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最新情况汇报及概述
脊髓灰质炎宣传材料
脊髓灰质炎宣传材料一、什么是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又称儿童麻痹症,是一种由肠道传染的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这种病主要侵犯儿童的脊髓前角灰质,导致肢体无力、麻木和部分肌肉下降性瘫痪。
脊髓灰质炎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且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我们关注和加强预防。
二、脊髓灰质炎的症状1.肢体无力:患者常感到肢体无力,如腿脚无力,走路困难,握力不足等。
2.麻木: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触觉丧失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3.肌肉瘫痪: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肌肉瘫痪,导致肢体活动能力丧失。
4.呼吸肌麻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的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三、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1.接种疫苗:最有效的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方法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根据国家免疫程序,儿童应按时完成疫苗接种并接受加强免疫,以确保充分的免疫保护。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讲究环境卫生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防止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
四、脊髓灰质炎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1.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脊髓灰质炎会导致患儿肌肉无力甚至瘫痪,对正常生活及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经济负担加重:患儿需要长期或终身的康复治疗,对家庭经济造成一定负担。
3.社会影响:大规模的脊髓灰质炎疫情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加重医疗资源紧张,对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五、紧急救治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及早发现和进行紧急救治是脊髓灰质炎患者生命的关键,同时早期康复治疗也是恢复患者功能的关键。
六、加强脊髓灰质炎宣传和教育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脊髓灰质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脊髓灰质炎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2.学校和社区要定期进行脊髓灰质炎宣传及防疫知识培训,提高师生及居民的防疫意识和应对能力。
3.媒体要广泛传播脊髓灰质炎的预防知识,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七、总结以上是关于脊髓灰质炎的宣传资料,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报告(精选3篇)
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报告(精选3篇)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报告篇1一、标题:制发机关+事由+报告;报告前可加“紧急”。
二、正文:㈠事由:直陈其事,把情况及前因、后果写清楚。
㈡事项:写工作步骤、措施、效果。
也可以写工作的意见、建议或应注意的问题。
三、结尾:可写“特此报告”、“专此报告”,后面不用任何标点符号,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或“以上报告,请指示”等语。
注意事项:概述事实,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实事求是,有针对性。
关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报告院领导: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
北京积水潭医院______处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关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国务院: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是一种不能有效治疗,却可用疫苗彻底预防的急性传染病。
为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一九九五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国家决定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自我国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提高,发病率显著下降,取得了可喜的战绩。
二、在冬季,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能力最弱。
脊髓灰质炎疾病研究报告
脊髓灰质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小儿麻痹症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骨科,传染科病症体征:便秘,发绀,烦躁不安,感觉过敏疾病介绍:脊髓灰质炎是怎么回事?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症状体征:脊髓灰质炎有哪些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脊髓灰质炎的症状的具体介绍: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为5~14天,临床上可表现多种类型:①隐性感染;②顿挫型;③无瘫痪型;④瘫痪型。
(一)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
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
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二)瘫痪前期前驱期症状消失后L~6天,体温再次上升,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皮肤发红、有短暂膀胱括约肌障碍,颈后肌群、躯干及肢体强直灼痛,常有便秘。
体检可见: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③出现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
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键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三)瘫痪期自瘫痪前期的第3、4天开始,大多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当体温退至正常后,瘫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
可分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
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隔肌、肋间肌时,则出现竖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脊髓灰质炎(4.10)
27
神经系统检查
• • • • 运动检查 感觉检查 反射检查 脑膜刺激征
28
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在神经 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目。 运动检查包括: 肌萎缩检查 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
29
(1)肌萎缩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可与邻近的及对侧 相同的肌肉比较。并可用带尺测量肢体 的周胫。
14
诊 断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 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随访结果等进行综 合分析做出诊断。
15
诊 断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史 1.1 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患者有接触史或近期曾 经到过脊髓灰质炎流行地区。
1.2 经过3d~35d(一般为5d~14d)的潜伏期。
16
诊 断
诊断依据:
2 临床表现 2.1 早期可有发热、呕部不适、婴幼儿可烦躁不安、 腹泻/便秘、多汗、恶心、肌肉酸痛等症状。
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肌力一般按六级记录:
0级(全麻痹) : 刺激肌肉时,毫无收缩现象 1级(次全麻痹):刺激肌肉时,肌腱或肌体略见收缩或触 之有收缩感,但不引起动作 2级(重度麻痹) :肢体不能向上抬举,只能在平面上移动 3级(中度麻痹) :可自动向上抬举,但不能承受任何压力 4级(轻度麻痹) :可自动向上抬举,亦能承受一定压力, 但不能对抗阻力 5级: 肌力正常
10
临床表现
• 顿挫型(轻型)
约占4%~8%。病毒未侵袭中枢神经组织。
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部不适、充血 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 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 适等 ③流感样症状,头痛、乏力、关节、肌肉酸痛等。
11
临床表现
脊髓灰质炎
预防
预防
1.主动免疫
对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基础免疫自出生后2月开始,连服3剂,每次间隔 1个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目前国际上逐步采用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国内也有试行。
2.被动免疫
未服用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小于5岁的小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0.3~ 0.5ml/Kg,每日一次,连用2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3.
检查
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 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可见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瘫痪第3周,细胞数多已恢复正常,而蛋白质仍继续增高,4~6周后方可恢复正常。 3.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是本病最重要的确诊性试验。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 集标本:间隔24~48h收集双份标本(重量>5g),及时冷藏4℃以下送检,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发病1周 内,从患儿鼻咽部、血、脑脊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 4.血清学检查 近期未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患者,发病1个月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及脑 脊液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可帮助早期诊断;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 白G(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推广后,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尚存 在许多障碍和挑战。2008年在尼日利亚脊灰死灰复燃后,蔓延到邻近的8个国家。而1995~1996年及1999年,我 国云南和青海省发生了分别由缅甸和印度输入的脊灰野毒株病例,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后,才 未发生二代病例。
2024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范本(4篇)
2024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范本一、引言2024年是我国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关键一年。
本次总结旨在回顾过去一年来我国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未来工作的重点和建议,以进一步推动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进展和成果2024年,我国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足的疫苗供应:通过加强生产力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我国脊灰疫苗的供应量得到有效保障,充分满足了居民的需求。
各地区的疫苗库存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有效地提高了免疫覆盖率。
2.完善的免疫策略:今年,我国针对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制定了全面而详细的免疫策略。
通过调整免疫计划、优化免疫程序和完善免疫提示,强化了对脊灰疫苗免疫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3.深入的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居民的免疫意识和参与度,我国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脊灰疫苗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社区的宣传活动和学校的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对脊灰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
4.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中的问题,我国建立了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开展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免疫效果评估和病例报告分析等工作,保障了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覆盖率不均衡:尽管脊灰疫苗的免疫覆盖率有所提高,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免疫覆盖率仍然不高。
这给脊灰疫苗的传播和爆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免疫意识不足:部分居民对脊灰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仍然较低。
在宣传教育方面,仍存在信息传递不到位、宣传手段不多样等问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疫苗供应链管理问题:由于疫苗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存在一定的风险,疫苗供应链管理成为制约我国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脊髓灰质炎实训报告单
一、实训背景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肌肉麻痹。
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下降,但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疫情。
为了提高我国脊髓灰质炎防控能力,我们开展了脊髓灰质炎实训活动。
二、实训目的1. 熟悉脊髓灰质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2. 掌握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疫情监测等;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如疫苗接种技术、病例报告、疫情调查等;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脊髓灰质炎基础知识学习(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结构与特性;(2)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3)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4)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2. 脊髓灰质炎预防措施学习(1)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种类及接种程序;(2)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技术;(3)脊髓灰质炎的健康教育;(4)脊髓灰质炎的疫情监测与报告。
3. 实际操作训练(1)疫苗接种技术训练:包括疫苗的准备、接种部位的选择、接种技术的操作等;(2)病例报告训练:包括病例报告的格式、内容、报告流程等;(3)疫情调查训练:包括疫情调查的目的、方法、步骤等;(4)应急处置训练:包括疫情报告、病例追踪、隔离措施等。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视频观看、资料阅读等方式,使学员掌握脊髓灰质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2. 实际操作: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员进行疫苗接种技术、病例报告、疫情调查、应急处置等实际操作训练。
3. 团队合作:在实训过程中,学员分组进行讨论、协作,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4. 案例分析:针对实际病例,学员进行讨论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训成果1. 学员掌握了脊髓灰质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2. 学员提高了疫苗接种技术、病例报告、疫情调查、应急处置等实际操作能力;3. 学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4. 学员对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背景近年来,脊灰病毒的传播与流行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脊灰病毒仍然存在潜在的传染风险。
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自2024年开始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次总结旨在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水平。
二、工作措施1. 制定详细计划。
在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之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限,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加强宣传。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脊灰病的相关知识,宣传脊灰疫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提高公众对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
3. 增加疫苗供应。
为了确保脊灰疫苗充足,我们加强了与疫苗生产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疫苗供应情况,并采取措施保障疫苗的稳定供应。
4. 加强疫苗接种服务。
我们加强了疫苗接种点的建设,提高了接种点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公众能够方便地接种到脊灰疫苗。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疫苗接种人员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接种技术和服务态度。
5. 加强监测和预警。
我们建立了脊灰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疫情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三、工作成效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效:1. 公众参与度提高。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公众对脊灰病的认知水平大幅提高,积极参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2. 疫苗接种率提高。
在我国推行强化免疫政策后,脊灰疫苗的接种率显著提高,有效提高了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了脊灰病的发病率。
3. 疫苗供应稳定。
通过加强与疫苗生产企业的合作,疫苗的供应得到了保障,有效解决了供需矛盾,确保了疫苗的充足供应。
4. 疫情控制取得成效。
通过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有效避免了大规模的疫情暴发和传播。
四、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在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1. 宣传不到位。
2024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范本摘要: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本文总结了2024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通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强化宣教等多方面的工作,我们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提高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工作概况2024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展开。
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宣传工作,加强疫苗供应和接种管理。
同时,加强了对相关人员培训,提高了接种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
二、成绩回顾1. 疫苗接种率提高: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和加强监督管理,脊灰疫苗接种率明显提高。
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全国脊灰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9.5%。
2. 强化宣教效果显著:针对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的重要性,卫生部门多次组织了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媒体传播健康信息,增强了公众对脊灰疫苗的认知和信心。
3. 疫苗供应保障到位:卫生部门积极组织与生产厂家沟通,确保了脊灰疫苗的供应充足。
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疫苗物流管理系统,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4. 接种管理规范化水平提高:各级卫生部门对疫苗接种管理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并加强了监督和评估。
通过检查评估和追溯调查,发现并解决了一些接种管理的问题,提高了接种管理的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1.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尽管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人对脊灰疫苗的认知不足,存在犹豫和拒绝接种的情况。
下一步,我们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解答他们的疑虑,增加他们的接种意愿。
2. 接种率仍有差距:尽管脊灰疫苗接种率有所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地区和人群的免疫率较低。
我们需要加强对偏远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免疫工作,提高他们的疫苗接种率。
3. 接种管理还需提升:尽管接种管理规范化水平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接种记录不完整、疫苗存储条件不符合要求等。
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加强接种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泾川县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总结
泾川县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总结市疾控中心:根据省疾控中心《关于做好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甘疾控免疫发〔2011〕284号)精神,县疾控中心按照市、县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安排。
及时对做好近期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根据部署,我县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认清形势,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我国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十多年后首次发生的输入性疫情,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和人口流动性大,为全面做好我县脊灰防控工作,县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脊髓灰质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全面落实责任,强化防控措施,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防控措施、健康教育四个到位,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做好流动人口的摸底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强化薄弱环节,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二、及时安排部署并开展业务培训在9月6日县乡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及公卫科人员会议上,县卫生局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王德春就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发生由Ⅰ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疫情情况进行介绍,就目前的防控工作作了安排,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张伟对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发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消失)进行了培训。
县卫生局高度重视今年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在9月22日召开了全县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县疾控中心督导员等60人员的动员培训会,明确这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职责、任务等,并且重点培训了安全接种规范、异常反应检测与报告、报表的规范填写与上报等内容。
要求各乡镇(社区)按照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强化免疫前期宣传、摸底调查、业务培训、疫苗接种等工作,各接种点统一部署、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步骤,按时完成脊髓灰质炎疫强化免疫活动。
二、认真开展AFP病例的回顾性调查县疾控中心组织计免、传防科人员对县医院、保健院、中医院三个县级医疗单位2011年1月以来的所有病例进行主动搜索。
最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PPT文档
股四头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代股四头肌术。 适应证:股四头肌瘫痪,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肌力4级以上,下肢持重立线正常。 手术方法:自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处显露股二头肌的
附着部,自腓骨上切下,注意保护腓总神经及腓侧 副韧带,向上至髂胫束后方游离股二头肌肌腹直至 大腿中部。再于膝关节内侧切口,找到半腱肌肌腱 ,向远端游离,并尽可能长地切断。在髌骨前侧作 弧形纵切口,显露髌骨并于髌骨上钻孔,再自外侧 皮下隧道拉出股二头肌,内侧皮下隧道拉出半腱肌 ,分别自髌骨孔中穿过,并牢固地固定于髌骨上。
的肌力时采用。 手术方法:取踝关节后侧切口,将跟腱作“Z”字型
切断延长术。术后石膏固定踝关节中立位6周。 ②关节融合术 适应证:年龄>12岁,已形成骨性改变的足下垂。 手术方法:对下垂程度不重,仅前足下垂者可用跗
骨间关节截骨融合术。若足踝部肌肉全部麻痹, 成连枷踝,或继发踝关节炎,可考虑作踝关节融 合术。
临床表现
♣ 有脊髓灰质炎病史,随脊髓灰质炎出现的肢体运动功能 障碍或丧失,但皮肤感觉及大小便功能正常。麻痹程度 逐渐加重,双侧不对称,股四头肌受累最多。
♣ 急性期过后瘫痪肢体多以远端起逐渐恢复,腱反射也逐 渐复常,1~2年后仍不恢复成为后遗症。
♣ 上肢常见的有三角肌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肱二头肌 麻痹,不能主动屈肘,手部内在肌麻痹,掌指关节过伸 ,指间关节屈曲畸形,拇指无外展及对掌功能。
光疗等促使病肌松弛,增进局部血 循和炎症吸收,也可用拔火罐(火 罐、水罐、气罐)及中药熏洗、外 敷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 上肢手术进行的顺序是从远向近,即从手部的手术开始,以 后再进行肘部手术,最后进行肩部手术。假如手失去功能 ,又不能通过手术重建和改善功能,则肘和肩部的手术就 失去了意义。
脊髓灰质炎情况汇报与综述
恢 复期
从肢体远端小肌群开始恢复 , 继之近端大 肌群 。轻者1 -3个月恢复 ,重者12 -18个月甚 至更久恢复。
后遗症期
1 -2年不恢复则为后遗症 ,可导致肌肉萎 缩及畸形 , 如脊柱弯曲 、足内翻 、足外翻及足 下垂等。
并发症
多见于脑干型患者 , 因有吞咽困难及呼吸障 碍发生吸入性肺炎及肺不张。
毒剂敏感。
脊髓灰质炎病毒电镜照片
流 行病 学
◆传染源
人是唯一贮存宿主 , 显性 、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 -口传播。 ◆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 感染后可获同型病毒持久免疫力 。
◆流行特征
6月 -5岁小儿发病率90% 。流行时以隐性感染及无瘫
◆ 痪型病例多 ,瘫痪型仅占1/1000 。
◆ 范围:
重点地区: 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专科) 其他地区: 县级以上(含民营、专科)
◆ 定义:
AFP的病种与检测方案种类相同
➢ 重点地区: 所有年龄组 ➢ 其他地区: 15岁以下AFP
任何年龄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包括临床诊断为 不典型的GBS
◆ 时间:8月27日
病例管理
◆集中收治: 有条件隔离治疗的县级以上 综合医疗机构
发病机制
病毒经口入人体 ,在 扁桃体及肠道淋巴组 织繁殖。
无症状型(隐性感染)
进入血液循环形成 病毒血症 , 出现前 驱期症状。
通过血脑屏障侵入 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瘫痪前期症状。
病情进一步发展
顿挫型
无瘫痪型
─→
瘫痪型
临床表现
。 表现有无症状型 、顿挫型 、无瘫痪型及瘫痪 型4种。
。 瘫痪型为本病之典型表现 ,分前驱期 、瘫痪 前期 、瘫痪期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脊髓灰质炎最新情况汇报及概述
2009 4个流行国家
1604例
流 行 国 25 家 数
20
本土流行国家数与脊灰报告病例数
500
1979 1997
20
1918
1651 1606
2000
15
1500
10 10
1255
1315
1000
719
7
6 784
5
5
483
4
4
4
4
4
500
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 重点地区:所有年龄组
➢ 其他地区:15岁以下AFP
任何年龄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包括临床
诊断为不典型的GBS
时间:8月27日
病例管理
集中收治:有条件隔离治疗的县级以上综合 医疗机构
规范诊断、治疗、康复 做好病人隔离、管理工作 按照规定报告
已经开展的工作--卫生部
8月26日召开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紧急会议 根据脊灰应急预案,议定级别:二级事件 成立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尹力副部长赴新疆指导 疫情发布、通报,健康教育
增强
弛缓性瘫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 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降低
腱反射
亢进
减低或消失
病理反射
阳性
阴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唯一贮存宿主,显性、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脊灰患者、健康病毒携带者是该病传染源。
特别是隐性感染和无瘫痪型患者。脊灰通常呈隐性感染, 1个显 性麻痹病例周围可有100--1000个隐形感染者。
尼泊尔 印度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 俄罗斯
传染病学指导: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概述
【概述】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polio)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
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
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天花于70年代被消灭后,小儿麻痹症已定为本世纪末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诊断】流行季节如有易感者接触患者后发生多汗、烦躁、感觉过敏、咽痛、颈背肢体疼痛、强直,腱反射消失等现象,应疑及本病。
前驱期应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胃肠炎等鉴别。
瘫痪前期病人应与各种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
弛缓性瘫痪的出现有助于诊断。
【治疗措施】(一)急性期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隔离,至少到起病后40天,避免劳累。
肌痛处可局部湿热敷以减轻疼痛。
瘫痪肢体应置于功能位置,以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
注意营养及体液平衡,可口服大量维生素C及B族。
发热高、中毒症状重的早期患者,可考虑肌注丙种球蛋白制剂,每日3~6ml,连续2~3天,重症患者可予强的松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滴,一般用3~5日,继发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
2.呼吸障碍的处理重症患者常出现呼吸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
首先要分清呼吸障碍的原因(见表11-10),积极抢救。
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对缺氧而烦躁不安者慎用镇静剂,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咽困难。
及早采用抗菌药物,防止肺部继发感染,密切注意血气变化和电介质紊乱,随时予以纠正。
表11-10 脊髓灰质炎时呼吸障碍原因脊髓型麻痹延髓型麻痹肺部并发症其他因素由于颈胸脊髓神经细胞病变引起呼吸肌(主要为肋间肌及膈肌及胸廓辅助呼吸肌)瘫痪①第9~12对脑神经病变,引起咽部及声带麻痹、喉肌麻痹、呛咳、吞咽困难、口腔分泌物积聚和吸入等②呼吸中枢病变;引起呼吸浅弱而不规则,心血管功能紊乱(血管舒缩中枢损害)、高热(致氧耗增加)等肺炎、肺不张、肺水肿等剧烈肌痛、胃扩张,过多应用镇静剂,以及气管切开或人工呼吸器装置不当等延髓麻痹发生吞咽困难时应将患者头部放低,取右侧卧位,并将床脚垫高使与地面成20~30度角,以利顺位引流;加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及早作气管切开;纠正缺氧;饮食由胃管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畸形须行畸形矫正术。
预
防
维持高水平免疫覆盖率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 有效措施
主动免疫:脊灰糖丸减毒活疫苗(OPV)、 脊灰灭活疫苗(IPV)均可预防 注意:1、及时、全程接种。生后2月,连续三次间隔一月, 四岁加强。凉开水服用; 2、有禁忌症的不能服活疫苗,可用灭活疫苗。 (肛周脓肿、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易感染儿)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14种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 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已经开展的工作(部—自治区)
卫生部派全国90个专家到新疆工作。 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9月8-12日;10月8-12 日;6个重点地区的接种对象为所有15岁以下人群,其 余8个地州市为所有5岁以下儿童。) 开展病例个案调查、病例核实诊断 做好病历治疗与管理,包括医院内感染控制,污染物 消毒等。 对密接者和外环境开展病原学检测采样 开展接种率评估 加强AFP检测,包括AFP主动搜索、实行零病例报告, 分析既往监测数据。 检查落实实验室安全。
尼泊尔 印度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 俄罗斯
塔吉克斯坦脊灰暴发
●脊灰野病毒病例(共430例) ■报告AFP病例区域
截止到2010年7月22日 689例AFP 430例确诊
全球脊灰野病毒病例流行趋势
(1988-2009年)
1988
125个流行国家 350,000例
2003 6个流行国家
784例
2009 4个流行国家
1604例
本土流行国家数与脊灰报告病例数
(2000-2009年)
流 行 国 家 数 病 例 数
25 20 1918 1979 1997 1651 1606
25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2000
15 1255 10 719 5 483 10 7 6 784 5 4 4 4 4 4 1315
1500
7月份新疆和田地区发生4例 年龄4月—2岁之间,分别为4、17、9月、26月龄各一人 均为7月份出现麻痹(7月3日—27日) 均无境外旅行史和外出史 均为Ⅰ型脊灰病毒感染。 此Ⅰ型野病毒既往未在国内流行过,经WHO总部和西太区协查病毒 来源,中国新疆Ⅰ型野病毒和巴基斯坦2010年和2011年初流行的 毒株基因同源性高达99%,WHO判断此次新疆脊髓灰质炎病毒由巴 基斯坦输入。
标本采集与运送
3.标本处理及运送 采集合格粪便标本后,贴好标签(标签资料与送检 单信息资料必须保持一致),4℃以下冷藏保存和 带冰运送。 采集后72小时内,需用专门运送标本的冷藏箱、包, 运输箱包要有醒目的安全标志,专器专用。 派专车、专人冷链运输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 行实验室检测。
瘫痪期
分为四种类型 脊髓型 最长见,呈驰缓型,不对称。可累及任何肌群, 以下肢瘫痪多见。呼吸肌瘫痪引起呼吸困难,肠及膀胱瘫 痪引起肠麻痹及尿潴留。 脑干型 痪。 脑型 分脑神经瘫痪、呼吸中枢瘫痪和血管运动中枢瘫 较少见,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类似。
混合型 上述各型同时存在,其中以脊髓型和脑干型同时 存在最常见。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 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 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病例调查处理
接到AFP病例报告后,疾控中心要在24小时 内, 指定专业技术人员 亲自完成现场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 采集发病后14天内,接到报告后24-48小时 内双份标本(连续2天的标本)。
1000
5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0
本土流行国家数
报告脊灰例数
中国脊灰报告发病数与消灭脊灰活动
(1953~2000年)
OPV使用
无脊灰证实
新疆输入脊灰野病毒病疫情情况
截止到9月7日,新疆卫生厅累计报告了9例脊髓灰质炎的 确诊病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8例仍在治疗和康复之中, 暂无生命危险。此次疫情病例年龄在4个月-2岁之间。
病例管理
集中收治:有条件隔离治疗的县级以上综合 医疗机构
规范诊断、治疗、康复
做好病人隔离、管理工作
按照规定报告
已经开展的工作--卫生部
8月26日召开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紧急会议 根据脊灰应急预案,议定级别:二级事件 成立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尹力副部长赴新疆指导
疫情发布、通报,健康教育
流行特征
临床表现
分型: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4种。 瘫痪型临床表现: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 后遗症期。
前驱期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炎症状。
多有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咽痛、流涕、咳
嗽等,亦可有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
及腹泻。
多于1-4天退热,症状消失,则为顿挫型。
新疆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启动零病例报告和日报告
范围:
重点地区: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专科) 其他地区:县级以上(含民营、专科) AFP的病种与检测方案种类相同
定义:
重点地区:所有年龄组 其他地区:15岁以下AFP
任何年龄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包括临床 诊断为不典型的GBS
时间:8月27日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唯一贮存宿主,显性、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脊灰患者、健康病毒携带者是该病传染源。
特别是隐性感染和无瘫痪型患者。脊灰通常呈隐性感染, 1个显 性麻痹病例周围可有100--1000个隐形感染者。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传播。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同型病毒持久免疫力。 6月-5岁小儿发病率90%。流行时以隐性感染及无瘫 痪型病例多,瘫痪型仅占1/1000。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临床符合病例和野病毒确诊病例
▼发病后从粪便、 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
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毒株者。
▼麻痹后60d仍残留弛缓性麻痹者,未发现其它病因
(后期可呈现肌萎缩)。
▼疑似病人死亡,不能提供否定脊髓灰质炎诊断依据。 ▼ 疑似病人60d后失访。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3.排除病例 3.1 疑似病人经明确诊断为非脊髓灰质炎的病例。 a.格林--巴利综合征(经临床或/与脑脊液蛋白与细胞检测明确诊断); b.有病毒分离或血清学依据确诊为其它肠道病毒感染; c.横断性脊髓炎; d.创伤性神经炎; e.其它疾病(请注明诊断的病名和依据)。 3.2 疑似病例麻痹后60天随访无残留麻痹,粪便标本未分离到脊灰病毒或麻痹 后2周内血清或脑脊液IgM抗体阴性。 3.3 疑似病例麻痹后60天虽残留麻痹,但对病例起病2周内,间隔 24--48小时, 收集的二份粪便标本经RD和Hep-2二种细胞盲传二代,均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 毒者。 3.4 麻痹后 60 天虽残留麻痹,但发病4周内脑脊液或血液特异性IgM抗体阴性, 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无4倍以上升高者。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婴儿瘫)
概
述
1、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 传染病。 2、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及肢体疼痛,部分发 生肢体弛缓性瘫。严重病人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3、多发生于小儿,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弛缓性瘫和痉挛性瘫鉴别诊断
鉴别项目 病变部位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痉挛性瘫 大脑皮质运动 区或锥体束 增强 亢进 阳性 弛缓性瘫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 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降低 减低或消失 阴性
恢复期
从肢体远端小肌群开始恢复,继之近端大 肌群。轻者1-3个月恢复,重者12-18个月甚 至更久恢复。
后遗症期
1-2年不恢复则为后遗症,可导致肌肉萎 缩及畸形,如脊柱弯曲、足内翻、足外翻及足
下垂等。
1990年某村暴发脊灰2000人口发生脊灰病例14 例,罹患里为千分之7。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被动免疫 对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按0.3- 0.5ml/kg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监
测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
AFP监测定义: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 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 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 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临床符合病例和野病毒确诊病例
▼发病前 6周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发病后1个月
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抗体。
▼ 发病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或接触疫苗病毒,而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 IgG抗体滴度比急性 期有 4倍升高者或脑脊液IgG抗体明显升高。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判断:凡符合3.1或3.2或3.3或3.4作为排除病例。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4. 疫苗相关病例 4.1 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 服用活疫苗(尤其是首剂服苗)后4-35d内发热,6-40d出现 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 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活疫苗,从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 苗株病毒,如有血清学检测脊髓灰质炎I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 体或IgG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别相一致者,则 诊断依据更充分。 4.2 服苗接触者的疫苗相关病例 与服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d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后6-60d出 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符合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诊断。麻痹后未再服 脊灰活疫苗,粪便中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如有血清 学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或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并 与分离疫苗株病毒型别相一致,则诊断依据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