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论语心得体会4篇-优秀word范文 (10页)
论语心得体会总结(优秀8篇)
论语心得体会总结(优秀8篇)论语心得体会总结篇1《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论语心得体会总结篇2通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和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委员的一封信》,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很多方面的言论,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本书,俗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我也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里多处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都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做,何以别乎”……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可论语中只看到“子孝”的讨论,并没有写父母的爱。
其实,根本不需要提,因为那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呢。
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关心我们,而我们又对父母有多少关心。
就拿自己来说,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为我处处操心,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处不在,而我却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唠叨声让我很厌烦,甚至对父母的爱有一种反感,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
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爱了,我会真心去对待这些爱。
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挺不应该的,会跟父母顶嘴,吵架,可我却不知道父母骂我是另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也许在生活中的一件很小事就能让父母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爱,比如:做一件家务事,替妈妈分担;过新年说上几句祝福语;吃饭的时候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为他们加一点菜……《论语》是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说不尽,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来。
对于《论语》,正如编着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2我们学校自从有了“校长讲论语”这一活动后,学校里每个同学都受益匪浅,而我也在“校长讲论语”的活动中萌生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或点到为止;正是孔子的这些教诲之言,培养出了多少聪慧过人,见多识广的才子。
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6篇)读《论语》篇1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
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2话说浩然居士到这单位两年了,与一些同事渐渐熟识了。
有一天一群同事没什么事,在一起闲侃,其中一位同事姓蔡,当时他拿我打趣,,忽然我想起一事,记得以前看书,说有人给曾国藩写过一副:天子预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
有人说以麟对蔡,对仗不工整,曾国藩气愤地说,蔡是灵龟,以灵对灵,有什么不工整?后来我查了字典,蔡字确实有龟的意思。
于是当时灵机一动。
就拿他的姓名开涮,说“知道蔡姓的来历吗?古汉语中,蔡是龟的意思....”——朋友,你知道我说完后的结果吗?对了,那人勃然大怒,不欢而散。
阅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5篇
阅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论语》是一部年代久远、体量博大、内涵丰富、道理深奥、文字怪僻的古代经典。
在此书问世两千多年后的今日,我们重读这本惊世之作,是很有必要的。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阅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
阅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1我爱看书,我有一本好书,这本课外阅读——《论语》,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好书。
这本《论语》书里记载着古时候鲁国最有名的孔子的名言名句。
刚开始我读起来并不理解,可是当我静下心来认真读了几篇后,就越来越喜欢这本《论语》了。
《论语》这本书中有精美的插图,丰富的知识,趣味的故事,十分适合我们少年儿童阅读,爸妈让我背诵原文,开始我背不熟,可是原文下头有注释,告诉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词,注释旁还有详细的精彩解说,最终是故事链接,这样清楚、明白的解释,我很快就背的滚瓜烂熟。
我们不但要学会背里面的资料,还要按照书上的去做,养成书中所说的那些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论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文中的一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意思是说:学了知识以后,按必须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的吗?这正是我们在学习上应当做到的,无论是教师在学校里教我们的知识,还是在家中父母传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都应当去反复的去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论语》还有一则给我的感触最深,文中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把所见到的,所听到的知识,都默默的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这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深远。
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书里有学不完的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所以我们应当多读像《论语》这样的好书,用知识来武装自我,丰富自我的阅历。
阅读论语心得体会范文2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礼貌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
《论语》读书心得4篇
《论语》读书心得篇1提到《新论语》时,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呃。
看不懂,字不认识意思不明白。
不过我今天看到了一句是这样的写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是我们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的,字面意思也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学习时不思考,就会茫然糊涂,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充满疑惑。
起初学习论语只是因为背会了,意思也明白了,而今天我再看到这句时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最近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课程,充分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遍听课是灌耳音,也就是有印象,不加思考,像是在看小说,听过看过也就算过了,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遍听是明白了意思,也学会了思考问题,能够理论、实际相结合,每听一遍课程对相同知识点都有不同的理解,思考的问题也有所变化。
我们学习不能只是为了学习,如果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学习,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学习要带着问题,也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疑惑,不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疑惑却不愿意学习是不会进步的。
有些人只知道“死学”,不会变通,就成了书呆子,脑袋不会拐弯。
真正的学习是要灵活变通,不能死记硬背,活学才能活用。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识。
《论语》读书心得篇2《论语》是我的经典启蒙老师,在生活中她像一盏明灯,时刻为我指明方向。
初次接触《论语》是在幼儿园的诵读课上,漂亮的刘老师带领我们每天进行晨读,我现在都能熟练地背诵十章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述而第七”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段话告诉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其他两人或者其中一人必然会有某一方面比另外一个强的,我们应该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做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更要提高修养、虚心好学,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带着这样的学习态度,我进入了小学,虽然认识的字要比别的同学要多一些,但我从不骄傲,反而虚心向同学们学习,小朋友都愿意和我交朋友、坐同桌,有了良好的学习关系,我学习起来劲头更足了。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一起来看看《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论语》学习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
这个假期在教体局、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教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读到这,我犹豫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5篇)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论语》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5篇)《论语》学习心得体会篇1暑假里本是为了应付检查才捧起丢在案头已近乎遗忘的《论语》,最初总觉得上学时已经学过多篇关于《论语》的文章,感觉自己已经读得很透,可是今天当我再以教师的身份去拜读它的时候,却有了另外一番的收获。
或许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习惯,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被孔子的言行深深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所折服。
一、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许多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缺乏耐心。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应该耐地去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比如,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而应该反思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
再说说“学而不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自己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
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
”为了教育好学生,教师自己不但需要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
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就需要有一种不断学习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活的教科书。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论语》中孔子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肯定会让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不能一把尺子下来,十个手指伸出来还有长有短,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让学生能体会到不同的快乐。
《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之所以各有所长,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结果。
《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范文5篇
《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范文5篇《论语》的开头,就明确指出,这本书在于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在原始氏族制度瓦解的社会里奔走救赎礼崩乐坏的时代的孔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论语》读书心得和感悟范文一《论语》是本大书,可谓是中华文化之滥觞,影响深邃,寓意宏远。
对于塑造中国社会风尚和中国人人格可以说是影响很大。
《论语》讲“仁人”,讲“君子”,讲“忠君爱民”,讲“父慈子孝”,讲“为学为政为人”的道理,绝对够得上是中国式的百科全书。
为了能够读懂或者说充分理解《论语》书中的道理,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两遍,南环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的大部分,看了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在百度百科中查阅了有关孔子的条目。
《论语》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对它发生兴趣,自郑玄以下注解《论语》历代不乏其人,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那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说到底《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笔记,按理这是没什么可推崇的,谁不会记笔记,哪个人一生还感悟不出几条人生哲理或者信条?值得这样大书特书,细加研究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本书高妙就高妙在虽然是往圣先哲的只言片语,但是它却自成一个体系,有一套价值观,有其普世价值。
因而为读书人所推崇,最后发展成了一门道统,成为了孔子以后特别是汉朝以后的主流思想。
可以说它几乎统治了中国社会2000年,因而即便是今天的中国,如果你与人交流,特别是进入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时,你也会发现处处流露着儒家的思想,也就是《论语》中所宣扬的那些东西。
从《论语》上看,我以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个是“仁”的思想,这里头包括“仁政”和“仁人”的思想。
另一个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
还有“礼”和“孝”的思想。
就今天看来,孔子的守礼和尽孝似乎达到了近于迂腐的程度,不知道变通,死教条。
但是因为现今社会大家常常失“礼”和不“孝”。
所以也没有单拿出来批判的必要。
学习《论语》心得感悟四篇
学习《论语》心得感悟四篇读《论语》,是一种享受。
仿佛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烟熏缭绕间,细细品茗。
《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之中,咀一口,它们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涤荡胸坏。
学习《论语》心得感悟1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
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
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
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
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
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
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
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
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
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
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
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心得体会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
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
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确定了。
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
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
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
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1近期,我读了学校推荐的书《论语》。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尤其一些古文,还没读懂的感觉。
读第一遍,虽然有些不流利,但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又读了一遍,随着阅读的深入吸取着更多的心灵鸡汤。
我觉得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激动时,我把其中一些感动的句子画了下来。
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
而于丹老师却用通俗的语言将这种朴素的哲学以生活的事例展现给观众。
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有多少人还有心中的净土,有多少人懂得“爱人”和“礼遇”?于丹老师用《论语》来感受、解读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让每一个读者看了之后,如沐春风,心灵获得了一次清洗,有一种心灵的触动,对人生的态度上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在“天地人之道”中有这么几句话感受深刻:“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是啊,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一个人能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让每个人的心里开出一片乐土,这是一种多么清亮的欢乐!“孔子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
”“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的确,在竞争激烈的现在,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不仅遇事要拿的起放下,还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在很多时候,很多事,自己想到了,却想等一会儿再做,“明日复明日”到头来着急、后悔。
关于论语心得体会(10篇)
关于论语心得体会(10篇)关于论语心得体会(精品10篇)关于论语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关于论语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关于论语心得体会(精品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关于论语心得体会篇1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说明《论语》这本儒学中的“圣经”有太多太多的营养等待我们去吸取。
一翻《论语》我们一定会看到“仁、德、孝、学、礼、和、知”这七个字,它们整部论语的核心,更是整个儒学的核心。
可以说儒学的核心是《论语》,而《论语》的核心便是这七个字,我们便要读懂这七个字。
读懂它们不容易,两千多年来多少名人在思考这个词题到今天也说不清楚,以下是我的个人见解。
“仁”即爱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包括陌生人。
这一点与墨家类似,但是儒学没有一味的爱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那些好人要爱,知错能改的人要爱,唯独犯了大错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爱。
爱人有限度,有底线,所以说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没有底线。
“德”即道德,与道家有些相同之处。
但道家提倡顺其自然,但孔子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显然孔子认为道德不能顺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孝”即孝道,孔子在《论语》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但抛弃这些渣滓,乘下的都是精华。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会让我们终生受用。
“学”即思学,按照王守仁的话说是“知行合一”。
这正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学习秘决的高度概括并提纯。
“礼”是“克己复礼”,这可以说是孔子被现代人指责的一个地方。
在我看来,它其实是指不能越过的道德底线,“礼”是道德中的法律。
“和”为和谐,现代社会缺少这个,如同人人心怀“和”便不会铤而走险去犯罪,不会对贪污抱有一丝幻想,不会为了贪欲去侵略他国。
“知”便是“智”。
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水变幻莫测,飘乎不定。
没有实体,却实实在在在那里。
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范文10篇论语是我国的一部文学瑰宝。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它有多么重要。
那里面的话令人受用终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1这几天我读了《论语》,觉得这句话不错,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对品德高尚的人肃然起敬;侍奉父母能尽全力;服侍君主可以不惜生命;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
这样的人即使没读过书,别人也会认为他读过书。
在我们生活中,也要讲文明、讲礼貌,这样的话,别人才会认为你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论语》要这么说的原因吧。
我们每天走进校园时,都要向在大门口值勤的老师问声好,以表达谢意;老师也微笑着点着头表示赞许。
不管在校园内外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的心理便会有丝丝暖意,就像被春天暖暖阳光照过一样。
我认为同学之间也要讲礼貌,有一次,一个同学撞倒了我,却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大家都认为他没教养。
还有一次,在餐厅排队吃饭时,一个同学突然插了队,别的同学让他按秩序排队,他竟然还动手打人;这时,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就大打了折扣。
作为一个学生,不光要学习好,还要思想品德好,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要孝敬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处处有文明,处处讲礼貌,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文明人吧。
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2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对这句话颇有感触。
记得在我刚上小学时,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可言。
每到星期天,我都会将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玩乐上。
一旦到了该写作业的时候,心里总会想着:再玩五分钟吧!再玩五分钟吧!五分钟过到了,我却丝毫没有半点动静。
因为我又想着:反正时间还很长,再玩一会儿吧!就这样,一拖再拖。
终于,在太阳落山之际,我的作业本上一片空白,比那初开的梅花还要白净。
周末我依旧重蹈覆辙。
于是,我每周末都会通宵写作业,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星期一顶着双“熊猫眼”就去上课了,不过,好在我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改正了这个坏毛病。
长大后,我再忆起自己曾经因为玩乐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时,总是心如刀绞,忍不住感叹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可以使我们得到新的体会。
曾经有这样一篇文章,写着:“羊吃草,总要吃很多次。
第一次,将草吞入腹中。
吸收草内的部分营养,那些未被吸收的草就会被羊吐出来,再一次被羊吃掉,再一次……直至营养被它完全消化,它才会停止这个看似恶心,滑稽的举动。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每次吃饭时,都要将口中的饭菜咀嚼成碎粒后吐出,然后吃掉,再一次吐出,然后吃掉……这样反复重复三次。
他每本看过的书都会定时重温,这样他所学的知识才不会“流失”。
连尚未开发灵智的动物和几千年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我们哪有理由不明白我每年除了看新书,也会在闲暇时看一看之前读过的书,这能使我读起来更方便,并且可以顺便巩固我之前学过的知识。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放下手中的游戏机,温习一下是之前学过的旧知识,这样可以使你的自身修养更进一步,在知识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础。
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
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
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
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
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
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
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
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论语的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论语》优秀读书心得感想5篇
《论语》优秀读书心得感想5篇《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有人说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可他的弟子却说“仲尼不可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优秀读书心得感想,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论语》优秀读书心得感想1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
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
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如何调适对他人的心态,是首要解决的一个人生观问题。
面对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对敌人仁慈就是对敌人残忍。
《论语》中,长者们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
有空闲的时候,多多去翻一翻这种薄薄的却又沉甸甸的古书,每次掩卷沉思,都会使你的思想升华。
“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是孔子在讲述自己大致的人生轨迹:三十岁能够自强自立,四十岁对各种事情都了解了,而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而到六十岁就一切坦然面对,任何“忠言”也不会逆耳了。
对此,我们当然不能拘泥于文字的表面意思,我们所要吸取的是他那种乐观向上的人生志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岁月匆匆,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已在教室里度过了8个春秋;回首过去,不禁反躬自问:这些年来我学到了什么,人生境界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呢?又想到自己肩负着“祖国的希望”这一使命,就会由心底涌动起动力的源泉,激励自己把精力投入到精益求精的学习中去。
子曰:“默而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云:“饭疏食陋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吃着粗茶淡饭,枕着胳膊睡觉,而另一方面,却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可以看出圣人的事业并非是“苦行思想”,而是始终乐观地迎接未来,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和希望,而且把工作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以至于完全沉浸到工作的快乐中去了。
心得体会读书心得《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着作,里面谈到做人的问题,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一)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义,这种信约诺言,才能去实践、兑现。
恭敬,要符合礼,就能避免耻辱。
所依靠的,应当是亲近自己的人,才是可尊崇而靠得住的。
”信,是立人之本。
信是建立在诚的基础上,但要符合义,而且一定要有度,理论上应对任何人都讲“诚信”,包括对所谓道德坏的人。
但生活中你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集体、保护自己的国家,所以实用意义的信,应严格按照“中庸”的思想,一定要有度。
对方一味地不讲信,而且对我们自己、我们集体、我们国家造成严重危害,那你是无论如何不能讲信的。
做到恭而不卑,就要严格遵守“礼”的规则。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二)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忙闲去使用民力。
”管理者能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做事严肃认真,这是一种敬业精神,也是对社会和群体的敬畏和尊重;严守信用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立人之本。
古人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现代人能够做得很好更不容易。
注重节俭,这是一种美德,爱护员工和人民是管理者的美德。
使民以时,这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尊重农民生活规律的科学做法,我们现在可以把它推广到各个领域,那么这个词就是符合时宜地做事,根据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有利的条件,去做有利有益的事情。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三)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学习有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等。
读论语的感受心得体会(优秀10篇)
读论语的感受心得体会(优秀10篇)读论语的感受心得体会篇1孔子作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贡称为“天纵之将圣”,一百多年后,孟子更是认为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司马迁不仅将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评论中写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本次阅读的是杨伯峻《论语译注》。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败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门下既有“不迁怒,不贰过”的颜渊,又有急公好义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子贡,又有习于文学的子游。
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为万世师表,通过他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读论语的感受心得体会篇2“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不必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代枭雄蒋介石,对它情有独钟,就连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道理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吗?孔子说的这句深刻而又蕴含哲理的话,告诉(用词不准,建议改为:不外乎告诫)人们修养是如此的重要。
修养好像花儿在寂静中开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结实。
前苏联华西列夫斯基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
在别人眼里,他似乎没有什么特长,但为什么会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而立于不败之地呢?因为司令部在集合开会时,他总会第一个到,然后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敌人应在什么地方出现,我军现在在哪?如何挡住敌人的去路,而将他们一网打尽?他在那似乎总是在自言自语,到会的人都说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自言自语一定是发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文档】论语心得体会4篇-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论语心得体会4篇
本文目录
1.论语心得体会
2.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3.《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
4.有关于丹《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
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
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
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
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
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