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修订版新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实践与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教学互动:请大家结合教材61-63页的内容,举 例分析说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 现在四个方面。可以举具体的例子也可以引用谚 语、俗语、名言和诗词等。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 游《冬夜书示子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一)实践的本质
所谓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 性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点
教学互动:请大家浏览教材57-58页的内容,2分 钟后举例分析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 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特征
1)直接现实性。 • 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 实践的结果也是客观的。 • 实践的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是受客观条件
实践的 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1)物质生产实践
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劳动资料的需要。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工人做工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2)社会政治实践(交往实践) 是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 往和政治活动。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及地位
认识被认识
主体
改造与被改造
审美关系 认识关系
实践关系 价值关系
体验美 感知美 创造美
客体
基本的 首要的
有用性 效益性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客体
主体客体化:主体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客体。
客体主体化:客体的属性在主体的意识和活 动中得到体现。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实践客体
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 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实践中介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利用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 和方法
工物 具质 系工 统具

操作运用 念 工具的方法 工

语言工具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1、要知道李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 •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4、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
会撑船 • 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 7、吃过黄连苦,方知甘草甜。 • 8、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 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 是酸是甜,尝过的人明白;是近是远,走 过的人知道。
• 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道;是不是好马, 一跑就知道。
•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烈火见真金。
•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要待十年期。 •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四)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 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
结绳记事 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 探测和传递军情。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问题 例如:狼桃的故事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 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毛泽东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 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 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主体、客体和中介的性质和分类
主体 中介 客体
社会性 主观能动性
工具系统 方法系统
客观性 对象性 社会历史性
个体主体 群体主体 人类主体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实践主体
实践的主体: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分为 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 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 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
实践的特点
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实践 主体
实践 工具
物质性
实践 客体
实践的特点
自觉能动性
愚公移山
实践的特点
社会历史性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 基本要素
实践的客体 实践的中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1、实践活动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等要素组成。实践 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 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 中介 客体
具有思维能力并从事社会实 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主客体相互连接、作用的媒介,各种形式的工 具、手段及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诸要素的构成关系
实践主体 (人)
实践工具
客观现实
(手段/媒介)
实践客体 (对象)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制约和客观规律支配的。 2)自觉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
择性、主体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自主性(使物按人的方式与人发生联系)
创造性(创造出按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的事物) 3)社会历史性。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社会的人;实
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所制约的,随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2)社会政治实践(交往实践)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2)社会政治实践(交往实践)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3)科学文化实践
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最重要的形式有科学、艺 术和教育等。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3)科学文化实践
拍摄战狼2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3)科学文化实践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2020/5/27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一)实践的本质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四)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一)认识的本质 (二)从实践到认识 (三)从认识到实践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wk.baidu.com
人类与世界之间不断产生的客观矛盾,不断促使人类自 身形成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机。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确定季节、了解 气候的需要
天文学
丈量土地、衡量容积 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
数学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