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_中国威胁论_的成因及消弭措施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

从小泉首相接连“参拜靖国神社”、“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侵华日军毒气事件”,到“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日本内阁成员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

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

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

从容淡定应对“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的进程,各种议论声也不绝于耳,其中,既有肯定“中国模式”的赞扬声,也有一轮又一轮驱之不去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动力。

面对“中国威胁论”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惯用政治手段的现状,我们应该淡定从容、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方法应对它。

“中国威胁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实,“中国威胁论”的说法由来已久,总的来看,它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基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需要,开始了最早的“中国威胁论”宣扬。

“中国威胁论”根源于19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

当时,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英美等国家,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开始疯狂海外殖民,与此同时制造出“西优东劣”的观念为殖民行为辩护。

在此过程中,基于13世纪蒙古人西进欧洲以来形成的“黄祸”历史记忆,有关中国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威胁”和“内在的残暴性”,是西方表述中国众多主题中颇为显著的一条。

“黄祸”威胁的缘由五花八门,他们或担心中国的强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或恐惧中国人可能的“种族仇恨”,或忧虑中国人可能的“觉醒”,或担心中国对西方商业上的可能冲击等等。

对来自中国“黄祸”的恐惧,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外部压迫,赢得了民族解放与独立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从冷战需要出发,极端仇视红色政权,对新生政权全力封堵包围。

朝鲜战争爆发后几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并与“联合国军”展开殊死较量。

西方世界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大谈中国军事威胁,并认为中国革命胜利会在东南亚引发多米诺牌效应。

中日关系困难原因

中日关系困难原因

浅论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各国积极探讨合作,期望形成竞合态势。

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格局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现实中的中日关系却崎岖坎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并非一夜之间就冒出来的,质变都是量变不断累积的结果。

中日关系到这一步,表面上看来是钓鱼岛问题所引爆,事实上中日自建交以来就波折不断,两国关系时紧时缓。

在地缘、经济、资源等方面两国有着共同发展的需求,在历史问题、主权领土方面两国也存在着争议。

一、历史问题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

主要表现在:右翼势力通过炮制历史教科书宣传反动史观、日本个别领导人(政要)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

二战结束至今,日本一直强调其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极力回避作为加害者对亚洲国家造成的伤害。

从1950年开始,日本就有右翼文人借机对教科书开刀,不断在教科书上做文章,否认侵略。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右翼学者甚至成立“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开始编写新的历史教科书,2009年4月,由该会成员执笔、自由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获得通过,且该教科书将从2011年春季开始投入使用。

我国对此不断进行斗争、抗议、谴责,敦促日本政府以实际行动履行在历史问题上的表态和承诺,并对极少数右翼分子严加约束,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国民,然而日本政府非但置若罔闻,还有意放任、支持这种行为。

靖国神社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靖国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可以说是邪恶的帝国主义的象征。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作为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和桥本龙太郎参拜靖国神社,但由于遭到中、韩等邻国的反对,在第二年就停止了参拜。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这种观点由于种种理由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支持。

然而,我认为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看法。

首先,中国威胁论忽略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利用自身的优势,例如庞大的人口和资源,以及廉价劳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威胁了其他国家。

相反,中国的成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威胁论基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夸大。

虽然中国在近年来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其他大国相比,它的军事实力仍然较为有限。

中国一直强调自己的国防政策是以防御为主,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

事实上,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和互利合作,并提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发动过侵略性战争,这一点也应该被充分尊重和认可。

第三,中国威胁论忽略了国际合作对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亚洲区域合作等。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欧非洲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这一倡议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旨在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行动者,也是一个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安全做出贡献的国家。

最后,中国威胁论容易被政治和经济因素所驱动。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崛起可能对自身的利益产生影响。

这种担心往往是出于竞争的角度而产生的,而不是真正基于中国的威胁。

作为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建立信任和加强合作来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总之,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观点。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对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误解,通过正确认识和了解来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合作,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目标。

“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原因

“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原因

“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原因近几年,“中国威胁论”到处传播,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害怕中国崛起?肯定不是大部分国家,只是少数发达国家。

根本原因在哪里?第一,西方集团担心中国的报复,恐惧心理。

我们都知道,从1840年到1949年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包括日本,对我国进行了毫无人性的掠夺和杀戮。

一战结束时,我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还不如战败国。

西方列强,主要是美英法,根本不理会当时北洋政府代表的抗议,把德国在我国的非法权益转卖给帝国主义新贵,倭奴。

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人民打倒帝国主义的第一声怒吼,当年不但是国内鼎沸,也震惊了强盗集团。

虽然为了利益他们选择无视,但在中国发生的状况出乎他们预料,之前西方列强所有殖民地从未有过这种全民怒火,而拿破仑的警告似乎言犹在耳。

一直到1949年,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居然还在我国内河长江上自由航行,无耻地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权利。

这还不算,英舰队横阻江面,意欲阻挡解放军渡江,当渡江先头部队要求他们离开中国时,英国海军居然敢开炮主动攻击!中央命令部队,坚决还击。

英军舰长当场阵亡,紫石英号在江南岸搁浅,白旗高挂。

这一事件在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中不过是个小插曲,但历史意义非同凡响,同时震惊了英国当局朝野。

英国议会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原首相丘吉尔为首的一派,要求当局立刻反击,捍卫英国在中国的所谓利益。

以英国当局为首的另一派,还比较清醒,英国在中国所有的非法利益,都必须由蒋介石反动集团执政予以保证,但当时蒋介石早就大势已去,面对数百万中国人民武装,英国人还有什么能力捍卫神马利益?英国当局很清楚,他们一百年来在中国作威作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相反,他们要准备开始和新中国打交道了,必须马上降低姿态,以免中国人民的怒火将他们吞噬。

英国人一声不吭的把受伤军舰拖走了,死了人连抗议都不敢,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从此以后,中国大陆的国土上再也没有外国军队驻扎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有哪些

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有哪些

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有哪些国家安全是国家的至高利益。

目前,中国与日本,韩国,印度,越南等国均存在领土领海争端,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安全非常不利。

其中,日本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

中日关系非常重要,友好互利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

但是,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和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

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一是军国主义势力不断发展。

日本极右势力妄图抹黑历史,发展军国主义势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是牵制台湾问题的解决。

日本统治台湾50年,对台影响很大,日本是台独势力的大本营。

日本把台湾看作它的生命线。

因为台湾海峡是日本通过东南亚、南下太平洋和印度洋,西达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路。

因此,一旦台湾海峡出事,日本一定会介入。

三是日本对我国军事威胁越来越大。

中国已成了日本的首要“假想敌”,日本的国防战略也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

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基础。

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保持防务费用总额世界第二、人均防务费用世界第一的状态。

由于日本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比重世界领先,这使他有得天独厚的军事潜能。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日本的军队早已现代化,而且武器国产化程度很高。

另外,日美组成军事战略同盟,以“安保条约”、“防卫合作指针”和“TMD”为基础,联合起来。

一旦中美冲突,日本自然站在美国一边。

日本对我国安全最直接的威胁:日本对我国最现实的威胁就是实际占领控制了钓鱼岛,并恬不知耻地宣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世人公认的。

1895年4月,中日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连同钓鱼群岛一并割让给了日本,二战结中日本战败,钓鱼群岛连同日本的硫球群岛由美国代管,1971年美国人撤走时本应交还给我国, 但美国却非法地交给了日本,从而给钓鱼岛的归宿问题人为的设置了障碍。

1978年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暂不涉及钓鱼岛问题留待以后解决。

试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途径

试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途径

试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途径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谋求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是在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中日关系仍很敏感和脆弱。

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才能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在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争端问题、“中国威胁论”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除此之外,中日关系还受到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国因素的制约。

(一)内部因素1.历史问题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一直是中日间最敏感的话题。

中日建交以来,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成为中日关系难以开拓新局面的主要症结。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主要表现在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认识与态度上。

二战以后,日本从未像德国那样对自己的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思,反而极力否认和美化侵华战争,尤其是20世纪80年初日本政府制定了“政治总决算路线”后,历史问题更加突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对战争责任政策进行了调整、转换和再调整,总的趋势是推卸战争责任,拒绝反省和认罪;日本右翼团体和保守派结成右翼保守势力,推动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政策向右调整;而日本大多数民众由于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及右翼势力的鼓动,对日本侵华战争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反省。

于是日本社会不断出现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突破《和平宪法》、拒绝对战争受害者赔偿等为侵华战争历史翻案的恶性事件。

日本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并且严重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正确认识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可能真正开辟中日关系的未来。

2.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当今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日本割据台湾50年,培育了日本人斩不断的台湾情结。

许多日本人依旧怀念着强占台湾为殖民地的旧时代,对台湾的眷念之情难以释怀,对被迫归还台湾更是耿耿于怀。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个人思考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个人思考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1.日本历史上对我国的侵略,长期留下了严重的历史伤痛,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

领土争端、台湾问题等也成为中日关系的敏感议题,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

2.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

美国的强势表态和介入,使得中日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凸显,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3.贸易战、技术战等经济领域的矛盾也使得中日关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不仅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也给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国家举措1.中日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和交流,是缓解中日关系紧张局势的重要举措。

通过领导人的互动和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化解矛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创造条件。

2.促进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举措。

加强两国学术、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友好感情,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

3.推动双边合作,加强在经济、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作共赢,可以促进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为双方解决争端和矛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个人思考作为中日关系的旁观者,我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机会还是很大的。

虽然中日关系面临着严峻形势,但双方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诉求,有望在各方面寻找共同点,推动两国关系取得积极的发展。

另外,我也认为两国领导人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视。

他们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领导人的互访和交流,有望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双方的合作搭建更多的桥梁。

我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增进互信,化解分歧,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向更加稳定、健康和成熟的轨道。

我坚信,通过双方的努力和共同建设,中日关系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知识上关注这个主题,热度还是挺高的,并且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讨论中日关系。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日本部署中导,中国反制四策!

日本部署中导,中国反制四策!

日本部署中导,中国反制四策!关于日本部署中导的问题,中国必须采取明智的反制策略。

中导的部署是对中国安全利益和地区稳定的严重威胁,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

以下是四个可能的反制策略。

1. 中导部署前预防性打击中国可以通过预防性打击来遏制日本的中导部署。

商讨局限范围内进行武装行动,针对日本的中导部署设施,以及相关设施进行摧毁,从而遏制日本的中导部署。

这个措施有明显的缺点:可能引发战争。

预防性打击将环境推向更具敌对性和破坏性。

此外,这种军事行动可能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批评和反对。

因此,这个策略的实施必须在仔细平衡和权衡的基础上平和的进行。

2. 采取更为智慧和稳健的中期对策这个策略的目标是通过已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国家之间进行谈判来取得成果。

如果中国可以与与日本关系较好的所有国家一起努力,或者有效将这个问题纳入多边框架,则缓和局势的可能性会增加。

这种策略可以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议定书达成,以加强与周边国家间的分散联合及合作。

此外,中国也可以积极利用各类交流机会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为此,必须寻找有利于本国利益的媒体、批评家及公众舆论的借势,以呼吁减少中导部署和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3. 成功利用未来高科技武器这个策略的目标是利用未来高科技武器找到对抗中导的新方式。

例如:发展激光武器、实验高速制导弹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在研究中获得,将会为中国赶超某些部署中导的国家提供新的选项。

这项策略的优点在于,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可以利用其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巩固本国军事力量优势。

而缺点是,由于利用新类型武器可能成本极高,中国在短时间内执行,以及引进国际社会的审判成本会相对较高。

4. 确保本国的核潜能力充分发挥本策略的目标是确保自己的核潜能力,在遭受对方先发制人攻击的情况下持续反击。

升级现有的核武器系统,以确保其反击能力,在战争中保持有效。

同时,中国必须将重点放在潜艇和导弹两方面。

这个策略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中美军事竞赛的背景下,制造出与美国相匹配的军事实力。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摘要: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给现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也日渐猖獗,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国际外交又将如何应对呢?本文从解析“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入手,以相关数据来进行驳斥;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和办法,以清醒的认识、冷静的头脑来积极应对。

关键词:中国威胁;和平发展;和谐世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期间,我国完成了和平交接,完成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从对外闭关自守到全方位开放,加入WTO 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伟大进程之中;从国家的贫穷落后到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的转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大国崛起模式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这一切也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

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势将改变现有的国际格局,或者由此而带来中国对历史侵略的各种报复行动;同时,中国的共产模式,是与他们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完全相反的,而日益显现的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令他们感到不安。

而这一切错误的思维模式和利益产生的效应正是为什么“中国威胁论”死灰复燃,日益猖獗的根源。

1 “中国威胁论”背景及内容解析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的观点、理论和思潮。

“中国威胁论”有久远的历史,拿破仑曾说过“那里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又形成一定的市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思维,精心炮制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形象、国际发展环境造成了复杂的影响。

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理由

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理由

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理由日本在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行为,例如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等。

这些侵略行为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谴责。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理由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军事扩张和资源掌控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改革,并追求民族强盛的目标。

为了得到足够的资源和领土,满足扩张的需要,日本选择了军事侵略作为手段。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领土,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首要目标。

日本军事扩张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掌控中国的制造业,以支持其工业化发展和军事壮大。

二、民族主义和民族优越性观念日本民族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迅速崛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优越性观念。

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种族和社会制度更为先进,有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去传播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对中国从属于自己的心态根深蒂固,将中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日本民族主义在推动日本的对华侵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认为自己有权利统治甚至统一中国。

三、经济利益和贸易优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

然而,日本认为中国在经济上过于依赖外国,这对日本的经济利益构成了威胁。

为了确保自己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日本决定通过侵略行为来控制中国经济,并通过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的经济协议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四、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日本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战略地理位置,其自然环境也非常适宜海上经济和军事活动的发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也与其对亚洲地缘政治的掌控有关。

通过侵略中国,日本能够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和掌控力,从而加强自身的战略利益,并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国际局势。

总结起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是基于其军事扩张、民族主义、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

这些侵略行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以确保类似的侵略行为不再发生,推动亚洲和平与稳定的发展。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
中印两国国家利益的日益交汇,中印发展战略所具有的同 质性与互补性,以及两国摩擦与冲突的可控性,未来60年 里,中印双方的战略互动将在很大程度上沿着较为良性的 轨道前行。
我们怎么做?
沉着冷静, 千万不要头脑发热
坚定立场, 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讲究策略,从容应对, 多做宣传解释工作
谢谢观看
粮食威胁论
近期,《谁能养活中国》一书的作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 所所长布朗再度挑起“世界能否养活中国”话题,称中国 粮食进口急剧增加、结构性粮食缺口继续拉大、中国加快 在国际上“抢粮”等,炒作“中国粮食威胁论”。
中国有能力养活自己
中国有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1、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用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 粮食,养活了全世界1/5的人口;
不要太在意“中国军事威胁论”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搞扩张和不 称霸,中国会走出一条与历史上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 道路。
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 核战略,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 胁使用核武器。
国防费用虽然不断增长,但主要用于改善官兵待遇,应对 物价上涨,提升武器装备水平,而“国防费国民人均数额、 军人人均数额,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大国的水平”。
围绕台湾问题发生军事对峙; 3、1998-1999年,亚洲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逆势崛起,
经济影响力迅速扩大; 4、21世纪后,“中国威胁论”日益扩大,往往涉及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国计算机黑客威胁论、食品安全威胁论、环 境威胁论等)。
“中国威胁论”分类
军事威胁论 粮食威胁论 经济威胁论
网络威胁论
环境威胁论 地缘政治威胁 论
经济威胁论

中日两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引发民族矛盾

中日两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引发民族矛盾

中日两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引发民族矛盾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经常成为中日两国之间引发民族矛盾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就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探讨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人口问题中日两国的人口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口规模不大,但人均寿命长。

而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但人均寿命不太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控制人口增长。

然而,中日两国的人口问题是产生争议的原因之一。

有一些日本人认为,中国的人口增长给全球环境带来了威胁,并指责中国的政府没有采取更多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

这些指责引发了中国人对日本的不满,认为这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犯。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通过增加教育和改善医疗条件,使中国的人均寿命逐渐提高,并提供适当的和广泛的家庭计划生育服务。

二、资源问题在资源问题方面,中日两国面临的问题不同。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

中国则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长期的快速经济发展,中国资源消耗过度,部分资源已经到达危险的水平。

然而,一些日本人认为,中国居民消耗中国的资源,这给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威胁,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越来越高。

这一观点引起了中国的不满,认为日本旨在剥夺中国的资源,并利用中国的资源来支持自己的经济代价。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一起制定永续发展政策,鼓励和促进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同时,在中日之间,建立共享资源的互惠关系,共同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三、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在中日两国之间也引发了矛盾。

日本是拥有先进环保技术的国家,经常指责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

而中国则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阶段不同,中国的环境状况与日本不同。

中国认为,日本的指责是单向的,他们对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缺乏充分的了解。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强化中日之间的环境合作。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充斥媒体,有人认为中国比欧美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更有效,中国将取而代之。

[1]?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尘上,对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看法,我们认为,西方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的。

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

试想,13亿贫穷的中国人将会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冲击。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应严正地反驳西方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应称之为“中国贡献论”。

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

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

在粮食需求上,中国不会对世界粮食的供求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将完全有能力来养活自己,决不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

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例,浅析如何应对我国周边安全局势

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例,浅析如何应对我国周边安全局势

已经过去的2012年对于世界经济和政治来说,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而对于中国来说,2012年无疑是一个多事的一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大批高官落马引发反腐问题、美国重反亚太引起一系列连锁反映、中菲黃页岛对峙、中日钓鱼岛争端等等,每件事情无不牵动着国人的神经。

本文结合对形势政策课程的学习,通过对中日钓鱼岛争端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争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为中国如何合理解决与日本等国家的领土争端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

一、事件回顾1951年9月8日,日美将对日作战战胜国的中国和苏联排除在外,私下达成《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以南的南西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武力托管。

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

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中日钓鱼岛争议由此产生。

1972年中日两国在恢复邦交的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挂起并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

2012年9月11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从2012年度预算的预备费中拨出2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66亿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三个岛屿,将其“国有化”。

中日双方就此再次围绕钓鱼岛问题展开争执,影响范围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

2012年10月16日,中国军舰首次以距钓鱼岛80公里的最近距离驶过钓鱼岛。

2012年12月12日,中国首次在钓鱼岛海空开展立体巡航,明确不退让态度。

二、钓鱼岛主权求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早在明代,中国人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将其纳入海防范围,并建港泊船对其实施管理。

而从《大陆架公约》来看,钓鱼岛与中国大陆共属同一大陆架,毫无疑问属于中国。

《波茨坦公告》也明确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

三、钓鱼岛争端深度解析1、中日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

山东农业大学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院水土学院系艺术设计系班级二班姓名卢冰奇学号20103959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的由来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尘上,对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看法,我们认为,西方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的。

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

试想,13亿贫穷的中国人将会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冲击。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应严正地反驳西方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应称之为“中国贡献论”。

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

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

在粮食需求上,中国不会对世界粮食的供求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将完全有能力来养活自己,决不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

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快慢、是否强大,而根本上在于它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840年后,中国饱受压迫,我们决不会再去压迫别人。

中日矛盾关系的主要根源

中日矛盾关系的主要根源

中日矛盾:最近,随着“钓鱼岛事件”的逐步升级,中日关系日趋紧张。

究其根源中日之间的矛盾主要是中国日渐强大而形成对早已是经济强国的日本的冲击。

主要体现在两国间的贸易和经济方面,并由此引发了诸如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争端。

第一,领土争议存在。

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海洋界线划分、海洋资源分配等复杂问题。

从各方面来看,日本与中国的领土争端都汇集到资源这个焦点上。

进入21世纪,资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它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领土只有38万平方千米,主要由四大岛屿组成,而且国内资源贫乏。

因此,它在二战中四处扩张,掠夺资源,而战争后期资源不足也是它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今日本与多个邻国都存在领土纠纷,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应坚持自己的原则,寸土不让。

钓鱼岛附近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二,台湾问题。

日本把防守范围扩大至台湾,在美对台协防时将可能提供后勤保障,在台独问题上态度暖昧。

福田访华时公开表明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加人联合国,不支持“人联公投”。

这是迄今日本领导人对台的最鲜明态度,但同时福田又强调说是“不支持”而非“反对”,其原因在于日国内亲台势力的掣肘。

中国一直在重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但日本对台独势力才去的纵容甚至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台湾的回归。

而且日本首相还会见藏独分子达赖,这是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严重挑衅,破坏中国和平稳定的局面。

而且还不断抛出“中国威胁论”阻碍中国发展,营造紧张局势。

第三,历史问题仍未解决。

参拜靖国神社,由于福田政权的运作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为缓和党内矛盾,福田虽不主张立即修改宪法、不赞成参拜靖国神社,但在自民党大会通过的《2008年自民党运动方针》里仍保留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和“制定新宪法”的内容。

而自民党内部历来鼓动“参靖”和“修宪”的势力仍伺机而动,一些把缓和与中国关系当作权宜之计的战略派政治家也显示出故态复萌的苗头。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内容摘要】“中国威胁论”自古有之,只是到了现代才被炒的沸沸扬扬,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尤其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中国威胁论”正在引起国际关系某种微妙的变化,因此,在此时刻,加强对“中国威胁论”的研究非常必要,大量有关此类文章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下面来谈谈我对这种思潮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缘起、影响、深层原因、如何面对一、引言在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几经变迁后,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时代命题之一。

作为一个非西方大国,中国的崛起对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

上个世纪 90年代,“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即使到了本世纪初也尚未偃旗息鼓,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在2004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命题,从大战略的层面有力的回击了“中国威胁论”.就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而言,“中国和平崛起论”与“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描绘了两种不同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相反的图景。

“中国威胁论”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成为刺激中国发展的动力。

面对“中国威胁论”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惯用政治手段的现状,我们应该淡定从容、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方法应对它。

二“中国威胁论”的缘起“中国威胁论”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

从历史上看,中国威胁论的版本很多。

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威廉二世的“黄祸论”。

其次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也曾炒作过"中国威胁论",即所谓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对美国形成"红色威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提出" 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蔓延"的口号,美国在联合国宣传"中国对邻国的威胁",麦克阿瑟公开辱骂新中国是"共产主义黄祸"。

面对日本的威胁和挑衅

面对日本的威胁和挑衅

面对日本的威胁和挑衅,中国应怎么办?
主要应重视以下三方面。

第一,“集体自卫权”的法律依据是《联合国宪章》第51条,而
《联合国宪章》第53条、第77条、第107条,是为当年盟国的敌国“度身定制”的限定性条款,通称“敌国条款”。

这三项条款规定:若当年发动侵略的国家再次对他国进行武力挑衅或侵略,该他国可不经联合国同意即进行武力自卫反击。

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想去除这三项条款,因为它使日本在联合国被
打入“另册”,但迄今未能如愿。

因此,首先必须宣传这三项条款对日本的约束以警示日本。

第二,“敢战方能言和”。

中国必须加强军备建设,但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和平发展”是中国基本国策的舆论宣传,消弭非理智、授人以柄的“喊打喊杀”,旗帜鲜明地表示,。

中国需要具备与中国相符的军事力量保卫经济发展成果,中国发展军力完全是为了自卫。

同时揭露日本以“中国威胁”为幌子,竭力突破战后体制、改变战后秩序的真实目的。

第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团结日本国内的和平进步力量,和真正重视中日关系、爱护中日友好的日本各界人士一起,共同维护历史义和两国关系大局。

必须看到,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去年12月26日安倍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后,民调显示,有近7成民众表示,参拜靖国神社应顾及对外交的影响,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民众对中日关系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政党、民众三大影响政局和政策的因素中,民众已成为能阻止安倍“暴走”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威胁论”的内涵、阐述了它的形成过程,形成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各方面的影响,最后针对这种言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

就其实质内容而言,“中国威胁论”既包括“军事威胁论”、“意识形态威胁论”,又包括“经济威胁论”、“文明威胁论”、“生态威胁论”等1.“中国威胁论”形成过程经中国威胁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基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需要,开始了最早的“中国威胁论”宣扬。

基于13世纪蒙古人西进欧洲以来形成的“黄祸”历史记忆,有关中国具有一种东方式的“威胁”和“内在的残暴性”,是西方表述中国众多主题中颇为显著的一条。

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外部压迫,赢得了民族解放与独立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第三阶段:冷战结束后至今。

这一阶段,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经受住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巨大冲击,并走向发展崛起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与外部世界产生了矛盾冲突,西方及周边相关国家基于利益因素,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

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此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影响力大大上升,军事力量持续增强。

面临中国力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一些中国周边国家,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

这一期间,美、日等国报刊先后发表了多篇“中国威胁论”的文章,如《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鼠年》、《红龙跃起》、《美国太平洋海洋统治遭遇中国挑战》、《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等,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2007- 09- 27 作者简介 : 张继鹏 ( 1975- ) , 女 , 山东泰安人 , 泰山医学院 管理学院 经济贸易 教研室副 主任 , 讲师 , 山 东农业大 学硕士研 究 生 , 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
因素。然而 , 在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 声音和论调 ,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 便是其中之一。 的危害 , 轻则会使中国与世界
271000, China)
Abstract : Starting with analyzing flaws of Clines model from a demography aspect, it is pointed out in the paper that there exist many flaws in the model including overstating the role of populat ion scale in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while neglect ing the significance of per capita indicators, the vital function of population qualit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power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and lacking the dynamic of populat ion change.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that based on this model is rebutted and 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is revealed. In conclusion, proposals on how to react to China Threat Theory are made. Keywords: demography; Clines model; flaw; China Threat Theory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崛起 已经成为 21 世纪世界各国 普遍关注的事件。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 综合国力的增强 , 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 表示赞赏。国 际舆论 普遍认 为, 占 世界人 口 1 5以上的中国人民摆脱贫穷落后, 发展经济 ,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国际和平的稳定
资料来源 : 余东芳 . 国外综合国力研究方法的评价 [ J] . 复印报刊资料统计学 , 经济数学方法 , 1994, ( 1) : 58- 62.
表2
克莱因法综合国力计算表 ( 1978 年 )
S+ W 1 2 0 7 1 4 1 5 1 4 1 2 0 6 0 9 1 合计 458 304 137 116 108 88 83 74 68
[ 5] [ 2]
前首席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认为到 2020 年 中国可能超过日本和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经 济大国 。 三、 克莱因 ( Clines) 模型的基本介绍 过高地估计中国的实力是
[ 7] [ 6]
中国威胁论
的一个错误逻辑前提 。 中国威胁论 者在 估计中国的实力时主要依据的就是综合国力评 的缘起及其各种主要 价理论的克莱因模型。 综合国力评价理论的克莱因模型是由美国 乔治敦大 学战略与 国际研究 中心主任 R. S. 克莱因 ( Ray S. Cline) 提出。在 1975 年出版 的 ∀世界权利的评价# 和 1981 年写的 ∀80 年 代的世界国力趋势与美国对外政策# 中, 他从 政治结构上论述了国际冲突中的国家实力的概 念。他指出 在国际舞台上的所谓实力, 简言 之 , 乃是一国之政府去影响他国政府去做本来 不愿意为之的某一事情之能力, 或是使他国不 敢去做本来跃跃欲试的某一事情之能力, 而不 论其影响方式是利用说服、威胁 , 或明目张胆 的诉诸武力
2008 年第 5 期 ( 总第 170 期 )
人 口 与经 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No. 5, 2008 ( Tot. No. 170)
从人口学角度看 中国威胁论 Fra bibliotek据模型的理论缺陷
张继鹏, 刘德鑫
( 泰山医学院 管理学院 , 山东 泰安 271000)

要 : 文章从人口学角度分析克莱因模型的缺陷 , 认为克莱因模型存在片面夸大人口 数量在综 合国 中 国威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以基本实体 ( 人 口 + 领土) 测算的中国国力 , 位于前苏联、美 国、巴西之后, 位居世界第 4 位。实际上 , 人 口因素是构成 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 和 , 包括人口的质量、数量、构成、分布及其 发展变化的规律 , 等等。因此, 若要反驳 中 国威胁论 , 从人口学角度去分析克莱因理论 模型的缺陷是十分必要的。 从人口学角度来看 , 克莱因理论模型主要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 片面夸大人口数量在综合 国力中的作 用。在综合国力中, 人口数量确实占有重要分 量 , 但并 不 是 第一 位 的 因素。就 中 国而 言 , 1949 年, 中国 的人口数量就 居世界之 首, 然 而综合国力却排在 12 个人口远远少于中国的 国家之后。之所以如此 , 是因为当人口发展与 经济发展处于动态平衡时, 人口发展会有力地 促进经济发展, 当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失去平 衡 , 就会造成社会经济的停滞乃至衰退
力中 的作用 、 忽视人均指标的重要性 、 忽视人口质量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中 的重要作用 、 忽视 人口结构对一国综合国力的影响和缺乏人口变化的动态性等诸多缺陷 。 对以此模型为 依据的 胁论 进行反驳 , 揭示 中国威胁论 的实质所在 , 最后对如何应对 中国威胁论 关键词 : 人口学 ; 克莱因模型 ; 缺陷 ; 中国威胁论 中图分类号 : C9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4149 ( 2008) 05- 0050- 05 提出建议 。

第三 , 中国经济威胁论。依据有二 : 一是 中国近 20 年来每年都以接近 10% 的高速在增 长。二是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世界银行
素的总得分即 C+ E+ M; ( 4) 精神要素中的 S 和 W, 按专 家评定的方 法, 估算 系数, 一 些 国家可能大 于 1, 另一些国 家可能 会小于 1; ( 5) 最后按国力方程 , 计算各国国力的最后得
On Theoretic Flaws of China Threat Theory form Demography Attitude ZHANG Ji peng, LIU De xin ( School of Management,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各国发生猜疑和不信任 , 加大中国发展对外政 治、经济等关系的困难和成本, 重则会使中国 与世界各国发生对立和摩擦 , 使中国陷入一场 类似当年苏联与西方之间那样的冷战境地 , 甚
! 50 !
至会使中国与世界各国产生对抗和冲突。这种 危害 , 无论是轻还是重, 对于中国和世界人民 来说 , 都是应该加以警惕并努力去消除的。众 多版本的 中国威胁论 的主要依据是综合国 力评价的克莱因理论模型 , 这种理论模型的理 论缺陷, 特别是人口学角度的缺陷是一个值得 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二、 中国威胁论 版本 中国威胁论 一般是指中国的崛起对亚 洲及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构成威胁的观点、理论 [ 1] 和思潮。 据查证, 中国威胁论 最早在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之后不久, 首先在日本出现的。 1990 年 8 月 , 日本防卫大学 教授村井 友秀在日 本 ∀诸君# 杂志上发表题为 ∀论中国这个潜在的 威胁# 的文章, 从国力的角度分析 , 认为中国 是一个 潜在的敌人 。此后 , 随 着中国国 力的不断上升 , 美 国和西方一些 国家开始 担 忧, 并从各种角度和场合开始宣扬 中国威胁 论 。近来 , 中国威胁论 在国际舆论中出现 了许多版本。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 第一 , 中国军事威胁论。其主要依据是中 国军费的高速增长。例如罗斯 !芒罗为了证明 中国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 宣称 , 对中国实 [ 3] 际军费的保守估计将为官方公布的 10 倍 。 第二 , 中 国生 态威胁 论。一 是粮 食威 胁 论。世界观察所所长布朗在他的 ∀谁来养活中 国# 一书 中 提 出: 中 国 有近 13 亿 人 口, 到 2030 年, 中国预计将新增加 4 9 亿人口 , 而今 后中国的粮食生产将减少 1 5, 中国粮食自给 能力将下降, 未来中国必将大量进口粮食, 从 [4] 而会导致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 。二是能源短 缺论。 2004 年, 英国 石油公司首 席经济学 家 皮特!戴维斯表示: 中国现在对能源流动有着 难以置信的影响力 , 它的影响力 不仅是在 亚 洲, 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世界能源市场的整 个重心正在转变
序号 国别 C+ E+ M S W 1 前苏联 382 0 7 0 5 2 美国 434 0 3 0 4 3 巴西 98 0 6 0 8 4 联邦德国 77 0 7 0 8 5 日本 77 0 6 0 8 6 澳大利亚 73 0 5 0 7 7 中国 139 0 4 0 2 8 法国 82 0 4 0 5 9 英国 68 0 5 0 5 资料来源 : 钱伯海 . 国民经济统计学 [ M] .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2000. 364.
分值, 并以此进行各国综合国力大小的排序。 克莱因按照他的 综合国力方程 计算并 对世界上几个 主要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排 序 , 如表 2 所示。
表 1 克莱因综合 国力方程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得分 ( 部分 )
物质要素 ( C+ E+ M) C 基本实体 1 人口 2 国土面积 E 经济实力 1 国民生产总值 2 其他经济指标 M 军事实力 共计 500 分 100 分 50 分 50 分 200 分 100 分 100 分 200 分 精神要素 ( S+ W) S W 战略目的 追求国家战略意志 标准系数为 1 0 5 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