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抗战老兵郑信强 衡阳会战坚守孤城血战47天

合集下载

喋血孤城—衡阳保卫战

喋血孤城—衡阳保卫战

兵力部署
工事修建
• 方先觉壕
“衡阳的工事,前面坑,后面机枪阵地,在后面步枪阵地, 这一层层工事非常好。” ——彭忠荣(衡阳老兵) 丘陵底部都被削成至少四五米高的断崖,跟墙一样,敌人根 本爬不上来,在这种情况下,手榴弹比步枪更好使。在哪里 绝无退路,只有和敌人死拼。 ——杨光荣(衡阳保卫战经历者) “我军既难以接近也无法攀登,此种伟大的防御工事,实为 中日战争以来所初见,也堪称中国国军智慧与努力之结晶。 ——《日本帝国陆军最后决战》
喋血孤城—衡阳保卫战
衡阳
要路江重衡 战的中要山衡 略交游的之阳 基汇,交南位 地点系通,于 之,粤枢湖湖 一是汉纽南南 。第铁。省省 九路衡和, 战和阳中地 区湘位南处 的桂于地南 重铁湘区岳
衡阳保卫战
名 称 衡阳保卫战 参战方兵 力
伤亡情况
中国1.76万 日军11.6万
中国伤亡1万 日军伤亡8万 中方:方先觉 日方:横山勇
战争惨烈
• 燃烧弹、毒气弹
6月30日,第8天,日军投放燃烧弹,引发衡阳城大火, 烧了几天几夜,衡阳没有一间房子是完整的,城中粮草物资 付之一炬。 7月1日,日军使用毒气弹,违反国际公约,夺得瓦子坪 阵地,守卫该阵地的第三师第七团第三营李桂禄营长就地正 法。泰山军组织逆袭,阵地失而复得。 7月2日,日军伤亡超1.6万,第一次总攻失败,“一号作 战”首次受挫。
三个之最
作战时间最 长
• 长沙第三次会战 4天 台儿庄战役14天
• 中国军队:1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阵亡)(中国官方数字:6,000余人) • 日本军队:伤亡6万余人(其中死亡人数29,000人) • 中国平民:3174人
敌我双方伤 亡最多
程度最为惨 烈
• 日本在衡阳会战中使用了毒气,火攻

烈血捍孤城47天——抗日老兵追忆衡阳保卫战

烈血捍孤城47天——抗日老兵追忆衡阳保卫战

烈血捍孤城47天——抗日老兵追忆衡阳保卫战衡阳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一。

最终中国守军死伤1.6万人,日军则付出了三倍的代价,死伤4.8万余人;衡阳陷落后,日军进行了血腥报复,衡阳平民直接被杀、受伤或因疾病死亡者逾8万人。

战争中日军还投掷了大量的燃烧弹,千年古城在战斗中被夷为平地。

坚守孤城,尸体遍野政协衡阳市文史委向记者提供了数年前他们曾经采访过的衡阳保卫战幸存者李若栋的回忆资料。

李若栋当时为陆军第10军预10师第28团第3营营长,解放后曾任政协长沙县委员。

李若栋在接受采访时说,1944年7月的中下旬天气酷热,敌我都改在夜间战斗,双方好像默定了一个战斗时间表:每日上午9时许,全线枪声停息,各自吃早饭休息,下午6时许,可能双方都已用过晚饭,于是向对方高喊“我们开始吧”(敌我相距不过数十米,说话都能够听到),接着便是冲锋式枪战。

全阵线枪炮声不断,像煮粥一样,到第二天早上9点左右又归于平静,就像现在的正常上下班,说来也有趣。

曾琪说:“当时敌机每天都来狂轰滥炸,城内每天拉三四次警报,第10军军长方天觉认为老百姓继续在城内有危险,必须在鬼子到来前把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

”当时衡阳城内有大批来自东北、江浙、上海等地的难民,因为一路逃来,好不容易落下脚,所以不愿意再走。

他说,“方天觉认为衡阳城必将有一番血战,所以下令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百姓撤走,部队为做百姓工作磨破了嘴,老乡们才含泪离开衡阳,本地人到乡下投靠亲友,外地人则继续向更远的后方逃难。

一个多星期后,城内百姓所剩无几,到6月23日衡阳保卫战开始前,城内只有百十多个老百姓。

”百姓撤离后,日军杀到。

日军第11军中将司令横山勇1944年6月20日下达进攻命令,参战日军达2.6万多人,而中国守城部队第10军仅1.8万多人,装备无法与日军相比。

重磅 │ 衡阳大会战一场需要重新审视的充满饥饿死亡恐惧的战争

重磅 │ 衡阳大会战一场需要重新审视的充满饥饿死亡恐惧的战争

重磅│衡阳大会战,一场需要重新审视的充满饥饿、死亡、恐惧的战争1993年作为中国留日学生的王选在日本关西的旧书店里,看到装在匣子里的、厚得像两块砖头的《岚兵团步兵第百二十联队史:血泪的记录》。

“岚兵团”,一个特别的名字。

血泪记录,里面会有什么?2007年,一个朋友拿着一本叫《血泪忆衡阳》书找王选,说这是一个可以拍成《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战争大片的题材,嘱王选将它翻译成英文。

1944,衡阳会战。

历史在现实中交集。

三十多年来在日本游学、打细菌战索赔官司,王选搜集到大量日文日军参战部队的部队史、参战部队人员撰写的战记和个人回忆录,梳理下来,参加过衡阳会战的日军战史几乎全部找到。

包括那部页码达到2000多页、上下两部的《岚兵团步兵第百二十联队史在所有战史》。

1944年的衡阳,可以说是一块弹丸之地,整个城区宽东西不过500米,南北长也只有1600米。

然而中日双方却在此鏖战47天,创下了中国八年抗战中的奇闻。

衡阳,这个在中国文化中以大雁南飞,回断衡阳为名的大陆地理标志,成为饱浸战争苦难之城。

血泪衡阳,当中日双方回忆这场厮杀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血泪二字。

1946年,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次年,中国衡阳守军第10军预10师30团3营营长蒋鸿熙在曲江国民29军的医院里,拖着一条从衡阳逃出的残命和一条在衡阳被打断的残腿,完成他在战斗开始前的想法——记下衡阳之战。

“我自己在写,自己在看,自己在哭”。

“好久了,总感觉到骨鲠在喉似的,时时觉得不吐不快,就是这一点宣泄欲——毋宁说是责任感——迫使我忘记羞恧,忘记了惭愧。

”战友们都已经变成了杂草丛中的白骨,其中包括曾经也想记下衡阳之战的周燊桑营长和李春华参谋。

他们一个被炮火吞噬一个被俘后下落不明。

蒋鸿熙觉得他是在替他们写。

“万一这两个可怜儿都成了不见天的枯骨,那这次衡阳会战,或许根本就没有血肉的记载,与真实的报道。

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抗日战史上一巨大损失,而可怜的是,我自己又没有这差不多的力量,来完成他们的遗志,弥补这点损失。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衡阳保卫战》是一部以真实战争为背景的电影,该片通过展现战争中的英雄壮举,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牺牲,同时也传递出了对家园和亲人的深深的敬爱之情。

观后感影片开篇以一段文字介绍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和历史背景,给观众提供了一些必要的背景信息。

随后,影片展现了衡阳这座城市的美丽和繁华,让观众看到了战争前的和平和繁荣,营造了一种对比的氛围。

然而,随着战争爆发,衡阳城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带来的血腥和破坏让观众十分震撼。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以雷锋、冯翔、陈守山等众多英勇的战士为代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毅然投身到保卫家园的行列中。

他们忠于自己的使命,不顾个人安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他们在战争的洗礼中,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战斗精神和民族气节。

影片通过讲述这些英雄事迹,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本质和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在影片的情节设计上,导演通过纵横交错的剧情和紧凑的节奏,使整部电影紧张刺激,悬念丛生。

影片拍摄手法独特,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快速剪辑,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感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实景拍摄,使得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和残酷。

尤其是在战斗场景的刻画上,每一次爆炸和枪战都让人心惊胆战,强烈的视听效果也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和艰难。

影片对于战争的揭示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战争不仅是破坏和死亡的代名词,更是人性的考验。

在战争的环境中,人们往往失去了基本的善良和道德,追求个人的利益和享乐。

而本片中的主人公们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

他们不仅为了保卫家园而战,更是在保卫正义和人民利益的道路上顽强抗争。

影片展现了英雄人物们面对困境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音乐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配乐恰到好处,准确地把握了影片的节奏和氛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故事中。

衡阳保卫战之血火衡阳(全集)

衡阳保卫战之血火衡阳(全集)

衡阳保卫战之⾎⽕衡阳(全集)
1944年夏天发⽣在衡阳的“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争后期⼀场震惊中外振奋国⼈与侵华⽇军的惨烈搏杀。

2014年纪念衡阳保卫战七⼗周年之际,多年关注并从事关爱抗战⽼兵⼯作的民⾰衡阳市委,经多⽅调查得知,直接参与这场战役的国民⾰命军第⼗军官兵,散落全国各地,仅有幸存者⼆⼗余⼈,平均年龄超过94岁,他们,是这场伟⼤战役的直接参与者,亲⾝经历者,史实见证⼈,为后⼈留下真切详实的历史⽚段,⾯对⾯采访了21位衡阳保卫战幸存⽼兵,采集了近五⼗个⼩时的录像、上万幅照⽚、数⼗万⽂字的史证资料,经过专业⼈员半年多的努⼒,编辑制作成为⼀部反映衡阳保卫战真实历史的纪录⽚——《⾎⽕衡阳——21位⽼兵的倾情讲述》。

1944年夏天发⽣在衡阳的“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争后期⼀场震惊中外振奋国⼈与侵华⽇军的惨烈搏杀。

2014年纪念衡阳保卫战七⼗周年之际,多年关注并从事关爱抗战⽼兵⼯作的民⾰衡阳市委,经多⽅调查得知,直接参与这场战役的国民⾰命军第⼗军官兵,散落全国各地,仅有幸存者⼆⼗余⼈,平均年龄超过94岁,他们,是这场伟⼤战役的直接参与者,亲⾝经历者,史实见证⼈,为后⼈留下真切详实的历史⽚段,⾯对⾯采访了21位衡阳保卫战幸存⽼兵,采集了近五⼗个⼩时的录像、上万幅照⽚、数⼗万⽂字的史证资料,经过专业⼈员半年多的努⼒,编辑制作成为⼀部反映衡阳保卫战真实历史的纪录⽚——《⾎⽕衡阳——21位⽼兵的倾情讲述》。

展开。

衡阳保卫战

衡阳保卫战

衡阳保卫战抗日战争后期,日本侵华军于1944年向豫湘桂黔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中国军队官兵英勇抗击。

由于敌强我弱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中国连续七年抗战,师劳兵疲。

当时中国一些精锐之师正在缅北滇西发起进攻,收复失地,国内战场的战力因此而减弱。

过去许多著作指责国民政府的军队大溃败,丧师失地,不无片面之处。

事实上,抗日战争后期,正面战场上的中国军队仍然继续艰苦抗击日军,方先觉第十军坚持四十七昼夜之衡阳保卫战就是比较突出、典型的一次战役,是抗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场孤城保卫战。

1944年6月18日,经过几次大会战之后的湖南省会长沙终于陷落,日寇铁蹄,直指衡阳。

6月23日,日本调集了10多万兵力对衡阳大举进攻,衡阳守军奋起反击,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

衡阳人民在经过党领导的长期抗日救亡斗争锻炼之后,万众一心,同仇敌汽,誓死保卫衡阳,与守军一道,积极投人衡阳保卫战。

战前,衡阳人民抗敌后援会发动民众破坏道路,毁掉桥梁,切断日军进攻路线。

日军曾派飞机侦察,得到的情报称“株洲至衡阳之铁路和宝庆至衡阳之公路,悉被衡阳居民破坏,运输设备,一无所有。

”这些任务全是群众自愿参加,义务完成的。

同时,抗敌后援会和市政府、工会还组织了3000名工人,征用了市区120家木材厂商的木料120余万根,配合奉命“死守衡阳”的国民党第十军,利用衡阳周围河川、丘陵、城墙和房屋,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内各街道挖掘了战壕、散兵坑,修筑了暗堡、机枪掩体。

铁丝网等,构成坚固的防卫体系。

这些防御工事,对打击日军起了很大的作用。

衡阳保卫战是在迎战敌军的左中右三路包抄的情况下拉开战幕的。

敌军中路由湘潭经衡山,攻衡阳正面;右翼出湘乡趋永丰,攻衡阳西南面;左翼由醒陵出攸县、茶陵,南犯安仁。

宋阳,包抄衡阳东南面,企图切断第四战区国民党军由韶关北援衡阳的通道。

6月24日,敌第六十八师团在东阳渡以西强渡湘江,从南面围攻衡阳。

26日拂晓,衡阳机场为敌占领。

孤军浴血四十七天——衡阳保卫战

孤军浴血四十七天——衡阳保卫战

孤军浴血四十七天——衡阳保卫战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故事》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日本天皇发起“一号作战”。

蒋介石把方先觉的第10军摆在了湘南重镇—衡阳。

1944年年初,日军为了扭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日本大本营参谋总长杉山元上奏日本天皇,提出了“打通大陆作战”的设想,获得日本天皇首肯。

后来,大本营将其命名为“一号作战”,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总页数】17页(P111-1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5
【相关文献】
1.四行孤军光与影(四)
2.坚守衡阳四十七天爱士兵、恨战争的父亲方先觉
3."孤军"成不成"派":论1920年代《孤军》同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有关"孤军派"的两种认知
4.衡阳保卫战的宣传塑造与记忆生产(1944—1949)
5.浴血抗英的定海保卫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抗日战争故事

湖南抗日战争故事

湖南抗⽇战争故事 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命战争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那⼀场场拚杀中,都写下了民兵参战⽀前、献⾝⾰命的光辉篇章。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湖南抗⽇战争故事,供⼤家分享。

湖南抗⽇战争故事:衡阳保卫战 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地⿎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本的第⼆波进攻并击毙2.5万⽇军之后,⽇本⾸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战之后,衡阳于8⽉8⽇陷落。

⽇军死伤超过7万⼈,其中4.8万⼈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其中7400⼈捐躯…… 湖南抗⽇战争故事:长沙会战 在⼆次世界⼤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整个城市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1944年,腥风⾎⾬的四次“长沙⼤会战”,是⼋年全国抗战中中⽇双⽅出动兵⼒最多(⽇军66万⼈次,中国军队100余万⼈次)、规模最⼤、历时最长的⼀次⼤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获全胜⽽告结束,⽇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军共伤亡10.7万⼈,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

湖南抗⽇战争故事:百岁抗战⽼兵的抗⽇故事 “我们军长是程潜……原先的师长好像叫谭静海(⾳)……我是230团步兵连的……”22⽇上午,湖南省桂阳县⽅元镇秀⾥村104岁的抗战⽼兵邱知送,断断续续地向义⼯陈拥坤讲述着⾃⼰的抗⽇故事。

邱知送住的⼩屋⼦只有8、9平⽅⽶⾥,连电灯都没有。

⽼⼈眼睛看东西有点模糊,记忆⼒不是很好,⾏⾛步⼦倒还稳健。

由于邱知送记忆⼒不是很好,陈拥坤与他进⾏了长时间的交流,从⽼⼈的⼝述情况来看,其抗战经历可以认证。

邱知送⽣于清宣统2年(1910年)1⽉23⽇,家⾥共四兄弟,排⾏⽼⼆,1937年参军,同去的还有村⾥的7个青年。

邱知送在县⾥与其他⼈会合后,从郴州市坐⽕车到达长沙市,1938年初抵达益阳市,编⼊73军230团步兵连,连长叫王秀连。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衡阳保卫战,这是一段让人心情沉重,却又充满敬佩与感慨的历史。

当我深入了解这场战役时,内心被深深触动。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衡阳这座城市成为了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

想象一下,当时的衡阳,大街小巷不再有往日的热闹与安宁,取而代之的是弥漫的硝烟和不绝于耳的枪炮声。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所展现出的顽强和英勇,真的让我热泪盈眶。

他们面临着敌众我寡、装备悬殊的艰难局面,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战士们,他们的脸上沾满了尘土和硝烟,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无畏。

他们的军装早已破旧不堪,身上的伤口还在渗着鲜血,但他们依然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一位年轻的战士,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在战斗中却表现得无比英勇。

敌人的炮火猛烈袭来,他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可他却没有丝毫的畏惧。

他咬紧牙关,不断地向敌人射击,嘴里还喊着:“来吧,小鬼子,爷爷不怕你们!”那一刻,他仿佛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衡阳,保卫祖国。

还有一位老兵,他在战斗中失去了一条腿,但他仍然坚持在前线。

他用拐杖支撑着身体,艰难地为战友们运送弹药。

他说:“我虽然少了一条腿,但我还有双手,还能为兄弟们做点事。

”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

这场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进行着殊死搏斗。

战士们在废墟中穿梭,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漫长的战斗中,物资极度匮乏。

战士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常常饿着肚子与敌人作战。

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坚持着。

衡阳的百姓们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团结。

他们自发地为战士们提供帮助,送水送饭,照顾伤员。

有一位大娘,她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都拿了出来,送给了战士们。

她说:“孩子们,你们在前线拼命,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你们吃饱肚子。

”这场战役持续了很久很久,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提起衡阳保卫战,我的内心就难以平静。

那是一段充满血与火、英勇与坚韧的历史,让我深受触动。

在观看关于衡阳保卫战的各种资料和影视作品时,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4 年,日军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势,急于打通大陆交通线,于是发起了豫湘桂战役。

而衡阳,这座南方的城市,成为了他们的重点攻击目标。

当时的中国军队,在装备和兵力上都处于劣势,但他们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

第十军的将士们,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坚守衡阳城达 47 天之久。

我清楚地记得,画面中展现的衡阳城,在战前还是一片祥和。

大街小巷里,人们忙碌地生活着,街边的店铺传来阵阵吆喝声,孩子们在街上嬉笑打闹。

可战争的阴霾迅速笼罩了这座城市,一切都变得紧张起来。

守军们迅速进入战斗准备,他们修筑工事,搬运弹药,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

那些士兵,有的还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他们的目光却无比坚毅。

战斗打响后,日军的飞机和大炮对衡阳城进行了狂轰滥炸。

房屋倒塌,火光冲天,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火海。

可我们的守军没有退缩,他们在废墟中顽强抵抗。

我看到一个小战士,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身上的军装也破破烂烂的,但他紧紧握着手中的枪,眼神死死地盯着前方。

每当有日军冲上来,他都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

有一次,日军发起了一轮猛烈的冲锋,眼看就要突破防线。

一位营长亲自带着士兵们冲了上去,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

那场面,真的是惊心动魄。

营长挥舞着大刀,左劈右砍,嘴里还喊着:“兄弟们,跟小鬼子拼了!”士兵们也都杀红了眼,喊叫声、厮杀声响彻云霄。

最终,他们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战斗中,物资的匮乏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粮食越来越少,药品几乎耗尽。

受伤的士兵们只能咬着牙,忍受着伤痛。

有一个受伤的连长,伤口已经化脓,但他仍然坚持在阵地上指挥战斗。

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让小鬼子前进一步!”城中的百姓也没有闲着,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守军送饭送水,帮忙运送伤员。

关于抗战英雄的调查报告

关于抗战英雄的调查报告

关于抗战英雄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社会调查报告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社会调查报告————衡阳保卫战摘要:衡阳保卫战从1944年6月23日开始到8月8日告终,整整个昼夜。

第10军包括后来伤愈逃出而幸存的人,估计不足600之数,而日军投降后供称在衡阳战役中其亦死亡12 , 000余人。

斯役可谓悲哉,壮哉!至今忆来,仍惊心动魄,感奋不已!关键词:抗战历史衡阳前言5月的莫斯科,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炽烈地燃烧。

激昂的战歌在红场上空回荡,战士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这里举行。

乐曲雄壮,战旗飘扬,俄罗斯受阅部队步伐铿锵,中国、印度、独联体国家等的方队一一通过红场,共同接受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检阅。

盛大的阅兵,将人们的思绪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

从浴血搏杀的欧洲大陆,到逐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从同仇敌忾的亚洲战区,到大漠硝烟的非洲前线?那一页历史不容忘却,最早的抗争,最终的胜利。

如果没有中国的持久抗战,二战的历史必将是另一种写法。

那一页历史必须被铭记,衡阳保卫战是二战中亚洲战区,唯一以少胜多,坚持时间最长、最惨烈的城市保卫战,是抗战史上的奇迹,衡阳守军第十军打出了国威,衡阳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实践时间:20XX.*月*日-*月*日实践地点:衡阳市抗战纪念馆实践人员:****实践方式:查找文献法,走访调查法实践内容:一、参观纪念馆下午我去到岳屏公园参观衡阳抗战纪念城。

沿石路登山,进入树木葱茏的“衡阳抗战纪念城”景区,山腰上,一座古朴典雅的凉亭呈现在我们面前。

名曰“歇山亭”,沿着石阶往上走,就到了“抗战”牌坊,此牌坊名初由“胜利”坊改为“解放”坊,一九八三年又改为“抗战”坊,它表现了衡阳人民将永远缅怀衡阳保卫战的先烈,感谢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衡阳这座名城。

此牌坊往上走,一座“大钟”巍然屹立。

此钟名“和平钟”,每逢重大纪念日,此钟将在雁城的上空鸣响,告诫我们,要永远铭记“衡阳保卫战”这段难忘的历史,激励我们不忘国耻,励精图治,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共创美好的未来!再往上是纪念广场,在碑的两旁各建一“纪功亭”,此亭以崇有功之将士。

衡阳保卫战中的那些难以解释的谜团

衡阳保卫战中的那些难以解释的谜团

衡阳保卫战中的那些难以解释的谜团衡阳保卫战中的那些难以解释的谜团青山有幸摘要:1944年夏季的衡阳保卫战是抗战时期最惨烈的城市保卫战,第10军坚守孤城47天,在抗战历史上堪称奇迹,但是在这场保卫战中,却有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谜团,就让我们一一道来。

图1:抗战结束后收殓的第10军阵亡将士忠骸引子1944年那个炎热的夏季,随着岳麓山上日军的重炮响起,坚守了五年的,曾经被认为固若金汤的长沙城最终还是沦陷了。

第九战区部署严重失误,导致湘北战局迅速溃败,第九战区成为一盘散沙,元气大伤。

图2: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守卫长沙的部队第4军被称为“北伐铁军”,此次溃败令人瞠目结舌,而紧随长沙其后,日军立即马不停蹄的发动了对湖南的另一个重要据点衡阳的进攻,而我在了解到越来越多衡阳保卫战的故事之后,也开始对这场战争中的许多疑点感到困惑,我发现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有充斥着许多令我不解的谜团。

一:长沙溃败,为何没有任何征兆?根据许多战史资料来看,在湘北战局已经开始迅速糜烂时,第九战区并没有任何关于长沙或将不保的判断,守备衡阳的第10军甚至还在修筑原来设想的所谓“四个军的阵地”,《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中蒋鸿熙曾经提起过过他们在刚到衡阳时还在黄茶岭修筑阵地。

而黄茶岭在后来的城防战中因为距离城区太远,第10军兵力不足所以根本用不上,蒋鸿熙描述黄茶岭阵地是“一个毁掉了无数机关工厂,还破坏了许多坟墓的庞大工程”。

那么可以说,第10军与众多民工前期的努力就这样白白耗损了一大半。

我认为战争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在湘北防线出现崩盘时候,为何没有任何预防措施,以至于第10军前期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了一些后来没有发挥任何用处的据点上?二:长沙到衡阳一百八十余公里的路程,为何没有遭到任何有力阻击?在日军的战史中描述湘桂作战是“一条苦难的行军路”。

日军战线拉的过长补给困难,以至于第一次总攻衡阳时几乎居然破天荒的出现了日本军队难得出现的“弹药紧缺”。

老兵追忆:衡阳保卫战“最后一电”

老兵追忆:衡阳保卫战“最后一电”

老兵追忆:衡阳保卫战“最后一电”作者:刘良恒帅才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36期“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这是由抗日名将方先觉率部从衡阳保卫战战场发出的“最后一电”。

发报者卢庆贻如今已是92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为我们讲述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弟兄们!来生再见。

”近日热映的抗战题材电影《八佰》里,最后撤退前,演员李晨饰演的山东兵在和战友诀别时,一句“来生再见”让无数观众瞬间泪崩。

实际上,在抗战史上,中国军人的确曾在一道绝命电报中誓言“以一死报国”“来生再见”。

这是由抗日名将方先觉率部从极为惨烈悲壮的衡阳保卫战战场发出的“最后一电”。

“最后一电”的发报者卢庆贻依然健在。

在历经残酷的战争和沧桑的岁月后,如今他已是92岁高龄的耄耋老人,平静地生活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的一个村子里,默默守护着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孤军坚守孤城47天“1928年,我出生在长沙城南门灯笼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

”卢庆贻回忆说,1938年,日军一路南下,情势危急的长沙城在“文夕大火”中沦为焦土,此后他随家人搬回湘潭老家。

1940年,家里越来越困难,卢庆贻不得不辍学。

1941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参战部队伤亡较大,减员严重,长沙城内四处都在征兵。

恰逢第十军招收报务员,卢庆贻就报名参加了考试,通过选拔后被分配到第十军军部。

1944年,为扭转太平洋战场不利局面,日军急于打通从中国东北到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疯狂实施所谓“一号作战计划”。

这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在中国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进攻,扼守粤汉铁路的长沙、衡阳是主战场之一。

卢庆贻回忆,1944年6月下旬,日军3个师团对衡阳城发起第一次强攻,从地面和空中进行狂轰滥炸。

此后,日军又分别于7月下旬、8月上旬对衡阳城发动了第二、第三次强攻。

由于伤亡惨重,粮食弹药补给吃紧,援军又迟迟没有到来,第十军守城越来越吃力。

最终在8月6日清晨,日军在守军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从北门攻入衡阳城内。

最具艺术的军人遗言

最具艺术的军人遗言

最具艺术的军人遗言1、刘湘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卢沟桥事变后,川军各路整军经武,纷纷请缨出川抗战,川军被整编为两个集团军,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23集团军总司令率军出川抗战。

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病逝,死前仍不忘勉励全军将士:“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他的这番话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激励着川军将士。

2、唐淮源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1941年中条山之战,日军重兵包围中条山的国军,力战之下,唐淮源的第三军伤亡惨重,各路突围均未能得手,大战之下唐淮源率残部退守至悬山一带的阵地,最终在日军的威逼下,为保全民族气节,举枪自杀,临终前说下了上述遗言。

3、寸性奇我腿已断,不必管我。

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

1941年5月,日军从三个方向围攻中条山的国军,国军准备不足,伤亡很大,寸性奇师长率军与敌血战,大战之中他的双腿被炸断,遭到日军的重重围攻,在此危急时刻他要求手下的黄仙谷团长率部突围并说道:“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说完就拔剑自杀了。

4、郝梦龄余自武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

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

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也要照拂。

故余牺牲也有荣,为军人者,对国际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

以上是郝梦龄出征前写下的书信。

1937年忻口会战时,郝梦龄率部参战,战斗中郝梦龄亲临一线指挥,在距离日军阵地200米的一个狭隘通道里被子弹打中,壮烈牺牲。

他殉国后,士兵们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尚未发出去的书信,信中写道:“余受命北上抗敌,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惜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

衡阳保卫战

衡阳保卫战

衡阳攻守战,国民党第十军以1.7万人的劣势兵力,与11万日军相抗,坚守孤城47天,在仅2平方公里的战场上,亡7000余人,以死伤1.5万人是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拉剧战,尽管打出了第十军全军覆没的悲剧,衡阳最终失手,但同样打出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防御作战独一无二的巅峰,也是少有的在一次战役中,日军伤亡人数大大高于中方的一次大战,如此大小悬殊的比率,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

为纪念死去的英雄们,建立了衡阳抗日纪念城、抗日文化墙、记功亭等。

——摘要衡阳会战对日军而言,可说是在中国战场上,最惨烈的一战,后来依据日军曾参战的官兵描述衡阳之战,中国军队根本是拿手榴弹当刺刀在使用,革命军将三颗手榴弹串成一串,看到人影就丢。

血战间日军的兵力前后补充了三次。

在城郊的阵地争夺战中,日军付出了损失两万多人的代价,而中国守军至最终只损失了不到一万人,这种战损比在当时日军中是不可接受的。

包括了日军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中将、参谋长原田贞大佐残废,和第57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阵亡才得以近逼市区。

血战期间在日本国内更因各地的战况不利,导致东条英机的军人政府因而倒台。

衡阳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延缓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步伐进程,加剧了日本内阁的危机,并最终导致了东条内阁的垮台。

当时时文表示“衡阳驻军及人民,乃以英勇姿态,展开抗战史中最光荣之一页,相持48日(按实际47日)不徒予后方以从容布置之时间,且使太平洋美国毫不顾虑而取塞班岛。

东条内阁穷于应付而急遽崩溃。

”这是当时长衡会议作战目标;第一阶段外围战(1944年6月23日~6月27日,4天)第二阶段第一次攻击(1944年6月28日~7月2日,5天)第三阶段第二次攻击(1944年7月11日~7月20日,9天)第四阶段第三次攻击(1944年7月11日~7月20日,9天)衡阳攻守战,国民党第十军以1.7万人的劣势兵力,与11万日军相抗,坚守孤城47天,在仅2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数度肉搏,以死伤1.5万人,亡7000余人,军长方先觉以下参谋长、四师长被俘的代价,致敌死伤7万余众,其中4.8万人被击毙,日军六十八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中将于此役被击毙,五十七旅团长吉摩源吉少将,被迫击炮弹自腹部贯穿而亡。

国军血战衡阳47天无援军 死伤达九成歼敌7万余

国军血战衡阳47天无援军 死伤达九成歼敌7万余
解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当方先觉想到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支,已经创下了战争奇迹的英雄部队,却面临走投无路,坐以待毙的困境,可能全军覆灭的时候,他怎能不锥心泣血,嚎啕痛哭。不久后,方先觉就向蒋介石发出了撼动人心的最后一电。
彭厚文:在这封电报里面,他(方先觉)向蒋介石表示他要以死殉国,以死殉国,他说现在这个衡阳城内已经无兵可之堵击,已经无兵可之堵击,他说我只有一死以报党国。他在这个电报里面向蒋介石表示来生再见。
周明:日本它是一个军国主义嘛,它们的武士道精神比较浓厚,所以它有一个专门的这种类似于崇拜的东西,天照大神希望能够给它们的部队带来武运长久,所以他专门带来这种东西来鼓舞士气。然后还给它们,当然还有物质上的支援,那么要求他的几个师团长三天之内攻下衡阳,攻不下衡阳就在阵地上切腹自杀,是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发起了最为凶狠的第三次总攻。
彭厚文:就是有一个士兵,他在战斗的时候,首先被打伤了手臂,打伤手臂,那么打伤手臂以后,抬下来包扎一下以后,又上前线打仗,那么又把腿给打断了,又把腿给打断了,那么又抬回后方,又抬回后方,那么抬回后方以后,这个士兵仍然想上前线打仗。那么他就找到方先觉的指挥所,找到方先觉的指挥所,就对方先觉说,说报告军长,报告军长,请你相信我,只要你派一个人把我背上前线,给我一挺机关枪,只要我还没有咽气,我就绝不让敌人打上来。
彭厚文:这个方先觉他首先就是问几个师长,你们还有多少人,那么几个师长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没有几个人了,没有几个人了,那么方先觉就说,那么这个仗怎么打呢,这个仗怎么打呢,还能不能打下去呢。那么当时有一个师长就提议突围,他说这个仗已经打不下去了,这个守军官兵已经剩余无几,打不下去了,我们突围吧,但是遭到了方先觉的坚决的反对。他说现在如果我们进行突围,力量是有的,我们有可能突围成功,但是城内这么多的伤兵怎么办,我们不能带走,那么日军攻进城来以后,他们肯定见到伤兵就杀,那么这些伤兵怎么办。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

衡阳保卫战观后感提起衡阳保卫战,我的内心就像被投入了一颗震撼弹,久久无法平静。

这场战役,可不是历史书上简单的几行字,而是一段充满血与泪、勇与谋、生离与死别的壮烈篇章。

我仿佛能看到那弥漫的硝烟,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衡阳,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战火中颤抖,却又顽强地挺立着。

那是1944年,日军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以优势兵力扑向衡阳。

而我们的中国守军,明知敌我力量悬殊,却没有丝毫退缩。

我清楚地记得,资料里描述的那些画面。

衡阳的城防工事,士兵们夜以继日地构筑,每一锹土,每一块砖,都倾注着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

他们的脸上沾满了尘土,汗水湿透了衣衫,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战斗打响了,日军的飞机像蝗虫一样在天空盘旋,投下一颗颗炸弹。

城市瞬间陷入一片火海,房屋倒塌,街道破碎。

可咱们的战士们,没有被这恐怖的景象吓倒。

他们在废墟中穿梭,反击着敌人的进攻。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位年轻的小战士,看上去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满脸稚气未脱,但手里紧紧握着枪,眼神中充满了怒火。

他在枪林弹雨中奔跑着,为受伤的战友送去弹药。

一颗炮弹在他不远处爆炸,他被气浪掀翻在地,身上满是尘土和鲜血。

可他咬着牙,爬起来继续前进。

还有一位营长,他指挥着士兵们作战,嗓子都喊哑了。

他的身上多处负伤,但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当敌人冲上来的时候,他亲自拿起冲锋枪,向敌人扫射。

他大声喊着:“兄弟们,咱们身后就是家乡,就是亲人,绝不能让小鬼子前进一步!”这场战役中,粮食和药品极度匮乏。

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受伤了也只能简单包扎一下。

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放弃。

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和对祖国的忠诚,支撑着自己战斗下去。

在那些日子里,衡阳的老百姓也没有闲着。

他们自发地为战士们送水送饭,帮助运送伤员。

有一位老大娘,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做了一锅粥,送到阵地上。

她看着战士们,眼里含着泪说:“孩子们,吃饱了打鬼子!”战斗越来越激烈,每一天都有无数的生命消逝。

但我们的守军始终没有放弃。

衡阳四面被围47天弹尽粮绝,军长方先觉投降后逃回重庆受到英雄礼遇

衡阳四面被围47天弹尽粮绝,军长方先觉投降后逃回重庆受到英雄礼遇

衡阳四面被围47天弹尽粮绝,军长方先觉投降后逃回重庆受到英雄礼遇1945年12月,湖南衡阳。

这座城市的建筑物已经彻底摧毁。

在整个抗战时期,衡阳尽管不像上海、武汉、广州、长沙等大城市那样声名显赫;然而,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可以惊异地发现衡阳这座城市在抗战中实在占有很重要的一席。

衡阳,称得上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抗战名城”。

抗战时期著名的重庆《扫荡报》曾在自己的社论中这样写道:“衡阳,这一度成为全世界注视中心的城市,在我们的抗战史中,曾占有辉煌之一页。

提起衡阳,称得上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在国外,这个城市与中国军队英勇善战的英名永远流传。

”当然,给衡阳带来如此盛誉的,是方先觉将军率领的国民党第10军官兵为保卫衡阳而进行47天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

一1944年,日军为了逆转它在太平洋战场上急遽失利的厄运,“内心极度焦灼”的日本大本营参谋总长杉山元上将上奏日天皇,提出了“打通大陆作战”的设想,并得到了天皇裁可。

后来日大本营遂将此作战命名为“一号作战”,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号作战”的主要内容是先攻占平汉铁路之南段,进而打通湘桂及粤汉铁路两线,摧毁中美空军基地,防止美国B—29重型远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空袭。

日军称这次作战“确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一连串的大军作战。

”这次作战,无疑也是已成强弩之末的日军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跳”。

展阅大陆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史著或教科书,在论及豫湘桂战役即日本的“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时,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的评价,往往都说成是“大溃败”。

但从具体的局部的情况来看,衡阳一战则实属“例外”。

衡阳这一地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报》的一篇社论就曾经谈道,衡阳“是粤汉、湘桂两条铁路的联结点,又是西南公路网的中心,它的失守就意味着东南与西南的隔断,和西南大后方受到直接的威胁。

衡阳的飞机场是我国东南空军基地和西南空军基地之间的中间联络站,它若失手就使辛苦经营的东南空军基地归于无用;从福建建瓯空袭日本的门司,航空线为1425公里,从桂林去空袭则航空线要延长到2220公里。

读《衡阳保卫战》有感

读《衡阳保卫战》有感

读《衡阳保卫战》有感
4月2日我校全体师生去岳屏公园,举行“春游清明扫墓,祭奠先烈英灵”活动。

我们来到了抗战纪念塔,参观了抗战纪念馆。

我买了一本书——《衡阳保卫战》。

回到家里,我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读完之余,印象最深的是:原国军第十军付军长兼第三师师长周庆祥将军率领第十军浴血保卫衡阳47天,挽救了国家危亡的命运,自己却落入绝境。

第十军为了拯救万余伤兵的性命,被迫诈和,陆军第十军一万余将士却在文化名城——衡阳创造了奇迹,经过浴血奋战,像钉子一样将敌寇阻止在衡阳盆地整整47天,为后方各军和西南腹地各省做好迎战准备,保存国脉与民魂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大逃亡的结局。

由此,我的感想很多很多: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大决战,这是一场血肉横飞的大搏杀;这是一曲气壮山河的人间悲歌,这是一首感召后人的宏伟史诗;这是一场先扬后抑、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喜剧。

“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在衡阳战斗结束后的第四天,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对衡阳保卫战本身战斗的评价是肯定的:“对国家贡献最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当推衡阳之守。


《衡阳保卫战》是记载衡阳人民抗战极佳的历史题材,谱写了衡阳人民个体群体和群体英雄形象,是我们湖南的骄傲,是我们衡阳的自豪!为此,我深深地了解家乡衡阳是英雄之乡,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勤奋学习,建设美丽的家乡衡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94岁抗战老兵郑信强衡阳会战坚守孤城血战47

导语:1921年出生的郑信强,在抗战时期历经跌宕起伏的从军报国之路,先后入读江南造船厂、黄埔军校,见证长沙会战、衡阳会战,还曾报名到印度参训
1921年出生的郑信强,在抗战时期历经跌宕起伏的从军报国之路,先后入读江南造船厂、黄埔军校,见证长沙会战、衡阳会战,还曾报名到印度参训飞行驾驶,最终未能如愿冲上蓝天,就迎来抗战胜利的消息。

如今,94岁高龄的他,常给子孙后辈讲述抗战经历,“忘记过去的苦难,历史就有可能重演。

我们铭记过去,是为了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记者第一次见到郑信强,是在晋安区一个小区,难以相信眼前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今年已经94岁了。

据郑老家人介绍,前些年,郑老还笔耕不辍,这两年因年事渐高,才弃笔停写,但仍爱看书,床头就摆放着很多书。

郑老出生于1921年,祖籍是马尾亭江康坂村。

1935年,江南造船厂在福州招生,他在亲人的举荐下,顺利入学,在上海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

1937年,先后爆发卢沟桥事变和“淞沪会战”,学校被迫解散,尚未毕业的他被遣送回福州。

后来,国民党以抗日为号召发布公告,招收闽籍人士入读黄埔军校。

郑老拿着学历证明投考,并顺利通过。

1939年11月,他来到长汀,编入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十七期步兵科。

第二年,跟随大部队搬到湖南的分校就读。

郑老说,当时念军校的训练很苦,几乎每天都有半夜临时集合,伙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