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

合集下载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整个国家都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文化习惯等方面。

但同时互联网也给人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探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首先,德育工作者要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对互联网简单地进行排斥或者禁止。

更应该针对互联网的利弊并存,发挥其优势,做好德育工作。

一个成熟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具备互联网意识,了解网络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及时调整德育思路和策略,寻求新途径。

在这方面,德育工作者应当注重自身的培养和学习,积极跟进互联网科技。

其次,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互联网科技手段进行创新。

比如利用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等平台,将传统德育、礼仪、道德课程等内容进行更新,使其更加符合互联网意识和使用习惯。

此外,德育工作者还需要大量运用网络技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制作出富有感染力,激励性的形象视频和图文教育资料,使德育教育更具生动性和可行性。

再次,由于互联网发展极快,其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德育工作者应该对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及时了解,紧贴时代需求。

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研究、教学和管理方法,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交互式教学、个性化教育以及虚拟现实的参与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德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做到事半功倍,让教育效果更好。

最后,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其受到数字环境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

德育工作者应该围绕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德育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

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

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在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更加重要了。

首先,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校要加强学生从认知到
品德方面教育,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德育理念,加强学生对道德、法
律及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学校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良好和谐气氛的文化环境。

学校应
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利,尊重、重视学生的意见,学会设计一些文化
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坚定的价值观,尊重他人,遵守常识,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文化气氛。

再次,学校要结合网络环境,提升学生的社交技能。

学校要使学生认
识到,网络也是一种技能,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引导学生通过参加一
些在网络时代发展起来的新活动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合
乎常规的社会技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学校要减少学生的网络沉迷行为。

学校要加强教育,使学生重
视网络安全与个人免受网络犯罪的预防,建立遵守常识和合法精神、
文明礼貌网络行为的观念,让学生明白网络沉迷会对自身身心造成损害,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减少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为建
立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在网络时代日益重要,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
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减少
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最终为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浅析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对策 (3)

浅析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对策 (3)

浅析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对策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社会的特点以及学校德育的目标和职责,提出了一些应对网络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问题的对策,包括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加强家校合作等。

这些对策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以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社会、学校德育、对策、健康网络环境、网络素养教育、家校合作引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需要面对网络沉迷、信息泛滥等问题。

为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德育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这些问题。

本文将对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对策进行浅析,旨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社会是指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流动更加便捷,社交方式多样化,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网络社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沉迷性:互联网中存在着许多吸引人的内容,如游戏、社交媒体等,容易引发人们沉迷其中。

2.信息泛滥:网络上的信息量巨大且快速更新,人们难以准确获取和筛选有效信息。

3.虚拟性: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伴而生,信息和社交行为往往在虚拟空间中展开。

4.匿名性:网络允许人们以匿名的形式进行交流,个人隐私和安全容易受到侵犯。

学校德育的目标和职责学校德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的目标和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良好的行为和品德发展。

2.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礼仪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4.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最新-透析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策略 精品

最新-透析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策略 精品

透析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策略摘要网络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已成为学校德育关注的问题。

通过研究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德育的实效,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实效性对策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以承担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职责的学校德育也被重新审视并给予高度重视。

而学校德育工作如何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问题。

社会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能否适应社会发展,抓住机遇实施网络道德教育,这不仅是学校德育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理论建构间题,更是直接影响现实学校德育活动并起着重要导向作用的实践问题。

随着网络社会化的发展,对于德育必须关注网络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已经没有异议,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也试图从初始的热点聚焦状态迈向常规的系统运作。

然而,要真正实现网络道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掷地有声,对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

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它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教师对触网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正面教育;其次是指教师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德育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应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一、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网络化社会的迅速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整合、吸纳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网络也可以将名师课堂搬到家中,进行更具个性化的学习。

在网上,没有中心,没有上下级等级关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可以毫无约束地挥洒自己的个性。

网络能够改变学生的交往方式,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使学生不再受任何时空限制地去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自由、平等地沟通和交往。

也正是由于网络对任何人的这种充分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接受正面教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负面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德育的人本回归。

德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人性化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全面、生动、自由的发展,应是网络教育功能的真实凸显和网络教育的真实追求。

一、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德育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各自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师道尊严和教师中心等传统思想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致使德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不对称、不平等的地位,师生间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关系,平等“对话”缺乏应有的思想基础。

此种师生关系反映到网络德育中,就会造成传统德育的“人灌”演变为网络环境下的“网灌”,网络资源建设和网络德育实施只是传统德育简单说教、强行灌输的翻版,网络技术的支撑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有不少德育工作者认为网络德育更多地表现为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对话,师生双方处于准分离状态,实际上这并非网络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而是传统的物性化、非人性化德育理念在进入网络时代条件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

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可以为师生提供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进行心灵对话的互动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QQ、E-mail、网上心理咨询室等多种私密性较强的方式,在师生互不见面的情况下把自己在公开场合难以表露的心里话告诉老师,使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德育活动中透过学生表面的道德行为分析其隐藏于背后的深层的心理原因,包括学生正常的和正当的心理需求,从而使自己的德育工作更具有人情味、人性化,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也可以登陆班级博客、校园BBS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通过与学生网上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心理隔阂,了解大多数学生思想动向和精神需求,从而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浅析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对策

浅析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对策

浅析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对策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通过对网络社会的背景分析,探讨了学校德育在网络时代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社会、学校德育、挑战、变革、对策引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学习和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德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以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为主题,深入分析学校德育在这一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挑战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着以下一些挑战:1.信息泛滥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往往难以保证。

这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困难,因为一些不良信息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2.网络沉迷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吸引力使得很多学生容易陷入网络沉迷中。

他们可能无法自控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对学业和德育造成负面影响。

3.网络暴力和欺凌网络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给学生带来了线上欺凌和网络暴力的问题。

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4.价值观传递网络社会中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碎片化给学校德育的传递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校需要更加灵活和巧妙地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校德育对策为了应对网络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挑战,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

学生需要学会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抵御不良信息的干扰。

2.建立网络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网络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沉迷网络。

同时,学校也应该与家长和社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教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革 命 所 带 来 的机 遇 和 挑 战 ,不 断 创 新 高 校 德 育 教 育 在 网络 的 世 界 里 , 各种 文 化 形 态 、 种 思 想观 念 相 互 各 模 式 ,应 对 时 代 的 挑 战 ,开 创 高 校 德 育 工 作 的 新 局 交 融 、 透 , 同文 化 间 的 交 叉传 播 使 高 校 德 育 面 临 渗 不 面。 个 价 值 体 系 多 元 和 相 对 的 时 代 ,传 统 德 育 工 作 舆 网 络 对 高 校 德 育 工 作 的 负 面 影 响 论 导 向 的控 制 力 受 到 极 大 削 弱 ,高 校 德 育教 育 难 以 ( ) 络 的虚 拟 性 淡化 了 大 学 生 的 道 德 和 法律 保 证 社 会 倡 导 的 思 想 道 德 观 念 对 大 学 生 的 有 效 引 一 网 意识 导 。根 据 北 京 邮 电 大学 对 北 京 十 余 所 高 校 2 0 4 3位 教 伦 理 道 德 对 人 的 约 束 依 靠 他 律 和 自律 两 种 机 制 师 开 展 的 问卷 调 查 , 6 .%的教 认 为 西 方 意 识 形 有 67 币 的共 同作 用 。在 现 实社 会 中 , 们 的理 性 很 大 程 度 上 态 和 不 良 异 质 文 化 的侵 蚀 对 高 校 德 育工 作 形 成 了 新 人 是 建 立 在 他 律 的 基 础 上 。 网 络 是 一 个 匿 名 化 的媒 介 的 挑 战 ; 时 , 4 . 同 有 97 教 师 认 为 网络 的 开 放 性 和 %的 场所 , 网络 中 的 交 往 主 体 由 一 些 网络 符 号 代 表 , 网络 庞 大 的信 息 数 量 冲 击 了 高校 德 育 工作 的主 体 地 位 圆 。 用户都 隐藏在 计算机 屏幕 之后 , 此的性 别 、 龄 、 彼 年 二 、 络 对 高 校 德 育 工作 的 积极 作 用 网 ( ) 一 网络 拓展 了德 育教 育 的 内容 社 会 身 份 、 位 等 等 都 互 不 知 晓 。网 络 的虚 拟 性 在 一 地 定 程 度 上 弱 化 了 道 德 的 外 在 约 束 机 制 。在 缺 乏 有 效 传 统 的 高 校 德 育 工 作 由于传 播 媒 介 的限 制 , 息 信 监 督 和 约 束 的 环 境 中 ,人 性 的 弱 点 便 得 到 极 大 的纵 量 相 对 较 少 ,这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 了 德 育 工 作 的 最 容 , 助 网络 的 高 度 隐 匿性 , 们 敢 于 说 出 在 现 实 社 成 效 。网络 作 为新 的信 息 传 输 工 具 , 显 著 的特 点 是 借 人 图 声 图像 等 会 中 不 敢 说 的话 ,敢 于 做 出 在 现 实 社 会 中 不 敢 做 的 信 息 量 大 。网络 拥 有丰 富 的文 字 、 片 、 音 、 多 媒 体 信 息 资 源 , 拥 有 各 种 信 息传 播 功 能 。教 师 可 也 事 , 至于 网 络犯 罪 的 发 生 。正 如 社 会 心 理 学 家 的研 甚 究 , 匿 名 的 情 况 下 , 们 更 容 易 作 出 侵 害 性 行 为 , 以 利 用 网 络 上 的最 新 信 息 对 教 学 的 内容 进 行 相 应 补 在 人 充 ;学 生 可 以 自主 在 网 上 搜 索 和 学 习相 关 的教 育 资 这 是一种责任分散效应。 ( ) 联 网上 大 量有 害 信 息影 响 大 学生 的 身 心 源 。通 过 网络 的 交流 沟 通 和 共 享 渠 道 , 使 信 息 内容 二 互 也 健康 和 价 值 不 断 扩 展 和 增 值 ,这 些 都 大 大 扩 展 了 学 生 的 也 青 少 年 最 大 的特 点 是 好 奇 心 强 , 果 网络 环 境 是 视 野 , 增 加 了 学 生 的知 识 面 。正 如 美 国 西 北 大学 学 如 健 康 的 , 种 好 奇 心 就 会 转 化 为对 新 事 物 的创 造 、 习科 学 研 究 所 所 长 史 强 克 教 授 所 说 :传 统 的教 学 模 这 对 “ 新 问 题 的探 索 、 新 思 想 的 开 发 ; 果 网络 环 境 是 不 式 是 一个 专 家 站 在 教 室对 着 一 群 学 生讲 话 ,网络 化 对 如 一 身 健 康 的 , 斥 着 很 多 黄 色 、 力 的 内 容 , 种 好 奇 心 的教 学 正 好 颠 倒 过 来 , 个 学 生 坐 在 电 脑 前 面 , 后 充 暴 这

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

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

背景介绍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些变化,需要创新实践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的创新途径和方法。

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创新策略。

研究成果将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德育实践现状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缺乏实践创新德育课程缺乏吸引力互联网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影响03020103缺乏持续性的实践体系现有实践模式的不足01理论与实践脱节02缺乏个性化指导开发移动学习应用建立虚拟社区建立在线德育课程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德育实践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实现德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借助互联网创新德育实践的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

多元化评价以评促学总结词详细描述案例一:某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德育实践总结词拓展渠道、丰富内容、提高质量详细描述该高校通过开发或引入优质的在线德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案例二:某高校利用在线课程进行德育教育案例三总结词科学评估、精准把脉、优化策略详细描述该高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效果等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为进一步优化德育实践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面临的挑战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德育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化信息的需求。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互联网上信息泛滥,虚假新闻、恶意炒作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技术手段的局限性虽然互联网技术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也可能导致学生对传统德育方式的抵触。

对策建议创新德育方式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提升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研究结论互联网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影响德育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实践的有效性研究不足与展望研究不足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

浅谈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

浅谈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

网络自身的优势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网络教育中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等特点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天地。

下面是我对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几点具体实施措施。

一、加强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努力减少对学生的“信息污染”。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从技术上加强对网络的监控,限制对某些有害信息资源网站的访问。

此外,要加大德育在网上的信息流量和信息质量,营造浓厚的正面宣传氛围,形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态势,对上网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

同时,我们德育工作者要善于从网上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上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网上网下两个德育阵地切实运用好、建设好,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

二、培养一支业务精湛、通晓网络应用的新型德育工作队伍。

在网络时代,培养一支既懂德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为此,学校要对德育工作者进行包括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在内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

德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直接关系到德育水平的提高,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才能了解网络环境,并从网络上获取德育信息资源,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应用于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

三、坚持正面教育,确保舆论导向。

在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德育应当如何摆正位置、做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每一所学校更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四、运用现代化手段,开拓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1、建立完善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构建新型校内德育阵地。

建立校园信息网是学校进入互联网的重要标志。

校园网络包括通讯主干网、学校办公网、电子图书馆、各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网络。

刍议大众化教育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

刍议大众化教育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

刍议大众化教育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论文导读:以道德灌输和人文精神熏陶为主要特征的高校德育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一直是中华民族维持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主要手段,历来倍受统治者的青睐与重视。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力开展德育创新,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所以,针对大众化教育的时代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大力开展德育创新,增强德育实效性,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具有必要性和针对性,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众化教育,高校,德育创新一、高校德育创新的必要性研究1.高校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的教育事业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

综观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就可以说明,各国对教育推动社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的作用认同是一致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无可辩驳的证明,没有教育,人类的文明成果将无法传承,社会进步也将失去强有劲的推动力。

而德育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对一个国家、一个国族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道德灌输和人文精神熏陶为主要特征的高校德育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一直是中华民族维持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主要手段,历来倍受统治者的青睐与重视。

而且在高校德育过程中,逐渐积淀和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和民族精神更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德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德育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力开展德育创新,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高校德育创新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全面和谐的社会。

首先是人与社会的和谐。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不仅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在网络时代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亟须新的途径来进行德育工作。

本文将浅谈关于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首先,网络时代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学校、社区等集中式的教育机构进行,而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学习,无论是通过在线课程、论坛、微博还是微信等平台,都可以实现跨时间和空间的交流。

这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其次,网络时代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

互联网上有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供借鉴和利用,例如在线教育平台上的课程、网络课堂、教育APP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德育教学设计,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德育工作的质量。

再次,网络时代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直观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实现,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而在网络时代,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设计,可以更生动、直观地向学生传递德育教育内容。

例如,通过录制和制作微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通过在线讨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种直观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网络时代还提供了德育工作评价的新途径。

传统的德育工作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和纪律考核为主,而在网络时代,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学习记录、在线互动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德育工作策略,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并不是所有与网络时代相关的新途径都是积极、有益的,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不完全可靠,存在大量虚假、低质的信息,对学生的价值观扭曲和迷惑。

网络环境学校德育建设

网络环境学校德育建设

网络环境学校德育建设一、网络环境下德育的优势随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农远”项目走进班级,教育的网络技术有了迅猛发展,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也有了根本的改变,学校的德育环境随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德育模式,与现实德育相比,有它突出的优势。

1.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突破了时空限制现实的学校德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家长、学生及其之间来传递的,在校园和学生家庭中还可由板报、电视、广播、报纸、人们相互交往等来传播和学习道德。

而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它的远程、随机、互动等特性,使人的交往方式、范围有了扩大和延长。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局限,网络能够解决,人们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也获得更多的道德信息,从而逐步培养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2.网络环境让学校德育增添了新内容网络环境下人们没有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差别,有的是平等、自由、自主,网络让人们实现了自由对话、自我管理,因而随网络环境产生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新课题。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自我约束、自主管理”是网络行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网络行为完全负责”。

面对丰富多彩而又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学生应学会挑选、为己所用,实现道德“自主构建水平”和“自我增强免疫力”。

网络能实现学生自由、自主的道德发展,相对于学校的“硬性规定”,教师“酌情监督”要顺畅得多。

3.网络环境下的德育丰富了学校教育形式学校在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过程中,注意择取学生生活中的典型并加以辨析引导,用适当的文字、图片、动画、音像等数字化形式表现在学校网页上,使师生在查看观赏的同时强烈地感到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与接受的互动,声、光、影集于一体的表现形式,为师生喜闻乐见,激活了德育主体的创造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学习、娱乐和工作空间,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更加活跃的形式及渠道。

4.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具人文关怀随着“农远工程”的实施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普及,师生们通过QQ、E-mail、Blog、BBS等工具在网络上相互接触交流,敞开心扉。

浅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德育环境

浅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德育环境

浅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德育环境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德育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过去,德育主要依赖于校园内教育资源,例如校园内的学术讲座、宣传活动等来保持学生的良好品德。

而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在校园外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流。

这可能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很大的冲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在高校三年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德育环境:一、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号)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新的传播渠道,其快速、广泛、易操作的特点在德育工作方面提供了很多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对学生开展宣传和教育,如推出德育相关的文章和视频,并以此鼓励学生自愿参与课外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自建微信公众号等口碑展示平台,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发展的各项信息,包括其文化、校风等,为学生成长提供广泛的知识积累平台。

二、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广泛,不仅来自学校,互联网也正在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有时候,学生因为受到了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了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这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

这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生首先要明确,互联网上的内容并不全是可信的,甚至其中一部分可能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多了解学校提供的德育教育课程,包括学生组织讲座、公益活动、伦理道德课程等,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三、教育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教育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在新媒体环境下,其职责更加重大。

教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加强思想教育力度,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职业追求。

同时,要发挥好榜样作用,传递正确的信息和道德讲解,启发学生思考。

家长要提高自我素质,懂得使用互联网知识和技巧,力图引导子女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加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德育,让子女良好地成长。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德育教育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德育教育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德育教育【摘要】网络环境在大学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环境对大学德育的影响,接着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德育教育方式、挑战、优势、内容以及评估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可以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但同时也面临着虚拟环境的虚假信息和沉迷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德育教育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指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德育教育发展趋势是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德育教育朝着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德育教育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德育教育、教育方式、挑战、优势、内容、评估、发展趋势1. 引言1.1 网络环境对大学德育的影响网络环境对大学德育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从而对自身的道德素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网络环境也为大学德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使得德育教育更加丰富多样化。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教育可以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各种德育活动,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

网络环境也为大学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网络环境下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网络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容易引导大学生产生误解和偏见,影响其道德发展。

网络沉迷和信息过载也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网络环境对大学德育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挑战。

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将是未来大学德育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 正文2.1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德育教育方式1. 在线课程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课程教学,包括视频课程、在线讨论、网络作业等。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方便灵活。

2. 德育主题论坛:设置专门的网络论坛或平台,让学生就德育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论文一、网络对学生的危害(一)网络容易上瘾,荒废学业经过调查,大多数学生上网都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真正在网上查找资料、浏览有价值信息的学生很少。

由于上网时间长,挤占了学生的睡眠时间,休息少,上课时无精打采,常打瞌睡,精神萎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无法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也有的学生为了上网甚至迟到、早退、旷课、夜不归宿……既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也荒废了学业。

(二)容易影响身体健康长期沉迷于网络之中,使人精力高度集中,血液流动加快,导致心跳加速,长久下去,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危害视力,严重时会使脊椎变形,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也会使学生减少与他人交流的愿望,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互联网上存在着一些色情与暴力的内容,学校、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这些思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据不完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20%与网吧有关,另外色情内容和暴力游戏容易让学生走入歧途。

二、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我校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有效地开辟网络新阵地。

下面就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谈几点自己的见解:(一)加强校园绿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德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延伸,更应该积极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使网络成为宣传思想政治的重要阵地;同时综合运用互联网、校外报刊,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参加一年一度的电脑制作大赛;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既加强了思想道德教育,也突出了对学生的引导塑造功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 就 已 转 化 为 自 己 的东 西 。 由 于 大 学 生 正 处 于 发 育
的生 理成 熟 期 , 性 知 识 想 了解 又 羞 于 启 齿 , “ 对 在 不 择食” 的情 况 下 到 处 寻 找 这 方 面 信 息 , 别 是 自制 力 特 较 弱 的 大 学 生 往 往 会 出 于 好 奇 或 冲 动 ,刻 意 地 去 寻 找 一 些 色 情 、 力 信 息 。 而 网 络 的 匿 名 性 、 时 性 正 暴 即 好 为 某 些 人 的 这 种 “ 淫 ” 理 提 供 了 便 利 , 一 些 窥 心 使
影 响 力 。 由 于 社 会 文 化 的 多 元 化 通 过 互 联 网得 以广
泛 传 播 , 得 互 联 网上 出 现 数 以 万 计 的 网 络 论 坛 , 使 为 大 学 生 提 供 了 数 不 胜 数 的 信 息 , 中有 真 理 , 有 谬 其 也 误 , 科 学 , 有 伪 科 学 。 大 学 生 在 接 触 了 大 量 不 同 有 也 观点 和真 假 难辨 的信 息后 , 易发 生思 想 波动 , 而 容 从
2 .网 络 对 高 校 德 育 教 育 的 负 面 影 响
入 了 网络 大 众 化 的 时 代 。 网 络 大 众 化 时 代 的 到 来 使 人 们 思 维 方 式 、 活 方 式 、 会 行 为 等 各 方 面 发 生 了 生 社
显 著 变 化 。它 一 方 面 促 进 了 社 会 的 发 展 , 大 了 人 们 扩
统 校园文化 对学生 的影 响 占主导部 分 。网络 的出现 , “ 掉 ” 了 学 校 与 社 会 之 间 的 围 墙 ,把 学 生 带 入 到 一 拆 个 更 为 广 阔 的 天 地 ,通 过 网 络 , 生 了 解 到 大 干 世 界 学
富 人 们 的 生 活 。同 时 , 络 上 流 动 的 各 种 冗 余 信 息 成 网
造 成 对 学 校 思 想 教 育 的漠 视 。

网 络 在 大 学 生 德 育 中 的 双 重 作 用
1 .网 络 对 高 校 德 育 教 育 的 正 面 影 响
( 网 上 信 息 的 良莠 不 齐 致 使 一 些 大 学 生 迷 失 2) 方 向 。不 可 否 认 , 络 上 大 量 的 信 息 为 人 们 学 习 、 网 研 究 提供 了丰 富 的资料 , 开拓 了人们 的 眼界 , 大 丰 也 大
大学 生轻 而 易举 地从 色情 网站 中看到 那些 低 级庸 俗
的各种社会 现象 、 想观 点 、 化 思潮 。 思 文 ( )网络使 我 们 了解 到更 为 真实 的 学生 思想 动 3 态 , 而 提 高 了思 想 教 育 工 作 的 针 对 性 。 网络 t. 是 从 f界 r

个 虚 拟 社 会 , 们 可 以 隐 藏 自己 的 真 实 身 份 。这 种 人
的 东 西 , 而 可 能 引 发 诸 如 性 犯 罪 等 社 会 问题 。 进
虚拟不 负责任 甚 至错 误 的信 息 和言论 ; 一方 面 , 络社 另 网
的 交 际 空 间 ; 一 方 面 也 改 变 了人 们 的 道 德 观 念 , 另 尤 其 是 对 高 校 青 年 学 生 的 思 想 道 德 和 价 值 取 向 带 来 了
深刻 的影 响 。

北 月 旦 尿
( ) 络 文 化 的 多 元 化 削 弱 了 传 统 思 想 教 育 的 1网
( ) 络 为 高 校 德 育 教 育 开 辟 了新 的 空 间 , 供 1网 提 了新 的 方 法 和手 段 。 联 网 的 普 及 , 社 会 、 庭 及 学 互 将 家
校 对 学 生 的 德 育 教 育 连 为 一 体 , 过 网 络 , 会 对 大 通 社
学 生 的 要 求 、家 长 的 希 望 可 以共 同 作 用 于 学 生 主体 , 形 成 教 育 合 力 , 得 原 先 相 对 狭 小 的教 育 空 间 变 成 全 使 社会 的 、 放性 的教 育 空 间 , 全社 会育 人 创造 良好 开 为 的 网 络 系 统 环 境 和育 人 模 式 。 () 2 网络 使 得 思 想 教 育 工 作 的 社 会 化 程 度 得 到 大 大 提 高 。 去 , 统 大 学 德 育 往 往 局 限在 课 堂 教 学 , 过 传 传
开 放 的 互 联 网是 自 由 、 动 的 领 域 。任 何 人 尽 管 互 在 现 实 社 会 中有 地 位 高 低 、 富 多 少 、 历 水 平 高 低 财 学 等 方 面 的 不 同 , 在 互 联 网之 中却 是 平 等 的 。只 要 有 但
为 干扰 大 学 生 的 “ 音 ”影 响 了有 用 信 息 的 清 晰度 噪 ,
和 效 用 度 , 利 于 大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正 常 吸 收 。由 于 人 不
们 的 思 想 长 时 间 浸 泡 在 杂 乱 的信 息 中 ,其 兴 奋 点 和 注 意力 被信 息 的奇 、 、 所 吸 引 。对那 些 千变 万化 新 异 的 信 息 ,许 多 大 学 生 还 没 来 得 及 进 行 理 性 思 考 和 判
二 、 育 要 引 导 大 学 生 网 络 自 由与 网 络 安 全 德
1 .大 学 生 网 络 自 由 的 倾 向 及 其 德 育 引 导
会 又 有 着 某 种 程 度 的 真 实 性 ,在 网 络 社 会 的 虚 拟 空 间 , 们 反 而 更 容 易 流 露 出 内心 的 真 实 想 法 。 对 于 德 人
4 — 2 —
网络大众化

下的高校德育
◎ 王 石
要 :网络 对 学 生 的 影 响 是 双 重 的 。 文 章 从 德 育 的视 角 关 注 大 学 生 网络 生 活 , 出 网 络 大 众 化 背 提
景下 高校德 育 的举措 。
关 键 词 :网络 ;大 学 生 ;德 育
随 着 网 络 技 术 的 发 展 ,我 们 所 处 的 社 会 逐 渐 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