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文选学习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宦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不君:言行不符合为君之道。厚敛:重税。雕:刻画。辟:避。宰夫:厨师。胹(ér):煮。熊蹯(fān):熊掌。畚:以草索制造的容器。载:戴,以头顶物。士季:春秋晋国大夫。士之孙,名会。因先后受随邑(今山西介休东南)、范邑(今山东梁山西北),又称随会、随季、随武子、范会、范季、范武子。襄公卒,他与先蔑受赵盾命,入秦迎公子雍归国为君。灵公立,盾拒公子雍,士季奔秦。他为秦谋划,晋国畏惧,设计迎回。景公三年(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惟他所率上军不败而退。七年,率师灭赤狄之甲氏(在今河北永年东北)、留吁(今山西屯留南)、铎辰(在今长治)。归,升任中军。后聘周,修改法律。八年,致仕退休。入:采纳、接受。谏而不入:士季此话的主语是“赵盾”。莫之继:无人可继续进谏。三进:始进为入门,再进为由门入庭,三进为升阶当霤。溜:即霤,屋檐下接水长槽。而后视之:按照《燕礼》规定,士会始进入门后,晋灵公要“降立阼阶之东南”,面朝南,迎接士会来到。〔51〕引自《诗经·大雅·荡》。〔52〕固:保障。〔53〕引自《诗经·大雅·民》。衮(ɡǔn):天子及上公的礼服。职:适,恰。阙:同“缺”。仲山甫:即仲山父,西周宣王时大臣。受封于樊(今陕西西安南),故又称樊侯、樊仲甫、樊穆仲。〔54〕衮:以衮服比喻晋国政权。〔55〕鉏麑(chúní):又名鉏麛、沮麛、鉏之弥,晋国武士。贼:刺杀。〔56〕辟:开。〔57〕盛服将朝:穿戴好朝衣朝冠将朝见晋君并参与朝议。〔58〕假寐:闭目养神。〔59〕槐:赵盾家庭中之槐树。〔60〕提弥明:又作祁弥明、示眯明,赵盾的车右。〔61〕爵:饮酒器。三爵:往爵中三次注酒。过三爵非礼:古代国君设宴款臣,其中的小饮酒礼即小燕礼,饮酒不过三杯。〔62〕嗾(sǒu):使唤犬。獒(áo):长四尺的猛犬。〔63〕田:田猎。首山:即首阳山,又名雷

首山,在今山西永济东南。〔64〕舍:住宿。翳桑:地名,在首阳山区或其附近。〔65〕箪:竹编的圆筐,用于盛放食品。〔66〕橐(tuó):袋子。〔67〕与:参与。介:甲士。〔68〕倒戟:倒戈反击。公徒:晋灵公的伏兵。免:赵盾得免于死。〔69〕名居:姓名与居地。〔70〕赵穿:晋国大夫,赵盾族弟。桃园:园名,其地不详。〔71〕山:温山,在今河南修武北五十里。〔72〕我之怀矣,自诒伊慼:未收入《诗经》的逸诗。王肃以为此即引《诗经·邶·雄雉》之诗句。《雄雉》有句为“我之怀矣,自诒伊阻”,仅一字之差。怀:怀念。诒:遗。慼(qì):忧愁。〔73〕董狐:即太史。〔74〕不隐:不隐瞒赵盾之罪行。〔75〕为法受恶:为史法受弑君之名。

《老子》三章

(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老子》介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该书用道(自然规律)来解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正反两个对立的方面组成的,对立的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在物质生活方面该书强调知足寡欲,在思想方法方面宣扬贵柔守雌,在政治方面由于憎恶当时的黑暗现实而主张“损有馀而补不足”,希望返回到古朴落后的“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老子》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老子》的作者并非老子本人,一般认为是老子的后学根据老子的遗说发挥补充而成,其成书年代一说在战国时期,一说在秦汉之间。关于老子其人,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楚国人,与孔子同时,姓李,名耳,字伯阳,即老聃(dān),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东)人,曾作过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也有人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人,如近人梁启超、今人冯友兰、范文澜即持这种看法。

《老子》的重要注本有魏王弼《老子注》(《四部备要》本、《诸子集成》本)、后人假托的“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四部丛刊》本)、近人马叙伦《老子校诂》及今人任继愈《老子新译》(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释文)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④。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⑤,生而不有⑥,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

是以不去⑦。1

【注释】

①天下二句: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话,这就说明有了丑的存在。斯:指示代词,这,这就。恶:丑。已:句末语气词,作用用“矣”。

②有无相生:“有”和“无”相互依存而显示出了“有”和“无”。难易相成:“难”和“易”相互依存而显示出了“难”和“易”。相成,相互促成。

③长短相形:“长”和“短”相互依存而显示出了“长”和“短”。形,体现,显现。高下相倾:“高”和“下”相互依靠而显示出了“高”和“下”。倾,本指位置高的物体倾压在位置低的物体之上,这里义为依靠。

④音声相和:“音”和“声”相互配合时而显示出了“音”和“声”。音、声,乐器发出者称“音”,人唱出者称“声”。一说“音”指声的组合,“声”指简单的发音,见任继愈《老子新译》。和:和协,配合。前后相随:“前”和“后”前后相连而显示出了前后。随,依随,连接。

⑤处无句:以“无为”的态度去处事。处:对待,办理。无为:不做事,只是适应事物的发展。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