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设备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效分析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效分析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将电能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到目标设备的技术。
在传统的无
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通常使用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
这种方式容易受到传输距离
限制和传输能量损耗等问题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被提出,
并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磁场耦合的方式来实现能量传输的方法。
它通
过在发送端产生高频的交变电流,使得发送端的线圈处于谐振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强磁场。
在接收端也放置了一个相同谐振频率的线圈,使其能够接收到发送端的磁场能量。
通过磁
场的耦合,能量可以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实现无线电能传输。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在单一发送端和单一接收端的基础上,通过在接
收端添加多个负载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
在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
系统中,发送端的电路会为每个接收端的负载电路提供相应的能量。
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电
能传输系统,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够同时向多个设备传输能量。
传统的无线电
能传输系统通常只能向一个设备传输能量,而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以
同时向多个设备传输能量,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能量分配灵活性,可以
满足多个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需求。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多负载磁
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实验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研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器材:
1.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器件: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电容、电阻、谐振电路;
2.发射端电源和信号源;
3.接收端负载电阻、直流电压表;
4.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生成器。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1.搭建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电容、电阻和谐振电路的结构;
2.给发射端线圈接入电源和信号源,在示波器上观察是否能产生高频电磁场信号;
3.给接收端线圈接入负载电阻,并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
4.调节信号频率,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
5.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大小,并记录;
6.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输出电压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7.改变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3-6,观察输出电压的
变化;
8.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输出电压与距离的关系曲线;
9.改变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的尺寸,重复步骤3-6,观察输出电压的
变化;
10.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输出电压与线圈尺寸的关系曲线;
11.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传输效率与频率、距离、线圈尺寸的关系。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需保证线圈与电容及电阻之间的连线正确;
2.实验时应注意观察信号源和示波器的显示,避免高频电磁场对其他
设备造成干扰;
3.实验时需小心操作,避免触摸电源线或其他高压部件。
六、预期结果:
1.通过实验数据得出输出电压与频率、距离、线圈尺寸之间的关系曲线;
2.分析曲线,得出传输效率与频率、距离、线圈尺寸的关系;
3.得出优化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方向,以提高传输效率。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通过电磁场传输能量的技术,已经在无线充电和电力传输等领域得到应用。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其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发送端和接收端。
发送端由电源、谐振电路和电磁辐射装置组成;接收端由谐振电路、整流电路和负载装置组成。
在发送端,电源提供电能给谐振电路,谐振电路通过调节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的数值来产生与接收端谐振频率相匹配的电磁场。
电磁辐射装置将电磁场辐射出去,以传输能量。
在接收端,谐振电路接收到发送端辐射出的电磁场,并与发送端的谐振频率相匹配。
整流电路将接收到的电磁能量转换为直流电能,供给负载装置使用。
为了实现高效的能量传输,需要对谐振电路进行精确的设计。
首先,需要通过计算确定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为:f=1/(2*π*√(LC)),其中f是谐振频率,L是谐振电感,C是谐振电容。
通过调节谐振电容的数值,可以精确控制谐振频率。
另外,谐振电路中的谐振电感可以通过螺线管或变压器等电感元件来实现。
电感元件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频率范围和能量传输效率等因素。
同时,为了增加能量传输的效率,可以采用功率放大器来提高传输功率。
功率放大器将发送端的电能转换为电磁能量,并将其放大到适合的功率水平。
为了确保安全性,还需要考虑电磁辐射的控制。
可以使用屏蔽罩或改变电磁场的辐射模式来减小电磁辐射范围。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传输距离和传输效率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试验和模拟来进行优化。
总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
通过精确设计谐振电路和选取合适的电感元件,可以实现高效能量传输。
同时,需注意对电磁辐射的控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1. 引言1.1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概述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其通过磁耦合谐振实现高效能量传输。
传统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存在能量传输效率低、距离限制等问题,而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则可以实现远距离、高效率的能量传输。
该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是基于谐振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调节谐振频率实现能量传输。
其设计方案包括谐振器的设计、耦合器的设计、功率放大器的设计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效率和安全性。
性能评估是该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和测试分析系统的传输效率、传输距离、功率损耗等关键指标。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验证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综合以上内容,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具有传输效率高、传输距离远、稳定性好等优点。
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系统的安全性、抗干扰能力等。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设计方案、优化系统结构等方式提高系统性能,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2. 正文2.1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原理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无线能源传输技术,它采用磁耦合谐振的原理实现高效的能量传输。
在这种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磁场耦合,使得能量可以高效地传输。
下面将详细介绍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原理。
首先,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是基于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谐振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其电容和电感的参数可以使系统在特定的频率下达到共振状态。
在磁耦合谐振式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谐振电路都处于共振状态,这样能量的传输效率将会得到提高。
其次,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原理还包括磁耦合效应。
磁耦合效应是指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磁场相互耦合,使得能量可以在两者之间传输。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电能技术的发展,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作为其中一种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便利性,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就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利用谐振的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将能量源和能量接收器之间的耦合电路进行谐振,实现高效的无线能量传输。
系统由能量源、能量接收器和磁耦合谐振电路组成。
能量源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核心,一般采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
高频信号发生器会产生一定频率的电信号,并通过功率放大器将其放大,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传输到能量接收器。
能量接收器则是接收能量源传输的电能,并将其转化为所需要的直流电能供给电子设备。
能量接收器一般由谐振电路、整流电路以及负载组成。
谐振电路起到与能量源进行耦合的作用,通过更好地匹配谐振频率,提高能量传输的效率。
整流电路则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通过稳压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能给负载使用。
磁耦合谐振电路作为传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实现高效的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电路主要由线圈和电容器组成。
线圈部分包括送电线圈和接电线圈,通过线圈间的磁耦合实现能量的传输。
电容器则用于实现谐振频率的匹配,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由于采用了谐振电路,能够实现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
其次,传输过程中可以实现相对较远的距离,不受物体遮挡的影响。
与传统的电线传输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此外,传输的能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使能量传输更加智能化。
目前,磁耦合谐振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多个领域均有应用。
在医疗领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无线充电,提高患者的使用便利性。
在工业领域,可以用于机器人、传感器等设备的供电,减少供电线路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 线圈设计参数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线圈设计参数一、概述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的新型方式,它通过磁场耦合的方式实现高效的能量传输,为无线充电、电力传输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而线圈是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对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的设计参数进行深入探讨。
二、线圈设计参数的选择1. 频率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线圈工作在特定的谐振频率下,因此首先需要确定工作频率。
工作频率一般由电源频率、谐振电容的选择以及其他系统要求来决定。
2. 电感值线圈的电感值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谐振特性,其选择需要在满足谐振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线圈的损耗。
通常情况下,电感值的选择需要根据工作频率和系统功率来进行优化。
3. 匝数线圈的匝数决定了其电感值和电压传输比,因此在设计线圈时需要根据系统的电压需求和电感值来确定匝数。
通常情况下,较大的匝数能够提高线圈的电感值和电压传输比,但同时也会增加线圈的电阻和损耗。
4. 线径和材料线圈的线径和材料直接影响了其电阻和损耗,因此在选择线径和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功率、工作频率和成本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较粗的线径和低电阻的材料能够降低线圈的损耗,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和体积。
5. 抗干扰能力线圈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外部的干扰,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在设计线圈时需要考虑到电磁兼容性、屏蔽设计等因素,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线圈参数优化方法1. 数值仿真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线圈进行电磁场分析和谐振特性分析,可以有效地优化线圈的设计参数。
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地评估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指导设计优化。
2. 实验测试通过实验测试,可以对线圈的实际性能进行验证,进一步优化设计参数。
实验测试可以发现仿真中未考虑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准确地指导线圈的优化设计。
3. 综合考虑上线圈设计参数的选择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工作条件、成本、体积、电磁兼容性等因素,以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将能量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而无需使用传统的导线连接。
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电子设备充电等领域。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基于磁耦合和谐振实现的一种能量传输系统。
下面将对该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1. 系统原理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能量发射端和能量接收端。
能量发射端包括功率放大器和发射线圈,能量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和整流电路。
能量发射端通过功率放大器将输入电源信号放大,并通过发射线圈将能量以高频电磁波的形式传输出去。
能量接收端的接收线圈接收到高频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电能,然后通过整流电路将其转换为直流电能供电使用。
2. 系统设计(1)能量发射端设计能量发射端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和频率,发射线圈的感应系数和谐振频率。
功率放大器应具有足够的功率输出,并能够将输入电源信号放大到高频电磁波的水平。
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出可以通过控制电源电压来实现。
发射线圈的感应系数决定了能量传输的效果。
感应系数较大会提高能量传输效率,但也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需要在效率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谐振频率应与接收线圈的谐振频率相匹配,以实现最佳能量传输效果。
谐振频率可以通过调整发射线圈的电感和电容来实现。
整流电路应能够将接收到的高频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
一种常用的整流电路是使用稳压二极管和电容器的整流电路。
3. 系统优化为了实现最佳的能量传输效果,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调整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物理尺寸和位置来优化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
这可以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
可以通过使用集成电路和微控制器来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这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还可以通过改进谐振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整流电路的效率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量传输效果。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磁场耦合实现能量传输的技术,其具有传输效率高、传输距离远、安全可靠等优点。
本文将针对该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原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通过谐振器和磁耦合器实现能量传输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发射端的谐振器产生的磁场能量,通过磁耦合器传输到接收端的谐振器,再转换为电能。
在传输过程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谐振器需要保持共振,以达到最大传输效率。
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关键技术1. 谐振器设计技术谐振器设计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关键技术之一。
谐振器的设计需要考虑频率匹配、谐振特性、功率损耗等因素,以实现高效能量传输。
2. 磁耦合器设计技术磁耦合器是实现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设计需要考虑磁场耦合效率、磁耦合距离、传输效率等因素,以实现可靠的能量传输。
3. 控制与调节技术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控制与调节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控制谐振器的频率、功率和相位,可以实现对能量传输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调节,提高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4. 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涉及多个部件和子系统,系统集成与优化技术对于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集成与优化,可以实现功率损耗的最小化、传输效率的最大化等目标。
5. 安全与防护技术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安全与防护技术需要得到重视。
通过设计安全机制、防护措施等手段,可以确保传输过程的安全可靠。
三、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应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
由于其传输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关注与应用。
1. 电动汽车充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实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解决传统充电方式存在的插座损坏、充电线松动等问题,提高充电便利性和安全性。
电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通过电磁谐振耦合技术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具有传输效率高、传输距 离远、安全性好等特点。
电磁谐振耦合模块设计
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谐振原理
利用磁场和电场的相互作用,使电能和磁能相互转化 ,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
耦合结构设计
通过优化线圈结构、调整线圈间距和相对位置,提高 耦合效率。
参数优化
对线圈匝数、线径、间距等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最 佳的传输性能。
意义
通过搭建电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 实验装置,可以深入探究该技术的传 输原理、性能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实 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电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概述
技术原理
电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利用 磁场谐振原理,通过调整传输系统的 谐振频率,实现电能的高效、稳定传 输。
技术特点
技术应用
电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 实验装置
汇报人: 2023-12-18
目录
• 引言 • 实验装置设计与实现 • 实验装置性能测试与分析 • 实验装置优化与改进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实验装置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磁谐振耦合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 传输方式,在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 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电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用 于智能家居中的无线充电、电动汽车 的无线充电桩、医疗设备的无线供电 等领域。
该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效率高、稳 定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无 线电能传输场景。
02
实验装置设计与实现
装置整体结构与功能
整体结构
实验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电磁谐振耦合模块、无线电能传输模块和负载模块。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能够通过磁耦合的方式将电能无线传输的系统。
它主要由谐振电路、磁耦合装置和电力转换器等部分组成。
在谐振电路中,我们通常采用LC并联电路作为谐振电路。
LC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可以通过调节其参数来达到谐振频率。
当输入电源施加在谐振电路上时,电感和电容会产生一个共振频率,使得谐振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
为了将电能无线传输,我们需要采用磁耦合装置来传输电能。
磁耦合装置由一个主线圈和一个从线圈组成,主线圈中的交变电流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而从线圈则会感应到这个磁场并产生交变电压。
在电力转换器中,我们通常采用功率放大器来将传输的交变电压放大到足够的电压水平。
功率放大器可以根据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的信号输出给传输设备。
当系统工作时,输入电源会施加在谐振电路上,通过调节谐振频率,使谐振电路达到共振状态。
谐振电路中的电流将通过磁耦合装置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从线圈感应到这个磁场并产生交变电压。
交变电压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给传输设备,从而实现了无线传输电能的目的。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传输效率高、传输距离远、适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等优点。
由于高频电磁波传输具有较大的能量损耗和衰减,所以该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电能传输效率、辐射安全性、故障排除等问题。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报告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传统无线电能传输存在能量损耗和电磁辐射等问题,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原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由两个共振电路组成,即传输端和接收端。
传输端由一个电源、一个功率放大器和一个谐振电路组成;接收端由一个谐振电路、一个整流电路和一个负载组成。
传输端的电源和功率放大器将电能转化为高频电磁场,在谐振电路的作用下,高频电磁场被传递到接收端,经过整流电路的整流,最终驱动负载工作。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传输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磁耦合的方式实现能量传输,能量传输效率高,无线电辐射小,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三、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1.传输端设计传输端的谐振电路由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组成,其谐振频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应根据传输距离和接收端负载特性进行匹配,以确保能量传输效率。
2.接收端设计接收端的谐振电路和传输端谐振电路相同,其谐振频率需与传输端相匹配。
整流电路采用全波整流电路,对于低功率应用可以采用简单的整流电路,对于高功率应用可以采用桥式整流电路。
负载可以是电池、LED灯等。
四、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根据设计参数,搭建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
在传输端接入电源和功率放大器,接收端接入负载。
实验结果表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够实现高效、低辐射的无线电能传输。
五、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应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以应用于无线充电、智能家居、无人机等领域。
其中,无线充电领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通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实现电动汽车、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设备的无线充电,方便快捷。
六、结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高效、低辐射、环保等优点,可以应用于无线充电、智能家居、无人机等领域。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MagneticallyCoupledResonant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MCRW PT)是一种可以在很远距离之间传输电能的新技术,具有安全性高、传输效率高、传输功率大、非接触式等优点,可以用来满足现代越来越多的需求。
本文将对该技术进行概述并且以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利用模型对MCRWPT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最后在ANSYS的支持下利用数值仿真的方式进行分析及校验结果,得到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有效的传输效果。
1.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简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MCRWPT)是一种基于磁传输原理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可以用来在很远的距离之间传输电能,即发射端利用射频信号发射磁场,接收端利用收发器把射磁场转换为电能。
该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传输效率、有效的传输功率以及非接触式传输等优点,保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发射端、中空区域及接收端,它们分别由发射源、发射线圈、发射天线、中空区域、应答线圈、接收天线及接收器组成,各个组件之间相互协调工作,保证了系统能够实现电能的有效传输。
2.建立MCRWPT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MCRWPT系统,本文将运用有限元的思想建立该系统的模型,并且采用有限元法求解系统的响应电场,从而得出系统的传输特性和传输效率。
首先,对系统的中空区域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以确定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磁通密度分布。
然后,将应答线圈的电场特性模拟出来,从而求出接收端的电流分布及电压特性,从而分析系统的传输特性,并且在有限元分析的支持下确定系统的最佳参数,从而得出该系统的最终传输效果。
3.数值仿真分析及结果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的传输特性,本文利用ANSYS的有限元分析工具,模拟出系统的电场分布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求出系统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当系统的发射功率设定在100W,发射频率设定在1MHz时,两个线圈间可以实现充分耦合,从而保证了足够高的传输效率。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效分析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功效分析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新型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高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和环保性等。
本文将从功效分析的角度,探讨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1. 高效性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采用谐振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能量传输。
通过谐振,可以使能量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高效传输,减少能量的损失。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还能够实现多个负载同时接收功率,提高了能量传输的效率,从而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2. 安全性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采用非接触式的能量传输方式,避免了传统有线传输中的安全隐患,比如电击和短路等问题。
由于传输距离较远,可以避免人为破坏和意外触电等安全问题,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
3. 便捷性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不受传统有线电能传输的距离限制,能够实现远距离的能量传输,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无线充电技术可以让人们不再担心充电线的长度和拆装问题,同时还能避免充电线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混乱和纠缠。
4. 环保性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采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减少了电线和传统设备的使用,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通过高效的能量传输,减少了能量的损失,降低了能源的浪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在智能手机、电动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在智能手机领域,无线充电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用户体验;在无人机领域,无线电能传输可以延长飞行时间,提高航空器的续航能力;在电动车领域,无线电能传输可以实现自动充电,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
多负载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在的商业价值。
可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可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可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磁耦合谐振原理实现的无线电能传
输系统,广泛应用于可植入式医疗设备的能量供应。
该系统由发送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发送器包括功率放大器、变压器和无线电频率
振荡器。
接收器包括谐振线圈、整流电路和用于负载驱动的电源。
系统工作时,发送器产生电磁场并通过谐振线圈将能量传输到接收器中。
接收器接收
到电磁场后,谐振线圈中的电能通过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电能供负载使用。
1. 高效率:系统利用谐振原理,实现了高效的无线电能传输,能够在长距离范围内
传输能量。
2. 安全性:系统通过磁耦合传输能量,减少了电流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电击的风
险。
3. 高可靠性:系统采用了谐振原理,能够自动调整频率以适应环境变化,保证能量
传输的稳定性。
4. 适用范围广:系统可应用于可植入式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脑起搏器等,为
患者提供稳定、可靠的能量供应。
5. 方便使用:系统无需进行电缆连接,患者只需接受身体植入,无需特别操作。
尽管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诸多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系统
在传输过程中会有能量损耗,传输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无线电传输,系统的抗干扰
能力也需要加强,以保证传输的稳定性。
可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该系统将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和护理。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无线能量传输方式,其原理是通过磁耦合谐振技术将电能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实现电能的远距离传输,同时可不需要通过传统的电线连接实现电能的供应。
本文旨在探讨该系统的设计。
1. 系统工作原理磁耦合谐振电路是一种典型的谐振电路,其原理是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之间通过磁耦合作用连接起来,在一定的谐振频率下,主电路的电能可以通过磁感应作用转移到辅助电路,并最终转化为辅助电路上的电能输出。
该系统的主要原理如下:(1)发射端通过变压器将电源电压升压,并通过串联谐振电容和电感作为谐振回路。
当谐振回路的频率为其谐振频率时,产生共振现象,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达到谐振状态。
(2)当发射端的谐振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谐振电路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磁场会在空间中传递。
(3)接收端的谐振电路与发射端相似,当接收端的谐振电路与发射端的谐振电路达到相同的谐振频率时,接收端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也会达到谐振状态。
(4)接收端中的谐振电路在共振状态下输出的电能,可以通过负载电路转化为实用电能。
2. 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包括谐振频率、谐振电容、电感、变压器变比以及功率等。
(1)谐振频率的确定系统中谐振频率应为电源频率的整数倍,这样可使得谐振电路更加稳定。
在具体设计中,由于系统中会存在一些误差因素,实际谐振频率应稍小于电源频率的整数倍。
(2)谐振电容和电感的选择谐振回路中的电感和电容的选择应该满足条件:L = 1/((2πf0)²C)其中,f0为谐振频率,C为谐振电容,L为谐振电感。
由此可知,当谐振频率确定后,谐振电容和电感应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谐振电路工作在最佳状态下。
(3)变压器的选择变压器主要作用是将低电压转换为高电压,使得谐振电路中的电压达到谐振电压,从而实现能量的传输。
变压器的变比的确定需要满足功率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变压器的耐压能力、品质、寿命等因素。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磁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它不需要传统的电气导线连接,可以实现远距离高效率的能量传输。
磁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能够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电动汽车充电、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医疗设备无线供电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一、系统概述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电磁场感应原理进行能量传输的系统。
系统由两个谐振线圈构成,一个谐振线圈作为发射器,另一个谐振线圈作为接收器。
发射器端通过高频信号激励驱动谐振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接收器端的谐振线圈在接收到高频电磁场后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了无线能量传输。
二、系统设计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主要由两个谐振线圈、高频功率放大器、调谐电路、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
谐振线圈由多层绕组构成,通过调谐电路可以调节谐振频率,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提供高频激励信号,控制电路用于系统的控制和保护。
2. 发射器设计发射器端的谐振线圈设计为高频谐振线圈,其参数需要根据实际传输距离和功率要求进行设计。
在发射器端还需要设计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提供高频激励信号。
另外还需要设计调谐电路,通过调节电路参数实现谐振频率的调节。
接收器端的谐振线圈设计为与发射器端谐振频率相同的谐振线圈,当接收到高频电磁场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接收器端还需要设计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用于将感应电流转换为直流电能,并对转换后的电能进行滤波处理,以提高输出电能的质量。
系统控制设计主要包括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控制、调谐电路的控制、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控制等。
控制电路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并对系统进行各种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三、系统工作原理四、系统性能分析1. 传输效率磁耦合谐振式高频自激振荡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取决于系统的谐振线圈质量因数、传输距离和功率要求等因素。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与优化设计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与优化设计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与优化设计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传统的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着能量传输效率低、距离短、干扰大等问题,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则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本文将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研究与优化设计。
一、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通过谐振技术将能量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
当发射端的谐振线圈中通电时,会在空间中形成一个交变磁场。
接收端的谐振线圈与发射端的谐振线圈相互耦合,形成共振现象。
通过调整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谐振频率、谐振线圈的结构以及阻尼系数,可以使能量在两个线圈之间高效传输。
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一)谐振器设计: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谐振器设计是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合理设计谐振器的结构和参数,能够提高能量传输的效率。
同时,谐振器的选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频率匹配与自适应调整: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谐振频率必须匹配,否则能量传输效率将受到影响。
由于环境变化等因素,谐振频率可能会发生漂移。
因此,设计一个能够实时感知并自适应调整谐振频率的机制非常重要。
(三)功率传输控制: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功率传输控制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过大或过小的功率传输都会影响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一)优化谐振器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优化谐振器结构,提高其谐振频率和谐振特性。
(二)优化耦合机制:通过改变谐振线圈之间的耦合方式和距离,进一步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三)优化功率传输控制策略:采用闭环控制方法,实时感知系统输入和输出功率的变化,并通过反馈调整发射端的功率输出,以达到最佳的能量传输效果。
(四)优化系统安全性:引入多重保护机制,避免因功率过大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安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 / 第5期 物联网技术
7
1 作品简介
近年来,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充电已成为国内外电能研究的热点,并且大部分课题组都在从事着大功率远距离的无线充电研究,我们基于生活层面对小功率中远距离的无线电能传输(如手机等)进行了研究,利用物理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电磁学等知识,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可用于现代普通生活层面的无线充电设备。
我们对难以把控的品质因数、谐振频率在线圈匝数的拟合及其他相关重要参数进行分析,在制作方便的前提下找到了相同谐振频率的方式,并细致探究了四线圈结构中线圈匝数的关系及高频屈服效应对效率的影响。
本文提供了一种可简单制作无线充电设备的方法,分析了品质因数等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制作了教学模具,并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供广大青少年学习。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充电模型如图
1所示。
图1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充电模型
2 工作原理2.1 总体方案2.1.1 基本模型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含了4个组成部分,即能量源,发射端,接受端以及负载。
磁耦合谐振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磁耦合谐振基本模型
最初的实验采用两线圈模型,但两线圈模型极不稳定,因此根据文献中提到的不同线圈之间的稳定性条件,采用四线圈结构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四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发射线圈,接受线圈和负载线圈。
激励线圈和发射线圈,接受线圈和负载线圈之间由于互感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将能量传输到发射端。
发射端线圈由于自身的自感以及和电容耦合故而形成一个谐振体,在高频情况下谐振体包含的能量在电场与磁场之间以其自谐振频率在空间自由振荡,产生以线圈为中心,以空气为传输媒质的时变磁场,由于接受端所构成的谐振体具有与发射线圈形成的谐振体相同的固有频率,因此会产生共振吸收,能量便从发射端流动到了接受端。
而负载线圈在外接负载的条件下与接受线圈进行较强的互感作用,使能量最终流动至负载。
2.1.2 线圈的互感
M r r 22122=
(1)式中:N 1,N 2分别为线圈1,线圈2的匝数;r 1,r 2分别为线圈1,
线圈2的半径;d 分别为线圈1,线圈2中心的中心距离。
如果两个互感线圈不共轴,那么可采用空间积分形式计算。
根据文献记载,可利用变化之后的第一类及第二类椭圆积分计算。
互感作用原理如图3所示。
2.1.3 系统的品质因数
根据强耦合模型,两个系统之间的品质因数越高,则其传输的效率会高,但是品质因数也会影响其频率的波形分布,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设备
摘 要:针对小功率中远距离无线电能传输研究较少,设备简陋的问题,设计了一款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设备。
设备通过采用四线圈结构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变压器耦合式三级放大功率放大模块实现无线电能的中距离高效传输。
经验证,使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设备大幅提高了无线电能的转换及传输效率,可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
关键词: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
北京科技大学
李子源,杨 祯,李春燕,刘 鑫,马浚洋
指导老师:邓立治
物联网技术 2018年 / 第5期
8
而在高频情况下,线圈不仅会有欧姆电容R 0,也会有很强的辐射阻抗R r 。
R a
l 40r =
(3)c c R n r h 1232r 2432r r
~~=
+``j j ;E
(4)图3 互感作用原理
2.1.4 强耦合关系
由强耦合理论可知,两个耦合谐振的线圈之间的传递效率是由两者的耦合程度决定的。
这里,我们给出了强耦合与耗散系数的比值关系式:
R M f D 2
03r x l ~n v ===
(5)
式中:μ0=4π
×-7 H/m ,为真空磁导率,σ=4π×10-7
S/m ,
为铜导线的电导率。
强耦合系数为κ,两者的耗散系数为τ,如果两者之比大于1,则两者的耦合关系十分明显,传输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利用Matlab 等数学工具可以得到一个最佳的频率范围,即频率至少为MHz 数量级才能很好地实现强耦合关系。
2.2 详细设计2.2.1 功能概述
根据相关实验要求,我们设计了变压器耦合式三级放大功率放大模块。
适用范围为0~50 MHz 。
变压器耦合式三级放大功率放大模块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变压器耦合式三级放大功率放大模块示意图2.2.2 硬件实现
如图5所示,我们设计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相对高效的项圈模型。
完成主题传输装置设计后,开始设计品质适合、不失真的功率放大器及信号发生器。
我们通过设计基础的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制作问题。
并利用单片机技术,与厂家合作制作了简单且稳定的信号发生系统,可以设置Hz ,kHz ,MHz 三个数量级,以及由电脑自动控制的信号发射器,并且可自主调节和显示。
图5 实验室项圈模型示意图
2.2.3 软件实现
为了寻找适合的线圈情况,我们通过数学物理方法拟合方式,利用Matlab 得到了如图6所示的品质因数、谐振频率、线圈半径关系。
图6 品质因数、谐振频率、线圈半径关系
为了得到具有更广泛范围的带宽,我们对谐振频率情况下的双峰特性进行了测试。
11.5 MHz 频率下的谐振频率测试图如图7所示。
图7 11.5 MHz 的谐振频率测试图
第一幅为在固定频率11.5 MHz 下耦合与耗散间比值随距
2018年 / 第5期 物联网技术
9
关系明显,传输效率高。
但由于频率太大又会造成诸多麻烦,比如功率放大器无法有效放大等。
由固定频率下的图像可知,大约在1 m 处,耦合系数与耗散系数相等,基本无能量传递。
所以我们预测在功率设备接入后,设备会在50~70 cm 之间达到一个拐点,即在前面部分都可以观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之后则不会有实验现象。
实验证明,负载在70 cm 处可以有明显的功率传输,但是之后几厘米则会很快衰减。
3 创新点
本装置利用强耦合物理理论模型实现了无线电能的中距离高效传输,改变了过去利用弱场耦合所实验的无线电能传输低效率问题。
在可见光波段附近进行实验,避免了短波辐射对人造成的损伤。
为了在小功率范围前提下保证较高的无线电能传输,我们利用了四线圈结构模型,提高了无线电能的转换以及传输效率,进行了无线手机充电等相关实验研究,并在频率分裂的基础上实验性探究了频率分裂所产生的带宽对于无线充电自动化的调节机理,得到了相关的成果。
4 市场前景
我国中小学购置教学仪器的花费约为:596.93亿元(教育机构除外)。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共有435家工厂承担教学仪器设备生产任务。
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为3357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 040人,固定资产为145069.5万元。
全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575 073.6万元,
0.2%,则每年的盈利额为1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以及相当一部分素质教育机构的素质教育大都处于书面状态,对于科技前沿的把握往往也是通过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实现,学生无法亲自体验。
我们根据相关基本科技前沿理论,自主研发了适合广大青少年的自我组装教学模具。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够提前带领学生接触科技带来的魅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针对科技前沿教学模具的开发公司几乎为零,大部分公司都在从事一些实验室基本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比如电源、电阻、示波器、试管、烧杯等。
而我们弥补了目前对于前沿领域科学素质普及的缺陷。
在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科学的热爱必不可少。
对于素质教育公司而言,他们可以利用文中设计的教育模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科技,认识未来。
初期,公司的竞争力比较小,但也是公司的机遇。
我们将在目前的产品基础上推出一系列产品,比如化生电导率测试仪器、电磁炮、电磁耦合式天平等。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不仅在军事、航空航天、油田矿井、水下作业、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疗器械、家用电器、RFID 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对电磁理论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科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目前处于市场初期,我公司主要从教育行业入手,累积资本后再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其他领域开展相关研究。
1 作品简介
本作品针对电动汽车集散型锂离子电池组的储能电源单体在制造过程中因所用材质不均,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不均衡现象,导致电池组提前老化,严重缩减电池组寿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多路径主动均衡方案。
系统主要由总电池组、均衡电源、电池均衡模块、公共能源通道和电池组均衡决策服务器组成,如图1所示。
该系统每个子模块对应一个电池小组,每个电池小组对应七节单体电池,可以通过多子模块串联使用,实现电动汽车上百节串联单体电池的均衡,该模块可以实现电池小组组内均衡,也可
集散型锂离子电池组多路径主动均衡系统
摘 要:因锂电池串联时单体间存在初始容量、内阻、电压等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电池组利用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款集散型锂离子电池组多路径主动均衡系统,实现了电池小组组内均衡及电池组任意两节电池间的能量交换。
经验证,系统降低了能量损耗,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可满足需求。
关键词:集散型锂离子电池组;多路径主动均衡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张 磊,陈 超,齐 闯,余李扬
指导老师:江学焕,贾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