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合集下载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选择题如图所示,是李奶奶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则她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时所需佩戴的眼镜分别是A. 远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凹透镜C. 近视眼凸透镜D. 近视眼凹透镜【答案】A【解析】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由图可知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A。

选择题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 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 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 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 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答案】B【解析】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A. C. D错误。

故选B.选择题对下图所示的眼睛判断和纠正正确的是()A. (1)是近视眼,配凹透镜B. (1)是远视眼,配凸透镜C. (2)是近视眼,配凸透镜D. (2)是远视眼,配凹透镜【答案】A【解析】解答:(1)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

(2)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需戴凸透镜矫正。

选择题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A.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答案】B【解析】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实像,故只有B正确,故选B。

2020-2021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题

2020-2021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题

2020-2021学年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同学向窗外张望,再低下头来看书,晶状体形状( )A.不变B.变薄C.变厚D.无法确定2.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3.下面是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它们两次成像的说法:(1)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2)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3)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1)(3)B.(2)(4)C.(1)(4)D.(2)(3)4.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5.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6.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7.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8.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物镜甲比物镜乙视野暗C.若不改变目镜,则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短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二、填空题9.眼睛中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从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选填“倒立” 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时,人眼方能看见物体.如图是某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他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须配戴________透镜.10.患近视眼的同学佩戴的近视镜是________,老年人佩戴的远视镜是________,潜望镜是______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1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_ 像,人眼通过显微镜的目镜观察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12.人眼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A.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目镜和物镜位置可以交换 B. 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大C. 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大 D.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大3.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4.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

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A. 近视眼;乙B. 远视眼;乙 C. 近视眼;丙 D. 远视眼;丙5.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低B. 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镜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D.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6.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A.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C. 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7.在生物实验课上,小明想详细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请你为他选择一种合适的观察仪器()A. 平面镜B. 放大镜 C. 望远镜 D. 显微镜8.小风矫正了近视眼后看书轻松多了,心想也该帮爷爷矫正老花眼,下图中是用来表示老花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①C.②④D.③④9.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A. 一个放大镜B. 投影仪镜头 C. 照相机镜头 D. 一个平面镜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__ 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__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11.人眼看物体时,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变得最________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________,当晶状体变得最________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12.如图,________图(填“甲”或“乙”)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13.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__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三、解答题14.实验探究:1609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的儿子在玩镜片时,小孩无意间一只手拿起一个近视片,另一只手拿起一个老花镜,把它们放在一前一后的位置,眼睛对着镜片向远处看.他突然惊叫到:“教堂的塔尖变近了.”根据这个办法,利佩尔席做成了第一架望远镜.今天我们在这里也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做法,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没有?再想一想如果我们用两个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做实验,又会如何?四、实验探究题15.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图.(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16.如图: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光屏上又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甲乙两眼镜中,________ 是凸透镜.(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五、综合题17.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17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________.(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填以下选项).A. 0~10cmB. 10cm~25cm C. 10cm~极远处 D. 0~25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当把眼睛片靠近眼睛时,发现眼睛被放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选B.【分析】解决此题可以首先判断该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然后结合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远视要用凸透镜来矫正.此题既考查了对两种透镜的判断,又考查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和光学仪器同步测试(含解析)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和光学仪器同步测试(含解析)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在图所示的示意图中,所属视力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是()A. 远视眼,凹透镜B. 远视眼,凸透镜C. 近视眼,凹透镜D. 近视眼,凸透镜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 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 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 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 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3.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A. 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近B. 小明和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 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D. 小明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4.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则()A. 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B. 物体上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C. 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D. 眼睛能发光5.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 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6.近期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 增大像距B. 增大取景范围C. 增大人像的大小D. 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7.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走”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以下操作中可以实现的是()A. 在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B. 在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 在保持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透镜适当远离光屏D. 在保持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凸透镜的曲度8.摄像师给站立不动的人拍摄了一张全身像后,又要用同一个焦距不变的相机为这个人拍摄一张半身像,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 摄像师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内缩B. 摄影师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外推C. 摄影师向厝移,并将镜头向内缩D. 摄影师向后移,并将镜头向外推9.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 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 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 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10.如图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关于它们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四种光学仪器中,与人的眼球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望远镜B.显微镜C.照相机D.投影仪2.下列图片中模拟了人眼球成像的是()A. B.C. D.3.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眼睛中的眼球在观察某一事物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

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

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A.20m远的1.7m高的人B.40m远的1.7m高的竹竿C.20m远的1.7m高的栏杆D.18m远的1.7m高的小树5.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这物体不一定是光源B.物体和眼睛可能在同一直线上C.物体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6.如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

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中的()A.B.C.D.7.如图,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接着,他再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关于周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A.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B.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C.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D.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8.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9.隐型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

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型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 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矫正时应配制的这种隐型眼镜的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A.近视眼,大于 0.05mm B.近视眼,小于 0.05mmC.远视眼,大于 0.05mm D.远视眼,小于 0.05mm10.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A.投影仪的镜头 B.一个放大镜C.照相机镜头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人的眼球相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检测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检测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望远镜是用于观察近处的很小的物体的仪器B. 望远镜中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凹透镜C. 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的很小的物体的仪器D. 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的大物体的仪器2.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B. C. D.3.下列关于显微镜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正立的实像B. 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C. 将被观察物体向左移,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则向右移D. 反光镜的作用是为了成正立的虚像4.如图中,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B.远离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靠近透镜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6.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

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7.6月6日世界“爱眼日”,视觉“亚健康”值得每个同学关注,如图表示某同学看物体时的示意图,则该同学眼球特点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 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用凸透镜矫正B. 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用凹透镜矫正C. 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用凸透镜矫正D. 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用凹透镜矫正8.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9.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A. 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B. 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C. 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望远镜是用于观察近处的很小的物体的仪器B. 望远镜中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凹透镜C. 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的很小的物体的仪器D. 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的大物体的仪器12.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13.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__增强了.需要用________透镜进行调节.14.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________,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下图中的________,而矫正后则变为下图中的________ 。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A.(1)是近视眼,配凹透镜B.(1)是远视眼,配凸透镜C.(2)是近视眼,配凸透镜D.(2)是远视眼,配凹透镜A.牛顿B.伽利略C.富兰克林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1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15.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B.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D.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28.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_______是凸透镜,________是凹透镜.(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序号)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 ______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______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f 的范围是 ______ .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______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______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参考答案1.A【解析】【分析】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练习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练习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现代生活,智好手机给人人们带来了很多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简单致使视力降落。

以下对于近视眼及其改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2.对以下四幅图论述正确的选项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面镜改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面镜改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3.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显微镜是由 2 个凸面镜构成的B.望远镜是由 2 个凹面镜构成的C.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D.视角越大,越能看清物体4.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是近视眼,则下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凹面镜做的B.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面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C.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面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小D.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凸面镜做的5.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跟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当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醇丙烯酸羟(HEMA )制成,边沿厚度0.05mm,近视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A.小于 0.05mm B.等于 0.05mm C.大于 0.05mm D.随意值二.填空题6.跟着智好手机的普及,“手机控”无处不在,他们一有时间就低头玩手机。

(1)在黑暗的环境中看手机,屏幕的强光会使瞳孔减小,达成该反射的神经构造叫。

(2)相关资料表示,长久用手机看文字或图片,会使光芒经过眼球的折光系统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造成近视,应佩带(填“凹”或“凸”)透镜改正。

7.人的眼睛像一架奇特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胶片,经过晶状体的调理将远近不一样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图是不一样地点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表示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变大 /变小 /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李奶奶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则她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时所需佩戴的眼镜分别是()A. 远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凹透镜C. 近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2.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如图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3.对下图所示的眼睛判断和纠正正确的是()A. (1)是近视眼,配凹透镜B. (1)是远视眼,配凸透镜C. (2)是近视眼,配凸透镜D. (2)是远视眼,配凹透镜4.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B.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能力就越强D. 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能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把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小玻璃瓶装上水,但不要装满,使得塞上瓶塞后瓶内留有一个空气泡,这就形成了一个既能放大又能缩小的两用透镜,如图2所示。

如果把它放在书上,则()A.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B.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C.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放大的D.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缩小的7.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A. 牛顿B. 伽利略C. 富兰克林 D. 开普勒8.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9.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10.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B. 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C. 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D.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11.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做是为了()A. 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B. 可以增大物体的视觉,使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宇宙世界C. 可以增大物镜的焦距,能看清更远处的物体D. 可以更美观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1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 近视眼镜可利用凸透镜矫正C.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D.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1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15.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B. 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 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D. 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二、填空题16.人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患者需要配戴________透镜来矫正视力。

17.如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________,应该用________矫正;表示远视眼的是________应该用________矫正.18.小明同学上初中后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 (选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 (选填“强”或“弱”)些。

19.人眼球好比一架照相机,________和________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物体在上面成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20.目前我国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60%,矫正近视眼应配戴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视力矫正后,景物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21.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 透镜,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配戴________ 透镜来矫正.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左移动到20cm处,凸透镜位置不变,此时可通过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

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插入一个适当的________透镜,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方法与________眼的矫正原理是一样的。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3.在水边拍摄的照片上,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 ________进入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 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__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 ________(填“近”或“远”)视眼24.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25.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填“放大镜”或“投影仪”).三、解答题26.小明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被观察的物体在视野左侧,他应该怎样调节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在视野中央?27.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植物的表皮细胞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吗?请说明原因.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四、实验探究题28.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_______是凸透镜,________是凹透镜.“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序号)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________.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________.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___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