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奶粉隐忧
三元股份“消化不良”症求解_
![三元股份“消化不良”症求解_](https://img.taocdn.com/s3/m/f3b5bf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1.png)
荫本刊记者赵琳2009年,三元股份(600429)以定向增发融资10亿元收购三鹿破产资产时,其高调的作法被市场看作是“从地方品牌迈进全国性品牌”。
不过,时隔两年后再回顾这次“蛇吞象”式收购,不难发现诸多问题,不仅预期中的“奶源和营销网络”没有发挥相应作用,“三鹿”破产阴影更是一直笼罩着三元股份。
2010年三元股份虽然实现利润5146.46万元,同比扭亏,但公司扭亏的“法宝”在于出售子公司获得股权投资收益。
反观公司的主要业务不难发现,不仅各项业务毛利率下滑,其主营业务更是连续多年亏损。
业绩扭亏的背后4月11日三元股份公布了2010年年报。
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2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营业利润6582万元;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146万元,同比扭亏;每股收益为0.06元。
事实上,关于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公司曾在1月底的时候发布过预测公告。
当时公告曾表示,预计2010年股权投资收益3.32亿元,比2009年的7792万元增加2.54亿元,股权投资收益增加,故预计2010年业绩实现盈利。
根据年报披露显示,公司2010年投资收益金额达到3.31亿元,比上期增加325.65%,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麦当劳利润增加投资收益,以及转让北京华冠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冠公司”)股权获得投资收益2.3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华冠公司的转让过程。
三元股份在2010年11月17日股东大会刚刚审议通过转让华冠公司100%股权的方案的次日,即在北京产交所交易平台对华冠公司进行挂牌转让。
当时三元股份对于受让方的要求颇耐人寻味,一方面是受让方的条件非常宽松,如“境内注册并合法存续的企业法人”、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以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条件”即可;另一方面,公司在关于受让方资金到账方面的要求却极为苛刻,如公司要求意向受让方须在资格确认后的1个工作日内缴纳5000万元的交易保证金,在拍卖成交当日与公司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并要求在签署合同后的2个工作日之内一次性付清全部交易价款,并同意北交所在款项到账后2个工作日内划转至公司账户。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8b926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1.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启示1. 背景介绍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惊人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涉及到一家知名奶粉品牌——三鹿集团,该公司被曝光生产并销售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事件的影响三鹿奶粉事件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恐慌。
这一事件造成了数千名婴幼儿患病、数十名婴幼儿死亡,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抗议。
消费者对奶粉品牌的信任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奶粉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和不安。
3. 事件的教训3.1. 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善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严重不善。
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导致有害奶粉流入市场并对消费者造成重大伤害。
这一事件表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3.2. 企业道德意识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一些企业在道德层面上的缺陷。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三鹿集团故意掩盖奶粉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并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
企业的道德意识应该得到加强,不能将利润放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之上。
3.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对消费者权益的广泛关注。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对企业的诚信度和品牌声誉有更高的要求。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责任。
3.4. 公众监督的必要性三鹿奶粉事件也暴露了公众监督机制的不足。
尽管有一些消费者曾经报告怀疑三鹿奶粉质量的问题,但相关机构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公众监督应该得到加强,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增加对不良企业行为的曝光。
3.5. 加强行业自律三鹿奶粉事件也提醒了整个奶粉行业加强自律的必要性。
奶粉生产和销售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4. 事件后的改革和措施4.1. 食品安全监管的加强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建立了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了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三元2013年亏损2亿预借奶粉破局
![三元2013年亏损2亿预借奶粉破局](https://img.taocdn.com/s3/m/7263860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6.png)
三元2013年亏损2亿预借奶粉破局
孙瑞丽
【期刊名称】《乳品与人类》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据报道,继三元2009年1.28亿元的亏损之后,今年年初,三元发布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其在2013年再度出现2亿元左右亏损。
一位乳业观察人士曾说,2013年的中国乳业还没见过亏损的企业,但是三元却亏了。
这样的反差让多数乳界人士感到意外,但是考虑到三元自身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样的结果却又在情理之中。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孙瑞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为国民好奶粉护航——记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J], 王盼盼
2.三元收购三鹿后首份年报:河北三元成亏损主因 [J], 无
3.浅谈地铁亏损运营的破局 [J], 穆冰
4.浅谈地铁亏损运营的破局 [J], 穆冰;
5.玉树婴幼儿奶粉告急三元连夜发出奶粉调集令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企业为何如此无法无天
![“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企业为何如此无法无天](https://img.taocdn.com/s3/m/c5d5f5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08.png)
我们来找一找制奶业“三聚氰胺”问题的原因, 先从奶粉源头生产企业说起。
这次检测出来的问题奶粉, 很多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 三鹿、伊利、蒙牛、光明、雅士利……随便拣出一些名字, 个个都是金字招牌, 整个是名牌企业大聚会了, 几乎被一网打尽, 就是说这些年来整个制奶业在集体制造一个弥天大谎?难怪这次事件在全国引起这样大的恐慌。
这些企业为何如此无法无天, 敢造这样的弥天大谎呢?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体制原因;第二, 地方保护原因;第三, 行政监管存在漏洞。
第四, 社会信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先说体制, 多年来企业体制改革的思路基本是“抓大放小”, 也就是对小企业, 是按现代企业制度改了, 而对大企业, 影响国计民生的产业, 改革只是形式而已, 实质还是由国家掌控, 于是产生了许多行业的国家垄断, 对这些半公半私、半政半企性质的企业, 在管理上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我对制奶行业的体制改革不太了解, 也许上面说的情况与制奶业并不搭撇, 但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 就是每个大牌奶品企业的后面都是有政治背景的:或老总由政府指派(虽说也有形式上的选举), 或者少说也是全国或省人大里的什么官, 其与政治的渊源决定了他不止是一个企业的老总。
那么, 有这样的红色背景却为何就做不出什么红色的事情来呢?关键是失去监督和官僚, 从监管机关说, 在老总眼里不过是小角色, 他们只有贴金份, 哪还敢监督?从企业来说, 老总是身在企业心在政, 企业不过是其参政的资本, 而企业正好靠着大树好乘凉, 搭着政治好赚钱, 没有监督的企业唯我是尊、唯利是求, 谁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因此, 出现“三聚氰胺”这样的事并不偶然。
其次说一说地方保护, 可以说每一级地方政府的手里都有若干个龙头企业。
它们与其说是利税大户, 地方财政的支柱, 不如说是地方政府的“摇钱树”, 许多见不得天的支出, 企业可以为其买单。
这样的利益依存关系, 政府当然会全力为企业撑开保护伞。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https://img.taocdn.com/s3/m/5b16bb4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d.png)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近些年来,这款名为“三元牛奶”的奶制品一直受到消费者们的关注,但很多人因其价格昂贵、质量参差不齐而不敢购买,尤其是在安全问题上的担忧。
那么,三元牛奶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不敢喝?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一部分三元牛奶的质量问题是由于生产商使用次等原料造成的,比如添加白砂糖、玉米粉浆等;还有些奶制品是由于粉末奶净重移植、质量不合格造成的。
此外,由于三元牛奶生产商没有进行足够的试验,所以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原料污染问题。
在后期的研制中,许多生产商并不按规定对三元牛奶进行检测,而且还存在使用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情况,因此其中存在一定的毒性物质,消费者喝了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等负面后果。
此外,三元牛奶的价格也是消费者不敢购买的一个原因。
目前,市面上的三元牛奶价格比普通牛奶要高出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市场存在多种三元牛奶,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消费者最终付出的价格也会比较昂贵。
因此,三元牛奶质量不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价格较高,所以消费者并不敢放心的购买和食用三元牛奶。
最后,在选购三元牛奶时,我们需要留心看清商品的细节描述,多多了解奶制品的生产过程,确保购买的是质量上乘、安全性高的产品,从而保障自身的权益。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a1dea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a.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引言: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切。
在本文中,将从伦理的角度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探讨其中产生的伦理问题以及相关的道德原则。
一、事件概述2008年,中国“三鹿”公司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该物质可导致婴幼儿尿路结石,并对肾脏造成损害。
随后,相关媒体开始报道,公众得知这一可怕的事实后引起了强烈的愤慨和恐慌。
许多婴幼儿因此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甚至有婴儿死亡。
二、伦理问题分析1. 伦理原则的违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涉及的伦理原则包括隐私权、诚信原则和幸福原则。
首先,公司隐瞒了有关产品的真相,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违背了隐私权的伦理原则。
其次,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有害物质,违背了诚信原则,破坏了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这起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违背了幸福原则。
2. 利益冲突与责任逃避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和责任逃避现象。
公司为了追求利润,选择了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无视了消费者健康的风险。
而监管部门或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也存在失职或贪污行为,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这些公司和个人的责任逃避使得问题的扩大化,对受害者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三、伦理思考与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与责任倒逼机制针对“三鹿”奶粉事件,要从源头上提高食品生产的品质和标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和考核,引导企业将合规和道德纳入到经营决策中。
2. 建立公共道德与伦理教育体系加强公众初级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良好道德素质与职业伦理价值观,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等伦理话题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道德教育的强化,增强人们对追求利润和追求道德价值之间的认识和抉择。
3. 鼓励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经营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推动力度,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诚信经营。
营销十大失败案例
![营销十大失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9290ba44b35eefdc9d3337c.png)
营销——2004年度十大败笔1三元牛奶:失守大本营案例主体:北京三元牛奶失败关键:大本营失守,成本控制乏力市场结局:三元已经在大本营北京退居第三,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
此消彼长。
中国奶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了爆发性的增幅,而在面对主要的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下,竞争乏力,三元2004年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然的。
而最近,产品涨价——三元希望借此来摆脱亏损困境的险招,有可能成为三元新一轮市场份额下滑的开端。
营销事件回放:2004年,北京市场的乳业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2004年10月,北京三元牛奶已经在大本营北京市场上退居第三,排在蒙牛、伊利之后,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即使是2003年,三元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大本营失守以及成本控制乏力,使得三元利润大幅下滑。
三元股份第三季度的季报披露,2004年1~9月,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为负5439万元。
2004年12月22日,郭维健因业绩原因,辞去三元股份董事总经理职位。
此消彼长。
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有太大的增幅,而面对主要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竞争乏力,三元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然的。
败笔解析:品牌力不如对手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而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增幅将相对放缓。
在这种背景下,蒙牛、伊利等行业巨头加大了营销力度。
无论是广告投入还是促销力度,以及公关事件的炒作,蒙牛、伊利等企业都不遗余力、相互攀比,但与蒙牛、伊利等清晰的品牌定位、强大的品牌塑造攻势相比,三元要差很多。
营销专家李光斗认为,近几年,三元品牌定位比较模糊,摇摆在“北京人的牛奶”和“新鲜牛奶”等概念之间。
而品牌定位的模糊,导致品牌传播效果的减弱,刺激企业减少品牌传播活动。
2004年,即使是在三元的大本营——北京市场上也很少能够看到三元的广告。
三元品牌的忠诚度降低就在情理之中了。
价格缺乏竞争力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李光斗发现:乳品属于价格敏感型商品。
三元巨亏探因浅析
![三元巨亏探因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8c53023968011ca30091e8.png)
三元巨亏探因浅析
三元股份贝因美伊利股份光明乳业新希望旗下的天香乳业等,迅速抢占三鹿倒下后腾出的市场空间。
而虽然承接了三鹿核心资产,但三元未能接下三鹿的原有市场份额。
三聚氰胺事件后的2009 年,蒙牛、伊利、光明全面扭亏,营业收入增幅从7%至68%不等,唯独三元股份因整合三鹿破产资产而出现1.29 亿元的亏损。
目前,伊利、蒙牛已占据河北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陈连芳分析称,由于成本的上涨,三元的液态奶收益早就只能保本了。
而收购三鹿,三元是希望借此打开自身高附加值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以改善主业业绩。
接手三鹿当年,三元便利用三鹿的设备和员工在原地生产出了第一批奶粉,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三元在奶粉业务上是一个门外汉,虽然三鹿此前在婴幼儿奶粉板块已取得很好的认知度,但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三鹿的品牌优势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一个坏品牌的靶子;另外,在收购三鹿这一全国性品牌之后,如何进行全国布局,三元也未能及时做好规划。
前述三鹿员工表示,三元接手了三鹿原有的7-8 家核心工厂,这些都是三鹿的优质资产,加上三鹿现成的渠道,这些优势三元都占全了。
但至今三元并未能实现之前的预期。
三元收购三鹿后,一直到2 年多后的2011 年才进行了一次大的梳理,发布新的品牌LOGO、品牌主张与品牌理念等。
他认为,整合进程太慢了,由于三元本身的国企体制,决策制定过程非常漫长,需要层层审批等,虽然有多个事业部,但决策权仍非常集中,事业部独立运作的空间并不大。
这样每一个板块对经营规划的反应速度和能力。
三元爱力为什么不出名介绍其市场营销步骤的缺失
![三元爱力为什么不出名介绍其市场营销步骤的缺失](https://img.taocdn.com/s3/m/c38708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7.png)
三元爱力为什么不出名介绍其市场营销步骤的缺失三元爱力优为什么不出名?三元爱力优以“自然、纯洁、健康、美味”为企业理念,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和销售优质牛奶及其系列产品的企业。
然而,尽管它的产品质量不错,但并不被广阔消费者所熟知,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市场营销步骤的缺失角度进行探讨。
缺乏多渠道宣扬首先,三元爱力优缺乏多渠道宣扬,工具单一。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形式的不断创新,人们的猎取信息渠道相当多样化。
无论是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还是红包口令等,都可以成为企业进行广告宣扬的平台。
但是,三元爱力优在广告宣扬中只用了单一的电视广告宣扬手段,极大程度限制了产品的推广范围,造成了品牌知名度不高的问题。
缺乏品牌形象其次,三元爱力优缺乏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企业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稳定互动关系的重要基础。
今日的市场竞争已经到了品牌竞争的阶段,如何做好品牌形象成了企业重要的营销工作。
可是三元爱力优却很少做与品牌相关的营销工作,如没有对品牌进行形象宣扬、品牌故事介绍等,这就导致了其品牌形象不鲜亮的问题。
缺乏商品差异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商品差异化是提高销量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
然而,三元爱力优的产品同其他牛奶品牌相较,在产品属性、包装、口感等方面界限不显著,缺乏突出特色,这很难让消费者在实际购买决策中进行区分,最终影响了大众对于其产品的消费认知,也是影响其知名度的一个因素。
缺乏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是企业制定和实行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前提。
然而,三元爱力优在市场分析上的工作做的并不充分,如对消费者需求的调查了解,市场价格分析,对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的数据缺少。
企业因此很难了解市场趋势,阐发消费者行为,并针对性地推出针对性、有力度的市场推广活动。
总结三元爱力优的市场营销步骤落后、缺乏创意和差异化,与市场的激烈竞争进展不太适应。
与同行业的品牌相比,三元爱力优的知名度相对低,面临着挑战。
因此,要想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必要加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宣扬,差异化产品和多样化推广方式,落实市场分析数据的准时更新、分析汇总,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足的进展。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744b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7.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一、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中,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深度思考。
本文将就此事件展开伦理思考,以期为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三鹿奶粉事件概述三鹿奶粉事件是指三鹿集团在生产奶粉过程中,因使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原料而导致奶粉质量不合格,引发了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
这一事件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伦理思考1.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三鹿集团应当承担起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三鹿集团却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
2. 道德观念的淡漠三鹿奶粉事件还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
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企业和个人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后果和责任。
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甚至违背了伦理道德的底线。
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3. 监管机制的不足三鹿奶粉事件也暴露了监管机制的不足。
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当承担起监管责任,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监管部门并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的违法行为,导致问题奶粉流向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表明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和不足,需要加强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应当加强社会责任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企业应当以消费者为中心,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强化道德教育社会应当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素质。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3cae73a227916888486d732.png)
---------------------------------------------------------------范文最新推荐------------------------------------------------------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思考政府的角色值得考量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民众对不法企业、渎职官员充满愤怒。
而对此后检验出22家企业69批次含有不同的含量三聚氰胺,更是不寒而栗。
在这个事件中,政府应担当何种角色,承担怎样的责任,是值得考量的。
宏观上,政府在个体企业的产品质量上是没有直接责任的,直接的责任在当事人。
政府在市场中主要通过监管来提供服务,根据安全标准和专家意见制定规则。
因为,产品的质量保障光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而我国现在的消费者协会也发育不全,专业的牛奶行业和中介组织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质量监管的责任最终落实到政府身上。
从这个角度上说,政府的责任是次生的。
对事故的处理,所有的责任最终都会落实到人身上,不同的人员责任不一样。
“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已经成为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的常用机制。
目前,石家庄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等人被免职。
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官员问责制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有震慑力,但现在这种风暴效果正在逐步消失。
过去的官员问责,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拍手称快,但现在的问责已经不具有这样的效果。
比如最近因山西襄汾尾矿库垮坝事故而被问责的1/ 10孟学农,很多人对这一问责的情绪是“怎么如此背运”。
这充分反映了问责制度本身不起作用,问责的效果和功能在递减。
要改变这种状态,下一步就是要真正厘清政府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政府职责究竟如何有效的发挥,包括每个官员的职务责任所在。
与此同时,政府本身也应让中介组织发挥作用,培育中介组织和相关的保险机制。
不能一出事情,都是政府买单。
如果总是这样,实际上最终的买单者是我们全体纳税人。
从三鹿、三元奶粉看中国食品行业的局势
![从三鹿、三元奶粉看中国食品行业的局势](https://img.taocdn.com/s3/m/72b9bfc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8.png)
从三鹿、三元奶粉看中国食品行业的局势卫生部门整出了河北石家庄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一时,社会就纷然了——这可了不得了,要死人的。
接着,三元也被整出了三聚氰胺,这更不知道怎么了得了,知名的奶粉厂商都有吃死人的问题,那中国的奶粉别吃了,都有问题的咯。
奶粉事件由来已经很久了,早在10年前,安徽阜阳的奶粉就闹得厉害,死和好多孩子,不是现在才发现的新鲜的玩意,只是现在说得厉害点,有关部门的动静大一点而已。
有人认为,这次事件之所以这么大,是由于奶粉行业之间的非正当的竞争,这个竞争已经动用了行政的力量。
也是哈,有这样的想法很容易理解,现在的商场都是他妈乱搞几吧。
如果按照这种想法的话,我估计,蒙牛应该是最大的获益者。
为什么?1.蒙牛的公益活动做得响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点滴的奶——就象人家生下来没有奶吃似的,或者说,生下来,孩子他妈就没有奶,或者说,孩子他妈没有奶水。
对于一个生存都成问题的地区的孩子,吃奶粉?有点滑稽和煞笔调调。
我觉得多给点钱或者弄点粮食最实际了。
2.卫生部门和奶粉行业的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出面表扬了蒙牛,为之做宣传和证言。
如果蒙牛也出问题,这个洞就太大了,谁自己会打自己的嘴巴呢?尤其是领导们。
3.有关部门总要保留一定的奶粉商来维护行业的实际需要和尊严。
需要,就不用说了;尊严怎么理解呢?行业没有行业的内容,那行业还存在干嘛?有奶制品行业,但是没有奶,不就是大笑话了嘛?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样的观点不全面。
我的理解是:1.现在奶品商很多,不利于垄断在行业的发挥作用。
因此,打击零散商,树立一个垄断商,就自然而的被完成。
2.现在的生活都高了。
奶的消费很大,很有利润可以拿,谁不拿。
拿最好的东西,出最少的力,一贯是行政或者企业垄断或者行业垄断的拿手戏和吊样。
3.中国的经济发展,从粗糙的人力和资源的量的使用到现在,以没有一个很好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寻找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局者的困惑和无能为力的摇头丸,知道是空的还是要摇摆。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https://img.taocdn.com/s3/m/1a5e561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4.png)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近年来,随着三元牛奶的普及和宣传,许多消费者都开始考虑购买和使用三元牛奶。
但也有一些消费者担心三元牛奶可能会造成健康危害,所以他们都不敢喝三元牛奶。
那么,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呢?
首先,不少消费者担心三元牛奶会引发致癌症的担忧。
有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激素,这些激素可能会引发致癌症的风险。
此外,考虑到三元牛奶的生产过程,包括放牧方式、食物质量和免疫管理,也会造成致癌风险的升高。
其次,三元牛奶中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特别是对儿童和老年人造成伤害。
另外,有些消费者担心三元牛奶中含有大量抗生素,如可莱昔(cloxacill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罗红霉素(rhodomycin)等,这些抗生素可能会抑制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从而使消费者容易患上病毒性感染和非病毒性感染。
此外,三元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如食物中毒、胃肠道发炎等。
总的来说,目前三元牛奶的存在是有风险的。
虽然有研究发现,三元牛奶中的抗生素含量比其他牛奶要低得多,但是仍然有可能引起健康问题。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三元牛奶时需要谨慎,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
同时,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牛奶,以确保自己的健康。
- 1 -。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d9bd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4.png)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伦理思考一、引言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奶粉市场也曾有过波折和沉沦。
特别是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令众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震惊,它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伦理的深入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伦理层面的分析,探讨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并尝试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在多年前,其被揭露的严重问题包括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三、伦理问题分析1. 食品安全伦理: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这是对食品安全伦理的严重违背。
2. 企业社会责任伦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然而,“三鹿”事件中,企业显然没有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3. 诚信伦理: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企业诚信的缺失,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信任。
四、伦理思考与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 提高企业道德素质: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坚守诚信原则,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3. 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违反行业规定的企业进行惩戒,维护行业形象和声誉。
4. 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学会辨别真假产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强化教育宣传:政府、企业和媒体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让我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承担的伦理责任。
2024年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心得体会
![2024年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4711a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d.png)
2024年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心得体会标题:回顾与反思: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心得体会引言:回首过去的十年,三鹿奶粉事件堪称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一个巨大耻辱。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回顾这场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反思是必要的,只有通过深刻的体会和反思,才能确保我们不忘初心,警钟长鸣,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社会进步。
本文将回顾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的心得体会,以期对未来的食品安全有所启示。
第一部分:三鹿奶粉事件的回顾(这一部分主要回顾三鹿奶粉事件的背景、事件的经过和对社会的影响)第一节:事件背景(此节主要回顾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背景,包括三鹿奶粉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第二节:事件经过(此节主要详细叙述事件的经过,如三鹿奶粉中含有致命的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儿童患上尿毒症和其他疾病,以及政府和公众对事件的反应)第三节: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此节主要探讨三鹿奶粉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如公众对国内奶粉的信任度降低、食品行业监管机制的改革等)第二部分: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与启示(这一部分主要是从个人角度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反思,并总结出对食品安全的启示)第一节:对企业的反思(此节主要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对企业的教训,如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等)第二节:对政府的反思(此节主要探讨三鹿奶粉事件对政府监管机制的反思,包括监管力度的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等)第三节:对消费者的反思(此节主要总结消费者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的角色与责任,如购买时的谨慎和选择、监督企业的行为等)第四节:对社会的反思(此节主要探讨三鹿奶粉事件对社会的启示,如媒体的监督作用、社会公众的参与等)第三部分:个人心得与体会(这一部分是我的个人心得与体会,从社会责任、消费观念和食品安全等角度进行思考与总结)第一节:社会责任(此节主要谈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生产安全、正当竞争等,同时也提到政府监管的责任和公众的监督作用)第二节:消费观念(此节主要探讨消费者的观念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如保持警惕的态度、选择可信赖的产品等)第三节:食品安全(此节主要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如加强监管、落实责任、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等)结语:通过对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回顾、反思和个人心得体会,我们不仅可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更能引发对未来的食品安全的思考和关注。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https://img.taocdn.com/s3/m/3396850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5.png)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近年来,三元牛奶之所以受到舆论的关注,其原因在于消费者对三元牛奶是否安全存在疑虑。
三元牛奶采用抗生素添加技术,这些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期残留效应,使得消费者对三元牛奶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
首先,研究表明,抗生素添加会污染环境。
抗生素通常通过牛奶排泄出体外。
抗生素排出物会进入水体,引起水生动植物病害、破坏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对抗生素抵抗能力发生变化等危害,因此,抗生素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之一。
其次,抗生素也会破坏牛的免疫系统。
过多的抗生素的使用会抑制牛的免疫系统,减少其免疫功能,使牛不能正常抵抗病原体的攻击,如果牛受到病原体的侵害,会导致牛的质量下降,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再者,抗生素也会增加牛奶中的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在抗生素添加后,牛奶中的重金属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最后,三元牛奶添加抗生素会比普通牛奶多出抗生素的成分,抗生素摄入量增多会引起消费者的抗生素抵抗能力发生变化,导致部分病菌能够耐药,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随着抗生素技术的普及,三元牛奶受到了关注,然而,它的安全性却受到了过多的质疑,消费者也因此拒绝食用三元牛奶。
因此,作为消费者,在选择牛奶时,应格外谨慎,尽量选择抗生素添
加的牛奶,以避免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高抗生素添加牛奶的监管力度,及时监测牛奶中抗生素和重金属含量,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的牛奶。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https://img.taocdn.com/s3/m/067ee0a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3.png)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第一段:三元牛奶是一种新型的牛奶,它由三种不同的牛奶制成,包括羊奶、牛奶和水牛奶。
它应用了创新性的技术,使得牛奶既新鲜又健康,被称为“鲜活牛奶”。
但是,由于采用了新技术,三元牛奶却是不少人不敢喝的。
第二段:首先,三元牛奶在添加成分上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实验,羊奶和牛奶中添加了某些成分,而水牛奶则不同。
例如,在羊奶中添加了乳铁蛋白质,而在牛奶中添加了乙酰胆碱,而水牛奶则没有添加这些成分。
同时,三元牛奶也采用了保鲜技术,使用低温技术和空气净化等方法,使用的时间更长。
但是,由于这些新技术,也让不少人担心三元牛奶是否安全,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不敢喝。
第三段:另外,由于三元牛奶才刚刚推出,它的价格还非常昂贵,而传统的牛奶价格却相对低廉。
因此,许多人甚至不想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三元牛奶,都会宁愿选择一种既经济又安全可靠的传统牛奶。
第四段:此外,三元牛奶的口味也有些不同。
传统牛奶的口味比较温和,而三元牛奶的口味则比较清新,有些人甚至不习惯它的口感,感觉别扭,所以也会觉得不敢喝。
第五段:此外,牛奶的产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三元牛奶是否受欢迎。
目前,三元牛奶大多来自海外,而国内的牛奶大多是从本地牛场收集而来。
由于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投入的精力和成本也不同,对于生产质量的控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尝试喝三元牛奶,担心它的质量安全问题。
最后,尽管三元牛奶的口感和新鲜度得到了改善,但它的价格昂贵,而且还有安全问题,使得不少人都不敢尝试喝它。
因此,虽然三元牛奶有许多优势,但它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牛奶。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https://img.taocdn.com/s3/m/e1a0793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c.png)
三元牛奶为什么不敢喝
牛奶被称为“健康之源”,是许多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
但是,近年来人们对三元牛奶的口碑却不大好。
在市场上,可以看到三元牛奶的售卖比较少,甚至有些超市都没有。
如果要买到,就必须到较少的小杂货店或购物中心才行。
首先,三元牛奶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
三元牛奶是在没有高温杀菌处理的情况下,将牛奶以直接加工的方式销售的。
没有杀菌处理,细菌会滋生,存在食用安全的隐患。
再者,三元牛奶的营养价值也比其他牛奶低。
由于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过滤,牛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均会严重流失。
此外,三元牛奶中的细菌活性也极高,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另外,三元牛奶的包装也有问题。
在三元牛奶的添加剂、包装的容器等方面,很多还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
其中的添加剂,例如色素、香精等,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因此可以想象其食用安全性不高。
此外,三元牛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三元牛奶由于混杂了大量的添加剂,可能会使我们摄入大量的营养成分,而这些营养成分可能不利于健康,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另外,由于三元牛奶中的细菌活性较高,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总之,三元牛奶可能不太安全,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因此不建议太多的人去喝。
想要喝上一杯美味的牛奶,可以尝试一下普通牛奶,因为普通牛奶不仅有着更好的口感,也能够确保营养和食用安
全性。
建议每天都要坚持饮用普通牛奶,这样可以保持我们的营养和健康,也能够保护自己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奶粉隐忧虽然三元上半年奶粉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出现增长,但销售总额比较少,且毛利率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大投入抢占市场份额的背后仍然面临着很多未知的风险。
尽管三元奶粉业绩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但北京大本营市场液态奶业绩下滑以及净利润同比下降七成的事实还是引起了业界担忧。
近日,三元股份(600429.SH)发布上半年业绩报称,公司营收22.3亿元,同比下降0.85%;净利润为4957.75万元,同比下降72.31%。
其中,液态奶营收14.72亿元,同比下滑3.76%;北京市场营收同比下降7.96%。
9月1日,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元液态奶市场业绩下滑,说明其在北京大本营液态奶市场遭遇挑战。
而将战略重点转向婴幼儿奶粉,同样面临着价格战和数百个品牌在其主战场发力的惨烈竞争,虽然三元上半年奶粉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出现增长,但销售总额比较少,且毛利率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大投入抢占市场份额的背后仍然面临着很多未知的风险。
主战场遇围剿液态奶业绩下滑三元股份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主营业务营收为21.63亿元,同比下降2%,其中液态奶营收为14.72亿元,同比下降3.76%;固态奶(主要是奶粉)营收5.72亿元,同比上升5.26%;乳饮料营收1.19亿元,同比下降11.28%。
北京市场营收10.42亿元,同比下降7.96%,而北京市场以外的营收为11.21亿元,同比上升了4.29%。
有关专家表示,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三元的液态奶市场份额出现了明显下降,尤其是北京大本营市场下滑严重。
虽然北京以外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但总量与北京市场相比,贡献的业绩几乎相当,北京市场仍然是三元的主要阵地,这也意味着未来一旦北京市场出现问题,三元的整体业绩就会出现明显的萎缩。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三元在北京市场主要以液态奶为主,包括低温巴氏奶、常温奶和低温酸奶为主,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在北京市场,常温奶主要以伊利和蒙牛为主导,十年前这块市场就受到冲击,一直影响到现在;二是低温巴氏奶同样受到冲击,其中高端低温巴氏奶在五六年前就从国外开始杀入北京市场,而在近三年朝日、明治等高端巴氏奶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很快占到了主流,三元在高端巴氏奶市场被这些品牌侵蚀,而三元在中低端巴氏奶方面,上门配送做的还不错,但除此之外,整个巴氏奶市场在慢慢萎缩。
在奶粉方面,北京市场主要是一些进口大品牌,国产品牌的份额并不高,主要份额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品牌有伊利、贝因美、飞鹤、圣元、三元等,销售量比较高的还是伊利和贝因美,三元所占份额非常小。
在这种竞争背景下,三元的业绩自然会出现下滑。
除了在大本营遭遇多品牌竞争外,乳业专家解观胜表示,三元主要做大众路线的产品,近两年走大众路线的产品多数出现了下滑,其他企业液态奶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品的贡献,老产品一般是萎缩的态势,而三元没有一只过硬的新品,产品没有更新换代,新品开发相对来说明显处于劣势,当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三元市场必然出现萎缩。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三元在液态奶方面,与伊利、蒙牛和光明相比没有一个高端的拳头产品来提高盈利水平。
伊利有金典、蒙牛有特仑苏,光明有莫斯利安,但三元缺少这样的新品,注定很难打翻身仗。
近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毅在全球乳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开表示,当前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面临“新常态”,中国GDP增速放缓的同时,乳制品的销量也在放缓,这两个指标紧密相关,中国的乳业的确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瓶颈期。
9月4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何小唐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北京液态奶市场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行业趋势变化,目前整体快消市场包括乳品市场消费疲软,整体增长趋势下降,北京市场作为乳品成熟市场,表现基本平稳。
其次是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北京市场是乳制品行业北方市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各企业争相在北京市场取得一定份额。
2015年上半年,无论是已进入的、或是新进入的乳企纷纷发力,不计成本的争夺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趋势明显。
三是,品类处于劣势,在近几年促进行业增长的几个大热品类中,三元缺少产品或产品不足,在竞争中有待增强热点品类。
对此,三元下一步的应对措施是,推出布朗旎等新产品,不断丰富新品类,同时上马新生产线,来提升三元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错过奶粉黄金十年转型面临挑战尽管液态奶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三元奶粉却出现了增长。
自去年开始,三元已经将婴幼儿奶粉列为重点发展战略,市场投放力度比较大。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三元已经错过了奶粉发展的黄金十年,转型仍然面临来自市场的巨大挑战。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三元奶粉的市场集中在华北地区,主要以京津冀为主,而在南方市场几乎看不到。
虽然销售额在5个多亿元,但这一份额不足奶粉市场总份额的1%,在奶粉行业并不成气候。
最初三元收购三鹿被业内称为“蛇吞象”,通过几年的发展来看,依然是消化不良。
刚接手三鹿市场的时候,三元加大了市场投入力度,促销力度非常大,营销团队也招聘了很多人,但2009-2010年的市场表现并不好,尤其是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只能慢慢撤出,以华北市场为主,西北市场为辅。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三元的政府资源比较好,但在研究消费者行为和经销商方面并不太擅长。
虽然和伊利、蒙牛差不多时间做奶粉,但三元奶粉与前两者的距离很大,在奶粉疯狂增长的那几年,合生元的年销售额都达到60亿元,三元的奶粉销售额只有几亿元,尽管他们都有自有产品、网络和上游资源。
王丁棉表示,三元收购三鹿后,并没有完全利用好三鹿原来的渠道和经销商,当时对三鹿原有经销商的还款政策是按照进货额的20%-30%进行偿还,直到2012年才基本还清,但大部分三鹿经销商基本都离开了,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三元在奶粉方面的发展。
“在收购三鹿后,开始几年三元都没有跳出三鹿的圈子,由于当时三鹿以传统渠道为主,都是长渠道操作的手法,转型有几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错过了奶粉发展的黄金时间。
但近两年,三元奶粉开始重视婴童渠道,参加各地展销会,渠道转型很快,团队在终端的执行能力在增强。
”解观胜说。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三元在固体奶的营业收入为5.72亿元,而营业成本为4.08亿元,毛利率仅为28.66%,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了5.26%。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奶粉行业不管国内奶粉还是国外奶粉,毛利率都在60%左右,所有的投入加起来不超过50%,行业费用率均在40%,而三元投入的费用占销售额的70%多,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三元的的奶粉板块是亏损的,其次大手笔的投入说明对婴幼儿奶粉市场比较看重,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惜下血本拼杀。
“新的业务板块短期内是不图回报的,而且也没有办法赚钱,那么从长远的战略投资来看,三元奶粉业绩是否能快速增长,才是成功的关键。
”业内人士说。
王丁棉认为,目前看三元奶粉很难有机会做大,但三年后还是有希望,一般奶粉销售额不足20亿元时,在行业就没有话语权,目前价格战导致企业很难再卖高价,而销售渠道来自电子商务的冲击特别大,三元若继续走传统渠道很难达到20亿元的销售额,目前没有看到三元在电子商务渠道有太大的动作。
解观胜认为,奶粉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大部分企业的业绩增速出现下滑,很难再出现黑马。
虽然三元奶粉目前呈现增长,但仍面临着成长的瓶颈,奶粉企业销售额达到5亿元是一个瓶颈期,到8~10个亿又是一个瓶颈期,那时人员、组织架构、渠道都要进行新的调整,仅靠财大气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对于奶粉的发展,何小唐表示,目前的三元奶粉市场在全国布局,已有几年的时间,发展态势良好。
国内奶粉行业市场竞争一直很激烈,未来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三元奶粉将持续保持好品质、好口碑,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持续加大市场投入,继续做优做强进而做大。
虽然当下奶粉市场竞争激烈,三元将会竭尽全力完成既定的市场销售目标。
行业格局未定风险与机会并存业内人士表示,三元在大本营液态奶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发展婴幼儿奶粉是必然的选择。
但目前行业竞争惨烈,所有企业都参与了价格战,从线上蔓延到线下,在现有的大环境下,三元奶粉仍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品牌,大手笔的投入才能换来今天的业绩,未来随着竞争加剧,面临的困难更多。
王丁棉认为,三元奶粉在主战场上面临的对手不是两三个而是上百个品牌,不管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竞争对手太多。
目前一线市场基本稳固,主要是几大外资品牌,留给三元的机会非常少,而在机会比较大的二三线市场,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正处于拉踞战当中,双方互不相让,各种促销轮番上演,争夺仅有的市场份额。
从近两年来看,二三线市场已成了奶粉企业必争之地,竞争不亚于几年前的一线市场。
以电视广告为例,这两年奶粉企业投入明显增多。
在农村市场,雅士利、贝因美等已经把渠道下沉到这一市场,但市场消费量不高,主要是打工一族基本上都是从二三线市场购买奶粉寄回家。
在这种情况下,三元如果不加大二三线市场的投入力度就是死路一条。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奶粉的竞争环境比以前更加恶劣,首先激烈竞争导致消费者更趋理性,他们更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未来价格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就连美赞臣这样的企业都没有明显的增长,三元要想有大的增长面临的市场压力不小;其次政府过多地参与奶粉产业的调整,不断地出台新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一些中小企业在价格战和严格的政策下可能被淘汰出局,而三元作为政府资源比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受益于政策调整。
解观胜认为,三元在液态奶上的发展要比在奶粉上面临的竞争更大,液态奶的格局已经形成,而奶粉市场的格局变数很大,远没有液态奶成熟。
目前仍处在众多品牌共存、行业洗牌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几家寡头竞争的格局,这对三元来说机会还是很大,尤其是当年帮助政府收购三鹿后,在政策上或许会对三元有所倾斜。
此外,与二三线的中小奶粉品牌相比,三元还可以靠液态奶的收入补贴奶粉市场的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不过要想从第三梯队进入第二梯队,三元奶粉仍然面临着成长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