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音乐音响感性体验

合集下载

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音乐善于激发和表现感情。

应该说,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感情的表现和体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写道:“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段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但是,与其他艺术相比,音乐与人的感情之间的联系最为直接。

换言之,音乐更善于直接激发和表现感情。

■感情体验的定义音乐欣赏的感情体验,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人生活在世界上,依靠各种感觉器官与周围世界发生着感性的,自然而直接的联系。

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经过生存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发展起那些能够确证自己是属人的美的感受,其中包括对于自然音响和对于作为艺术的音乐音响的美的听见感受。

人们在听到某些自然音响和音乐音响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一种感知,“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已深受感动了。

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它们作为通向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

■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1.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

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音乐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音乐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音乐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育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力量。

(1)(音乐观赏)法以观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作品进展倾听、联想、想象、仿照、分析、比拟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深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学问,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3)参观法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加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进展音乐表现力量的方法。

(1)练习法将学问运用于实际、将学问转化为技能、技巧和进展音乐表现力量的方法。

(2)律动教学法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3)创作教学法培育学生音乐制造性思维、制造精神和实践力量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

(4)嬉戏教学法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展教学的方法。

包括启发式、问答式、指导式谈话。

(3)争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争论或(辩论)进展学习的的方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探究、发觉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看、分析、综合、比拟、收集、沟通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

发觉法(讨论性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思索、争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觉并把握相应的学问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音乐课程的特点1、音乐性。

音乐性问题,就是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这是音乐本身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关注音乐本身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

音乐作品鉴赏的心理过程解析

音乐作品鉴赏的心理过程解析

音乐作品鉴赏的心理过程解析作者:许琴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6期摘要:深入解析音乐鉴赏的本质与鉴赏的心理过程,实现审美活动的创造过程,形成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产生判断,形成音乐形象,只有了解音乐作品鉴赏的学习过程,才能实践音乐鉴赏的审美行为和评价。

关键词:鉴赏;心理过程如何让学习者在对音乐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断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联想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审美享受,并能充分理解和挖掘音乐作品,必须深入解析鉴赏的本质与心理过程,才能把握鉴赏的实践过程。

1 鉴赏的心理过程音乐鉴赏,以鉴赏者的音乐审美经验为条件,它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

鉴赏者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去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

由于这些心理活动在鉴赏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能在鉴赏者心灵中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2 形成感性体验音乐鉴赏的感性经验,指鉴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人生活在世界上,依靠各种感觉器官与周围世界发生着感性的、自然而直接的联系。

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经过生存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发展起那些能够确证自己是属人的美的感受,其中包括对于自然音响和对于作为艺术的音乐音响的美的听觉感受。

人们在听到某些自然音响和音乐音响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一种愉悦,“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已深受感动了。

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它们作为通向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

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射”,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这些音包含的任何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对这些音本身的愉悦感觉,正是这种感觉,构成了音乐鉴赏的出发点,是通往关于音乐艺术的更为高级和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

关于音乐鉴赏感性经验赖以形成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点。

鉴赏者在鉴赏时,不是把音乐音响看作零散和没有意义的部分加以承受,仅仅追求一种单纯的初级生理和心理快感,而是将音乐音响作为一种具有综合表现意义的艺术整体加以感受。

直面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由吕其明的《红旗颂》所引发的思考

直面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由吕其明的《红旗颂》所引发的思考

吗?“ 移风易俗 , 莫善于乐 : 安上治 民, 莫 善于礼 ’ 。 ” 是孔子对音 乐社会功能的认识与 阐释 。《 红 旗颂》 是“ 革命 历史题材 ” 交 响 乐的代表作品 , 它充分地表达着 中国人 民对祖 国无 限的爱 和对 党的无 比的忠诚。这种崇高而美好 的音乐以最直接地方式 冲击
成 为 在 广播 、 影视 、 晚会 上 演 奏 率 最 高的 作 品之 一 。这 部 作 品 之 所 以被 广 为传 颂 , 不仅 是 因 为 它 的 旋 律 优 美动 听 、 荡气回肠 , 更
音 乐 中 似乎 呈 现 了奔 腾 的 黄 河 , 广 袤 的草 原 。悠 长 的旋 律 让 人
置身于无限的回忆中。 ( 4 ) 展 开部 ( 第8 3~2 9 2小 节 ) , 在 铿 锵 有 力 的 三 连 音 节 奏 进行中 , 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 , 接着颂歌主题变成 了豪迈的 进行 曲。放佛 冲锋号吹响了, 战士们在 向着敌人 冲刺 , 最终敌人 们溃散了 , 我们取得 了胜利 。 ( 5 ) 再现部( 第2 9 3— 3 2 8小节) , 木管 乐器组 和弦乐组一起
的未 来 无 限 辉煌 。
3 美 学价 值
管弦乐作品《 红旗颂》 作为音乐会 开幕 曲一经上演 , 就获得 巨大 成功 。几 十年来成为各种音乐会与影视作品最受青睐 的作 品之
《 礼记 ・ 乐记 ・ 乐本 篇》 中记载 “ 凡 音之起 , 由人心 生也 。 人心之动 , 物使之 然也” o C 1 ] 一 部经典音 乐作 品的产生 , 一定是
国的 养 育 。 注释 : ① 吕其 明 ( 1 9 3 0 一) , 安徽 无为人 , 1 9 3 0年 5月 出生。
突如其来 的使命 , 让毫无思想准备的 吕其 明既兴奋 , 又 紧张 。他 深知 , 这是前辈音乐家对他 的一种高度信任和厚望 , 虽然时 间紧

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

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

音乐美学的心得体会与见解从大三才刚刚开始接触音乐美学这门课程,课程虽短却学习到许多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无论是在课堂上面,书本上面,课程上面都能获取各种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知识。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

从字面文本意义上来观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也是比较学理化并有些抽象的词汇,非专业学人恐就字面理解也会具有差异性与困难。

当我们走进音乐厅,直面感性聆听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时,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感受,不管这种感受是赞扬还是批评,它总是已经随着作品音响的进行而在聆听者的内心中产生了一种对作品的内心触动——即已经产生了一种所谓的“听觉内容”。

这样一种由音乐作品而引起的“听觉内容”是伴随着音响的进行而在观众的内心中产生的,我们是否可以说这种感受性的内容是音乐音响传达给观众的一种音乐内容呢?如果我们承认了它是音乐所具有的一种内容,那么为什么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聆听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性内容呢?这些看似简单肤浅的问题,却是最本质并难以完全回答又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音乐是否具有内容,音乐的织体形式本身是否又具有自我客观意义上的“形式内容”?我们常讲大三和弦的明亮,小三和弦的柔和,除去审美主体客观的听觉心理与自我客观存在的听觉感性审美规律之外,就音乐客体即音乐结构上的形式逻辑而言,它是否具有音乐客体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上的内容呢?大三和弦的明亮,小三和弦的柔和,这两种听觉感受的来源是否可能本来就存在于音响的客观规律之中呢?即音响自我的形式逻辑中已经存在了音响明亮柔和的物理性结构规律,它不以人的听觉变幻为转移。

如果这样一种形式意味上的内容客观存在,那么,仅就音乐形式客体而言,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承认音乐有其自身的形式内容,由此,即使是音乐的形式也同样存在着形式意义上的内容。

而形式意味上的内容涉及到音乐作品的历史流变与方法变迁,作曲家采取什么样的作曲方法论就决定了会出现什么样的音乐织体结构形式,从而也就意味着会出现什么样形式意义上的内容。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成为人格完美、道德高尚的人.随着音乐新课程的改革,音乐鉴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如何上好一堂音乐鉴赏课,却仍然令许多教师感到困惑。

目前音乐鉴赏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音乐鉴赏教学定位太专业化或非音乐化。

有的教师在鉴赏课上一开始就大讲风格体系、精神特征,详尽地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弄得学生一头雾水。

还有一些教师上鉴赏课的步骤是作者生平介绍、背景了解、作品所表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学生边听作品,教师边讲解,学生跟教师的理解走。

如此一来,音乐本身并未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性情没有得到陶冶,心中仍是一片空白.目前音乐鉴赏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音乐鉴赏教学定位太专业化或非音乐化.怎样改变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当代美国哲学家奥尔德里奇认为:“音乐作品的内容既是可听的,也是可见的——或准确地说,可听和可见二者在音乐作品中互不排斥。

”音乐美学也从审美角度肯定了奥尔德里奇的观点。

音乐美学认为音乐的内容包括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觉、非想象的音乐性内容,即可听的内容,它是音乐中客观的内容因素;另一种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可以称之为非音乐性的内容,即可视、可思的内容.778论文在线它需要依靠主观的想象去实现,因此也是音乐中带主观色彩的内容因素.根据音乐美学的上述理论,我认为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对音乐性内容“度”的把握音乐性内容是指在音乐中不受听众的想象或联想的影响,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中的内容成分。

它包含三个方面,即基本情绪、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

音乐中的基本情绪对听众来说,它是纯粹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听众无须经过任何理性化的判断,单凭音响对感官的刺激就能直接产生。

音乐鉴赏的要求和要点

音乐鉴赏的要求和要点

音乐鉴赏的要求和要点从当代审美哲学观点来看,无论是强调音乐形式属性的“听觉艺术”和“情感艺术”,还是强调“心声相合”的“听觉——心觉”艺术,作为审美对象,其审美价值都存在于审美活动过程——审美体验中。

也就是说,艺术品不是离开主体独立存在的,它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其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审美体验的自由创造”。

“它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一句向起反应的心弦所说的话,一种向情感和思想所发出的呼吁”(黑格尔)音乐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

这种“形式”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在审美体验中实现的“有生命力的形式”。

它是以听觉感知为先导,通过主体心灵与客体音响的沟通,达到超越自我、超越音乐及外部物质世界的自我精神升华的境界。

音乐鉴赏是指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一个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很好的鉴赏音乐的基本条件。

拥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的欣赏音乐的基础。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让听众更好的感受音乐包含的感情和想象,使音乐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在欣赏者的内心深处进行创造性的再现,对音乐作品进行恰当、理性的评价。

因此,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核心,是音乐鉴赏的基础。

所谓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在多听、多想的基础上提高的,它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赏者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评判态度。

由于音乐给予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某种态度的反映,如喜、怒、哀、乐等。

所以,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来看,欣赏是接受环节,它不是以表演或为获得某种具体成果为目的,而是聆听者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内心听觉引起回忆、想象及联想等,丰富自己从欣赏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通过音乐听觉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行为。

音乐鉴赏中音响感知的审美获得探究

音乐鉴赏中音响感知的审美获得探究
艺术 论 丛
耐州
音乐鉴赏 中音 响感知 的审 美获得探究
翟 吉辉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 5 0 0 8 6
摘要 : 音乐鉴赏是 高校 实施 美育的重要途径 , 在教 学过程 过程的完形 , 都有相类似的地方 , 它们之 间存 在一 种同形同构 中要按照音 乐审美教育的规律开展 音 乐鉴 赏活动 ,使音 乐鉴 关系 。 音乐 与情感都是在时间的变化下发生变化 , 是不断运动 赏音 响感知 审美获得的研究方向、音 乐鉴 赏音响感知 审美获 的 。 最后 , 审美反应与审美联想的 自然生成 得 的接 受反应 、音响感知审 美获得 的文化建构等三个方 面进 行探讨 。 联想是艺术升华 的要 素 , 音乐审美亦不例外 , 联想 可以更 关键词 : 音 乐鉴 赏 音响感知 审 美获得 好地认识到音乐的意境 , 感情的描绘 , 哲理性 内涵等。 因此 , 不 同的人欣赏同一个音 乐完全会 由不 同的效果 ,是 在 自己体 验 前言 : 生活经历 中的情 感 、揣摩 ,让情绪融入其 中所产 生的想象 结 各大高校实施美育离不开音 乐鉴 赏 ,通过让学生欣赏古 果 。 今 中外 的名段 , 拓展学生 的音乐世界 , 培养 学生对美 的感受与 2 . 音乐 鉴赏音响感知审美获得的接受反应 鉴赏能力 , 进 而促进其创造能力 。 音乐 是依靠音 响作 为传媒媒 听是感受音乐的最主要方式 ,这就要求 现代 音乐 教育从 听觉蕴积” 。 在教学过 程中 , 教师要 引 体, 运用学 生的听觉来达 到对 音乐感受 的 目的 , 因此 , 学生音 事者不断地丰富学生的“ 响感知 的审美获得是从音响审美汇总发展的 ,这是 目前音乐 导学生聆 听音乐 , 捕捉 、 分辨 、 比较急体验 , 采用不 同的形式 , 教育所必须要完成 的任务。 强化与优化聆听。 内容美与形式美构成了音乐 的美 , 形式美的 1 音乐鉴赏音响感知审美获得 的研究趋势 存在是为了可以更好 地欣 赏内容美 。 2 . 1对 音 乐 形 态体 验 的 音 响 感知 审 美获 得 1 . 1教 育方 式 的误 区 对音乐要素与音乐整体结构形式 的内在感受 构成 了音 乐 直 以来我 国音乐的教育都没有规律可循 , 新课 改之后 , 音乐教育受到领导 的高度重视 , 但从实 际情况来看 , 很多地方 形态 , 包括对旋律 , 结构、 音色 、 力度等等 。学 生在欣 赏音乐 的 对音 乐教育 的重视程 度仍然不够 , 受“ 应试教 育” 影 响根深 蒂 同时 , 将 自己的经历融人其 中, 形成独特 的感受 。教师在这一 固, 很多高校都 没有 为学生搭建这一平 台, 很多学生 只能 自己 过程 中要善于发挥引导功 能 , 让学生体验到旋律的运动形式 , 寻求喜欢 的音乐 , 而社会 中很多音乐 的品位 亟待 提升 , 音乐教 表现对象在运动形态上的异质 同构 的关系 。 就以节奏为例 , 任 育 出现 了“ 断层 ” 现象 。 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 其独 特节奏 的,打破这 一节 奏很 可能就 人 和人存在差异 , 地域文化存在差异 , 这必然导致人们对 会偏离原本 的轨道 ,音乐 的节奏是音乐最具 特色 的地 方 , 所 音乐鉴赏存在差异 。 从音乐鉴赏 课程 的发展情况来看 , 学 生们 以, 音乐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节奏类 型。 2 _ 2对音乐描绘 性内容的表现手 法体 验的音响感知 审美 相对 于鉴赏音乐似乎 更喜欢 了解作 曲家 的文化 背景与生 平 , 他们对文字 、 语 言的依赖过身 , 无法随着音乐音响 的展开过程 获 得 去感受音乐 的变化 , 唤起对音乐情感 的共鸣 。 随着音 乐教学理 让学生充分认识 到音乐描绘性 内容 的表 现手法是 获知审 念 的深入 , 过去重视 知识 的情况发生转变 , 音乐鉴赏要更加注 美获得的方式。 音乐大家会运用多层次的音乐织体 , 并结合音 重 引导学生对作 品情感 的体验 , 与音乐进行情感 的交流 。 区、 音色 、 力度 、 速度等 , 构成特定 的音 响组合 , 象 征性地构 建 出流动中的音响造型——线条 、 层次 、 方位 、 远近等空间感 , 以 1 . 2音乐鉴 赏音 响感知审美获得的意义 音 响感知 的审美获得不是一般的感知 ,是一种理性 的积 象征或暗示某种视觉 形象 。 淀, 是层次的升华。对音乐 自身的感知 与把握 , 任何艺术都有 2 . 3把握音乐主题的音响感知审美获得 其特 有的外貌与形式 , 节 奏的张弛 , 结构 的布局等等 , 能够对 所谓音乐主题就是音乐 的主要思想 ,他具有独立 的完 整 音乐在 时间流程 中获得审美 的体验 ,在直接感受 的深层 中有 结构 , 主导音乐作 品的展开 。所以 , 要强化学生对音乐 主题 的 理性 的积淀 。 所以, 音响感知的审美获得是实现音乐审美需求 感知 与记忆 , 这是 音响感知获得 的重要 阶段 , 在教学过 程中 , 的基础 , 也是衡 量音 乐审美 能力 的标准 , 可 以丰 富音乐 的感性 要让学生可以听到并 分辨 出主题 , 一般情 况下 , 在乐 曲开始 的 经验 , 构建 良好 的审美 意识 , 展 开对音乐更深 层次的探讨 , 发 时候 , 具有 明显旋律性质的段落就是该乐 曲的主体 。 一部成 功 的作 品 , 尤其是器 乐作品 , 很 多况下不止 一个 主题 , 这就要 现音乐更 多的价值 。 1 . 3 音 乐 审 美教 育理 论 基 础 和 方 法 论 让学生听辨和记忆乐 曲各部分 主要旋律或主题动机。 首先 , 审美的相 似律 3 . 构建 音响感知审美获得的文化性 客观世界 丰富性与主观世界丰富性互相对应 ,在 审美过 文化性是音乐发 展必不可少 的部分 , 除了上文中的特征 , 程中, 主观影响较大 , 审美相似律是世人将客观存在变 为主观 必须要注重积累 、 储存 内在图式 ; 从初级 阶段朝着 高级 阶段 的 存在 , 然后升华 新的客观存在 。在进行 审美 活动 中, 人对事物 升华与发展 ; 凭借惯例经验到积极记忆 的审美 生成 , 审美获得 的分类 与感受 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 ,现实生活 中截然不 同的 多 是 经 验 的 积 累 。 事物 可能是审美世界 中的一类 。 白雪 与纯 洁、 高山流水与友谊 结束语 : 等, 在音 乐创作 中常 常会 用到拟人 、 比喻 等方 式 , 都 是依据这 从上文的分析中 ,音乐鉴赏更多是一个心理体验 的过程 原则 的。 音响感知审美获得是 实现对音乐审美需求 的基础 ,是衡量音 其次 , 格式塔总体感 知原理 乐审美能力的标 准 , 是文化发展 的过程 。 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 不能忽略学生音响感知的审美获得 ,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 格式 塔心理学有 一个 理论 : “ 整体不能还 原为各个部 分 , 中, 各个元素 , 整体是先于部 分存 在的 , 而且制约部分 的性质 与意 握音乐理论 , 进而实现音乐审美教育 的 目标 。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要 环节。利 用音乐 自身的规律和审美表现特征 , 培养 学生感受、 理解、 鉴赏音 乐的能力, 学生 是
获 得 良好 的音 乐审 美能 力与 高品位 的音 乐鉴 赏能 力的重要 途径 。
关 键词 : 乐欣 赏 ; 感体 验 ; 音 情 能力

乐 是人 类 最古 老 , 最具 有感 染 力 的艺术 形 式之一。 它是 以音响的特殊形式来引起欣

调接受与掌握 , 而不够注意学生个体 的感 受 , 够 不 注意学生 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鉴赏音乐经验 的积累 , 造成 学 生 的主 动性 学 习能 力 差 , 少 自己 的独 立 思 缺 考能力 ,学生个体的独立性也得不到尊重 和发展 , 这样必然造成学生对教师过于盲从和依赖。那么 , 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 中更 好地获得情感体验以达到审美 目的呢?笔者认为应 从 以下几个 方 面人手 。



8 ・ 5
维普资讯
结合 自己已有的经验加 以整合完成对音乐的再 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 的情绪引 向宁静深远 的意境 料 , 在情感体验中进行 自由想象并沉醉于音乐情 中去 , 或用优美的语言细致描绘春风和煦 , 浩月 当 创造 , 境之中, 自己的欢乐或忧愁融于对 音乐 的想象之 把 空, 山水相连 , 渔舟晚归, 花月交辉 的充满诗情画意 其次 , 从非音乐性内容获得情感体验。 由于音乐 的大 自然美丽景色 。让学生喜爱音乐 , 对音乐作品 中。 表 现手段的特殊性 ,使得它在表现感情 的同时 , 却 产 生浓 厚 的兴趣 。 不能把感情所赖 以产生 的思想 和生活基础 同样 明 二、 以学 生为 主体 , 立 良好 的参 与意 识 建 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 中的感情 欣赏教学必须使学生建立起 良好 的参与意识 , 确地表现出来 , 也能够有意识地运 因为欣赏教学 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体验 的过程 , 没有 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 , 深人体验乐 曲感情表现 的内涵 , 从音 学生 亲 自参与到活动 中去就谈 不上真正地感受音 用理解 因素 , 乐 以外 的 因素 中找 到理 解 的根 据 , 如 在声 乐 作 品 例 乐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不是靠教师的知 识灌输来获得 , 而是通过学生个体 的参与 , 在教学 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 。在对声乐作 对这些非音乐 因 活动 中培养 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和创造性思维。通 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 中, 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 的。学生在对音乐进行 过师生 间的知识交流和信息的转换 , 形成动态的知 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 识传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困惑、 喜悦 感情体验时 , 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 和激 动等感情 的变化 , 获得大量 的音乐知识和欣赏 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 , 内涵的体验。学生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 音乐的经验 , 形成活跃 的思维能力 , 丰富和发展 了 兴趣 爱好 , 逐渐养成 了良好 的思考 、 想象的习惯 和 倾 听, 凭借直感更 准确、 更细致地去体验乐 曲的感 另一方 面也要从更广 阔的方面 , 特别是 学习方法 , 从而增强上好欣赏课 的信心 。学生在教 情表现外 , 师引导下主动去探究问题 , 通过 自身的参与直接去 从乐 曲产生的社会环境、 曲家 的生活经历 、 作 创作 感受音乐 , 体验音乐 的情感 , 通过教 师的适 当引导 意 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 了解 , 以 来认识 和感受音乐美 , 逐渐积累感受和鉴赏音乐 的 求得对乐曲感情 内涵的正确把握和体验。例如德沃 经验 。 夏克 的《 第九 ( 新世界 ) 交响曲》 如果学生们通过 , 三 、 音乐 性 与非 音乐 性提 高体 验的层 次 从 理解认识 的作用 , 了解到这部协奏 曲是捷克作 曲家 学 生有 了感 性 体验 的基 础后 , 逐渐 引导 他们 上 德 沃 夏克 晚 年旅 居美 国时 写 的作 品 , 者通 过 这 部 作 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性欣赏阶段。首先 , 从音乐性 内 作 品倾诉 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 国和亲人 的深切怀 容获得情感体验 。由于音乐是 以音 响作为物质材 念 , 么 , 生 们 在 欣 赏 过 程 中就 会 对 这 部 作 品 的 那 学 料 , 是 以有 组 织 的 音 响构 成 的节 奏 、 律 、 它 旋 和声 、 感情 内涵获得更深刻 的体验。但是 , 对感情体验 的 调式等来塑造形象 , 反映生活的。我国音乐美学家 这种进一步 的要求 , 不是 每一个 学生 , 每一个作 品 王次 昭认为 “ 音乐中音乐性 的内容应该包含三个方 都能做到的。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 , 作者在创 面, 即基本情绪 , 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o在 欣赏音 作他们时往往没有 留下什么有关记述 , 品本身也 【 作 乐作 品时 , 学生通过体验音乐的基本情绪再到风格 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 的社会 内容 , 只是某种情绪 而 体系与更高层次 的精神特征的体验 , 基本情绪作为 的表现。在这样 的情况下 , 就很难对乐 曲做 出进一 音乐 的表层特征一般学生都能感受得到 , 但音乐 中 步 的解释, 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 的风格体系与更高层次 的精神特征往往需要欣赏 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 。有时音乐中 者完 成 了对乐 曲的理解思考和理解认识之后才能 所表达的感情的确是 “ 只可意会 , 不可言传” 的。 对音乐作 品有所把握 。 : 如 贝多芬的《 第五命运交响 综上所述 ,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 中的重要 曲》 从它那 以敲��

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

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

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

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和赋予美的因素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

在综合艺术中(如戏剧、舞蹈、影视等),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借音乐的抒情性能,把情感表露出来,并有所渲染、强调、夸大。

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

特别是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或带感情起伏的语气语调信号,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且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译,那就麻烦了。

而音乐,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

因此,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

因此“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音乐是感情的语言”,“音乐无国界”,这些近百年来已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即“乐与情通”。

本文就是讲述了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各方面的体现及要素。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音乐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不仅唤起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的共鸣,还展示了人类的美学追求。

在音乐欣赏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时起作用。

感性认识依靠听觉、神经系统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直观地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感;理性认识则借助音乐理论、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等知识,分析和思考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魅力和内涵,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一、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音乐欣赏中最直观、最基础的认识方式。

它依赖于听觉、神经系统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直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感。

具体来说,感性认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音响感性认识首先包括对音响的感知。

这里的音响包括音高、音量、音色、韵律等。

在听音乐时,我们通过耳膜共鸣,感受到不同音高的变化,同时也能感受到高低音的强弱之间的平衡,这就是音量。

此外,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各异,通过不同的音色,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情感与氛围。

同时,韵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和音高、音响一样,通过听觉传递到我们的神经系统中去,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2. 感受情感在感性认识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情感化的艺术,它可以形象地表达出人类内心的感情。

比如,轻柔的旋律会让我们感到温柔、舒适、平静,而哀怨的乐曲则充满了悲痛、哀伤和无奈。

情感是音乐中最核心的元素之一,对于成功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来说,良好的情感表现能够催化听众的共鸣和回应。

3. 感受音乐的氛围音乐还能够创造出一种氛围和场景,它引导我们进入一种梦幻世界、历史场景或现实人生。

比如,古典音乐可以创造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氛围,使我们沉浸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皇家音乐厅;流行音乐则更注重现代化的风格,可以勾勒出一种都市生活的感觉。

这种音乐氛围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贯穿于整个音乐创作和演奏中,使我们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相对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更加深入和分析性。

音乐的感性材料

音乐的感性材料

音乐的感性材料音乐,是一种抽象而又具体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声音的组合和节奏的变化,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而这种情感和思想,往往来源于音乐的感性材料。

音乐的感性材料,是指那些能够直接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元素,它们可以是旋律、和声、节奏、乐器的音色等,这些材料共同构成了音乐的情感世界。

首先,旋律是音乐的重要感性材料之一。

旋律是音乐中最容易被人们记住和感知的部分,它通过音符的高低、音程的变化,来表达出各种情感。

比如,欢快的旋律会让人感到愉悦和轻松,而悲伤的旋律则会让人感到忧伤和沉重。

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使得旋律成为了音乐中不可或缺的感性材料。

其次,和声也是音乐的重要感性材料之一。

和声是由不同音符同时发出而形成的音响效果,它可以增强旋律的表现力,也可以独立表达出某种情感。

比如,和声的变化可以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让情感更加立体饱满。

因此,和声在音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音乐情感的重要表达手段。

再次,节奏也是音乐的重要感性材料之一。

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通过时间的长短、强弱的变化,来构建出音乐的韵律感和动感。

比如,快速的节奏会让人感到兴奋和激动,而缓慢的节奏则会让人感到宁静和安详。

这种情感的传达,离不开节奏这一重要的感性材料。

最后,乐器的音色也是音乐的重要感性材料之一。

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色特点,它们可以通过音色的柔和、明亮、沉郁等特点,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比如,小提琴的音色温暖而富有感染力,大提琴的音色深沉而富有张力,而长笛的音色清澈而富有透明感。

这些音色的特点,为音乐的情感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综上所述,音乐的感性材料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的情感世界。

旋律、和声、节奏、乐器的音色等,都是音乐中能够直接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元素,它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让音乐成为了一种能够深深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

因此,我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不妨多留意这些感性材料,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作者:汤佩莹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音乐感受感情体验作了解释,阐述了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探讨了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作用。

指出感情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在于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

而感情体验对于人类文明的作用在于使人追求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陶冶性情、发生共鸣而受到启迪。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情体验;基本要求;作用音乐善于激发和表现感情。

应该说,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中,感情的表现和体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写道:“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段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但是,与其它艺术相比,音乐与人的感情之间的联系最为直接。

换言之,音乐更善于直接激发和表现感情。

一、感情体验的定义音乐欣赏的感情体验,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人生活在世界上,依靠各种感觉器官与周围世界发生着感性的、自然而直接的联系。

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经过生存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发展起那些能够确证自己是属于人的美的感受,其中包括对于自然音响和对于作为艺术的音乐音响的美的听见感受。

人们在听到某些自然音响和音乐音响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一种感知。

二、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1、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感性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

论感性体验与音乐抽象表现的建构

论感性体验与音乐抽象表现的建构

有主体意 向的 声音 客体 ,以声音 为始 端 ,以情感为 中介 , 以形式 为终端 ,在人的 感性 直觉进程 中,通过 意 向逐一 显 现 为意 义。
客体 实在 ,并 依托 主体实在而成就一种 自足存在 。 ( )音 乐中的人的情感物 一 通 过科 学地 认 识 ,可以 为我 们提 供 的是 一系列 单纯
人 的 声 音 感 受 及 响 应 感 觉 之 后 剩 余 下 来 的 这 一 点 点 无 法 定 乐的 、声音 的整体 ,我们可以产生 某种具 体的表象 ,产生 性 和 量 化 的 东 西 ,总 使 人 长 久 地 驻 足 逗 留 ,甚 至 于 持 续 地 甚至是非听觉 类型的心理现象 的表 象 ,产生一种人的情感
在 音 乐 中 , 声 音 作 为 唯 一 的 实 体 ,并 通 过 陈 述 呈 现 的 ,在某 种程 度上来说是纯粹 的逻辑 因素 。而艺术 ,如文
出物像来 。然而 ,声音 和意念 、乃至 概念 毕竟无法直接 关 学 、 戏 剧 、 美 术 、 电 影 则 是 通 过 具 体 的 、细 节 的 表 象 为
去寻 找另外的 、新的东西 。这 时 ,处于不 同层次 的音乐作
声音是客 体,情感是主体 。当人 们面对包含有 意义的 品 , 才 能 够 最 终 显 示 出不 同 意 义 的 差 别 。 同样 也 就 是 在 此
声 音 进 行 形 式 把 握 的时 候 ,这 个 音 响 结 构 已经 不 是 一 般 意 刻 , 不 同 意 义 质 量 所 引发 出 来 的 强 烈 震 荡 ,才 能 够 真 正 拨 义 上 的 对 象 ,而 是 包 含 有 主 体 意 向 的 声 音 客 体 。这 种 包 含 响人们 业已存在的不 同心 弦。因为 ,这样的意 向正是 依据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理解,以及感性经验与理性经验在音乐欣赏中的地位及作用来讲述音乐欣赏的意义所在。

通过解析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后,让人们感悟到应以怎样的方法和心态去欣赏音乐。

【关键词】音乐;音乐欣赏;感性经验;理性经验一、音乐欣赏中的感性经验音乐欣赏的感性经验,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发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1.何为“感性”。

感性,就汉语构词法上讲,是“感情性质的、感觉性质的”。

①心理学上说“感性”。

在心理学上讲,“感性”简指感觉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

如感觉对比:吃糖后吃橘子,橘子分外酸。

②哲学上说“感性”。

哲学,即揭示出世界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存在与思维的关系的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

柏辽兹落水成曲,舒伯特推磨成调,在哲学的立场上解释,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③文学上说“感性”。

在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一文中,“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

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向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

2.音乐欣赏中的感性经验。

欣赏者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应当具备的四种心理活动,即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和理解判断。

①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

音响感知,是指通过欣赏者的听觉而获得对于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完整的接受。

有些音乐使人兴奋或松弛,有些使人狂怒,有些如微风一样轻抚我们,这些感性经验是欣赏者通过音乐音响对乐曲整体,包括乐曲结构、音色变化等把握后所感受到的。

欣赏音乐还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的情感内涵。

在音乐欣赏中,有些是靠平时经验积累而成的直接情感体验。

有些可以在音乐以外的文字因素,如歌词、标题中找到依据,或凭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去领会音乐作品的情感。

综上可知,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于具体音乐音响的听觉感知和基本情感体验等感性活动,才能进一步达到对乐曲的深刻理解。

②想象联想。

音乐欣赏的感知和体验活动构成了欣赏中的想象联想材料。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摘要】音响在音乐审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基本属性包括声音的清晰度与真实感、声场表现、频率响应、动态范围和失真程度。

音响的清晰度与真实感直接影响听众对音乐的感知,而音响的声场表现则决定了音乐的空间感。

频率响应、动态范围和失真程度则会影响音乐的音质和音乐的表现力。

这些音响属性对音乐审美至关重要,不同属性会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

在欣赏音乐时,需要考虑音响的基本属性,以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了解不同音响属性对音乐的影响,以及影响音乐欣赏体验的因素,对提升音乐欣赏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音响的基本属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

【关键词】音响、审美、基本属性、声音、清晰度、真实感、声场表现、频率响应、动态范围、失真程度、音乐、重要性、影响、欣赏体验、因素。

1. 引言1.1 概述音响的作用音响作为音乐播放的媒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音响,音乐才能被真实地传达给我们的耳朵,帮助我们深入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和美感。

音响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地放大声音,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还原音乐的原始味道,保持音乐的高清晰度和真实感。

一个优质的音响系统能够提供清晰度极高的声音,使得每个音符都能清晰地被听到,让人仿佛置身于音乐现场之中。

音响的声场表现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合适的声场调整,音乐可以在空间中得到更好的展现,增加音乐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音响的频率响应、动态范围和失真程度也是音响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们共同决定了音乐在传输过程中的质量和真实度。

一个优秀的音响系统能够平衡各种音频频率,保证音乐的动态变化被完整地呈现,同时减少失真,使得音乐更加纯净和自然。

对于音乐审美来说,音响的基本属性至关重要。

只有具备优质的音响系统,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和美感。

音响的各个属性相互作用,对音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着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音响系统的质量和性能不仅仅是影响音乐欣赏体验的重要因素,更是音乐审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
摘要:听音乐,带来的是听觉的享受还是心灵上的安慰?我想,还是要按听者的需求来划分的。

听者给予作品的评价往往是通过个人的情感需要,不同的性格会热衷于不同的音响效果。

无论如何,好的a作品总是带给人们和谐的音响体验。

关键词:音乐体裁;音乐风格;奏鸣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35-01
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性格。

我想不不同的作曲家所创作不同风格的作品都离不开他们各自的个性。

于是,我选择聆听三首不同作曲家所作的不同风格的奏鸣曲,在他们的作品中感受他们的个性。

听到霍洛维茨演奏的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纯属偶然,不经意间一位朋友发来的视频,看完听完过后,不禁让人感叹清澈的意境,沁人心脾,似乎眼前有了一群可爱的人作伴,一片美好快乐的景象。

带上耳机,我反复聆听,享受霍大师精美绝伦的演奏,轻巧的双手和美妙的音乐让我感受不到他那苍老的面容,他没有多余的动作,即使看着视频却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到美妙的声音中来。

完全纯净的音乐,每一个音符的轻重缓急都那么恰如其分,该奏鸣曲的音乐表情饱满,音乐构思有趣,在接近结尾段一改前面风格,豁然开朗,象轻声叹息,弱收尾给听众深深的怀恋与思念。

听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我似乎看到了一群
孩子在欢乐地起舞,他们无拘无束地打闹着,我看到了一片极其和谐的场景,很美,那是儿时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奔跑于绿油油的田野中,时而嬉戏,时而诉说着悄悄话;那是儿时的我和我的小伙伴闹腾于沙滩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般的意境;那是儿时的我和我的小伙伴在课间十分钟愉快地跳起皮筋。

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张张可爱天真的脸,那时的我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

一系列的画面体现了莫扎特奏鸣曲自然直率,优美细腻的音乐特点,音乐表现的灵巧明亮的音色,呈现出了阳光般的明朗和乐观的情操。

整首乐曲透露了无邪的童真,毫不做作,乐曲中的跳音给人轻快的感觉,让人忘记忧伤,忘记痛苦。

也让这一个人的夜空,变得繁星点点,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

我感受到了莫扎特的音乐总是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他透过音符把欢乐传递给世人的精神。

快乐的旋律让我有了一种继续享受音乐的冲动,心想顺着童真的心情再给点激情吧。

于是我选择聆听鲁宾斯坦在告别音乐会上弹奏的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乐章。

网络的快速让我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汹涌澎湃的气势似乎让我有些喘不过气,号角般的引子总是让我觉得不安,耳边一阵阵浪向我冲来,连休息的机会都不曾留下,一阵接着一阵,起伏低落,生长在海边的我,把它想成海的汹涌。

经查阅得知《热情奏鸣曲》是以其生动而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们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

第三乐章显示出了沸腾的斗争意志,百折不饶的气势,暴风雨般的第一主题和顽强反抗、挣扎的第二主题。


悲剧式的和弦收场,但是在终曲的尾声却出现了群众舞曲性质的节奏,出现了英雄的插句,表现了不屈不饶的斗志和英雄本身所具有的巨人般的力量。

于是,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作曲家表现的是这般意境。

总之,快速的节奏,强烈的和弦让人来不及呼吸,让我觉得听觉疲劳,或许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激情,听完整曲,留下了炫技的印象。

我想,可能是我的审美太过肤浅吧。

“热情”过后,安静得有点不寻常,一时间,难以平静下来。

还是借助音乐的力量吧,舒伯特的音乐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沿着奏鸣曲的体裁选择了布伦德尔演奏的舒伯特的a大调奏鸣曲,激情过后的旋律显得格外清新,浪漫。

静悄悄的旋律飘然而至,宛若潺潺的溪水,缓缓而流。

听优美的旋律,带领我远离了尘嚣,享受宁静,偶尔的起伏给人一种潇洒的感觉,时而淡雅时而艳丽,带着恬然的心情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只有我一人,似乎又回到了孤单的夜空下,没有了繁星点点,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耳边传来的音乐却冷得那样唯美,冷得那样精致,我在享受着那片环境的安静,而不是孤独。

向来喜欢自娱自乐的我,感受到了一种浪漫。

浪漫,当我独自仰望星空,安静地聆听我的所爱,想我所想,这便是一种浪漫。

犹如听这首曲子呈现出的意境,我所向往的情境。

我知道,音符终止的那一刻,我所感受到的情境仍在心里挥抹不去。

然而,第三乐章的欢快把我带回了现实,熟悉的旋律,是因为曾经一遍又一遍聆听伙伴的弹奏,每次听到这段旋律,便让我有了心旷神怡的感觉。

记得曾经我们这么描述:“音色的颗粒性呈现了
玉珠洒盆的奇妙感觉”。

那段美妙的日子拼搏、上进,有它作伴,这段音乐,带给我的是人生当中一段深刻的记忆。

不是对乐曲本体的理解,而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记忆。

我想,不管是莫扎特、贝多芬、还是舒伯特,作品中都突显了各自的特色。

莫扎特的天真童趣,贝多芬热情澎湃,舒伯特的抒情浪漫无疑带给听者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

音响效果的评价好坏,仅仅只是听者的个人体验吧,如果今晚身边热闹不断,或许我会比较倾心于贝多芬的“热情”,而恰巧今晚安静的气氛,“热情”带给我的是疲劳,而不是激昂的情绪,此刻心情和气氛,让我中意于莫扎特带给我童年的回忆,让我觉得不再孤单。

舒伯特带给我那种洒脱的孤单,让我感受到一个人的浪漫和悠然自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