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方法:“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运用.doc

合集下载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地理综合题在学科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和地理技能来解决一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而发散思维是指在进行问题解决或创新思考时,可以产生多种可能性和思路的一种思维方式。

如何培养学生在地理综合题答题过程中的发散思维,成为了地理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定位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不断产生新的、多样的观点和答案的思维方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发散思维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和答案,不受固定方式的限制。

2.开放性:发散思维能够不断开启新的思路和可能性,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究。

3.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够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富有创新性和灵活性。

定位了发散思维的特点之后,我们可以对地理综合题答题中的发散思维进行更加具体的探究和培养。

二、地理综合题对发散思维的要求地理综合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和地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发散思维能力:1.多角度思考: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仅要考虑空间分布、地理环境等方面,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对问题的影响。

2.多层次分析: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层次化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分析,把握问题的主次关系,不断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

3.创新性思维: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地理综合题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为了培养学生在地理综合题答题中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多样性问题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样性的问题训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思考和解答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和讨论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促进他们自主地探索和学习。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地理综合题是地理学科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表述。

对于地理综合题的答题,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地理综合题答题中发散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地理综合题的答题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复杂的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答。

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问题。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问题出发,产生多个解决方案或多个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综合题答题中,发散思维能帮助考生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完成答题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发散思维呢?考生可以通过阅读丰富多样的地理材料来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的地理书籍、杂志和报纸,可以帮助考生开阔视野,了解更多不同的地理知识和观点,从而培养发散思维。

考生可以参加一些地理相关的讨论或者辩论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地理知识竞赛或者科技创新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些活动往往能够激发考生的思维活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

发散思维在地理综合题答题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发散思维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题目。

地理综合题往往涉及到不同的地理知识点和观点,通过发散思维,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更全面地理解题目,并找到更好的答题思路。

发散思维可以帮助考生在答题中发现更多的解决方案。

有些地理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通过发散思维,考生可以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并能够选择最合适的答案进行表述。

发散思维还可以帮助考生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提出新的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内涵。

通过提出新的问题,考生可以更深入地分析地理问题,并提出更有深度的答案。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物质、能量和人文现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科,是与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

而地理综合题则是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考试形式,需要考生在一定时间内回答多道题目,对考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而如何进行地理综合题答题,特别是如何发挥发散思维,成为了考生和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发散思维是指对问题的不同方面和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广泛的探索和发散,以寻找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法。

在地理综合题答题中,发散思维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地分析问题,挖掘解题方法,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和正确率。

首先,发散思维应用于解题的第一步是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考生应该能够收集到一些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地理概念、地图解析、现象解释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包容性与准确性的平衡,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考虑,不局限于一个单一的解释方法。

其次,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和决策点。

发散思维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判断问题的根本和基础,设计和优化解决方式;二是寻找一些原则性和概率性的建议性方案,使考生不断地思考可能出现的情况,注重概率的预测。

第三,考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从多个角度设计并尝试多种解答方案。

发散思维的应用不仅要求考生在实际解答问题过程中能够不断深挖,深入思考问题所涵盖的领域和问题范畴,还要对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科学思想的结合,从不同的答案方向出发,尝试进行解答。

第四,考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思和修正策略,及时调整解题方案。

发散思维的应用要求考生通过深度思考和反思,及时和准确地调整解答方式,不断提高准确率和效率,从而为后续的解答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地理综合题答题中发散思维的应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考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寻找最佳的解答方案。

教师们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发散思维的培养和指导,帮助学生培养更广阔的视角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地理综合题答题。

发散性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韩倩倩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12期摘要:结合地理课程的特点,从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旁通思维和立体思维四个方面介绍了适合于地理教学的发散思维的应用,依据日常教学实践举出了相应的教学实例。

关键词: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旁通思维;立体思维;地理教学地理学科同时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课程的性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全面准确地思考问题,这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应用,才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内涵发散思维一词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P·吉尔福特提出的,初衷是作为一种与创造性关系密切的重要思考方法,也可称为扩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指在思考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受制于惯性思维,积极地从各个角度、各个方向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发散性思维的应用发散性思维的主要构成包括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旁通思维和立体思维四类。

下面从这四个方面看看发散性思维在地理中的具体应用。

1.纵向思维纵向思维是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或时空联系去思考。

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地理教学的逻辑性,还可清晰表示出事物的动态变化。

如在“常见天气系统”中,提到暖锋过境时,会出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刮风等天气现象,那么利用纵向思维可思考过境前和过境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可让学生以扮演天气预报员的方式将思考的结果展示出来。

又如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提及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乱砍滥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按照这个思路,可让学生继续往下延伸,大气CO2增多导致气温升高,出现全球变暖现象,接着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这样的纵向联想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习地理的能力。

2.横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从事物间的类似或相反方面去思考,这种思维方式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去展开联想。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地理综合题是地理学科中的一种综合性题型,要求考生在具备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与地理环境相关的问题。

而在地理综合题答题过程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探究地理综合题答题时如何培养发散思维,以及发散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培养发散思维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

地理综合题通常涉及多种地理现象和问题,考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题目涉及到城市发展问题时,考生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培养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其更加能够全面地把握和分析地理综合题。

培养发散思维需要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考生才能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而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思维的灵活性,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以便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能够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形成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培养发散思维需要培养对地理现象的敏感性。

地理综合题通常会涉及到不同的地理现象和变化,考生需要具备对这些地理现象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发现和分析不同的变化和趋势。

而培养对地理现象的敏感性,可以通过平时的地理观察和实地考察来进行,从而使考生能够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更加敏锐地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培养发散思维需要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

地理综合题的答题要求通常是开放性的,考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平时应该进行一些开放性思维训练,多进行地理思维的拓展和应用。

可以通过地理实地考察和地理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从而培养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思考和解答地理综合题。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地理综合题是一种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思维能力来解答的题目。

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即从一个问题展开,联想到其他相关的知识和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发散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解答地理综合题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将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地理知识储备。

只有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学生才能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进行联想和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和扩展,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地理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联想和思考,从而展开更多的思维。

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在解答地理综合题时,学生常常需要根据已有的地理知识和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通过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解题实践,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地理竞赛和比赛培养发散思维。

参加地理竞赛和比赛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地理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竞赛和比赛中,学生通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解答问题,这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发散思维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地理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来培养发散思维。

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和概念,并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地理问题和观点,从而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解答地理综合题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具备广泛的地理知识储备、启发式教学、逻辑思维训练、参加竞赛和比赛以及阅读等方式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训练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思维训练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对北 京的城市规划和经济 多 种 答 案 。因 此 , 种 提 问对 于 培 养 学 生 的发 维发散后 得出只有机械作业 才能完成 , 这 并且农 这次 奥运 会的召开 ,
散 思 维 , 有 更直 接 、 现 实 的意 义 。 具 更
业 机 械 向大 型 、 幅 、 宽 高速 、 联合 作业 方 面 发 发展起哪些推动作用 ?
大胆假定火星沿着椭 圆形 轨道绕 日运 信息 中产生众多新的信息 , 即从 同一来 源所提 也有相 当的益处。在集体讨论 的条件下 , 思维 测数据 ,
太 进行 资料 运 供的信息 中产生各种各样方 向不一 的输 出, 并 活动是在评价 的引导和推动下螺旋 式上升 的。 行 , 阳处 在椭 圆的一个 焦点上 , 算 , 果验证了他 的假说是对 的。最后 导致 了 结 通过迁移 的作用探索到未知 的东西 ) 是创造性 集体讨论 可以使学生集思广 益 ,开拓思路 , 引
原 , 汽 无 法 进 入 , 用 核 炸 弹 把 山 脉 炸 开 几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希 望学 生 能 从 更 理 性 的 角 度 “ 陆 固 定 论 ”这 一 思 维 定 势 , 用 逆 向 思 维 水 可 我 海 运
个缺 口,或把 山峰夷平 ) “ 、 拖南极 冰块”( 如 出发去设想其 结果 , 并指出爱 因斯坦 的相对论 这个锐利武器 提出了 “ 大陆漂移假说 ”。这样
基础 。 开普勒也 因此被誉 为 “ 天空立法者”。 开
给 学 生 一 定 的 问 题 , 求 学 生 说 出 尽 可 有 普勒 敢于标新 立异 , 于进行 发散思 维 , 要 善 遇寻求 不 同于他人 的答 案 , 学生 问题 善 于 另辟 蹊 径 , 在 天体 力 学 理 论 上 闯 出 才

(地理教学反思)发散思维与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反思)发散思维与地理教学

发散思维与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反思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扑面向我们快速走来,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力于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思维境界,造就出思维敏捷灵活并有一定开拓精神的人。

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当我们碰到一个问题时,以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大胆设想,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性思维具有三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它们反映了发散性思维的三个不同层次,不同水平,这三个特性是相互关联的,流畅性是基础,反应迟钝既难变通更难独特;变通性是关键,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从一个方面看问题,是“流而不畅”的,也更谈不上有独特之处;独特性是精华,没有不寻常的新颖的反映能力,也就见不到创造性思维了,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入手。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对刺激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它以“发散”的知识绝对个数为指标,只要切题,在短时间内表达的概念越多越好,地理规律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应多进行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训练,教师可创设发散型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沿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


如:关于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在短时间内从水土流失的含义、地形、土壤、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区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意识之网,最终获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高三地理教学中的知识归纳与思维导应用

高三地理教学中的知识归纳与思维导应用

高三地理教学中的知识归纳与思维导应用地理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知识归纳和思维导应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知识归纳和思维导应的有效应用。

一、知识归纳的重要性针对高三地理教学中的知识点众多、内容繁杂的特点,知识归纳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分类整理相关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知识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对于考试复习和知识运用都有极大的帮助。

二、知识归纳的方法1. 概念法概念法是一种常用的知识归纳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和举例等方式,将相似或相关的概念进行整理和归纳。

例如,在教授气候类型时,可以将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并分别讨论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2. 分类法分类法适用于对于一类事物或概念进行归纳和整理。

在教学中,可以按照地理要素的性质、地理过程的特点或地理现象的类型等进行分类归纳。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大气圈时,可以按照不同的高度将大气圈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臭氧层等,分别介绍其特点及作用。

3. 时间轴法时间轴法适用于对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进行顺序排列和归纳。

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地理变化的演化过程。

例如,在教学地壳运动时,可以利用时间轴,将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整理和归纳。

三、思维导引的应用除了知识归纳,思维导引在高三地理教学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维导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思维导引方法:1. 提问法提问法是激发学生思考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常用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问题时,可以提问:“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可能的解决办法?”2. 对比法对比法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度和完备性的一种方法。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改进地理教学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改进地理教学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改进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改进地理教学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所有智能的核心,是形成各种地理知识信息联系的基础,影响着知觉和记忆的效果。

传统教学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生记忆,背诵,模仿,做题,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

因此,革除这些弊端,构建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应是地理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当务之急。

地理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难度适当的思维活动,才能使自己的地理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就是适应新课改要求,改进地理教学的良好方法。

发散思维就是从某一特定的信息目标出发,思维向外辐射,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向,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这种思维无一定的方向和范围,是一种不守陈规、标新立异、从多侧面探求结论的思维方式。

了北方冬季风南下,减小了冬季风影响范围和强度,因此,冬季我国南方暖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为亚热带;北方干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为温带。

再追问:假如秦岭不存在,我国南北方气候又将是怎样的呢?这一问,自然把学生引入浮想联翩的境界中去。

发散思维是一种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它能使人的思维宽阔、富于联想、对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学习理解,有特殊作用。

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能积极思维,引申发挥,点燃学生质疑问题,主动探索的精神之火;要精心设计并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地图,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直观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强烈欲望,启动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运用发散思维。

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应用类型与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应用类型与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应用类型与培养作者:张铁军,王马利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22年第04期摘要:發散思维是思维中的一种复杂形式,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思维过程更加灵活,思维内容更加全面,思维效果更加突出。

发散思维来源于课堂教学,隶属于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与其他思维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提升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

关键词:发散思维;类型;应用;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1-0049-04一、发散思维的基本概述发散思维,又称为扩散思维、放射思维或辐射思维,是大脑在思考时呈现出的一种多维扩散性、多向发散状的思维模式。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类型)的一种,它主要解决思维的多角度指向性问题,由此可见其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地位。

发散思维是思维中的一种复杂形式,该思维并不是集中在一点,而是由一点出发,向个多方向和角度跳转、向多个维度和层次扩散,我们把这个过程又称为“知识迁移”“一题多解”或“举一反三”。

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思维过程更加灵活,思维内容更加全面,思维效果更加突出。

用两句古诗形象的解释一下,就是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发散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尤其是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要求的提出,使发散思维这一重要模式被反复提及并重视。

根据发散思维的诸多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人类智力的本性》中提出了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通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发散思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地理学习方法:“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运用.doc

地理学习方法:“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运用.doc

地理学习方法:“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运用随着国家课程标准和高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选修地理的考生来说:除要学好初中地理一、二、三、四册和高中地理上、下册外,还增设了高中地理上、下册的内容,可谓“容量”大矣;又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可谓“时间”紧矣, 再加上近几年高考试题不断翻新,对学生的地理技能、分析综合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如采用过去“死”方法、“死”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因此,本人在复习时遵循: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原则。

着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技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目的。

把''发散型” 思维方式作为复习的首选模式,并作了初步尝试,通过几次测评,效果颇佳。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四重”, 即“重过程教学”、“重学法指导”、“重技能培养”、“重实际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要“授人以鱼” 而要“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复习“河流与湖泊”一节时,书中讲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而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这一结论是无可厚非的,让学生记住它,也并非难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这就要让学生知道“大”不单单是指其长度,而且还要从其径流量、流域面积等多角度来分析,因为珠江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流经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而黄河则位于我国降水较少的北方地区,珠江的流量是黄河的6-7倍,故黄河只能被称为第二长河,而不能称第二大河。

尔后再举一反三,让学生分析: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而不能称之为第一大河?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对问题的迁移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分析: 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而“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太紧密。

发散性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性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区位思维从自然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到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都是发散性思维如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中部平原分布商品谷物农业其有利的区位因素首先是自然条件优越包括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其次社会经济因素有地广人稀便利的交通运输广阔的市场机械化水平高和农业科技先进等因素
强, 但这是错 的. 其 发 展 快 的特 殊 条 件 是 军 事 订货 多 。
五、 采用 逆 向思 维 当 正 向 思 维解 决 不 了 问 题 时 , 可 试 试 逆 向思 维 . 逆 向思 维 就 是 和 正 向思 维 相 反 的 思 维 过程 。 比如 : 山 区商 业 网 点 的 密度 为什么小于平原地区? 因 为 商 业 网 点 在 山 区很 难 发 展 , 为什 么 商 业 网点 在 山 区 很 难 发 展 ? 因 为 山 区 交 通线 路 少 、 交 通方 式 单 那 为 什 么 山 区 交 通 线路 少 、 交 通 方 式 单 一 呢 ? 因 为 山 区地 势 起 伏 。通 过 逆 向 思 维 , 学 生 更 容 易 理 解 和 掌握 课 本 知 识 。 六、 展 开 丰富 的联 想 善 于 联 想 的 学 生 其 发 散 性 思 维 能 力 是 比较 强 的 。可 见 展 开 丰 富 的 联 想 是 进 行 发 散 性 思 维 的重 要 前 提 。联 想 有 纵 比和 横 比两 种 形 式 :纵 比是 地 理 事 物 从 时 间上 或 历 史 阶段 上 进 行 比较 . 由 现 在联 想 到 它 的 过 去 与 未 来 . 如钢 铁 工 业 区位 选 择 的
二、 创 新 教 学 思 路 如果 墨守 成 规 , 总 按 照 原 来 的 固定 思 路 教 学 . 则 教 师 没 激
三次 变化 。 在早 期 1 9 世 纪 煤 炭 炼 铁 时代 , 每炼 一吨钢铁 需要4 吨煤 炭 和 2 吨 铁矿 。 钢 铁 工 业 就 靠 近大 煤 田 , 以鲁 尔 区 为 代 表 ; 2 0 世 纪初 . 由 于 科 技 水 平 的提 高 . 每 炼 一 吨钢 铁 需 要 2 o , g 煤 炭 和1 . 8 吨铁 矿 。 这 时钢 铁 工 业 就 靠 近 大 铁 矿 , 以鞍 钢 、 武 钢 为代 表; 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 . 科技迅 速发展 , 巨 型 矿 石 运 输 船 只 出 现, 每炼一吨钢铁需要0 . 7 5 吨煤炭和 l - 3 吨铁 矿 , 这 时 钢 铁 工 业

发散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因势利导,开辟新思路——创造发散思维的课堂气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创造一种发散思维的气氛。当学生思考一般性问题之后,教师要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对同类问题开辟新思路、寻找新角度、发表新见解、做出创造性的解答,鼓励学生对教材与教师的讲解提出不同的看法,激发学生积极对教师没有直接讲解或课本没有直接写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不是自西向东而是自东向西,那么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会有哪些变化?这个问题读死书是难以解决的,书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它涉及的知识跨度大,需要进行思维的发散,搜索已学过的许多和地球有关的地理现象,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通过积极的发散思维得出以下几种自然现象的变化:(1)日月星辰由东升西落变为西升东落;(2)太阳日比恒星日短;(3)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由北半球向右偏变为向左偏,从而导致全球风带的风向和洋流的流向发生重大变化;(4)全球气候、自然景观、动植物分布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比如西欧的气候将不再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是变得干燥少雨,我国北京将由温带季风气候变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等等。
三、培养学生演绎发散、归纳发散的能力
演绎发散思维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象的分布和发展。演绎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是科学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例如:南北纬40度——60度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和暖流影响的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比较温暖,夏季比较凉爽,降水丰富而季节分配均匀,这是一般。我们从英国伦敦所在的地理位置,即可推知它所属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这是个别。
二、让学生打好发散性思维的基础
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是形成和发展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因为思维是在一定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有助于思维的进行和发展。例如,下面有这样一道旅游题,就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才能进行发散思山、庐山、路南石林、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最后经香港回国。要求不走重复路线,依次写出所经过的铁路线及中转站和航线及港口。”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熟悉全国铁路交通及水运交通,明确每一个名胜古迹所在城市或地理位置联系的铁路和港口;其次通过回忆地图,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联想,把每一个名胜古迹联系的铁路、港口衔接起来;最后,搜集发出的思维信息,确定一个大概路线。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地理综合题在中考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对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发散思维习惯,为解决地理综合题提供有益的帮助。

发散思维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的头脑思考得到大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是不受单一思想决定,而是通过积极的想象力,引导意识的过程。

首先,发散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地理综合题的解决方案。

地理综合题往往包括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动脑筋寻找答案。

通过发散思维,我们可以将问题拆分成不同的部分,找到每个部分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到全部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以“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主旨的地理综合题时,我们可以发散思维,将问题分成“公交优先措施”、“限制机动车”等不同部分,针对每个部分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发散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地理综合题涉及到许多地理知识,对于学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通过发散思维,我们可以将学过的地理知识连接起来,尝试将之用于解决地理综合题上。

例如,在解决“如何防止水资源浪费”这个问题时,我可以将学过的水循环、生态平衡等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提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后,发散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综合题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发散思维,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全新的想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当我们遇到“如何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发散思维,提出“降低用水量”、“进行水资源开发”等多种方法,不断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总之,发散思维是解决地理综合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中考中得到更好的成绩。

发散思维训练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思维训练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思维训练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庆来源:《新课程·教师》2009年第11期在教学改革中,创造性思维训练最具生命力。

发散思维训练(是指从同一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众多新的信息,即从同一来源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各种各样方向不一的输出,并通过迁移的作用探索到未知的东西)是创造性思维训练课中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呢?下面几种训练方法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分别或综合运用。

一、发散提问发散提问的典型代表形式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你还想到了哪些可能性?”“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老师提出这类问题所要求的答案,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要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

在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以求获得多种答案。

因此,这种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

人的前景:明天的沙漠能生产水稻、小麦等各种粮食。

老师问:你用什么办法使沙漠变粮仓?学生诧异惊奇不已而后进行了一番思考,想出了“调水工程”(如美国西岸的加利福尼亚洲引科罗拉多河灌溉)、“炸山引雨”(如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周都是高山和高原,水汽无法进入,可用核炸弹把山脉炸开几个缺口,或把山峰夷平)、“拖南极冰块”(如科威特雇用船只到南极拖冰回国,以便融化后饮用,一旦拖冰技术过关,还可拖冰到沙漠)、“找地下水”(运用先进的遥感技术、计算机分析和模拟技术,把沙漠底下的水发掘出来)等措施。

老师继续问:这些措施要么耗资太高,要么难度太大,如果都不能实现,那又怎么办?学生于是绞尽脑汁进行思考。

后来有一位学生的发言让人大吃一惊。

培育耐热、耐旱且富含营养成分的植物,沙漠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这出乎常理,也许是真正可行的。

二、集体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才会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

地理综合题答题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究地理综合题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基于地理知识,综合运用分析、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方法,解答多个相关问题。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问题或主题中得出多个答案或观点的思维过程。

在地理综合题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边界,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以多种角度和维度看待问题,提出更具有新颖性和原创性的观点。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地理综合题多是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

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提供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展开思考。

在探讨水资源问题时,可以问学生“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同时保护环境?”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注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地理综合题往往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鼓励学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地理问题的解答中,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讨论城市污染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探讨污染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地理综合题的解答往往需要学生主动去寻找相关信息和资料,探索未知的领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

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能力,并提供启发性问题和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机会,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习方法:“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
理复习中的运用
随着国家课程标准和高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选修地理的考生来说:除要学好初中地理一、二、三、四册和高中地理上、下册外,还增设了高中地理上、下册的内容,可谓“容量”大矣;又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可谓“时间”紧矣, 再加上近几年高考试题不断翻新,对学生的地理技能、分析综合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如采用过去“死”方法、“死”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因此,本人在复习时遵循: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原则。

着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技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目的。

把“发散型” 思维方式作为复习的首选模式,并作了初步尝试,通过几次测评,效果颇佳。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四重”, 即“重过程教学”、“重学法指导”、“重技能培养”、“重实际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要“授人以鱼” 而要“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复习“河流与湖泊”一节时,书中讲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而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这一结论是无可厚非的,让学生记住它,也并非难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这就要让学生知道“大”不单单是指
其长度,而且还要从其径流量、流域面积等多角度来分析,因为珠江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流经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而黄河则位于我国降水较少的北方地区,珠江的流量是黄河的6-7倍,故黄河只能被称为第二长河,而不能称第二大河。

尔后再举一反三,让学生分析: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而不能称之为第一大河?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对问题的迁移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分析: 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而“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太紧密。

如果让学生单纯地去识记,学生会感到既枯燥又无味,同时遗忘率又高。

即使学生记住了,也很难应付灵活性、综合性强的高考模拟试题,从而给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感觉:我下了功夫,却考不出好成绩。

使学生对地理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进而产生一种恐惧感,真可谓:见“地”而无理,有“理”讲不清。

为此,本人在复习时,设置了多条“线”,女口:经线、纬线、交通线等,用这些“线”把一些,嗪不相识”的知识点串连起来。

如在复习《世界地理》知识时,本人以赤道为“红线”,要求学生回答:
①自西向东,赤道所经过的大洲、大洋的名称?
②赤道所经过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③赤道所经过大洲的主要地形区?成因?特点?
④赤道所经过的国家?首都?经济?特有的农产品、矿产品?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民族?文化?宗教?
通过以上复习,学生不但了解了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看图、识图以及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在小比例尺的地图上,我们可以把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看成一个“点”,以“点”为中心,向外画“圆”,辐射其它地理知识,形成一个“面”。

例如:讲“北京”时,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的变革、城市职能、人口、经济的发展等。

课后让学生再了解一下伦敦、巴黎、纽约、旧金山等世界重要的城市,以及一些“热点”城市。

这样,不但使学生识记了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古人云:学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左书右图”,由此可以看出地图对于地理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这种强调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再把图像信息储存备用的作法,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多样而丰富的地理表象。

由于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记忆和再现,所以通过图像建立起来的地理表象,在记忆心里活动中具有特殊意义。

再说有些地理知识用文字表述比较抽象,而用图表表示则比较直观形象。

更何况高考要求考生对“图”的能力不断提高:不但要求学生学会识图、读图、分析图,还要求学生能绘制图表。

因此,在复习时,就要重视“图”。

女口:在复习“世界气候”时,本人采用了以“图”带“文”的复习方法,先出示图表,然后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①判断该图是何种气候类型示意图?判断的依据?该气候主
要分布的位置?该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植被及其特点?
②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找出该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有该气候存在?
③假如该地是南非的开普敦,此图中的“气温和降水” 情况是否与实际相符合?如不符合,该图应如何改动?(多媒体演示该气候类型的其它图表)
④假如把图中的“气温和降水”改成:“高温多雨,低温少雨”,那么,该图表示的又将是何种气候类型?
由此引出另一种气候类型的复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图”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等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运用,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研究探索,灵活地将“发散型”思维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不断创新,更新教育观念,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