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杜拉期待理论在职教中的应用
班杜拉期待理论在职教中的应用
在 单 一 的评 价 标 准 、单 调 的 学 习 环 境 下 ,大 量 的职 高 学
在 充 满 紧 张 、危 险 的 场 合 或 负 荷 较 大 的 情 况 下 ,情 生 被 打 入 智 力 平 平 甚 至 低 下 的 行 列 。一 旦 成 人 对 学 生 的
感 唤起 的 水 平 越 高 对 成 就 行 为 的 妨 害 越 大 。 即 强 烈 的 激 智 力 水平 形 成 比较低 的看 法 ,便 会 作 出相 应 的行 为 调 整 , 动 情 绪 ,通 常 会 妨 碍 行 为 表现 而 降 低 自我 效 能 期 待 。研 对 学 生 不 恰 当 的行 为更 经 常 地 给 予 惩 罚 等 。学 生 从 中 获
研 究 实 践 ■
借 助 于 从 他 人 那 儿 得 到 的 信 息 来 推 断 自己 的 能 力 ;也 包 理 能 力 、想 象 能 力 、言 语 能 力 、反 应 能 力 、理 解 力 、观 括 学 习者 通 过 从 示 范 者 那 儿 学 到 解 决 问 题 的策 略 方 法 , 察 力 、记 忆 力 、学 习成 绩 等 方 面 。而 目前 的 学 校 考 试 多 以增 强 自己行 为 的有 效 性 。
为 了 孩 子 前 程 ,家 长 不 惜 重 金进 行 教 育 投 资 ,为 孩
易 消 失 ,其 效 果 还 要 依 劝说 者 的 可 信 度 、声 望 和 专 长 而 子 提 供 优 越 的 条 件 ,选 择 家 教 、参 加 辅 导 班 等 ,重 视 语 定 。所 以 学 校 也 可 适 当 引 进 专 职 心 理 教 师 ,利 用 书 信 、 言 和 数 理 逻 辑 能力 的 培 养 和 单 纯 的技 能 训 练 。在 这 种 教 当 面咨 询 等方 式 解答 学 生 的 问题 ,给 予 学生 必 要 的 帮助 。 育 目的 所 指 导 下 的 教 育 活 动 和 环 境 设 施 只能 是单 调 的 。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中职学校医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中职学校医学德育教育的启示李云霞,杨涛(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101)[摘要]观察学习理论是阿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重要学习理论,它主要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由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四个过程所组成。
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可以将当代中职学生观察学习特征归结为注意的局限性、保持的短暂性、再现的盲目性、动机的缺乏性四个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更可以揭示观察学习理论对中职学校医学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班杜拉;观察学习;中职;医学德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05-0157-01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
班杜拉在1971年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注重自我调节和观察学习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环境和行为的相互作用。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理论是其核心内容,并且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之后间接地产生学习,而不必事事自己体验,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
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构成: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1.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是注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信息可以进入观察者注意的范围完全取决于对信息的筛选,示范者活动的本身以及示范者观察者二者本身的内在关系都会影响学习效果,故在评价学习效果时,需同时考虑示范者和观察者。
2.观察学习的第二个阶段是保持阶段,即用抽象的符号把示范行为保持在大脑中。
在观察者接收到示范行为之后,即使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持续影响。
通过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整理及内化,观察者就能在实践中应用。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生 成 长 的 诸 因 素 中是 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重 要 心 理 因 素 , 对 学 生 的 成 长 和 发 展 成 为 职 业 人 有 着 重 要 的预 测 作 用 。职 业 院 它 校 应 采 取 有 效 的 方 式 培 养 学 生 的 自我 效 能 感 , 养学 生 的 职 业 意 识 和 职 业 能 力 , 助 学 生 成 长 为 合 格 的 职 业 人 。 培 帮
时 , 可 能 不 会 采 取 行 动 或 者 选 择 一 个 较 容 易 的 他
年外 , 他一 直任 该 校心 理学 教 授 。著有 《 少年 青
的攻 击行 为 》 《 、 社会 学 习 和人 格 发 展 》 与 沃尔 特 (
斯 合 著 ) 《 为 改 造 的 原 理 》 《 会 学 习 理 论 》 、行 、社 、 《 想 和行动 的社会 基 础 : 种 社 会 的 认 知 理 论 》 思 一
之 一 可 能 是 由 于 熟 悉 的 行 为 方 式 最 具 有 自我 效 能
的结果 因素 , 即强化 ; 是期 待 。班 杜拉将 强 化分 二
为 直接 强化 、 替代 性 强 化 和 自我 强 化 。直 接 强化 是 指通 过外 部 因 素对 学 习行 为予 以强 化 ; 代 性 替 强 化指 观察 者 因 看 到榜 样 受 强 化 而受 到 的强 化 ; 自我强 化依 赖 于社 会 传 递 的结 果 , 会 向 个体 传 社 递 某一 行为 标 准 , 当个 体 的 行 为 表 现符 合甚 至超 过 这一 标准 时 , 他就 对 自己的行 为进 行 自我 奖励 。 职 业 自我效 能感 就是 个 体对 自己能 否胜任 和职业
等 。他是 社 会学 习理 论 的代 表 人 物 , 为改 造 倡 行 导 者之 一 , 击 理论方 面 的学 者 。所 谓 自我效 能 , 攻 是 指个 体对 自己能够 成 功地 执行 某一 既定 任 务或 行 为 的知觉 判 断能力 , 它居 于人 们感 觉 的 中心 , 锻 炼人 们对 影 响他 们生 活 的事 件 的个人 控制 力 。职 业 自我 效能 是班 杜拉 所 提 出的 自我效 能 理论 在 职 业 领域 中 的具体 应用 。在其 自我 效 能感 理论 中班 杜 拉认 为 , 的行为 受两 种 因素 的影 响 : 人 一是 行 为
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重要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模仿以及互动而进行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们的行为不仅仅是由内在的动机或者外部的强化所驱动,社会环境、文化和旁观者的影响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理论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教育中,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学习的机制社会学习理论中一个核心的概念是观察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如奖励或惩罚)来学习。
当教师或同学展示某种技能或行为时,学生不仅会注意到这种行为本身,还会关注其结果,从而形成对该行为的认知。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示范来有效地教授特定技能,比如在科学实验、数学问题解决或语言学习等领域。
以教师为榜样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和态度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示范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当教师展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态度和高效的学习策略时,学生往往会模仿。
这种模仿不仅限于学术表现,还包括社交技能的培养、情绪管理等方面。
为了有效利用这一机制,教师应注意自身行为的示范作用,并积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伴学习的重要性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课堂中,同学之间的互动能够促进学习,增强理解和记忆。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同伴教学等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从而形成更全面的理解。
这种同伴学习的方式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经验分享与反思社交环境中的分享与反思对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在教育场景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就。
这种分享不仅有助于学生认同自己的努力成果,也能激励其他同学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此外,反思也能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论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是以自然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为基础的交互理论,它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强调三大要素,即学习者、环境和活动,将它们形象地描绘为头脑、世界和手脚,以反映每一个人通过观察、探索和反馈来实现知识的发展。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它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重新定义了学习方式,强调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
根据这个理论,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参与者和学习环境,通过互动反馈机制让学生和学习环境融为一体,促使学习走进一个有趣的知识世界。
本文旨在探讨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对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的主要思想、理论框架进行详细介绍;其次,探讨这一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主要考虑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的学习方式、以及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的思想;最后,结合班杜拉的理论对交互学习及现代教育的启示,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是一种独特的知识建构理论,它新颖地揭示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并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它强调学习者、环境和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有趣,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以交互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知识世界。
论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可现实的价值,他的理论价值在于它是一种以自然语言学为基础的交互学习理论,它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成功地将学习者、环境和活动结合在一起,解决了大量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各种学习和教学场景,比如实际的社会语言课堂教学、全球化的社区学习等。
在课堂教学中,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参与感,使学习者从客观的状态转变为主观的状态,实现学习的有效进展。
综上所述,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它不仅新颖地揭示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而且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强调学习者、环境和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有趣,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以交互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知识世界,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应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人类行为学研究中的重要学说之一,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学范式,认为人类的学习不单是由遗传和环境所决定,同样被社会引导和创造。
班杜拉认为人类通过模仿和模拟学习新的技能,分享信息和知识,获取社会认同并孕育出新的行为和文化。
他强调,个体的学习始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通过和他人互动和交流来发生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一些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教育中,班杜拉强调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其中通过交流和协作来共同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这种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社会化和协作意识的有效途径。
其次,在组织管理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他认为,行为最好是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来实现的,或是通过反馈和评估来了解哪些行为是有益的。
因此,在组织中,员工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优秀的行为来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组织也可以通过反馈和评估来促进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增强员工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
最后,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沟通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认为,文化的特征是由个人在社会互动中共同建立和传递的,因此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遗传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他人文化来消除跨文化障碍和误解,促进跨文化合作和发展。
总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组织管理和跨文化交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学范式,为人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望理论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期望理论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作者:高明明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1年第06期1964年,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阐述了激励与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是:M=E×ΣIV。
M代表激励,E代表期望,I代表关联性,V 代表效价。
一个人对自己付出努力后的绩效有预期,产生绩效后是否相信能获得预期成果,这种关系是关联性;效价是指预期成果给一个人带来的满足或不满足的程度。
由于一项行动可能带来多种结果,而每种结果的关联性和效价都是一定的,因此总效价是ΣIV。
期望理论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问题:我付出努力能取得绩效吗?我取得绩效后能得到什么结果吗?这个结果是我想要的吗?一直以来,中职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上,“问题管理”的模式占主流,即把中职学生看作会产生问题的对象,通过惩罚、限制行为等方式防止和解决学生问题。
目前,问题管理模式研究已经逐渐向“积极教育”转变,即把学生看作能产生积极效能的对象,通过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正面行为。
传统的“问题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摒弃。
以下以惠州市H职业技术学校某会计班的篮球队组建和训练比赛为例,探讨期望理论这一激励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一、案例背景惠州市H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均开展以班为单位的学生篮球比赛。
某一年级会计班的班主任发动学生报名组成班篮球队参加比赛。
全班48名学生,其中45名为女生。
自愿报名结束后,只有一名女学生主动报名参加,原因是只有那名女生有打篮球的经验。
学校的篮球比赛为自愿参加,班主任面临以下选择:一是放弃参加篮球比赛;二是硬性指定其他学生参加比赛。
笔者采用了第二种方式,并随即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以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达到通过团体运动锻炼学生身体及塑造正向价值观的目的。
二、期望理论在案例中的运用(一)解决期望(努力与绩效)的问题学生不愿意报名参加比赛,是因为自己不会打篮球,觉得就算努力也无法有绩效,产生不了积极的期望,为了避免接受消极结果,学生毫无自我激励可言。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图 1 观 察 过程 图
三 、观 察学 习理论 的价值 和局 限
注意过程是观 察学习的第一步 ,由注 意过程筛选和确 定观 察学习 的方式和数量 。但 要使榜样行为对 学习者的行为发生影 响,学习者还 必须记住榜样 的行 为 ,班杜拉认 为保持 过程是先将榜样行 为转换成记 忆表象 ,然后记忆 表象再转换为言 语编 码 ( 形成动作观念 ),表 象和 言语编码 同时贮存 在头脑 中,对 学习者以后的行为起指导作 用。再通 过认知组织 、实际动作和动作监控三 步共同完成 。这些过程 需要来 自 过去别人和 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即人的活动动机 。
一
一
罐 触 程鹫 囊 章谚耪÷ j
I
耀 簿警 挚爱骛_ j 霸懈 鬻进 程
~・ 硪 讯 - … .  ̄ ’ - ~ _ 概… … ~…\ - l
来弥补反应组成部分的不完整和反应技能差的不足 ,因此,需要进行监 察,也就是要通过 自我和他人及时的进行调整和纠正再现的行为反应, 使之接近于示范行为。因此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长采 用 多种再现形式 ,例如动作再现、言语再现、作品再现、实地情境教学 等 ,让学生在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准确掌握示范行为。 ( 四 )强 调 学 生 主 体 性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动机 。 根据 学生的不 同特 点设置 不同的 目标 ,让学生在学 习中能够 发挥 主体作用 ,在学 习的每 一个环 节中都能根据 自己的不 同的兴趣 爱好调 整 自己并进行学习,激发其学 习的积极性。
田 国 国
人的魅力 ,无形中吸引学生的注意 ,也可以采用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 ; 教师、学生以及小组示范教学;理论讲解与技能训练教学 ;课堂训练与 幼儿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注意到本 课程与其他课程 的不一样 ,并 自觉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 二 )提 供 详 细 的言 语 解释 ,使学 生 建 立 良好 的表 象 系 统和 编 码 。 在教 学中应特 别注意讲解 的直观性 ,特 别要 提到一点就是语言不 定要 多而要精炼、形象 ,这需要教师在 教学前作出充分的准备 ,否 则将 陷入 口水话废话危机 。因此 ,在 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言语简练 、认 真示 范,使学生能在观察 中建立 良好 的表 象系统并根据 自身特 点进行 编码 。因为,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 习理论 ,观察者在信息存贮过程 中 需要对 示范行为进行符号表征 。而符 号表征的效果又与示范行为 的规 范性密切相关。 ( 三)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 个观 察者不 能重 复一个 示范原 型的行 为很 可能 是 由于 下列 原 因:没有注意有关活动 ,记忆 中无 动作观 念,没有能力去操作或没 有 足够 的动力 。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学生从外界接受信息并通过 符 号表征并进行存储一形成概念一转化为行为,在这个过程 中,记忆向 行 为的转变过程首先要进行反应选择和组织,也就是研 究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在中职生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高中阶段的普及率,尤其是要提高中职的吸引力,但同时中职生普遍的自我效能感低,所以以班杜拉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探讨如何培养、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高级应用技术实用人才。
[关键词]中职生;自我效能感;教育环境[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3-0185-012017年3月,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到2020年,在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稳定程度,对于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极为重要。
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应对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普遍难题。
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更容易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研究表明,中职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差,在基本能力感、控制感和全量表分上均低于普通高中生。
在良好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天资感和积极的自我预期方面更缺乏自信,自我怀疑感、易受干扰感、不良环境感受、无能为力感更强。
大部分中职生来到中职院校都是由于个人的成绩不足以升入普通高中而就读的,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加之在学业上多次失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质疑,对个人的聪明才智缺乏信心,对自己是否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就,是否能达到自己或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没有把握,容易对个人产生消极的自我预期。
同时,在这样的团体当中,个人又受到环境中他人不良自我感受、自卑、自我怀疑的干扰,对自己常常产生无助感。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一、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这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欲望。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如何应用于教育中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如何应用于教育中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以社会与文化因素为基础的
心理学理论,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来学习和发展。
这种理论强调的是,人们通过相互影响来学习,而不是仅仅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
在教育中,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
1.重视社会交往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让他们通过相互交流和互相支持来学习。
2.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在设计课程时,应当考虑如何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来学习。
3.引导学生参与:应当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鼓励他们在课堂外与同学相互学习。
4.强调学习的过程:应当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而不仅仅是最终的成果。
5.利用角色扮演和模拟游戏等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
的角色和社会关系。
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7.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
8.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让他们通过参与实际活动来学习和发展。
9.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视频、音频和计算机软件等,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学习的原理。
总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是人们通过相互影响来学习,这对教育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和重视学习过程来应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关于班杜拉期待理论在职教中的应用
关于班杜拉期待理论在职教中的应用"[论文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今职高生所存在的典型的心理现象,并列举了其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认为职高生的心理问题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办法。
[论文关键词]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转化;职高生当前职高规模仍在持续发展,怎样对职高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将其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我们迫切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由于职高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所以在职业教育过程当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学生的总体质量不高,而由此引发的诸如管理困难、学生厌学混日子、教育目标难以完成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回避地摆在眼前,尽管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费尽心机、任劳任怨,但尴尬局面仍无法彻底改变。
根据这一状况,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职高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心理学家把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特定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源于班杜拉的效能期待理论,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进行某种行为并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作更大程度的努力。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我效能感能够发生变化,而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会引起行为的改变。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学习者过去的亲身经历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成功的经验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反之,则易使人丧失信心。
由此可见个人直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强有力的信息源。
间接经验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个人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有关自我的知识,这种认识是通过将他人与自己进行比较形成的,借助于从他人那儿得到的信息来推断自己的能力;也包括学习者通过从示范者那儿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以增强自己行为的有效性。
2.语言信息他人的言语暗示,能使自己相信可以做到从前不曾做到的事。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杜绝负面语言,要切实做到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不说,杜绝讽刺挖苦、简单粗暴的作风。
班杜拉人格理论的实践应用
(一)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领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他的观察学习理论使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榜样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如攻击性、亲社会性等方面)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诸如父母、教师、同伴的政治态度、思想作风、兴趣爱好、言谈举止、生活习惯、情绪态度、气质风度、性格倾向、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等,这些都会对儿童的个性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广播、电视等其它的媒体方式更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
我们还要注意应当为儿童树立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榜样,例如榜样必须具有积极性,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榜样必须具有代表性;榜样要符合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榜样必须具有典型性,特征要鲜明突出;榜样必须要具有生动性,感染力强;榜样需具有权威性,易于接受等等。
班杜拉十分强调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人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主动地对刺激做出选择、组织和转换,调节自己的行为,这种把人看成是主动的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很有启发的,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培养儿童正确评价自己和榜样的行为,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成功的需要,提高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二)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将社会学习理论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产生了班杜拉独特的心理治疗观:即通过示范(modeling)和指导性的参与(guidedparticipation)帮助患者获得有效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建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是学习机能的障碍所导致的。
或者是通过观察学习被不良榜样影响,或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更多的情况下是在二者的交互影响下,个体形成了不适当的预期、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进而发展出机能不良的自我评价(dysfunctionalself-evaluation),特别明显的是产生了低自我效能感(perceivedlowself-efficacy),使个体觉得不能完成必须要做的工作或要对付的情境。
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中职学生大部分没有考上高中,是中考里的“落选者”,他们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在计算方面,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数学不感兴趣。
中职学生不喜欢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学效能感低。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逐渐培养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中职、数学、自我效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数学成绩的差异很大。
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就是这些非智力因素之一。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管理等领域被广泛的应用。
一、自我效能感1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班杜拉重视人类所具有的“期待”功能,认为期待是知识和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他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是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效能期待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2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班杜拉提出以下几种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1)亲历的成败经验。
亲历的成败经验指个体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得的关于自身能力的直接经验。
亲身经历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
(2)替代性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来源于他人的替代经验。
(3)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主要包括他人的鼓励、评价、建议、劝告等,是进一步加强人们认为自己拥有的能力信念的手段。
尤其是个体在解决难题的时候,如果有人给予了赞美,会比较容易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
(4)情感激励。
(5)情境条件。
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
在自信的环境当中会有更好的自我效能呈现。
3、自我效能感重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预期结果是正面的,会促成自信与积极的行为,但若无法成功不一定会终止行为,反而会尝试加强自身努力去实现目标。
班杜拉理论在教学中应用
班杜拉理论在教学中应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特别是理论课教师担任的不仅是教书的任务,而且担当的是育人的责任,比一般教师要有更高的人生境界,在不同的时期具有扮演不同的角色信念。
下面结合我三十余年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怎样从人格效能、兴趣效能、感恩效能、科研效能等方面提高教学实效性的。
美国的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到达特定成就能力的信念。
我个人认为,理论课高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高职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高职学生开展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
一、人格效能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人格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在理论课教学中的表现具有一贯性和持续性。
具备完善自身人格效能的理论课教师,会认知到高职学生是高考的失败者,是现代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遭到社会上很多人的歧视,作为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他们的压力也很大,教学管理应具备人性化定向。
作为再生父母的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困难,给予更多的关心、关心、关爱。
譬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因人而异解决问题的方法:1、抽空余时间陪念家的同学打球、聊天、到家作客,感受家庭的温馨与幸福;2、劝说理想与现实落差较大的同学,既来之,则学之,只要是金子,到处都能发光,**职业大学就是你们施展才华的好地方;3、与产生迷茫感的贫困生交心谈心。
运用马斯洛的一段话:"生活中没有固定目标的人,他的言谈举止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哪怕是一件微缺乏道的事情,也会让他烦闷、恐惧、忧虑。
他的承受力就像一根芦苇一样脆弱,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使他摧折。
〞使他们明白"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需要鼓起理想的风帆;4、对贫困自卑的学生说,贫穷是财富,从现在开场确立适合自己的理想和顺应社会开展需要的目标吧!5、告诉学习竞争具有危机感的待进生,需要转变学习观念,改良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珍惜大学大好学习时光,只要竭尽全力,无怨无悔;6、对交往困难具有孤独感的内向型的学生,教师主动接近,希望成为益友,学生情绪取趋向稳定。
社会学习理论在职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学习理论在职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在职场教育中,如何促进员工的学习和发展一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而社会学习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对于职场教育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习理论在职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和实践建议。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和后果,而产生的。
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在人们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在模仿他人行为的同时,也会根据他人行为的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职场教育中,社会学习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和发展的视角。
首先,在职场教育中应用社会学习理论可以通过鼓励员工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
在传统的职场教育中,往往存在一种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即由上级向下属传达知识和经验。
而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了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分享经验、交流观点和互相教导来促进学习。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团队讨论、小组合作项目和跨部门交流等方式,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学习。
其次,在职场教育中应用社会学习理论可以鼓励员工模仿和借鉴优秀员工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在学习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在职场中,优秀员工的经验和行为往往是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导师制或者提供优秀员工的案例分享来促进学习。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员工之间的帮扶机制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来鼓励员工之间的学习和互相借鉴。
再次,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对于他人行为后果的观察和调整。
在职场教育中,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惩机制,帮助员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策略。
而这种奖惩机制不仅仅是对于工作成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的认可和肯定。
这样一来,员工将会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和发展,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最后,职场教育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应用研究还可以关注企业文化的培养。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11小教1班 35号胡林玉提到班杜拉得观察学习理论,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即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的含义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
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
言传:讲解、授课。
身教:亲手示范、以身作则。
形容苦口婆心的说,手把手的教。
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观察学习理论有其相似性。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特征,并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班杜拉认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
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
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三)动作再现过程: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
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在其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体系。
自我效能感被人们接受以后,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多年来,人们围绕着自我效能感这一研究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成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在自身的教学实际中,自我效能感也发挥着巨大地作用。
良好地使用自我效能感理论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产生积极有效地影响。
一、认识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人的认知对学习和行为调节的影响,认为人的认知在行为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作为一种认知因素的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被看成是人的自我调节得以持续的心理动力原因。
他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特定领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不是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效验的主体自我判断,要以一定的经验或信息为依据,自我效能感正是通过对这些新的认知加工而形成的。
以班杜拉维代表的西方学者认为个体所具有的自我效能感来自于四种类型的经验。
(1)以往的成功经验,为个体提供判断和构成自我效能感的行为信息;(2)模仿或替代,榜样的成就、行为给观察者展示了达到成功所需要采取的策略,以及为观察者提供了比较与判断自己能力的标准,同时也为其传递了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的信念。
(3)言语或社会劝说,是个体对自己已有的能力产生积极的信念,使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压抑和限制能力的发挥,也不能产生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4)生理与情绪的状态,在组织情境中减少压力源以及改善物理被认为是促进自我效能感提高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感受一下它在实践层面的应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引言社会学习理论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从中获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不仅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和借鉴。
本文将介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他人的行为是学习的关键。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个体可以模仿、重复或避免这些行为,从而获得经验和知识。
观察学习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实际人物或通过媒体如电视、电影等来进行。
2.模仿行为:班杜拉指出,人类学习最基本的方式是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个体可以模仿他们的动作、言语和情绪表达等。
这种模仿行为可以帮助个体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
3.认知过程:班杜拉认为,个体在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时,还会进行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如注意力、记忆、动机和自我调节等。
这些认知过程会影响个体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例如,如果个体对他人的行为感兴趣并且认为这种行为对自己有利,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模仿并学习。
4.强化:班杜拉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获得的结果会对其学习和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个体的行为得到积极的结果,他们就会倾向于继续这种行为;相反,如果个体的行为得到负面结果,他们就会避免这种行为。
这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强化。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 观察学习的应用:在教育中,观察学习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一系列模范行为的视频和图像来实现。
学生可以观察到优秀的教师和同学的行为,学习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行为规范。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习者对他人行为的观察来反馈学生的行为表现,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2. 模仿行为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式来教授新的技能和知识。
教师可以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班杜拉期待理论在职教中的应用"[论文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今职高生所存在的典型的心理现象,并列举了其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认为职高生的心理问题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办法。
[论文关键词]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转化;职高生当前职高规模仍在持续发展,怎样对职高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将其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我们迫切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由于职高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所以在职业教育过程当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学生的总体质量不高,而由此引发的诸如管理困难、学生厌学混日子、教育目标难以完成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回避地摆在眼前,尽管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费尽心机、任劳任怨,但尴尬局面仍无法彻底改变。
根据这一状况,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职高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心理学家把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特定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源于班杜拉的效能期待理论,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进行某种行为并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作更大程度的努力。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我效能感能够发生变化,而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会引起行为的改变。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学习者过去的亲身经历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成功的经验使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反之,则易使人丧失信心。
由此可见个人直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强有力的信息源。
间接经验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个人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有关自我的知识,这种认识是通过将他人与自己进行比较形成的,借助于从他人那儿得到的信息来推断自己的能力;也包括学习者通过从示范者那儿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以增强自己行为的有效性。
2.语言信息他人的言语暗示,能使自己相信可以做到从前不曾做到的事。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杜绝负面语言,要切实做到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不说,杜绝讽刺挖苦、简单粗暴的作风。
善用充满哲理的故事启迪学生,剖析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使学生自我解决心中的困惑和烦恼,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但是这种言语劝说与自身的经验没有联系,并且言语劝说所形成的效能感在面临困境时也容易消失,其效果还要依劝说者的可信度、声望和专长而定。
所以学校也可适当引进专职心理教师,利用书信、当面咨询等方式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3.情感的因素在充满紧张、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情感唤起的水平越高对成就行为的妨害越大。
即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期待。
研究表明,焦虑水平过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疲劳和烦燥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
环境的改变也会妨碍自我效能的建立,当人进入陌生环境中时,紧张、焦虑等情绪容易降低人们在特定情景中对自己效能的判断。
4.他人的评价态度个体也可以从他人的评价态度中获取有关自己能力高低的信息。
人们关于自己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
个体是以他人作为一面镜子,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自己评价的过程就是接纳、内化他人评价的过程,他人正面肯定的评价有利于自我评价的提高,反面否定的评价会降低自我评价。
由于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基础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因此他人的评价、态度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职高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由于成绩不佳,看惯了太多的白眼、听够了讽刺的语言、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心理既敏感又麻木,所以职高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不能再增加学生新的心理负担。
教师应在职业道德的引领下,对学生饱含期待和爱,鼓励和肯定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二、习得性无力感的形成因素习得性无力感是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主观上与性格脆弱、自我评价低、依赖性强等相关。
改变学生个体的习得性无力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职高生习得性无力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衡量评价标准单一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发散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言语能力、反应能力、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学习成绩等方面。
而目前的学校考试多以检测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能力为主,以一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多样的学生。
而职高学生绝大多数在学习上一直是弱势群体,学习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少有的是赞扬、掌声,多的是失败、挫折;也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无能为力,只好进了职业学校,成为了职高生。
学校的单一评价使这些长期受挫折的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对自我的信任。
2.学习环境单调为了孩子前程,家长不惜重金进行教育投资,为孩子提供优越的条件,选择家教、参加辅导班等,重视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和单纯的技能训练。
在这种教育目的所指导下的教育活动和环境设施只能是单调的。
在单一的评价标准、单调的学习环境下,大量的职高学生被打人智力平平甚至低下的行列。
一旦成人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形成比较低的看法,便会作出相应的行为调整,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更经常地给予惩罚等。
学生从中获得的信息也只能是一种较低的自我评价,而且成人的片面评价标准会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评价标准,造成学生总以自己的劣势去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形成一种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那些学习不佳却具有其他才能的学生只能被动、无力地应付现有环境的挑战,其结果是屡战屡败。
在遭受连续的困难和挫折后,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情景时就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渐渐地对学习产生反感、厌倦,并有退缩的倾向,同时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才能由于得不到发展的条件而渐渐萎缩,从而造成教育上的人才浪费。
"三、怎样促使职高生实现由习得性无力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转换1.重视外部强化当学生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显现了自己能力的时候,外部强化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适当的外部强化能促进任务的完成,激励学生去努力学习,向新的目标前进,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职高教师可以在本校的范围内灵活调整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因地制宜地拟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积极改进教学方案,加强教法的研究,上课力求生动、易懂,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实施有效的教学。
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其与职业教育的总方针相吻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违背,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到学会知识与技能的成功感。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指导学生进行多重比较,如强调学生进行自我比较,在点滴进步中建立信心;为减轻自卑心理可以和较低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较;遇到失败时尽量避免和自己能力相似的人作比较等。
2.重视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对调节学生个体的行为非常重要,它是以自我肯定的形式激励自己达到某个标准的行为过程。
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关键是使学生建立合适的标准。
标准过高则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标准过低又不利于激发进一步努力的热情。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或问题解决的程度来判断自己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来确定自己的能力,从而拟订一个客观的标准,并通过设立较近的目标一步步达到最终的标准。
短期的目标易于达到,因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使学生学会设立目标,促使其进行自我比较,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3.归因训练法研究表明,在任务完成情况下,通过对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对自我效能感和主体的控制感都能发生影响。
教师在进行归因训练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场合和条件,给予学生不同的归因反馈,其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对成功有一个良好的期待,激励学生作进一步的努力。
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有一个平衡的归因结构,使学生对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总之,应使学生在成功时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在失败时使学生不丧失信心,促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让学生在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中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归因训练最初阶段,教师可通过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总结,或学生的作文、日常言行等来确定学生的归因倾向,然后进行训练。
训练方法主要有:让学生对相同事件作出归因,学生作出正确的归因时给与表扬;由训练者向学生提供正确的归因;将能带来心理问题的归因引导为外部的归因等。
4.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一些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如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安排学习时间、自我监控等。
为此,学生应具有恰当的自我激励的方法和策略,还应具有充满自信的主观认识。
职高生由于学习基础不稳固,在学习中经常感觉到以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技能应付起来很困难,所以就产生了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具有使这些消极的知觉转化为积极的动机的策略,那么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努力程度就不会降低。
所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
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让学生不再为所学专业和就业问题而困惑,将学习与社会进步、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中用以提高效率的任何活动,比如确定目标和计划、搜集信息、记录、记忆、寻求帮助、检查笔记、复习和评估测验等。
通过对这些学习策略的培养,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有效,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实际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过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在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训练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树立多元智力观,为学生创设新的教育环境,营造更多的成功机会职业高中的特点体现在对职高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因此技能训练应该是职业教育的重点。
根据职业教育的目的和职高生的特点,我们应调动全校各部门的力量,创设新颖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多种文娱活动和职业技能比赛,使职高生有更多的展示才华、发展能力的机会,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打破学习成绩差就一无是处的定论,生活实践证明,技能好的学生,并不都是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
因此在开展活动中要注意形式多、参与面广,特别是组织者和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选择参与人员,促使全校每一个职高生都有机会体验到参与、表现、竞争而带来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