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3~4课时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一线工程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二线工程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
)天然气开发建设干管道建设部用户管网建设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主干管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5.1资源跨区域调配导学案

.促使地方能源结构优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我国天然气资源在陆地上的分布是西多东少,北多南
D.利用技术难度很大
.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
.电站建成后发电成本低,积累多,收益大
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在我国陆地上,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涩北大型气田所在的省是________,所处地形区是________;靖边气田位于________涩北、塔北、塔中等气田所处地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有哪些?。
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

【考纲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导读】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一般分析思路目前我国已经开工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其中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属于能源的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主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二、西气东输工程1、西气东输概况:一期工程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依次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省市;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等;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地理一轮学案必修三第五章西气东输二线是西气东输系列中的第2个工程,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调剂气源为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国产天然气。
工程主要目标市场是早先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未覆盖的华南地区,并通过支干线兼顾华北和华东市场。
西气东输三线是继西气东输二线之后,我国第二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陆上通道,主供气源为来自中亚国家的天然气,补充气源为疆内煤制天然气。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终于福建福州。
开工建设这一重大工程,将使沿线上亿群众用上清洁可靠的天然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带动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扩大国内需求支撑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方法技巧】影响资源调配线路走向的条件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一致。
地理ⅲ人教新课标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地理ⅲ人教新课标5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需要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而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不平稳,使当前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靠程度空前紧密。
本节教材通过对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探讨了当今全球什么缘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让学生建立区域可连续进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的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作了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资源分布与区域进展的供求矛盾,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在缘故2、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学会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阻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觉、探究并解决问题,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进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2、通过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关心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三、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法、图表分析法为主,兼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重、难点1、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阻碍2、把握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缘故的分析方法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缘故二、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西气东输的工程概况2、西气东输的缘故(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结构(3)我国今后油气资源的战略重点在西部3、西气东输对区域进展的阻碍(1)对西部地区进展的阻碍(2)对东部地区进展的阻碍(3)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的和谐进展(4)对环境的阻碍课堂练习:读下面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能源分布看:①地区常规能源中___ 丰富,②区常规能源中____ 丰富,③地区新能源中_____ 、____ 丰富。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1《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共2课时)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资源等,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全局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2)新课学习: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原因及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分析自己家乡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并撰写一篇短文,内容包括:资源类型、调配原因、调配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要求不少于500字,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2.请同学们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a.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资源跨区域调配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概况;2.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1)我国以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2) 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3)提高天然气等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推动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结构。
(2)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区域协调效应)将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带来的环境压力。
【拓展延伸】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意义方面对调入地区对调出地区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开发经济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
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docx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编制:高二地理备课组【学习目标】1•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原因。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2. 理解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 认识天然气作为能源的优点、利用潜力、我国主要气源的分布以及开发利用格局。
4. 理解西气东输的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学习要点】我国能源资源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地区差异大。
②西气东输原因之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以 _________ 为主要能源,并带来一系列 ___________ 问题和运输压力。
因此,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 __________ 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③西气东输原因之三:是我国油气发展战略的需要。
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重点在 :我国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大气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 “、 ”的油气发展战略。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对西部、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推动天然气 __________________ 和管道等基础建设,增加 ____________ ,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将 _________ 优势转变成 __________ 优势,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东部 __________ 状况,优化东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动 ________ 、 _______ 等 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二)提髙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区域发展目标: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o 使西部 _______ 优势和东部 ________ 、 ___________ 优势合理配置。
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一、教案主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让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和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知识,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以全面评估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情况和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相关章节。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
3. 案例材料:关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案)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学习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工程概括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分析说明“西气东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以西气东输为例,学会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学完成《三维设计》P63、65页“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是实施西气东输的重要原因之一。
2.,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另一重要原因
3.,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又一重要原因
2、西气东输的概况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于2002年7月正式开工,2004年12月31日全线建成投产。
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油田轮南油气田,东西横贯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最终到达上海市白鹤镇,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国务院决策的西部大开发的标
志性工程。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气源来自中亚进口天然气。
工程一干八支,全长8704公里,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达上海,南抵广州、香港,总投资约1422亿元。
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于2009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工程于2011年6月30日建成投产,2012年内八条支干线及香港支线将全部建成投产。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7日开工,计划2015年全部建成投产,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是继西气东输二线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的又一项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环保意义的国家重点工程。
干支线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干线、支线总长度为7378公里。
西气东输三线的主供气源为新增进口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其中,新增进口中亚天然气250亿立方米/年,新疆伊犁地区煤制天然气50亿立方米/年。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总投资1250亿元。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