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数学教学论教学改革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数学教学论教学改革实践
科 教 学 论 课 程 教 学 中进 行 了改 革 与 尝 试 .
相 关 问 题 , 师 生 先 自学 教 材 及 上 网 查 阅 相 关 资 料 , 准 备 高 在
充 分 的 前 提 下 , 助课 堂平 台分 小 组 进 行 探 究 、 论 、 流 , 借 讨 交
教 师 在 高 师 生 交 流 的 基 础 上 , 所 讨 论 的 问 题 进 行 归 纳 对 总结.
论 文 编 码 : i 1 . 9 9 j is . 6 3—9 2 . 0 0 0 . 7 Do : 0 3 6 /.s n 1 7 3 9 2 1 . 3 0
数 学学 科 教 学 论 是 高 师 生 的 一 门 专 业 必 修 课 , 时 也 同 是 高师院校体现教师专业特点 的重要 课程 , 是 由传统 “ 它 中 学 数 学 教材 教法 ” 变 而 来 的 . 课 程 的 教 学 目标 是 让 高 师 演 本 生 掌握 数 学 教学 的 基 本 规 律 、 本 技 能 以 及 基 本 研 究 方 法 , 基 明确中学数学“ 样教” “ 样 学” “ 什 么”“ 什 么” 怎 、怎 和 教 、学 以 及 其 它 相关 的 理 论 知 识 和 实 践 技 能 , 助 高 师 生 培 养 未 来 帮 数 学 教 师 的 基 本 技 能 . 门 课 程 的 教 学 质 量 直 接 关 系 到 高 该 师 生 的 数 学 教 育 教 学 能 力 , 而 影 响 中 学 数 学 教 育 教 学 质 进 量. 年来 , 者一 直从 事数 学学 科 教学 论 的教学 工作 , 多 笔 在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高 师 数 学 学 科 教 学 论 课 的 现 状 , 不 能 满 足 已 当 前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的 实 践 需 要 , 此 , 几 年 笔 者 在 数 学 学 因 近

新课标背景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新课标背景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表 达 , 调 对 知 识 的 本 质 认 识 , 对 导 数 概 念 的 处 强 如
要 - 。下 面 就 对 高 师 数 学 教 育 专 业 目前 存 在 的 主 要 _ g
问题 及 应 对 加 以探 讨 。

理 。新 课 标 通 过 对 实 例 分 析 ,引 导 学 生 体 会 从 平 均
必 要 的 探 究 和 思 考 。 我 们 很 遗 憾 地 发 现 诸 如 “中 学

( ) 程 体 系 设 置 单 一 , 块 化 课 程 设 置 薄 弱 一 课 模 现 行 高 中数 学 教 材 分 为 必 修 、 选 和 选 修 等 三 必 大 板 块 , 中 : 修 和 必 选 是 高 考 必 考 点 。选 修 又 分 其 必 为 选 修 3系 列 和 选 修 4 系 列 。其 中 : 修 4 系 列 添 选 加 了许 多 新 的 内 容 , 信 息 安 全 与 密 码 、 面 几 何 、 如 球 欧拉公 式 与闭 曲面 分 类 、 称 与群 、 阵与 变 换 、 对 矩 初 等 数 论 初 步 、 筹 法 与 图论 、 险 与 决 策 等 专 题 。除 统 风 了 几 何 证 明 选 讲 、 标 系 与 参 数 方 程 、 等 式 选 讲 列 坐 不 入 高 考 考 试 范 围 , 阵 与 变 换 专 题 也 渐 渐 加 人 。 但 矩 是 根 据 某 些 调 查 数 据 显 示 : 中 专 题 教 学 是 目前 众 高 多高 中教 师 及 准教 师薄 弱 部 分 , 因 是 由 于专 题 3 原 和 专 题 4中 涉 及 大 量 数 学 学 科 和 分 支 , 至 有 些 学 甚
教 学 方 式 , 高 师 数 学 专 业 适 应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迫 切 是

关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未来 数学教 师 的 职业 素 养. 学 教 育类 课程 是 高 师 数 数学 教育专 业 的基 础 性课 程 , 以培 养 师 范 生 能将 是 数学 的学术 性 知识 转 化 为教 育形 态 知 识 、 成 驾驭 形
它们的连贯性 , 致使 《 教育学》 《 、 课程与教学论》 与 《 数学教育学》 的课程 内容交叉重叠 , 重复 出现 , 不 利于教 又不便 于学 . 同时也 淡 化 了师 范生 对 教育 理
般 性理论 , 而在 后者课 程 中不再重 复 一般性 理论 , 而
1 加快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整合步伐
我国高师院校在数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中设置 了数学教育类课程与公 共类教育理论课程两大类 , 其 中公共类 教育理论课程是各学科教育通 识类课
是让师范生体会到一般理论与特殊理论之间的异 同 之处 , 而且让师范生在具体的数学课堂实例中内化 理 论知识 , 少 课 程 中交 叉 重 叠 的理 论 知 识. 减 比如 “ 启发式教学思想” 的学习, 先在《 教育学》 门课程 这
教学任务不同, 相对是独立的, 但它们理论知识 又是
相互 联 系 , 相互 渗 透 的 , 时教 学 目标 也是 一 致 的 , 同
点放在怎样结合具体数学课例讲述怎样渗透启发式
教学思想 , 如此 的设计能让师范生更深的感受到思
想方 法 的精髓 . 此类课 程进行 优化 整合 之后 , 我们 还
程, 主要涉及《 教育学》 《 、心理学》 《 、课程与教学论》 等课 程, 而数 学教 育类课 程 主要 包 括 《 学教 育 数
中讲述该教学思想 的一般理论 , 而后《 数学教育学》
课程 中无需再重复一次相关 的一般理论 , 而是把重
学》 《 、 中学数学研究》 等课程. 虽然这些课程具体 的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堂教学的思考

师范 性 的体 现 与示 范性 的发挥 等 方 面 对新 课 改 背 景下 的高 师数学 教 育专 业 课 堂教 学 改 革做 初 步 探
讨。

科知 识 内容 的讲 授 上 。在 这 样 的背 景 下 , 师 数 高
学课 堂教 学 应 在 完 成 传 授 知 识 、 养 技 能 任 务 的 培
的数学 学 习 、 究 及 教 学 的乐 趣 。但 是 , 学 学 习 研 数
可 以是 有趣 的 , 以是 吸引 人 的 , 可 这应 该 是 任 何从 事 数学 学 习的人所 应有 的一种 积极 体验 。 “ 的教 师 不 是 在 教 数 学 而 是 能 激 发 学 生 自 好 己去学 数学 ……数 学 教 师必 须 引 导学 生 自觉 地 学
总第 11 5 期
齐鲁 师范学 院学报

・ 3 9・
而言, 掌握 扎实 的数 学专 业 知 识 , 了解 数学 的发 展
注 重调 动学生 学 习的积极 性 。
进程 与现 代 动 态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且 从 可 持 续 发 而 展 角度来 看 , 备 比较 高 的数 学 素 质 的 人 在 职 后 具

关 注 学 生 数 学 能 力 的 培 养 与 学 习情 感 体
同时 , 加关 注学 生 能 力 的培 养 及 数 学 学 习 的情 更 感体 验 , 帮助学 生形 成全 面积极 的数 学观 。

传统 大学数 学课 堂 教 学 以大 容 量 的 知识 传 授
为 主要特 征 。大学数 学 教 师更 多地 考 虑 知识 的逻 辑性 、 系统 性 , 视 学 生 对 数 学 概 念 、 理 的 理 解 重 原
1 .重视 数 学能 力的培养 数学 教师 专业 化 的发 展 要 求未 来 的 中学 教 师

数学教育专业适应中学数学新课改的研究

数学教育专业适应中学数学新课改的研究
教 苑漫谈
数学教 育专业适应 中学 数学 新课改的研究


魏春强
要】 基础教育课程从理念、 内容到实施都发生了很 大变化。作为培养未来中学数学教师重要基地的高师数学教
育专业 ,却 出现 了 “ 学教 育 专业 与 中学数 学新 课 改 不相 适应” 的严 重 问题 。为 此 必须统 一认 识 ,更新 观 念 ,积极 应 数 对 ;调整课 程 设置 ;深 化课 堂教 学改 革 ;强化教 学实践环 节 ;营 造师 范生在 校 内感知 新课 改的 良好 氛 围。
[ 键词 数 学教 育 中学数 学新 课 改 数 学教 师教育 关 ]
高师 数学教 育专业 的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的不断深入 ,对教师素质及其 与课程改革 的适应问题 日益突 出。传统 的数学学科专业 型教 师 ,往 往只能适 应以 “ 知识授受” 为 中心的教育环境 ,而面 对新课 程背 景下 自主探索 、互助合作 、感受体验 、主动建构 、 综 合实践 、发现创造等学习特点的 巨大变化 ,则显得力不从 心。从 我校周边地区数学基础教育 的调查发现 ,数学师范类 教育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教育 ,尤其要加强学生数合素质教 育和实 际工作 能力培养 , 成为复合型 、 研究型 、 创新型人才。 原有 的数学 师范类专业人 才培养模 式 、课 程体系 、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 、实 践环节 等仍 然存 在与新课 程改革 下基础 教 育新 型师 资素质培养相脱节 的问题 。重学 科专 业课 程轻教 师教育课程 、重知识轻技能 、重课内轻课外 , 教育规格统一 , 培 养方 向单一 ,这些突 出问题 已经影 响到学生 的知识 结构 、 专业能力 、个性发展和创新精 神。 “ 课程即教j' J’ 币 。改革成败 系于教师 。课程 的 目的是发展 教师和学生 。教师要作为研究者参与课程实践 ,通过研究来 检验课程理论 ,从而发展个人 的专业素质 。教师参与课程行 动研究是提高教学 的基础 。教师参与课程决定革新 的成败 。 作为 中学教师基地 的高师院校,根据数学教师 专业成 长的规 律 ,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探索数学类 师范教 育教学运行 中的适应性对策 ,着眼于按新课 程要求培养未来 教师 ,从单纯 “ 学科 型” 师资转向培养 ‘ 究型” ‘ 造型” 研 创 “ 复合型”师资转变 ,为未来做好准备 ,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 生个体 发展 的需要,是挑战,是机 遇,已是迫在眉睫。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 ) 程 内容 现 代 化 与教 师 学术 水 平 的提 三 课
新 课 程针 对 原 有 课 程 内容 难 、 、 、 的现 繁 偏 旧
展, 打破传统的基 于精英主义思想 和升学取 向的 过 于 狭 窄 的 课 程 定 位 , 注 学 生 “ 人 ”的 发 关 全 展。 … 课程 目标 的转 变 , 求 教 师教 育 观 念 要
研究 能力 。
Hale Waihona Puke 课 程改 革 的核心 目标 就 是实 现课 程 功 能 的 转 变 , 即改变 课程过 于 注 重 知识 传 授 的倾 向 , 调 形 成 强
积极主 动 的学 习态 度 , 获 得基 础 知识 与 基 本 技 使
能的过 程 同时成 为教 会学生 学 习和形 成正 确价 值 观的过 程 。新 课程 要求 教 师要关 注 每位学 生 的发 高
第3 0卷第 5期
21 00年 1 0月








Vo . 0 No 5 13 .
Oc . 01 t2 0
J u a fHu n g n r lUnv ri o r lo a g a gNoma n iest y
新 课改 背景 下高 师专业与课程体 系改革探析
韩冰清
应, 能力 素质不 适应 的现 象 。因此 , 等师 范 院校 高 必须 重新 审视并 认 真研究 新一 轮基 础 教育课 程 改 革对 教师 提 出的新 要 求 , 快 师 范 教 育 改 革 的步 加 伐 , 新构 建高 师专业 与 课程体 系 , 重 以培 养适 应基
础教 育新课 程 的教 师 。
( 冈师范学 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黄 湖北 黄冈 4 80 ) 3 0 0 摘 要i 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 对教师素质提 出了新的要求 :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 教育观念 , 提高素质和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调查思考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调查思考
社会 已经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制 ,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
() 3教学技术课程 , 电化教学 、 如 计算机辅助教学 、 多媒体 等不过关 , 流于形式 , 学生学 了也不能 用 , 外语教学仍 然不能
适应新形势 的需要。
已从过去 的专业对 口向更深层 次 、 广泛 方面转变 。随着科 更 技 的发展 , 出向信息化 、 叉化 、 化 方向变化 。过 去 呈现 交 产业 那种在 大学 “ 电” 充 一次 , 后一辈 子在 同一 工作 岗位 上“ 然 放
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 , 大学生能否适应知识 经济时代 的社会需要 , 程的设置 是直接相关 的。可 以这 与课 样说 , 课程的设置决定 着大学 生 的未来 。 目 这种 课程设置 前 的现状 , 对—个高师院校数 学专业 的学生 , 就产生了难 以弥补 的弊端 。
不求将来发展。 ( 人文知识欠缺。几十年来 , 3 ) 数学教育专业与文无缘,
都没有开设。
得多少经济收入作为选择 单位的首要 标准 , 面地 认为 只要 片
工资水平 高、 社会福利待遇 好就是找 到 了好 的工作。大部分
( 强调锻炼身体不够 , 7 ) 忽视心理健康 。
() 8劳动课 、 社会实践 等教学环节 , 没有列入教学计划 。
毕业生 对于 自己适合什 么样 的工 作 和将来 在哪 些领域 中发 展, 还没有认真地思考过 , 不能冷静 的分析 自身所到之处的环 境是否与 自身的条件相适应 , 不能用发 展的眼光看 问题 , 不能 把人 的发展 和社会 的发展有机地联 系在 一起 , 只顾眼前利益 ,
因, 或因重视程度 不够 , 课程开 出不足 , 质量不高。
( 认知 能力 差。当前 , 2 ) 在市场 经济 的影 响下 , 钱至上、 金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83GM 文化建设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摘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应本着中学数学师资专业知识的必需和够用为度,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对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科学整合,通过特设课程突出职业技能养成,课程设置改革是适应时代进步的必需。

我们通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和科学地效果检测,用事实验证了改革的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师专;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文/司清亮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数学教育的目标一直存在着一种观点,即数学教育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而数学素质是指学习者对客观世界中形和数的认识,由直观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提高到内涵更深、外延更广的抽象数学结构和空间概念,以及处理其相应关系的悟性和潜能的一种素质。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数学教育目标,从教育的主体上看,其灵魂正是数学素质。

从教师教育特性来考虑,这种数学素质的外延应该适当扩大,还应包括学生从事数学教学的素质。

为了实现这一广义的数学素质目标,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子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数学教学能力。

这些目标的实现自然而然地需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这一载体来完成。

本文中,笔者结合我校近年来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索,谈谈我们的体会和成效。

一、以基本的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设置主干课程体系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应致力于使所培养的数学师资获得适应未来数学教育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涵盖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高等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应用能力。

从下述宏观意义上的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设置主干课程体系。

1.极限思想。

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思想的实质、是不同于初等数学的主要体现。

有了极限理论作为基础,才有高等数学的蓬勃发展。

2.符号化和变元思想。

使用符号化语言和在其中引进变元是高等数学高度抽象的要求,它能使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具体、简明、直观、形象、准确,更易于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极大简化和加速思维过程。

新课标下高师数学专业学生从师能力培养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师数学专业学生从师能力培养的思考
促使其发展的行为方式 。知识 的学 习靠
避免 “ 应新课 标 ” 适 流于形 式 , 方位形 全 成一个 人人关 心新课 标 的 良好氛 围 , 落
实教师在教学改革 中的主体 地位 ,发 动
形态” 变革课程体系 , : 以培养专 、 通相结
合的适合中小学教学实际 的复合型人才 为 目标。因此 , 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课程 设置必须做 出相应的调整 :调 整课 程结
和见习的时间 ,完善高师院校 内部对教
师的考评机 制。 关键词 :教 师技能 课程体 系 评机制 考
学 活动中设 法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 ,从 根
本上改 变学 生只是 “ ” 学 的被动局 面。现 代教育 的核心 问题是 树立学生 的创新 意 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 以创新为灵魂


205 0 ・ 11
将新课标 的内容 与对 中学教师 的要 求纳 入 到日常教学之 中 ,不断完善学生 的专
业素质与知识结构。第三 , 要注意教育学 课程与数学专业教育课 程的衔接 ,教育 学课程在系统讲授教育理 论的 同时应承 担起 数学专 业教育课 程 的部分任 务 , 渗
是可 以让学 生从 中发现 自身 的欠缺和 不 足, 明确努力的方 向, 使其通过 自身的努
评机制
高师 院校 应该成为应对 新课 标研究 中学教育教学 改革的前沿 阵地 。一所高 师院校办得好 不好主要看 它能否培养 出
20 0 3年 4月教育部颁 发了 《 普通高 中数学课程标准 》 简称新课标 )明确提 ( , 出了高 中阶段数学课程 的总体 目标 , 新 “ 课标 ”的实施对 中学 数学教师提 出了更
为宜 ,也赞 同一些 同行建议将教育 实习
时 间分为两个阶段 的观 点 :一个阶段在 大二 ( 时间为 6~8周 )主 要是见 习 一 , 个 阶段在大四( 时间为 8 2周 )主要是 ~1 ,

新课程全面实施下的高师教师教育改革

新课程全面实施下的高师教师教育改革

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课程全面实施下的高师教师教育改革3李东斌,符太胜(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摘 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从实验阶段走向全面实施阶段,高等师范院校也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

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的转型过程中,应直面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大背景,力求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现代化、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教学方式的示范化,并在课程体系上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G 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8)01-0094-03高师院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养的“工作母机”,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和中小学的关系将更加紧密。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科研为中小学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其培养对象是中小学教育的人力资源。

同时,中小学教育为高师提供了动力和依据,也必然是高师教育科研和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

高等师范院校必须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走出“小师范”的圈子,走“大教师教育”道路。

[1]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着重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四个方面,论述高师教师教育在变革中的新要求。

一、新课程要求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现代化关于课程目标的依据和来源,在整个20世纪有许多争论。

但就一般而言,大家比较认同的是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研究;二是对社会的研究;三是对学科的研究。

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在科学研究学生、社会、学科的基础上而设定新课程目标的,是课程目标的现代化。

基础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一代新人。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强调生成、发现、多元等课程理念,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开发者、教育科研者以及自我反思者。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对高师课程目标的现代化提出了要求,并提出了实际途径和策略的依据。

高师数学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师数学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些有益的探 索与 实践 .
关键词 : 程 ; 课 改革 ; 索; 探 实践
中图 分 类 号 :4 0 G2 数 学 教 育 类 课 程 改 革 的 背 景 文献标识码 : A


师教育质量的因素很 多 , 如生源 质量 、 培训 方式 、 资水平 师
1 中学数学新课 程改 革的要求 . 随着义 务教育阶段与高 中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的颁 布实
学能力的教师. 现在 中小学 正在 实施数 学新课 程标 准和新 数学教材 , 而高 师数 学专业 学生对 中小 学数学 课程改 革 了
解得不够 , 致使 培养的新教 师不 能快 速适应 基础 教育实施
课程 中比较 薄弱的 , : 如 视图与投影 、 数据处理 、 矩阵与 变换
以及 实践与 综合 应用 、 数学建模等 ; 有些是现行高师数 学课
学 的来龙 去脉. 数学 教育类课程是联系数学学科专业课程 和中学数学 教育实践 的纽带 , 在高 师数学专业课 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 j 但 目前高 师数学教育类课程在课程设置 、 课程 内容 、 教学 方
业课程所 占比重太大 , 数学教育类课程所 占比重较小 , 般 一
主要开设数学教学论 、 初数研究 和初 等数论 等 , 占 7 仅 %左 右, 这与发达 国家相 比差距很 大. 据统 计 , 发达 国家 教育类 课 程的比例是 1 %一3 % , 6 3 一般 在 2 %—2 % 左右. : 0 5 如 英 国为 3 % , 国为 3 % j 有 些培 养 中学数学 教师 素质 的 5 德 0 .
有教育见 习, 更很 少组织 学生 开展 教育 调查 、 教学 观摩 、 模
法等各方面 已不能适应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的要 求和快速 发

高师数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师数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0 EON 教教R CE研 AR I R Z 育学究 HO
职 时 业空
高 师数 学 专业 教学 改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4 0 ) 5 0 1
摘要 :高师数 学专业要适应基础教 育新课 程改革 的需要 ,应积极探 索新 的人才 培养模 式,深化教 学
1. 生 状 况 分 析 学
学 生是实施 教育 改革 的主 体 ,离开学 生的积极 参与 ,改革不可 能取得 成功 。但 目前学生 中还存在 着 如下 不利 因素 :新入 学 的学 生 由于 长期受 应试教
然 ,有 利 因素 也客观 存在 ,如 随着 教师 社会地 位的 提 高 ,学 生愿 意从教 的思想 普遍增 强 。尤其 是高师 学 生对 中小学 传统 数 学教 育之 弊 端具 有切 身体 会 , 从 心理上 对课程 改革 持欢迎 态度 ;对提 高 自身能力 和素质有强烈的向往 和要求 。只要课程设置得 当,适 应 素质教 育的教学 评 价体系就 能够 确立 ,就可 能调 动学 生学 习的积极 性 ,克服懒 惰思 想 。 2 课程 发展情 况分析 . 几十 年来 , 由于我 国高师 教育 中传统教 育思想 占统 治地位 ,课程 设置 贫乏 ,学科 课程又太 过注重 理论 的系统 性和知 识的严 谨性 ,与 当前科技 和教育 的发展 极不 适应 。而高师 教材 与 中学数 学教材 的联 系极为 薄弱 ,未能 体现 “ 培养 中小 学数学 教师 ”这 根本 目标 和高师 数学特 色 。特 别是要 在 中学 实施 素质教育 ,加强数学观念和 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 ,我 们培养 的未来 中学 数 学教 师竟 然 未受 到 类似 训练 , 这 不能 不说是一 大遗憾 。 近年 来 ,国 内学者 结合 全 日制义务 教育数学 课程标 准 ,对高师数 学专业课程及其改革作 了大量 研 究 ,无 疑为现 阶段高 师数学 专业 的教学 改革提供 了充分的参 考和借 鉴 , 目前全 国绝 大多数 高师数学 专业 已形成 了特 色鲜 明的人才培 养方 案 。

关于高师院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设想

关于高师院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设想
进 行 改 革 . 提 出 丁 改 革 的 具 体 设 想 并
关 键 词 : 学 教 育 ; 学 数 学 教 材 教 法 i 程 : 革 数 中 课 改 中圃分类号 : 5. 1 G6 9 2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 0 2 6 8 ( 0 2 0 0 9 t fM a h m a is De a t n t e t .Gu y n a h r Co l g 5 0 8.Ch n ) o c i a g Te c e t e 5 0 0 e ia
Ab t a t sr c :Fo t wig t ed v l p n n e u a i n a d t a h n t o n b o d・t ew t rs a e e e s— l o n h e e o me ti d c t n e c ig a mea d a r a o h h r e ttsn c s i i t o r f r “ id e s h o ’ y t e o m m d l c o l ma h ma i sme h d l g i e c e se t g s n r p s s ap a t a r f r t e t t o o o y n t a h r o l e a d p o o e r c i l e o m c e t c
维普资讯
第1卷 3
第 2期
贵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NA1 OF GU I ZHOU EDU CAAT ̄ NAL LLEGE CO
V0 - 1 .N0 2 - 3 .
Ap 2 r. 002
关于高师院校“ 中学 数 学教 材教 法 " 程 改 革 的设 想 课
1 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 人 才 培 养模 式 是 时代 发展 的 要 求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维普资讯
20 06年 4 月 第 2卷 第 2 3 期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h n zi iest ora a gh v ri oC Un y
Ap ., 0 6 r 20 V0 . 3 N . 12 . o 2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武江红
( 长治学院数学系, 山西长治 06 1) 40 1
摘 要 :面对教师专业化的世界潮流 , 面对我 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 系及 内容也应积极地进行
改革, 主要对策有 : 建立新 的专业课程结构、 更新数 学教育类课程 内容、 建立多种培养模式 。 关键词 : 师专 业化 ; 教 数学教 育: 课程体 系 中圈分类号 : 62 0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4 20 ) 2 02 3 17 —2 1 (06 0 —05 —0
没有数学教师的协助和参与 ,任何数学教育的改革 这些都提高了对 中学教师素质 的要求。然而高师作 都不可能成功。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把数学教育改革 为培养未来 中学师资的重要教育机构 ,其课程设置
的重点转向数学教师队伍 的建设 , 虽然措施各异 , 与教学的内容却远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如 : 但 ①课
13 信 息技 术对数 学教 育的影 响 .
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的要求 , 要求教师学会利用计 算器和计算机 , 丰富激活教学情境 , 提高教学效益 。
计算机以空前的速度普及 ,英特网把世界进一 依据这些要求 ,我们必须增开数学教育类课程的门 步变小 , 数学和数学教育 , 已经不再是“ 一张纸 、 一支 类及更新数学教育类课程的内容 ,借鉴一些改革成 笔、 一个脑袋” 的工作格局 , 多媒体 已成为中小学数 功的高师院校 的作法 ,对数学教育类课程可作如下

推进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以高中数学选修课程设置为视角

推进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以高中数学选修课程设置为视角
Ab ta t E e t e c u s swi o is a d mo u e s t e mo tb g ta d dfiut o e n t e rf r o i h sr c : l ci o re t tp c n d l s i h s r h n i c l n s i e om f h g v h i f h s h o t e t s c r c l m.E p ca l i h lc ie s r so 4一s t n ,a n mb ro e c n e t r d e c o lma h mai u r u u c i s e i y n t e ee t e e f l v i 3, e t g u e f w o tn sa ea d d i n w ih r l td w t n nv ri t e t s k o ld e h s b n s s me k o l d e g p n e c i g s i e h c e ae i ma y u ie st ma mai n w e g .T i r g o n w e g a sa d ta h n kl d — h y h c i l f es t e ma e t sg a u t s .T e eo e e t o t t mai r d a e . h r fr ,we s o l x a d o r e c i g c n e t n e e u a h n e s h h c h u d e p n u a h n o tn sa d r n w o rt c ig i a t e d i r e e h e u r me t o ih rn r ls h o t e t s e u ai n n o d rt me t e r q i o t e n s fh g e o ma c o lma ma i d c t . h c o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数学教育改革探析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数学教育改革探析
的教师 ,无法适应基础教育的要求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基础教育改革 的进程。 现在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实践 中的探索如火如荼 ,中小学数学教师正接受着新 课程理念的培训 ,因此 ,也必须对高师数学教师进行全面 、全员的岗位培训与专业培训 , 使他们 熟悉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 ,转换教师角色 ,提高课改意识 。 个合 格 的数学 教师 ,既应 该 是数学 学科 方 面的专 家 ,又 应该 是数学 教育 方 面的专 家 ,二者 缺一 不 可 ,同等 重要 ,这 也就是 所 谓数学 教 师的双 专业 属性 。古今 中外 ,许多 优 秀的数 学家 ,他 们 同
青 少年 发展 的规律 ,掌握现代 教育新 技术 ,具 备热 爱 学生 、关 心学 生 、对 学生 认 真负 责 的 品质 , 从 而发 展学生 的智慧 ,挖掘学 生 的潜 力 ,激发 学生 的创 造性 ,培 养学生 健全 的人 格 。总之 ,教师
既要做 “ 经师” ,又要做 “ 人师” 高师院校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 。 3 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
高等理 科教 育 பைடு நூலகம்
基于 新课程背 景下的 高师数学教育改革探析
基 于新 课 程 背 景 下 的高 师 数 学 教 育 改革 探 析
孙 名符 李
(. I 西北师范大学
2 .菏泽学院 数学 系,山东
涵 '
兰州 707 ; 300
菏 泽 24 1) 7 05
教育学院 ,甘肃
摘 要 文章从教育理念、培养 目 标、课程设置以及教与学的方式四个方面分析 了当前高师 数学教育 中 存在的一些问题 ,初步探讨 了改革高师数学教 育的一些办法。 关 键词 新数 学课 程 高师数 学教 育 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类课程的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类课程的变革
20 0 9年第 9期 总第 15期 8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 n j n ee rh so i e E u a o e o g a gR sac e n H g r d c t n l i h i
No. 0 9 2 09
s ra . .1 5 e i1 No 8
类课 程 体 系。
关键词 : 新课程 ; 师范院校 ; 学教 育 ; 数 课程 中图分 类号 :6 2 0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64 2 0 ) 9— 17— 3 10 2 1 (0 9 0 0 7 0
美 国学 者 舒 尔 曼 ( h l n 18 ) 七 个 知 识 领 域 刻 画 Suma 9 7 从 了教 师 知 识 的 组 成 : 容 知 识 主 要 指 学 科 知 识 ; 般 性 教 学 内 一
标准 以及 对新高 中数学课程 的研究 报告等 , 新课程 对 当前 的
数学 教师教育素养提 出了新 的要求 。
1课 程 理 念 的 超 越 与 转 换 . 新中学数学课程 标准 提 出了 全面 、 进 的课 程理 念 , 先 实
高师院校数学系与综合性 大学 数学 系相 比, 由于培 养 目
获得一般教育 的理论 知识 , 要想使 学生掌握 的数学 教育理论 效 的 应 用 , 须 开 设 学 科 必
新课程背景 下的高 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类课程的变革
濮 安 山 , 宁 中2 史
(. 1 哈尔滨师范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2 ; 2 东北 师范大学 , 505 . 吉林 长春 10 2 ) 30 4
摘要 : 高师院校数 学教育 类课程在培 养数学教师教育素养 中起 着重要的作 用。新课程 的 实施在课 程理 念的超越 与转换 、 现代信 息技 术与数 学课 程整合的能力 、 学学 习指导能 力、 学 的应用 意识和 能力 、 学教 育研 究能 力等方 面对数 学教 师的 数 数 数

新课标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改革的思考

新课标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改革的思考

19 0
占比例不 足1 % ,而 发达 国家一般都 0
在 2 %以上 。不过近 几年 这种 现象 明 0
的状况很 不相符 。因此 ,要 尽快改 革
师范三基课 程教学 内容 、教 学思想体
学教育专业 的核 心课 程 。其内容应 当 依据课程理 论 、高师数学 教育专业的 培养 目标 、教育 对象的层 次特 征与认 识规律 以及 数学 教育学的 发展情况从 数 学教育学 知识体 系中选取 。作为高 师数学专业 的师 范生的培 养和 成长过
新 一 轮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全面 实
施 ,新课程体 系在课 程功能 、结构 、 内容 、实施 、评价和 管理 等方面都 较
习 和 研 究 ,并 进 行 系 统 调 查 的 基 础 上 ,我 总结 出要培 养适 应新课 程教学 的 中小 学数学 教师 ,必 须使 师范生具 备如下 素质 :良好的教 育理论 基础 ,
原来 的课程有 了重大 创新和 突破 ,这
场改 革给教师 带来 了严 峻的挑 战和 不
新 的教 育观念 ;丰富 的知识面 ;完善 社 会需要 ,以增 长应用能 力为 目标 , 的数 学 知 识 结构 ;扎 实 的教 学 基 本 在 有教学 基础的 条件下 ,保证一 定的
可 多得 的机遇 ,此次课 程改革 所产生
质 ,数学 素质 已成 为公 民文化素 养的 办学 理念 ;各高校学 生 层次不 同 、培 容 的改革
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 教育要实现 : 人 养 目标不 同 。在 高等教 育大众化 发展 “
要 的数学 ,不同的 人在数学 上得 到不 同 的发展 ”。新课程标 准强 调学生 的
人学 有价 值的数学 ,人人都 能获得 必 过程 中 , 高校本身要定好位 。大众化 教师 的师 范大学 、师范学 院的数学 与 高等教育 更应 实施 素质教育 , 在 专业 设置上 应趋于拓 宽 ,形成一 个有较 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1期总第223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11,2012Serial No.223收稿日期:2012-09-2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1年教改项目“新课标体系下高师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黄永辉,哈尔滨学院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泛函分析与数学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黄永辉,王君,苑成军(哈尔滨学院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文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在剖析现行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探索了“建构模块化数学教育课程体系”、“案例及讨论式教学法与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从师技能”的改革尝试。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12)11-0182-03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为“新课标”)正式出版发行。

在新课标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下,中学数学的课程改革正在较大的范围内顺利实行。

而对比担负培养中小学教师任务的高等数学教育专业来讲,其教学计划在近二十年以来变化不大,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地方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远远跟不上时代需要。

可见,办学结构在宏观上的转型,如院校的升级、合并或内部院系结构的调整,并没有给我国高师数学教育的质量带来实质性提高。

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培养合格中小学数学师资的高师数学专业,在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树立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建构可行性课程体系,建立新型多样的教学方式,是高师数学专业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下面就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加以探讨。

一、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课程体系设置单一,模块化课程设置薄弱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分为必修、必选和选修等三大板块,其中:必修和必选是高考必考点。

选修又分为选修3系列和选修4系列。

其中:选修4系列添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几何、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对称与群、矩阵与变换、初等数论初步、统筹法与图论、风险与决策等专题。

除了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列入高考考试范围,矩阵与变换专题也渐渐加入。

但是根据某些调查数据显示:高中专题教学是目前众多高中教师及准教师薄弱部分,原因是由于专题3和专题4中涉及大量数学学科和分支,甚至有些学科连教师也未学过,譬如:球面几何、运筹学、密码学等。

即使有的学科学过,但往往泛而不精,难以对局部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但目前数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大致设置“中学数学教学论”、“中学代数研究”、“中学几何研究”、“竞赛数学”、“数学史”等课程,显然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此外,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模块化分区,对考研的学生不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习方法陈旧从我国教育改革的形势和需要来看,未来的教师不能是经验型的教书匠,而是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积极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工作者。

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更注重了人性化、人才化。

新课标数学教学淡化形式化表达,强调对知识的本质认识,如对导数概念的处理。

新课标通过对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从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领会导数概念的背景,使学生体会了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这种处理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实理解及掌握。

然而,大多数高师课堂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不注重“脚手架”的搭建,问题平台缺失,对定义定理缺乏必要的探究和思考。

我们很遗憾地发现诸如“中学数学教学论”、“概率统计”、“数学史”等这样具备案例型讲解特征的课程缺少生动的探究过程,学生失去必要的合作讨论、观察研究的机会。

正是由于缺乏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剖析、教学方式单一落后也就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陈旧,真实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无从谈起,学生缺乏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的过程性体验,加大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最终导致用“冰冷的美丽”取代“火热的思考”,实在是教学的一大损失。

(三)教育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高师院校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第四年级时开设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学课堂的情况,尽快具备从教能力,也是培养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

但教育实习时间太短,仅仅6周,而6周时间的95%以上学生是在听课、批改作业,学生最多能上两三节课。

实习中学生也很少能接受到教师的指导,大学指导教师只是在学生试讲中给予简单的点评,往往由于大学教师与中学数学知识上衔接的欠缺,不能针对中学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本身对新课标的不了解,不能给予更实质的、更具体的指导。

实习学校教师却忙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多学校教师将实习生作为分担自己批改作业的助手,对实习生的指导甚少,致使教育实习的根本目的难以达到。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一)建构“模块化”数学教育课程体系我们将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考研模块选修、教学模块选修和教育技术模块选修等四个部分。

其中的“中学数学教材分析”、“中学数学教学论”和“微格训练”构成了数学教育研究的基础铁三角,即必修课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为了满足数学教育研究的多选择取向,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知识素养,将来能成为研究型教师。

我们专门设置了考研模块选修课:“数学教育文献选读”、“数学思维与方法论”、“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学数学研究”和“现代数学基础”。

我们将原有的“中学代数研究”、“中学几何研究”和“中学解题研究”等三门课程合并为“中学数学研究”,更加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避免了研究过多难题和偏题的现象。

同时,我们将“实变函数”、“近似代数”、“拓扑学”及“泛函分析”整合成现代数学基础并且降低难度。

为此方向的考研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的深造创造条件。

在教学模块选修课中,我们设置了“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高中专题教育选讲”和“数学教育统计学及SPSS软件操作”等三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其中,前两门是“中学数学教材分析”课程的有效补充,尤其是“高中专题教育选讲”是专门为学生将来从事高中数学新课程专题3和专题4教学而专门设立的。

除此之外,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就不能只满足于从分数、名次和访谈中的定性评价学生,还要具备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或者实验以便定量地去描述、分析这些数据,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建议的能力。

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教育统计原理和知识,会借助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研究的日益深入,学生们必须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软件,具备基本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能力。

为此,我们又设置了教育技术模块选修课“数学实验与CAI”、“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Mind Manage软件操作”等课程。

(二)积极探索案例及讨论式教学法与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高师数学教育课程中,有很多可以加以应用的土壤,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学数学教学论”、“中学数学教材分析”、“数学史”等。

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其理论思想的现实根源性和应用广泛性等特点,使案例教学法得以更好实施。

通过挖掘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背景的内在联系,将一些生活、经济、工程等各领域相关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概率统计学科知识结构,在深刻理解其思想的基础上,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

比如,讲授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教学案例,为了让学生理解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可选用主题为“面试考官最为关注的几项能力指标及其排序调查分析”案例,通过对申请书形式、外貌、学术能力等15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最终得到面试考官最为关注的四项能力指标是申请书形式、学术能力、诚实和经验。

这与学生主观认为讨人喜欢、积极、有抱负、自信等大不相同,整个过程学生也可以加以讨论和现场模拟,由于此案例与学生未来就业息息相关,所以听课兴致高昂。

又如,让学生理解“大量随机数据中有某种规律存在”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发问:同学们你们来自全国各地,以前互不相识,现在却坐在同一个班里,这是一种缘分,但这种缘分中却暗含规律,我没有调查过大家的生日,但是我猜你们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

大家相信吗?以下通过P(K)=1-365!(365-K)!365K计算得到在仅有的65人的班里“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这一事件的概率接近100%,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出数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实验模拟的加入丰富学生的认知,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结论的确定性,实现了对此问题的深刻理解。

因此,积极开展有效的研究式教学,结合具体课型探索更多的诸如“案例教学法”这样的新型教学方法是高师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教学方法的逐渐改变和探索,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也需要随之跟进。

通过实施合作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意识与沟通能力,这些正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需的能力。

但是对合作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生生之间的狭隘理解,还包括师生之间师生与媒体之间的合作。

教师、学生和环境三者构成“学习合作共同体”,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交流,从中了解他们认知的进程及讨论中的疑惑等,积极评价学生的思维,由此灵活调控自己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在高师数学专业的课程381新课标背景下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图1中,“中学数学教学论”、“数学方法论”、“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数学建模”等课程都是实施合作教学或合作学习的天然“良田”,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在其他数学类的课程中,也要挖掘适合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探索某些概念的实际背景来源和实际应用。

因此,案例及讨论式教学法与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机融合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从师技能院校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是培养学生教学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更重要的是,高师数学专业教师应深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线,真正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现象,深刻领会教育理论的精髓,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促进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开展“请进来”的教学组织特色,利用教法类课程适当组织学生观摩中学优秀教师的课堂实践,体验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新课堂,适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的认识逐步升华,抓住时机模拟中学课堂进行练习,并利用微格训练反复与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