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的语言特点
游记文体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记文体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记文体是一种旅行文学,它描述的是游历时所见所闻所感,具有写实性和生活感。
以下是游记文体的一些知识点:
1. 描述性语言:游记中通常使用的是具有描写性和生动感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传达旅途中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2. 叙述方式:游记通常由开始、中间和结尾来构成的,可以采用时间、空间、主题等多种叙述方式。
3. 文化交流:游记往往涉及到不同文化、习俗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描写的同时也会与当地居民或其他旅行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4. 人物描写:游记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物,包括旅行者自己、旅行伴侣以及当地居民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可以更好地传达旅途中的情感和经历。
5. 照片、画面描写:游记中可以使用照片或者画面来丰富描述,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图片来更好地展示旅途中的景色和场景。
6. 个人感受:游记最重要的一点是传达旅行者的个人感受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更好地传达旅途中的收获和感悟。
[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古代游记散文特点
[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古代游记散文特点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古代游记散文特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古代山水游记,是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笔下,诸多地方的胜景尽收眼底。
《围炉夜话》中说得好:“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江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
”不错,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情感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最好寄托载体。
由于山水游记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使得山水游记文本成为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青睐的对象之一,这也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选择人物传记文本的局面。
如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山记》,2013年山东卷《看松庵记》,2013年福建卷《龙洞山记》等。
那么,古代山水游记是如何来摹景状物的呢?一、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征游记,既游且记,自然需要线索特别是行踪的贯穿,这是游记最为鲜明的特点。
因此,在整体感知文本的时候,就要抓住作者的行踪。
下面是2012年福建卷《游龙鸣山记》选段,这一段以游踪为序,写出了龙鸣山的秀奇景色,让人心驰神往。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游记的特点 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
游记的特点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散文的国度。
散文一直与诗歌的发展并行不悖,而且,随着时期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其特殊的魅力。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欢迎浏览参考!总结精选(1):一、一种表达――描写任何一篇山水游记,都离不开对某一风景多角度的描写,山水游记得告知读者是怎样的山水,这是一切抒情的条件,而要告知读者就必须借助于形象化的描写,且描写越生动、形象,越能激发读者对某一风景的歌颂与向往之情。
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风景,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情是愉悦、畅快的。
面对着长江美景,诗人不由吟诵起关于的诗文。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亮渐渐地升起,月光洒在江面之上。
这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模糊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空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苏轼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
苏轼以风清、月明、露白、水渺、舟荡,为我们绘制出一幅精妙恬适的秋江月夜图。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将风景迷人的赤壁展现于我们眼前,让我们对这样的美景满怀向往,唤起了我们的美感享受。
再如,我们熟知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精致的写景状物的山水游记,文章第一交代小石潭的位置及周围景物,接着分层描写了潭水、潭石、潭岸青树、潭中游鱼和潭外小溪,并且以水、石、鱼为描写元素,搭建出小石潭及其周围幽静娟秀的风景,在给人一种幽深冷寂的感觉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内心凄怆的感受。
二、层次安排――移步换景写景散文,一样都会采取移步换景,也即作者的视点(立足点及视察点)不固定,依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变化,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出来。
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
如朱熹别有乐趣的《百丈山记》就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第一段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写起,简述登山进程。
循磴而东,既得小涧,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一、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典雅,巧妙运用比喻、叠字、通感等手法,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正像他在探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所说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
”(《说逼真与如画》)朱自清描写景物的造诣很深,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荷塘的月光和南方的细雨,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这些文字向对话一样娓娓道来,显得更加亲切,但又表现出丰富的内涵,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那流畅自如的旋律,那轻松活泼的节奏,那字字推敲的选词与灵活多变的句型,都是十分精美的。
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荷塘月色》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成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
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
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一个“画”字既突出了杨柳影子之美,又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那“浮起在荷塘里的薄薄的青雾”,用“升”字太硬,无法突出雾的轻和柔,而“浮”是轻而缓地出来,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在《荷塘月色》中,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荷塘用'浮'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还有用'田田'形容叶子的鲜绿茂盛,用'亭亭'比喻荷叶直立之状态,将月光、青雾、荷叶的动态和情态写活了。
游记的特点16篇
游记的特点总结精选(1):游记的特点一:移步换景游记,一般都会采用“移步换景”,也即作者的视点(立足点及观察点)不固定,按照地点的转移和必须的视角变化,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出来。
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
如朱熹别有情趣的《百丈山记》就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第一段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写起,简述登山过程。
“循磴而东,既得小涧”,“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第二段依次介绍山前、山后的诸景点,循水游览:小涧→石梁→山门→石池→石梁→石梯→小庵→老屋→西阁。
重点突出了涧水之美。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台东径断……”第三段作者以缺口中遥望远山这一视角,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为背景,以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物为描述重点,渲染了百丈山壮美的特征。
作者移步换景,逐一介绍百丈山的奇险、幽静等特点,从而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游记的特点二:描述任何一篇山水游记,都离不开对某一风景多角度的描述,山水游记得告诉读者是怎样的山水,这是一切抒情的前提,而要告诉读者就务必借助于形象化的描述,且描述越生动、形象,越能激发读者对某一风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描述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情绪是愉悦、畅快的。
应对着长江美景,诗人不禁吟诵起关于明月的诗文。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亮慢慢地升起,月光洒在江面之上。
这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苏轼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
苏轼以风清、月明、露白、水渺、舟荡,为我们绘制出一幅美妙恬静的“秋江月夜图”。
作者透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将景色迷人的赤壁展现于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这样的美景满怀憧憬,唤起了我们的美感享受。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是一种以记述游历见闻为主的文学作品,通常
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游记。
其创作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描写生动、细腻。
古代游记散文的作者通常善于描写景物、
人物、生活场景等,以鲜明、生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
栩栩如生的画面。
二、叙事流畅、自然。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语言通常流畅、自然,很少出现生硬、死板的叙事方式,常常以轻松、活泼的语言描述游历
过程,打动读者的心灵。
三、融合文化、宣扬思想。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不仅是一种记录见
闻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作者会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描述文化遗产、历史名胜、民俗风情等,从而宣扬思想、传承文化。
四、情感真挚、直抒胸臆。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作者通常表现出
真挚的情感,诚挚地记录着游历的点滴,将个人感悟与读者分享,让
读者更深刻地体验游历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心境。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生动有趣的
文学作品,通过真实而直观的记录,反映出旅行的诸多魅力,让读者
更好地领略丰富多彩的人间风景。
游记的语言特征
游记的语言特征
游记的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生动:游记的语言通常形象生动,能够通过具体的描绘和比喻,将读者带入到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中,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富有情感:游记的语言往往富有情感,能够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对旅行的期待、对历史的感慨等情感。
3.简洁明了:游记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作者的意图。
4.地域特色:游记的语言通常具有地域特色,能够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特点,让读者感受到当地独特的魅力。
总之,游记的语言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但都以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简洁明了、具有地域特色为特点。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特点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特点
1.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真实生动啊!就像他写黄山的奇景:“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瞧瞧,这多直白,多让人震撼,一下就把黄山的独特给点明了。
2. 那语言还特别简洁明快呢!比如说描述某座山“山势峻峭,巨石嶙峋”,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山的模样刻画出来了,这多厉害呀!就像画画一样精准。
3.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丰富多彩得很哟!他对不同地方的描写风格都不一样,遇到美丽的景色就用优美的词句,遇到惊险的地方就用紧张的表述。
“这里悬崖峭壁,胆战心惊”,哈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呢!
4. 他的语言还带有强烈的情感呀!描写自己喜欢的地方就满是喜爱之情,“此地如仙境,真不舍离去!”,就像我们遇到特别喜欢的东西时那种兴奋激动。
5.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很形象呢!能把一些很难描述的东西说得清清楚楚,像“那瀑布如银练般悬挂”,一下子就让我们知道瀑布是什么样子啦,这不是很牛吗?
6. 语言还很有韵味呢!有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霞光破云出,山峰展翠屏”,多有意境呀,岂不是跟诗歌一样美?
7. 而且呀,徐霞客游记的语言极富个性,那是他独有的风格呀!别人可学不来。
就好像他在说“这地方,唯有我能领略其奇妙”,真是自信又独特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徐霞客游记的语言那真的是太有特色啦,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欣赏!。
游记类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游记类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游记类散文是一种借助文字和语言来描述游览经历、感受和体验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对旅途中的景观、人文和文化等方面的描写,展示作者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同时也带来旅行者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下面将从文体特点、写作技巧和常见题材三个方面进行游记类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文体特点1. 自由性:游记类散文灵活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结构要求,可以根据作者的创意设定自由的形式。
2. 讲述性:游记类散文更注重讲述,通过详实的描写展现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引导读者沉浸在游记的氛围中。
3. 主观性:游记类散文充满了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作者可以借助自己的情感对景点、地域、人文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写作技巧1. 描写细腻:游记类散文要注重对细节的描写,通过生动而细致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 情感抒发:游记类散文可以融入情感元素,通过对景点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表达,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感受。
3. 逻辑清晰:游记类散文需要合理组织内容,讲述有条理,避免杂乱无章的叙述方式。
三、常见题材1. 名胜古迹:对著名景点的游览经历和感受的描述,如名山大川、古城遗址等。
2. 风物人情:对当地的人文特色、民俗风情的描写,如当地的习俗、节日等。
3. 自然风光:对大自然中的美景和壮丽景观的描绘,如山水、湖泊、日出日落等。
4. 美食文化:对当地特色美食的品尝和体验的记录,如特色小吃、特色菜系等。
5. 人物故事:对旅途中遇到的有趣人物的描写和事迹的记录,如导游、当地居民等。
综上所述,游记类散文是一种通过文字和语言来展现旅行经历和感受的文学形式。
它具有自由性、讲述性和主观性的特点,需要运用描写细腻、情感抒发和逻辑清晰的写作技巧来展现作者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常见的题材包括名胜古迹、风物人情、自然风光、美食文化和人物故事等。
通过游记类散文的写作,旅行者可以把旅行的精彩瞬间永久地留存在文字间,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和体验,引发共鸣,留下美好的回忆。
古代游记散文特点
古代游记散文特点古代游记散文特点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游记散文特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古代游记散文特点:古代山水游记,是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笔下,诸多地方的胜景尽收眼底。
《围炉夜话》中说得好:“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江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
”不错,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情感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最好寄托载体。
由于山水游记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使得山水游记文本成为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青睐的对象之一,这也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选择人物传记文本的局面。
那么,古代山水游记是如何来摹景状物的呢?一、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征游记,既游且记,自然需要线索特别是行踪的贯穿,这是游记最为鲜明的特点。
因此,在整体感知文本的时候,就要抓住作者的行踪。
下面这一段以游踪为序,写出了龙鸣山的秀奇景色,让人心驰神往。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抓住景物特征,要忠实于原文,理解不可偏颇。
例如第4题B项:“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游记散文的语言特点
游记散文的语言特点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
“形散而神不散”。
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记散文的语言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灿烂的文化为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其中,其中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更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仔细分析,这些描写山川景物的文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简短两句,把寂静无声的月亮写得宛如八九岁的小姑娘,活泼可爱。
此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老苏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
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当时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当空,在云间穿梭,似乎和人间的儿女嬉戏追逐。
要不是散文对当时明月传神的描摹,又有谁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好?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
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
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
“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
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
朱自清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朱自清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朱自清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导语:浓妆淡抹总相宜。
游记散文的语言特点《旅欧杂记》和《威尼斯》两篇游记散文中,朱自清先生从容地在语言上字斟句酌,使他的散文艺术达到臻于完善的境地。
正如郁达夫指出:“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在这两部游记中,他极力避免在作品中‘我'的出现,既不写‘身边琐事',也不写浪漫情调的异域感,而是客观地描述欧洲国家名胜古迹,谨慎地介绍西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作者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描述或介绍起来更使读者感到自然、亲切,宛如作者坐在你对面娓娓而谈。
《威尼斯》中:“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
”反映出了威尼斯的明媚,突出了它是一座水上城市。
“干干静静”、“微微” “酽酽”“来来去去”“疏疏落落”等叠音字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威尼斯》第一自然段就用了四个比喻:“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
”这些比喻把威尼斯河网着之密充分显示出来,貌似陆地而实则水域,突出了此城的别致。
《威尼斯》叙述和描写也用了很多朴素的现代口语,语言朴实、清新,富有现代口语的特点,简洁,自然而很有新意,如“它哪儿都去”、“只要不怕转变抹角,哪儿都走得到”、“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出于名手的还有味”……这些句子中使用了现代口语的词汇,描述或介绍起来更使读者感到自然、亲切,宛如作者坐在你对面娓娓而谈。
圣马克方场是“伟丽”的,公爷府的墙面上用白色和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的方纹,“在阳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而威尼斯唱夜曲的歌女们“微微摇摆在红绿灯球下,颤动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的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用鲜艳的彩笔,描绘出威尼斯的美丽风光和文化特色,使其浓抹重彩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表现出着自然、善变的特点。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来析论。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首先表现在风格上。
从写作风格来看,中国古代游记散文往往展示出一种自然、善变的特质。
它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口气向读者传达着一种视角视角往往比一般结构文体多了一份温婉的沉浸,有时也会出现一种“自我”的探索。
虽然它在比较宏大的文学结构中并没有显著的功能,但它的特殊风格给欣赏者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此外,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也表现在形式上。
它通常采用变化莫测的结构形式,让读者能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有时会采用火攻蛇行的方式,将角度明确提示出来,同时又留下一份留白,让读者可以自由构思。
有时采用曲折微妙的语言方式,描写出一种神秘的现象,又留下一份悬念,让读者引领自己跟随文字的脚步探索。
无论是抒情性的描写,还是采取逐渐细节层次的方式,都可以凸显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作者另类思维的特点。
最后,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也表现在内容上。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将风物和人情、抒情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示出一种轻松自然的写作技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轻松自在的内心安宁。
在游记散文中,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相互交织,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背后运用的传统文化的深度与智慧,以及作者对风景的独到体会。
这些内容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给他们以一种美的体悟。
总之,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在风格、形式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特质。
这种独特的写作技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是游记散文,所有文学作品都应有一份独特的特点,在传达内容的同时,也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留下一份心灵的精神财富。
《游记的特点》
《游记的特点》游记的特点游记是一种记录旅行经历和感受的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真实性:游记的最重要特点是真实性。
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对旅行目的地进行观察和描写,力求提供真实的信息和感受。
这种真实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文化、风景和人情。
真实性:游记的最重要特点是真实性。
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对旅行目的地进行观察和描写,力求提供真实的信息和感受。
这种真实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的文化、风景和人情。
2. 主观性:游记是作者对旅行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的表达。
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个游记都有其独特的主观色彩。
读者可以通过游记了解不同人的感受和看法,从而丰富自己的视野。
主观性:游记是作者对旅行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的表达。
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个游记都有其独特的主观色彩。
读者可以通过游记了解不同人的感受和看法,从而丰富自己的视野。
3. 多样性:游记可以有多种形式和风格。
有的游记着重于景点介绍,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有的游记更注重旅行的心理感受和思考;还有的游记融入了个人经历和趣闻轶事。
这种多样性使得游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多样性:游记可以有多种形式和风格。
有的游记着重于景点介绍,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有的游记更注重旅行的心理感受和思考;还有的游记融入了个人经历和趣闻轶事。
这种多样性使得游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4. 生动的语言: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感受旅行的乐趣,游记通常使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描写手法。
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旅行体验,并加深对目的地的认知。
生动的语言: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感受旅行的乐趣,游记通常使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描写手法。
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旅行体验,并加深对目的地的认知。
5. 实用性:除了提供旅行体验和感受,游记还可带给读者一些实用的信息和建议。
例如,推荐的餐厅、酒店、旅行线路等。
论姚鼐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文档资料
论姚鼐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文档资料论姚鼐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桐城派文人姚鼐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被传诵的名文大多是游记散文。
如:《游媚笔泉记》、《登泰山记》、《游灵岩记》、《游双溪记》、《观披雪瀑记》。
下面具体来分析姚鼐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清正雅洁的语言风格姚鼐视雅洁为写作古文的语言规矩,并在散文创作中孜孜以求。
如《游灵岩记》中的一段描写:“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
”一个“动”字便将初日雪光浮动于寺壁的景象刻画殆尽,且以动寓静,将茂林积雪中的庙宇神秘幽静的难言氛围悄然衬出,恰如诗家之“诗眼”,真乃一字千金。
《游灵岩记》既有实录,亦有言情,既重点突出,又曲折多变。
写得切实明辨,可谓洗尽铅华,雅洁之致。
同样,清正雅洁的追求在《登泰山记》中也可窥见一斑,本文的一个特写是日观峰观日出,而日观峰昂然耸立于泰山千崖万壑之表,泰山由于矗立在“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的辽阔平原上更显壮丽雄伟。
但如果离开泰山,离开泰山的外围环境而写日观峰,则日观峰的奇景无从显现。
因此,作者所追求的清正雅洁就体现在恰当地安排了各种景象的主次关系,做到了详略得当的总体配合,既有宏廓的全景,又有精微的细部,文辞清正雅洁,结构简洁明晰,作者毫不费力,读者却于字里行间领略到了泰山独有的神采情韵。
面对壮观的日出景象,面对恢宏的山河态势,作者确实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但此时的他,并没有像杜甫那样,以雄壮笔力抒发浩然之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是用一种清正雅洁的语言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的灵动,写得清幽散朗,余味曲包,别有一种冲和邈远、韵味深长的表达效果。
二、以考证入文章的写作方法姚鼐散文理论中的重要一条是“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统一,姚鼐认为“以考证助文章之境,正在佳处”。
在为数不多的游记散文中,姚鼐实践着他的这一主张,《登泰山记》篇首作者写道:“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游记文体介绍
游记文体介绍
游记是一种以描写旅行见闻和感受为主要内容的博客或散文文体,通常通过描写作者的旅行经历、心得体会和景物感受来展现旅行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游记可以展现作者的旅行计划、行程路线、目的地、交通工具、当地文化等方面,同时也可以包括一些个人感受、观察和思考,例如对旅途美景的感受、对当地人和事物的看法、对旅行经历的思考等等。
游记文体的特点之一是充满着人情味和感性色彩,作者常常会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出当地的风景、人文和风俗习惯,同时也会对旅途的点滴进行真实的记录和反思。
游记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还可以提高读者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因此,游记在文学、旅游和媒体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游记文体知识
游记文体知识游记是一种以描述旅行为主题的文学体裁,通常包含旅行路线、景点、当地文化、历史、美食等方面的描写。
游记既可以是散文、随笔、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是小说、诗歌、地图册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游记文体的知识和拓展:1. 散文式游记散文式游记的特点是自由、流畅、自然,注重描述作者的感受和情感。
散文式游记通常以自然景观为主,如山水、湖泊、草原等,也可以适当涉及人文景点,如博物馆、历史古迹等。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抒发情感等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旅行体验和情感。
2. 随笔式游记随笔式游记的特点是自由、随意、轻松,注重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受。
随笔式游记通常不拘泥于特定的格式和结构,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描述旅行中的各种经历,如自然风光、人文景点等,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日记式游记日记式游记的特点是真实、客观、详细,注重记录作者的旅行经历和感受。
日记式游记通常以旅行日期、时间和路线为线索,详细记录作者在旅行中的点点滴滴。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记录景点、人物、事件等,还原旅行的真实面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旅行的背景和经历。
4. 小说式游记小说式游记的特点是情节曲折、人物刻画细致,注重展现旅行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小说式游记通常以旅行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呈现旅行中的各种情节和人物关系。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经历和情感,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游记文体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游记体裁,如科幻式游记、历史式游记、幻想式游记等,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在写作游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文体和结构,来表达旅行中的各种经历和情感。
中考游记散文点评
中考游记散文点评中考游记散文点评一、作文开头: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
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这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9、文章选材新颖,能够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二、作文过程:1、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3、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9、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0、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11、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12、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3、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14、文章想象合情合理,15、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6、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而紧紧围绕进行。
17、细节描写颇具匠心。
极富功底。
18、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亦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20、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2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2、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23、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24、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25、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得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三、作文结尾: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而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余秋雨游记散文的特点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一)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我们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二)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
余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
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
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
(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余娴熟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的笔法、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有人说,中外游记散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文人写景,不象外国文人习惯与到自然中寻找自我,相反的喜欢将景物的特点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从而在中国的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无疑给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了山得名的由来,进山游览的经过之后,从前洞游者多,后洞游者少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从山名被误传得出学者必须“深思甚取”的至理名言。读罢此文,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务为有补于世”的文风和人格魅力。又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不仅用生动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月黑风高风及浪大的可怕恶滩险境,同时也在文章里,围绕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不断展开追问,面对前人不同的结论,作者不盲目相信其中任何一种,他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深夜泛舟到石钟山绝壁之下,借着月光和火把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给了我们一条终身受用的道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加入了作者中学思索的游记散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表明了我国的哲学不落后于任何一个西方世界。时光流返,这些散文的光彩亦就生辉。
中国山川大河自然风景甚好,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沉醉其中,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游记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游记散文的语言特点,供大家参考!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灿烂的文化为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其中,其中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更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仔细分析,这些描写山川景物的文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四、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游记散文诸多的语言特色也是必须提及的。如果写景散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描写的景色就是她国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发的浓情就是她风姿绰约的美丽姿态,蕴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气成兰的优雅气质,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现伊人的得体服饰。
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在描写气势磅礴的天姥山时,用尽了夸张“天姥连天向天横”衬托“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描写奇幻的梦中仙境时,那奇特的想象:声势浩荡的“熊咆龙吟”,随后是整齐而另人惊叹的“虎鼓瑟”,“鸾回车”,最后是日月照耀着的“如麻仙人”。短短文字间,尽显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天赋。这样的才思,这样神气的游记散文,不值得我们千百遍的吟颂回味吗!又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几乎是字字用典,字字对偶,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内容,流畅和谐的音律,工整多变的句式,读来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细品之下,又能感受到作者独巨匠心所勾画出的山水美景,连韩愈都情不自禁的赞叹:“江南多临观之作,而滕王阁独为第一”。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叠词、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缘故。像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上下对偶的同时,在句中自成对偶,形成了“当句对”的特点。同时在色彩上,将碧水青天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上而下,相映成趣,远近虚实整合到一句里,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给人以无限美感,最终使得这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成为游记散文中的绝品。
一、写景状物 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简短两句,把寂静无声的月亮写得宛如八九岁的小姑娘,活泼可爱。此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老苏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当时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当空,在云间穿梭,似乎和人间的儿女嬉戏追逐。要不是散文对当时明月传神的描摹,又有谁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好?
像这样美不胜收的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许多许多,它们就像我国各地的风光景点一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去探索,去发现,去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