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特选借鉴)
缺氧的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缺氧的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aa5a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6.png)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包括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 探讨缺氧对血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4.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导致能量产生减少,进而影响细胞功能。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机体对缺氧的反应,以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具体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1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设备:呼吸机、显微镜、离心机、氧气分析仪、电子天平等。
3. 实验步骤:(1)分组: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乏氧性缺氧组、血液性缺氧组和组织中毒性缺氧组。
(2)乏氧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低氧环境中(氧浓度约10%)24小时,观察其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颜色变化。
(3)血液性缺氧组:将小白鼠麻醉后,采用体外循环方法,使血液与低氧环境接触,观察其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颜色变化。
(4)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氰化钠,观察其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颜色变化。
(5)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
4. 数据收集与处理: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
将数据输入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呼吸频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症状,血液颜色变淡。
2. 血液性缺氧组:呼吸频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症状,血液颜色变淡。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症状,血液颜色变淡。
4. 正常对照组:呼吸频率正常,中枢神经系统无异常,血液颜色正常。
五、实验讨论1. 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缺氧时,机体为了增加氧气的摄入,呼吸频率会降低,以保证氧气供应。
2. 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缺氧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症状,如嗜睡、昏迷等。
缺氧实验报告
![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d5d5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4.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复制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方法。
2. 了解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及特点。
3.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4.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机制,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导致的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和高张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或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而导致的缺氧。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而导致的缺氧。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动物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从而了解缺氧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4只,体重20克左右。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4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
(2)将甲、乙、丙三只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5g钠石灰,塞紧瓶塞。
(3)观察并记录三只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4)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及耗氧量。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1只,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中。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3)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1只,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5ml。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3)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
4. 对比实验:(1)取小白鼠2只,一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另一只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作为实验组。
耐缺氧实验报告
![耐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5e0a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7.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探究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并探讨临床应用低温疗法的可能性。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体重20克左右的健康小白鼠4只。
2. 实验仪器:耗氧量测定装置一套,125 ml带密封胶塞的广口瓶、1 ml注射器,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兰。
3. 实验试剂:0.25%氯丙嗪溶液,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美兰溶液。
三、实验方法1. 低张性缺氧实验(1)将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编号为甲、乙。
(2)甲鼠腹腔内注入0.25%氯丙嗪0.1 ml/10g,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0.1 ml/10g。
(3)甲鼠注射氯丙嗪后放入冰浴盆中冰浴,直至老鼠进入人工冬眠状态。
(4)将甲、乙鼠分别放入装有5 g钠石灰的广口瓶内,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5)开始计时,每3分钟记录一次小白鼠的呼吸节律、皮肤粘膜颜色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外界环境温度。
(6)直至小白鼠死亡,记录死亡时间。
2.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分别编号为甲、乙。
(2)甲鼠腹腔内注射5%亚硝酸钠0.5 ml,乙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 ml。
(3)甲鼠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美兰。
(4)将甲、乙鼠分别放入装有5 g钠石灰的广口瓶内,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5)开始计时,每3分钟记录一次小白鼠的呼吸节律、皮肤粘膜颜色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及外界环境温度。
(6)直至小白鼠死亡,记录死亡时间。
四、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实验甲鼠在人工冬眠状态下存活时间为120分钟,乙鼠在正常状态下存活时间为90分钟。
2.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甲鼠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皮肤粘膜出现青紫色,呼吸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存活时间为60分钟。
乙鼠在注射生理盐水后,无异常表现,存活时间为120分钟。
五、实验分析1. 低张性缺氧实验表明,低温环境可以降低动物的新陈代谢,提高其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缺氧_实验报告
![缺氧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bf5a7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e.png)
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3. 掌握缺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由于供氧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是指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降低导致的缺氧;血液性缺氧是指由于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导致的缺氧;组织性缺氧是指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降低导致的缺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4只(体重20-25g)。
2. 实验仪器:缺氧实验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恒温水浴箱、氧气分析仪、计时器、手术器械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钠石灰、氯丙嗪、亚硝酸钠、氰化钾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组:将4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两组,甲组2只,乙组2只。
2. 缺氧实验:(1)甲组:将2只小白鼠放入缺氧实验瓶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瓶口用钠石灰填充,瓶塞密封。
(2)乙组:将2只小白鼠放入缺氧实验瓶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瓶口不填充钠石灰,瓶塞密封。
3. 实验观察:(1)观察两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2)观察两组小白鼠的行为变化,如活动减少、反应迟钝、昏迷等。
(3)记录两组小白鼠的存活时间。
1. 甲组小白鼠呼吸频率逐渐减慢,呼吸幅度减小,心率降低,最终昏迷死亡。
存活时间为90分钟。
2. 乙组小白鼠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呼吸幅度和心率基本稳定,活动减少,但未出现昏迷。
存活时间超过120分钟。
六、实验分析1. 缺氧实验结果显示,缺氧对小鼠的生理功能产生了明显影响。
甲组小白鼠由于缺氧,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小,心率降低,最终昏迷死亡。
乙组小白鼠由于瓶口未填充钠石灰,氧气供应相对充足,生理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
2. 实验结果表明,缺氧类型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低张性缺氧导致的小鼠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小、心率降低等症状较为明显,而血液性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缺氧虚拟操作实验报告(3篇)
![缺氧虚拟操作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bf1d1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7.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指生物体或细胞由于氧的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
缺氧在临床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缺氧的机制和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虚拟操作,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情况,观察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缺氧的类型及其特点;2. 了解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3. 掌握缺氧实验的操作方法;4.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养。
三、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生物体或细胞因氧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
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指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组织氧供应不足;2. 血液性缺氧: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或功能异常,导致氧的运输和释放障碍;3. 组织中毒性缺氧:指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导致氧的代谢紊乱。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情况,观察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虚拟实验平台、小鼠模型、缺氧模拟装置、观察记录表等;2. 实验仪器:计算机、虚拟实验平台软件、实验操作指南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登录虚拟实验平台,选择缺氧实验模块;2.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3. 将小鼠模型放入缺氧模拟装置中,观察并记录缺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4. 模拟缺氧时间分别为30分钟、60分钟、90分钟,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理反应、呼吸频率、血液颜色等指标;5. 对比不同缺氧类型对小鼠的影响,分析缺氧对生物体的危害;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模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乏氧性缺氧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皮肤颜色发紫等症状,且存活时间逐渐缩短;2. 血液性缺氧:模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血液性缺氧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运动障碍、意识模糊、皮肤颜色发紫等症状,且存活时间逐渐缩短;3. 组织中毒性缺氧:模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组织中毒性缺氧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代谢紊乱、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等症状,且存活时间逐渐缩短。
缺氧实验报告呼吸情况
![缺氧实验报告呼吸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21c94e2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9.png)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气障碍的情况下,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实验性缺氧模型,观察并记录不同缺氧条件下动物的呼吸情况。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2. 掌握不同类型缺氧的动物模型复制方法;3. 分析缺氧过程中呼吸系统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白鼠10只,体重20-25g;2. 实验仪器:缺氧瓶、气体分析仪、呼吸计数器、电子秤等;3. 实验方法:(1)低张性缺氧: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通过逐渐减少瓶内氧气浓度,造成低张性缺氧;(2)血液性缺氧:向小白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亚硝酸钠,造成血液性缺氧;(3)组织性缺氧:向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氰化钾,造成组织性缺氧;(4)观察记录:在缺氧前后,每隔5分钟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幅度,持续观察30分钟。
四、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1)呼吸频率:缺氧初期,呼吸频率明显增加,缺氧30分钟后,呼吸频率逐渐降低;(2)呼吸深度:缺氧初期,呼吸深度加深,缺氧30分钟后,呼吸深度逐渐减小;(3)呼吸幅度:缺氧初期,呼吸幅度增大,缺氧30分钟后,呼吸幅度逐渐减小。
2. 血液性缺氧:(1)呼吸频率:缺氧初期,呼吸频率明显增加,缺氧30分钟后,呼吸频率逐渐降低;(2)呼吸深度:缺氧初期,呼吸深度加深,缺氧30分钟后,呼吸深度逐渐减小;(3)呼吸幅度:缺氧初期,呼吸幅度增大,缺氧30分钟后,呼吸幅度逐渐减小。
3. 组织性缺氧:(1)呼吸频率:缺氧初期,呼吸频率明显增加,缺氧30分钟后,呼吸频率逐渐降低;(2)呼吸深度:缺氧初期,呼吸深度加深,缺氧30分钟后,呼吸深度逐渐减小;(3)呼吸幅度:缺氧初期,呼吸幅度增大,缺氧30分钟后,呼吸幅度逐渐减小。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1. 低张性缺氧:低张性缺氧导致动物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幅度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低张性缺氧对呼吸系统有显著影响。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
![小鼠各型缺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90664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的生理反应,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实验分为三种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若干只。
2. 实验仪器: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装置、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
- 将甲、乙、丙鼠放入缺氧瓶中,每2分钟记录一次死亡情况(记录时间及耗氧量)。
- 观察并记录甲鼠尸体部分肝叶颜色变化。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一只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时间。
4. 缺氧耐受性实验- 将四只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丙嗪,使其进入人工冬眠状态;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 将两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中,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 开始计时,每3分钟重复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 甲、乙、丙鼠均死亡,耗氧量逐渐减少,肝叶颜色变暗。
- 结果表明,乏氧性缺氧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肝细胞缺氧,导致肝叶颜色变暗。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短,耗氧量迅速下降。
- 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小鼠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迅速引起缺氧。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死亡时间较长,耗氧量逐渐减少。
缺氧_实验报告_郑大(3篇)
![缺氧_实验报告_郑大(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78a2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3.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2. 掌握缺氧实验的操作方法;3. 分析缺氧对生物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生物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生理功能受到抑制的现象。
本实验通过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了解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小鼠(体重20-25g,雌雄不限);2. 缺氧装置(圆柱形玻璃管,底部为封闭,顶部为开放);3. 缺氧气体(氮气);4. 计时器;5. 生理盐水;6. 记录本。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放入缺氧装置中,使小鼠处于缺氧状态;2. 记录小鼠进入缺氧装置后的时间;3. 观察小鼠在缺氧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如呼吸、活动、意识等;4. 当小鼠出现意识丧失时,立即停止实验,观察小鼠的生命体征;5. 实验结束后,记录小鼠的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频率等。
五、实验结果1. 小鼠在缺氧过程中,呼吸逐渐变浅,频率减慢,活动逐渐减弱,意识丧失;2. 实验结束后,小鼠的生命体征消失,表现为死亡;3. 记录小鼠在缺氧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频率等。
六、实验分析1. 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呼吸和活动方面,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小鼠的呼吸和活动逐渐减弱,直至死亡;2. 缺氧导致小鼠生命体征消失,说明缺氧对小鼠的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危害;3. 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对生物体具有严重的生理影响,应尽量避免缺氧现象的发生。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 缺氧对生物体具有严重的生理影响,应尽量避免缺氧现象的发生;2. 缺氧实验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应用于生物体生理功能的研究。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缺氧时间,避免对小鼠造成过大的伤害;2.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进行生理指标检测,以便分析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3.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九、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缺氧程度对生物体生理功能的影响;2. 探讨缺氧对生物体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3. 研究缺氧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缺氧病理实验报告
![缺氧病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d151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2.png)
1. 了解缺氧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和机制。
2. 探讨不同类型缺氧(如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模拟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病理生理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仪器: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 或 2ml 刻度吸管、1ml 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小白鼠置于缺氧瓶中,记录死亡时间及耗氧量。
- 计算小鼠耗氧率。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小白鼠置于装有适量一氧化碳的缺氧瓶中,记录死亡时间。
- 计算小鼠耗氧率。
3. 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实验:- 向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记录死亡时间。
- 计算小鼠耗氧率。
4. 对比实验:- 取实验组小白鼠的肝叶与正常小白鼠的肝叶进行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小白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为90分钟。
- 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小鼠耗氧率逐渐降低。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白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为30分钟。
- 小鼠耗氧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3. 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白鼠在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后迅速死亡。
- 小鼠耗氧率显著降低。
4. 对比实验:- 实验组小白鼠的肝叶颜色较正常小白鼠的肝叶颜色深,表明缺氧对肝脏组织造成损伤。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缺氧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缺氧会导致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 长期缺氧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2. 不同类型缺氧的特点:-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
-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变性,导致组织缺氧。
缺氧的创新实验报告(3篇)
![缺氧的创新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06dfa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0.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了解缺氧的类型、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创新性地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并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探究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对不同类型缺氧的耐受性。
3. 探究缺氧对小鼠组织器官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共40只。
2. 实验设备:缺氧箱、呼吸频率监测仪、心电图仪、血氧饱和度仪、显微镜等。
3. 实验试剂:NaOH、NaCl、Na2CO3、CO2、H2O2等。
四、实验方法1. 将4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低氧组、CO中毒组、H2O2中毒组。
2. 对照组:正常饲养,作为正常生理指标参考。
3. 低氧组:将小白鼠置于缺氧箱中,模拟海拔3000米的高原环境,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4. CO中毒组:将小白鼠置于CO浓度浓度为1000ppm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5. H2O2中毒组:将小白鼠置于H2O2浓度浓度为1000ppm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6. 在实验过程中,定期监测并记录各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7. 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组织器官,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缺氧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低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缺氧时间延长,生理指标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2. CO中毒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
3. H2O2中毒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缺氧对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损伤。
六、讨论与分析1.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发现缺氧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
缺氧实验实训报告
![缺氧实验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a6b1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0.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的变化。
3.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病因导致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从而加深对缺氧机理的理解。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2. 试剂:0.1%生理盐水、0.25%水合氯醛、1%咖啡因。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分组将实验小鼠分为四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
2. 实验操作(1)甲组:腹腔注射0.1ml/10g的生理盐水,记录呼吸频率。
(2)乙组:腹腔注射0.1ml/10g的0.25%水合氯醛,记录呼吸频率。
(3)丙组:腹腔注射0.1ml/10g的1%咖啡因,记录呼吸频率。
(4)丁组:将小鼠放入40℃水浴锅中,记录死亡时间、活动状态及耗氧量。
3.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2)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记录死亡时间、活动状态及耗氧量。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各组小鼠的呼吸频率、死亡时间、活动状态及耗氧量,分析缺氧对小鼠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甲组:小鼠呼吸频率正常,无缺氧症状。
2. 乙组:小鼠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最终死亡。
说明水合氯醛引起的缺氧对呼吸系统有显著影响。
3. 丙组:小鼠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度降低,最终死亡。
说明咖啡因引起的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影响。
4. 丁组:小鼠在40℃水浴锅中迅速死亡,耗氧量较低。
说明高温环境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对小鼠的影响较大。
六、实验结论1. 缺氧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影响。
2. 水合氯醛、咖啡因和高温环境均可导致小鼠缺氧。
缺氧及解救实验报告(3篇)
![缺氧及解救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dfe7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了解缺氧的表现和生理机制。
2. 掌握缺氧解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动物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解救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器材: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注射器、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10%一氧化碳气体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3. 缺氧解救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4)当小鼠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立即将小鼠取出缺氧瓶,放入装有新鲜空气的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乏氧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缺氧瓶的密闭性、小鼠个体差异、钠石灰等因素有关。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一氧化碳浓度、小鼠个体差异、缺氧瓶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3. 缺氧解救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缺氧解救组小鼠在取出缺氧瓶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活动状态逐渐好转,大部分小鼠得以存活。
2023年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2023年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5d0dc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f.png)
机能试验学试验汇报
日期:×××
1.试验目旳
(1)通过理解缺氧旳分类;
(2)复制不一样类型缺氧模型;
(3)观测不一样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旳变化规律,理解不一样类型缺氧旳体现特性。
2.试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旳盛有钠石灰(NaOH·CaO)旳容器中,容器中旳O2而呼出旳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取。
因此,在缺氧瓶中旳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运用,而小鼠呼出来旳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取,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旳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运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旳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旳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旳结合能力。
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旳亲和力为氧气旳210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旳动物模型。
(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
NaNO2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取进入体内,可使Hb分子中旳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3.材料与措施
3.1材料或/和动物。
缺氧实验报告
![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3793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5.png)
缺氧实验报告篇一:病理生理--实验报告之缺氧篇二: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性缺氧实验目的:①复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实验动物一般状况、呼吸、唇尾颜色及死亡时间等机体功能变化。
②加深对缺氧分类和缺氧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缺氧特点的理解。
③了解常见类型缺氧的解救办法。
实验步骤:一、低张性缺氧成年小白鼠3只,新生鼠一只分别标号1~4,做以下处理:1号鼠腹腔注射一定量0.1ml/10g乌拉坦。
2号鼠腹腔注射等量0.05ml/10g/可拉明。
3、4号不做任何处理。
2、上述处理之后将1~4号老鼠同时放入等容积的广口瓶中,并盖好瓶塞,同时用导管把四个广口瓶连通。
3、观察计时,并五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直至成年鼠全部死亡。
4、解剖死亡小鼠尸体,并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二、等张性缺氧1、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①将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②用吸管吸取适量甲酸加入试管中,再吸取适量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塞紧瓶塞,并加热。
仔细观察小鼠的变化并记录。
③待小鼠死亡后,取出小鼠,并解剖小鼠尸体,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1、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①取成年健康小白鼠一只,观察其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适量0.3ml/20g亚硝酸钠。
②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表现,待其死亡后,解剖小鼠尸体,观察并记录其肝脏颜色。
实验结果:一、低张性缺氧(2) 成年空白鼠实验过程中呼吸频率的变化:成年鼠呼吸频率变化250200150100500呼吸频率(次/min)0555101520253035404550时间(min)①一号鼠注射乌拉坦之后行为状态比较活泼,放入广口瓶后较安静。
之后呼吸频率加大,并渐渐闭上眼睛,之后出现躁动不安现象。
最后趴下安静不动,急促呼吸,死亡。
解剖尸体,肝脏颜色鲜红。
②二号鼠注射可拉明之后非常活泼,放入广口瓶之后也比较活泼,之后出现呼吸明显加快的现象,并开始上串下跳,最后急促呼吸,慢慢呼吸变缓,死亡。
缺氧因素实验报告
![缺氧因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6dd5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b.pn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缺氧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因素对生物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 了解缺氧因素对生物体适应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生物体组织细胞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所需氧气的现象。
缺氧因素主要包括低氧环境、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分析缺氧因素对生物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缺氧因素对生物体适应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4只。
2. 实验设备: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pH计、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试剂:0.25%氯丙嗪、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1%美兰、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编号为甲、乙。
(2)甲鼠腹腔内注入0.25%氯丙嗪0.1ml/10g;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0.1ml/10g。
(3)将甲、乙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然后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4)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1只,观察正常表现。
(2)将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中,观察并记录死亡时间。
3. 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1只,观察正常表现。
(2)向小白鼠腹腔内注射5%亚硝酸钠0.5ml。
(3)立即腹腔注射1%美兰。
(4)观察并记录死亡时间。
4. 数据处理(1)计算小鼠耗氧率(r)。
(2)分析缺氧因素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1)甲鼠存活时间为90min,乙鼠存活时间为120min。
缺氧条件实验报告模板
![缺氧条件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0d63c7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b.png)
一、实验名称缺氧条件实验二、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缺氧条件对生物体生理、生化及行为的影响。
2. 探讨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3. 为缺氧条件下生物体的生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生物体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细胞呼吸作用减弱,能量代谢受阻,进而影响生物体的生理、生化及行为。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条件,观察实验对象在缺氧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及行为变化,分析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鱼类等。
2. 实验器材:缺氧实验箱、气体分析仪、显微镜、离心机、pH计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NaHCO3、Na2CO3、葡萄糖、乳酸等。
五、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置多个重复。
2. 缺氧条件设置:(1)低氧环境:将实验动物放入缺氧实验箱,通过调节箱内氧气浓度模拟低氧环境。
(2)无氧环境:将实验动物放入无氧实验箱,通过去除箱内氧气模拟无氧环境。
3. 实验观察:(1)生理指标观察:观察动物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2)生化指标观察:采集动物血液、组织样本,检测乳酸、pH、ATP等生化指标。
(3)行为观察:观察动物的运动能力、反应速度等行为变化。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缺氧条件下实验动物生理、生化及行为指标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变化:(1)低氧环境:动物心率、呼吸频率降低,体温略有下降。
(2)无氧环境:动物心率、呼吸频率显著降低,体温明显下降。
2. 生化指标变化:(1)低氧环境:乳酸、pH略有下降,ATP含量降低。
(2)无氧环境:乳酸、pH显著下降,ATP含量大幅降低。
3. 行为观察:(1)低氧环境:动物运动能力略有下降,反应速度变慢。
(2)无氧环境:动物运动能力显著下降,反应速度明显变慢。
七、讨论与分析1. 缺氧条件下,动物生理、生化及行为指标的变化与缺氧程度密切相关。
2. 低氧环境对动物的影响较小,而无氧环境对动物的影响较大。
缺氧病理生理实验报告(3篇)
![缺氧病理生理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4d975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d.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探讨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和病理生理机制。
3. 通过实验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
4. 分析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10只。
2. 实验仪器:呼吸频率计、心率计、血液pH计、注射器、玻璃管、缺氧装置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美兰溶液、1%氰化钾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
2. 第一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3. 第二组(低张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过通入氮气使氧气浓度降低至5%以下,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4. 第三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入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5. 第四组(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6. 第五组(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1%氰化钾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7.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变化,直至动物死亡。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白鼠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2. 低张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
3.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30分钟。
4.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40分钟。
5. 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迅速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10分钟。
五、实验分析1.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缺氧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生理反应,如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等。
2. 不同类型缺氧的影响:低张性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较为相似,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
缺氧试验实验报告模板
![缺氧试验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1264f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f.png)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实验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
2. 了解缺氧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因氧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而发生的代谢障碍。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环境,观察动物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分析缺氧对动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体重20克左右,雌雄不限)2. 实验仪器:缺氧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计、注射器、手术器械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氰化钾、钠石灰等四、实验方法1.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10只。
2.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小鼠放入缺氧箱中,箱内通入氮气,逐渐降低氧气浓度至2%。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直至小鼠死亡。
3. 血液性缺氧实验:- 向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模拟血液稀释。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直至小鼠死亡。
4. 组织中毒性缺氧实验:- 向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的氰化钾,模拟组织中毒。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直至小鼠死亡。
5. 缺氧耐受性实验:- 将小鼠放入缺氧箱中,箱内通入氮气,逐渐降低氧气浓度至2%。
-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直至小鼠死亡。
- 比较不同处理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分析缺氧耐受性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小鼠在缺氧箱中呼吸频率逐渐减慢,心率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
- 小鼠死亡时间约为120分钟。
2. 血液性缺氧实验:- 小鼠在血液稀释后,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
- 小鼠死亡时间约为240分钟。
3. 组织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鼠在注射氰化钾后,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
- 小鼠死亡时间约为10分钟。
4. 缺氧耐受性实验:- 不同处理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缺氧耐受性较低的组别死亡时间较短。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c92e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e.png)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缺氧是指组织和器官在缺少充足氧气供应时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科学实验中,研究者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模拟和观察不同类型的缺氧情况,以便了解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缺氧实验方法及其实验报告。
一、单纯性缺氧实验1.实验目的:模拟环境中缺氧情况,观察生物体对缺氧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2.实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动物:小鼠(2)实验仪器:缺氧箱、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等(3)实验组数: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4)实验步骤:a.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
b.正常对照组置于正常气氛中,缺氧组置于缺氧箱中。
c.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情况、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d.检测并分析生物体的血液参数、生化指标等。
3.实验结果和讨论:(1)缺氧组的小鼠活动减少、呼吸频率增加,表明缺氧影响了生物体的生理状态。
(2)缺氧组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证实了缺氧情况的成功模拟。
(3)缺氧组的血液参数和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说明缺氧对生物体的代谢和功能产生了影响。
二、缺血缺氧实验1.实验目的:模拟缺血缺氧情况,探究缺血缺氧对器官或组织的损伤程度。
2.实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动物:大鼠(2)实验仪器:缺血模型装置、血管夹等(3)实验组数:正常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缺氧组(4)实验步骤:a.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缺氧组。
b.正常对照组暴露于正常血液供应条件下,缺血组使用血管夹阻断血流,缺血缺氧组在缺血基础上再施加缺氧处理。
c.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表现、组织病理变化和炎症反应等。
d.进行相关检测和分析,如组织学检查、炎症因子水平测定等。
3.实验结果和讨论:(1)缺血组和缺血缺氧组的大鼠活动受限,表明缺血和缺血缺氧对生物体造成了损害。
(2)缺血组和缺血缺氧组的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如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等,进一步证实了缺血缺氧对组织的损伤作用。
(3)缺血和缺血缺氧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说明炎症反应在缺血缺氧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日期:×××
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成绩实验人员撰写报告人: ×××小组成员: ×××
专业年级信息×××年级×××专业第×××班第×实验室第×组
1.实验目的
(1)通过了解缺氧的分类;
(2)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
(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
2.实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将小白鼠置于密闭的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容器中,容器中的O2而呼出的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收。
因此,在缺氧瓶中的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利用,而小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收,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的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的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的结合能力。
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气的210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
NaNO2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收进入体内,可使Hb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或/和动物
动物:成年小白鼠,雌雄不拘
材料:
(1)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
(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粗剪刀、组织镊等 3.2方法(即实验步骤)
(1)乏氧性缺氧
1) 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 2) 将小白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塞紧瓶塞;
3) 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 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2) 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 用量杯先取甲酸3ml 放于试管中,再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 ,塞紧瓶塞; 4) 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的改变。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 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 2) 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只;
3) 随后立即取其中1只小白鼠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0.3 ml ; 4) 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 0.3 ml ;
5) 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4.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
4.1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 一般状况
呼吸频率(次/min )
呼吸
幅度 皮肤黏膜
颜色
存活时间
缺氧类型
1) 乏氧性缺氧 12min
临终前小鼠耳朵血管颜色变紫绀,眼睛颜色暗红,毛色暗淡,行动变缓,身体抽动
正常 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 80 正常 淡红色 缺氧 3min
动作迟缓,眼睛暗红、无神
60
变慢 暗红色 6min 尾巴颜色变黑,眼皮低垂睁不开 180 剧烈 暗红色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2min
小鼠濒死前,狂躁好动,并伴有剧烈抽搐,张口
呼吸,四肢僵直,二便
失禁
正常 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 80 正常 淡红色
缺氧 3min
活动较为敏捷,躁动
195 频繁剧烈 樱桃红色 6min 活动较之前迟缓 101 变快 樱桃红色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正常 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 80 正常 淡红色
亚甲蓝救治 3min 活动力较强,眼睛变暗,嘴变黑
120 变快 棕褐色 7min
死亡时,二便失禁,四肢僵直,眼睛变黑 6min
活动变缓慢,尿失禁,腹腔胀大,
见蓝色物质
75 变慢 棕褐色 生理盐水对照 3min 活动较缓慢,运动迟缓,眼睛变
31
变慢
棕褐色
8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