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及创新探讨

合集下载

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及创新探讨

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及创新探讨

近年 来 , 随 着 环 境 保 护 事 业 的 不 断 发 展, 环境 监 测 的 任 务 在 扩 展 , 监 测 数据 量 大 幅度 增长 , 但 是环 境 监测 的 数 据库 建设 因各 种原 因 , 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巨大 的 数 据 量与 落后 的数据 管 理 方式 , 成 为抑 制环 境 监 测工 作 向技 术 深 层发 展 的一 个瓶 颈 。 监 测 工 作的 任 务种 类 、 流 程形 式 和 方 法手 段也 在 不 断发 展 和完 善 , 每 年 积 累的 海 量监 测数 据 难 以 有 效 对 环境 管 理 和 社 会 公 众 提 供 完 整 的 环境 信 息服 务 。 为 了对 政 府 决 策和 重 大应 急 提供 支持 , 提 升 数 据价 值 , 急 需将 各 种 单 机 版数 据 传输 软 件 系统 进行 集 成 , 消除信 息 孤 岛, 建 立 评价 模型 , 实现 数 据深 度 挖掘 。 为此 我 们 设 计 开发 了承 德 市 环 境 质量 综 合 信 息 管理 系 统 , 现 将 本系 统 的设 计 方案 与 创新 点 介 绍 给大 家 , 以供参考和探讨。
信 息 技 术
S O E I N O E &T E C H N O L O o Y .
墨圆
环境 质 量 综 合 信 息 管 理 系统 设 计 方案 及 创 新 探 讨 ①
张华 阎毅 王悦 东 ( 承德 市环境 监测 中心 站 河 北承德 0 6 7 0 00 ) 摘 要 ;秉统介 绍承 德 市环境 质量综合 信息 系统的设 计方案 、 主要 功能及 其在环境 管理 工作 中的应 用。 通过 实 际应用解决 传统信 息管理 软 件存 在 的问题 , 阐述 系统 创新 点 的借 鉴意 史 。 关键 词 : 环境质量 信息管理 创新 中图 分 类 号 : T P 2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3 ) 0 7 ( b ) - 0 0 2 7 -0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创新思路探索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创新思路探索
几个方面 :
环 境 监 测 是 一 项全 面 而 又 系统 的 工作 .而 且 监 测 工 作 涉 及 了诸 多环 节 . 具 有 一 定 的 复 杂。 性 。所 以 , 如 果 想要 确 保 环 境
虽 然 国 家 环保 部 门近 年 来 对 环 境 监 测 质 量 管理 体 系 的 完 监 测 工作 顺 利 开展 .就 必 须 具备 一批 具 有 高 素 质 的 环境 监 测 人 才 队伍 .其 不仅 要 对 环 境 监 测 工作 的 流 程 和 与 之 相 关 的 知
1 . 1 环境监溯机构缺乏较高的质量管理意识
目前 , 我 国 部 分 环 境 监 测 部 门对 于环 境 监 测 工作 缺 乏 正 确认识 . 其 开 展 环 境 监 测 的 目的仅 仅 是 为 了通 过 计 量 认 证 , 一 旦 评 审 通过 , 对 于环 境 监 测 工作 的 重视 程 度 就会 大 幅 度 削减 。 各 项监 测 工 作 的 开展 也 无 法得 到 认 真 对 待 。 这样一 来, 必 然 直 接 导 致 质 量 管 理 体 系得 不 到 应 有 的 完善 ,致 使 体 系无 法 满 足 环 境 监 测 工 作 开展 的 需 求 。环 境 监 测 数 据 的 准确 性 和 真 实 性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 系的现状
善 给 予 了高 度 重 视 .并 采 取 了一 系 列措 施 提 高 管 理体 系的 科 学 性 和 完善 性 , 但 由 于 受到 诸 多 因素 的 影 响 , 从 而使 得 管 理 体 系 中仍 然 存 在 一 些 问题 。这 些 问题 归 纳起 来 主要 体现 在 以 下
确 保 了反 馈 和 监 督 , 环 境 监 测 部 门就 不 能根 据 环 境 的 变化 在 科 学技 术 不 断 发展 的今 天 。我 国环 境 监 测 技 术 水 平 也 现 . 在 日趋 完善 。 在这种情况下 , 为 了确 保 环 境 监 测 工 作 的顺 利 开 对 工作 进 行 及 时调 整 , 进 而 影 响 了环 境 监 测 质 量 ; ② 相 关 的 法 展. 切 实提 高监 测 数 据 的 完整 性 和 准确 性 , 对环境监测质量 管 律 法规 不 健 全 .伴 随着 国 家相 关部 门 对环 境 监 测 工 作 重视 程 理 体 系进行 科 学 构 建 与创 新成 为 了一 个 必然 趋 势 。目前 , 我国 度 的 不 断提 升 。 与 之 相 关 的 法 律 法 规 也 陆续 出 台 , 但 就 其 涉及 现 行 的 环境 监 测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中仍 然存 在 一 些有 待 解 决 的 问 的 内容 来 看 , 却显得 有些单一和 片面 , 缺 乏 全 面性 和 系统 性 , 题. 只有 将 这 些 问题 有 效 解 决 , 才能 够 为 环 境 监 测 工作 的 开展 进 而 导 致 环 境 监 测 工 作 的 开展 缺 少 切 实 可 行 的 法律 依 据 . 影

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必要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系统需求分析2.1 系统目标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标是提供一个集中管理环境保护数据和信息的平台,实现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并支持决策和监督。

2.2 功能需求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数据采集: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方式,能够接收来自监测仪器、传感器和人工录入的数据。

- 数据管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 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帮助用户了解环境状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 任务管理: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包括任务分配、进度跟踪和结果反馈等功能。

- 系统管理:管理用户权限、系统配置和升级等相关操作。

2.3 信息安全需求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信息安全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系统应具备以下安全措施:- 用户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系统,并限制不同用户的权限。

-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 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提供数据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 防护措施:加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攻击。

3. 系统设计3.1 架构设计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应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应用、后端服务器和数据库。

前端应用负责用户交互和数据展示,后端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处理数据,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数据。

3.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模型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NoSQL数据库来存储数据,根据实际需求选用适当的数据库技术,确保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环境质量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环境质量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环境质量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以国控、省控、市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大气自动监测站为基础,结合环保局水、气环境监测网,针对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需求,实时监控全市水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状况,发布空气质量日报。

建立环境质量数据库,作为全市环境数据库的子库收集、整理、存储有关自动监测与常规监测环境质量数据,实现按权限共享信息资源。

充分考虑市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需求,支持移动办公服务。

环境质量管理系统采用B/S操作方式,基于GIS以市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市大气自动监测站为基础,结合市环保局水、气环境监测网,针对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需求,实时监控全市水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状况,发布空气质量日报。

该系统包括大气自动监控管理子系统和地表水在线监控管理子系统。

用户(管理人员)可实现即时调整信息采集、传送频率与其他参数。

在设备支持的条件下,实现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

以GIS平台为依托,关联、分析、处理、发布有关环境质量信息,全面、客观评价全省环境质量,预测变化和发展趋势,警示严重环境质量问题。

系统的传输将按照省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设计,实现相关监测数据向省环保局相应系统的自动上报功能,实现上下级的数据传输。

根据业务需求,系统可以对数据中心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编写报表,这些报表能够同时支持数据和统计图的展示,同时支持查询参数,支持导出到Office格式。

1.1.1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如图所示,各水质自动站和空气自动站的数据通过扩充GPRS或其它在线通讯接口,将数据直接送到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的统一处理,送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分中心。

依托同一通讯链路,能够把各种控制信息传到现场的各采集站点。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的数据传输网络结构示意图1.1.2现场站点改造策略已经建成的水质和空气自动站大都为通过电话线数据传输和控制,应对现场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现场到环境质量自动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传输系统进行必要的扩展改造。

改造遵循有关环境自动监控网络通信标准和技术规范,设计新的数据采集器系统或装置。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指的是一种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环境信息进行管理、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的综合信息系统。

它的建立能够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提供环境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对于保障人居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优化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建设特点、技术实现等方面,探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一、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开展环境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工作。

在美国的领导下,国际环境保护机构开展了包括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环境信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工作。

此后,国内外很多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技术力量进行环境信息化建设。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了不断发展。

在我国,环境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信息化手段的出现与发展,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特点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渐进式的、系统化的工程。

其特点如下:(一)综合性: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环境监测、污染源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

它不仅需要电子化的信息管理,还需要对仪器设备、传感器等进行数字化,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与处理。

(二)渐进性: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渐进性过程,需要在工程进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系统性、可扩展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逐步完善和深入。

(三)系统化:环境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环境信息库,对各类环境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构建全局、系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实现对环境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管理。

三、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一)数据采集技术:环境监测需要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视频图像技术等。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性能测试和优化 , 对 一 化 。 分析的手段, 有相关的技术平台, 要 以 监 测 务 , 如: 空 间数 据 管 理 、 二 维 三 维 地 图 可 视 2. 4 系统可 靠性与 安全 性设计
保障 数据的一致 性与完 整性 。 对 于 输 入 的 数据 , 为 其定 义 完 整性 规 则 , 如果 不 能 符合完整性约束 , 系统 给 出相 应 提 示 并 拒
的 强壮 性 。 严 格 权 限 管 理 和 计 算 机 操 作 培
要求。 下 面 以 承 德 市 环 境 质 量综 合 信 息 管 域 环 境 管 理 提 供 多 种 决 策 分 析 工 具 , 为 环 训 。 通 过 系 统 的 工 作 流 权 限 管 理 和 严 格 的 理 系 统 为例 提 出 一 些 系统 开 发技 术 理 念 , 境 决 策 以 及 环 保 的产 业 结构 化 升 级 提 供 有 上机 作 业 操 作 管 理 , 保 证 系统 和 数 据 的 安
S e r y e r 是 功 能 强 大 的 基 于 服 务 器 的 GI S产
更 高 的 期 望和 要求 。 为 了满 足 这些 需 要 , 我 品 , 用 于 构 建 集 中管 理 的 、 支 持 多用 户 的 、 们对于 大量的监测数 据 , 要 具 有 快 速 查 询 具 备 高 级 GI S 功 能 的企 业 级 GI S应 用 与 服 数据为依据 , 客观 评 价 环 境 质 量状 况 , 综 合 化 、 数据编辑、 空 间分 析 等即 拿 即用 的 应 用 分 析 环 境 质 量 变 化 原 因及 趋 势 , 提 出切 实 和 类 型 丰 富 的 服 务 。 可 行 的 对 策 建议 。 要 对 辖 区 的 环境 污 染 “ 说
随 着社会和 经济 的发展 、 环 保 事 业 的

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而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问题早已成为了当今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有效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效率,各地不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一、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意义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是指集成了各种城市环境监测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城市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对于城市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城市环境的全面监测。

通过对城市内各种环境因素(如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的实时监测和采集,可以全面了解城市内各种环境问题的状况,及时发掘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

其次,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效率。

利用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对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环境的变化趋势和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环境管理措施和对策,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可以为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通过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可以对城市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对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二、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环境监测设备、环境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和后台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

环境监测设备是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实现城市各种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

环境监测设备种类繁多,包括空气质量监测仪、气象站、水质监测仪等多种设备类型。

环境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是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环境监测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中,以供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是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对大量的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展示。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监测环境信息,成为了环保领域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环境信息管理系统(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EIMS)的设计和开发,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更好地实现环境信息管理。

一、EIMS的概念和作用EIMS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以数据库为核心,为环保管理者提供全面、精确、及时、可共享的环境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数据的管理工具。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和监测环境的变化,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实现环保目标的全过程管理。

二、EIMS的设计和开发1. 系统架构的设计EIMS的系统架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高可靠性:对于环保信息来说,它们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系统要具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2)高性能:系统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查询能力,可以满足各种数据处理需求。

(3)易维护和可扩展性: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可以方便地进行维护和更新,且可以支持后续的功能扩展。

(4)安全性: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防止因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造成损失。

2. 数据库设计EIMS的核心是数据库,数据库的设计要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结构的设计:采用规范化的数据结构,易于数据的维护。

(2)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采用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查询方式,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被访问到。

(3)数据安全性的保障:通过数据加密、备份等措施确保数据不丢失和泄露。

3. 环境监测系统的开发环境监测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采集环境数据,将数据上传到系统数据库中。

开发环境监测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科学的监测方法:采用科学可靠的环境监测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设备: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设备,确保数据能够准确采集。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一、前言环境质量的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污染逐渐加重,环境质量监测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1.监测机构分散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和监测网络仍然存在着分散、不完善的情况。

一方面是监测机构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导致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难以有效整合。

另一方面是监测网络建设不够完善,一些地区甚至存在监测盲区,无法及时了解当地环境质量状况。

2.监测手段滞后当前的环境监测手段和技术相比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在监测设备更新换代、大气和水质监测等方面,我国尚需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

3.监测数据管理不规范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和使用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使得环保决策和环境风险评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1.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数据造假和篡改等问题,确保实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实现监测机构资源共享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监测机构资源的共享和协同。

建立统一的监测数据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减少监测机构间的重复建设,进而降低成本。

3.推动监测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推动监测技术的创新,提高监测手段和设备的先进性和全面性。

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升监测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1.建立统一的监测标准与规范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行效率
解决方案:加强数据 采集、整理和整合工 作,确保数据质量
问题:技术、人才缺 乏,难以满足系统建
设需求
解决方案:加强技术 培训和人才引进,提
高团队专业能力
问题:系统建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长,难以保证项目进

解决方案:合理安排 项目计划,分阶段进 行验收和交付,确保
项目按时完成
问题:系统运行不稳 定,影响环保管理工
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
实用性原则: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高效、 实用的功能和操作体验
可维护性原则:提供方便的维护和管理 工具,降低维护成本和难度
可靠性原则: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避免因故障或错误导致的不必要损 失
标准化原则:遵循通用的标准和规范, 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交互
可扩展性原则:适应未来发展需求,方 便进行系统升级和扩展
作效果
解决方案:建立系统 监控和故障处理机制, 及时排除问题,确保
系统稳定运行
实施效果评估
提高了环保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环保管理更加科学、准确、及时。 为后续的环保管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的设 计与实施
汇报人:
目录
环保管理信息系统设 计
01
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的 实施
02
环保管理信息系 统设计
背景介绍
环保管理信息 系统的定义与
作用
环保管理信息 系统的国内外 发展现状及趋

环保管理信息 系统的相关理 论和技术基础
系统设计的必 要性和可行性
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
确定系统目标和功能 分析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 确定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流程 设计系统的架构和模块,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方案范文及创新探讨

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方案范文及创新探讨

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方案范文及创新探讨1系统设计方案1.1总体设计原则(1)采用MSSQLSERVER2005作为整个系统数据的存储。

⑵采用FrameL、WebService、Ontology等技术的集成框架包括集成总线及AdapterService、元数据库及集成协调器与供二次开发的API及WebService工具集,它实现了数据互操作,软件互操作与语义互操作。

(2)面向海量数据业务的镜像式数据缓存管理。

(3)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收集、管理、查询、分析、操作以及表现与地理相关的数据信息。

GIS在环境事故应急中有明显的技#优势。

(4)智能模型库、模型库管理系统、模型字典的应用。

由干本系统模型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等因素,按传统的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本系统的应用,因此本系统将智能模型库、模型库管理系统、模型字典等相关技术应用于本系统,智能模型库是以决策支持技术为基础,以模型为核心,以知识为驱动,集强大的模型管理、模型运行和智能分析功能于一身,将GIS与专业应用模型有机结合,无缝集成。

1.3技术关键本系统以GIS技术为支撑,综合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GPS、RS等技术,实现GIS与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方法、模型的环境质量管理和决策支持应用系统的无缝集成。

2系统内容和功能模块承德市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个数据中心、六个子系统。

系统界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左侧树形目录;另一部分是功能模块界面。

2.1数据中心主要是对日常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其功能包括监测项目参数设置、基础数据管理、中间数据处理、数据的读入写出。

2.2六个子系统主要包括(1)监测数据查询统计子系统: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形成各种作需要的统计数据,并进行分类查询。

分为基础数据查询、饮用水源地计算结果、地下水计算结果、河流计算结果、噪声计算结果和大气计算结果6个子模块。

并通过GIS在相应监测点位上进行信息展示。

(2)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子系统: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分为水环境、气环境和声环境三大类,评价方式根据水、气、声的不同评价指标。

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关于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监测实验室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检测的重要任务。

而对于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1、提高效率: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主要是对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管理。

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时间成本。

2、促进信息共享:环境监测实验室通常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作,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

3、提高数据准确性: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数据非常庞大,而且往往会被多次重复使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和更新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便于管理和监控: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数据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调整。

二、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水平不高:许多环境监测实验室还处于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和纸质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2、数据分散:环境监测实验室涉及到的数据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且经常需要共享使用,但目前很多实验室的数据还比较分散,不利于管理和使用。

3、安全风险: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数据容易丢失、泄漏或被篡改。

4、管理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导致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

1、技术瓶颈:部分环境监测实验室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瓶颈,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

2、缺乏专业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支持,而这方面的人才在目前仍然比较稀缺。

3、资金不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一些环境监测实验室由于资金不足无法进行信息化建设。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管理环境信息,设计实现一套高效的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是势在必行的。

一、系统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管理系统的需求。

在环境管理领域,信息来自于许多不同的源头,例如环境监测和检测活动,行业和企业报告以及政府调查和监管。

我们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并将它们转化为实用的知识和数据以帮助环境改善决策。

此外,公司和政府机构需要集中管理和跟踪其环境和持续发展的绩效。

该系统需要能够提供各种报告和指数,以评估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环境表现,并与各种环境法规和标准进行比较。

同时,该系统还需要强大的数据和分析工具,以支持环境管理的决策和绩效评估。

二、系统设计原则为了确保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能够满足需求分析,我们需要制定系统设计原则。

这包括以下几点:1.灵活性考虑到环境管理和监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和数据源,这个系统需要具有出色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轻松地适应各种新的数据和规则。

2.稳定性由于环境管理数据和决策的关键性,该系统需要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在错误和故障情况下不会产生数据损失。

3.可用性此系统的用户包括环保部门、企业以及公众等各种类型的用户,所以该系统应该易于使用和访问,并应提供有效的学习和培训资源。

4.可扩展性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该系统需要具备可扩展性,以允许新技术和新数据的整合和接收。

5.安全性该系统将处理大量的敏感性数据点和信息流,这些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性。

此系统应具备先进的防火墙和数据加密技术等安全性保证措施。

三、系统实现随着对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原则的进一步细化,我们需要实现一个可以满足需求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 数据库设计在确立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之后,需要确定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这包括环境数据的类型以及以何种方式进行存储操作,而这些操作通常需要多个表格和多个数据集来实现。

有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探讨

有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探讨

有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探讨环境监测是我国环保部门重要的监督手段,为了进一步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解决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的管理体系作进一步的创新研究。

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促进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标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创新研究环境监测工作对及时发现环境污染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及时处理起到了很大作用,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来开展工作,为了进一步的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首先要保证其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这将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工作的質量。

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进一步的开展环境保护相关工作造成了阻碍。

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对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作进一步的创新探讨。

1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环境监测是对我国相关的环保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环境监测获取的相关数据对环境控制,环保执法,政策调整都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正式开始了环境监测以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相关跟踪,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起步相对较晚。

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技术培训、质量控制考核与检查为重点。

在本世纪我国的环保部门还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进一步的对环境监测相关机构的工作内容、职责、经费保障和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都说明我国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着重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方面对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作进一步的指导。

虽然在指导相关文件中提到相关的制度进一步的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但是,在环境监测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导致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出现失误和偏差,严重影响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

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监测设备、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管理体系建设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措施,旨在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和效率。

一、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想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监测设备和仪器的校准、数据采集和分析、数据传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同时要在全过程中强调质量的控制和保障。

二、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因此,为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该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

比如,采用先进的气体/液体质谱仪、光谱仪等监测设备,并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三、加强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加强对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和流程,建立有效的数据校核和比对机制等。

四、建立环境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环境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性平台,能够吸收各类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同时还能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各种有用的环境信息和服务。

借助环境信息系统,政府的定位、决策和监管将更加科学、精准和高效。

五、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只有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才能够有效地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政府和监测机构应该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为市民提供监测数据的公开透明,开展多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性。

分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创新

分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创新

分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创新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的提升。

我国的相关环保监测单位或者部门要逐渐的建立起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监测体系,同时也要在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的流通方面逐渐的完善。

针对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方面的内容文章给予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和分析能够为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升贡献力量。

标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创新伴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各种领域之中,我国的各个行业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也是如此。

我国的环境保护监测体系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就需要有效的结合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将环境保护监测的相关数据有效的进行保存,作相应的处理以及共享。

因此我国的环境保护监测系统信息网络化发展已经是我国的环境保护监测发展方向和趋势。

近些年我国的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着手进行环境保护监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建设。

让环境保护监测的信息化体系成为我国环境监测的必不可少的建设工作之一。

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的环境污染管理和监测工作在我国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发展。

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环境监测保护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环境保护监测人员要对较为典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展开调查;第二个阶段是环境保护监测人员要对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管理和监控;第三个阶段是环境保护监测人员要进行环境的质量管理和监测。

在我国的环境保护监测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环境保护监测体系的建立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环境保护监测体系的不断发展阶段。

1 我国环境保护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监测体系要在不断的建立当中。

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已经逐渐的改善了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

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

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结词
信息化管理
详细描述
该水域水质监测站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 集、传输和处理。同时,该站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水质进行预测和评估,为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三
总结词
标准化管理
VS
详细描述
该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站注重标准化管理, 制定了一系列监测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 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同时,该站还 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合作交流,推动监 测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收集反 馈意见和建议。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质量保证措施,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优化监测计划和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需求,优化监测计划和 方法。
加强培训与人员管理
持续开展培训和团队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的 素质和稳定性。
05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新需求,存在监测数 据不准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和 创新。
目的和意义
目的
建立更加科学、高效、可靠的环境监 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实践
总结词
全面质量管理
详细描述
该空气质量监测站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从监测计划的制定、采样、分析到报告的生成,每个环节 都严格把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该站还注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提高整体工作水 平。
案例二:某水域水质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实践

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方案及创新探讨

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方案及创新探讨

05
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未来发展趋 势与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环境质量信息的 智能化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精细化发展
对环境质量信息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包括对污染源、污 染物、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的监测和评估,为环境治理提供 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协同化发展
02
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方案设计
方案目标与原则
目标
建立高效、准确、及时的环境质量信 息管理体系,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 和公众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持续 性。
方案内容与流程
01
内容
02
建立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
03
设计环境质量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发布 等环节的流程;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现状
国内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现状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实现了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 素的监测和信息公开。
国外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现状
发达国家在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技术体系,强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0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质量信息 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03
环境质量信息管理技术创新与 应用
信息技术在环境质量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
01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环境质量数据,实现大范围、连续的环境监
测。
地理信息系统
02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环境质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

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和管理的一种集成管理系统。

本文就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系统需求分析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要从实际需求出发。

首先,本系统需要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的污染状况,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其次,要对城市环境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可以通过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现数据。

最后,系统还需要实现污染源的定位和控制,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和预警。

二、系统架构设计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对系统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划分。

系统分为数据处理、污染源定位和控制、预警监测三部分,分别对城市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

1.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部分主要负责城市环境的监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城市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数据并上传至系统。

同时,系统也需要加强数据分析和处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清理,提高数据质量。

此外,数据的存储也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安全。

2. 污染源定位和控制污染源定位和控制主要解决城市环境的管理问题,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或特定设备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此外,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和预防,实现预防为主的管理方式。

3. 预警监测预警监测部分主要对城市环境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高城市环境灾害应对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和建立预警机制,对城市环境异常情况进行预判和预警,减少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

三、系统实现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需要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实现。

系统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设备传感器设备是数据采集的重点,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监测。

传感器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监测范围和数据收集精度等方面。

2. 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是系统实现的核心。

环境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环境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环境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越来越重要。

环境问题的处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的支持,如气候数据、空气质量数据、水资源数据等。

因此,建立一个环境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解决方案:1.数据采集和管理:该平台将利用无人机、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采集环境数据,如气候、水资源、土壤等数据,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加工,提取和分析环境问题的关键指标,如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等,并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预警。

3.决策支持和优化: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和环境问题的需求,该平台将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策略,如制定环境管理政策、调整资源配置、优化生产流程等,以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4.数据展示和共享:该平台将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环境数据和分析结果,提供地图、图表、报告等形式的数据展示,并支持用户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促进环境信息的共享和合作。

5.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该平台将采用先进的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保护用户和环境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优势和应用: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提高环境问题的处理效率,实现智能化的环境信息管理。

2.增加决策准确性: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准确的环境问题预测和优化策略,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决策。

3.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流程,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通过数据展示和共享功能,实现环境数据的共享和合作,提高环境管理者、决策者和公众的参与度和共识,实现共同推动环境保护的目标。

该环境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可以应用于政府环境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环保公众组织等,对于环境问题的监测、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及创新探讨
作者:张华阎毅王悦东
来源:《科技资讯》2013年第20期
摘要:系统介绍承德市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功能及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应用解决传统信息管理软件存在的问题,阐述系统创新点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质量信息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027-01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的任务在扩展,监测数据量大幅度增长,但是环境监测的数据库建设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巨大的数据量与落后的数据管理方式,成为抑制环境监测工作向技术深层发展的一个瓶颈。

监测工作的任务种类、流程形式和方法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每年积累的海量监测数据难以有效对环境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完整的环境信息服务。

为了对政府决策和重大应急提供支持,提升数据价值,急需将各种单机版数据传输软件系统进行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建立评价模型,实现数据深度挖掘。

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承德市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现将本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创新点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和探讨。

1 系统设计方案
1.1 总体设计原则
(1)采用MS SQLSERVER 2005作为整个系统数据的存储。

(2)采用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作为系统应用的开发平台。

(3)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使用双重的基于用户权限和职位权限的验证方法对用户操作权限进行管理。

(4)采用统一的界面布局风格原则,保证用户操作的一致性。

1.2 总体技术路线
(1)采用基于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架构设计。

基于XML、Web Service、Ontology等技术的集成框架包括集成总线及Adapter Service、元数据库及集成协调器与供二次开发的API及Web Service工具集,它实现了数据互操作,软件互操作与语义互操作。

(2)面向海量数据业务的镜像式数据缓存管理。

(3)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收集、管理、查询、分析、操作以及表现与地理相关的数据信息。

GIS在环境事故应急中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4)智能模型库、模型库管理系统、模型字典的应用。

由于本系统模型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等因素,按传统的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本系统的应用,因此本系统将智能模型库、模型库管理系统、模型字典等相关技术应用于本系统,智能模型库是以决策支持技术为基础,以模型为核心,以知识为驱动,集强大的模型管理、模型运行和智能分析功能于一身,将GIS与专业应用模型有机结合,无缝集成。

1.3 技术关键
本系统以GIS技术为支撑,综合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GPS、RS等技术,实现GIS与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方法、模型的环境质量管理和决策支持应用系统的无缝集成。

2 系统内容和功能模块
承德市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个数据中心、六个子系统。

系统界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左侧树形目录;另一部分是功能模块界面。

2.1 数据中心主要是对日常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其功能包括监测项目参数设置、基础数据管理、中间数据处理、数据的读入写出。

2.2 六个子系统主要包括
(1)监测数据查询统计子系统: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形成各种作需要的统计数据,并进行分类查询。

分为基础数据查询、饮用水源地计算结果、地下水计算结果、河流计算结果、噪声计算结果和大气计算结果6个子模块。

并通过GIS在相应监测点位上进行信息展示。

(2)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子系统: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分为水环境、气环境和声环境三大类,评价方式根据水、气、声的不同评价指标。

评级方法均采用国家环保部颁布的评价方法,分析方式包括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

(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子系统:通过对生态评级指标的分析利用地图直观显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4)大气质量日/预报子系统:市、县级监测站通过本系统可以实时进行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及预报的上报和审核工作及统计查询,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县级站与市级站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同步上报,并与官方网站对接,实时发布信息。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子系统:通过对数据中心中涉及到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的处理,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按照考核制度要求的各种上报表格格式显示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方便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考核指标的进展程度。

(6)业务及地图子系统:通过GIS地图可以查询、搜索监测点位附近环境信息,包括周边污染源分布、污染源周边的生活设施、监测点位设置情况等。

通过周边信息定位空间要素和综合分析数据变化原因。

3 系统创新点
(1)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污染物分布与扩散的仿真模拟。

(2)可结合地图对环境测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将地理信息与大气、水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结合在一起,结合空间分析模块,对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污染的程度以及空间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可以图表方式(饼图、直方图等)显示在地图上,统计结果和图片均可导出。

直接应用于报告书的编写。

(3)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县级站与市级站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同步上报,及数据审核,数据直接储存进入数据中心,不必重复录入大气数据;并与官方网站对接,实时对外发布质量信息。

(4)实现与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对接,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按照考核制度要求的各种上报表格格式显示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数据表格可以导出,避免人工录入造成的误差,方便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考核指标的进展程度。

(5)本系统基于ArcGIS SerVer开发,对于数据保存具有稳定性,同时在本次系统建设中集成了国家常规环境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

将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格式的数据通过备份的形式转化为DBF数据表,可直接上报。

也可以将以前的DBF格式的历史数据导入本系统进行分析管理。

4 应用效果
目前本系统在市、县两级监测站范围内推广使用,从使用效果来看,均达到预期目标。

数据的安全管理和利用程度大大增强,安全稳定的计算机系统提高环境预警监测工作的科学决策
水平和管理效率水平,大大提高指挥的自动化程度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

该系统自运行以来广泛受到专家用户的好评,为我们工作提供了可靠、快速、合理的辅助决策。

参考文献
[1] 赫元萍,王合生,喻义勇.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实践[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23(3).
[2] 杨冬雪.福建省环境监测质量信息监控系统的建设[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