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总复习练习题(2002)

合集下载

医学统计学试题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医学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方差B. 标准差C. 均数D. 百分位数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医学研究中的常见随机误差来源?()。

A. 测量误差B. 抽样误差C. 实验设计偏差D. 仪器误差答案:C3. 在医学统计分析中,卡方检验主要用于()。

A. 比较两组连续变量的均值B. 比较两组分类变量的分布C. 检验两组数据的一致性D. 评估变量间的相关性答案:B4.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B. 评估变量间的关系强度C. 预测未来数据的趋势D. 以上都是答案:D5. 灵敏度和特异度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A. 治疗效果B. 诊断试验C. 预防措施D. 病因关系答案:B二、填空题1. 在医学统计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方差,标准差2. 医学研究中,为了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重复测量,随机化,盲法3. 医学统计分析中,用于评估两组连续变量间差异的非参数检验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4. 逻辑回归分析可以用来处理变量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关系。

答案:线性,非线性5. 医学研究中,为了评估治疗效果的一致性,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

答案:Meta分析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通过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技术来分析和解释临床数据,帮助研究者得出科学的结论。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统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如随机对照试验,以减少偏倚和误差。

其次,在数据收集阶段,统计学原理可以指导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缺失数据。

医学统计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医学统计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1.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C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E.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2.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DA.统计描述和统计学检验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D.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E.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3.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E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4.抽样误差是指 B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C.样本中每个体之间的差别D.由于抽样产生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别E.测量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总称5.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BA.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6.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 D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E.方差7.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资料分布特点的是 C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D.对称分布E.任何分布8.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A.变异系数B.方差C.极差D.标准差E.四分位数间距9.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CA.统计量与参数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E.样本与总体10.正态分布的特点有 BA.算术均数=几何均数B.算术均数=中位数C.几何均数=中位数D.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E.以上都没有11.正态分布曲线下右侧5%对应的分位点为 DA.μ+1.96σB.μ-1.96σC.μ+2.58σD.μ+1.64σE.μ-2.58σ12.下列哪个变量为标准正态变量 D A.s x μ- B.σμ-x C. x s x μ- D.xx σμ- E. s x μ- 13.某种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个生理指标(如收缩压)或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 CA.该指标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B.该指标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C.该指标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D.该指标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E.该指标在一个人不同时间的波动范围14.下列哪一变量服从t 分布e A. σμ-x B. σμ-x C. x x σμ- D. x s x x - E. xs x μ-15.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为 BA.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B.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区间估计和点估计D.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E.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16.可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是指 BA.αB.1-αC.βD.1-βE.估计误差的自由度17.下面哪一指标较小时可说明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CA.变异系数B.标准差C.标准误D.极差E.四分位数间距18.两样本比较作t 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 值越小说明 C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 I 型错误越大19.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哪一个的第二类错误最小 DA.α=0.05B.α=0.01C.α=0.10D.α=0.20E.α=0.0220.当样本含量n 固定时,选择下列哪个检验水准得到的检验效能最高DA.α=0.01B.α=0.10C.α=0.05D.α=0.20E.α=0.0221.在假设检验中,P 值和α的关系为 EA. P 值越大,α值就越大B. P 值越大,α值就越小C. P 值和α值均可由研究者事先设定D. P 值和α值都不可以由研究者事先设定E. P 值的大小与 值的大小无关22.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 D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0H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0HC.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1H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0HE.拒绝0H 时所犯的错误23.多组均数的两两比较中,若不用q 检验而用t 检验,则 CA. 结果更合理B. 结果会一样C. 会把一些无差别的总体判断有差别的概率加大D. 会把一些有差别的总体判断无差别的概率加大E. 以上都不对24.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 EA.构成比B.相对比C.定基比D.环比E. 率25.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 BA.平均数B.相对数C.标准差D.变异系数E.中位数26.构成比用来反映CA.某现象发生的强度B.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C.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D.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E.上述A 与C 都对27.下列哪一指标为相对比EA. 中位数B. 几何均数C. 均数D. 标准差E. 变异系数28.两个样本率差别的假设检验,其目的是B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B.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C.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D.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统计意义E.推断两个总体分布是否相同29.用正态近似法进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时,应满足DA. n 足够大B. p 或(1-p )不太小C. np 或n(1-p)均大于5D. 以上均要求E. 以上均不要求30.由两样本率的差别推断两总体率的差别,若P 〈0.05,则DA. 两样本率相差很大B. 两总体率相差很大C. 两样本率和两总体率差别有统计意义D. 两总体率相差有统计意义E. 其中一个样本率和总体率的差别有统计意义31.假设对两个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同时用u 检验和2χ检验,则所得到的统计量u 与2χ的关系为DA. u 值较2χ值准确B. 2χ值较u 值准确C. u=2χD. u=2χE. 2χ=u32.四格表资料中的实际数与理论数分别用A 与T 表示,其基本公式与专用公式求2χ的条件为EA. A ≥5B. T ≥5C. A ≥5 且 T ≥5D. A ≥5 且n ≥40E. T ≥5 且n ≥4033.三个样本率比较得到2χ>2)2(01.0χ,可以为AA.三个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三个总体率都不相同C.三个样本率都不相同D.三个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E.三个总体率中有两个不同34.四格表2χ检验的校正公式应用条件为CA. n>40 且T>5B. n<40 且T>5C. n>40 且 1<T<5D. n<40 且1<T<5E. n>40 且T<135.下述哪项不是非参数统计的优点DA.不受总体分布的限定B.简便、易掌握C.适用于等级资料D.检验效能高于参数检验E.适用于未知分布型资料36.秩和检验和t 检验相比,其优点是AA. 计算简便,不受分布限制B.公式更为合理C.检验效能高D.抽样误差小E.第二类错误概率小37.等级资料比较宜用CA. t 检验B. u 检验C.秩和检验D. 2χ检验E. F 检验38.从文献中得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其2χ检验结果为:甲文)1(01.02χχ>,乙文2)1(05.02χχ>,可认为CA.两文结果有矛盾B.两文结果基本一致C.甲文结果更可信D.乙文结果更可信E.甲文说明总体间的差别更大39.拟以图示某市1990~1994年三种传染病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宜采用AA.普通线图B.直方图C.统计地图D.半对数线图E.圆形图40.调查某地高血压患者情况,以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结果在1000人中有10名高血压患者,99名非高血压患者,整理后的资料是:BA.计量资料B.计数资料C.多项分类资料D.等级资料E.既是计量资料又是分类资料41. 某医师检测了60例链球菌咽炎患者的潜伏期,结果如下。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医学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主要用来描述()。

A. 总体参数B. 样本数据C. 个体差异D. 随机误差答案:B2. 在医学研究中,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样本量B. 控制偏倚C. 减少随机误差D. 提高治疗效果答案:B3. 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卡方检验是合适的?()A. 比较两个连续变量的均值B. 比较两个分类变量的分布C. 检验一个连续变量的方差D. 检验两个样本的一致性答案:B4. 在医学统计分析中,多元线性回归可以用来评估()。

A. 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B. 两个或多个变量对一个变量的影响C. 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D. 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答案:B5. 以下哪项是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A. 疾病发生率B. 疾病死亡率C. 疾病预后D. 疾病流行趋势答案:A二、填空题1. 在医学统计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

答案:方差2. 为了减少样本误差,提高统计效能,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

答案:分层随机抽样3. 在医学研究中,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

答案:独立样本t检验4. 用于评估医学治疗效果的统计指标是________。

答案:治疗效果差异5. 用于描述个体在群体中的分布情况的统计图表是________。

答案:直方图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临床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统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正确设计研究方案,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其次,通过统计分析,可以评估治疗效果、疾病风险和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再次,统计学还能够识别和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误差,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最后,统计学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尤为重要,它能够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支持。

《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与习题答案

《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与习题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与习题答案《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与习题答案教学提要(一)《医用统计学》基本概念 1、变异:宇宙中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即使是性质相同的事物,就同一观察指标来看,各观察指标(亦称个体)之间,也各有差异,称为变异。

同质观察单位之间的个体变异,是生物的重要特征,是偶然性的表现。

2、变量: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得观察单位某种指标的数值互相不等,所以个体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

3、总体:即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更确切地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4、样本:即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观察单位进行观察,这部分观察单位称为样本。

为了使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抽样必须遵循随机化的原则,即总体中每一观察单位均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取到样本中去。

5、计量资料(数值变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1 / 9料称为计量资料,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

6、计数资料(分类变量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可分为二项式或多项式分类变量。

7、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这类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的是:属性的分组有程度的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与计量资料不同的是: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因而称为半定量资料。

8、抽样误差:由于总体中各观察单位间存在个体差异, 抽样研究中抽取的样本, 只包含总体的一部分, 因而样本指标不一定等于相应的总体指标, 这种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设计: 这是关键的一步。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35、当总体率λ很小时,当n很大时,二项分布可用泊松分布来近似。
36、率的标准化的计算方法有直接标准化方法和间接标准化方法。
37、Χ2检验的用途:(1)推断两个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2)多个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3)两分类变量间有无关联性;(4)多个样本间的多重比较;(5)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Χ2检验。
22、随机划原则:是指在实验分组时,每个受试对象均有相同的概率或机会被分陪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23、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无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33、非系统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研究者偶然失误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应当通过认真检查核对予以清除,否则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4、频率:一个随机试验有几种可能,在结果重复进行试验时,个别结果看来是偶然发生,但当重复试验次数相当大时,总有规律出现。在重复多次后,出现结果的比例称之为频率。
35、概率: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5、CV(变异系数):常用于度衡量单位不同和均数相悬殊的多组资料变异度的比较。
6、统计推断是从总体中随机抽样本,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过程,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方面内容。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7、可信区见估计的优劣取决于两要素:(1)可信度1-α(准确度),即区间包含总体均数µ的理论概率大小,可信度愈接近1愈好。(2)区间宽度β(精密度),即区间的长度,区间愈窄愈好。
16、相对比:简称比,是两个相关联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指标可以性质相同,也可以性质不同,通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1.抽样研究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方法,目的是研究( B )• A.样本 B.总体• C.抽样误差 D.概率2.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D )• A.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B.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C.总体中有价值的部分• 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3.统计上所说的系统误差、过失误差、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四种误差,在实际工作中( C )• A.四种误差都不可避免• B.过失误差和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C.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D.系统误差和抽样误差不可避免4.统计描述是指( C )• A.比较指标的差别有无显著性• B.估计参数• C.用统计指标描述事物的特征• D.判断无效假设是否成立5.统计推断是指( D )• A.从总体推断样本特征• B.从总体推断总体特征• C.从样本推断样本特征• D.从样本推断总体特征6.对某样品进行测量时,由于仪器事先未校正,造成测量结果普遍偏高,这种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 B.随机测量误差• C.抽样误差 D.过失误差7.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D )• A.能消除系统误差• B.能消除测量误差• C.能消除抽样误差• D.能减小样本偏性8.对某地200名16岁中学生口腔检查,发现患龋齿的人数为54人,该资料属于( B )• A.计量资料 B.计数资料• C.等级资料 D.三个都不是9.计量资料是( C )•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 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 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 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10.计数资料是( B )•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 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 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 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11.等级资料是( D )• A.用仪器测量出来的资料• B.按观察单位的类别,清点各类观察单位数的资料• C.用定量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的大小的资料• D.按观察单位的等级,清点各等级观察单位数的资料12.下列哪种不属于计量资料( C )• A.红细胞数 B.血钙浓度• C.阳性人数 D.脉搏13.下列哪种属于等级资料( A )• A.治疗痊愈、有效、无效人数• B.各血型人数• C.白细胞分类百分比• D.贫血和不贫血人数二、判断题• 1.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医学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习题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等本科生用一单项选择题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A.样本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 D. 个体2.总体是由 c .A.个体组成 B. 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D. 研究指标组成3.抽样的目的是b.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4.参数是指b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5.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A.变异系数B.差C.极差D.标准差8.以下指标中 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标准差9.偏态分布宜用 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A.算术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b不变.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D.中位数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A.对称B.左偏态C.右偏态D.偏态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A.正态B.近似正态C.左偏态D.右偏态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c 描述其集中趋势.A.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14. c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A. 变异系数B.标准差C. 标准误D.极差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A. 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 平均数16.变异系数CV的数值c .A. 一定大于1B.一定小于1C. 可大于1,也可小于1D.一定比标准差小17.数列8、-3、5、0、1、4、-1的中位数是 b.A. 2B. 1C. 2.5D. 0.519.标准差,那项是错误的D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B.度量了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D.不会小于算术均数20.中位数描述集中位置时,下面那项是错误的 C.A. 适合于偏态分布资料B.适合于分布不明的资料C.不适合等比资料D.分布末端无确定值时,只能用中位数21. 5人的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 1:20、1:40、1:80、1:160、1:320.欲描述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用那种指标较好 B.A.平均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均数 D. 中位数22.一组变量的标准差将C .A.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大而增大B.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加而减小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D.随系统误差的减小而减小23.频数表计算中位数要求 D.A.组距相等B.原始数据分布对称C.原始数据为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D.没有条件限制24.一组数据中20%为3,60%为2,10%为1,10%为0,则平均数为 B.A.1.5 B. 1.9 C. 2.1D. 不知道数据的总个数,不能计算平均数25.某病患者8人的潜伏期如下:2、3、3、3、4、5、6、30则平均潜伏期为 D.A.均数为7天,很好的代表了大多数的潜伏期B.中位数为3天C.中位数为4天D.中位数为3.5天,不受个别人潜伏期长的影响26.某地调查20岁男大学生100名,身高标准差为4.09cm,体重标准差为4.10kg,比较两者的变异程度,结果 D.A. 体重变异度大B.身高变异度较大C.两者变异度相同D.由单位不同,两者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27.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A .A.0与1B.1与0 C.0与0 D.1与128.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与 , C 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A.越大 B.越小 C.越大 D.越小29.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D分布.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30.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1.96倍标准差到均数的面积为 D .A.95% B.45% C.97.5% D.47.5%3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的范围是A .A.-1.64到+1.64 B.到+1.64C.到+1.28 D.-1.28到+1.2832.标准误的英文缩写为:BA.S B.SEC. D.SD33.通常可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来减小抽样误差:CA.减小样本标准差 B.减小样本含量 C.扩大样本含量D.以上都不对34.配对设计的目的:DA.提高测量精度 B.操作方便 C.为了可以使用t检验 D.提高组间可比性35.假设检验,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B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B.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是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的C.检验结果若P值大于0.05,则接受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D.用u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要求方差齐性36.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下列何者所取第二类错误最小D A. =0.05 B. =0.01C. =0.10 D. =0.2037.统计推断的内容是DA.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A、B均不是D.A、B均是38.甲、乙两人分别从随机数字表抽得30个各取两位数字随机数字作为两个样本,求得 , , , ,则理论上DA. = , =B.作两样本t检验,必然得出无差别的结论C.作两方差齐性的F检验,必然方差齐D.分别由甲、乙两样本求出的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很可能有重叠39.以下参数点估计的说法正确的是CA.CV越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越可靠B.越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越准确C.越大,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差D.S越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越可靠40.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 C .A.方差分析 B.t检验 C.两者均可 D.方差齐性检验41.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 配伍等于 D .A.总- 误差 B.总- 处理 C.总- 处理+ 误差D.总- 处理- 误差42.在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 B 的概率为5%. A.1.96σB. C. D.43.当自由度 1, 2及显着性水准都相同时,方差分析的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B.A.大 B.小 C.相等 D.不一定44.方差分析中变量变换的目的是D.A.方差齐性化 B.曲线直线化 C.变量正态化 D.以上都对4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方差分析可以用于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B.完全随机设计更适合实验对象变异不太大的资料C.在随机区组设计中,每一个区组内的例数都等于处理数D.在随机区组设计中,区组内及区组间的差异都是越小越好46.随机单位设计要求A.A.单位组内个体差异小,单位组间差异大B.单位组内没有个体差异,单位组间差异大C.单位组内个体差异大,单位组间差异小D.单位组内没有个体差异,单位组间差异小47.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是 B .A.各处理组样本均数相等 B.各处理组总体均数相等C.各处理组样本均数不相等 D.各处理组总体均数不相等48.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SS和及自由度各分解为几部分B. A.2,2 B.2,3 C.2,4 D.3,349.配对t检验可用哪种设计类型的方差分析来替代B.A.完全随机设计 B.随机区组设计 C.两种设计都可以 D.AB 都不行50.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D .A. 该病男性易得B. 该病女性易得C. 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率相等D. 尚不能得出结论51.甲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比乙县高,经标准化后甲县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D .A. 甲县的诊断水平高B. 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好C.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小D.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大52.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D.A. 分别进行比较B. 两个率比较的χ2检验C. 不具备可比性,不能比较D. 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53.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粗死亡率为40/1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为45/10万;乙地为38/10万,因此可以认为B.A. 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B. 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C. 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D. 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55.某部队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为南方籍战士的2.5倍,则结论为 D .A.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B.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C.北方、南方籍战士都容易发生中暑 D.尚不能得出结论57.相对比包括的指标有D.A.对比指标 B.计划完成指标 C.关系指标 D.以上都是61.已知某高校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为50%,从该高校随机挑选3名学生,其中2人患近视眼的概率为 B.A.0.125 B. 0.375 C.0.25D. 0.562.某自然保护区狮子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只,随机抽查其中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狮子的数量,若进行100次这样的抽查,其中的95次所得数据应在以下范围内B .A.5~195B.80.4~119.6 C.95~105 D.74.2~125.863. 样本率p的分布正确的说法是:CA.服从正态分布 B.服从分布C.当n足够大,且p和1-p均不太小,p的抽样分布逼近正态分布D.服从t分布A6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样本率比较可用u检验 B.两样本率比较可用t检验C.两样本率比较时,有 D.两样本率比较时,有65. 率的标准误的计算公式是:DA. B.C.D.66. 以下检验的自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A.拟合优度检验时, n为观察频数的个数 B.对一个表进行检验时,C.对四格表检验时, =4 D.若 ,则67.用两种方法检查某疾病患者120名,甲法检出率为60%,乙法检出率为50%,甲、乙法一致的检出率为35%,问两种方法何者为优AA.不能确定 B.甲、乙法一样 C.甲法优于乙法 D.乙法优于甲法68.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适当的方法是:DA.分性别比较 B.两个率比较的检验C.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 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做比较6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样本率的比较可用u检验也可用检验AB.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u检验也可用检验C.对于多个率或构成比的比较,u检验可以替代检验D.对于两个样本率的比较, 检验比u检验可靠70.以下检验方法之中,不属于非参数检验法的是A.A. t检验 B.符号检验 C. Kruskal-Wallis检验D. Wilcoxon检验71.以下对非参数检验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参数检验方法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类型B.应用非参数检验时不考虑被研究对象的分布类型C.非参数的检验效能低于参数检验D.一般情况下非参数检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小于参数检验72.符合方差分析检验条件的成组设计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则 B . A.一类错误增大 B.第二类错误增大 C.第一类错误减小D.第二类错误减小73.等级资料的比较宜用B.A.t检验 B.秩和检验 C.F检验 D.四格表X2检验74.在进行成组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时,以下检验假设正确的是 C . A.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均数相同 B.H0:两样本均数相同C.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相同 D.H0:两样本的中位数相同75.在进行Wilcoxon配对法秩和检验时,以下检验假设正确的是D.A.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均数相同 B.H0:两样本的中位数相同C.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相同 D.以上都不正确76.两个小样本比较的假设检验,应首先考虑D.A.t检验 B.秩和检验 C.任选一种检验方法D.资料符合哪种检验的条件77.对于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假设为.A.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正态总体C B.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非正态总体C.样本的差数来自中位数为0的总体 D.样本的差数来自方差齐性和正态分布的总体78.在配对比较的差数秩和检验中,如果有两个差数为0,则 D .A.对正秩和有0.5和1,对负秩和有-0.5和-1 B.对正秩和有2,对负秩和有-2C.对正秩和有3,对负秩和有-3 D.不予考虑若随机化成组设计资料来自于正态总体,分别采用秩和检验与t检验、u检验,则它们检验效率关系正确的是 D .A.t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 B.u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C.t检验>秩和检验>u检验 D.t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79.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检验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C.A.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B.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C.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D.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等80.按等级分组资料的秩和检验中,各等级平均秩次为 C .A.该等级的秩次范围的上界 B.该等级的秩次范围的下界C.该等级的秩次范围的上界、下界的均数 D.该等级的秩次范围的上界、下界的之和81.非参数统计应用条件是 D .A.总体是正态分布 B.若两组比较,要求两组的总体方差相等C.不依赖于总体分布 D.要求样本例数很大82.下述哪些不是非参数统计的特点 D .A.不受总体分布的限定 B.多数非参数统计方法简单,易于掌握C.适用于等级资料 D.检验效能总是低于参数检验83.设配对设计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则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 A . A.把X1与X2的差数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和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C.把X1和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与X2的差数从小到大编秩84.秩和检验和t检验相比,其优点是A.A.计算简便,不受分布限制 B.公式更为合理 C.检验效能高D.抽样误差小85.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检验,对差值编秩时,遇有差值绝对值相等时B .A.符号相同,则取平均秩次 B.符号相同,仍按顺序编秩C.符号不同,仍按顺序编秩 D.不考虑符号,按顺序编秩86.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中,其H0假设为 B .A.差值的总体均数为0 B.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 C.μd≠0 D.Md≠087.一组n1和一组n2n2>n1的两个样本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有C.A.n1个秩次1,2,...,n1 B.n2个秩次1,2,...,n2C.n1+n2个秩次1,2,...,n1+n2 D.n1-n2个秩次1,2,...,n1-n2 88.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C.A.将两组数据统一由小到大编秩 B.遇有相同数据,若在同一组,按顺序编秩C.遇有相同数据,若不在同一组,按顺序编秩D.遇有相同数据,若不在同一组,取其平均秩次89.成组设计的两小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 D .A.t检验 B.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C.t检验或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D.资料符合t检验条件还是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条件C90.对两样本均数作比较时,已知n1、n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分布呈偏态,宜用.A.t检验 B.u检验 C.秩和检验 D.F检验91.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如相同秩次过多,应计算校正uc 值,校正的结果使.A.u值增加,P值减小 B.u值增加,P值增加C.u值减小,P值增加 D.u值减小,P值减小92.符号秩检验Wilcoxon配对法中,秩和T和P值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 A.T落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大于相应概率B.T落在界值范围上界外,则P值大于相应概率C.T落在界值范围下界外,则P值大于相应概率D.T落在界值范围上,则P值大于相应概率93.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检验中,如相同秩次过多,未计算校正uc值,而计算u值,不拒绝H0时 A .A.第一类错误增加 B.第一类错误减少 C.第二类错误增加 D.第二类错误减小94.下列 D 式可出现负值.A.∑X— 2 B.∑Y 2—∑Y2/n C.∑Y— 2 D.∑X— Y—95.Y=14+4X是1~7岁儿童以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的回归方程,若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则此方程C .A.截距改变 B.回归系数改变 C.两者都改变D.两者都不改变96.已知r=1,则一定有 C.A.b=1 B.a=1 C.SY. X=0 D.SY. X= SY97.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察点B .A.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 B.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C.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D.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98..直线回归分析中,X的影响被扣除后,Y方面的变异可用指标C 表示.A. B. C. D.99.直线回归系数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C .A.n B.n-1C.n-2 D.2n-1100.应变量Y的离均差平方和划分,可出现D .A.SS剩=SS回 B.SS总=SS剩 C.SS总=SS回 D.以上均可101.下列计算SS剩的公式不正确的是B .A. B. C. D.102.直线相关系数可用D 计算.A. B. C. D.以上均可103.当r=0时, 回归方程中有 D.A.a必大于零 B. a必等于 C.a必等于零 D. a必等于104.可用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配合适度检验是:BA.检验 B.检验 C.检验 D.Ridit检验105.在多元回归中,若对某个自变量的值都增加一个常数,则相应的偏回归系数:AA.不变 B.增加相同的常数 C.减少相同的常数 D.增加但数值不定106.在多元回归中,若对某个自变量的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k,则:B B.该偏回归系数不变 C.该偏回归系数变为原来的1/k倍D.所有偏回归系数均发生改变 E.该偏回归系数改变,但数值不定107.作多元回归分析时,若降低进入的界值,则进入方程的变量一般会:A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可增多也可减少108.在下面各种实验设计中,在相同条件下最节约样本含量的是. DA. 完全随机设计B. 配对设计C. 配伍组设计D. 交叉设计109.为研究新药“胃灵丹”治疗胃病胃炎,胃溃疡疗效,在某医院选择50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胃灵丹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D .A. 实验对照B. 空白对照C. 安慰剂对照D. 标准对照110.某医师研究丹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丹参,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这属于 C.A. 实验对照B. 空白对照C. 安慰剂对照D. 标准对照111.某医师研究七叶一枝花治疗胃溃疡疗效时,实验组服用七叶一枝花与淀粉的合剂,对照组仅服用淀粉,这属于A .A. 实验对照B. 空白对照C. 安慰剂对照D. 标准对照112.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D .A. 受试对象、实验效应、观察指标B. 随机化、重复、设置对照C. 齐同对比、均衡性、随机化D. 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113.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D .A. 随机化、盲法、设置对照B. 重复、随机化、配对C. 随机化、盲法、配对D. 随机化、重复、设置对照114. 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D .A.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B.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C.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D.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115. 在BC 中,研究者可以人为设置各种处理因素;而在A 中则不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A. 调查研究B. 社区干预试验C. 临床试验D. 实验研究116.在抽样调查中,理论上样本含量大小与C 大小有关.A.样本极差 B.样本变异系数 C.样本方差 D.样本四分位间距117.在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中估计总体均数所需样本例数时,至少需要确定 C.A.允许误差 ,总体标准差 ,第二类错误 B.第一类错误 ,总体标准差 ,总体均数C.允许误差 ,总体标准差 ,第一类错误 D.允许误差 ,总体标准差 ,总体均数118.拟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某人群5000人血液中流脑特异免疫球蛋白含量,根据文献报道,其标准差约为0.5mg/L,容许误差为0.1mg/L,则按单纯随机抽样,需抽出的样本例数为C 人.A.97 B.95 C.96 D.94119.在抽样调查中,理论上样本含量大小会影响B . A.样本标准差的大小B.总体均数的稳定性C.样本标准差的稳定性 D.样本中位数的大小120.表示 D抽样时均数的抽样误差.A.整群B.系统 C.分层D.简单随机121.我们工作中常采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为A ;122.操作起来最方便的为 B;123.在相同条件下抽样误差最大的为C ;124.所得到的样本量最小的为D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D.分层随机抽样125.调查用的问卷中,下面的四个问题中,B 是较好的一个问题.A.你和你的妈妈认为女孩几岁结婚比较好____.B.如果只生1个孩子,你希望孩子的性别是:1.女;2.男;3.随便C.你1个月工资多少_____. D.你一个月吃盐____克.126.原计划调查1000名对象,由于种种非主观和非选择的原因,只调查到600名,这样的调查结果 A.A.可能有偏性,因为失访者太多,可能这些失访有偏性B.不会有偏性,因为这种失访是自然的C.不会有偏性,因为这400名失访者不一定是某一种特征的人D.可能有偏性,因为600名对象不算多127.出生率下降,可使 B .A.婴儿死亡率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C.总死亡数增加 D. 老年人口数下降128.计算某年婴儿死亡率的分母为 A .A.年活产总数 B. 年初0岁组人口数 C.年中0岁组人口数 D. 年末0岁组人口数129.自然增长率是估计一般人口增长趋势的指标,它的计算是B.A.出生数—死亡数 B. 粗出生率—粗死亡率C.标化出生率—标化死亡率 D. 年末人数—年初人数130.计算某年围产儿死亡率的分母是 C .A.同年妊娠28周以上的妇女数 B. 同年妊娠28周以上出生的活产数C.同年死胎数 + 死产数 + 活产数 D. 同年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数131.终生生育率是指A.A.一批经历过整个育龄期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数B.一批妇女按某时的生育水平,一生可能生育子女数C.一批经历过整个育龄期的妇女某年的平均活产数D.某年龄段的妇女某年的平均活产数132.年龄别生育率是指D.A.每1000名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数B.每1000名妇女按某时的生育水平,一生可能生育子女数C.每1000名妇女某年的平均活产数D.每1000名某年龄段的育龄妇女某年的活产数133.婴儿死亡率是指C.A.0岁死亡率 B. 活产婴儿在生活一年内的死亡概率C.某年不满1岁婴儿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总数之比D. 某年不满1岁婴儿死亡数与同年婴儿总数之比134.某病病死率和某病死亡率均为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两者的关系为B.A.病死率高,死亡率一定高 B.病死率高,死亡率不一定高C.青年人口中,病死率高,死亡率也高 D.女性人口中,病死率高,死亡率也高135.总和生育率下降,可使老年人口百分比 A .A.上升 B. 下降 C.毫无关系 D. 以上答案均不对136.观察某种疫苗的预防效果,若第一季度初接种了400人,第二季度初接种了300人,第三季度初接种了100人,第四季度初接种了200人,到年终总结,这1000人中发病者20人,计算发病率的分母应该是 D .A.1000人 B. 400+200/2 人C.400+300+100+200/4人 D. 400+300×3/4 +100×1/2 + 200×1/4 人137.随访观察某种慢性病1000人的治疗结果,第一年死了100人,第二年死了180人,第三年死了144人,则该慢性病的3年生存率的算法为D.A.0.9 + 0.8 + 0.8/3 B. 1–0.10×0.20×0.20C.1–0.10–0.20–0.20 D. 0.90×0.80×0.80138.老年人口一般是指 D .A.50岁及以上的人口 B. 55岁及以上的人口C.60岁及以上的人口 D. 65岁及以上的人口139.在寿命表中,若X岁到X+1岁的死亡概率为1qx,X+1到X+2的死亡概率1qx+1,则X到X+2的死亡概率为 D.A.1qx×1qx+1 B.1-1qx×1qx+1C.1-1qx×1-1qx+1 D.1-1-1qx×1-1qx+1140.卫生统计学中目前常用的计算某年婴儿死亡率的分母是 D.A.年初0岁组人口数 B.年中0岁组人口数 C.年末0岁组人口数D.年出生数。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B.差C.极差D.标准差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标准差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C.几何均数D.中位数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B.左偏态C.右偏态D.偏态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正态B.近似正态C.左偏态D.右偏态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14.( c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B.标准差C. 标准误D.极差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 )。

A. 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 平均数16.变异系数CV的数值( c )。

A. 一定大于1B.一定小于1C. 可大于1,也可小于1D.一定比标准差小17.数列8、-3、5、0、1、4、-1的中位数是( b )。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总体2、样本3、随机抽样4、变异5、概率6、随机误差(偶然误差)7、参数8、统计量9、算术均数10、中位数11、百分位数12、频数分布表13、几何均数14、四分位数间距15、方差16、标准差17、变异系数18、标准正态分布19、医学参考值范围20、可信区间21、统计推断22、参数估计23、标准误及24、检验水准25、检验效能26、率27、直线相关28、直线回归29、实验研究30、回归系数二、单项选择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A.样本B.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个体E.观察指标2.总体是由( )组成。

A.部分个体B.全部对象C.全部个体D.同质个体的所有观察值E.相同的观察指标3.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D.研究总体统计量E.研究特殊个体的特征4.参数是指( ) 。

A.参与个体数B.总体中研究对象的总和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E.总体的统计指标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机抽取个体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E.选择符合研究者意愿的样本6.反映计量资料平均的指标是( )。

A.频数B.参数C.百分位数D.平均数E.统计量7.表示总体均数的符号是( ) 。

A.σB.μC.XD. SE. M8.下列指标中,不属于集中趋势指标的是( )。

A.均数B.中位数C.百分位数D.几何均数E.众数9. (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

A.对称分布B.正偏态分布C.负偏态分布D.对数正态分布E.正态分布10.一组某病患者的潜伏期(天)分别是:2、5、4、6、9、7、10和18,其平均水平的 指标该选( )。

A.中位数B.算术均数C.几何均数D.平均数E.百分位数末端有确定数据11.利用频数分布表和公式 ∑-+=L m f n f i L M 2(计算中位数时,要求( )。

医学统计学练习及参考答案

医学统计学练习及参考答案

医学统计学练习及参考答案《医学统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频数分布通常具有集中趋势、离散趋势两个基本特征。

P412、统计表一般需有标题、线条(横线)、标目、数字四个基本结构。

3、四格表应用基本公式进行卡方检验的条件是:n≥40 、T≥5 。

4、正态分布的两个决定参数是:位置参数μ、形状参数。

P535、正态分布中央95%的观察值的分布区间是(μ-1.96σ,μ+1.96 σ)。

P536、概率抽样三个基本原则是:随机化原则、同质性原则、 n足够大。

7、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是对照、随机化、重复。

P20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B--.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血压2. 已知我国部分县1988年死因构成比资料如下:心脏疾病11.41%,损伤与中毒11.56%,恶性肿瘤15.04%,脑血管病16.07%,呼吸系统病25.70%,其他20.22%.为表达上述死因的构成的大小,根据此资料应绘制统计图为--D---.A.线图 B.直方图 C.直条图 D.百分条图 E.统计地图 3. 在一项研究的最初检查中,人们发现30~40岁男女两组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均为4%,于是,认为该年龄组男女两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相同.这个结论是---C--. A.正确的B.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可识别的队列人群 C.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区分发病率与患病率D.不正确的,因为用百分比代替率来支持该结论 E.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设立对照组 4. sx表示---C--.A.总体均数 B. 总体均数离散程度 C. 样本均数的标准差 D.变量值x的离散程度 E.变量值x的可靠程度5.做两个总体均数比较t检验,计算t>t0.01,(n1+n2-2时,可以认为-B----.A.反复随机抽样时,出现这种大小的均数差异的可能性大于0.01B.样本均数差异是由随机抽样误差所致的可能性小于0.01,可认为两总体有差别。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doc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doc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实习一统计表与统计图1.请将下列数据编制成合格的统计分析表。

2.有人调查维吾尔族和回族居民的ABO血型分布,结果如表1-2所示,试用图形表示两个民族的ABO 血型分布。

表1-2 两个民族ABO血型构成民族A型B型O型AB型合计维吾尔族442 483 416 172 1513回族369 384 487 115 1355合计811 867 903 287 28683.将40只接种肿瘤的小白鼠给予不同剂量的三菱莪术注射液,半月后称量瘤重,数据见表1-3,试用图形表示三组的抑瘤效果。

表1-3 不同剂量三菱莪术注射液抑瘤效果剂量(ml)样本量均数±标准差0 10 4.66±1.010.5 10 2.50±0.931.0 102.46±1.181.5 10 1.87±1.164. 请对下表资料绘制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某地居民1950-1966年伤寒与结核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变化速度。

表1-4 某地居民1950-1966年伤寒与结核病死亡率(1/10万)年份伤寒死亡率结核病死亡率1950 31.3 174.51952 22.4 157.11954 18.0 142.01956 9.2 127.21958 5.0 97.71960 3.8 71.31962 1.6 59.21964 0.8 46.01966 0.3 37.5实习二数值变量资料描述指标计算1. 某地随机抽取110名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计数值如表2-1。

表2-1 某地110名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计数值(1012/L)5.12 4.87 4.31 5.13 5.12 5.28 4.89 5.04 4.66 4.97 4.684.91 4.28 4.895.03 4.33 4.17 4.68 4.45 4.94 5.22 4.524.21 4.135.79 4.78 5.09 4.56 5.45 3.956.10 4.53 5.194.68 4.58 4.915.86 4.85 5.27 5.46 4.40 4.86 4.83 3.704.925.25 4.46 4.41 3.84 3.86 4.32 4.31 4.13 4.11 5.514.445.17 5.33 4.90 5.25 4.24 3.52 3.77 5.31 3.29 4.645.13 4.68 4.02 4.49 5.39 5.14 4.58 4.16 4.84 4.18 4.925.14 4.28 4.09 5.26 5.36 4.786.18 4.58 4.20 4.13 4.933.734.37 4.795.69 4.58 4.56 5.48 5.35 5.21 4.06 4.905.09 4.43 5.46 4.75 4.64 5.53 4.32 5.27 4.05 3.42 3.92(1)编制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2)计算均数x、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V;(3)计算95%及99%参考值范围和可信区间;2. 现得一批迁延性及慢性肝炎患者相关抗原(HAA)滴度为1:1的3例,1:2的4例,1:4的2例,1:8的1例,1:16的3例,1:32的3例,试计算其平均滴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为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E.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2.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统计描述和统计学检验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D.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E.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3.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4.抽样误差是指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C.样本中每个体之间的差别D.由于抽样产生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别E.测量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总称5.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6.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E.方差7.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资料分布特点的是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D.对称分布E.任何分布8.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变异系数B.方差C.极差D.标准差E.四分位数间距9.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A.统计量与参数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E.样本与总体10.正态分布的特点有A.算术均数=几何均数B.算术均数=中位数C.几何均数=中位数D.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E.以上都没有11.正态分布曲线下右侧5%对应的分位点为A.μ+1.96σB.μ-1.96σC.μ+2.58σD.μ+1.64σE.μ-2.58σ 12.下列哪个变量为标准正态变量 ???A.s x μ- B.σμ-x C. x s x μ- D.x x σμ- E. s x μ- 13.某种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个生理指标(如收缩压)或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A.该指标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B.该指标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C.该指标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D.该指标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E.该指标在一个人不同时间的波动范围( )19.个观察值均加上同一数后,( 应该是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吧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 .均数改变,标准差改变C.两者均改变D. 两者均不变14.下列哪一变量服从t 分布 课本上是EA. σμ-x B. σμ-x C. xx σμ- D. x s x x -? E. x s x μ- 15.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为A.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B.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区间估计和点估计D.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E.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16.可信区间估计的可信度是指A.αB.1一αC.βD.1一βE.估计误差的自由度17.下面哪一指标较小时可说明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A.变异系数B.标准差C.标准误D.极差E.四分位数间距18.两样本比较作t 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 值越小说明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 I 型错误越大19.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哪一个的第二类错误最小 不拒绝不真实的H0A.α=0.05B.α=0.01C.α=0.10D.α=0.20E.α=0.0220.当样本含量n 固定时,选择下列哪个检验水准得到的检验效能最高A.α=0.01B.α=0.10C.α=0.05D.α=0.20E.α=0.02( A )9.当样本含量n 固定时,选择下列那个检验水平得到的检验效能最低A.α=0.01B. α=0.05C. α=0.10D. α=0.159. 对样本率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可考虑进行:( B )A 、对数变换B 、平方根反正弦变换C 、平方根变换D 、倒数变换21.在假设检验中,P 值和α的关系为A. P 值越大,α值就越大B. P 值越大,α值就越小C. P 值和α值均可由研究者事先设定D. P 值和α值都不可以由研究者事先设定E. P 值的大小与α值的大小无关22.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0H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0HC.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1H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0HE.拒绝0H 时所犯的错误23.方差分析中,组内变异反映的是A. 测量误差B. 个体差异C. 随机误差,包括个体差异及测量误差D. 抽样误差E. 系统误差24.方差分析中,组间变异主要反映A. 随机误差B. 处理因素的作用C. 抽样误差D. 测量误差E. 个体差异25.多组均数的两两比较中,若不用q 检验而用t 检验,则A. 结果更合理B. 结果会一样C. 会把一些无差别的总体判断有差别的概率加大 (注释;第一类错误增加)D. 会把一些有差别的总体判断无差别的概率加大E. 以上都不对26.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A.构成比B.相对比C.定基比D.环比E. 率27.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A.平均数B.相对数C.标准差D.变异系数E.中位数28.构成比用来反映A.某现象发生的强度B.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C.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D.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E.上述A 与C 都对29. 样本含量分别为1n 和2n 的两样本率分别为1p 和2p ,则其合并平均率c p 为A. 1p +2pB. (1p +2p )/2C. 21p p ⨯D.E. 2)1()1(212211-+-+-n n p n p n30.下列哪一指标为相对比A. 中位数B. 几何均数C. 均数D. 标准差E. 变异系数31.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为A.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一1B.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一1C.发展速度=增长速度一100D.增长速度=发展速度一100E.增长速度=(发展速度一1)/10032.SMR 表示A.标化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B.标化组预期死亡数与实际死亡数之比C.被标化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D.被标化组预期死亡数与实际死亡数之比E.标准组与被标化组预期死亡数之比33.两个样本率差别的假设检验,其目的是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B.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C.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D.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统计意义E.推断两个总体分布是否相同34.用正态近似法进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时,应满足A. n 足够大B. p 或(1-p )不太小C. np 或n(1-p)均大于5D. 以上均要求E. 以上均不要求35.由两样本率的差别推断两总体率的差别,若P 〈0.05,则A. 两样本率相差很大B. 两总体率相差很大C. 两样本率和两总体率差别有统计意义D. 两总体率相差有统计意义E. 其中一个样本率和总体率的差别有统计意义36.假设对两个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同时用u 检验和2χ检验,则所得到的统计量u 与2χ的关系为A. u 值较2χ值准确B. 2χ值较u 值准确C. u=2χD. u=2χE. 2χ=u37.四格表资料中的实际数与理论数分别用A 与T 表示,其基本公式与专用公式求2χ的条件为A. A ≥5B. T ≥5C. A ≥5 且 T ≥5D. A ≥5 且n ≥40E. T ≥5 且n ≥4038.三个样本率比较得到2χ>2)2(01.0χ,可以为A.三个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三个总体率都不相同C.三个样本率都不相同D.三个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E.三个总体率中有两个不同39.四格表2χ检验的校正公式应用条件为(本题有误!)A. n>40 且T>5B. n<40 且T>5C. n>40 且 1<T<5D. n<40 且1<T<5E. n>40 且T<140.下述哪项不是非参数统计的优点A.不受总体分布的限定B.简便、易掌握C.适用于等级资料D.检验效能高于参数检验E.适用于未知分布型资料14. 符合t 检验条件的数值变量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则(B )A 、第一类错误增大B 、第二类错误增大C 、第一类错误减小D 、第二类错误减小41.秩和检验和t 检验相比,其优点是A. 计算简便,不受分布限制B.公式更为合理C.检验效能高D.抽样误差小E.第二类错误概率小42.等级资料比较宜用A. t 检验B. u 检验C.秩和检验D. 2χ检验E. F 检验43.作两均数比较,已知1n 、2n 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分布呈极度偏态,宜用A. t 检验B. u 检验C.秩和检验D. F 检验E.2χ检验64.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A.麻疹易感儿童人数B.麻疹患儿人数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D.麻疹疫苗接种后阳转人数E.以上均不是65.从文献中得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其2χ检验结果为:甲文)1(01.02χχ>,乙文2)1(05.02χχ>,可认为 A.两文结果有矛盾 B.两文结果基本一致C.甲文结果更可信D.乙文结果更可信E.甲文说明总体间的差别更大66.欲比较某地区1980年以来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发展速度,宜绘制A.普通线图B.直方图C.统计地图D.半对数线图E.圆形图67.拟以图示某市1990~1994年三种传染病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宜采用A.普通线图B.直方图C.统计地图D.半对数线图E.圆形图15. 22u χ=的条件是2χ分布的自由度( C )A 、大B 、小C 、ν=1D 、ν=∞1.调查某地高血压患者情况,以舒张压≥90mmHg 为高血压,结果在1000人中有10名高血压患者,99名非高血压患者,整理后的资料是:A.计量资料B.计数资料C.多项分类资料D.等级资料E.既是计量资料又是分类资料2. 某医师检测了60例链球菌咽炎患者的潜伏期,结果如下。

欲评价该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最合适的指标是:───────────────────────────────────潜伏期(小时)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108- 合计───────────────────────────────────病例数 1 10 18 14 5 4 4 2 2 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均数和标准差B.几何均数和全距C.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D.均数和方差E.均数和变异系数3.某医院对30名麻疹易感儿童经气溶胶免疫一个月后,测得其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结果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