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地方教案二单元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地朗读、书写。

–能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抓住主题,做到有感情地诵读。

–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发散思维。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生字词,并将其融入到表达中。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帮助学生在阅读、书写过程中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和课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做好课前复习。

2. 导入•让学生展示他们认为表达主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3. 学习•通过课文播放和朗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教师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熟悉生字的拼写和读音。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主题的看法和想法。

4. 巩固•练习书写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记忆。

•进行小组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感悟和精彩之处。

5. 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更多关于主题的知识和资料。

•老师展示相关的音频、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内容。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朗读课文,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2.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一)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

2. 讲解家乡历史发展脉络,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二)1. 继续讲解家乡的历史,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加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

第三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一)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信息。

2.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四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二)1.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优势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

第五周:家乡的特色文化1. 讲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2. 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家乡特色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和地理的直观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

3.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方向词“左、右、前、后”。

–能够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能够根据指令调整物体位置。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方向词的概念及用法。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括展示方向词的图片或示意图。

2.教具:小物体,如玩具或小球。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向左转、向右走等,培养学生对方向词的感知。

2.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方向词的图片或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左、右、前、后”这几个方向词的含义。

3. 课堂练习
1.让学生利用小物体进行练习,例如:“请把小球放在桌子的左边。


2.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例如:“书在铅笔的后面。


4. 拓展延伸
•老师与学生一起在教室内找寻不同物体,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进行互动练习。

5. 总结反思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方向词的理解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书本上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练习题,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风光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景观1. 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学习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古城、古建筑、历史名人等。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特色。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4.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能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能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的建议。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风光(2课时)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

第2课时:深入学习家乡的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进行案例分析。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景观(3课时)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学习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

第2课时:深入学习家乡的古城、古建筑、历史名人等人文景观。

第3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2. 视频播放:播放关于家乡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本情况。

(2)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本地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2)讲解本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3.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历史的人物故事或事件,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理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讲解本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资源。

(3)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地理环境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

3.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特色,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2)讲解本地区的特色美食、建筑风格、语言方言等。

(3)组织学生讨论:家乡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3.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文化的资料,如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下节课分享。

第四课时:家乡的资源与环境保护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资源与环境保护。

2. 教学活动:(1)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状况,如矿产、农业、旅游等。

(2)分析本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自然环境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自然环境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历史文化因素。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历史文化因素。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历史文化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经济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经济发展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生活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社会生活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习俗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社会生活特点。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和资源等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土人情等。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4.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六、教学资源1. 书籍:《家乡的故事》、《地方志》、《家乡的风俗》等。

2. 图片: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特色产业等图片。

3. 视频:关于家乡的宣传片、纪录片等。

4. 网络资源:家乡的官方网站、旅游网站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土人情的了解程度。

2. 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意识的提升。

八、教学活动设计1. 引导学生观看家乡的宣传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3. 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

4. 邀请家乡的非遗传承人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

5.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产业的调研,培养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所在的城市、省份和经纬度。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特点,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1.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通过地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介绍家乡的自然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自然特点。

1.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自然特点,评估他们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知道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俗、艺术、建筑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

介绍家乡的文化传统,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和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2.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乡文化传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经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知道家乡的主要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知道家乡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活动。

3.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自然资源,通过地图、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介绍家乡的经济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经济特点。

3.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经济特点,评估他们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第四章:家乡的环境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对家乡的必要性。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特点2. 气候特点3. 自然资源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历史文化2. 民俗风情3. 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和把握地方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四、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1课时:地理特点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地理特点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3. 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家乡的地理特点。

第2课时:气候特点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气候特点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家乡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等。

3. 学生通过图表、数据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2课时)第1课时:历史文化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等。

3. 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第2课时:民俗风情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民俗风情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家乡的民俗习惯、民间艺术等。

3.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以及考察报告的质量。

4.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9篇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一、教学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

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难点: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五、教学时数: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例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速算100+0= 235+0= 0+319= 0+568=99-0= 154-0= 0×29= 0×78=0÷76= 0÷23= 49-49= 128-128=45÷9×3 45÷(9÷3) 25×4 ÷25×4二、设置情景探究新知1、苗苗小学正在举行一年一次的公园定向越野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如果你是赛手,首先要到一号点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2、质疑探究:(1)知道一号点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3)怎样走才能保证尽快地到1号点呢?引导学生明确1号点在固定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起点和1号点连起来,然后量一量这一连线与方向标的夹角再描述。

吉林省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地方课教案

吉林省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地方课教案

第( 一)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自由联想教具: 图片教法:自主合作第( 一)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奇妙的天池、瀑布和温泉教具: 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二)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秘诀教具: 记忆卡教法:自主合作第( 三)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向海和莫莫格风景区教具: 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四)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图画记事教具: 小黑板教法:自主合作第( 四)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查干湖和月亮湖风景区教具: 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五)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评价时刻教具: 小黑板教法:自主合作第( 五)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保护家乡的草原和湿地教具: 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七)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天外来客------吉林陨石教具: 陨石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八)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传球教具: 小黑板教法:自主合作第( 八)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官马溶洞和乾安泥林教具: 陨石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九)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投圈教具: 小黑板教法:自主合作第(十一)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伊通火山群教具: 火山遗迹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十二)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想办法教具: 小黑板教法:自主合作第(十二)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净月潭和松花湖风景区教具: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十三)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挠首弄姿教具: 小黑板教法:自主合作第(十三)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家乡处处好风光教具: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十四)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毛毛虫教具: 小黑板教法:自主合作第(十四)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爱护家乡的景观教具:图片教法:自主探究第( 十五)单元第( 1 )课时课题: 创意造句教具: 小黑板教法:自主合作第(十五)单元第( 2 )课时课题: 独特的长白山景观教具:图片教法:自主探究。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2.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美丽的地方1. 课程内容:(1)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美丽景色,了解其地理特点。

(2)学习描述风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重点:(1)了解各地风景的独特之处。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风景。

第二单元:丰富的物产1. 课程内容:(1)了解我国不同地方的物产丰富程度,认识各种农作物和特产。

(2)学习介绍物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农作物和特产。

(2)学会介绍物产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地的自然风光和物产丰富程度。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各地的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各地自然风光和物产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描述风景和介绍物产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美丽的地方——认识各地的自然风光第二周:丰富的物产——了解各地的农作物和特产第三周:特色小吃——学习各地的特色美食文化第四周:民俗风情——了解各地的民俗习惯和节日庆典第五周:旅游攻略——学会制定旅游计划和攻略六、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特色小吃1. 课程内容:(1)了解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小吃,认识各种食材和烹饪方法。

(2)学习描述美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特色小吃和食材。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美食。

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民俗风情1. 课程内容:(1)了解我国不同地方的民俗风情,认识各种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1. 课题一: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2. 课题二: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课题三:家乡的风俗习惯第二单元:国内特色地区4. 课题一:美丽的江南水乡5. 课题二:神秘的青藏高原6. 课题三:热情的海南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和特色地区的相关信息。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和特色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和特色地区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口头表达能力等。

五、教学课时每课题2课时,共计20课时。

教案示例:课题一: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在的城市、省份和地理位置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地图导学:引导学生观察家乡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描述家乡的特点。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地理位置和特点的认识。

【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地理位置和特点的问题。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点的描述和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地方特产与美食7. 课题一:家乡的特产8. 课题二:美食大比拼9. 课题三:特色小吃介绍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民间艺术与风俗10. 课题一:家乡的民间艺术11. 课题二:传统节日习俗12. 课题三:民俗活动体验八、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3. 课题一:家乡的自然环境14. 课题二:环保意识与行动15. 课题三:可持续发展探索九、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地方英雄与杰出人物16. 课题一:家乡的英雄人物17. 课题二:杰出贡献者故事18. 课题三:榜样力量感悟十、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实践活动与探究19. 课题一:地方文化调研20. 课题二:实践活动设计21. 课题三:地方课程成果展示十、教学建议1.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特色。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地理位置b. 家乡的气候特点c. 家乡的自然资源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b. 制作手抄报,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特点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山川河流b. 家乡的交通状况c. 家乡的地貌特点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山川河流、交通状况和地貌特点b. 绘制家乡地图,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第三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历史沿革b. 家乡的文化遗产c. 家乡的历史名人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b. 编写家乡的历史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传统节日b. 家乡的风俗习惯c. 家乡的特色美食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特色美食b.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制作比赛,体验民俗风情第五单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农业产业b. 家乡的工业产业c. 家乡的旅游业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状况b. 制作家乡产业发展海报,进行展示和交流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2. 运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和优势。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程度。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活动内容:实地考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气候等;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观察到的自然景观,拍照留念;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记录法。

2.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和民间传说;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制作PPT进行汇报;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法、讨论法、制作PPT法。

3. 第三单元:家乡的特产与美食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美食,进行品尝和分享;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准备家乡的特产和美食,进行品尝和分享;教学方法:准备特产和美食法、品尝法、分享法。

4. 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如节日习俗、传统服饰等;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民俗风情展示,如表演舞蹈、展示服饰等;教学方法:展示法、表演法、讨论法。

5. 第五单元: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制作PPT进行汇报;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法、讨论法、制作PPT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家乡特产和美食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家乡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4. 学生对家乡发展与变化的掌握程度;5. 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地方课程教材;2. 互联网资源;3. 家乡的实地考察;4. 家乡的特产和美食;5. 家乡的民俗风情展示。

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2课时;3. 第三单元:2课时;4. 第四单元:2课时;5. 第五单元:2课时。

四年级下册二单元

四年级下册二单元

四年级下册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二个单元,主要围绕“自然景观”这一主题展开。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和《西湖的“绿”》。

这些课文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各地的自然景观。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物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各地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景物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教具:PPT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多媒体资源:有关课文景色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解法等。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祖国各地的自然景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景物的美。

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关课文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老师进行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接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问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小测、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归纳小结: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馈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反馈意见,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八、作业布置与要求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生字词抄写、段落默写、阅读理解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地理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地理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地理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地图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2. 掌握使用地图上的图例进行位置、方位的指认;3. 学会使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进行距离的估算。

二、教学重点1. 地图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2. 地图上的图例和比例尺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地图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30分钟)1. 引入地图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 通过幻灯片或教材上的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地图的基本构成,包括地图的标题、图例和比例尺。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并分享自己对地图的理解。

4. 指导学生打开教材并找到相关的地图示例,让他们尝试阅读地图上的信息。

5. 引导学生使用地图上的图例来指认地图上的位置和方位。

第二部分:地图上的图例和比例尺的使用(30分钟)1. 继续使用教材上的地图示例,让学生发现地图上的图例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图信息的。

2. 引导学生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并指导他们进行距离的估算。

3. 组织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地图找到特定位置,并用比例尺估算距离。

4. 结合练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图例和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活动中的参与程度;2. 检查学生在找到地图上位置和方位的准确性;3. 评估学生在使用比例尺进行距离估算时的准确性;4. 根据练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图例和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带来一张地图,让其他同学通过图例和比例尺来指认位置和估算距离。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地理知识小游戏,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自然环境3. 家乡的人文环境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家乡的历史沿革2. 家乡的文化传统3. 家乡的特色民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2. 学生地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如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等。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如实地考察、探究活动等。

五、教学课时本教学计划共安排10 课时,每周一课时,共四周。

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2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4课时)实践活动:家乡特色民俗体验(2课时)总结与反思(2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故事》2. 辅助材料:地图、图片、视频、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装备、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等。

3. 信息技术支持: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等,分享讨论成果。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篇一:(全册)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家乡九龙岩、唐生智故居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二课家乡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承,了解家乡大地的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家乡民俗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二、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出示图片:白菜炖豆腐、东安鸡、永州血鸭)(课件展示几种家乡菜)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蓝天白云常相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法,讨论法展开活动。
2、了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
3、解乌鲁木齐的天空蓝天、白云、暖阳一直与市民热情相伴
教学重点
了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有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拥有蔚蓝的天空一定不是梦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翻开书学习阅读角“蓝天、白云的遐想——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纪实”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自读。
二、呈现新课
2、指明学生分段读课文,并思考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纪实取得的成效如何?从哪里体现出来?
3、班内小组代表交流反馈,教师适时补充。
4、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真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有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拥有蔚蓝的天空一定不是梦想。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一无法修补,必须时刻重视。“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有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拥有蔚蓝的天空一定不是梦想。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瓜果飘香牛羊壮,......昔日荒滩变良田,......”这首动人的歌曲赞美了我们美丽的家乡——新疆。6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关心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建家园,是家乡旧貌换新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青少年能为建设绿色家园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的问题。
第6课地绿水清不是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是地球上万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2、通过观察法,讨论法等活动提高保护水源能力。
3、提高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成为人们文明、健康生活的追求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水是地球上万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小组班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呈现新课
1、翻开书第19页学习探究窗“网友夸赞煤改气”的活动内容。
2、指明学生分段读课文,并思考网友乌鲁木齐市民是怎样夸赞“煤改气”工程?从哪里体现出来?
3、班内小组代表交流反馈,教师适时补充。
4、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真好!“煤改气”工程,是乌鲁木齐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彻底改变了过去以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实现了从燃煤到燃气的飞跃。煤改气”工程,给乌鲁木齐带来了优美的环境。让市民拥有蓝天白云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听。
第四课家乡旧貌换新颜
第二课时(味的饮食、风格各异的民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居住特点、风俗习惯等。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等
教学难点
感到如果没有水,世界上的动植物将会灭绝,碧绿的田野将变成荒芜的沙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二、呈现新课
1、翻开书第21页学习阅读角“重现生机的台特玛湖”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自读。
2、指明学生分段读课文,并思考台特玛湖为什么会重现生机?
3、班内小组代表交流反馈,教师适时补充。
4、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真好!水是地球上万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我们每个新疆人应该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事业中,使我们的家园永远水清、地绿、天蓝。。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新的知识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作业设计
把你所学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的好朋友听。
第6课地绿水清不是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是地球上万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2、通过观察法,讨论法等活动提高保护水源能力。
3、提高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成为人们文明、健康生活的追求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水是地球上万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
感到如果没有水,世界上的动植物将会灭绝,碧绿的田野将变成荒芜的沙漠。
四年级地方教案二单元
第二单元共建美好家园
第四课家乡旧貌换新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居住特点、风俗习惯等。
2、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
3、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等
教学重点
了解少数民族风味的饮食、风格各异的民居、文明礼仪、丰富多彩的节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呈现新课
1、翻开书第23页学习探究窗“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自读。
二、呈现新课
1、让学生阅读农业,工业,交通,外贸,旅游方面的有什么变化。
2、师生共同读小资料
3、猜一猜下面说的是新疆的基础风景名胜,请你猜一猜,这都是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谈谈家乡的变化,同桌互相比较家乡的以前和现在的发展,经济变化。
学生互相进行讨论家乡的交通,农业,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内容,说说家乡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少数民族风味的饮食、风格各异的民居、文明礼仪、丰富多彩的节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纪实影片,感受家乡巨变。
二、呈现新课
1、看一看图片中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仔细看一看,他们的变化大不大?把你的感受与同学,老师交流。
南湖广场国际大巴扎
新疆体育中心乌鲁木齐西大桥
3、写一写新疆经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介绍几种自己知道的新疆农产品;说说新疆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其最大优势是什么?
4、说一说未来家乡的工业,农业或其他方面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图片互相讨论新疆的变化和发展。
在小组内某一个学生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作业设计
未来家乡的学校,街道,社区,医院又会是怎么样?请你大胆的想想,再与同学们说一说。
第5课蓝天白云常相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
2、通过观察法,讨论法展开活动。
3、了解乌鲁木齐的天空蓝天、白云、暖阳一直与市民热情相伴。
教学重点
了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有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拥有蔚蓝的天空一定不是梦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