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生态环境材料学第一章绪论1、专业词汇:生态环境材料Ecomaterials材料流Materials Flow物质流Mass Flow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目标与范围确定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清单分析inventory analysis影响评价impact assessment结果解释life cycle interpretation 生态设计Eco-design/ED清洁生产Zero Waste Processing2、环境材料定义及材料研究的三个特点(1)定义:生态环境材料是一种具有与环境协调的特殊功能材料,是指在设计、制造、加工、使用以及再生过程中均考虑到资源、环境、生态等因素,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人类所需材料。

既包括经改造后的现有传统材料也包括新开发的环境材料。

(2)特点:•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

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

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

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3、从手段、目标和要求角度阐述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4、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评价系统层次阐述环境材料的具体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材料的开发、应用、再生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理论研究。

a. 人类的材料需求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及规律;b. 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的影响;c. 与环境协调并适应环境发展的材料开发、应用和再生理论;d. 低环境负担的合金理论,无机材料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理论;e. 可循环性的材料自分解和分离理论;f. 材料再生循环难易程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2)应用研究:a. 清洁的无污染的材料生产、加工和制造技术基础b. 具有最低环境负担的材料工程新技术和新工艺c. 可循环性的功能材料或结构材料的分解和分离技术基础d. 废弃材料的综合再生技术基础e. 现用材料中有害元素的替代技术f. 自然资源中枯竭性金属元素的替代技术(3)评价系统:包括使用性能和环境性能两方面的评价。

《环境材料》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材料》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材料》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欧盟出台的ROHS和WEEE指令在(B)正式执行。

A.2003.02.13B.2006.07.01C.2006.02.28D.2007.03.012.最先提出环境材料概念的人是( C )A.三岛良绩B.Walter J WC.山本良一D.翁瑞3.SCR反应器布置在热段、高灰布局段的优点为(C)。

A.防止堵塞B.材料寿命长C.催化活性高D.反应器体积小4.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A )A.社会环境B.人文环境C.生态环境D.能源环境5.按照废水处理工艺过程来分类,一般可分为(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依据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C )A.一B.二C.三D.四7.用于超高温条件下气体除尘的纤维材料是(D)。

A.玻璃纤维B.涤纶C.PTFE纤维D.陶瓷基纤维8.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社会环境本身问题D.外来环境问题9.氮、磷含量较高的废水排入水中导致的污染属于(D )。

A.需氧型污染B.毒物型污染C.感官型污染D.富营养型污染10在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资源消耗可分为直接消耗和( D )A.直接利用B.直接浪费C.间接利用D.间接消耗11.蛋白质化学成分含量最多的是(B)。

A.氢B.碳C.氮D.硫12.材料依据物理化学属性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 C )A.能源材料B.结构材料C.复合材料D.功能材料13.木材从结构上看,含量最多的是(B)。

A.软组织B.管胞C.辐射状组织D.树脂道管14.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没有以下哪一项( B )A.生物技术B.太空技术C.材料技术D.信息技术15.下列不属于天然石材具有的特性是(D)。

A.耐火性B.热胀冷缩C.耐冻性D.耐腐蚀性16.第一次产业革命的突破口为( A )A.蒸汽机B.石油、新能源C.计算机D.纳米材料17.从水污染治理材料角度来看。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剖析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球形颗粒在静止流体中作重力沉降,经历________和_______两个阶段。

沉降速度是指_______阶段,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

2、在流动系统中,水连续地从粗圆管流入细圆管,粗管内径为细管的2倍。

则细管内水的流速为粗管内流速的___ ____倍。

3、某室内空气中O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在1.013×105Pa、25℃下,3该浓度可表示为__ _ __ μg/m3。

4、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_____气体。

在吸收操作中__压力和_____温度可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有利于吸收。

5、长方形的长为2a,宽为 a,其当量直径为__________。

6、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和密度等物理量只是___ ___的函数,而不随_ ____变化,该系统称为稳态系统。

7、传热的基本方式有、和辐射三种,传热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同时以两种或三种方式进行。

8反映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和。

9、边界层的形成是流体具有__ ___的结果。

10、在深层过滤中,流体的悬浮颗粒随流体进入滤料层进而被滤料捕获,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行为:__ ___、附着行为、__ ___。

11、常用吸附剂的主要特性有:(1)__ ___;(2)__ ___;(3)稳定性好;(4)适当的物理特性;(5)价廉易得。

12、所谓气膜控制,即吸收总阻力集中在______一侧,而______一侧阻力可忽略;如果说吸收质气体是属于难溶气体,则此吸收过程是________控制。

13、在流动系统中,水连续地从粗圆管流入细圆管,粗管内径为细管的2倍。

则细管内水的流速为粗管内流速的___ ____倍。

14、传热的基本方式有、和辐射三种,传热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同时以两种或三种方式进行。

15、在间壁式换热器中,间壁两边流体都变温时,两流体的流动方向有、逆流、错流、 __ ______四种。

环境工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以下哪项?A. 建筑设计B. 环境监测与治理C. 计算机编程D. 财务管理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土壤侵蚀D. 燃烧化石燃料答案:C3.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通常与哪种元素的过量有关?A. 氮B. 磷C. 硫D. 铁答案:B4. 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减量化B. 无害化C. 资源化D. 多样化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成本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C. 选择项目地点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6. 以下哪种污染物属于重金属污染?A. 铅B. 二氧化碳C. 氨D. 甲醇答案:A7. 环境工程中,哪种技术常用于水体的净化?A. 焚烧B. 填埋C. 生物处理D. 化学沉淀答案:C8.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A. 土壤蒸气提取B. 土壤固化C. 土壤耕作D. 土壤置换答案:C9. 环境工程中,哪种技术用于处理噪声污染?A. 声屏障B. 光催化C. 紫外线消毒D. 反渗透答案:A10. 环境工程中,哪种方法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A. 生物监测B. 土壤分析C. 水质监测D. 所有以上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工程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______。

答案:废渣2. 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大气污染指数是______。

答案:API(Air Pollution Index)3. 环境工程中,常用的水体污染指标是______。

答案: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4. 环境工程中,______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答案:污染治理5. 环境工程中,______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环境材料导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材料导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材料导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材料是指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一类材料,它们通常具有以下哪个特点?A. 高成本B. 可回收性C. 易燃性D. 稀有性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材料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A. 材料的可降解性B. 材料的来源是否可再生C. 材料的强度D. 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答案:C3. 在环境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LCA)中,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A. 提取原材料B. 生产加工C. 产品使用D. 产品销毁答案:D二、判断题1. 所有可回收材料的环境影响都比不可回收材料小。

()答案:错误2. 环境友好型材料一定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

()答案:错误3. 环境材料的推广使用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材料的三大基本原则。

答案:环境材料的三大基本原则包括:- 减少原则:减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重用原则:通过设计使得材料可以被多次使用,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 回收原则:确保材料在使用结束后可以被回收并重新利用。

2. 描述环境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答案:环境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包括使用节能材料、绿色隔热材料、可回收金属和玻璃等。

这些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同时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从而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环境材料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环境材料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支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环境材料的使用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环境材料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高成本问题、消费者认知度不足、回收和再利用体系不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不够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教育普及、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等手段,推动环境材料的广泛应用。

环境学复习题

环境学复习题

环境学复习题(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环境学复习题1.什么是环境它有哪些主要功能环境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它不能孤立地存在,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不同的中心事物有不同的环境范畴。

功能:1.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基本要素2. 为人类提供从事生产的资源基础3. 环境对废弃物具有自净能力4.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环境自净能力)2.什么是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有哪些属性环境要素就是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岩石、生物和阳光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的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属性:(1)环境整体大于各要素之和(2)环境要素的相互依赖性(3)环境质量的最差限制律(4)环境要素的等值性(5)环境要素变化之间的连锁反应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4.怎样理解环境科学的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环境科学是在人们急待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需要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所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一个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学科。

5.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哪些属性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和属性:(1)有限性(2)区域性(3)整体性(4)多用性6.简述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问题: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用水浪费严重加剧水资源短缺3、水污染减少了淡水资源4、盲目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5、河湖容量减少,环境功能下降保护对策:1、加强法制、强化水资源管理2、开展全面节水运动3、防治水污染,恢复水质,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4、建造水库,跨流域调水5、加强水面保护与开发,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7.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3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3
6.卫生填埋场选址应考虑哪些条件?
得分
阅卷人
五、计算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实验室生物转盘装置的转盘直径0.5m,盘片为10片。废水量Q=40L/h,进水BOD5为200mg/L,出水BOD5为50mg/L,求该转盘的负荷率。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计10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污泥龄越长有机物氧化稳定越彻底剩余污泥量少但太长污泥易老化影响处理效果
考试方式
闭卷
制卷份数
序号





总分
得分
登分人
核分人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水质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
2.通常采用的曝气方法有、和。
3.沉淀池有三种型式:、、。
1.( )堰顶溢流出水调节池既能调节水质又能调节水量。
2.( )滤料的不均匀系数愈大,其空隙率和纳污能力愈强。
3.(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污泥龄越长,有机物氧化稳定越彻底,剩余污泥
量少,但太长污泥易老化,影响处理效果。
4.(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比推流式曝气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5.( )曝气池内混合液的SVI值过高,表明可能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太低,污
泥活性差。
6.( )在电除尘器电场中,颗粒荷电愈多,所处位置的电场强度愈大,则迁移的
速度愈大。
7.( )对于切向入口的旋风除尘器,排气管插入深度越短,压损越小,但效率增大。
8.( )当γ>γd时,层结处于稳定状态。
9.( )催化剂加速反应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实现的。
10.( )固体废物热解是在高电极电位下的放热分解反应过程。
4.影响烟气抬升和扩散的因素主要有、、。

环境材料期末复习题

环境材料期末复习题

1. 什么是环境材料?有哪些特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

在我国现阶段下,环境材料还包括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全生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可再生循环,易于回收具有高使用效率2. 什么是环境材料学?环境材料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开发、生产与使用过程和环境之间相互适应、协调的科学。

其目的是寻找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担的材料。

其特征在于从环境的角度重新考虑和评价材料科学与工程,指导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

3. 环境材料的研究趋势有哪些?六十年代:半导体材料,七十年代:能源材料,八十年代:信息材料,九十年代:环境材料。

治标:治理现在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治本:预防污染,减少污染的发生量。

协调:所有过程和产品与环境相容协调。

4. 简要阐述我国资源和能源现状?现状:资源危机,能源短缺原因:人口膨胀,经济总量增加资源危机:非再生资源迅速耗竭(矿产资源),物种灭绝,淡水资源不足,森林资源持续赤字,水土流失加剧。

能源危机:矿物能源面临枯竭(化石能源、核矿物),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风、水、日光)。

资源现状:总量大,种类齐全,数量丰富,人均水平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资源与人口矛盾突出,地域分布不平衡,质量差别大,低劣资源比重高。

能源现状:结构和分布不合理,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

5. 材料环境影响评价的常见指标有哪些?能耗,环境影响因子,环境负荷单位,单位服务的材料消耗,生态指数,生态因子6. 什么是LCA ?对其目标、范围、内容等进行详细阐述?20 世纪90 年代初,综合评价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在ISO 14000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中规范化。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6)一、名词解释1、堆肥化参考答案: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腐殖质转化的生物过程。

2、逆温参考答案:指对流层中某层次出现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

3、中位径(d c50)参考答案:指粒子群中将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所对应的颗粒的粒径。

4、富营养化参考答案: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5、农业退水参考答案: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

6、水环境容量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7、污泥负荷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8、物理性污染参考答案:物理环境中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仪器设备,造成的污染或异常,就是物理性污染。

9、热解参考答案: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10、自养型微生物参考答案: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1/ 20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11、容积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kgBOD5/(m3·d),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容积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12、废物固化参考答案: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基材中,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13、理论烟气体积参考答案:燃料在供给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且生成的烟气中只有CO2、SO2、H2O、N2这四种气体,此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为理论烟气体积(又称湿烟气体积)。

14、表面水力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m3/(m2·d),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污水流量。

环境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生产B. 农业活动C. 家庭生活D. 自然灾害答案:D2. 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A. 碳循环B. 氮循环C. 磷循环D. 全部都是答案:D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效率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答案:C5.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臭氧层破坏B. 森林砍伐C. 温室气体排放D. 核能发电答案:C6.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基因的多样性C. 生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全部都是答案:D7. 以下哪个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药化肥使用C. 生活污水排放D. 全部都是答案:D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B.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C.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答案:A9. 以下哪个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汽车尾气B. 工业排放C. 焚烧垃圾D. 全部都是答案:D10.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A.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容纳能力B. 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C. 环境对资源的供应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大气污染的类型?A. 颗粒物污染B. 光化学污染C. 酸雨D. 温室效应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A. 污水处理B. 减少农药使用C. 垃圾分类D. 减少工业排放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A. 栖息地破坏B. 外来物种入侵C. 气候变化D. 过度捕捞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地热能D. 核能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环境保护的措施?A. 植树造林B. 节能减排C. 循环利用D. 垃圾分类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

环境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环境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12题,每空1分,共24分)1、环境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

2、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于大气上的力有多种,其中引起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气污染源按其几何形状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体按照类型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指标COD是指_________________。

8、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其酸碱性一般呈__________________。

9、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0、城市垃圾资源化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是在197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后才建立起来的。

12、在多数情况下,天然水中起决定电位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得分阅卷人1、污染负荷比2、水体富营养化3、光化学烟雾第2 页共4 页4、环境规划5、半衰期6、噪声7、固体废物8、可持续发展9、土壤环境背景值10、生物多样性三、简答(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得分阅卷人1、简述固体废物的危害。

第3 页共4 页2、用图例的方式说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和衰减过程。

3、简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4、简述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及其特点。

最新《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1)

最新《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1)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思考题1-1.简述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看书用自己的话说说)答:1、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

2、16实际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3、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更加迅猛。

1-2.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1、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

(注意:环境、使用、经济三个性能)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者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1-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是什么?答: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主要特征是: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其特征有:1、节约能源;2、节约资源;3、可重复使用;4、可循环再生;5、结构可靠性;6、化学稳定性;7、生物安全性;8、有毒、有害替代;9、舒适性;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

1-4.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

(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1-5.画出传统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材料—环境系统图并说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答: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组成、结构、加工工艺及性能与用途。

最新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

最新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

最新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1. 题目:什么是环境科学?题目:什么是环境科学?答案: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2. 题目: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题目: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答案: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大气科学、水资源科学、土壤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等。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大气科学、水资源科学、土壤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等。

3. 题目:大气污染是什么?题目:大气污染是什么?答案: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等,超过了环境容忍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等,超过了环境容忍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4. 题目: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什么重要?题目: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什么重要?答案: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可以确保水的供应安全,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污染和水灾情况的发生。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可以确保水的供应安全,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污染和水灾情况的发生。

5. 题目:土壤污染是什么?题目:土壤污染是什么?答案: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超过了环境容忍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超过了环境容忍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6. 题目:生态学研究的是什么?题目:生态学研究的是什么?答案:生态学研究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群落的结构、种间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生态学研究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群落的结构、种间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环境工程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填空题1、根据水中之间离子的不同,碱度可分为重碳酸盐碱度、碳酸盐碱度、氢氧化物碱度,通常通过总碱度和酚酞碱度的测定值来计算求的三种碱度的值。

2、废水的可生化性可通过BOD与COD的比值来判断,一般认为,BOD5/COD>0.3,说明废水的可生化5性稳定,不利于利用。

3、水中被取出的杂质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胶体物质。

4、普通沉淀池按照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的形式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辅流式。

5、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

6、粗大颗粒物的去除方法多借助物理作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如筛滤截留、重力沉降和离心分离等。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我国地表水按功能高地划分为五类标准,其中集中是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一级保护区应符合II类标准,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应符合V类标准。

8、离子交换法在给水处理中主要用于水质的软化与除盐。

9、在水中溶解物质采用膜分离技术时,扩散渗析的推动力为浓度压,电渗析的推动力为电位差,反渗析的推动力为压力差。

10、采用静态培养法培养细菌,大多数细菌的生长过程都会具有四个明显的生长阶段,即:迟缓期、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和内源呼吸期。

11、A2/O工艺实际上进行了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过程。

二、名词解释1、BOD55日生化需氧量。

在有氧的条件下,5天内,20℃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

2、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3、COD化学耗氧量。

在一定严格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重铬酸钾氧化物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4、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就是在人工创造的有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效率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2、可持续发展3、环境影响评价4、BOD5、土壤背景值6、可持续发展7、循环经济8、TSP二、问答题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3、水体中主要有哪些污染物??4、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5、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是如何分类的?6、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7、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有哪些?分别可用何提取?8、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三、论述题1、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土壤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2、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论述环境保护在你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为活动(包括制订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开发和单个建设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并进行各种替代方案的比较,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活动。

4、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

是指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5、土壤背景值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

8、TSP总悬浮颗粒物。

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绝大多数小于100µm。

二、问答题略三、论述题略。

环境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项不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农药使用C.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D. 大气沉降答案:D2. 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哪些?A. 重金属污染B. 有机污染物污染C. 放射性污染D. 以上都是答案:D3.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工业生产B. 交通运输C. 农业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4.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监测的主要污染物?A. 悬浮颗粒物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挥发性有机物答案:C5. 环境工程中,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哪些?A. 填埋B. 焚烧C. 回收利用D. 以上都是答案:D6. 环境工程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A. 污水处理B. 废气处理C. 土壤修复D. 以上都是答案:D7.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项不是噪声污染的控制方法?A. 隔音B. 吸音C. 消音D. 增加音量答案:D8.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项不是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A. 植被恢复B. 土壤改良C. 化学处理D. 水体净化答案:C9.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A. 环境现状调查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风险评估D. 环境效益分析答案:D10.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效率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些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指标?A. 化学需氧量(COD)B. 氨氮(NH3-N)C. 总磷(TP)D. 总氮(TN)答案:ABCD2.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些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A. 二氧化硫(SO2)B. 氮氧化物(NOx)C. 颗粒物(PM)D. 挥发性有机物(VOCs)答案:ABCD3.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些是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A. 减量化B. 无害化C. 资源化D. 随意化答案:ABC4.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些是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A. 采样分析B. 遥感监测C. 实验室测试D. 现场快速检测答案:ABCD5. 环境工程中,下列哪些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A. 确定评价范围B. 环境现状调查C. 环境影响预测D. 制定减缓措施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工程中,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__________法。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工程分析1、下列关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2)在采用类比法的时候,应充分注意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3)物料衡算法,由于遵循质量守恒定量,计算的结果最能体现实际情况,一般对结果不需修正(4)资料复用法一般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中使用2、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注意。

(1)拟建工程设计资料的准确性(2)实测数据的准确性(3)现有工程数据的准确性(4)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3、下列选项中,可作为是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评价后需要的污染物最终排放量。

(1)改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2)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3)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4)(1)、(2)和(3)的代数和4、无组织排放是指。

A、生产过程中具有弥散型的污染物B、不经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 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C、在空气中的蒸发、逸散引起的污染物D、无任何规律排放的污染物5、某企业年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9000 吨,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2000 吨,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为500 吨,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为100 吨,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1400吨,则某污染的排放量为吨。

A.5000B.5400C.6400D.14006、在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时,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否与项目()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A.工艺B.水文特征C.水质特征D.规模7、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时,需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的保证性。

A.卫生防护距离B.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C.安全防护距离D.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防护距离二、不定项选择题1、对于用装置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的建设项目,同时应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四、论述题(13分)《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环境学专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环境学专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第一章水化的象。

1、境科学的研究象和内容8. 水理的基本方法1)象是境;1)、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理、分离和回收水中的染物;2)境学的研究内容: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物或胶状① 境量的基理。

包括境量状况的合价,染物在物;境只能的歉意、化、增大和消失的律,境自能力的研究,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理水中的有机染物。

境的染破坏生的影响等。

9. 水体染防治的措施② 境量的控制与防治。

包括改革生工,搞好合利用,尽1)减少耗水量量减少或不生染物以及化技;合理利用和保自然源;搞2)建立城市水理系好境区域划和合防治等。

3)整工布局③ 境分析技,境量技。

4)加水源的划管理④ 境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特是境染所引起的致癌、致10. 水境保遵循的方畸和致突的研究及防治。

合理开、使用、防治染三者并行2、境、境概念境是以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以生存和展的物条第四章土壤境件的整体,包括自然境和社会境。

1、什么是土壤染源和土壤染物?(P121~122)境是指人其自身生存和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程土壤染源就是指造成土壤染的来源,大致分工染源、中,使境生危害人生存和展的面效。

染和生物染三大。

3、境的基本特征土壤中染物,是指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正常功能的物,即会整体性和区域性,性与定性,源性与价性,危害作用的改土壤的成分、降低作物的数量或量,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

滞性土壤染物大体可分有机物、重金属染物、放射性物、化学4、境生的原因肥料和致病的微生物五大。

一是不合理开利用自然源,使生境量化、源枯竭,2、土壤化 (P121)破坏生平衡;二是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高速展引起的境是指土壤本身通吸附、分解、迁移、化,而使土壤染的度染与破坏降低而消失的程。

(口力;源的不合理利用;面追求的增)3、什么是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如何行确定?(P125)1大气境1) 土壤金属元素背景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下未受人染、大气的成影响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专业词汇: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材料流Materials Flow物质流Mass Flow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目标与范围确定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清单分析inventory analysis影响评价impact assessment结果解释life cycle interpretation生态设计Eco-design/ED清洁生产Zero Waste Processing2、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定义:生态环境材料是一种具有与环境协调的特殊功能材料,是指在设计、制造、加工、使用以及再生过程中均考虑到资源、环境、生态等因素,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人类所需材料.既包括经改造后的现有传统材料也包括新开发的环境材料.(2)特点:•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3、从手段、目标和要求角度阐述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4、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评价系统层次阐述环境材料的具体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材料的开发、应用、再生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理论研究.a. 人类的材料需求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及规律;b. 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的影响;c. 与环境协调并适应环境发展的材料开发、应用和再生理论;d. 低环境负担的合金理论,无机材料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理论;e. 可循环性的材料自分解和分离理论;f. 材料再生循环难易程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2)应用研究:a. 清洁的无污染的材料生产、加工和制造技术基础b. 具有最低环境负担的材料工程新技术和新工艺c. 可循环性的功能材料或结构材料的分解和分离技术基础d. 废弃材料的综合再生技术基础e. 现用材料中有害元素的替代技术f. 自然资源中枯竭性金属元素的替代技术(3)评价系统:包括使用性能和环境性能两方面的评价.a. 生态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度量标准和基准b. 现用材料的合理性评价c. 人类活动废弃的可再生资源的核算体系d. 各种材料的环境负担的基础数据库e. “绿色标志”材料的论述体系、方法及其标准f. 自然资源的容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的评价5、研究环境材料的意义.第二章环境材料与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定义及可持续发展理性设计的具体表现(1)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相互协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两个概念:可持续性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持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就理性设计而言,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工业应当是高产低耗,能源应当被清洁利用,粮食需要保障长期供给,人口与资源应当保持相对平衡等许多方面.2、列举地球环境问题(具体内容不要求)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水资源的污染热带雨林破坏辐射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3、 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材料流(materials flow)又称物质流(mass flow),也称材料链(substance chain),材料流也可以说是材料背负的生态负荷或生态包袱.材料流理论是指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所投入的原材料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大小的一种定量分析理论.材料流理论是一种方法学,主要用于研究、评价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原材料的资源效率,找出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因此,材料流理论是研究资源效率的一种有效工具.(2)A 、四倍因子理论(factor 4)是德国von Weizsaecker 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按1995年的数据,占全世界总人口20%的富人,每年消耗全世界82.7%的能源和资源.而其他80%的人每年消耗的能源和资源仅占世界总消耗量的17.3%.为了既保持已有的高质量的生活,又努力消除贫富之间的差异.Weizsaecker 根据计算得出,若能采取技术措施,将现有的资源和能源效率提高四倍,就有可能达到上述的目标.这就是四倍因子理论提出的依据.因此,最初建立的四倍因子理论主要是针对消除社会的贫富悬殊,实现各国间健康、和平发展的一种技术目标.经过努力和发展,Weizsaecker 将四倍因子理论科学化了.1995年,其专著《四倍因子:半份消耗,倍数产出》出版以后,使该理论有了明确的科学含义.其意思是指在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将能源消耗、资源消耗降低一半,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由此,在同样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的水平上,得到了四倍的产出.如式(2-1)所示P 2R 4I 0.5=== (2-1)式中:R 表示资源效率;P 表示产品产出量;I 表示原材料、能源投入量.四倍因子理论的提出,得到了世界上许多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者的赞同.四倍因子理论对有效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也为我国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子.即从资源效率角度减少原材料消耗、增加产品的有效产出;从环境保护角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治标又治本.B 、十倍因子理论(factor 10)是由德国Schmidt-Bleek 于1994年率先提出的.与四倍因子理论类似,十倍因子理论的核心是:必须继续减小全球的材料流量,在一代人之内将资源效率提高十倍,才能使发达国家保持现有的生活质量,逐步缩小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且可以让子孙后代能够在这个星球继续生存.他认为,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在二三十年内若能将现有的资源和能源效率提高十倍,达到上述目标是有可能的. 十倍因子的概念与环境保护是直接相关的.Schmidt-Bleek 教授用一个方程式将环境影响、人口和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关联起来,见式(2-2).他推测,到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将在现在的基数上增加1倍,即P 等于2;同时,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届时将增长3~6倍,取平均值为5,则二者之积为10.由此,对环境的影响将增加10倍.为了保持现有的生态环境水平,必须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平衡和补偿对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将资源效率和能源效率提高10倍,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GDP I I P P GDP =⨯⨯ (2-2)式中:I 表示环境影响;P 表示人口;GDP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第三章 资源的环境特征1、名词解释:资源、可耗竭资源、可更新资源、能源、资源的直接消耗、资源的间接消耗 资源:指人类可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通常又称为自然资源.可耗竭资源: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可更新资源: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大气、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提供可用能量的资源,一类是比较集中且容易转化的含能物质,称含能体燃料(燃料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氢等;另一类是可以利用的能量过程(非燃料能源),如太阳辐射、风力,潮汐等.资源的直接消耗:指将资源直接用于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资源的间接消耗:指在材料的运输、储藏、包装、管理、流通、人工、环境迁移等环节造成的资源消耗.2、分析自然资源的详细分类组成并举例说明为研究自然资源对材料生产的影响,将自然资源分为可耗竭资源和可更新资源(可再生资源)两大类.(1)可耗竭资源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a)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是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指金属等矿产资源,例如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b)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是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消耗掉了.例如煤,一旦燃烧变成了热能,热量便消散到大气中,变得不可恢复了.(2)可更新资源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例如太阳能、大气、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根据财产权是否明确,可更新资源可以分为可更新商品性资源和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a)可更新商品性资源财产权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商品性资源.例如,私人土地上的农作物、森林等.(b)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如公海鱼类资源、物种、空气等.3、了解自然界中三个重要的物质循环并能详述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循环过程.自然界内处于千变万化中的物质欲维持质量——能量守恒,只有通过物质的循环来实现.自然界中三个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氧循环(1)碳循环:在自然环境内,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的.由动物呼吸或矿物燃料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热量.在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循环(亦构成氧循环的一部分)主要表现在光合反应中.反应:6CO2+6H2O+2822J→C6H12O6+6O2碳循环始于CO2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以各种碳化物的形式储存,经过营养级的传递、分解,有一部分经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动植物尸残体的分解转变为CO2,回归到大气中去,另一部分转入土壤或地下深层,经过漫长的演化转变成矿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CO2到大气中.(2)氮循环:在生物圈中氮的循环基本模式是植物吸收N2经生物固氮作用形成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而生成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并和其他化合物进一步合成为植物有机体.除生物固氮以外,闪电和宇宙射线也能使氮被氧化成硝酸盐.食物链中成员的分解产物、排泄物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氨,亚硝化细菌把氨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细菌又进一步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在循环的末端,反硝化细菌把硝酸盐转变为分子态氮,又重新返回大气.在自然界中,氮的化合物倾向于还原状态,常常存在于和氢化合的物质中,而较少存在于氧化状态.4、掌握能源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能源是指提供可用能量的资源,其种类繁多,一类是比较集中且容易转化的含能物质,称含能体燃料(燃料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氢等;另一类是可以利用的能量过程(非燃料能源),如太阳辐射、风力,潮汐等.5、简述人类对能源利用认识的四个阶段人类对能源利用的认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在较低水平上的可持续使用阶段.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前,能源的消耗还比较少,尽管也存在局部的能源短缺和环境破坏,但总体上不存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2)能源,毫不节制的消耗阶段.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巨大的变化,原始森林的急剧减少、大规模开发利用煤炭以及低廉的石油有力地支持了二战之后一大批老牌工业化国家的复兴和一大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这一时期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是掠夺性的,给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害.(3)珍惜使用即将枯竭的能源资源阶段.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人类突然意识到矿物燃料总会有枯竭的那一天.西方国家开始节省能源、提高能效并积极寻求替代能源.(4)即使能源资源不会枯竭,环境容量也要求人类对自己的能源消费行为加以限制阶段.人们对气候变化的不断关注,从而意识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人类不对毫无节制的能源消费行为加以控制,环境容量将先于能源资源而枯竭.因此,对能源的利用应该首先限制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之内,否则发展难以为继.第四章材料的环境负荷1、名词解释:环境负荷所谓环境负荷是指某一具体材料在其生产、使用、消费或再生过程中耗用的自然资源数量和能源数量,以及其向环境体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例如气态、固态和液态废弃物之总量.2、简述环境负荷的评价内容任何材料在其生产中,例如采矿、冶炼、加工成型等均涉及能源的消耗.对于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也是如此.没有能耗就不可能制备材料.而材料产业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其能耗约占工业总能耗的30%~40%.材料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的资源消耗.这种资源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主原料,例如生产碳钢时的铁矿石.另一类是辅料,例如碳钢生产过程中的脱氧剂、脱硫剂、铁合金等.材料的环境负荷的另一个因子是材料寿命周期中向环境的排放物.它包括污染物和废弃物两大部分.通常将排放物按其存在的物理特征分为大气物质、水体物质、固体物质及能量形式4种类型.3、污染物主要包括哪三大类?(气体、水体、固体)列举每类污染物的组成及它们的来源和危害.污染物主要包括气体、水体和固体污染物.(1)气体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所产生的不利于动植物及设施的状况称为大气污染,混入大气的各种有害成分称为大气污染物.使空气受到污染的物质有两大类:一是气体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物、臭氧5种气体污染物;二是固体或液体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主要是粉尘、烟雾、烟、雾.大气污染物的形成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工源两类.自然源主要有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土壤风化等,一般造成二氧也硫、一氧化碳及沙尘等污染.人工污染源主要是由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等几方面的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使植物变质并枯萎,以及引起工业和生活设施老化和腐蚀破坏,影响使用年限.(2)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物的组成:悬浮固体物质、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耗氧有机物.水体污染物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活废水,一般来自居民住宅、医院、学校、商业等生活活动;二是工业废水,主要是由工业生产中一些有害物如重金属有机物、酸碱盐、油、放射性废水等混入工业用水造成的.水体受到污染,不仅妨碍了工农业生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还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的健康.尤其是重金属元素以可溶离子状态溶解在水中,通过人体吸收,会造成严重的病变,如金属镉离子污染会引起人体的骨痛病;汞中毒可以使人中枢神经失灵,并造成永久性病变;铬、锑及其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 (3)固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组成:在生产活动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造成的变质现象的各种固态半固态和高浓度液态废弃物.固体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工业、矿业、城市和放射性废弃物等.工业废弃物主要有冶金钢渣、煤灰、硫铁矿渣、碱渣、含油污泥、木屑以及各种机械加工产生的固体边角料等;矿业废弃物主要来自采、选矿过程中废弃的尾矿;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城建渣土以及商业固态废弃物等;放射性废弃物主要有核电站运行排放的废弃核燃料及旧的核电设备等.固体污染物的主要危害形式有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等.由固体废弃物造成的危害中,最为严重的是危险废物的污染.易燃、易爆、腐蚀性、剧毒性和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既易造成即时性危害,又易产生持续性危害.第5章环境材料评价方法的研究1、阐述LCA基本框架的组成及内容LCA基本框架由研究目标及范围、编目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环境改善评估四部分组成.研究目标及范围确定LCA的目的及边界条件; 编目分析确定寿命周期内各阶段资源、能源消耗数据及污染物排放数量;环境影响评估根据编目分析得到的数据对寿命周期的环境综合影响作出评估;环境改善评估则根据寿命期各阶段环境负担确定可能的改善途径.2、产品清单数据的组成,何为产品的社会数据?何为产品的企业数据?清单分析是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列出其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各种废料排放的清单数据.产品的清单数据分为产品的社会数据和产品的企业数据两大类.产品的社会数据是指来自于社会的原材料和商品能源所携带的清单数据,以及产品出厂后通过社会流通领域,进入消费、使用阶段直至废弃后处置这些阶段所包括的清单数据.产品的企业数据则是表征企业将购进的原材料加工制作成产品过程中涉及的消耗和排放状况.这两类数据的获取是和清单分析前一步的操作——目标界定相联系的.第8章材料和物质的再生循环1、名词解释:超级通用合金、简单合金超级通用合金:超级通用合金即是合金种类最少,而且能满足多种用途要求的标准体系合金.简单合金:使合金规格简单化,容易分选;原则上不添加现在尚不能精练脱除的元素.2、简述钢铁资源再生循环的综合性解决对策在废铁的回收过程中分选、分离工程使十分重要的,其原因在于避免其它材料和杂质混入其中.这符合高质量的原料才能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原则.为了将废钢铁置于庞大的钢铁材料流向中予以妥善处理,必须采取如下综合性的解决对策:(1)含有不能除去元素的废钢铁精炼制钢工艺开发;(2)杂质无害化技术的开发;(3)确立通过材料设计可以实现再生循环的材料体系.3、简述塑料再生技术的分类及其基本思想塑料再生技术,如果将分选技术、清洗方法等处理技术除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回收使用过的塑料再作为原材料应用;另一类是分解成塑料的初始原料即单体,重新合成新的塑料,即材料再生循环与化学再生循环.基本思想:将石油等为原料所合成的塑料在其功能丧失之前,多次进行使用.4、举例说明废铝再生的单项技术①涡流分选装置将物体放在变化磁场中,则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此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又会在物体中产生电涡流,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物体沿前进方向弹射出去,其弹射的程度随物质的电导率而变化,从而可将金属分离开来.现在已实用化的此类装置主要用于铝和非金属的分离.②回转熔化炉将金属混合废料投入形状像回转窑那样的回转炉内,利用金属的熔点不同分离分选金属.其是通过外部间接加热的方式,严格控制炉温,使锌等低熔点的金属溶液从靠近窑罐处流出并回收,而铁等高熔点金属则从端部以固体形式排出,采用这种方法可将不同的金属分开.③浮选法即用密度的差异进行金属或非金属的分离,使硅铁粉末等悬浮于水溶液中制备悬浮液(密度2-3g/ml),将混合废料投入到该悬浮液中.这样一来,悬浮液中密度低的金属要浮至表面,而密度高的金属则会下沉.通过这种方法可进行金属的分离和分选.悬浮液的制作除了硅铁粉之外,还可采用氯化钙等盐的水溶液.5、了解干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的方法分类(1)湿法冶金处理:废干电池的湿法冶金回收基于Zn、MnO2等可溶于酸的原理,使锌—锰干电池中的Zn、MnO2与酸作用生成可溶性盐而进入溶液,溶液经净化后电解生产金属锌和电解二氧化锰,或生产化工产品(如立德粉、氧化锌)、化肥等.分为:焙烧浸出法和直接浸出法(2)火法冶金处理:即在高温下使废干电池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分解和挥发及冷凝的过程.分为:常压冶金法和真空冶金法第九章环境材料与材料的长寿命化1.名词解释:金属材料高温蠕变现象、省合金化高温蠕变现象:蠕变是在高温条件下,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产生变形,直至最后发生断裂的一种现象.省合金化:即只添加为了发挥基体蠕变强度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合金元素.2、列举长寿命高温结构陶瓷材料机械性能影响因素(具体内容不要求)(1)抗氧化性(2)晶界滑移和气孔(3)断裂韧性.3.陶瓷涂层复合技术的优点及具体应用举例陶瓷材料的复合技术(陶瓷涂层):耐热性能优异,如在燃煤锅炉和加压沸腾层锅炉的传热管陶瓷涂层以及喷气式发动机的隔热涂层.第十章环境材料分类1、木材结构组成与成分组成从结构上看,木材主要由管状细胞结构和软组织构成;从成分上看,木材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索组成.2、木材典型环境特性列举(到时候按试卷选择答题)木材的一些典型环境特性,如木材的再生性、固碳作用、调湿性,以及与人类有关的视觉特性和触觉特性等.(1)再生性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相比,木材的可再生性是矿产资源不可比拟的,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世界上作为可利用的木材资源已发生重要变化,人工林资源正在替代天然林资源.从生物多样性和原材料资源的角度考虑,人工林木材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的优势更大.通过对人工林的品种、生长方式等定向培育,缩短木材的成熟期,易于工业化利用,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永久利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木材是一种最早的、最标准的环境材料.(2) 固碳作用木材中的C,H,O,N等元素的来源各不相同,以占其中50%的C元素而论,它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早期的树木研究就已表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植物有“施肥效应”,这非常有利于生物圈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通过光合作用,每生长1t木材可吸收1.47t二氧化碳,产生1.07t氧气,将碳元素固定在树木中形成纤维材料.这种固碳作用和造氧机能是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对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3) 木材的调湿性材料的调湿特性是指靠材料自身的吸湿或解吸作用,直接缓和环境的湿度变化,使湿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调湿性是木材的独特性能之一,也是其广泛作为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具材料的优点所在,对人体健康和物品保存提供了一种环境调节作用.(4) 木材的视觉特性自古以来,木材就以它特有的质、纹、色、味等特性受到人们的珍爱,有木材存在的空间会使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感到舒适和温馨.从木材与人类和环境有关的主要环境学特性上,我们可以看到木材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材料,在居住条件以至生活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木材的视觉特性一般以木材的颜色、光泽、纹理、树节疤痕等来表示.(5) 木材的触觉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