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本科教学改革和实践

合集下载

“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李立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市 100191摘 要: 针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以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车辆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核心课《车辆系统动力学》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革新教学理念,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效果、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车辆工程 车辆系统动力学 教学改革1 引言近年来,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汽车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融合与学科交叉程度与日俱增,汽车行业对汽车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车辆系统动力学》是一门主要面向车辆工程、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交通运输工程等车辆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核心课。

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主要研究的是车辆系统运动与受力的关系,通过建立车辆的运动方程和数学模型,分析车辆的运动规律及其加速、制动、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并研究如何控制和改善性能。

因此,无论是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还是对于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智能车辆,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识都是其实现安全可靠可控运动的基础。

鉴于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国内很多理工科院校都将《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设置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对于培养汽车行业急需的卓越工程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是,目前《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还需进行教学改革以不断完善和提高,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汽车人才的培养。

本文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引起的变革入手,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探讨。

2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车辆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典型的多学科交叉与知识体系复杂的课程。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学生跨学科流动性增大,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等,给《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总结出如下问题:2.1 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落后于汽车新技术的应用汽车产量大、经济附加值高、市场规模大,是先进科学技术率先应用的重点领域,因此汽车行业的新产品多,更新换代速度快。

车辆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车辆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汽车、机械、电子、材料、控制等领域的知识。

本科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的汽车工程专业知识、掌握汽车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技术,具有汽车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计划1. 专业基础课程(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

(2)专业课程:汽车构造与设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材料与制造工艺、汽车动力学、汽车控制技术、汽车传动系统、汽车底盘与悬挂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等。

2. 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汽车结构实验、汽车电子实验、汽车材料实验、汽车动力学实验、汽车控制技术实验等。

(2)实习实训:汽车制造企业实习、汽车设计院实习、汽车维修站实习等。

3. 综合设计车辆工程本科生应具备一定的综合设计能力,故采用授课与设计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综合设计项目。

4. 选修课程(1)外语:英语、德语、法语等。

(2)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汽车工程应用软件等。

(3)其他选修课程:汽车节能技术、汽车环境保护技术、汽车安全技术等。

5. 实习实践车辆工程本科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组织学生到汽车制造企业、设计院、检测中心等地进行实习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6. 毕业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掌握的全部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设计课程旨在通过实际问题的设计、分析、计算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7.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应定期对车辆工程本科生的学习情况、实践操作情况、综合设计成果等进行评估,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创新育人1. 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强对车辆工程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改革学校应加强对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汽车制造企业、设计院等单位合作开展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基于CDIO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 关键词】 C D I O ; 车辆 工程专业 ; 实践教 学
汽车工业发 展迅速 , 目 前 已经成为继能源、 建筑 、 电力 和电子信息 设备制造之后的我国国民经济第 四大支柱产业 而随着国内汽车行业 的迅猛发展 , 车辆设计 、 制造 、 销售 、 运营 、 服务 、 维修 、 回收等全生命周 期 内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同步增 长, 同时 , 新观念 、 新技术以及现代 化的 管理机制也将对从业人员的知识 、能力和综合素质 提出更 高的要求 . 但汽车人才紧缺 已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最重要的瓶颈 目前现状是 企业求贤若渴 . 而毕业生又就业无 门。 究其原因 . 学校 的课程设置和培 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薪酬都不如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 . 因此从事实验 教学 的教师往往 积极性不够 另一方面.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人员学历 普遍偏低 . 没有精力或者能力从 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导致 现有 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观念落后 . 对很多新技术新理念知之甚少。 鉴于此 . 有必要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一定 的更新和改 进.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本行业最新 的发展 动向 . 为学生 的职业 发展奠定 良好的基础
1 车辆 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目 前 南京航 空航天大学包括国内其他 院校 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 . 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体 系的设置和安排始终处 于附属地位 . 课程设置 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 . 与实际工程实践相差较远 . 教学 内容陈 旧, 大部 分仍停 留在若 干年前 的水平上 . 与汽车工业 的发展 以及社会对车辆工 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 其主要的问题在于: 1 . 1 实验教学内容滞后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 相 比理论教学 . 其教学 内容更 为单一 . 很 多实验教学 内容 陈旧甚至沿用几年甚至 十几 年不变的实验教学大 纲 ,往往一位老师几年不需要重新备课都能把实验教 学课程上完 . 使 得学生毕业进入工作 岗位后 往往需要重新进行 相关的学 习才能满足 工作的需要。另一方 面实验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实验设备 陈旧. 严 重滞 后于当前汽车行业发展前沿技术 1 . 2 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 目 前本专业 开设 的实验教学课 程主要以经典性 、验证性 实验为 主, 学生做实验主要是重复某一经典实验或者验证理论教学中某一结 论, 缺乏主动 的创新性。而对于应用性 、 设计性 、 综合性较强的现代化 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更是鲜有见 闻 1 - 3 实 验 教 学 方 法 单 一 受 中国传统 教育方 法的影响 . 实验教学 多采用教师讲授 . 学生被 动接受 的灌输式模式 . 教师和学生之 间的沟通很少 由于整个实验流 程都事 先由教 师制定好 . 学生只需按部 就班 执行即可 . 因此对 于学生 创新性思维的启发不够 尽 管 目前有高校在教学方法上开展创新 . 对 于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验不再停 留在学校层面 . 还要求本科 毕业生必须到企业实习 . 但 由于没有严 格的考评制度 . 很 多学生只是 敷衍了事 , 即使是学校组织 的集体下 厂实习 . 很多也 只是 走马观花参 观一下 , 很难深人地去 了解汽车行业 一些具体 的技术信息 动向 . 因此 效果不佳 。 1 . 4 实 验教学师资 队伍始终处于教辅地位 实验 教学师 资队伍在高校教师队伍 中处 于教辅地位 .不受重视 .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改革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改革

o i e ea t moi e id s y ae d s u sd C mp r g ce n e eg e ilswi rd t n l n e a o u t n e gn e ils t e fChn s u o t n u t , r ic s e . o a i la n ry v hce t ta i o a tr l mb si n i ev h ce , h v r n h i i n c o c a a trs c f e a ep o o e . h d a o rf r te p a t a a h n y tm fv hce e g n e n p cat , ih i t e h r c eit s o m r r p s d T ei e st eo m r ci l e c i g s se o e il n i e r g s e il wh c s h t i h t h c t i y wi h c n oai no e ne e g e ils a egv n T ewo kc n e t d n y r fr i lme tda eit d c d o tt f la n r yv h ce , r i e . h r o t n s o e o m o c b e mp e ne r u e . r no
Ke ods ve cee g n e n ; a tc ; eo m ; la n r hils yw r : hil n i e r g prc ie r f r ce ne e g ve ce i y
南京工程学 院车辆工程本科专业 于2 0 年获批 并 08 开始招生。国内车辆工程专业林立 ,新设立 的车辆工 程 专业其 专业 内涵该怎样设置 ?为 了彰显专业特色 , 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当时国家教育部 尚未鼓励有条 件的高校设立战略性新 兴产业专业 ,但是在2 0 年春 09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思考

能 满 足 实 际 实 验 要 求 , 之 涉 其 他 多 学科 加
( ) 足 教 学 实验 功 能 。 1满 实验 教 学 是 高 校 实 验 室 的 基 本 功 能 。 资 源 的 有 限性 , 辆 的 很 多 专 业 基 础 性 实 车
1学校 车辆工程专业 办学情况
工程 方面 的教 学 历 史悠 久 , 97 年 学 校 独 l 9 立 建 校 就 开 始 设 有 采 运 教 研 室 , 林 业 采 为 运 专 业 开设 汽 车 、 拖拉 机 和 林 用 车 辆课 程 。 教学 实 验 设 备 具 有 较 大 规 模 的 基 础 上 , 学 省最 早 开 办 “ 辆 工 程 ” 业 的 学 校 , 车 专 目前
度 限 制 了相 关 科 研 的 开 展 。 对 于 林 业 类 本 科 院 校 , 能 单 纯 的 复 不
动 手 能 力差 , 乏 脚踏 实 地 做 事 的 精 神 。 缺 其 下 几 个 方 面 。
性。
( ) 验 内 容 老 化 , 验 开 设 缺 乏 连 续 械 学 科 的 视 角 出 发 , 限于 车辆 机械 构 造 1实 实 局
目前 高 校 车 辆 工 程 专 业 毕 业 生 存 在 的 能 完 全 适应 培 养 车 辆 工程 高 素 质应 用 型 人 用 型 人 才 。 这种 人 才 的 培 养 必 然 需 求 高 而
最主 要 问 题 , 自企 业 的专 家 看 法 很 一 致 : 来 主要 原 因 在 于现 有 的 教 育 体 系 不适 应 社 会 发展 需 要 , 分 强 调理 论 知 识 的 灌 输 , 乏 过 缺 实践 技 能 训 练 方 面 的 培 养 。 受 企 业 欢 迎 而 践能力强, 三是 对 汽车 怀 有 浓 厚 的 兴趣 。 因 学 , 能 培 养 出 理 论 和 实 践 层 面 均 出 色 的 才

基于OBE 理念的车辆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OBE 理念的车辆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孙培峰(1966— ),男,汉族,浙江海宁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车辆类课程开发与教学。

车辆构造是面向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目前,车辆构造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并予以一一解决。

基于OBE的课程教学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性改进等三大理念,提倡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OBE教育模式重在培养学生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进而完成从“以内容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因此,建立基于OBE理念的车辆构造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目前车辆构造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的思路目前,车辆构造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内容与OBE教育理念相悖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安排以及教师个人课程的理解进行编排,教师主导课程的各个环节,按照个人意愿确定教学内容,不考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是否紧密,也不考虑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否有作用,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二)实践教学与OBE教育理念相悖课程实验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脱节。

课程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缺乏探究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教学评价体系与OBE教育理念相悖针对车辆构造课程的考核,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考核目的单一,只注重课程内容本身的考核,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未来发展能力的考核。

二是考核主体单一,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没有学生相互的评价与考核。

三是考核过程欠缺,只有结论性考核,缺乏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四是考核方式单一,只注重知识考核,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尤其不重视学生学习和工作态度的考核。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及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趋势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更显得十分必要。

在阐述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提出产学研合作是推进实践教育和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的显效途径,也是顺应新世纪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式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本科生1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内涵产学研结合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制定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核心,利用学校、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以及科技开发等有机结合[1]。

2 车辆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2.1 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指在外在制度环境和市场因素影响下,产学研合作各方以追求共同的潜在利润为基本动力,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围绕交易费用和争取剩余索取权所进行的一系列合作博弈中形成的激励、约束、监督等原则的作用过程和行为总和[2]。

车辆工程专业应合理地运用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走出产学研结合的特色道路,必须根据车辆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各行各业,各类企业展开平稳合作,在此同时也要注重保证企业与学校之间长期合作的热情和动力。

当然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也要注重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2 保障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就是保障机制,保障机制包括管理保障、硬件保障、软件保障和体制保障。

2.2.1 管理保障为使产学研模式得以顺利实施和运作,建立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组织管理全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使得科技与其他合作方面在管理机构上的保证。

2.2.2 硬件保障为了使产学研模式能够发挥它自身的优势,就必须在硬件设施方面,给予保障。

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2)

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2)

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一、引言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必须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对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车辆工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掌握车辆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车辆设计、制造、试验、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具备车辆工程领域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解决车辆工程实际问题。

熟悉车辆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置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大学车辆工程专业需要设置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课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控制理论等课程,为学生掌握车辆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供支持。

专业课程:包括车辆设计、车辆制造工程、车辆运用工程、车辆试验学等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车辆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

选修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车辆技术、车辆电子控制技术等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室实践:通过开设车辆工程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车辆设计、制造、试验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车辆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锻炼其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锻 炼和 提高 。 三、 适应 企业 需 求
1 .河 北 工业 大 学 电器 研 究所 现 已研 制 了八种 低 压 电
器可靠性试验设备 。 河北工业大学电器研究所建立了我国 唯一通过 中国合格评定 国家委员会评定的“ 河北工业大学 电器 可靠 性 检测 中心 ” ,该 中心 具有 贯 彻 八个 典 型 电器 产 品可 靠性 试 验 国家标 准 的可靠 性试 验 设 备 : 小 型 断路 器 可 靠性试验设备 , 漏 电断路器可靠性试验设 备 , 低压断路器 可 靠性 试 验设 备 , 塑 壳 断路 器 可 靠 性 试 验设 备 , 控制用 电 磁继电器可靠性试验设备 , 接触器可靠性试验设备 , 过载 继 电器可靠性试验设备 , 具备了为本科生开设实验课的平 台。在现有设备 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 使其适合本科生实验 课 的教学 任务 。 2 . 八种试验设备 目前 已在多家低压 电器企业 中得到
随着 我 国汽 车 工 业 的深 入 发 展 ,面对 激 烈 的 市 场竞 争, 提 高 自主创 新 能力 已成 为我 国汽 车 工业 发 展 的主 要方 向。高校作为国家高等人才培养的基地 , 承担着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的重任。 车辆工程专业传
机, 上海 理 工大 学 车辆 工程 专业 对 实验 教 学体 系和实 验 室 建设 进 行 了改革 与 实 践 , 建立 了一 个 由基 础 到综 合 、 再由 综合到创新 的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 , 进一步完善 了实验室 的软、 硬件条件, 并建立了一套实验室管理新体制 , 经过近
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 的需要 ,对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 , 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 的重 要途 径 。 以2 0 0 8 年上 海市 高校 教 学质 量工 程建 设 项 目为契

《汽车实验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汽车实验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 一 + —+
一 +
后, 指引学生将家居建材市场 当成 自己的学 习基地 , 针 对市 面上 销售 的装修材 料进行调查 ,调查重点 可以在 现有 的建筑装修材料 ( 如各种墙 面漆 、 地板砖 、 家具 等 ) 中任选一 种 , 要求 分析 、 了解材料 的各种材质之 间韵 区 别、 可产生 的污染物 , 并依据 现实情 况 , 自己的家 居 为 挑 选装修 材质 , 说明应 用理 由。以3 为一组 完成一 并 人 份调查报告 , 在组 内讨论基础上 , 选一位代表在 课上汇 报, 并参与小组间的讨论 。在这个过程 中 , 学生需要进 行信息的收集 、 整理和加工 , 以充分发 挥学生学 习的 可 主动性和积极性 , 阔他们 的视野 , 开 提高分 析问题和解
【 课题成 果 】
《 汽车实验学》 课程教学改革 与实践
黄泽好 ,李朝 晖 , 宝 , 陈 张志刚 ( 重庆理工大学 重 庆汽车学 院 , 重庆 4 05 ) 00 4
摘要 : 基于汽车工业发展 与我校 车辆工程本科 专业建设的需要 ,汽车 实验学》 学实际必须 以巩 固学生专业 《 教

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 的问题
很 多高等 院校开设 了《 汽车试验 学》 相关课 程 , 或 但是课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存在教材 内容 、 实验
手段 、 教学手段和方法等问题 。
教 材建设 上 , 由于理解不 同 , 材 内容 相差 较大 。 教 有 的教材 内容 基本 上是 机械 工 程测 试技 术 的相 关 内 容, 涉及 汽车的具体性 能试验和相关设 备等 内容很少 ; 由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 , 汽车 电子得 到普遍应用 , 反 但 应 汽车电子试验 的内容 陈旧 ;汽 车试 验教学 的基础是 汽车或系统 的结构及相关汽 车理论等 ,但教材 为了避 免 内容重复一般不涉及结构 、 理论 , 而使试验教学 的 从 理论根基 薄弱 , 导致学生对试验理解 困难等 。 实验 手段 上 ,虽然大部分 高等院校重视实验 室建 设 , 多数 是 为科 研服务 , 以教学 实验 , 但 辅 且数 量严 重 不足 。仅 对少量 的专业试验在试验安 排上按5 1名学 ~5

车辆工程专业《车辆系统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车辆工程专业《车辆系统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车辆工程专业《车辆系统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车辆设计、制造、运营和维护的专业,其中车辆系统动力学是该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一、现状分析传统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教学主要依靠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来进行。

理论课程主要包括车辆动力学原理、车辆悬挂系统、车辆转向系统、车辆制动系统等内容,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车辆运动学、动力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实验课程则主要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行业的需求。

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却很难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二是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脱节,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完全满足行业的需求;三是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改革探讨针对以上问题,对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实践性教学: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入仿真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搭建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来深入了解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应用。

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训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汽车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跨学科教学:车辆系统动力学涉及到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因此可以引入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到教学中来。

比如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进行交叉学科的教学,搭建跨学科实验室,让学生在学习车辆系统动力学的也能够了解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为他们的综合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报告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报告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报告摘要:本次实践报告旨在总结与车辆工程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

通过对车辆设计、制造、测试和维修等环节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对车辆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车辆工程的核心技术,掌握了操作车辆所需的基本技能,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言车辆工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

通过参与车辆工程相关的实践活动,我全面了解了车辆工程的实际运作机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二、实践活动1. 实践项目一:车辆设计与制造在车辆设计与制造项目中,我加入了一个小组,与组员共同完成了一款小型电动车的设计与制造任务。

通过分工合作,我们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和零部件,完成了车辆外观设计、电路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工作。

在制造过程中,我们学习和掌握了车辆组装、焊接和涂装等关键技术,最终成功生产了一辆实用的电动车。

2. 实践项目二:车辆测试与性能评价在车辆测试与性能评价项目中,我参与了一项对新型客车车窗风挡玻璃的抗风压性能测试研究。

我们先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玻璃样品,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测试方案。

通过在风洞中对玻璃样品进行不同风速下的抗风压测试,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最终,我们得出了玻璃样品的抗风压性能参数,并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为客车玻璃的设计与选材提供了参考依据。

3. 实践项目三:车辆维修与故障排除在车辆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中,我参与了一次汽车发动机故障排查任务。

通过分析故障现象、检查传感器和线路以及使用故障诊断设备,我们最终确定了发动机油泵故障导致的润滑不良问题。

在维修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发动机拆卸和装配的方法,更换了油泵并进行了功能测试,最终成功修复了故障,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三、实践心得通过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活动,我收获良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相辅相成。

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制造、测试和维修车辆,我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理解了车辆工程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车辆工程是一门涉及汽车设计、制造、运行与维修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而其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忽视了实践性课程的重要性。

车辆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际操作环节较少。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无法独立解决。

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是一个问题。

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目前的教学方法多以理论讲解和实验教学为主,忽视了实际工程实践的重要性。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缺乏与实际工程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师大多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但实际工作经验较少。

他们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对实际工程的了解和经验相对较少,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缺乏与行业接轨的教师培养和引进机制,使得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无法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进行相应的思考与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

可以通过与汽车制造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车辆设计、制造和维修等工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电子技术等,以适应汽车工程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际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加强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工程项目,加强学生对汽车工程实践的了解和掌握。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改革与实践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改革与实践

文章编号:2095-6835(2022)07-0178-04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改革与实践*李媛,宰文洁,冯理,高金玲,杜妮丝(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结合OBE理念的三大原则及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针对车辆工程方向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提出了“课程特性和职业岗位定课程目标,主线问题和职业角色融入教学过程,细化对应课程目标的考核指标形成教学评价体系”的课程改革方法,并对车辆工程专业核心方向课程“汽车自动变速技术”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课程改革方法为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及建设一流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OBE;“汽车自动变速技术”;车辆工程中图分类号:U461;G64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07.053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是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如何将OBE理念恰到好处地应用到每一门课程建设之中,是建好工程教育认证“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1-3]。

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是学生获得专攻方向能力的重要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普遍存在“以教材的理论知识为重点,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与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与职业能力弱相关”等问题。

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的课程建设秉持OBE理念下的“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大原则[4-5],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改革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鉴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自愿原则,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成立课题组,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OBE理念,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的方向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改革1.1课程特性和职业岗位定课程目标结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车辆工程专业特点,确定了车辆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服务与管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与团队、项目管理、写作沟通、终身学习等12条毕业要求。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薛晶侯占峰闫建国佟鑫刘海洋陈智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24期关键词:工程认证;教学改革;车辆工程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汽车行业转型的需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培育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车辆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车辆设计、制造、试验、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已成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内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基础。

工程认证的重要标准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评价的焦点是全体毕业生的能力水平达到工程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这要求高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上,任课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等环节都以学生毕业能力的达成为中心目标进行,不断促进专业持续性改进机制的建立。

近年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对照工程认证标准不断完善专业建设,通过行业所需的毕业生能力要求反推专业课程设置,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并针对全部专业课程开展了符合工程认证的教学实践。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对于专业认证建设中应始终把握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

其中“成果导向”的“成果”的涵义是指学生通过阶段性学习获得的能力素质,表现为:成果是学生完成全部学习活动后获得的最终能力而非前期学习结果的均值或简单累加;成果是实用的经验和技能,是学生内在转化的过程,使其能将所掌握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从业所需的道德、价值观等。

为此,专业课的教学重点应当立足于学生最后学到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改革方案最新

车辆工程专业改革方案最新

车辆工程专业改革方案最新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车辆工程专业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车辆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车辆工程专业改革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旨在提高车辆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更具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课程设置改革1.1 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在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包括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科学课程。

这些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

此外,还应增设一些与汽车工程相关的新兴技术领域的课程,如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汽车技术等,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

1.2 实践教学课程的加强除基础理论课程外,还应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如实验课、实习课、设计课等。

这些课程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课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实习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汽车工程实际工作的流程和需求;设计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课程的加强,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加具备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课程体系的优化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套。

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设置专业课和通识课,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能接触其他领域的知识;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配套,让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能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教育,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2.1 师资力量的提升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招聘一批高水平的教师,他们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最前沿的汽车工程知识。

此外,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活动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活动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活动方案1. 活动目的车辆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是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的关键。

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车辆工程领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将来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打下基础。

2. 活动时间本实践活动将在2022年春季学期进行,持续4周,每周安排8小时实践活动时间。

3. 活动内容3.1 车辆底盘组装通过底盘组装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掌握底盘组装的原理和技能,了解汽车底盘的构成,测量和调整底盘尺寸,检查和调节底盘运动参数等。

3.2 车身涂装学生将参加车身涂装实践活动,学习颜色搭配和涂装技巧,了解不同颜色和涂装工艺对车身外观的影响,掌握喷漆前的处理技巧以及喷漆后的保养与维护。

3.3 车身电气装置安装学生将参加车身电气装置安装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车辆电气组成及其电气原理,掌握不同电气装置的安装和调试技术,并了解车辆电气故障排除方法与技巧。

3.4 车灯组装与调试车灯组装与调试实践活动中,学生将参加车灯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掌握各类车灯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同时,他们还可以学习汽车灯光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3.5 车辆故障排除实践参加车辆故障排除实践活动的学生将学习各种常见的车辆故障类型的诊断和排除技术,掌握自主维修和保养的方法和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

4. 活动要求4.1 实践地点和设备车辆工程实践活动地点为校内专用实验室,实践活动场所必须有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4.2 学生安全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必须提供安全措施和相关教育。

此外,活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程序,避免事故发生。

4.3 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除了实践活动,还需要安排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学习汽车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非正常工作条件的发现与处理等。

4.4 团队合作在实践活动中,提倡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鼓励同学之间交流和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I …
I u
Chl n a E du cat i on I n no va t 1 on He r al d
科 教 研 究
车辆 工程专 业实验教 学体 系的改 革研 究
戴超 梁继 辉 董 浩存 岳峰 丽 ( 沈阳理 工大 学 辽 宁沈 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1 0 1 5 9 )
的实验教材和实验讲 义。 ( 2 ) 重 视 实 验 教 学 环 节 之 间 的 相 互 衔 接。 在 本实 验 教 学 体 系 中 , 每 一 个 环节 都 有 其 任 务 目标 , 有 比较 明 确 的 责 任 分 工 , 突 出 强调其相互联系、 相互衔接、 层 层 递进 的 内 在关 系, 避免相互割裂 、 彼此孤 立。 ( 3 ) “ 基 础 课程 实 验 一 综 合 课 程 训 练 实 验 一 课 外 创新 性 实验 一 创 新 性 科 技 活 动 ” 新 的实验体 系为主线 , 贯 穿 整 个 实验 教 学 体系。 第 一 层次( 基础 课程 实验 ) : 我 们 把 汽 车 构 造 实 验 和 汽 车 驾 驶 实 验 两 门 实 验 课 程独立设 课 , 加 强 学 生 实 践 动 手 和 专 业 理 解能 力 , 也 为 后 续 实 验 和 工 程 训 练 能 力 培 养奠定 基础 。 项 目组 成 员克 服 没 有 资 金 的 情 况下 , 克 服 困难 , 在 实 验 中 心 反 复 做 一 些 实验 , 然 后 开 出一 些 针 对 性 强 的 课 程 实 验 来 支 撑 整 个 实验 体 系 , 并 完 成 相 关 的 实 验 大纲 , 使 理论教学 与 实践教 学相 结 合 , 达 到知 识 的运用 、 理 解 和 深 化 的 目的 。 同 时 , 一 些 同 学 也 参 与 到 相 关 实 验 台 的 设 计 、 制 作 和实验 开发 中 , 这 个 过 程 也 锻 炼 了学生 的工程训练能 力 , 专 业 设 计 能 力 和 实验开发 能力 , 而 这 些 能 力 都 是 车 辆 工 程 专业 人才所 必须的 。 第 二 层次 ( 综合课程训练实验) : 从 汽 车 理论 、 汽 车 实 验学 、 汽车设计 、 汽 车 电子 等 课 程 结 合 基 础 实 验 开 出 针 对 性 非 常 强 综 合、 设 计性 实验 课 程 , 在 以 课 程 设 计课 题 实 验 和 毕 业 设 计( 论文 ) 课题实验为主, 通 过 学 生 自己 设 计 的 课 题 实 验 开 展 综 合 性 、 设 计 性的实验研究 , 进而 完 成 设 计 任 务 , 从 而 提 高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汽车设 计水平 。 第三层次( 课 外 创 新性 实 验 ) : 这 个 层 次 需 要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 , 提 高 学 生 的 工 程 能 力。 是 学 生 初 步 掌握 汽 车 零 部 件 的 安 装 、 性 能 测 试 及 调 试 等 方 面 的技 能 。 我 们 开 放 汽车实验 中心 , 学 生 可 以 自己 到 汽 车 实 验 中 心 按 照 自己 的 理 解 , 和 想 法 做 一 些 设 计 及 相 关 的 测试 。 例如 , 有 的 学 生 按 照 自 己 的 设计制作 一台车 , 我 们 从 最 初 设 计 阶 段 开 始指导 , 一 直 到完 成 ; 鼓 励 学 生 更 多 的 参 与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福建 敦育 研究 》( 高等教育 研究 版 ) 己01 1年第 己期
教 学改革
车辆工程 董业实验教学 改革硇 搞 索 与 实 践 *
王莉 陈黎 卿 郑 泉
( 徽 农 业 大 学 工 学 院 安徽 舍 肥 2 0 3 ) 安 3 0 6
摘 要 : 中结合 车辆 工程 专业知 识 结构特 点和 目前 实验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出 了该 专 文 提 业 实验教 学 具体 的改革措 施 。 : 如 改革 实验教 学体 系, 开综合性 实验 ; 增 以创 新项 目为动 力 , 开展
( ) 二 以创 新 项 目为 动 力开展 设计性 实验
学校 每年都 开展 大学 生科 技创 新基 金( U S — T
D N E E R H F ND简称 S F的 申报 工作 , E TR S A C U R) 鼓
励 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 、 技术开发和
社 会 实践 等 课外 学 术 科技 活 动 , 有 利 于提 高大 学 这 生 的科 技 意 识 和人 文 素 质 ,培 养 大 学 生 的创 新 思 维 、 业 精神 和 实 践 能力 。大 学生 创新 基 金 项 目鼓 创


引 言
车 辆专 业 的后续 课 程有 汽 车设 计 、汽 车 电器 、
车辆 工程 专业 课 程涉及 了 内燃机 、 拉机 、 车 拖 汽 与 农用 运输 车等 内容 。其 专业 知识不 仅在车 辆机械 化生产领域 , 而且 在 工 程 机 械 、 交通 运 输 等 领域 也 广 泛 应用 。因 而 , 车辆工 程 专业 实 验教 学 的质 量直 接 关 系 到该专 业 学生 的培养 质 量 。同 时 , 验 教学 实
发 展 。[ 1 l 我校 传统 的车辆 专业 实 验往 往 只是 一 目前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科教论坛 !"#!$%&$'(') *+&,-./&$01$21(3$&)%)$)3%)%
科技风 $%$& 年 ' 月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薛 晶4侯占峰4闫建国4佟 鑫4刘海洋4陈 智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摘4要"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为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通过行业所需的毕业生能力要求反推专业课程设置!坚持. 以 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模 式*课赛结合等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建设!建立了课程教学改革*考核与评价体系" 搭建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并形成了 高效的教研室内部教学督导模式!对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全程监督*评价*反馈和改进!帮助专业教师形成质量保障意 识和自我评估能力!推进了全部专业课程开展符合工程认证的教学实践"
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内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 要举措#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基础& 工程认证的重 要标准是成果导向教育' "`C,8@9\2QY\9J WJ`,YC/8-#"QW( #评 价的焦点是全体毕业生的能力水平达到工程认证标准规定 的毕业要求#这要求高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上#任课教师 在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等环节都以学生毕业能力的达成为中 心目标进行#不断促进专业持续性改进机制的建立&
近年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对照工程认证标准不断完善 专业建设#通过行业所需的毕业生能力要求反推专业课程设 置#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并 针对全部专业课程开展了符合工程认证的教学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5-04作者简介:段俊法(1972—),男,河南偃师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机械学院讲师,硕士。

第26卷第3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Vol.26No.32010年6月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Social Science )Jun.2010车辆工程本科教学改革和实践段俊法,孙永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摘要: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大量具有广泛理论基础和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的车辆工程技术人员,在此情况下,有必要调整车辆工程本科培养目标,建立基础宽广、专业突出的课程体系。

同时,改革专业课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多课程融会贯通、重视现代设计方法等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车辆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44(2010)03—0174—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欈0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一个资金、技术高度集约的行业。

自2002年我国汽车行业销量出现“井喷”以来,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已经达到1100万台,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

同时国内厂商的设计、制造、配置水平和国外的差距迅速缩小,对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以建设车辆工程名牌专业为目标,根据汽车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新的人才需求,结合本校的师资、设备、背景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对如何培养适应汽车行业需求的人才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在专业建设思想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方向课程授课方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革(一)培养目标调整我校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是依托原工程机械专业的部分师资、设备、场地成立的。

借助原有专业优势,通过引进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工程等专业高水平人员,补充完善教学、科研、实验硬件和软件条件,满足了培养本科生的软硬件条件。

旨在为研究所、本专科院校、制造厂商、汽车销售和服务机构输送合格的研发、技术人才。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和行业设计、制造、配置水平的迅速提高,研究机构、汽车厂商、销售和汽车服务机构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表现为工作岗位的要求差异化加大和要求学历层次的提高。

以前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本科为主、研究生为辅;现在要求研发人员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技术人员有硕士学历,工艺人员有本科学历,技术类岗位(研发、技术、工艺、质检)一般不接受本科以下毕业生。

以前汽车销售和服务等工作一般要求专科或技校即可;现在要求本科学历,少数要求专科学历,技校生很难获得独立的销售和服务管理工作。

随着市场变化,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已经从以技术为主变化为以技术工作中的工艺、质检等技术服务工作和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为主。

我校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作出相应调整,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拥有本科、研究生两种培养层次的现状,培养目标改变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目标,满足学生直接就业到汽车厂、销售和维修服务机构做质检、工艺、技术服务和销售售后服务工作的需求,以满足部分学生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最终从事教学、研发工作为次要目标。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汽车作为一种机、电、液、信号、控制、材料高度结合的产品,代表了机械行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要求基础课、专业课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

根据就业形势和培养目标的变化,结合素质教育和学生减负的要求,确定了多课程、少学时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广度,保证主干专业课的深度,突出实践环节对课程内容掌握的促进。

1.建立涵盖机、电、液、控制的专业基础课平台为扩大学生就业面,建立了与工程机械专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包含各类基础课程:力学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基础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类基础课程,机械控制理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检测基础课程,信号分析与检测;以及液压传动、制图等课程。

基础课平台包含车辆工程专业所需的各方向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同时满足汽车行业就业和深造需求。

根据就业方向不同,各类课程学生可选多学时、少学时两种模式,满足了扩大基础面的要求,兼顾了学生学习的深度要求。

2.扩大专业任选课范围,减少各门课程学时数考虑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面向汽车制造厂工艺技术岗位、销售工程师、服务工程师、传统配件设计等多种岗位的要求,建立系统广泛的专业选修课体系。

专业选修课包括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先进技术、汽车运行材料、市场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专业英语、企业管理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各种类型就业岗位的专业课要求。

3.加大核心理论课的学时数考虑部分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的需要,增加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发动机原理等主干专业课学时数,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核心理论,为进一步深造和以后从事汽车方向基础理论研究或产品应用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4.增加实践环节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内容,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满足应用型本科生的要求。

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设置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形成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群架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开设力学实验;机械原理,开设润滑、变速、机构、创新实验;机械设计,开设对应课程设计;测试技术课程,开设电测实验;控制课程,开设控制和PLC实验;汽车构造课,开设构造实习环节;汽车设计,开设对应课程设计环节。

通过理论学习并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专业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专业课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对该专业理论的掌握水平,对学生就业和深造有最直接的影响。

出于扩大就业面的考虑,在培养计划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课程门数,各门课的学时数相对减少;而车辆技术发展的很快,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要求了解的前沿知识不断增加,这样,教学内容广泛与教学学时少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势在必行。

(一)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有很多固有优点,可以减少教师书写授课内容的时间,方便演示各种插图,可以制做动画显示汽车构造的装配过程,可以显示动力学分析的过程和结论,非常适合少学时多内容的课堂讲解。

但多媒体也有不足之处,多媒体的放映速度较快,容易弱化重点内容的讲解。

因此一般内容采用多媒体放映,教师旁白,重点、核心内容采用板书讲解,可以既保证授课质量,又保证讲解速度[1]。

根据课程不同,多媒体教学所占的比例应有所不同。

在车辆工程三大主干专业课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中,汽车构造主要讲述构造原理,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讲授组成部分的构造,多媒体所占比重更大一些。

车辆工程专业方向教学人员编制了基于三维设计软件PRO/E的汽车总体构造模型,并录制了装配过程,通过多媒体放映装配过程和装配图分析车辆的结构原理,授课效果理想。

汽车理论是一门讲述汽车基础理论的课程,讲述了汽车的6类评价指标,各章内容按照指标提出→模型分析→公式推导和结论→与指标体系的对比的逻辑过程讲解,其中的公式推导和结论部分用多媒体讲解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不深入,宜采用板书讲解。

其他部分,包括指标提出、模型分析、指标体系,因内容多而碎,数据和图表也较多,适合采用多媒体讲授。

汽车设计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各部件的选型依据、优缺点对比、主要设计参数确定、工艺特征等内容。

一般在主要参数确定阶段需要理论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定体系,适合板书讲授,其他部分内容多571第26卷第6期段俊法,等:车辆工程本科教学改革和实践而杂,适合多媒体讲解。

通过详细分析各门课程特点,确定板书和多媒体内容,合理编制课件,采取多媒体与黑板互相交叉使用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对车辆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国内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办学情况,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多数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安排在同一学期进行,或将实践内容和理论教学放在同一课程内,保证了理论和实践的同步性和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2]。

(三)多门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汽车的各门专业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三门核心课程联系更紧密。

汽车各部分的构造都是为了满足汽车理论中讲述的汽车性能要求;汽车理论中分析的理论模型是指导汽车部件设计,分析部件性能优缺点,确定设计选型和选型参数的依据;在构造课程中讲解汽车理论分析和设计的核心参数,在汽车理论课程中进一步分析汽车零部件构造原理和设计思路,在设计课程中分析汽车构造的原理和不同类型部件的优缺点和适合车型。

多门课程融合讲解的授课模式便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和设计[3]。

(四)注重先进设计方法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随着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主流厂商的研发、设计、实验手段和工具都和国外厂商接轨,表现为以CATIA、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以ADAMS、ANSYS进行性能分析指导设计。

在理论和实践授课中引入这些工具,便于促进学生对先进设计方法的学习。

如在汽车构造课中引入CATIA、PRO/E工具建立的部件构造模型;在汽车理论关于动力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分析研究中引入ADAMS进行分析并和传统方法对比;在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要求使用CATIA、ADAMS、ANSYS实现设计要求,使学生掌握先进方法,满足就业要求。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既给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结合本校情况,对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和专业课授课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近年来改革和实践,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核心专业理论掌握充分,具有实践能力,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

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考研深造比重,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1]王安明,李小根,姜彤,等.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4).[2]冯樱,罗永革,张胜兰,等.汽车设计及其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教研究,2007,(1).[3]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DUAN Jun-fa,SUN Yong-sheng(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requires a lot of vehicle engineers who master broad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Under this environment,the vehicl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training aim shall be adjusted,and a broad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establcshed.Reformed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combine the means of mul-timedia and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theory and practice,more courses mastery,to respect the modern methods.Through the prac-tice,it had a good effect.Key words:Automobile engineering;Course system;Teaching method;Reform(责任编辑:宋孝忠)67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