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循环免疫复合物定量及解离组分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词解释重要知识点上

临床免疫学检验名词解释重要知识点上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

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

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4种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药物及2种代谢物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4种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药物及2种代谢物
摘要:建立了快速、灵敏、可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用于同时测定治 疗稳定期精神分裂患者血浆中 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 唑和 2种的代谢物 9-羟基利培酮、脱氢阿立哌唑的浓度.血浆样品通过液 -液萃取进行 纯化并采用 AgilentXDB-C18柱(150×21mm,35μm)进行色谱分离.6种分析物及其 同位素内标均用正离子模式下的 ESI源电离,并通过选择性反应监测进行测定.6种分析 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58),批内批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小于 138%,准确度的偏差在 ±117%以内.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抗精神分裂药物单药或多药治疗的稳定期精神分裂 患者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药;单药治疗;多药治疗;LC-MS/MS;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P-糖蛋白的底物[6-8],可能发生竞争性抑制引起临 床相关的 DDI.
目前,有许多研究报道了同时测定血浆中抗精 神分裂药 物 浓 度 的 液 相 色 谱 串 联 质 谱 (LC-MS/ MS)方 法[9-12],这 些 方 法 主 要 应 用 于 常 规 分 析 和 AMP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TDM)研究,很少涉及 APP.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 LC-MS/MS方法, 用于同时测定接受 AMP或 APP的治疗稳定期精神 分裂患者血浆中的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 唑和活性代谢物 9-羟基利培酮 (9hydroxyrisperi done)、脱氢阿立哌唑(dehydroaripiprazole)的稳态浓 度(cps),并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探讨 APP潜在的 DDI.
利培酮(999%)和 氯 氮 平 (>98%)购 自 中 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阿立哌唑(998%)从 永诺制药公司获得(宜昌);脱氢阿立哌唑(≥98%) 从呈贡生物制品公司获得(昆明);脱氢阿立哌唑 - d8(988%)购 自 多 伦 多 研 究 化 学 品 公 司 (多 伦 多, 加拿大);9-羟 基 利 培 酮 (≥ 98%)、奥 氮 平 (≥ 98%)、利培酮 -d4(986%)、9-羟基利培酮 -d4 (>999%)和奥氮平 -d8(998%)均 购 自 Sigma

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待测血清浊度值=(测定管吸光度-对照管吸光度)×100
免疫复合物称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在pH、离子强度等条件固定时,蛋白质分子量越大,用以沉淀的PEG浓度越小。
在pH、离子强度等条件固定时,蛋白质分子量越大,用以沉淀的PEG浓度越小。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是非离子型亲水剂,为乙二醇的聚合物。
合物,随血液循环的免疫复合物称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CIC)。
熟悉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不是疾病诊断的主要指标,但在发病机制研究,了解病情进展,判断治疗效果方面能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是非离子型亲水剂,为乙二醇的聚合物。
用1%分聚光乙光二度醇计(P测Ec定Go)浊溶m度液,p可le反x映,CIC含C量I。C)。免疫复合物沉积可引起多种疾病。
试分析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实验过程中有何因素将影响实验结果?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是非离子型亲水剂,为乙二醇的聚合物。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是非离子型亲水剂,为乙二醇的聚合物。
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目的
1.掌握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原理 2.熟悉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原理
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防御系统 作为清除异物抗原的一种方式,清除体内免疫复 合物对机体有利。
免疫复合物沉积可引起多种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体内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不能被及时清除,沉积在机体某一部位称为局部免疫复合物,游离于体液中称为可溶性免疫复

免疫系统的生物学--补体系统

免疫系统的生物学--补体系统

免疫系统的生物学--补体系统补体由34种以上蛋白质组成,经连锁相互反应(类似凝血系统)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许多补体蛋白属酶,它们以无活性的前身状态(酶原)存在于血清中,其他一些组分则存在于细胞表面.补体蛋白约占血清蛋白10%以上,其中C3在血中浓度最高(约1.5mg/ml).对于补体系统的各成分补体有三条激活途径,分别称为经典,旁路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所有的途径均是独立的,直接针对激活的最重要步骤,即C3的裂解.共同最终的途径称之为终末途径或膜攻击复合物(MAC).命名经典途径的组分以C和数目字表示(如C1和C3).按照它们被确定的顺序头4种补体分别为C1,C4,C2和C3.旁路途径的组分以字母(如B,P和D)表示.某些组分称为因子(如B因子,D因子).激活的组分或复合物在其上面加一横划(如C1,C1r或C3b,Bb),裂解的片段在该组分后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如C3a,C3b是C3的片段.无活性的C3b以iC3b表示.补体蛋白的多肽链则在其组分后用希腊字母表示(如C3α和C3β分别是C3的α和β链).C3受体缩写为CR1,CR2,CR3和CR4.经典途径激活经典激活途径是指正常时可被结合抗体的补体所激活(结合补体的抗体)的途径,此种抗体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或是聚合的抗体(IgG 或lgM).由于应答抗原刺激所形成的是特异性抗体,因此经典途径可作为特异性免疫.C1大分子由依赖钙离子的一个C1q,两个C1r和两个C1s分子所组成.此种C1大分子仅在钙离子存在时才保持着完整性;否则每个亚单位就会分离,当6个C1q分子中的2个与2个IgG分子或1个五个聚体Ig M分子的Fc区相结合时才会使C1聚合.两个IgG分子需要有一定的间隔才会激活补体.由于1个五聚体IgG其结构上5个单位很接近,因而IgM较IgG 更能有效地激活补体.IgG的活性依次为IgG3>IgG1>IgG2.IgG4并不固定补体.一旦IgG结合至C1q,使C1q分子中的三维结构发生改变,致使C1r经自身分解激活成为C1r,C1r再裂解C1s中的一个链产生C1s,无论C1r或C1 s被裂解均不会释放裂解片段.C1s也称为C1酯酶,它可将C4裂解为C4a和C4b.C4b,这个大的裂解片段,如存在细胞膜时会结合至膜.C1s接着会裂解游离的C2产生C2a和C2b,此过程意义不大,或能裂解在C4b,C2复合物上的C2产生C4b,C2a和游离的C2b,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过程.C2a是C2的主要裂解片段,如果游离的C2被裂解,C2a需结合至C4b形成C4b,2a复合物,否则C2a将很快就降解和失活.C4b,2a是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它能将C3裂解为C3a和C3b.在C2a上存在着C3裂解的酶点.C4b,2a需要镁,在生理温度下其降解与时间有关.经典途径也可不经抗体机制而被激活.肝素(一种多聚阴离子抗凝剂)和鱼精蛋白(一种多聚阳离子剂可用于阻断肝素)当以相同分子浓度一起存在时会激活经典途径.其他不同的多聚阴离子剂(如DNA和RNA)也可以直接与C1q反应激活经典途径.C反应蛋白可在缺少抗体时使经典途径激活.已提到的C1旁路可不通过经典途径的组分使C3裂解.这些中的一种已归属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的途径.调节经典途径由C1酯酶抑制物(C1INH)调控,它以1:1浓度与C1r 和C1s相结合.C1r和C1s恒定地灭活这些蛋白质.C1INH也能与溶纤酶,舒缓激肽释放酶,激活的Hageman因子和凝血因子Ⅺa相结合.当它缺少时可导致遗传性血管水肿.J因子是一种阳离子糖蛋白,也能抑制C1活性.C 4结合蛋白(C4BP)通过解离C4b,2a复合物使Ⅰ因子灭活C4b.旁路途径激活旁路途径可由自然物质[如酵母菌壁,复蛇毒因子,肾炎因子,细菌壁(内毒素),兔红细胞(在体外)]激活,也可由聚合性IgA作为非特异性(先天的)免疫应答,也即不需要预先致敏.旁路途径并不需要C1,C4,或C2参与,但此途径需小量C3恒定地裂解C3为C3a和C3b.此种C 3自然裂解的机制还未阐明,可能与酶的非特异性作用或其他两条途径低水平的活性有关.C3b作为B因子的底物产生C3b,B复合物.D因子(血浆中的一种激活酶)将B因子裂解为C3b和Bb,备解素(P)可稳定C3b,Bb复合物,延缓此复合物的衰变.C3b,Bb和C3b,Bb,P都是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此酶能将C3裂解为C3a和C3b.在Bb存在着C3的酶点.C3b,Bb复合物需要镁离子,其衰变也与温度有关.旁路途径也是一种放大的途径.一个C3b,Bb复合物能裂解许多C3分子.然而在产生C1s和形成C4b,2a时也可发生放大.这些酶中的一种可裂解几百个分子,致使补体快速地激活.调节在旁路途径,C3b,Bb复合物由以下几种成分所调节.备解素可延缓C3b,Bb复合物的衰变,使其半寿期从4分钟增加至40分钟.衰变加速物质[如H因子或衰变加速因子(DAF)]与B因子竞争结合C3b(产生C3 b,H)降低C3b,Bb复合物的半寿期,使此复合物解离为C3b和Bb.I因子作用于C3b,H使C3b降解(产生iC3b,C3c,C3d,C3f和C3dg).C3b,Bb复合物的形式将取决于旁路途径是否被激活.C3b,Bb复合物所接触的表面可以是激活的表面(如酵母菌壁,兔红细胞)或非激活的表面(如羊红细胞).激活的表面可防止H因子与C3b结合,而非激活的表面却使H因子与C3b结合,导致C3b,Bb解离.因而在激活表面的C3b,Bb复合物所保留的活性明显长于非激活的表面.以上所介绍的机制可解释旁路途径在体内的激活.复蛇毒因子(cov F)像是复蛇毒的C3b;COVF,Bb复合物很稳定,对H因子的衰变作用不敏感,因而COVF,Bb复合物可快速,完全地裂解C3.C3肾炎因子(C3NeF)可在10%的膜增生型肾炎患者血清中找到.它是针对C3b,Bb复合物的Ig,C3Ne F的作用类似P因子,可使C3b,Bb,C3NeF复合物抵抗H因子的作用.酵母菌壁(酵母多糖)和某些膜(如兔红细胞)作为激活的表面保护C3b,Bb复合物免受H因子的降解作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是由于先天所识别的一些外源性物质(如碳水化合物)激活补体所致.此途径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经典途径.M BL类似C1q,MASP-1和MASP-2分别类似经典途径的C1r和C1s.因此,MASP-2可裂解C4,从而形成MBL途径的C3转化酶.C3裂解和它们的后果C3转化酶能将C3裂解为C3a和C3b,并产生了一个转移的针对膜的结合点.当C3转化酶作用于C3时,若表面或膜有效,C3b可立即共价与之结合.若膜或表面无效,C3b成为液相C3b,便不能通过转移性结合点共价地结合至细胞表面.若用甲胺处理,C3也会成为C3b.一旦C3b通过易变的转移性结合点与膜结合,它就能与各种不同的C3受体结合参与生物学作用. C3b可作为B因子的一个有效结合点通过旁路途径使更多的C3裂解,参与C5转化酶的形成,或被I因子作用共同参与形成iC3b.因而,C3b可通过它的转移性硫醇酯结合点与膜共价结合,一旦结合,则根据细胞上C3受体的有效性和C3衰变状况与细胞上的各种不同受体相反应.此种通过转移性结合点共价与受体的结合不应与非共价与受体的结合相混淆.攻膜复合物---终末的途径C3转化酶(如C3b,Bb)可因C3b加至复合物而成为C5转化酶(如C3b,B b,3b).C5转化酶将C5裂解为C5a和C5b,开始形成攻膜复合物(MAC),先是C6结合至C5b,产生C5b,6,接着结合C7形成能触及膜和脂双层的C5b,6,7.当C5b,6,7存在于细胞上而无其他任何的补体产物,这称为无辜旁立现象(可导致无辜细胞的溶解).当C8结合至C5b,6,7复合物形成C5b,6,7,8后导致细胞膜缓慢地,不明显地溶解.最后C9结合至复合物产生C5b,6,7, 8,9,才使细胞明显地溶解.当C5b-9复合物中另加入C9分子会增强细胞溶解.攻膜复合物由S蛋白(调控C5b-7活性),同种限制因子(HRF),SP40, 40和CD59(调控C8,9活性)所调节.补体激活的生物学活性细胞溶解仅是补体激活诸多生物活性中的一种.它不是补体激活最重要的现象.在临床上细胞溶解可见于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这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与衰变加速因子(DAF),同种限制因子(HRF)和CD5 9这些膜蛋白缺少有关.补体受体存在于多种细胞.CR1(CD35),膜辅助因子蛋白(MCP,CD46)和DAF(CD55)对C3b的分解起调节作用.HRF和CD59防止在自身细胞形成攻膜复合物.CR1(CD35)在清除免疫复合物中起着作用,CR2(CD21)调节着B细胞的功能(抗体的产生),并且它也是EB病毒的受体.CR3(CD11b/CD 18)在吞噬中起作用,它可粘附结合iC3b的颗粒,使之被吞噬.CR4存在于血小板上,在C3受体中对它的研究较少;gp150,95在单核细胞移行中起作用.C3a和C4a受体可分别结合C3a和C4a,C5a受体结合C5a和C5adesarg (在C5a结尾无精氨酸),它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C1q受体与C1q胶原部分相结合,使免疫复合物结合至吞噬细胞.C3a和C5a有过敏毒素活性,而C4a只具有微弱的过敏毒素活性.过敏毒素活性可增加血管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和肥大细胞脱颗粒.过敏毒素受过敏毒素灭活剂(N羧肽酶)的调节,这种酶可在数秒钟内除去羧端精氨酸.趋化性是将细胞吸引至炎症区,C5a同时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活性,而C3a和C4a无趋化性.也有认为iC5b-7具有趋化性.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活性由C5a和C5adesarg所调节.C5a能增强细胞的粘附,使粒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细胞内的酶,产生毒性氧和启动其他细胞的代谢.清除免疫复合物是补体重要的功能,经典途径可防止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旁路途径可增加免疫复合物的溶解性.补体蛋白也可有不同的其他生物学活性,C3片段(C3d或C3dg)通过细胞上的CR2有助调节抗体的产生.遗传性血管水肿除由C1酯酶抑制物缺陷所致外,也可由一种尚未阐明的激肽样物质引起.一种还未阐明的C 3片段(C3e,白细胞动员因子)可使白细胞从骨髓动员出.B因子的Bb片段能增加巨噬细胞的粘附和扩展.补体激活也可中和病毒和引起白细胞增多.功能性补体活性的检测总补体溶血试验(CH50)是检测经典途径和攻膜复合物对已结合抗体的羊红细胞溶解的能力.旁路CH50(兔CH50或旁路CH50)是检测旁路途径和攻膜复合物溶解兔红细胞的能力.溶血试验能检测两条激活途径中各个特异性补体组分的功能性活性,也能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的技术定量检测补体蛋白(如比浊法,琼脂凝胶扩散或单向免疫扩散).补体也可作为试剂帮助诊断.在补体结合试验,待测病人血清经加热破坏补体的酶活性,然后将抗原(如病毒颗粒)和附加的补体加至病人血清,混和后温育,最后加入致敏羊红细胞继续温育,若在病人血清中存在着抗体,可因补体系统的激活使补体溶血的活性丧失,将不发生红细胞的溶解,如果病人血清中不存在抗体,则红细胞发生溶解.。

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

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

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荧光定量PCR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技术原理:将标记有荧光素的Taqman探针与模板DNA混合后,完成高温变性,低温复性,适温延伸的热循环,并遵守聚合酶链反应规律,与模板DNA互补配对的Taqman探针被切断,荧光素游离于反应体系中,在特定光激发下发出荧光,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被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呈指数规律增长,通过实时检测与之对应的随扩增而变化荧光信号强度,求得CT值,同时利用数个已知模板浓度的标准品作对照,即可得出待测标本目的基因的拷贝数。

临床应用:各型肝炎、艾滋病、禽流感、结核、性病等传染病诊断和疗效评价;地中海贫血、血友病、性别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综合症、胎儿畸形等优生优育检测;肿瘤标志物及瘤基因检测实现肿瘤病诊断;遗传基因检测实现遗传病诊断。

检测种类涉及多种病原体,从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到寄生虫。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技术自20 世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医学、生物学等许多领域。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

技术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其先将抗体或抗原包被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测定时,将待检样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后加入酶标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用洗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的未结合成分,最后加入酶反应底物,根据底物被酶催化产生的颜色及其吸光度(A)值的大小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根据检测目的和操作步骤不同,有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三种类型的常用方法。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 B细胞E. T细胞答案B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答案A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B. C3C. C4D. C5E. C4Bp答案B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D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 IgMB. IgAC. IgGD. IgEE. IgD答案C解析IgG是体内抗感染的最主要的抗体。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技术(师)(习题卷73)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技术(师)(习题卷73)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技术(师)(习题卷73)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Giemsa染色涂片在巨噬细胞内卵圆形较小的一端有出芽,该标本可疑为A)白假丝酵母菌B)根霉菌属C)新型隐球菌D)组织胞浆菌E)卡氏肺孢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组织胞浆菌的检测。

感染标本涂片后用甲醛固定,然后用吉姆萨染色镜检,如在巨噬细胞发现卵圆形的较小一端有出芽,可疑为荚膜组织胞浆菌。

2.[单选题]下列关于散射比浊分析描述,错误的是A)测定的散射信号值应是在散射信号响应值曲线的上升部分B)一定要保持抗体过量以维持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相对不溶解性C)散射比浊法分析与透射比浊法分析的原理完全不同D)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反比E)抗体量恒定时,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反应速率与散射信号响应值的上升呈正比答案:D解析:3.[单选题]IgA缺乏症常伴有A)IgG缺乏B)IgG缺乏C)IgG缺乏D)IgG缺乏E)IgE缺乏答案:B解析:IgA缺乏症常伴有IgG缺乏。

4.[单选题]进食将影响检查结果的项目是C)糖化血清蛋白D)糖化血红蛋白E)果糖胺答案:A解析:血糖波动受饮食影响极大,其余指标无影响。

5.[单选题]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不能用于检测A)分化抗原B)病原体抗体C)沉积ICD)自身抗体E)循环IC答案:E解析:循环IC是指体液中的免疫复合物,不能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

6.[单选题]关于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门保持关闭并贴适当的危险标志B)不需要配备生物安全柜C)就近配备压力蒸汽灭菌器或其他设施清除感染因子D)已知的或潜在的感染废弃物与普通废弃物分开E)执行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答案:B解析: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及个体防护要求:可能产生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解读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解读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解读来源: SCH通讯背景:2003年9月《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一版已经推出试行,2007年正式出版,在《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推出更新之前,第一版指南已经在临床中推广使用10多年。

在这10多年中,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品种在不断地增加,包括临床中经常使用的药物,特别是对于慢性、复发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效针剂的使用等,也包括一些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比如阿塞那平、布南色林等。

这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满足了目前抗精神病药的治疗现状。

除此之外,目前贴近于临床实践的治疗研究的循证证据不断增多,特别是样本量多、大型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

既往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是一种慢性疾病,甚至有人称之为精神科的“慢性癌症”。

当然这是因为大家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预后及现状并不乐观,或者悲观。

随着近年来,精神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治疗研究的循证证据的不断增加,对于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和病程早期患者的疗效不断得到了改善,所以基于国内外一些治疗实践指南的更新,进行了《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的更新,也就是《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

与第一版相比,《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更新的重点内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国内外新上市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临床上已经使用的药物如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长效针剂等等)、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与Meta分析结果、更为完善先进的治疗理念(首发/病程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理念更新等)、增加国外治疗指南的更新建议和内容(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如新西兰、澳洲、加拿大等更新的指南内容)。

《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强调首先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的长期治疗,其次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药物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再就是推荐使用安全性高且耐受性好的抗精神病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因为根据既往研究可知,大约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较差,能够出院后巩固治疗2年以上的患者不足30%,临床治疗现状不容乐观。

临床医学检验士必做试题(含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士必做试题(含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士必做试题(含答案)2021 临床医学检验士必做试题(含答案)1.初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早期以IgM 为主B.IgG 与IgM 几乎同时产生C.抗体效价高D.为高亲和性抗体E.维持时间长答案:A 解析: :初次应答抗体产生早期以lgM 为主,抗体效价较低,与抗原亲和力低,维持时间较短;再次应答抗体IgG 与IgM 几乎同时产生,抗体效价高,为高亲和性抗体,维持时间长。

2.在选择培养基(杂交瘤技术)中,中断DNA 主要合成途径的组分是A.次黄嘌呤核苷酸B.胸腺嘧啶核苷酸C.鸟嘌呤核苷酸D.胞嘧啶核苷酸E.氨基蝶呤答案:E 解析: :选择培养基是指HAT 培养基,其中 A 为中断DNA 主要合成途径的组分,H 和T 是DNA 合成的原料。

3.产妇初乳中含量丰富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B.IgMC.sIgAD.IgEE.IgD 答案:C 解析: :sIgA 主要存在于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中,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4.如发生宫内感染,脐带血中升高的lg 是A.IgG B.IgM C.IgA D.IgDE.IgE 答案:B 解析: :IgM 是个体发育最早合成的抗体,也是抗原刺激后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 水平升高,说明近期感染,新生儿脐血中若IgM 增高,提示有宫腔内感染。

5.B 淋巴细胞主要的表面标志是A.CD2 B.CD3 C.CD4D.mlgE.TCR 答案:D 解析: :B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有mlg、CD19/15、CD21、CD35、CD32、CD40、CD80/86 分子等6.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C1 B.C2 C.C3 D.C4 E.C5 答案:C 解析: :血清中共含有30 多种补体成分及调节因子,其中C3 含量最高,作用最重要。

7.可作为半抗原载体的是A.鞭毛B.绵羊红细胞C.牛血清清蛋白D.脂多糖 E.外毒素答案:C 解析: :半抗原载体有蛋白质类,常用的有血清清蛋白、牛血清清蛋白、血蓝蛋白等;多肽类聚合物,常用多聚赖氢酸;大分子聚合物和某些颗粒,如聚乙烯吡咯烷酮、活性炭等8.免疫比浊测定中造成高剂量钩状效应的因素是 A.抗原分子量小 B.抗体效价低C.抗原过量 D.抗体过量 E.抗原抗体亲和力低答案: ::C 解析: :兔疫比浊测定过程中,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lC 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形成高剂量钩状效应9.免疫放射分析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标记核素不同 B.标记抗体 C.单抗用量少 D.分离法不同 E.定量抗体答案:B 解析: :免疫放射分析法标记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标记抗原。

免疫学 免疫复合物

免疫学 免疫复合物

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
Alternative pathway
少数C3分子在生理条件下自发裂解为C3a和C3b。C3b在液相中
易失活,只有结合于固相表面如细菌、酵母多糖、葡聚糖等才能 避免淬灭。血清中的D因子将与C3b结合的B因子裂解,其中具
有酶活性的Bb片段附着于C3b,形成C3转化酶C3bBb。
备解素(Poperdin, P因子)与C3bBb复合物结合后使之稳定。 C3转化酶的 IgG抗体C3肾炎因子(C3Nef, C3 nephritic factor)也能增加转化酶的半衰 期。 C3bBbP将更多的C3分子水解为C3a和C3b,形成依赖于C3b的正反馈环路
3. 免疫调节:辅助B细胞活化
4. 调理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上的CR1,可与结合在细菌 或病毒上的C3b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R2 (CD21):C3d, C3dg, iC3b, EBV
表达:成熟B和树突状细胞,某些单核细胞、NK细胞和胸腺细胞 也表达少量CR2 功能和应用: 1. 调节免疫应答,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记忆和抗体产生: CR2缺陷小鼠B细胞数量减少。 FDC捕捉被补体裂解片段致敏 的外来抗原,呈递给B细胞 2. 介导EBV感染, 引起鼻咽癌 3. C3d-Ag融合蛋白与CR2结合,提高免疫原性,促进抗体的产 生
3. 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CR):与补体活化过 程中形成的某些活性片段相结合并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的 膜分子。
CR1~CR4 、 C3aR 、 C5aR 、 C5L2 、 C1qR 、 SIGNR1 和 CRIg等
补体受体种类和表达的细胞
补体激活过程中生成的多种补体裂解片段与细胞膜表面的 相应受体结合,参与机体免疫防御、维护内环境稳定以及

第一章超敏反应性疾病(1)

第一章超敏反应性疾病(1)
2.补体法不能检测出IgA、IgE和IgD类抗体形成的循环免疫复合物。
3.迄今尚无一种对所有种类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均能有效检测的方法。
4.在检测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时,最好用几种方法同时进行,以 提高检出阳性率。
5.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实验室大多采用的是PEG比浊法。此法操作简便、快速、易
于推广,但不能区别免疫复合物分子大小,干扰因素多,特异性较差,仅适用于循环免疫 复合物的初筛。
①主要由特异性IgG或IgM介导。 ②形成中等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沉积于小血管 基底膜。 ③有补体参与。 ④病理损伤是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八分。
二、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的沉积。
2.局部解剖学与血流动力因素的作用 肾小球基底膜和 关节滑膜心肌等处毛细血管迂回曲折,血流缓慢,易产生涡 流,且该处毛细血管内压高,因此有利于免疫复合物在血管 壁的沉积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八分。
(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组织损伤 1.补体的作用 免疫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 裂解片断C3a和C5a等过敏毒素,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引起局部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八分。
检测局部组织中IC的方法 局部组织中IC的检测:免疫组化方法,用光学显微镜或电镜观察免 疫复合物在局部组织中的沉积,来判断病理改变情况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八分。
三、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对于Ⅲ型超敏反应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
(固相mRF+IC+抗RF-酶)结果CIC 含量与酶 活性成反比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及答案(4)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及答案(4)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及答案161.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的活性片段有( )A.C5aB.C4aC.C3aD.C3bE.C2a答案:ABC162.符合直接Coombs试验的是( )A.可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的检测B.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安全抗体C.可用于新生儿溶血检测D.可用作定量分析E.可用于定性检测答案:ACE163.符合协同凝集试验的是( )A.致敏颗粒是金黄色葡萄球菌B.是一种反向间接凝集试验C.连接物为SPAD.抗体为IgM类E.用于检测抗体答案:ABC164.新鲜实体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的常用方法有( )A.机械法B.酶处理法C.化学试剂处理法D.表面活性剂处理法E.以上都不是答案:ABCD165.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表现为( )A.多效性B.重叠性C.特异性D.拮抗效应E.协同效应答案:ABDE166.下列哪种能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 )A.花粉B.尘螨C.真菌D.毛屑E.某些呼吸道病原菌答案:ABCDE167.以下哪些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病( )A.甲状腺功能亢进B.变应性鼻炎C.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E.血清病答案:DE168.正常情况下,表达MHC-Ⅰ类分子的细胞有( )A.肝、肾、皮肤、主动脉和肌细胞B.淋巴细胞C.血小板、网织红细胞D.成熟红细胞、神经细胞及滋养层细胞E.白细胞答案:ABCE169.自身免疫病的特点包括( )A.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B.有遗传倾向C.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常常升高D.病情反复发作,具有慢性迁延性特点E.多数自身免疫病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自身抗体答案:ABCDE170.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的活性片段有( )A.C5aB.C4aC.C3aD.C3bE.C2a答案:AC171.具有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的补体的裂解片段有( )A.C5aB.C4bC.C3aD.C3bE.iC3b答案:BDE172.下列属于HLAⅡ类分子的是( )A.HLA-B分子B.HLA-A分子C.HLA-DQ分子D.HLA-DR分子E.HLA-DP分子答案:CDE17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包括( )A.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和)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B.免疫应答产物作用于表达相应抗原的组织细胞,造成其损伤或功能障碍C.在动物实验可复制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D.患者的免疫应答产物可使疾病被动转移E.反复发作和慢性迁移答案:ABCDE174.ANA常见的类型有( )A.IgGB.IgAC.IgMD.IgDE.IgE答案:ABCDE175.移植排斥反应可能涉及( )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反应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D.Ⅲ型超敏反应E.ADCC答案:ABCDE176.抗体的互补决定区包括( )A.CDR1B.CDR2C.CDR3D.CDR4E.CDR5答案:ABC177.Ⅰ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可引起( )A.趋化作用B.毛细血管扩张C.血管通透性增加D.平滑肌收缩E.粘膜腺体分泌增加答案:ABCDE178.免疫应答的主要特性是( )A.特异性B.多样性C.记忆性D.耐受性E.饱和性答案:ABCD179.抗原抗体交叉反应主要是由于( )A.抗原表面结构发生变化B.抗体亲和性增加C.抗原和抗体空间构型部分相同D.抗体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E.共同抗原的存在答案:AE180.抑制MAC形成的补体调节因子有( )A.C4bpB.CD59C.HRFD.C8bpE.H因子答案:BCD181.室间质量评价的局限性有( )A.参评实验室没有同等的对待EQA样本和患者标本B.当使用单一靶值时,难于评价单个实验室和测定方法C.在不同的EQA程序中,对实验室的评价可能不同D.可以监测参评实验室相应测定项目的测定准确性E.可能会妨碍给出不同结果的改良方法的发展答案:ABCE182.下列疾病IgE含量升高的有( )A.变态反应性疾病B.寄生虫感染C.RAD.SLEE.中毒性骨髓疾病答案:ABCD183.散射光信号的强弱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细胞的大小、形态、B.细胞的光学同性C.细胞内颗粒折射D.细胞的形态E.接收散射光的方向答案:ABCDE184.下列关于液相化学发光反应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中间体B.化学能转化为电子激发能,使中间体变成电子激发态C.电子激发态为化学能,使中间体变成化学原态D.激发分子辐射跃迁回到基态E.激发态分子发出的光量子强弱直接代表氧化反应强弱的程度答案:ABDE185.下列与核仁型ANA荧光图形相关的自身抗体是( )A.抗核仁特异的低分子量RNAB.抗RNA聚合酶-1C.抗U3RNPD.抗RU1RNPE.抗PM-Scl答案:ABCE186.荧光染料在488nm激光下发出荧光颜色有( )A.绿色B.橙色C.白色D.橙红色E.红色答案:ABDE187.下列关于单向免疫扩散法的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A.抗原向含抗血清的胶内呈放射状扩散B.抗原向含抗血清的胶内呈环状扩散C.抗原抗体的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线D.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E.在一定条件下,抗体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答案:ABCD188.用于抗血清的免疫球蛋白片段的主要制备方法( )A.分离非共价键法B.分离共价键法C.溴化氰裂解法D.酶裂解法E.乙醇裂解法答案:ACD189.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 )A.两者之间相互吻合的针对性B.两者之间空间结构的相似性C.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D.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E.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性190.ANA亚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有( )A.明确诊断B.临床分型C.病情观察D.治疗评价E.预后判断答案:ABCDE191.免疫监视功能包括( )A.识别、杀伤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B.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C.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D.从体内清除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的功能E.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答案:AB192.下述关于对流免疫电泳正确的有( )A.实质上是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检测技术,是在电场中加速定向扩散的双向免疫扩散技术B.抗原泳向正极C.抗体泳向负极D.抗原蛋白带较多的负电荷E.抗体带较多的负电荷答案:ABCD193.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 )A.由抗体IgE引起,由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介导B.由抗体IgM引起C.引起效应器官的功能紊乱,无实质性病理损害D.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趋向E.发生快,消失也快194.下列关于免疫透射比浊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本原理是测定一定体积的溶液通过的光线量,由于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对光线反射和吸收,透射光减少,测定的光通量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成反比B.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分子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C.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数量要足够多D.检测仍需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时间,检测时间较长E.标准品一般至少应设5个浓度点答案:ABCDE195.关于H型抗体和R型抗体,说法正确的有( )A.H型抗体不适合用作比浊测定试剂B.兔抗人抗体是R型抗体C.H型抗体亲和力高D.羊抗人抗体是R型E.马抗人抗体是H型答案:ABDE196.与Ⅲ型超敏反应发病有关的因素是( )A.吞噬细胞释放过敏毒素B.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C.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D.中等大小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E.可通过攻膜复合体加重组织损伤答案:BCDE197.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有( )A.中性粒细胞B.肥大细胞C.NK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98.关于Fv,说法正确的有( )A.是抗体的最小单位B.具有单一抗原结合位点C.由VH和VL组成D.Fv又称“生物导弹”E.为完整抗体的1/6答案:ABCE199.CFT可适用于检测下列哪几类抗体( )A.IgGB.IgAC.IgMD.IgDE.IgE答案:AC200.IgG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所获得的裂解片段具有的特性( )A.两个完全相同Fab段具有与抗原结合的能力B.Fab段具有双价抗体活性C.将IgG于铰链区H链链间二硫键近C端侧切断D.能产生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E.Fc段具有Ig的生物学活性答案:AE201.淋巴瘤细胞系的选择,融合用的瘤细胞特性包括( )A.在体外能无限快速生长B.融合率高C.不分泌淋巴因子和杀伤功能D.缺乏某一特性的T细胞表面抗原或受体E.是HGPRT缺陷株答案:ABCDE202.IgG能与下列哪些分子发生结合( )A.C1qB.SPAC.CKsD.FcγRE.Ag答案:ABDE203.下列是CR1的配体的有( )A.C5aB.C4bC.C3cD.C3bE.iC3b答案:BCDE204.免疫缺陷的可能原因是( )A.遗传基因异常B.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碍C.感染D.免疫细胞内在缺陷E.免疫细胞间调控机制异常答案:ABCDE205.蛋白质免疫原所用的沉淀法包括( )A.盐析法B.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C.有机溶剂沉淀法D.核酸沉淀法E.醋酸沉淀法答案:ABCD206.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有( )A.抗原抗体结合牢固不易受环境影响B.解离后的抗体结构与活性改变C.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不变D.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仍可与其它抗原结合E.在同一反应体系中,沉淀反应最适比恒定不变答案:ABD207.Ig的同种型包括( )A.类B.亚类C.型D.亚型E.独特型答案:ABCD208.免疫分子包括( )A.细胞粘附分子B.凝血因子C.细胞因子D.免疫球蛋白E.CD分子答案:ACDE209.免疫学的研究内容有( )A.免疫系统的结构B.免疫系统的功能C.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D.预防、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E.机体器官的解剖结构答案:ABCD210.下面抑制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C3转化酶形成的补体调节因子有( ) A.B因子B.I因子C.C4bpD.MCPE.DAF答案:BCDE211.关于双向免疫抗散试验,正确的是( )A.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分析B.抗体效价测定C.精确定量抗原或抗体D.抗原或抗体的纯度鉴定E.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估计答案:ABDE212.常用于检测抗病毒活性的细胞株有( )A.Wish细胞株B.Hep2/c细胞株C.L929细胞株D.A549细胞株E.MDBK细胞株答案:ABCDE213.关于器官移植排斥时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粘附分子在内皮细胞上表达增加B.粘附分子在肾小管细胞上表达增加C.粘附分子在浸润白细胞上表达增加D.活检组织标本的粘附分子的测定能提供可能的同种器官移植排斥的信息E.粘附分子抗体有抑制作用答案:ABCE214.巨噬细胞趋化功能减弱见于( )A.懒惰白细胞综合征B.Chediak-Higashi综合征C.反复细菌性感染D.Job综合征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高度缺陷答案:ABCD215.荧光显微技术中制作组织标本要求( )A.尽量保持抗原完整性B.用丙酮或乙醇固定C.切片尽量薄D.制好的标本尽快染色E.制好的标本无法及时染色,就置-10℃下低温干燥保存答案:ABCDE216.荧光免疫显微技术在临床可用于( )A.各种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鉴定B.寄生虫感染的诊断C.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D.HLA分型检测E.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检测答案:ABCDE217.A.肽类B.蛋白质C.酶D.环核苷酸E.甾体类化合物答案:ABC218.粘附分子参与下列哪些生理和病理过程( )A.炎症发生B.创伤愈合C.细胞的识别、信号转导与活化D.肿瘤转移E.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答案:ABCDE21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可溶性E-选择素的增高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B.血液中可溶性L-选择素的增高可见于AIDS患者C.具有抑制白细胞对内皮细胞粘附的功能D.血液中可溶性P-选择素的增高可见于ITP患者E.P-选择素可抑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答案:BCDE220.用活化生物素标记核酸的方法有( )A.放射免疫法B.缺口移位法C.光化学法D.化学偶联法E.末端标记法答案:BCDE221.下列关于补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补体是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一组蛋白B.补体含量随抗原刺激而升高C.补体对热敏感D.补体分子由多种细胞产生E.补体三条激活途径有共同的末端效应答案:ACDE222.下列哪些是粘附分子在炎症发生中的作用( )A.帮助白细胞在血管壁上的附壁滚动和激活B.使白细胞与血管壁紧密粘附C.使白细胞沿血管壁移行D.使血小板在血管壁上的附壁滚动和激活E.使血小板沿血管壁移行答案:ABC223.目前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测定方法主要包括( )A.ELISAB.流式细胞分析法C.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APOT)D.RIA法E.免疫印迹法答案:ABC224.IgG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可得到( )A.一个F(ab’)2段B.两个Fab段C.一个Fab段D.pFc’段E.一个Fc段答案:BE225.影响放射性标记物化学纯度的因素有( )A.被标记物不纯B.标记抗原的比放射性过高C.标记后分离纯化不完全D.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过低E.标记化合物贮存过程中碘脱落答案:ACE226.下列技术中属于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技术( )A.ELISAB.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C.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D.亲和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技术E.免疫金(银)细胞染色组织化学技术227.关于淋巴细胞功能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A.体外实验包括淋巴细胞对同位素的增殖反应B.体外实验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对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后的增殖反应、细胞毒性试验及淋巴细胞分泌产物的测定C.体内实验主要是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D.淋巴细胞功能检测是免疫缺陷病诊断的主要依据E.淋巴细胞功能检测可以分为体内和体外实验答案:BCDE228.细胞增殖法常用的方法有( )A.MTT比色法B.染色法C.直接计数法D.NBT还原试验E.3H-TdR掺入法答案:ABCE229.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内杀菌功能的试验方法有( )A.Boyden小室法B.溶菌法C.NBT还原试验D.化学发光测定法E.显微镜检查法答案:BCDE230.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下降可见于( )A.糖尿病sy白细胞综合征C.烧伤D.Chediak-Higashi综合征E.正常新生儿231.在运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受者血清中细胞毒性预存抗体测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着色者为死细胞,表明有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B.着色者为活细胞,无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C.不着色者为活细胞,表明无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D.着色者为死细胞,有细胞毒性预存抗体存在E.不着色者为死细胞,表明无细胞毒性有抗体存在答案:CD232.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包括以下哪些( )A.B淋巴细胞数量测定B.T淋巴细胞功能测定C.Tc细胞的效应功能测定D.细胞因子的测定E.T淋巴细胞数量测定答案:BCDE233.判定免疫复合物为发病机制的证据的是( )A.检出CICB.病变局部有IC沉积C.CIC水平显著上升D.IC中的抗原性质确定E.Ⅲ型变态反应的损伤症状答案:BCD234.CD分子分布于下列哪些细胞表面( )A.髓系细胞B.B细胞C.NK细胞D.T细胞E.血小板235.巨噬细胞杀菌功能不足见于( )A.慢性肉芽肿B.严重感染C.严重烧伤D.新生儿E.营养不良答案:ABCDE236.关于Raji细胞技术检测非抗原特异性CIC,下列描述正确性的是( )A.Raji细胞表面有Fc受体,需封闭B.Raji细胞表面有大量补体受体,这些补体受体与结合补体的循环免疫复合物结合C.Raji细胞可作为指示系统表现溶血现象D.需培养Raji细胞,操作繁琐E.本法敏感性较高,实用性强答案:ABDE237.属于金免疫测定技术的测定方法( )A.胶体金免疫吸附试验B.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C.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D.金免疫电镜染色E.免疫金(银)光镜染色答案:ABC238.去除单核细胞的主要方法有( )A.贴壁粘附法B.吸附柱过滤法C.磁铁吸引法D.Ficoll分层液法E.苯丙氨酸甲酯去除法239.目前研究粘附分子在探讨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意义有( )A.肿瘤发生B.炎症C.肿瘤转移D.免疫应答E.同种器官移植排斥答案:BCDE240.用于免疫金溶液保存的稳定剂( )A.多种蛋白质B.PEG2000C.葡聚糖D.甲醛E.明胶答案:ABCE241.放射免疫技术中理想的标记抗原应有以下特点( )A.高的比放射性B.同位素的半衰期应较长C.保持抗原在标记前的免疫活性D.核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射线应有较强的电离辐射性E.标记技术应简便、经济答案:ABCE242.以下哪些不属于RIA中标记物的鉴定指标( )A.标记后的抗体免疫活性B.放射性游离碘的含量C.标记前的抗体免疫活性D.放射性碘的含量E.放射性比度答案:CD243.人巨噬细胞在实验室研究的获取方式包括( )A.腹腔渗出液B.斑蝥敷贴形成的皮泡液C.肺泡灌洗液D.患者腹膜透析液E.外周血答案:ABCDE244.A.胶过滤法B.离子交换法C.超速离心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答案:ABDE245.关于活体组织标本,正确的有( )A.取材于病变组织B.取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C.要求大小适中D.应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E.应取正常组织答案:ABCD246.目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测定方法主要包括( )A.促进细胞增殖法B.靶细胞杀伤法C.细胞因子诱导产物测定法D.细胞病变抑制法E.趋化作用测定法答案:ABCDE247.铁蛋白标记免疫电镜技术的特点有( )A.铁原子电子散射力大,电镜下呈明显胶粒状结构B.电镜下排列成菱形或方形的电子致密区C.与抗体结合,显像清晰,容易辨认D.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E.铁蛋白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和组织答案:ABC248.下列属于冷球蛋白的是( )A.IgG单株型冷球蛋白B.IgM单株型冷球蛋白C.IgA单株型冷球蛋白D.IgG、IgM、IgA多株型E.IgG、IgM、补体C3混合型答案:ABDE249.符合正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 )A.抗原致敏载体B.敏感性很高C.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D.出现凝集为阴性E.特异性不强答案:AC250.T细胞与B细胞分离的主要方法有( )A.E花环沉降法B.尼龙毛柱分离法C.聚酰胺纤维柱分离法D.Percoll分层液法E.苯丙氨酸甲酯去除法答案:ABC251.关于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B.无MHC限制性C.生物学效应极强D.在体内持续时间都很长E.在体内持续时间都短暂答案:ABCE252.补体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血中B.是一组蛋白质C.具有酶样活性D.具有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E.不参与免疫病理反应答案:ABCD253.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人巨噬细胞和绵羊的红细胞混合后孵育B.用人巨噬细胞和鸡的红细胞混合后孵育C.巨噬细胞吞噬CRBC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判断其吞噬功能D.吞噬指数=(吞噬CRBC的巨噬细胞数/200)E.观察CRBC消化程度来反映巨噬细胞的消化功能答案:BCE254.关于冰冻切片,说法正确的有( )A.取新鲜组织块迅速冷冻(-70℃)B.切成5~10μm薄片C.抗原的保存量不如石蜡切片多D.制片方法简单E.低温冰箱保存备用答案:ABDE255.下列哪些属于未归类的粘附分子( )A.外周淋巴结地址素(PNAd)B.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C.VLAD.CD80E.CD44答案:ABE256.T细胞亚群分离的主要方法有( )A.E花环沉降法B.尼龙毛柱分离法C.亲和板结合分离法D.免疫磁珠分离法E.流式细胞术分离法答案:CDE257.下法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增殖法是将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待检标本和标准品与应答细胞株共同孵育一定时间,根据检测细胞增殖程度来判断细胞因子的活性B.检测细胞因子细胞毒或抑制生长活性的原理与增殖法相似,只是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不同C.细胞病变抑制法最常用的体系是Wish细胞株-VSVD.趋化因子诱导细胞移动的方式包括趋化性和化学增活现象E.原位杂交法可用于细胞因子基因的组织细胞用染色体定位答案:ABCDE258.关于CD21分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是EB病毒的受体B.能与iC3b、C3d或C3dg结合C.是B细胞的重要标志D.参与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的构成E.能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答案:ABCDE259.下列关于NBT还原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BT阳性率约为10%B.全身性细菌性感染NBT试验阳性率明显升高C.病毒感染时,NBT试验阳性率轻度升高D.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伴发热,NBT试验阳性率升高E.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伴发热,NBT试验阳性率正常答案:ABDE260.化学发光测定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B.中性粒细胞代谢活性C.待检血清的调理功能D.杀菌功能E.细胞数目答案:ABCD261.符合间接Coombs试验的是( )A.出现凝集为阳性B.检测红细胞膜上的不完全抗体C.可检测完全抗体D.可检测因红细胞不相容性输血而产生的溶血E.用于检测母体Rh抗体答案:ADE262.RIA中标记物的鉴定指标包括( )A.放射性碘的含量B.放射性游离碘的含量C.标记前的抗体免疫活性D.标记后的抗体免疫活性E.放射性比度答案:BDE263.目前常用的IL-2检测反应细胞有( )A.IL-2依赖细胞株B.丝裂原活化的T细胞C.小鼠胸腺细胞D.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E.Wish细胞株答案:ABC264.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包括( )A.胞膜外区B.跨膜区C.稳定区D.胞浆区E.可变区答案:ABD265.适用于检测人干扰素的细胞株有( )A.Wish细胞株B.Hep2/c细胞株C.L929细胞株D.A549细胞株E.MDBK细胞株答案:AB266.胶体金性能的鉴定指标有( )A.胶体金颗粒免疫活性B.胶体金颗粒大小C.胶体金颗粒的均一程度D.胶体金颗粒有无凝集颗粒E.胶体金溶液呈色答案:BCD267.抗球蛋白试验可用于( )A.检测立克次体抗原B.配血试验C.抗D抗体检测D.诊断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疾病E.检测伤寒O抗体答案:BCD268.免疫磁珠分离法中磁性微球的特点是( )A.微球的核心一般为金属小颗粒B.表面为高分子材料,可结合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物质C.磁性微球可与特异性抗体交联成免疫磁珠D.免疫磁珠具有免疫配基的性质和磁响应的性质E.细胞与免疫磁珠结合后,其活性将被破坏答案:ABCD269.酶免疫组化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有( )A.过氧化氢酶B.碱性磷酸酶C.酸性磷酸酶D.辣根过氧化物酶E.葡萄糖氧化酶答案:BDE270.放射免疫分析中,B/F的分离方法有( )A.吸附法B.双抗体法C.固相分离法D.PR试剂法E.化学沉淀法答案:ABCDE271.对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B.探讨免疫调节功能的状况C.是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发生发展的监控指标D.诊断免疫缺陷或免疫增生病E.了解体液免疫情况答案:ABCD272.酶免疫技术的优点有( )A.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好B.易与其他标记免疫技术偶联C.实验简便,易操作D.易于自动化分析E.标记试剂的有效期较长答案:ABCDE273.关于石蜡切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组织块经固定、脱水处理后,浸蜡包埋B.4℃保存备用C.切片厚度为2~3μmD.是观察组织细胞结构的理想方法E.可长期保存答案:ABCDE274.免疫放射技术的优点有( )A.灵敏度高B.特异性强C.重复性好D.试剂可长时间存放E.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答案:ABCE275.目前mRNA的分子生物学测定方法主要包括( )A.Southern印迹杂交法B.Northern印迹杂交法C.RT-PCR法D.原位杂交E.原位PCR答案:BCDE276.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基本要求包括( )A.对细胞无毒B.基本等渗C.不溶于血浆等分离物质D.有合适比重E.一定是高渗液体答案:ABCD277.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 )A.人O型红细胞B.活性炭C.明胶颗粒D.聚苯乙烯胶乳E.皂土答案:ABCD278.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测定方法有( )A.放射免疫试验(RIA)B.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C.ELISAD.流式细胞仪E.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答案:ABCE279.NK细胞活性的实验检测方法有( )A.形态学法B.酶释法C.放射性核素法D.荧光分析法E.流式细胞术答案:ABCDE280.关于抗C3-CIC-ELISA的原理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利用CIC在体内已结合了C3,通过C3的介导来检测CICB.固相包被的是抗C3抗体C.加入的是酶标记二抗D.该方法能检测所有的CICE.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答案:ABCE281.参与淋巴细胞归巢的粘附分子是( )A.CD44B.VLA-4C.LFA-1D.CLAE.L-选择素答案:ABCDE282.靶细胞杀伤或抑制法的常用方法有( )A.MTT比色法B.染料染色法C.D.NBT还原试验E.3H-TdR掺入法答案:ABC283.LFA-1的配体是( )A.ICAM-1B.ICAM-2C.VLA-4D.ICAM-3E.VCAM-1答案:ABD284.关于Cadherin家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体为整合素分子B.主要介导同型粘附作用C.有独特的组织分布D.均属Ⅰ型膜分子E.参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答案:BCDE285.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的优点( )A.操作简便、快捷B.操作人员不需技术培训,无需特殊仪器设备C.试剂稳定、易于保存D.符合“床边检验”项目的要求E.灵敏度较高,高于酶标法答案:ABCD286.关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下列说法正确是( )A.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是CTL的特性B.CTL主要通过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机制来杀伤靶细胞C.试验的原则是选用适当的靶细胞,常用可传代的已建株的人肿瘤细胞D.E.细胞凋亡检查法时,若行琼脂糖电泳可呈现出“DNA梯状图谱”答案:ABCDE287.酶免疫分析技术中常用于标记的酶有( )A.过氧化物酶B.碱性磷酸酶C.酸性磷酸酶D.β-半乳糖苷酶E.过氧化氢酶答案:ABD288.A.产生的β射线能量弱易防护。

探索精神分裂症中淋巴细胞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以及DPA和I3C的治疗机制

探索精神分裂症中淋巴细胞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以及DPA和I3C的治疗机制

探索精神分裂症中淋巴细胞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以及DPA和I3C的作用机制摘要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和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精神病,发病率高且难以治愈,带给人们很大的经济负担。

尽管该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但多巴胺系统的异常调控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炎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和外周炎性反应增强,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淋巴细胞功能发生障碍。

已知淋巴细胞上广泛分布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元有白细胞因子的受体,但神经递质异常与淋巴细胞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是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在体内转化途径中的中间体。

临床研究发现EPA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但是,EPA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DPA的含量来实现的。

吲哚-3-甲醇(Indole-3-methanol,I3C)是芳烃受体(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激动剂,AhR信号对于许多免疫功能至关重要,AhR可以参与淋巴样细胞的分化以及Th17 / Treg之间的平衡,是生物代谢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还参与各种免疫细胞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因此,本文主要探究精神分裂症中淋巴细胞与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以及DPA的I3C的作用机制,为天然药物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开辟新途径。

实验方法:收集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8例健康人群的外周静脉血样本。

(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多巴胺(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 A)、五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浓度。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三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三

临床检验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三[单选题]1.在某次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江南博哥),对于血钾五个不同批号样本的检测结果,其中有一个批号结果超过规定的范围,其得分应为()。

A.20%B.40%C.60%D.80%E.100%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对每一次EQA,针对某一项目的得分=(该项目的可接受结果总数/该项目的总测定样本数)×100%。

根据题干,5个中有4个符合,因此得分为80%。

[单选题]2.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应做的检查是()。

A.特异性IgEB.血清IgG含量测定C.斑贴试验D.C3、C4测定E.肾组织活检荧光染色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特异性IgE的检测有助于变应原的确定。

[单选题]3.粪便镜检时,被检的10个高倍镜视野中,最低为0,最多见到2~3个细胞,则报告()。

A.偶见B.0~3/HPC.少量D.多数E.满视野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粪便中镜检细胞报告方式:[单选题]4.生理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见于()。

A.细菌感染B.肺结核C.女性月经期D.大手术E.高球蛋白血症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增快主要见于: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者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老年人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单选题]5.消化道恶性肿瘤首选的筛检指标是()。

A.大便隐血试验B.消化道内窥镜检查C.消化道脱落细胞学检查D.血清CEAE.血清CA19-9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检指标是大便隐血试验,如果试验结果阳性,进一步做消化道内镜、钡剂灌肠等其他检查。

[单选题]6.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特点的是()。

A.网织红细胞占0.5%B.RBC5.0×1012/LC.WBC1.0×109/L,PLT30×109/LD.骨髓涂片中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大量脂肪圈滴E.骨髓病理学检查发现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比例升高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骨髓增生低下,三系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所以临床特点是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而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

医学免疫学问答题部分2

医学免疫学问答题部分2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1)溶菌、溶病毒和溶细胞:补体激活的MAC,形成穿膜的亲水性通道,破坏局部磷脂双层,最终导致细胞崩解(2)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iC3b的一端与细菌或其它颗粒表面结合,另一端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l、3、4)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抵御全身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机制;若与表面具有CRI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IC转运至肝脾,被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帮助机体清楚循环免疫复合物。

(3)炎症介质作用①过敏毒素作用 :C3a、C5a 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等。

②趋化作用:C5a又称为趋化因子。

它们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发挥吞噬作用,增强炎症反应。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和病毒的作用,介导体液免疫效应。

(2)激活补体:IgM、IgG1、IgG2、IgG3 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IgA、IgE和lgG4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3)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介导吞噬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Ⅰ型超敏反应(4)lgG可通过胎盘,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slgA可穿过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介导局部黏膜免疫(5)对免疫应答有正负调节作用3.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 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的核心,亲缘关系或种属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二)抗原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抗原的分子量一般为≥10kDa ,且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分子易接近性物理性质:颗粒状抗原>可溶性抗原;多聚体抗原>单体抗原;㈢进入途径:由强及弱的规律为:皮内>皮下>肌肉>腹腔(仅限于动物)>静脉㈣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等㈤免疫佐剂的使用4.试述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递呈过程(1)外源性抗原:来源于APC外的抗原;常由MHC-II类分子递呈给CD4+T细胞(溶酶体途径)外源性抗原↓吞噬小体新合成的MHC-II类分子(内质网中)与li链结合为复合物,l链占据抗原结合槽,↓溶酶体再经高尔基体进入MHC II类分子腔室(M II C)吞噬溶酶体,与M II C融合↙↓外源性抗原降解成13 18AA小肽 + 当MHCII小泡与内体融合, 酸性环境下,蛋白酶将li降解, 仅留CLIP↓HLA-DM可促进CLIP从抗原槽内解离, 并促进抗原肽结合进去↓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2)内源性抗原:APC内合成的抗原;常由MHC-I类分子递呈给CD8+T细胞(胞质溶胶途径)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胞质↓被蛋白酶体酶解抗原肽(含8-13个AA)↓经TAP转运至内质网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识别5. 试举一例说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