反应3例[J ].中医研究,2001,14(5):58-59.[26] 朱惠平.双黄连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 ].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0):45-46.[27] 张佳思,向国春.双黄连粉针剂在临床应用中配伍禁忌的观察[J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10(4):411-412.A d v a n c e s i n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S t u d i e s o f C o p t i s C h i n e s i sY UY u a n -y u a n ,WA N G B o -c h u ,P E N GL i a n g ,WA N G J i n g -b o ,Z E N G C h e n(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B i o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T i s s u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d e r t h e S t a t e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o f 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3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C o p t i s C h i n e s i s i s t h e d r y r h i z o m a o f r a n u n c u l a c e o u s C o p t i s C h i n e s i s F r a n c h o r C o p t i s d e l t o i d e a C .Y .C h e n g e t H i s a o ,o r C o p t i s t e e t a W a l l .I t i s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h e r b ,w h i c h i s u s e d i n t h e c o n t a g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i t s n e w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r e p o r t e d ,w h i c h a r e a n t i t u m o u r ,h y p o g l y c e m i c r e s p o n s e ,i m m u n o l o r e g u l a t i o n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f u n c t i o n s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 o f C o p t i s C h i n e s i s a r e h y p o g l y c e m i c r e s p o n s e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f u n c t i o n s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a n t i t u m o u r .W i t h t h e d e e p l y r e s e a r c h i n g o f C o p t i s C h i n e s i s p h a r m a -c o l o g y ,a n dt h ec o n t i n u o u s f o u n d i n go f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m e c h a n i s m ,n e w p r e p a r a t i o nw i l l b ew i d e l ya p p l i e di nt h e c l i n i c .K e y w o r d s :C o p t i s C h i n e s i s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n t i t u m o u r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f u n c t i o n ;h y p o g l y c e m i c r e s p o n s e(编辑 李胜春)111第29卷第2期 余园媛,等: 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
黄连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22期 -141-黄连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 review on Huanlian邱艳萍(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00)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22-0141-03【摘要】本文对黄连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
黄连中含有小檗碱、黄连碱及掌叶防己碱等主要有效成分,能够广谱抗菌,并且具有抗炎、解热、抗细菌毒素、抗腹泻、抗病原体、镇静催眠、抗溃疡、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关键词】黄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Huanglian (黄连) were summarized. Major active ingredients such as berberine, coptisine and palmitron were included in Huanglian, which can be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pyretic, anti-bacterial, anti-diarrhea, anti-pathogen, sedative, hypnotic, anti-ulcer, anti-tumor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Keywords】Huanglian;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 review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22.064黄连又名川连、川黄连、姜制黄连、姜连、萸连等。
黄连的研究最新进展
钙 通 道 的 激 活 , 而 降 低 S 大 鼠胸 主 动 脉 的 收 缩 性 , 从 D 4 / / 浓度 的黄 连 素 片对 C2 0z ml g a 通 道 的 抑 制 作 用 与 1 OE一 8mo/ 浓 度 的尼 群 地 平 相 似 。 同 时 B yK 86 4使 S 大 鼠 lL a 4 D 胸 主 动 脉 收 缩 后 , 连 素 片 能 以 剂 量 依 赖 方 法 引 发 收 缩 动 脉 黄
和持久 [ 。
2 1 消 痔 的 应 用 宫 毅 L 采 用 脉 冲 电 中 药 ( 大 黄 、 连 、 . 8 J 生 黄 制
1 2 抗 炎及 抗 血 栓 形 成 曹 于 平 等 对 黄 连 解 毒 汤提 取 物 的 . 药 理 作 用 进行 的 研 究 表 明 , 连 解 毒 汤 能 明 显 降 低 酵 母 所 致 黄 的大 鼠 体 温 升 高 ; 二 甲 苯 所 致 小 鼠 耳 廓 肿 胀 和 醋 酸 所 致 小 对 鼠腹 腔 毛 细 血 管 通 透 性 升 高 均 有 显 著 抑 制 作 用 ; 次 给 予 家 单 兔后 能明显抑制实 验性血栓形 成和 A DP诱 导 的 血 小 板 聚 焦 , 作 用 呈 剂 量 依 赖 性 。此 外 , 连 解 毒 汤 提 取 物 可 明 显 延 长 小 黄
制 癌 基 因 蛋 白过 度 表 达 和 诱 导 癌 细 胞 凋 亡 有 关 ¨J 。
际 化 的 必 然 要 求 , 此 , 展 对 黄 连 的 药 理 作 用 及 临 床 应 用 研 因 开 究 , 利 深 化 对 黄连 既 往 功 效 的 认 识 , 现 其 新 的 药 理 作 用 , 有 发 造 福 人 类 社 会 。本 文 就 黄 连 的 药 理 作 用 和 临 床 应 用 最 新 进 展
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连,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一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黄连在《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药文献中早有记载,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等功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为黄连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黄连研究的最新成果,为黄连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概述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小檗碱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等多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是黄连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对黄连的药理作用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实验证据。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黄连的药理作用机制,也为黄连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将展望黄连研究的未来趋势,探讨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黄连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也希望能激发更多研究者对黄连的兴趣,推动黄连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黄连的化学成分黄连,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酚酸类等多种化合物。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连独特的药理活性,并在多个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效果。
生物碱类是黄连中最具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其中黄连素(berberine)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碱之一。
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黄连中还含有小檗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也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共同构成了黄连独特的药效。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连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包括黄连苷、黄连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黄连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作者:崔学军作者单位:烟台师范学院医院,山东,烟台,264025刊名:中国药师英文刊名:CHINA PHARMACIST年,卷(期):2006,9(5)被引用次数:58次1.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 2005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 20053.廖志香黄连素片治疗妊娠合并泌尿系感染54例[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8)4.匡铁吉;董梅;宋萍黄连素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1(12)5.孟庆玲奥美拉唑与黄连素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6.李建军;佟菊贞;李亿黄连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1999(06)7.马伏英黄连等中药抗实验性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的实验研究 1998(04)8.Marin-Neto JA;Maciel BC;Secches AL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berberin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外文期刊] 1988(04)9.周祖玉;孙爱民;徐建国黄连素对离体灌流心脏的能量保存作用[期刊论文]-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03)10.Choi DS;Kim SJ;Jung MY Inhibitory activity of berberine on DNA strand cleavage induced by hydrogen peroxide and cytochrome[外文期刊] 2001(02)11.郑凌云;周祖玉;陶大昌黄连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期刊论文]-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03)12.郑金荣;王兵黄连素与谷维素联合治疗心律失常38例报告[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04(06)13.康巧真;叶菲;杨顺裕黄连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7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2(02)14.孙强;朱冰芝;陈亚娟黄连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73例[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10)15.华卫国;宋菊敏;廖菡黄连素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激素的调节[期刊论文]-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1(04)16.于秀辰;李靖;赵进喜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3(05)17.耿东升黄连素的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0(06)18.Marinova EK;Nikova DB;Nopova DN Suppression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in BALB/c mice by berberine[外文期刊] 2000(01)19.刘幼英;辛华雯;吴笑春黄连素对环孢素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增强作用[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04(12)20.Wu XC;Li Q;Xin HW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enhancement of cyclosporine A by berberine chloride coadministrated in renal transplanted recipients 2001(04)21.吴笑春;李罄;辛华雯盐酸小檗碱与环孢素合用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01(06)22.Li XK;Motwani M;Tong W Huanglian,A Chinese herbal extract,inhibits cell growth by suppressing the expressing of cyclin B1 and inhibiting CDC2 kinase activity in human cancer cells 2000(06)23.台卫平;罗和生黄连素抑制结肠癌细胞环氧合酶-2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 2003(08)24.张宪印;安丽华;邵智黄连及其制品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3(11)1.兰进.杨世林.郑玉权.邵家斌.李勇黄连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2001,32(12)2.舒华.向丽华黄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甘肃中医2004,17(12)3.王秀杰黄连的药理研究及现代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药师2003,6(6)4.朱静.石任兵.刘斌黄连的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5.田智勇.李振国黄连的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6.张瑞芬.苏和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7.徐锦堂.王立群.徐蓓黄连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6)8.余园媛.王伯初.彭亮.王晶波.曾辰.YU Yuan-yuan.WANG Bo-chu.PENG Liang.WANG Jing-bo.ZENG Chen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9.代国友.潘晓鸥.罗红霞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药房2004,15(11)10.李彩虹.周克元.LI Cai-hong.ZHOU Ke-yuan黄连活性成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1.喻志芳.孙璇复方黄连阴道泡腾片质量标准研究[期刊论文]-新疆中医药 2012(5)2.侯宏.李学刚.李平.王小华.冯平黄连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及降脂作用[期刊论文]-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3.马全明.王荣.王亚峰大鼠血浆中木兰花碱的HPLC法测定及药动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11(35)4.席国萍.宋国斌不同方法对黄连小檗碱的纯化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医药卫生 2011(19)5.陈玉兰.陶凌晖.侯华.张艺.周向东.范昕建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期刊论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22)6.邵进明.徐必学.曹佩雪.贺祝英.梁光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胃散不同煎液中阿魏酸等成分的含量[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11)7.岳清洪.唐策.杨永东.范刚.赖先荣.邝婷婷.张艺黄连的3D-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房2013(7)8.王海平.刘树民.柳长凤.陈平平.冯倩晴黄芩、黄连和黄柏分别干预热病证候的代谢组学层面差异分析[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 2012(5)9.张永鑫.刘晓.杨欣文.彭稳稳.李俊松.蔡宝昌黄连4种饮片特征图谱研究及生物碱含量测定[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12(11)10.韩文莉.陆巍.何东平.龙友琦.尚京川盐酸小檗碱磷脂复合物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11(17)11.耿志鹏.郑海杰.张艺.罗维早.瞿显友RP-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连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10(19)12.钱素卿.宋宏春文冠木洗剂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北方药学 2010(2)13.武小赟.李铁钢.阳勇.钟国跃.范昕建.张艺.罗维早HPLC法测定黄连中主要生物碱的方法学研究[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6)14.孟斌.张振秋黄连与厚朴配伍对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9(6)15.李芳.刘建利.王喜习.刘竹兰.崔哲提取方法对大黄黄连泻心汤HPLC指纹图谱的影响[期刊论文]-中成药16.席国萍.宋国斌黄连中小檗碱提取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 2009(1)17.韩超.潘竞锵.郑琳颖.李博萍泻心汤改善地塞米松致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2008(8)18.张帅.赵宏冰.何芳.杨岩涛.石继连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连5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师2013(1)19.高锐.杨小方.汪维云.童心.王勇黄连饮片中小檗碱的提取和重金属镉去除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4)20.张瑞清.李宏建.张广路杨赶梅治疗小儿秋季泄泻临证经验[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1(2)21.周华俊.方欣荣苦寒药剂量变化对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5)22.夏云.陈黎.丘利芳.刘永.王静蓉.姜志宏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柏芩清火颗粒中的化学成分(Ⅱ)[期刊论文]-中南药学 2011(5)23.夏云.陈黎.王静蓉.丘利芳.刘永.姜志宏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柏芩清火颗粒中的化学成分(Ⅰ)[期刊论文]-中南药学 2011(3)24.李明月.杨惊宇.刘西京.倪建新.蔡昌龙RP-HPLC法测定变通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期刊论文]-中国药房2011(27)25.赵云龙.冯蓓.周宜.曹世霞雅连和味连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 2011(7)26.沈国平.龙启福木兰花碱对HERG钾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11(31)27.范胜军.于大海.顾袁琴.张明宇.张琳.李国玉LC-MS测定黄连黄柏中木兰花碱含量[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10(24)28.陆焱.邵耀明.陈文.朱华淳.徐明.陈国千小檗碱对脓毒症小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9(7)29.尹登科.杨晔.陈松.李云.高向东黄连多糖对AGEs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及其受体表达的作用研究[期刊论文]-药物生物技术 2012(6)30.朱永利.吕文勇.张艳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12(11)31.罗文基.陈逸生.方玉婵.申楼丹黄溃疡含片组方优化及药效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材 2011(8)32.吴炜.耿光三.刘佰纯三黄明胶液贯肠在克隆氏病急救止血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11(10)33.张晓雷.周明眉.贾伟.苟小军黄连、黄芩及其配伍药对的现代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0(2)34.陈国千.吴国荣.赵琪.郭继忠.袁劲松.帅朝霞.徐明小檗碱对HMGB1胞外释放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11)35.陈国千.王婷婷.胡志刚.王春新.徐明小檗碱抑制巨噬细胞HMGB1释放及机理研究[期刊论文]-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2)36.熊正贤重庆民族地区黄连种植的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问题初探——基于石柱黄水镇的调研[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15)37.熊正贤重庆民族地区黄连种植方式初探——基于石柱黄水镇的调研[期刊论文]-河北农业科技 2008(8)38.张诗龙.周燕萍.韩晋.刘峰群.袁海龙.谢进残黄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及验证[期刊论文]-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11)39.韩额尔德木图.那生桑.韩项羽.孟永梅.郝建勋奇顺额尔顿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期刊论文]-天津中医药40.张海珠.周浓.李海峰云连药材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测定[期刊论文]-大理学院学报 2011(12)41.李小芳.熊婷婷.王娇.曹小勇.李珂.边琳晶肠康舒组方药效初步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10(10)42.袁勇.王鲁妹.张永军.王新春正交试验优化妇康片的提取工艺[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12)43.苏义勒.苏日塔拉图.吴双英蒙药地格达-4味汤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44.李喜云三黄汤熏洗治疗糖尿病湿性坏疽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8)45.宓伟.何深一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中药筛选[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1(1)46.马雅銮.王亚红.韩俊燕.郝禹.陈冰.宋剑南.韩俊阁.尚涛.徐丽丽.王宪波.曾辉祛痰化瘀解毒方药对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异常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47.李元锋.罗世江.唐维宏中药溃疡宁喷雾剂的制备工艺[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 2011(36)48.任花.张连成刘文峰教授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经验[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0(9)49.康文艺.张丽.张倩黄连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9(6)50.薛建江.乔海霞.刘进军.季建军.张玉妥.邱景富6种常用抗菌中药对3株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抑菌作用检测[期刊论文]-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3)51.马雅銮.王亚红.韩俊燕.郝禹.陈冰.宋剑南.韩俊阁.尚涛.徐丽丽.王宪波.曾辉祛痰化瘀解毒方药对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异常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52.李松花.蒋安平.焦金森肝炎Ⅰ号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空腹血糖损害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刊 2011(8)53.沙沂.李文.李宁.肖皖双黄连口服液1H NMR质量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波谱学杂志 2011(3)54.丁国锋.王浩.吴智春三黄泻心汤对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3)55.刘怀跃.赵智龙.杨立国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2010(10)56.杨牧祥.于文涛.白瑞军.胡金宽.李俊仙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 2009(11)57.张双硕.许沛虎.焦小桐.熊富良对pH和果胶酶敏感的结肠定位片的研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9(6)58.钟询龙.丁金龙.罗朵生中药调血脂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药品 2010(6)59.林敏脾胃湿热证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光明中医 2011(12)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s20060504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