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成分,排除抗原异物,从而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医学)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发生的过程、机制和效应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3.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产生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参与生理性或病理性效应的过程。
4.抗原(Antigen, Ag):是指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5.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6.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7.半抗原(hapten):是指仅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而不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物质,又称为不完全抗原。
8.载体(carrier):是指能够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与半抗原结合可成为完全抗原。
9.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是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与TCR/BCR 或抗体Fab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0.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指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
1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需要在Th细胞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一类抗原,多为蛋白质类的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h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多为非蛋白质类物质,可分为TI-1Ag和TI-2Ag两大类。
13.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是指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名词解释免疫
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2.Ag: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3.Ab: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4.细胞免疫应答:指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由效应T细胞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
5.APC:抗原提呈细胞,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6.Ⅰ型超敏反应:指IgE介导,由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等合成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7.人工主动免疫:人工给机体接种Ag性生物制品(如疫苗、类毒素等),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而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8.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直接输入含有特异性Ab的免疫血清或CK等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法。
9.消毒:杀死物体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
10.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芽胞的方法。
11.毒血症: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自溶或裂解后才释放出来,对机体具有多种毒性作用。
1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地到达适宜部位后繁殖致病,称为菌血症。
1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
14.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名词解释免疫
名词解释免疫
免疫是指能够抵抗外来物种和病原体侵入机体内,使机体免于受到病
原体侵害而形成的一种防御性功能。
是活体机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是一
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学系统,它能够检测到和有效地抵御有害的外界病原体,并把它们从体内清除出去。
免疫可以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自然免疫是一种自主的、不间断的、多样的、可持续的防御过程,旨在针对潜在的有害抗原以建立抗性。
自然免疫是活体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的原始形式,是宿主免疫系统的主要
组成部分。
人工免疫是指通过接种疫苗,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抵御
某一特定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为了激活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
产生,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以达到免疫的目的。
实际上,免疫是活体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性,由一系列的生物过程
组成,它的目的是防止自身受到外界有害抗原以及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
侵害,使机体抵御感染病毒、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能力得到增强,既可以
预防疾病,又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宿主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Ag):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3、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物质,也称为不完全抗原。
4、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又称表位。
5、共同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互称为共同抗原。
6、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7、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
8、异嗜性抗原:是一种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9、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Ig):将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贴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1、补体:是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但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12、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13、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
14、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是一但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基编码分子在抗原提呈和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15、免疫应答(Iv):是指抗原物质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后发生一系列反应从排除该抗原应答的过程。
16、佐剂:是指能够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应用是可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射于机体。
17、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而成的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完全均一的单一特异性的抗体。
18、效价:将标本进行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已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为效价或滴度。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又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映。
带现象:抗原抗体浓度比例不当而不出现可见反应成为带现象,抗体过量称前带,抗原过量称后带。
单克隆抗体:设法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细胞克隆产生出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定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佐剂:是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包括化合物和生物制剂等。
效价:抗血清或抗体仍能产生可观察到的标准免疫反应时的稀释度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原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沉淀现象。
免疫放射分析(IRMA)用标记的过量抗体与待测抗原非竞争性结合,采用固相免疫吸附载体分离结合与游离标记抗体。
放射免疫分析(RIA):以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与反应系统中的待测抗原竞争结合限量抗体,来测定待测样品中的抗原量。
荧光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直观性。
酶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包被:是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是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样本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后,通过酶催化和分解底物而发光。
BAS:即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是一种生物素和亲和素具有的多级放大结合特性为基础的实验技术,它既能偶联抗原抗体等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又可被荧光素、酶和放射性核素等材料标记。
免疫名词解释
1.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1.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
3.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在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4.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而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
5.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6.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7.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8.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9.半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
10.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
5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的名词解释
免疫的名词解释免疫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免疫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免疫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免疫的意思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同时,可以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
免疫涉及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
特异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某个病原体的免疫。
1、种免疫:个体与生俱有,一般为非特异性免疫,如吞噬细胞的作用。
2、获得性免疫1)、自动获得性免疫:一般免疫时间长。
可待终身,如麻疹、天花、痄腮。
自然获得:有被天花病毒感染发病史的人,一般不会再次感染。
人工获得:如种牛痘免疫天花。
2)、被动获得性免疫:免疫时间短,人工获得时,已较少采用。
自然获得:如婴儿在母体胎盘或初乳中获得的免疫人工获得:如注射具有免疫力的免疫血清,获得免疫,如治疗蛇毒时注射的血清蛋白。
免疫造句欣赏1 失恋的人很多会立刻对恋爱免疫,接着变伤心为上进心,昂头挺胸,自视甚高,永远想着“我这么出色的人,不要我是你最大的损失”很有利于提升自信。
2 只要心态调整好,人体免疫就提高。
3 冬不以极温,夏不以极凉,空调进屋堂,自身免疫就跳档。
4 水果的养生之道:吃香蕉保持快乐心情;吃葡萄增强免疫抗衰老;吃梨帮助器官排毒;吃火龙果缓解重金属中毒;吃柚子维护血管健康;吃苹果预防癌症。
5 这笔奖助金用来聘请当地人挨家挨户进行免疫工作。
6 锻炼身体不但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能使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以及它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朝气蓬勃。
7 我认为失恋就像出麻疹,如果你不失上几次,就不会有免疫力。
8 我们的免疫系统,根据科学家得出的最新结论,是一个奇妙的并行的,各自为政的感知机器,能够识别和记忆数以百万计的分子。
免疫名词解释
1.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2.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是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降解为多肽片段, 并与MHC分子结合为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再与TCR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全过程。
2.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4.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
提呈抗原的能力: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迁移能力
、名词解释
1.BCR复合物:即由负责与相应Ag特异结合的膜免疫球蛋白(mlg)与负责向胞
内传导抗原活化信号的Iga/Igp组成的B细胞表面复合物。
6. 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清中出现抗体,该种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此现象称为初次应答。
7.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1.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5.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以维持机体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有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生物学科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坏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称之为~。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之为~。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或黏膜免疫系统(MIS):粘膜是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主要门户。
黏膜免疫系统是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是人体的重要防御屏障。
主要包括:肠、鼻、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其功能是参与黏膜局部的免疫应答.抗原(antigen ,Ag):能与T细胞的TCR/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单独使用无免疫原性而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发生的结合反应。
※胸腺依赖性抗原TD- Ag(thymus dependent antigen):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
其化学成分大多为蛋白质。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 Ag(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依赖T细胞的辅助.其化学成分大多为多糖类物质。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1. 免疫: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后所产生的一种在本质上属于生理性的反应。
2.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执行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的功能系统。
3. 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4. 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5. 固有性免疫应答: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
遇病原体后首先并迅速起防卫作用,在感染早期执行防卫功能。
6. 适应性免疫应答: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或效应分子对抗原应对的全过程。
7. 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发生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8. 抗体(Ab):抗原刺激相应B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分泌的一种在体内、体外都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
9. Ig:免疫球蛋白,为具有抗体活动性或化学结构与机体相似的球蛋白。
10.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围的靶细胞。
11. 单克隆抗体:是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理化特性和免疫学特性完全相同的同抗原体。
12. 独特性:同属同一个体来源的抗体分子,由于其CDR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可显示不同的免疫原性。
13. 抗原(Ag):指能与TCR/BCR结合,促使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产生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14.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基。
15. 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6. 佐剂: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同时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免疫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过程和功能。
2.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藉以自净、不受外来物质干扰和保持物种纯洁。
3.免疫自稳:是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藉以自净、不受外来物质下扰和保持物种纯洁。
指机体识别和淸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藉以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
4.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淸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藉以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
1.免疫系统:是机体担负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丹骷、胸腺和鸟类法氏囊。
中枢免疫器官主导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殖和分化成熟,对外周免疫器官发冇和全身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左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4.各种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细胞:并不是左居不动的群体,而是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循环进行有规律的迁移,这种规律性的迁移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通过再循环,可以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的接触机会,更有效地激发免疫应答,并不断地更新和补充循环池的淋巴细胞。
1.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半抗原:也称不完全抗原,是指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
3.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之间的共同抗原,也称为Forssman抗原。
4.免疫佐剂:是指与抗原一起或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5.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表而的具有特异性结构的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6.TD抗原:即胸腺依赖性抗原,是需要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
免疫的医学名词解释
免疫的医学名词解释
免疫的医学名词解释
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物产生免疫力,使机体能够抵御有害物质的侵袭。
免疫也可以指机体自身生成的抗原物质和抗体,可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免疫力:免疫力指机体能够抵抗外来病原体或有害物质的能力。
免疫力可以通过自身生成的抗原物质或抗体而产生,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而产生。
抗原:抗原是指病原体或其他有害成分所含的特定蛋白质,它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
抗体:抗体是对抗原的特异反应产物,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它的作用是将抗原物质固定,有效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指将含有病原体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细菌或病毒的抗原物质注射到人体内,使机体能够产生抗体,以抵御疾病的一种方法。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指机体免疫力的重要系统,包括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抗体等,它可以帮助机体与外界环境做出正确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通过区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2初始淋巴细胞: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淋巴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分别通过BCR或TCR识别抗原,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3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
4淋巴细胞归巢:是指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5抗原:是指能与TCR或BCR结合,激活T或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即通常所说的抗原。
例如:各种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细菌的外毒素等。
7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
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
当与载体等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又具有免疫原性。
8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9抗原的结合价:一个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称为抗原的结合价。
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天然蛋白大分子通常为多价抗原,含有多种,多价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产生含有多种特异性抗体的多克隆抗体。
10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需要Th细胞的辅助的抗原。
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11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
可分为 TI-1抗原和TI-2抗原,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12共同抗原表位:在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表位可引起交叉反应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为交叉抗原。
13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族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名Forssman抗原。
14同种异型抗原:是存在于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
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15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16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
17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B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18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9互补决定区:Ig的VL与VH均有3个HVR,它们共同组成Ab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
20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C3b,C4b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2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 的具有杀伤活性细胞(如NK,单核巨噬)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22多克隆抗体:多个不同克隆B细胞针对多种抗原表位所产生的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
也称第一代人工抗体,如免疫血清。
23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针对单一抗原表位产生的均一性的高特异性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24免疫粘附作用:是指细菌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与补体裂解产物C3b 或C4b结合后,并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3bR或C4bR)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的聚合物的现象,大分子聚合物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免疫粘附作用是机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重要机制。
25细胞因子(CK):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量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在一定条件下也参与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26干扰素(IFN):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
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将干扰素分为两型:I型干扰素包括IFNα和IFNβ两种,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II型干扰素即IFNγ,主要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27生长因子(GF):泛指一类可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组织创伤的修复,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
如:EGF表皮生长因子;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28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类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29集落刺激因子(CSF):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
如:GM-CSF,G-CSF,M-CSF等。
30白细胞介素(IL):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31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LDA):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细胞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
32细胞粘附分子(CAM):泛指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分子。
粘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间发生粘附,参与细胞识别,细胞的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是免疫应答,炎症发生,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33分化群: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于同一分化群,称CD.用CD加同一阿拉伯数字表示CD编号,称为CD分子或CD抗原,一般CD编号表示细胞膜表面分子。
3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凡具有IgV区样或C区样结构域的分子统称IgSF。
主要参与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并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
35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哺乳动物都有MHC,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MHC名称各异。
人的MHC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复合体。
36MHC限制性:是指T细胞以TCR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 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37锚定位与锚定残基:分析从HLA分子抗原结合槽洗脱下来的各种天然Ag肽的一级结构,发现都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MHC分子抗原结合槽的特定部位,称为锚定位。
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能够和同一类MHC分子结合的Ag肽,其锚定位与锚定残基往往相同或相似。
38 BCR复合物:即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是B细胞表面最主要的分子,是B 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BCR复合物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膜免疫球蛋白(mIg)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α(CD79a)和Igβ(CD79b)异源二聚体组成。
mIg主要功能是结合特异性抗原。
Igα和Igβ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信号转导分子转导抗原与BCR结合产生的信号。
39 TCR:为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以非共价键与CD3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
TCR是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构成TCR的肽链有α,β,γ,δ四种类型。
TCR通常分为TCRγδ和TCRαβ两种类型。
TCR的作用是识别抗原,能特异性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的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
而且,TCR的作用是识别具有MHC的限制性。
40 TCR复合体(TCR-CD3):是T细胞受体与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TCR-CD3复合物,表达于T细胞表面,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TCR的作用是能特异性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的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而CD3分子的功能是转导TCR识别抗原所活化的信号。
41初始T细胞:是指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
处于细胞周期的G0期,存活期短,表达CD45RA和高水平的L-选择素,在外周淋巴结之间进行再循环。
主要功能是识别抗原,无免疫效应功能。
初始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内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并最终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42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效应的T细胞。
效应T细胞存活期短,主要表达高亲和力IL-2受体,粘附分子(整合素和CD44)和CD45RO。
与初始T细胞不同,不能在外周淋巴结之间进行再循环,而是向外周炎症组织迁移。
在炎症组织内,效应T细胞仍需与APC或靶细胞相互作用而被再次活化,然后才能发挥免疫效应功能。
43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44抗原提呈:是指表达于APC表面的Ag肽-MHC分子复合物被T细胞识别,从而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诱导T细胞活化的过程。
45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46 T细胞抗原识别:初始T细胞的TCR与APC提呈的pMHC特异性结合的过程称为抗原识别。
47记忆T细胞:是指对特异性抗原具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细胞,参与再次免疫应答。
48协同刺激信号:是指由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信号,是T,B淋巴细胞活化必需的第二信号。
如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B7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28结合所提供的信号。
49体液免疫应答: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相应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入体液,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故又称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50 I g的类别转换: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可表达IgG,IgA,或IgE,而其IgV区不发生改变,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或同型转换。
Ig的类别转换是在抗原诱导下发生,Th分泌的细胞因子直接调节Ig转换的类别,如IL-4诱导Ig的类别转换成IgE。
Ig的类别转换是机体产生不同类别抗体并发挥不同功能的基础。
51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52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
又叫过敏原。
53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抗毒素的脱敏注射):抗毒素皮试阳性而又必须使用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抗毒素血清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脱敏注射机制:可能是短时间小剂量多次注射变应原(抗毒素血清)逐渐消耗了致敏靶细胞中预存的颗粒,使机体暂时处于脱敏状态。
54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花粉的减敏治疗):特异性变应原(如花粉)减敏疗法是对已查明但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可采用小剂量,较长时间间隔,反复多次皮下注射相应变应原,使机体脱敏的治疗方法。
其可能的机制为:⑴通过改变抗原进入途径,诱导机体产生大量IgG类抗体,降低IgE应答水平;⑵IgG与相应变应原结合,影响或阻断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上的IgE结合,使致敏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不被激发。
55凝集反应: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原的颗粒状物质(如聚苯乙烯乳胶)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现象,即称凝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