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台湾歌仔戏
台湾明华园歌仔戏案例研究
Yi Shu Ping Jian台湾明华园歌仔戏案例研究陈乐洋星海音乐学院摘要:歌仔戏作为一个传统的大众娱乐活动,如何从绝境里重生,开启传统表演艺术的生机,台湾明华园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让埋没的歌仔戏逐渐成为国际瞩目的东方戏剧传奇。
笔者于2017年11月到台湾明华园展开调研,通过访问明华园剧团陈胜福总团长和采访当地个别受众,深入了解明华园剧团在拓展观众和培育市场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为我们繁荣传统戏曲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台湾明华园歌仔戏观众拓展戏曲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38-02一、明华园组织架构与运营明华园从1929年成立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是台湾第一个以现代化、企业化、制度化手法经营的传统剧团,也是台湾目前规模最庞大、最著名的殿堂级歌仔戏剧团,目前旗下共有8个子团与4个协力团队。
明华园主要的特色是家族传承,陈家四代子弟、媳妇全部投入到歌仔戏的编、导、演和制作行列中,他们把歌仔戏当做台湾的文化宝物,采取代代相传的方式,齐心协力对歌仔戏进行保护和传承。
其组织架构上拥有一个总团,分为天、地、玄、黄、日、月、星、辰八个子团以及四个协力团队,直属副品牌有青年军、风神宝宝儿童剧团。
经营模式上总团、子团财务和业务都各自独立进行运作,并且保持相互支援的弹性。
作为总团,主要是以大型演出为主要任务,据统计每一年超过100场国内国际性质的演出,近20年累计演出约为3600场、单年度累计观赏人次为150万人以上。
观众的阶层分布涵盖白领、蓝领各个行业。
明华园通过数据调查,受众年龄层主要是从3岁-103岁,①明华园的歌仔戏足迹遍及了台湾大大小小的城镇,走进偏僻的地方,比如校园、医院、监狱等,为不同的受众带来表演,带来快乐。
陈团长很自豪地说:“明华园的演出是台湾足迹遍布最广、观众阶层最广、戏剧版图最广的表演艺术团队。
横跨16个国家,走遍了40座国际城市,演出足迹遍及各大都市、小乡镇,甚至外岛、医院、监狱、劳工界、校园等多种场合。
闽台歌仔戏传承现状及艺术交流
·37·●经验交流歌仔戏是由漳州一带的锦歌、车鼓、采茶,和传入台湾的乱弹戏、四平戏、白字戏、京剧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揉合吸收后形成的它的艺术形态有民歌、小调、山歌、民间歌舞、采茶戏、车鼓戏等等,并且随着迎神会等各种民俗活动的需要,形成了有化妆人物、唱演结合的游行表演形式歌仔阵,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厦门、漳州、晋江等闽南语系地区,曲调是以漳州锦歌为基调、表演淳朴、乡土气息浓郁,是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深受两岸人民的喜爱。
一、闽台歌仔戏专业演出团体漳州是歌仔戏的摇篮,由最早的锦歌发展到芗剧,培育了一批戏曲文化团体。
其中最为驰名的数漳州芗剧团。
素有“芗剧之帜”的美誉,漳州市芗剧团一九五一年成立以来精心策划组织排演了大型剧目《忠诚谱》、《西施与伍员》、《母子桥》、《王翠翘》等,参加了福建省二十一届、二十二届、二十三届戏剧会演,均获殊荣。
厦门,是闽南人的集散地,闽南文化的汇集中心,也是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综合成就最重要的一个检阅场。
厦门歌仔戏团体,有厦门市同安区歌仔戏剧团和厦门市歌仔戏剧团。
其中以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最负盛名,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著名的“福金春”和“群声剧团”合并而成,是福建省重点剧团之一。
在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以苏燕蓉、庄海龙、曾振东、曾宝珠等几位演员作为剧团的骨干力量,剧团创作的剧目例如《邵江海》、《杂菜汤》、《厦门新娘》、《三家福》获得多项嘉奖并于近几年来连续四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歌仔戏在厦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从纯自生自灭的状态,走向艺术化道路。
许多团体都争先恐后地到厦门这个城市来显示一下自己实力,促进了厦门歌仔戏的繁荣,歌仔戏因此成为厦门最重要的地方剧种。
厦门市歌仔戏团和漳州芗剧团为歌仔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如果要说到发展和贡献,台湾歌仔戏当仁不让。
歌仔戏从漳州到厦门再到台湾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戏曲的“互动”——从台湾歌仔戏的“热旦”谈起
戏 不再被禁 止 ,但 在 当时 的社 会 背景下 ,女 演 员的 出现还 是 新鲜 事物。在歌 仔戏 的发展初
形成 良好 “ 互动”的结 果。近年 来 ,歌 仔戏在 台湾掀起 新 的发
展高潮 , 仔戏剧 团运营 良好 , 歌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得 益 于 这 种 现 象。 ” 热旦” 象对于现 阶段大 现 陆戏 曲走出低谷 ,迈 向新的辉
看戏的过程 中不知不觉地成 了戏
本 人与 角色的双 重 身份 于一 身 ,
一
总兵 : 有这种事?” “ 秀桃 : 有 ! “ 不信你 问咱阿公
阿嬷 !”
边 演述故事 ,一边 与观众 做游
戏。 游戏的实质和 目的就是娱乐 。
剧情节展开 的见证者 ,从局外 人
变成 了局 内人。今天我们还 能看
或模 拟剧中人物的 ,而是集演员
离 不开观众 的参与。“ 幕表戏 ” 时 期 ( 仔戏 的早 期形 式 , 创作 歌 在
和 表演上具有 “ 一体 化 ” 点 ) 特 ,
喜, 第一次是 总兵遇 刺 , 第二 次是
剑明受伤 。 时, 这 戏中人物的对答
如下 :
演 员与 观众之 间没有距 离感 , 观 众也是表演 的角 色之一 ,他 们在
维普资讯
謇;ti u E nMs hc i c
曲的“ 互动 "
从 台湾 歌 仔 戏 的 “ 旦 ’ 热 ’ 谈起
台湾 一 戏 剧 团演 出《 心 = 刺 王 僚= 专诸 》
开凤
“ 热; 嘉
其 是 对旦 角 的狂 热 崇拜 现 象。 换言 之 ,这是 演员 与观众之 间
三 、 曲 的 “ 众观 ” 戏 观
以上所述的 “ 互动 ”, 就是传
歌仔戏《陈三五娘》剧本整理手记
本期关注Special Attention歌仔戏《陈三五娘》剧本整理手记曾学文2019年,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接到2020戏曲 百戏(昆山)盛典的演出邀请,希望厦门歌仔戏能 与台湾歌仔戏合演一台传统经典剧目,共同展示歌 仔戏剧种。
这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中国戏曲自 形成以来,还没有像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这样,从2018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内对新普查的全国348 个剧种的代表性经典作品进行一次巡礼展示,是一 次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戏曲展演展示活动。
歌仔戏是中国348个戏曲剧种中,唯一根源于 大陆而形成于台湾,由两岸人民共同哺育成长的剧 种。
根据百戏盛典的要求,我们对歌仔戏代表性经 典作品进行了梳理排序,同时咨询台湾合作院团的 可行性。
经过认真研究,选择了歌仔戏最早的四大 剧目之一《陈三五娘》,第一时间获得台湾廖琼枝 歌仔戏文教基金会暨薪传歌仔戏剧团的积极响应。
自海峡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台湾著名歌仔戏表演艺 术家廖琼枝老师是第一位跨海来大陆表演的歌仔戏 演员,三十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两岸歌仔戏的交流,《陈三五娘》作为教学剧目一直在台湾传承演出。
在合作的方式上,为了尊重双方各自的风格特 点,保留大陆和台湾歌仔戏大同之下的小异,拟采 用分场演出的方式交错进行,突显各自的特点,包括音乐唱腔、服饰妆扮等,最后“团圆”一场由双 方共同呈现。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疫情打乱所有的计 划。
原本拟定7月份台湾团队来厦门合排,至9月份, 疫情依旧没有松动,台湾团队只好忍痛割爱,放弃 筹备一年多的演出计划。
廖琼枝老师在发给厦门歌 仔戏研习中心的信函中不无遗憾地说到:“好事多 磨,为防杜新冠肺炎疫情,陈三和五娘的故事只能 被迫倒回高楼抛荔枝传情的现实情境。
”因此,百 戏盛典的演出只能由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一方承担。
歌仔戏《陈三五娘》源于流传海峡两岸的闽南 民间“歌仔”说唱,如我熟知的台湾第一代歌仔戏 艺人赛月金,她的师傅就是拿着“歌仔簿”教她唱 《陈三五娘》。
试谈歌仔戏(芗剧)现代戏的创新之路
锣鼓 点,只有沙沙 的雨 声和音乐声,随着两人感, 情的升华,翩
翩 起 舞 。完美 的艺 术 效 果 ,使 观 众 和 演 员 一起 溶 八 到 爱 情 的 甜
蜜意 境 中 。
路子走, 导演巧妙地把 民间舞蹈动作溶入到演 员的表演身段中。
如 《 江 海 》中 , 江 海 妻子 第 一 次 为 自 己的 男 人 洗 脚 的 场景 , 邵 邵 演 员 的身 段 表 演使 一 个 普 通 的 生 活 场景 充 满 了柔 美 温 馨 、 蓄 含
了灵活 多变的优越 性和丰富 多彩的创 造能 力。
歌 仔 戏 ( 剧 ) 代 戏 能够 演 得 好 , 够 深 受 群 众 欢 迎 , 芗 现 能 其 主 要原 因在 于 其表 演 敢 于 突 破 ,并 将传 统 的程 式 动 作 和 舞 蹈 化
那段 戏中,两颗年轻 的心撞 出火花,伴 随着柔和的音乐,两人
又如情海歌魂第四场连子怡与阿莲相约在公园游览拍照的那场戏导演巧妙地采用舞蹈形体动作的四方步云步大跳平转等动作加上一段交谊舞整段动作的设计既符合剧情发展又具有很强的可看陛成功地塑造了一对年轻恋人活泼奔放相亲相爱的舞台形象使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融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试谈歌仔戏 ( 芗剧 ) 现代 戏 的创 新 之路
代 戏 情 海 歌魂 的 第 三 场 , 子 怡 与 阿 莲 这 对 恋 人 突然 相 逢 , 连 阿 莲从 窗 外 跃 身 而 八,扑 进 了连 子 怡 的怀 中 。阿 莲 采 用 了 舞 蹈
要繁荣歌仔戏 ( 芗剧 )戏曲舞台,其表演形式就要大胆改 革,应在传统艺术 的基础上创新,使表演形式的节奏、内容适 应时代 的要 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 的体现 传统艺术之美与表 达新 时代 的内容,才能适应新时代观众 的审美需求 。我们要有
台湾非遗名录
台湾非遗名录
1.歌仔戏:歌仔戏是台湾的重要戏曲剧种,起源于漳州芗江流域的“歌仔”(锦歌),传入台湾后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吸收民间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客家糯米酒圆仔:客家糯米酒圆仔是客家人庆祝新年的一种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客家风味。
3.台湾原住民族丰年祭:丰年祭是台湾原住民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4.客家板凳龙:客家板凳龙是客家人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一种传统舞蹈,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情。
5.台湾布袋戏:台湾布袋戏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其表演形式和内容都充满了台湾地方特色。
家乡的歌仔戏600字
家乡的歌仔戏600字我的家乡在龙海。
龙海自古以来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龙江风格"的诞生地。
有世界最大的石梁桥--江东桥,台胞朝圣地--白礁慈济宫等名胜古迹。
还有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200万年前的古火山口。
那里的文化可不深,其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戏种,就是歌仔戏。
歌仔戏是唯一发源于台湾本土的汉族传统戏曲之一,目前歌仔戏、与京剧、豫剧在台湾戏曲舞台上呈三足鼎立局面。
根据《台湾省通志》及《宜兰县志》的记载,皆谓歌仔戏起于宜兰员山结头份。
这是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
歌仔戏的形成与闽南人民开发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民间伎艺的传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
歌仔戏原本属于三小戏,即以小生、小旦及小丑三种角色为主的戏曲,后来又从北管戏引入大花脸,形成生、旦、净及丑四种角色。
歌仔戏之生角为戏曲中的男性角色,从性质上可分为文生与武生,而依剧中角色年龄则可分为小生与老生两种;旦角依年龄有小旦与老旦,依性质则可分为正旦和花旦。
小生、小旦的表演非常注重眼神,因此戏曲谚语有“小生小旦目尾牵电线”之说。
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生、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的成熟戏剧。
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丑行有三花、老婆等角色。
众角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
家乡是一杯老酒,一壶香茶。
家乡是朴实的,也是饱满的;如梦幻般存在,却是那么实切,触手可及,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歌仔戏了。
台湾歌仔戏回唐山——《漳州芗剧史稿》选载之六
三月 ,台 南 学 甲慈 济 宫 信 士 前 来进 香 ,特
台》 ,可称 为 台北 歌仔 戏 之始 。主使 者 即是
‘ 土仔 ’ ” 红 。
邀 歌 仔 戏 班 “ 乐 轩 ” 在 白礁 宫 前 排 坛 。 三 演 唱 歌仔 戏 。从 此 揭 开 了 台湾 歌仔 戏 在 闽 南 传 播 。并 发 展 成 为 闽 南 芗 剧 的序 幕 ( 引
据 漳 州 芗 剧 团 台 籍 艺 人 王 银 河
( 9 6 17 ) 10 - 9 5 回忆 , 本 家 台 北 ,九 岁 随父 “
来 厦 门 谋 生 ,十二 岁 在 将 军 祠 学 做 米 粉 ,
为 世 界 船航 所 认 同。 明 末 清 初 ,郑 成功 在
厦 门 建立 反 清 复 明 基 地 .千 帆远 征南 京 和
江 出海 1 : 3的孤 岛 .但 于 商 周 时 代 已 受 九龙 江 闽 越 先 民创 建 的 “ 始 渔 贝 文 化 ” 的 幅 原
射 。九 龙 江 蛋 民 “ 渔 文 化 ” 的 沉 积也 甚 舟 深 厚 。元 明 时期 漳 州 “ 港 ” 取 代 泉 州港 月 后 ,厦 门崭 露 头 角 。成 为 月港 对 外 贸 易 的 交 通要 道 ,并成 为外轮 进 出 九龙江 的航 标 ,
。
同 。古 诗 日 :变 夷 用 夏 到 闽 漳 ,唐代 将 军 “
陈圣 王。 “ 史元 人修 列 传 ,漳江 有庙 祠将 ”唐 军 。 厦 门 的将 军 祠奉 祀 的也 是 “ ” 开漳 圣王 ”
保 生 大 帝 姓 吴 名 卒 。宋 太 平 兴 国 四 年
( 7 )农 历 三 月 十 五 日生 于 白礁 村 。 自小 99
下的台湾人在厦 门享有 治外法权 为号召 , 驱使大批 台民到厦 门旅 居经商 。据前驻厦
叶青歌仔戏陈三五娘口语对白句子
叶青歌仔戏陈三五娘口语对白句子摘要:一、叶青歌仔戏简介二、陈三五娘剧情概述三、口语对白句子的特点与价值四、叶青歌仔戏陈三五娘口语对白句子举例及翻译五、总结与传承正文:【叶青歌仔戏简介】叶青歌仔戏,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形式。
歌仔戏以歌唱为主,对白为辅,讲述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叶青歌仔戏团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歌仔戏团之一,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和丰富的剧目受到广泛赞誉。
【陈三五娘剧情概述】陈三五娘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叶青歌仔戏剧目,改编自元曲《陈三五娘》。
剧情讲述了陈三与五娘这一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陈三为了追求五娘,不惜卖身为奴,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五娘的聪明才智,赢得了美满姻缘。
【口语对白句子的特点与价值】叶青歌仔戏陈三五娘的口语对白句子,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和地域风格。
这些句子既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优雅与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汉语的通俗与直接。
它们既描绘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叶青歌仔戏陈三五娘的口语对白句子,是研究我国地方戏曲语言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叶青歌仔戏陈三五娘口语对白句子举例及翻译】1.例子:陈三卖身为奴,终于赢得五娘芳心。
翻译:Chen San sells himself as a slave to win the heart of Wu Niang.2.例子:五娘聪明机智,助陈三脱离困境。
翻译:Wu Niang is smart and resourceful, helping Chen San out of a difficult situation.3.例子:陈三与五娘终成眷属,共度美好时光。
翻译:Chen San and Wu Niang finally get married and spend a happy life together.【总结与传承】叶青歌仔戏陈三五娘的口语对白句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们反映了我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和民间智慧,是研究我国戏曲史和文化史的珍贵资料。
两岸并蒂花 共演一出戏——歌仔戏《陈三五娘》专题讨论会
26福建艺术FUJIAN ARTS / 2020.10两岸并蒂花共演一出戏—歌仔戏《陈三五娘》专题讨论会编者按:歌仔戏《陈三五娘》由一级编剧曾学 文和台湾廖琼枝合作整理改编,是一台由两岸共同打造、联合排演的整理改编传统戏。
作为两岸合作排演的经典传统剧目,该剧在保留、传承、融合台 湾廖琼枝传承本和祖国大陆邵江海本、谢月池传承本的同时,根据当代观众的观赏习惯,适当修改了 一些情节,以更突出每一场戏中人物的情感,增强 戏剧性,让戏层层推进。
该剧入选由文旅部在江苏省昆山市举办的2020 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为使该剧以良好的舞台风貌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部分专家前往厦门观看指导,并召开第七十六期“火花茶会”,围绕剧本、表演、唱腔及舞台处理等方面展开讨论。
现将与会者发言摘要予以刊栽,以飨读者。
曾学文(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一级编剧):接到省厅的任务后,我们与台湾剧团展开讨论,倾向选择歌仔戏《陈三五娘》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一是因为它是歌仔戏传统剧目代表,台湾目 前还一直演出;二是因为歌仔戏《陈三五娘》颇有 民间的味道。
确定剧目后,我们便着手整理剧本。
在保留、传承、融合台湾廖琼枝传承本和祖国大陆邵江海本、谢月池传承本的同时,对原剧本逻辑不通顺之处进 行梳理,减去繁杂情节和人物,按照传统的方式做 一些补充。
在排演的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和排练时间不允 许,昆山演出可能会采用双方各演儿场的方式。
目前他们选择第二场“抛荔枝”,第三场“磨镜”及“益 春留伞”,希望两边的演员一起完成最后的融合。
朱伟捷(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原主任,_级作曲):歌仔戏的《陈三五娘》较之梨园戏、高甲戏版 本,风格全然不同,梨园戏版较为高雅细腻,歌仔 戏版民间性、草根性很强,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唱词上。
就舞美而言,舞台两侧设有屏风,很多演员从两侧 走出,我个人认为若是没有屏风,舞台上可能更加 干净、和谐。
歌仔戏调研报告
歌仔戏调研报告歌仔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歌仔戏作为中国南方传统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们进行此次调研旨在了解歌仔戏的起源、发展、演出形式、演员队伍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歌仔戏的相关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访谈、文献查阅和观看演出。
三、调研结果1. 起源与发展据相关资料显示,歌仔戏起源于宋代,最初在江苏一带兴盛起来,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并传入福建、台湾等地。
歌仔戏的剧目以闽南方言为基础,以婉约、细腻、浪漫等风格为特点,常以爱情故事为主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演出形式歌仔戏有多种演出形式,包括大班干戏、小班干戏、搭台等。
其中,大班干戏是歌仔戏演出的重要形式之一,通常由十二人以上的演员组成,具有庄重、隆重的特点。
小班干戏则灵活多变,常由两到四人演出。
搭台则是为了适应不同场地和场合的需要,可以随处搭建舞台。
3. 演员队伍歌仔戏的演员队伍庞大,其中包括正旦、花旦、青衣、小生等多个角色类型。
正旦通常扮演男性角色,花旦扮演女性角色,青衣则扮演年轻男性。
演员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歌仔戏的表演技巧和唱腔。
4. 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歌仔戏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还对当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娱乐。
同时,歌仔戏也成为了许多文化交流活动和旅游节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问题与建议调研中我们发现,传统戏曲艺术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观众群体的老龄化、演员队伍的稀缺以及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等问题。
为此,我们建议加大对歌仔戏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加强对演员的培养和扶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拓展演出形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使歌仔戏更好地与时俱进。
五、总结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歌仔戏的起源、发展、演出形式、演员队伍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歌仔戏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歌仔戏,作为我国福建省的传统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独具魅力。
为了深入了解歌仔戏的艺术特点、传承现状以及社会影响,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歌仔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和调研。
本文将基于我们的实践经历,对歌仔戏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二、歌仔戏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点1. 历史渊源歌仔戏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最初,歌仔戏在福建沿海地区流传,后来逐渐传入台湾、东南亚等地。
歌仔戏的形成与福建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民间信仰密切相关。
2. 艺术特点(1)唱腔优美:歌仔戏的唱腔旋律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中,南音、西皮、二黄等唱腔,表现力极强。
(2)表演形式多样:歌仔戏的表演形式包括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等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各种角色。
(3)道具服饰精美:歌仔戏的道具服饰独具匠心,色彩鲜艳,造型各异,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4)故事情节丰富:歌仔戏的故事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传说,又有民间故事,深受观众喜爱。
三、歌仔戏的传承现状1. 传承困境随着时代的发展,歌仔戏面临着传承困境。
一方面,传统戏班逐渐消失,年轻一代对歌仔戏的了解和兴趣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歌仔戏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观众群体逐渐萎缩。
2. 传承措施为了拯救歌仔戏,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传承措施:(1)政府加大投入,扶持歌仔戏传承基地建设,培养新一代歌仔戏演员。
(2)举办歌仔戏比赛、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歌仔戏的社会影响力。
(3)将歌仔戏纳入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喜爱歌仔戏。
四、歌仔戏的社会影响1. 文化传承歌仔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信息。
传承歌仔戏,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旅游产业歌仔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许多地方将歌仔戏作为旅游项目,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3. 社会和谐歌仔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族风情:台湾民间戏剧
正音最早传入台湾的是传统京剧的前身一一次簧曲调(即西皮、二簧)。
据《台湾外纪》记载,在郑芝龙管理台湾前后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即17世纪前半期,皮簧曲调已从大陆传入台湾了。
那时,台湾通事何斌,从大陆请了戏班在自己家搭台唱戏,演出皮簧曲调,从此揭开了这种戏剧在台湾发展的序幕,并被台湾人称之为“正音”。
连横在《台湾通史》中把“乱弹”称为“正音”是不确切的,实际上,“正音”是指京剧,而“乱弹”在台湾称为大戏。
北管与北管戏有人说大戏是从福建传入的,也有人说它是从江苏传入的。
最初在台南演出时,人们称它为“马仔戏”,或“子弟班”。
因为它大多是临时搭台演出的,特点是简单而且有些“粗俗”,所以又被称为“乱弹”。
乱弹最早用于祭祀神灵,多在祭神和祭祖时演出。
后来在演出中,乱弹因使用的弦琴不同而分化为西皮和福禄两派,两派合称“北管”。
北管节奏明快强烈,曲调高亢激越,是婚丧嫁娶、迎神祭典中最能渲染气氛、振奋人心的一种民俗音乐。
它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七音锣、大小鼓、响盏、古琴、唢呐、大管弦、二弦、三弦、京胡(吊规仔)、椰胡、萧、筝、笛等,单从这些乐器便可以想像北管演奏时那种豪放、热闹的特点了。
由北管乐器伴奏演唱的戏剧叫“北管戏”。
北管戏班多是由农村富家子弟组成的业余戏班,故称“子弟班”。
北管戏的唱腔和道白使用的多是带闽南腔的“官话”即(“湖广话”),但为了达到逗笑的艺术效果,剧中的丑角一般使用台湾方言(职业北管戏班对白使用正统闽南语)。
北管戏后分为“福禄”、“西皮”两种。
“福禄’属于旧派,以秦腔为主,椰胡做主奏乐器,音调低沉浑厚,供奉“西奉王爷”。
关于西奉王爷众说纷法,有人说是唐玄宗,有人说是后唐庄宗。
而两者恰好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戏曲的皇帝。
而“福禄’据说是因为椰胡的形状像葫芦,所以被台民称为“福禄”。
“西皮”属于新派,以皮簧系统为主,京胡是主奏乐器,音调较高亢激越,供奉“田都元帅”。
传说田都元帅是唐朝乐工雷海青,他的母亲不孕而育,故视其为不吉之物,把他丢弃在水田里,幸亏有青蟹用泡沫喂养他,才使他存活下来。
闽南民俗文化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京剧、闽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
是我国 360 多个戏曲剧种中唯一根源闽南形成于台湾由 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培育的地方戏曲,传及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人华裔聚居地。
歌仔戏初以乡间小戏为主,后吸收南管戏、北管戏、京剧、福州戏的营养,发展为成熟 的舞台剧。
剧本内容以民间故事为主,经典剧本有《陈三五娘》、 《山伯英台》、 《乌白蛇》、 《吕蒙正》等,多强调忠孝节义。
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有一百多种传统的曲调,杂 碎调和七字调为歌仔戏两个最主要的唱腔。
脚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
伴奏 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月琴、笛子、鸭母哒、三弦、唢呐、单皮鼓、锣、铙钹等。
歌仔戏的历史,可以说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历史的生动写照。
明末清初,闽南的歌仔随 着“唐山过台湾”传播到台湾, 吸收了台湾原住民音乐和客家音乐的元素, 经过数百年的融 合孕育,在 20 世纪初于台湾宜兰创造出了七字调,并逐渐流传全岛。
上世纪 20 年代,台湾 艺人王银河、温红涂、戴水保等把七字调等台湾歌仔调传播到厦门。
1926 年厦门成立了闽 南最早的两个歌仔戏班“双珠凤”、“新女班”。
台湾歌仔戏名班“玉兰社”、“霓生社” 等也先后到厦门、闽南演出。
台湾歌仔戏艺人赛月金、月中娥等留在闽南传艺并组建歌仔戏 班。
歌仔戏也由闽南、台湾的歌仔戏班带到了新加坡等闽南华侨聚居地。
2006 年马英九为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开锣。
抗日战争时期, 邵江海等闽南民间艺人又创造了杂碎调, 推动了歌仔戏艺术新的发 展。
1948 年闽南歌仔戏班“都马班”把杂碎调带入台湾,受到台湾艺人和观众的欢迎,称 为都马调。
歌仔戏因此被称为“飞越海峡的歌”, 成为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珍贵艺 术。
作为民间口传文学、以口耳相授方式流传和继承的闽南话童谣的起源、沿革没有详细的 文字记载,但福建地方典籍记载着唐代福建观察使常兖州曾看到民间有人传授和流行着《月 光光》的童谣,并记下该首童谣:“月光光,渡池塘。
歌仔戏——精选推荐
歌仔戏歌仔戏[编辑]歌仔戏(台罗:Kua-á-hì)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宜兰,⽬前台湾民间最兴盛的传统戏曲之⼀,也是具代表性歌仔戏的传统表演艺术。
歌仔戏是以掺杂古典汉诗、汉⽂的⽂⾔⽂及闽南语(台湾腔、漳州腔)为主的戏剧。
早期演出内容多半为让⼤众也能接触⽂雅词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是早期农业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也是台湾常民⽂化的代表。
历经时代更迭曾⼏度遭到打压、排挤。
步⼊当代的歌仔戏演出型式内容⽇渐丰富、多元、精致,当代更出现许多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戏团与重要⽂艺传承⼈。
2009年颁定为台湾⽂化资产之重要传统艺术类。
⽬录 [隐藏]1 名称起源1.1 歌仔戏1.2 芗剧2 出演历史3 表演型态3.1 落地扫时期3.2 野台歌仔戏3.3 内台歌仔戏3.4 ⼴播歌仔戏3.5 电影歌仔戏3.6 电视歌仔戏3.7 舞台歌仔戏4 服装5 歌仔戏的⾳乐形式5.1 曲调5.2 民族管弦乐(现代国乐)的引进5.3 西⽅管弦乐的引进5.4 徐丽纱的曲调分类5.5 哭调5.6 乐队及乐器5.6.1 ⽂场乐器5.6.2 武场乐器6 歌仔戏的表演6.1 ⾏当6.2 唱腔6.3 ⼝⽩6.4 ⾝段7 台湾歌仔戏团8 歌仔戏名伶8.1 戏状元8.2 名演员9 歌仔戏乐师9.1 ⽂场9.2 武场10 歌仔戏导演11 参考资料12 外部链接名称起源[编辑]歌仔戏[编辑]歌仔戏⼜称歌仔、歌戏、歌⼦戏或歌崽戏,其中“歌⼦戏”才是正统⽤法,然“歌仔戏”⼀词以讹传讹,在民间最为流⾏,接受程度最⾼。
2009年申报为“台湾⽂化资产”时便是以“歌仔戏”⼀词送交申请。
“歌仔”有歌、曲的意台湾歌仔戏;图为知名歌仔戏剧团明华园正演出的野台戏思。
歌仔戏三个字,系⼴东话的⽤法,正宗台语称“歌⼉戏”,“⼉”意义同“⼦”,如桌⼉、杯⼉、帽⼉等。
⼉⼦,同义复词。
⼉,台语的语⾳念“啊”,表⽰国语的“⼦”。
例如“桌⼉”,即“桌⼦”。
仅歌⼦戏因国语字误⽤为“歌仔剧”,⽽成为惯⽤词)。
歌仔戏名称考释
歌仔戏名称考释
歌仔戏,也叫“台湾歌仔戏”;在大陆,因为流行在闽南芗江流域,所以称为“芗剧”。
明末清初,闽南移民把漳州的锦歌带到台湾,加上本地歌谣小调,在一百年前形成歌仔戏。
歌仔戏初在地坪拉场演唱,故称“落地扫”。
初受梨园戏影响很大,中期受四平戏、白字戏、京剧等剧种的影响而搬上戏曲舞台。
1928年歌仔戏传入闽南。
抗日战争时期,歌仔戏在台湾被禁演,歌仔戏艺人纷纷返回厦门、漳州,抗战胜利后,歌仔戏重新恢复台湾调,出现了台湾调和改良调同台演唱的情况。
台湾电视歌仔戏艺术特征赏析及其意义研究——以杨丽花电视歌仔戏为例
台湾电视歌仔戏艺术特征赏析及其意义研究——以杨丽花电视歌仔戏为例张健强【摘要】歌仔戏自20世纪20年代在台湾宜兰县形成至今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它发源自闽南地区,经由移民传播到台湾.它曲调悠扬,易学易唱,朗朗上口,表演生动,成为闽台两地民众所喜爱的民间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电视歌仔戏的兴起是歌仔戏发展的里程碑,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促进了歌仔戏创作方式的变化,至今深深影响着歌仔戏的风格.杨丽花歌仔戏是电视歌仔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其艺术特征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加以借鉴.【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6(000)023【总页数】4页(P174-177)【关键词】台湾电视歌仔戏;杨丽花歌仔戏;艺术特征;意义【作者】张健强【作者单位】泉州南安市官桥镇人民政府【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歌仔戏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台湾宜兰县,是台湾的代表剧种。
它来源于漳州锦歌、安溪的采茶歌和同安车鼓戏。
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在日据时期(公元1895-1945年)又由台湾传人闽南,再经过闽南艺人的加工,成为福建五大剧种之一的芗剧。
而1945年后,由于两岸文化交流继续开展,歌仔戏在闽南地区经过民间艺人的深入加工,汲取各种养料后再传回台湾,成就了一段闽台戏曲交融的佳话。
而漳州芗剧和台湾歌仔戏因两岸不同的发展道路,走的也是不同路子,漳州芗剧经过闽南艺人的加工,走的是传统戏曲发展的路子,成为福建的五大剧种之一。
在日据时期,广大台湾妇女深受压迫,台湾歌仔戏由于其旋律曲调流畅优美,易学易用,艺术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受到广大台湾民众特别是妇女的喜爱,因此传播极为广泛。
日据中前期,福建许多高水平戏班来到台湾,在表演艺术、演出剧目、舞台美术等方面对台湾歌仔戏产生了极大影响。
此时,一方面,歌仔戏受到卫道士的批判,被指为“靡靡之音”,而另一方面,歌仔戏又因其曲调扣人心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得到广大底层民众的欢迎,歌仔戏班纷纷成立。
歌仔戏曲谱——精选推荐
歌仔戏曲谱歌仔戏曲谱2009-07-02 21:37歌仔调」以【七字调】(注19)为其基本曲调,而以四句七言为其主要的句法,而其唱腔曲调也以「四句七言」二十八字为创作的基准.因此由【七字仔】衍生出【七字白】,【慢调七字仔】,【快调七字仔】,【七字哭】(注20)等曲调,其他的调子如【茶花女】,【爱始调】,【广东二黄】,【金耍调】,【送哥调】等也都以四句七言为主,只是曲调不同而已.为弥补【七字调】的不足,因此才有【都马调】(注21)长短句的创作.其次,四句七言的句法与「诗歌」的平仄声律也有关系.只是「歌仔调」七字的唱法,是强,弱来区分,以「一,三,五,七」为强字,歌唱时声调要高音拉长;「二,四,六」为弱字,歌唱时声调要低音短促;遇到协韵时声律自然要拉长.如此一强一弱一高一低一平的唱法,才能把声律的美给予完整的表达出来.又「歌仔调」在写作的技巧上也讲究对偶,以求形式之美;进而运用四声「平,上,去,入」以求声律之美,这种的创作,沿著「诗歌」变化而来;并且为其创作「曲调」的依据,在歌词曲调的写作上有其定的功能.至于「歌仔调」歌词的内容,也与「诗歌」写作内容相似,有叙述,抒情,写景,哲理,游仙,说理等.其句法,押韵也「诗歌」的绝句,律诗相近,所不同的是「歌仔调」可以四,八句全押韵,亦可四,八句全是对偶句;亦可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五,六句是对偶句.所以我们可以明确的说「歌仔调」,在押韵,对偶的讲究上比「诗歌」来得宽松,在写作,创曲上作者挥洒的空间更加自由自在.如:【什细记】【第一场巧遇】中的【宝岛二调】「敬神用寿面0果品,三柱清香求众神.夫家多年无音讯,祈求李家留后根.」词中的「品」,「神」,「讯」,「根」四字就是韵脚.再如:【山伯英台】【第三场游西湖】中的【四句联】「山伯英台也来到,我无卜00相碰头,暂时避在大树后,无爱00来相交.」这是马文才见到山伯英台,一同游西湖时的自白.词句中的「到」,「头」,「后」,「交」四字就是韵脚.再如:【三五目】【第二场说媒】中的【七字仔】是崔水好对夫人讲的词「伊是陈府兮千金,品貌出众得人心,名门闺注:18至21:见王伟忠所撰写的【我所知道的歌戏】一文泰山学报92年10月p8秀深闺禁,门风家世好出身.」词句中的「金」,「心」,「禁」,「身」四字就韵脚.又如【陈三五娘】我们由上述例句可知,不仅讲究「韵脚」同时也讲究「对偶」句子;歌仔戏的词句,确实比「诗歌」宽松自由容易发挥.引用歌仔调入诗歌的技巧「歌仔调」与吴歌,西曲(注23)绝句,小令(注24)小调等民间歌曲相似.因此把「歌仔调」的曲调应用在「诗歌」中的绝句,律诗是被允许的.歌唱者只要把握住诗歌中的平仄原理,平声字声调拉长,仄声字短促急收藏;而后再配合「歌仔调」的曲调,不难唱出悦耳动听的「诗歌」;同时也可以淋漓尽致的把声情感情给表达出来.绝句方面:只要是四句七言的「歌仔调」,一律可以配合「诗歌」的七言绝句诗.如:什细记中的【宝岛二调】5 53 2.3 2165 11.6 1612 53 15 31 6.1653 5-12.3 2165敬神用寿面0果品三柱清香求众神岐王宅0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116 56 1.2 31 323 231 2-1 321 6121 51 65 32 31 11夫家多年无音讯祈求李家留后根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依此调的音律,我们可以用『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0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只不过在吟唱时,须知该曲调的曲性所表达的情绪是什0五言绝句诗亦然.如:三人五目中的【操琴调】561 5645 13-1 235 1761 12--1 235 2317 16-1 323 2176 15-1 1-1宁动千江水莫动凡人心0缘结成亲见景伤情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依此调的音律我们可用李白【月下独酌】的诗句来搭配吟唱,必能把诗境声情给表达出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律诗方面:至于律诗的吟唱法有二:其一是将四句七言的「歌仔调」重复再唱一遍即可,所要改变的是,诗句中的「五,六,七,八」句再以同曲调给唱出.如:什细记中的【湖南调】6165 36165 31 5.1 656 5-1 3.5 61 5653 21 1235 216 21 11 3532 1612 3623 5春光明媚日暖和娘0上楼来迢迂窗外风景好池啊池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嵇山土犹吊1235 216 1-1鸳鸯在游湖惊鸿照影来遗踪一泫然依照上面的弦律曲调,配上南宋陆游的【沈园】诗句「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踪一泫然.」一字一句,一音一律把它唱出,自然是一首动人心绪的好曲调.其二是用两个「歌仔调」给唱出.如:什细记中的【茫茫鸟】与【丰原调】1656 12 3525 31 561 6531 2-1 5.1 65 3212 353 12353 2161 5-1玲珑鼓声响连连轻步慢移偎窗边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5.6 1256 1.2 13.6 5612 3-1 2123 51 6532 353 12321 6156 1-1四目对视初相见罕有俗夫俊少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3 561 56 53 121 23 5-1 35 61 56 53 123 53 2-1 25 335 32 113 21 6.5 16-红男绿女目相交亘望无语情意投春花怒放正时候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6.5 13 51 61 15--1但愿双燕归一巢隔溪猿哭瘴溪藤以【茫茫鸟】与【丰原调】两个曲调的乐曲,搭配北宋黄庭坚的【寄黄几复】诗句「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同样也跟著一字一句,一音一律一节奏的把诗句给唱出来,悦耳动听的曲调,就会由您的口中歌唱出来.不论引用「歌仔调」任何一种曲调,「诗歌」的情境与曲调必须吻合,才能将其声情,感情完全给诠释,表达出来.否则,那将是一种不伦不类的「诗句与曲调」.本文的撰写完全是以个人见解的提出,以「野人献曝」之心,同时也以「抛砖引玉」的态度,将「歌仔调」引用在「诗歌」吟唱上,这不一种尝试,而是一种扩大广泛的应用.先前已有前辈,先知用过如:唐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616 56 1-1 232 12 3-1 5.6 32 13 12---1 5.65 353 123 21 6-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3-21 23 15---1 1.21 61 12.3 53 12.32 12 31 2---1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5-3 53 12 12 35-1 323 56 32 11---1却话巴山夜雨时1 56 1.2 31 5.6 651 2--1 56 13 23 16 15 61 63 5-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莫取少年时5 56 1.2 31 06 516 2.1 22 35 54 33 21 23 51 21 61--1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无花空折再如:唐张0立春偶成的诗6.561.213.565.312.353.6112――― 1律回岁晚冰霜少3.235.611.76-11.76.5315――― 1春到人间草木知6.561.716.1653.515.326312――― 1便觉眼前生意满3.23 5.611.61 3.515.32 1611――― 1东风吹水绿参差我只是拾人牙慧,将其要领,技巧给说明罢了.注:22:见刘大杰【中国文学发达史】华正书局印行p321至346p750至p756几种广为流行的歌仔调以下就『山伯英台』,『什细记』,『三人五目』『陈三五娘』四出戏剧中的曲调为主,将几种广为流行的「歌仔调」,以简谱书写,同时将诗句给标上,供喜爱者参考.尚乞方家,贤士不吝赐教为盼.七字仔:七字仔有台湾民间「俗谣之王」的称号,是歌仔戏最主要的唱腔曲调,在农业社会时代,一般民众将它当作山歌民谣来演唱,说唱艺人用它当「念歌」说唱的重要曲调,而一出戏如果不唱「七字仔」,就会失去歌仔戏应有的独特色彩,因此,它可说是歌仔戏的招牌曲调.宋苏轼春宵5 223 5-1 53 212 13-1 36 13 23 61 35 31 21 61 35 51 5-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啊月有啊阴5 32 13 52 13.2 11 23 15 66 13 51 61 16-1 21 21 36 11 1歌管楼台啊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沈沈茶花女:节奏明快,欢愉快乐,为流行歌曲改编而来.宋杨巨源城东早春3532 16 15 51 6165 353 12-1 11 61 55 61 1212315-1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1.2 15 16--1 65 65 31 2-1 2.3 516165 53 16161 2532 11-1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送歌调:此调曲为情人分离,送别时所歌唱的.它来自车鼓戏的「牛犁歌」,「驶梨歌」.锣鼓调:轻快中带有些微鼓舞.唐李涉登山5.5 35 6.1 15.1 653 5.6 15 535 161 216.3 2161 5-1 11 61 2.3 51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6.1 653 2-1 2.3 53 6163 51 235 216 1.3 51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耍金扇:轻快抒情为其主要的表明.唐曹豳春暮5.6 53 2.3 15.6 53 2.3 11 16 553 121 651-1 165 165 11.2 35 52 21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5.6 53 2.3 15.3 56 1-1青草池塘独听蛙江西调:诉说哀叹,悲伤,哀怨,送别的情绪.此歌曲来自民谣.唐李白客中行5 6165 13565 31 32 11 61 1235 2361 12.32 11.2 353 1223 2316 115 6216 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5-1 1.2 353 12 23 2316 11 56216 13565 31 1.2 353 12 32316 11 56216 1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1 56216 15.56 11 56216 15-1处是他乡初一十五:节奏可快慢,快板用于俏皮,淘气角色;慢板用于想思,哀叹情节.如:宋林洪宫词诗5.5 61 12 37 65-1 2.3 53 161 12---15.6 53 53 1232 121 63 51 1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纵横礼乐三千字6.3 3216 11---1独对丹墀日未斜铁三郎:抒情悲伤,由电视歌仔戏「莲花铁三郎」而来.如:唐杜甫绝句诗1 16 5611612 31 5.6 651 12-1 56 11 321 1.6 15.1 6163 15-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5 56 11612 31 06 51 162 21 223 55 13 32 1235 121 61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9,更鼓反:节奏轻,抒情.与「五更鼓」相同,本曲只是附加了一句尾句.如:宋王禹0清明诗1 12 13532 11 2.5 321 12-1 61 21 3532 31 6.3 216 15-1 55 61 1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5653 21 6.1 2321 16-1 556 11 226 11 5.1 653 15-1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6 53 12.3 235 16.3 216 11-1」10,宋宫秘史:本曲为幕后合唱的乐调,以哀思,抒情,节奏为轻慢.如:宋谢枋得庆金庵桃花诗1.6 12 13-1 16.1 53 16-5 13-53 12.312 13--1 3--1 3--1寻得桃源好避秦6.1 65 13-5 16.3 21 13--1 5-3 12.321 16--1 6--1 6-5 1桃花又是一年春花6-1 12.3 21 16-5 13-53 12.3 1213--1 3--1 53 51 6--1飞莫遣随流水怕有2 12 13--1 5-3 12.3 65 1--1 1--1渔郎来问津津11,广东二簧:节奏轻快,热闹.「根据皮黄中二黄调改编而成」.如:明世宗送毛伯温诗3 23 56 15.6 113 216 11-1 23 12 13 253 12 17 615--1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5 31 561 12.3 112 35 15 61 121 65 11-1 25 12 71 67 567 16-1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咿咿太平待招归来日朕与先生咿咿6.1 65 13.5 135 61 15-1日月高解战袍12,欢喜冤家:以感伤为主,同时抱怨的意味.如: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253 2316 51 6.1 6533 2-1 2.3 561 253 21 3.2 216 5-1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1 123 3.2 31 6.1 2317 6-1 61 23 5.3 21 7.6 656 1-1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13,改自流行歌曲:此曲为歌仔戏乐师改编而来的,节奏慢有感叹的意味.如:唐刘禹锡乌衣巷诗与玄都观桃花诗5.3 50 15 32 16 163 21 61 5---1 61 61-1 16 51 3.5 21 13---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5 53 16.1 23 1-1 253 23 17 16---1 16 51 3.5 21 3-1 5.6 16 5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30 31 11家3 35 16.5 3.2 12 13--16 1535 56 65 321 112 2-2 35 1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到看花回玄都3.21 6.65 16--1 61 2.23 76 56 11--1观0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14,卜卦调:本曲原是乞丐行乞或相命卜卦,或沿街卖艺时所歌唱的调子.故而曲调有哀伤悲邻的意味.如:唐韩翊寒食诗5.5 65 15 65 12 51 5-1 5.5 21 11 22 11 52 11-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 5123 12 51 61 2321 21 55 123 12.5 16 15 1656 15-1日暮汉宫传蜡烛(哪唉哟喂)轻烟散入五侯家(哪)五侯家15,状元调:乞丐行乞,丑角有哀伤无奈之叹.如:唐僧志安绝句诗3 51 35 32 11 65 31 2.3 16 31 23 61 12321 61 5-1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6 13 51 63 12321 61 51 6-1 63 12 23 61 12321 61 15.35 16 13 15-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16,状元楼:用在热闹的场面,庆高中.如:唐叶适游小园不值诗5 53 16.1 53 12 53 21 1-1 05 32 11.2 35 12321 616 15-1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扉九不开1 161 12 23 15.6 43 12-1 2.3 56 13232 11 63 216 11-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7,陈三五娘:是新创的曲调,才子佳人花前月下抒情.如:宋苏轼花影诗5 535 16 5.1 6321 12-1 22 71 61 61 565 321 12-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5 535 16165 31 6321 16-1 11 65 11 65 31 235 56 11-1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18,安安赶鸡:是电影「安安赶鸡」主题曲,用在悲苦,抒情,闺怨.如:宋王安石北山诗1 12 13 51 223 17 16.1 22 32 11 15 31 2321 61 15.1北山输绿涨(啊)横陂直堑回塘滟滟3 35 16 61 12 23 17 16.1 33 61 12.3 16 62 76 15-1细数落花因(啊)坐久缓寻芳草得(啊)归迟19,十二丈调:以抒情为务.如:唐杜甫慢兴诗5 65 13 532 112 51 12-1 32 313 12.3 11 23 21 12 76561 15-1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啊)芳洲(啊)1 15 61 1.2 31 2321 6156 1-1 323 13 12.3 11 32 11 21 6561 15-1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啊)逐(啊)水流(啊)20,送连花:节奏轻快,气氛愉悦,喜庆,愉快,幕后合唱.有时也用在交代情节或是演员谢幕时的背景音乐.如:宋程颢偶成诗1 65 11.1 65 11 135 16 65 16-1 11 61 51 13.2 35 11-1闲来无事不从容啊睡觉东窗日己红道通天地有形外啊思入风云变态中2 23 11216 51 3.5 656115-1 06 65 11 61 561 653 15 5523 1561 653 15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啊与人同富贵不移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啊是豪雄1 13 12.3 51 35 23 11(5 11 0)1四时佳兴与人同男儿到此是豪雄21,中广调:由中国广播公司为广播歌仔戏而作的曲调.如:唐朱淑贞落花诗5.1 6165 13512 31 6.3 2321 13-1 2.3 16 15356 1.1 353 3561 16-1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6 51 1612 31 656 1613 12-1 2.3 51 16532 16 13 23 1656 11-1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22,花宫怨:热闹情节,由客家歌谣改编而成的曲调.如:唐杜牧江南春诗6 63 15 56 11 23 11-1 13 12 15 16.1 13 15-1十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5 11 61 65 13.5 63 15 53 12 51 52.1 3.5 32 11.2 32 11-1南朝四百八十寺(唉哟)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中22,宝岛一调:此调节奏轻松,悦耳抒情.如:宋王安石春夜诗5-5 31 2,3 21 65 11,6 16 12 13---1 5-3-1 2,3 21 65 16,1 65 31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5---1 116 56 01 1,2 3-1 323 21 12---1 3-23 21 161 21 5--1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啊)6 53 21 11---1上栏杆熟悉吟调,勇敢发声.辨别平仄,平舒仄促.咬字清晰,融入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布范围: 歌仔戏,又称 “台湾歌仔戏”,是台湾 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 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厦门、 漳州 、泉州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 亚华侨居住的地方。
野台歌仔戏:野台戏即为外台戏,多于庙口演出。 野台歌仔戏为歌仔戏最普遍之演出形式。 内台歌仔戏:内台歌仔戏是指戏院室内剧场演出的 歌仔戏,采售票方式,属于营利演出。 广播歌仔戏:在广播电台穿插歌仔戏节目,或者是 部分电台自组歌仔戏班,以录音或现场演唱,透过 电台广播方式传送至各地。 电视歌仔戏 电影歌仔戏
歌仔戏发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唯一发源于 台湾本土的传统戏曲,根据《台湾省通志》 及《宜兰县志》的记载,皆谓歌仔戏起于宜 兰员山结头份。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 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歌仔戏以掺 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 文雅辞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台湾社 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