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读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4)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 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 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4)河流含沙量减少,使黄河变清,黄河 入海口三角洲从沉积转变为侵蚀;河流径 流量近乎为零,黄河径流量减少,下游水 资源短缺;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引起海水 倒灌,近海地区盐碱化加剧。
问题: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修建水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是由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制约 、渗透)。 2、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 状态的改变。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右玉坚持植树造林,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战略: 20世纪50年代,“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绿起来”;60年代,“哪里有 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70年代,“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 来”;80年代,“适地适树合理栽,又把三松引进来”;90年代,“退耕还 林连片栽,绿色屏障建起来”;进入21世纪,“乔灌混交立体栽,山川遍地 靓起来”。经过长达70年的生态建设,这块“不毛之地”的森林覆盖率从不 足0.3%上升到如今的54%,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 效益。 (2)分析右玉绿色发展过程 中农业生产环境要素的变 化。(6分)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专题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题解析
【高考真题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
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大单元专题复习课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整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 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形成
内部沙漠戈壁连绵,外围 草原广布
高寒草原、草甸、寒漠、冰川广布, 冻土发育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1、解释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陆生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角度
原因分析
生存空间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生 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 坏为例:
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来自百度文库
案例①: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
生影响。
河流 上、 中游 砍伐 森林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对干扰的 整体响应
对其他区域 的影响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一因多 果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表无机环境恶劣
C. 生物资源稀缺
D. 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19. 破坏植被对地表无机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是 (
A. 内蒙古大草原 B. 三江平原 C. 刚果盆地
)C D. 恒河人海口
4、地形与土壤
地势
气候和植被
坡度 坡向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2019山西忻州检测]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 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0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 回答1~2题。
覆盖度 30%
70%
茂盛度
植物种类
代表植物高度
中
荆条、野瑞香、黄栌、胡枝子、白 艾草
荆条0.6米 黄栌0.5米
强盛
荆条、黄栌、蚂蚱腿子、小叶苦枥、 野瑞香、柔毛绣线菊、胡枝子、羊 胡子草、柴胡、山丹、铁杆蒿、卷 柏地衣
荆条2米 黄栌1.5米
23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D ) A.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 C.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D.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24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D ) A.热量适宜 B.植物种类优势 C.土壤肥沃 D.水分条件较好
()
A.1 800~1 900 m
B.1 900~2 000 m A
C.2 000~2 100 m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义
第14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最新考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体系导引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某种地理事象的成因。
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图,回答问题。
(1)在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___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________________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说出地质时期两次因环境变化而衰退和灭绝的物种。
①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灭绝,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全部灭绝,________________明显衰退。
②中生代末期:____________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____________灭绝。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变化”
(1)时间变化: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2)动物变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________________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
境的显著变化,如________________增强。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________________,防止过度的________________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 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 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 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 的变化,如植被破坏引起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 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 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5)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
要素
气候与 地貌
相互影响 气候→ 地貌
地貌→ 气候
典例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 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 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 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要素
气候与 水文
气候与 生物
相互影响
典例
水文→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
生物 湿润的环境中
生物→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
水文 学成分
土壤→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
生物 生长
生物→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土壤
2.理解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两大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 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1.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地球上的碳物质全部蓄积在生物圈当中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30.33 916 5.73
1.41
0.36
34.00 917 5.04
1.50
0.59
40.33 914 4.42
1.50
0.37
46.67 914 18.51 1.41
2.56
74.33 913 19.27 1.37
0.40
68.67 913 15.23 1.38
1.02
45.00 912 7.78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
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解题思路:第(1)题,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 海拔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减,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增, 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 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 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 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 和土壤有机质含量,B项正确。第(2)题,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 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下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 水源作用,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项正确,C项错 误;草本植物根较浅,水分竞争力并不强,B项错误;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 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其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D项错误。
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精讲ppt课件
土壤厚度、肥力和发育程度
土壤(风化壳)的发育程度可:编与辑pp温t 度、降水、植物
11
生长量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知识整合: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要素
成土母 质
生物
稳 定
土壤
活 跃
地形
人类活动
可编辑ppt
气候
12
(2013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 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2~33题。
植被: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土壤:
土层深厚,发育程度较好
可编辑ppt
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表现1: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 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生物
气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可编辑ppt
5
表现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
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失去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减
动物
少,物种灭绝
(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 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 的影响。
热带雨林。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
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 其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 低;森林遭破坏,其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 加剧当地水土流失;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 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 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d
b
【选项】
a.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b.降水增加;
c.空气湿度增大;
d.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
[典型例题]读图,回答2~3题。
2.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
因素是( B )
A.大气环境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
体现了( A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1、成土母质与土壤
2、气候与土壤
(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 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
(2)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 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其形成发育过 程。
如: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 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 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 量分解。
①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②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 ③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 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④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⑤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⑥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⑦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2、气候与土壤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 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 ~100cm,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17张PPT)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 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 主要过程。(10分)
考情分析
1.侧重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和应用。
2.多以某区域的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 的表现,或以某一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自然地理 环境整体性原理来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 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径流量减少,地下 水位下降(2分); 海水倒灌,水质变 差(2分) 。
河口附近渔业资源减少(2分) ;湿地减少, 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 (2分) 。
更加干旱,大陆 性增强。(2分)
生态水文环境趋向恶化
河口三角洲萎缩,海水 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2分)
▪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篇阅读, 分出层 次,梳 理情节 ,全盘 把握, 根据题 干要求 找出事 件的中 心内容 ,用自 己的语 言简洁 概括。 如可概 括为“我” 见到菜 农后发 生的几 件事及 对他态 度的变 化,由 此表达 了对菜 农的敬 佩之情 。
▪
5.“不怕别人嘲笑奚落的人”理解错误。 菜农具 有憨厚 朴实, 做事专 注认真 ,热爱 生活, 追求内 心的宁 静,不 为名利 所累的 性格特 点。
(3) 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 该变化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高三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公开课(共36张PPT)
地理位置
气 候
水 文
地 貌
植土 被壤
结论一:每一个自然地理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 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材料二: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 尔代夫首次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由总统纳希德 亲自主持,十四名内阁部长参加。他们戴上水下 呼吸装置,潜入深约6米的海水中进行会议。马 尔代夫此次召开水下内阁会议的目的是引起国际 社会关注,提醒人们全球气候变暖对岛国造成的 影响,告知人们低地岛国面临的危险和困境。
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西藏自治区 湖泊众多的原因。
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西藏自治区 湖泊众多的原因。(8分)
• 高山冰雪融水较多;---水 •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气 • 有冻土,不易下渗;----土 • 地表不平,低洼处易积水形成湖泊。--地
黄土高原千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壑,地形破碎,起伏大。请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原因。
B.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回答:
A
3、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回答:
A
4、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回答: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D.山地坡度
(2)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 )
A.天山山脉冰川消融量较大
B.天山山脉冰川扩张更明显
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
D.阿尔卑斯山脉冰川积累速度较快
(3)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 )
A.所处山体隆起
B.臭氧空洞扩大
C.全球气候变暖
D.山地林线上升
【思维过程】
[能力运用] 考向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2021年山东聊城三模)高寒草原(AS)是在寒冷、湿润的环境条件下 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是长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植 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其 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根据覆盖度不同,高寒草原可以分 为H —AS(覆盖度>50%)、M—AS(30%<覆盖度<50%)和L—AS(覆盖 度<30%)三种类型。下图为长江源区三类高寒草原的面积在不同时段的 年均变化率。据此完成第1~2题。
(2)分析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 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 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如下图反映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3)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区域产生的影响。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 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 境的影响。
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区域案例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成因,突出因果逻辑的推理,综合题居多。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4、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2、稳定功能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能力
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CO₂含量
大气本身不具有消减CO₂的功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CO₂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结合,形成沉淀
自然环境是如何实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
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间的物质流动过程,周而复始的生物循环改变了各环境要素的性质。 地球上生物循环的出现,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一个整体,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改变大气成分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9-11
1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选择题
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位置的变迁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0
4
单元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2024届高考地理解锁大单元一轮复习
水文→地貌
地貌→生物 生物→地貌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 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图;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 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的众多湖泊多是冰川地貌积水而 成的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 用而成的 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生长在阳坡,冷杉生长在阴坡 生物对地貌影响的主要表现: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 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 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4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1~2 题。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
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形成基础 热量
水分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7 整体性
生物
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
生物→气候
稀少,加剧干旱程度
气候与 土壤
气候→土壤 土壤→气候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
地貌→水文
分析区域环境的 变化过程及特点
分析区域间的环 境联系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 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 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 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升,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
(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明确 命题方向
关键信息点拨
时间是冬半年,区域是美洲中部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明确本区域的地形特征。 海洋表层风场包括风速及 风向 的空间分布,箭头表示风向,箭头长短代表风速 大小。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主要以 东北 风为主,从高纬度吹来,气温较 低 ; N处箭头比陆地北侧长,说明南下冷空气经甲地后风速显著 增大 。 海平面气温分布表示的是海域表层的气温,不是水温;从图中可以看出N地气温 明显偏 低 ,类似的还有东南侧一处低温区。 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说明甲处风力较 大 。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公开课课件)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 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山麓与水平带一致。
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
垂直自然带谱的 丰富程度决定于 山地的海拔高度 和纬度位置。
1.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 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
1.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 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海拔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0-4800米 之间。原因: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 好,高山草甸分布的位置较高;北坡为 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较低,高山草 甸的分布位置较低。
D
A
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 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从而体现出自然地 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
地 理 位 置 纬度 位置 海陆 位置 热 量 水 分
植被
气 候
动物
水文 土壤
自 然 带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以植被类型命名
▲自然带名字的记忆
——同类归纳记忆法(植被+“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观察高大山地的景观,它有何变化规律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赤道地区高山 植被带模式图
终年积雪
苔原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灌木带
雪线
森林上限
针叶林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福建卷)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运用地理 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 的影响。(13分)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 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 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 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 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 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 发展。
综合题答题步骤
科学审题 因问设段 构建模型 提取信息 简洁表达 抓住关键字、限定词、可圈可点,找到问题的重心。 有几问,分几段。要点用好“①②③”等序号。 总结和识记各类答题模板,如产业区位、气候特征等模板。 根据模板,从文字、图表、图例、注记中提取出相关信息答题。 想好再写,力求简洁,本着 信息优先的原则采分。
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2 分) ;来水来沙减少,沿岸 土壤肥力下降(2分)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模板
生物 气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渔业资源 光、热、水、风 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坡向 水文特征 土壤肥力、颗粒特征、透气性
学以致用
(2012福建文综)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生物 气候 水文 地形
土壤 植被较稀疏,以草原、荒漠为主 干旱,大陆性强,光照充足 河流较少 多峡谷, 地势落差大 较贫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2上海地理)47.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 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 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 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 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 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 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 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 大约1倍。
3.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百度文库
典例解析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 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 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 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 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 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 发展。
学以致用
(2012上海) 47.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 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 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 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 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1991 年和2008 年 R 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
(3) 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 该变化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 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 生物: 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 城镇用地比重增加,使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水文: 陆地水域减少,水资源减少;排放污染物 增多,水质下降。 土壤: 林地、草地减少,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肥力下降。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变差,洪涝灾害加重。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 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 主要过程。(10分)
考情分析
1.侧重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和应用。
2.多以某区域的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 的表现,或以某一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自然地理 环境整体性原理来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 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径流量减少,地下 水位下降(2分); 海水倒灌,水质变 差(2分) 。
河口附近渔业资源减少(2分) ;湿地减少, 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 (2分) 。 更加干旱,大陆 性增强。(2分)
水文 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河口三角洲萎缩,海水 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