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原文:1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3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4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5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6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知识点
《草船借箭》是一篇古代故事,被列入了中国五年级语文课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注意以下知识点:
1.人物角色:故事中有三个主要人物角色,分别是诸葛亮、刘备和孙权。
学生可以了解这三位历史人物的背景和故事中的表现。
2.历史背景:故事发生在第三次蜀汉时期,即三国时期。
学生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
3.军事行动:《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如何利用自然地理特点,成功地从孙权手中借箭。
学生可以注意参战双方的兵力分布、作战策略以及地理条件对作战的影响。
4.细节描写:故事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如伪装成农民、在草船上画箭、借箭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细节了解角色的机智和智谋。
5.意义和启示:故事中有许多值得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地方,如信任的重要性、合作的力量、智慧的力量等。
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
以上是《草船借箭》的一些可能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一、《草船借箭》知识点:1.成语:百姓疾苦、逆水行舟、临危不惧、水泄不通、不自量力、精忠报国等。
2.词语:处心积虑、浑水摸鱼、治病救人、出奇制胜、暗度陈仓等。
3.修辞手法:排比句、对仗句、比喻等。
4.文学常识:《史记》、诗歌等。
知识复习:1.排比句:用相同或类似的语句表达事物,起到强调和修辞的作用。
例如:“高干神武、厚德载物、降妖伏魔”。
2.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楚汉相争时期,刘邦身处劣势,但通过谋略化解战争危机。
3.出奇制胜的意义:意味着要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新的策略,打破僵局,赢得战争。
二、《日本之行》知识点:1.词语:别具匠心、金碧辉煌、金戈铁马、山水相依、风景如画等。
2.地理常识:日本横跨四个经度带,自然环境多样化。
交通工具有地铁、巴士、自行车等。
3.文学常识:《万叶集》、俳句等。
4.阅读技巧:段落大意、句子理解等。
知识复习:1.日本的“银座”:日本东京的一个购物中心,拥有世界顶级的服装、珠宝、钟表等奢侈品品牌。
2.《万叶集》:一部收集了从公元前700年到公元10世纪的日本古代诗歌和歌曲的书籍,是日本文学的瑰宝。
3.俳句:一种源自日本的短诗,通常由三行构成,每行分别为5、7、5个音节,诗歌简洁、富有意境。
三、《贝贝玛特》知识点:1.词语:线条简洁、流畅、利落,借鉴自然、自由、生动。
创意插图、图像表达的方法等。
2.形式特点:图像小说,含有对环境保护和文化多样性的探讨与表达,也融入了小学生喜欢的冒险元素。
3.人物描述:贝贝、玛特等角色。
贝贝是一只很有爱心的小熊,玛特则是一个很聪明、很机智的小女孩。
4.阅读技巧:连贯故事情节,揣摩人物性格,从图表中寻找信息等。
知识复习:1.形象化的图像:贝贝、玛特等角色的形象生动可爱,在读者心中构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2.茁壮成长的小读者:《贝贝玛特》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究精神、审美水平和心灵成长等能力。
3.环保与文化多样性:通过对砂漠、雕塑、遗址、自然景观等的描绘,让小读者自然地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多样的文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三国演义》知识清单、阅读测试!我会写: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私:私自私心无私公私分明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知识点
一、故事梗概: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篇章节。
故事讲述了刘备借箭
的事情。
二、故事主要内容:
刘备统一了益州后,准备北上攻打曹操,但他的兵力相对较少,箭矢也被曹操控制。
为了解决箭矢不足的问题,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派孙乾和糜竺前去曹军大营借箭。
他们化装成商人,携带草船、大米和酒带到曹军大营,与曹操商谈借箭,曹操欣然同意。
三、重点词语解释:
1. 益州:指刘备曾经统治的一个地方,现在的四川省。
2. 曹操:中国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经统一北方。
3. 诸葛亮:刘备的军事谋士,被尊为“卧龙先生”。
4. 孙乾、糜竺:刘备的亲信,被派去借箭。
5. 大营:指军队驻扎的主要场所。
6. 箭矢:箭和弓箭一起的总称。
7. 商人:以经商为职业的人。
四、故事中的一些思想和教育观点:
1. 知己知彼:刘备通过诸葛亮的计谋,了解曹操大营的具体情况,才能成功借箭。
2. 趁虚而入:刘备借箭的时机是曹操军队在军事行动中,他趁虚而入,借此机会借到
了箭矢。
3. 策略:刘备设法化装成商人,以此借箭,运用智慧克敌。
4. 团结合作:刘备通过自己的军师诸葛亮以及其他亲信孙乾和糜竺的合作,共同完成了这次借箭任务。
五、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1.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谁借箭?
2. 为什么刘备想要借箭?
3. 孙乾和糜竺是怎样借到箭的?
4.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注意,这些问题只是示例,实际教材中的习题可能有所不同。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的笔记,供您参考:
1. 课文题目:《草船借箭》
2. 故事背景: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争夺天下。
3. 主要人物:
诸葛亮:蜀汉的智者,本文中的主角。
周瑜:东吴的大都督,与诸葛亮有竞争关系。
曹操:魏国的领袖,被蜀汉和东吴联合对抗。
4. 故事情节: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为难他。
他要求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但诸葛亮却说只需要三天。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艘草船,并让鲁肃按照他的吩咐去做。
第一天、第二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
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才让鲁肃
和他一起去取箭。
此时大雾弥漫,看不清江面。
诸葛亮下令船队一字排开,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后,以为敌人来袭,便命令士兵放箭。
草船上的草人被箭射满后,诸葛亮下令船队返回。
此时,船上的草人上已
经插满了箭。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愧不如。
5. 重点语句: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现在大事已定,先生再也不用
操劳了,早晚都是享乐的时候了!’”这句话表达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和不甘心。
“曹操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这句话说明了曹操的谨慎和聪明。
“诸葛亮说:‘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幽默。
6.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讲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勇气和谋略,以及他在困难和压力面前的从容应对能力。
同时也反映了周瑜的嫉妒和小气。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常用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常用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常用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诗词鉴赏:《草船借箭》中使用了大量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学生需要理解并领会其中的诗意和意境。
2. 地理知识:故事中提到了长江,学生需要了解长江的起源、流经的地区以及长江在
中国的重要性等相关知识。
3. 历史背景:《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故事,学生需要了解三国时期的
背景知识,如三国的分立、各个势力的对峙等。
4. 人物形象分析:故事中出现了三位重要的人物,刘备、孔明和黄忠。
学生需要了解
他们各自的特点、形象和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
5. 阅读技巧:学生需要培养阅读的技巧,如理解课文的主题、掌握重点内容、归纳概
括等,将来能够独立分析理解更复杂的文章。
6. 写作训练:通过阅读《草船借箭》,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人
物形象的分析、或者叙述自己的阅读体会等,提高写作能力。
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课堂讲解、阅读课时的指导、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和作业练习等途
径进行掌握和巩固。
五年级《草船借箭》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草船借箭》知识点归纳
《草船借箭》是五年级课本中的一篇阅读文章,讲述了诸葛亮借箭的故事。
以下是这
个故事的知识点归纳:
1.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正在与曹操作战,但刘备箭矢不足,需要向
东吴借箭。
2.诸葛亮出使东吴: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向孙权借箭。
诸葛亮利用自己聪明才智和谋略,成功说服了孙权借箭。
3.借箭的条件:孙权同意借给刘备箭矢,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在三天内射中百步之
内的靶子。
4.诸葛亮的计策:为了应对百步之内的条件,诸葛亮设计了一套特殊的筹码:他派人
在江边搭建草船,并将箭垛放在船上,借助江水力量,增加了箭矢的射程。
5.诸葛亮的神机妙计:诸葛亮在箭垛旁边搭建了一座亭子,并提前向江中放了鱼和鹅,当曹军看见这些动物时,船头上的炮声打响,亭子里的孔明灯放亮,这样曹军以为刘
备来袭,大声呐喊,船上的草垛也立即点燃,火势浩大。
6.阻挠计划:曹军想封堵江水,以阻挡箭矢的射程,但被诸葛亮以灵巧和技艺化解。
7.最后的射箭:在最后的时刻,箭矢射中了百步之内的靶子,任务成功完成。
通过阅读《草船借箭》,学生可以了解刘备与曹操的战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谋略,以及借助水利工程的灵活运用。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
草船借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草船借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
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3、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
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
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
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
(识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准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三国演义》知识清单、阅读测试!我会写: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私:私自私心无私公私分明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笔记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笔记
《草船借箭》课堂笔记
- 知识点框架:
- 故事背景、起因。
- 借箭的经过。
- 结果及影响。
- 思维:
- 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及其思考过程。
- 理解周瑜等人物的心理和行为逻辑。
- 重难点:
- 诸葛亮巧妙借箭的策略和方法。
-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把握。
- 用不同颜色标注。
- 易错点:对一些细节的理解偏差。
- 补充点:
- 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的延伸。
- 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情节的对比。
-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传达的道理。
- 思考人物性格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 分析故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笔记一、课文内容本课的课文是《草船借箭》,讲述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巧妙地利用雾气,用草船借箭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
二、生字词1. 草船:用草编织的船。
2. 借箭:向敌人借箭。
3. 雾气:水汽在地面附近凝结成的薄层,使地面模糊不清。
4. 雾蒙蒙:形容雾气很浓,看不清楚。
5.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后来成为魏国的奠基人。
6. 弓箭手:擅长射箭的士兵。
7. 十万支:表示数量很多,即十万支箭。
8. 三天:表示时间,即三天之内。
9. 雾散:雾气消散。
10. 雾中:在雾气中。
三、重点句子1. 诸葛亮吩咐士兵把二十只船连起来,每只船上放三十个稻草人。
2. 第二天四更时候,大雾漫天,江面上一片白茫茫的。
3. 诸葛亮叫士兵们擂鼓呐喊,吓得曹操的弓箭手不敢射箭。
4. 雾散了,诸葛亮的草船满载着箭回来了。
四、课文赏析1. 故事背景:《草船借箭》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前夕,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打败曹操,巧妙地利用了雾气,用草船借箭。
2. 人物形象:诸葛亮是一个智慧和勇敢的人物,他善于观察天气变化,巧妙地利用雾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则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军事家,但在这个故事中,他被诸葛亮的智慧所迷惑,没有识破诸葛亮的计谋。
3. 故事情节:诸葛亮命令士兵用草船借箭,利用大雾掩护,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十万支箭。
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
4. 主题思想:通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以及在困难面前要善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著名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借箭的策略,成功解决了箭矢不足的问题,使蜀国得以顺利抵抗敌人的进攻。
以下是《草船借箭》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背景: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蜀国与魏国之间进行战争。
蜀国的军队需要大量箭矢,但自己的箭矢又不够,无法有效抵御敌人的攻击。
2. 方案:诸葛亮提出了一个“草船借箭”的方案。
他派遣黄权和赵广等人,在长江边上修建了很多草船,并用绳索连接在一起,制造出一座高大的浮桥。
然后,诸葛亮派人拆去浮桥上的几节船板,让整个浮桥看起来断断续续。
3. 策略:当魏军看到这座断断续续的浮桥时,误以为蜀军箭矢充足,故意引诱蜀军过去。
蜀军便借此机会向魏军借箭,于是诸葛亮命令士兵前往魏军的箭楼索要箭矢。
4. 结果:通过这个策略,蜀军成功借到了大量箭矢,并得以顺利地抵御了魏军的进攻。
这一策略不仅解决了箭矢不足的问题,还对魏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总体来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突出了诸葛亮智勇双全的智慧和军事统帅的才能,展示了中国古代智者的智慧和策略,被历代人们广为传颂。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一、故事梗概:《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讲述了一位名将黄盖借刘备的草船,利用火攻之计,成功借箭取胜的故事。
二、主要人物:1.黄盖: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刘备派去向周瑜借箭的使者。
2.周瑜:东吴名将,刘备的盟友,被黄盖欺骗的对象。
3.刘备:蜀汉皇帝,向周瑜借箭以备战。
三、故事中的重要情节:1.黄盖欺骗周瑜:黄盖假装叛变,向周瑜借箭,实际上是为了火攻曹军。
2.火攻曹军:黄盖在草船上放火,火焰照亮了江面,曹军误以为东吴军已到,纷纷射箭,结果箭尽数被周瑜收下。
3.黄盖的勇敢:黄盖在火海中船后跳入江中,虽然受了伤,但保住了草船和箭。
四、知识点分析:1.人物分析:黄盖、周瑜、刘备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是故事的关键,理解人物性格及其作用对理解故事起到重要作用。
2.策略分析:火攻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战术手段,通过此故事了解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和智谋。
3.忠诚与背叛:黄盖的假装叛变引发了周瑜的疑虑,但也展现了黄盖对蜀汉的忠诚,这个情节涉及忠诚与背叛的主题。
五、易考点分析:1.火攻策略:考生需要了解火攻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法,以及其历史意义。
2.人物性格:分析黄盖、周瑜、刘备等人物性格的差异及作用,可以引发考生对角色关系和情节发展的深入思考。
3.故事主题:通过分析故事背后的忠诚与背叛、智谋和勇气等主题,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名师建议:1.理清故事线索:在阅读故事时,要学会理清故事的主线和支线,抓住关键情节和人物间的矛盾冲突。
2.多角度思考:在分析故事的时候要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思考,了解不同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3.联系实际:将故事中的智谋策略和人物性格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七、总结:《草船借箭》是一则富有智慧和策略的古代典故,通过学习此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这些智慧。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及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及知识点一、草船借箭课文课文内容《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赵云借箭的故事。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赵云是蜀国的一位将军,他需要用箭来补充蜀国军队的缺失。
由于敌军智勇双全,赵云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乔装成卖草鞋的小贩,用草船借箭。
课文重点•了解赵云作为蜀国将军的背景和蜀国需要借箭的背景;•掌握赵云乔装成小贩的过程和理解他的智慧和勇气;•理解借箭的计策及其实施过程。
课文亮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生动有趣,通过赵云的智慧和勇气,彰显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应变能力。
此外,课文还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赵云的计策需要大家的默契配合才能成功。
二、知识点1. 历史背景课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被分为三个国家:魏、蜀、吴。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蜀国,因此我们要了解蜀国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国家形势等。
2. 人物背景了解主要人物的背景是理解故事的重要一环。
在《草船借箭》中,赵云是主角。
他是蜀国的一位将军,以勇敢、机智而著称。
此外,还有蜀国刘备等一些重要角色,他们的背景也值得了解。
3. 乔装换扮赵云为了实施借箭计策,变装成了卖草鞋的小贩。
这是一种常见的计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很多次。
学习这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4. 组织合作赵云的计谋只有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成功。
这表明团队合作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学习这个知识点,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
5. 历史事件的影响学习历史故事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本身,还要分析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了解《草船借箭》这个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和当代的影响,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三、总结《草船借箭》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讲述了赵云乔装成卖草鞋的小贩,用草船借箭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历史知识,还学习到了团队合作和智慧的重要性。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常用知识点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以下是五年级语文课程中关于《草船借箭》常用的一些知识点:1.故事梗概:《草船借箭》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为了和曹操作战,需要箭支来装备自己的将士,可是他手下的都市本来就非常匮乏。
于是他巧妙地利用计策,派出刘晔去向曹操借箭。
刘晔假装投降曹操,并且向曹操借了大量的箭。
刘备在得到箭之后,装备了自己的部队,最终成功击退了曹操。
这个故事讲述了智勇双全、机智过人的刘备的聪明才智。
2.故事背景:《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的情节中,汉末时期,大势已去,中国正逐渐走向分裂和混乱的局面。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领袖,他希望借助这次战争来夺取更大的地盘。
3.人物形象:《草船借箭》中的主要人物有刘备、刘晔和曹操。
刘备是一个有智谋、善于计谋的人物,通过借箭的计谋,成功地为自己的部队获取到了强大的箭支装备。
刘晔则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物,他不仅成功地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还顺利地将计策实施并成功借到了箭。
曹操则是故事中的反派人物,他傲慢自大,没有看破刘晔的真实身份,并被其给愚弄了。
4.互文关系:《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而《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描写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长篇小说。
这个故事也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机智、智谋和勇气等价值观念相关。
5.语言运用:《草船借箭》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多种多样,比如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对话的语气和态度真实且刻画准确、环境的描写清晰等。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分析这些语言运用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6.思想内涵:《草船借箭》讲述了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刘备的计策和刘晔的机智让人佩服。
这个故事还告诉人们,智慧和机智可以化解困难,帮助人们战胜敌人和挑战,同时也培养了勇气、始终如一的信念。
7.现实意义:《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刘备和刘晔的行动和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智慧和机智解决问题,并克服困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课文原文】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他有一个非常出色的计策,他命令士兵在长江边上造了一些草船,还搭了一些木城墙吓唬敌人。
敌人来的时候,士兵们用短短的两根绳子把草船绑在战船上。
敌人一看,都大为紧张。
诸葛亮乘机对敌人说:“我军精通水战,乘法草船为船建了木城墙。
你们一箭都射不破。
”敌人听后,纷纷退后了。
之后,诸葛亮拆了木城墙,收了草船,率领士兵追击敌人,大败一场。
【知识点】1.词语解释:-丞相:古代国家的宰相,也指武将的头衔。
-长江:中国的一条重要的河流,是世界第三长河。
-绳子:用来绑东西、牵东西的东西,有的是用草编成的,有的是用竹子编成的。
-紧张:形容心情或精神处于非常紧绷的状态。
-乘机:借机会。
-投降:被打败后,主动放下武器,自愿归顺对方。
2.词语辨析:-船和舰:两者都表示一种水上运输工具。
船指小型的、没有武器、不在海上行驶的水上运输工具。
舰指大型、在海上行驶并会用兵器作战的水上运输工具。
-战船和草船:两者都指古代战争中使用的船只。
战船指用于作战的船只,装备有各种武器,兵员密集。
草船指使用简陋材料建造的船只,一般不具备战斗能力。
-破和败:都表示战斗失败。
破指打破,打败;败指失败,被击败,失去胜利。
两者区别在于破强调击破对方的能力,败强调自己的战斗力弱导致失败。
3.修辞手法:-比喻:诸葛亮在战争中使用草船和木城墙来吓唬敌人,他们其实没有实际作用,但是诸葛亮巧妙地利用敌人的不知情来使他们产生恐惧和退缩。
这是一种比喻,通过将一些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述和表达出来。
4.口诀:。
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一、背景介绍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此战中,孙刘联军以草船借箭之计,成功迷惑敌军,并最终获胜。
下面将对草船借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探讨。
二、赤壁之战2.1 背景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中国被分为三个国家,分别是东汉、曹魏和蜀汉。
孙权、刘备和曹操分别是这三个国家的统治者。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和曹操军队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
2.2 孙刘联军的困局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前面临着诸多困难。
他们的船只数量不敌曹操军队,兵员也相对较少。
面对曹操的强大实力,他们急需找到应对之策。
三、草船借箭计策3.1 破敌心理草船借箭计策的核心目的是迷惑曹操军队,破坏其军心士气。
孙刘联军只有在敌军心理产生混乱时,才能扭转局势。
3.2 草船外观假象孙刘联军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让草船锈迹斑斑,故意显得破旧不堪。
这样的外观会使曹操的军队认为这些船只并无实际用途,从而对其产生轻视之情。
3.3 草船转移注意力草船借箭计策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在船只上放置箭术模拟器。
当曹操军队发现这些箭术模拟器时,会将注意力放在草船上,以为这是孙刘联军主要的攻击手段。
3.4 借箭壮声势在孙刘联军完成了让曹操军队将注意力集中在草船上之后,他们采取了借箭的策略。
孙刘联军集结了江陵城内的百姓,声称这些箭将用于对抗曹操。
这一举动起到了壮大声势的作用。
3.5 完成借箭任务在曹操军队对草船失去兴趣、放松警惕之时,孙刘联军利用秘密通道从江陵城内借来了大量的箭矢。
这样一来,他们成功完成了借箭的任务。
四、草船借箭的意义草船借箭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战术诡计,其意义深远。
1.扭转劣势:草船借箭计策成功迷惑了曹操军队,改变了孙刘联军面临的劣势局面,为他们扭转战局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2.军事智慧:草船借箭显示出了孙刘联军的战略智慧和军事谋略。
他们巧妙利用敌军心理,以小搏大,成功地击败了敌军。
3.传世佳话:草船借箭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则佳话,流传至今。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的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故事背景:《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讲述了三国时期蜀、魏、吴之间的一场战争。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利用智谋,借箭成功,为蜀国赢得了战争。
2. 人物角色:
诸葛亮:他是一位智慧、冷静、谋略过人的战略家,擅长运用计谋解决问题。
周瑜:东吴的大都督,他与诸葛亮既是好友又是竞争对手。
3. 情节概述: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要为难他。
诸葛亮主动提出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
实际上,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计谋,从曹军那里借来了箭,最终使周瑜不得不佩服他的智谋。
4. 主题思想:《草船借箭》体现了智慧、勇气和谋略的价值,强调了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故事也展现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和胸怀,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智慧的伟大。
5. 写作技巧:
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语言优美,描绘生动。
6. 学习重点:
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意义。
分析诸葛亮的智谋和周瑜的性格特点。
学习故事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
7. 课后拓展:可以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了解更多关于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还可以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的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故事之一,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与赵国之间。
这个故事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战略意义,以下是草船借箭的知识点总结:
1. 背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交战,秦国要攻打赵国,但由于缺乏箭矢无法
攻破赵国的城墙。
2. 策略:刘邦提出了“草船借箭”的计策。
他命令士兵用草和船制造假象,使得
赵军误以为秦军已经积累了大量箭矢,并主动把箭矢借给秦军。
3. 意义:草船借箭不仅成功地获得了大量箭矢,也加强了士兵的信心,为后续
攻城作战奠定了基础。
这个战术手段展示了智慧和计谋的力量,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斗策略之一。
4. 智慧与谋略:草船借箭故事反映了古代军事统帅的智慧和谋略。
刘邦通过利
用敌人的疑虑和恐惧,以及虚实结合的战术手段,成功地引诱并获取了所需的箭矢资源。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战争中,谋略和智慧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
5. 战争的力量:草船借箭还展示了战争中各种资源的重要性。
秦国在这个战役
中缺乏箭矢,通过借用赵国的箭矢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对抗,还涉及到运筹帷幄、物资调配等方面的战略规划。
总之,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具有深远意义的故事。
它体现了智慧和谋略
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资源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这一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人们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知识点总结
原文:
1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
3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4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5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6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7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
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8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9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
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10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
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一、正音
瑜(yú)忌(jì)督(dū)幔(màn)寨(zhài)擂(léi)呐(nà)弩(n)丞(chéng)
二、词语歇后语
妒忌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探听私自布置调度呐喊神机妙算曹操监督鲁莽遮蔽山寨擂鼓插曲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三、文学常识
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四、结构划分
(1~2)借箭起因(3~5)借箭准备(6~9)借箭过程(10)借箭结果
五、人物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
周瑜——字公瑾东汉名将。
范成大称其“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鲁肃——字子敬。
政治家外交家。
曹操——字孟德。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文学家。
六、故事背景
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改编。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统一北方,率大军南下,准备统一全国,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七、故事梗概——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出十万之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妙的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空,周瑜自叹不如。
主要内容——先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故意发难,要在短时间内造出十万之箭,想借此给诸葛亮定罪。
但是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内造好十万之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并嘱咐他不要告诉周瑜,做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
第三天凌晨,大雾弥漫,把二十条布满草把子的船开向曹军,由于天气原因,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是吩咐弓弩手向江中放箭,很快草把子上插满了箭。
十万只箭如期上交,周瑜自叹不如。
八、人物形象
(一)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嫉妒心强阴险狡诈
举例说明——
1、“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明里共商军事,实则设计害人,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的任务。
(二)诸葛亮:有勇有谋知人善用宽宏大量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举例说明——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顾全大局,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对“借箭”的计划成竹在胸,愿意立下“军令状”,表现出他的足智多谋
2、“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为借箭做好准备(草把子是为了受箭用幔子遮起来是为了伪装)有计谋有胆量知人善用(知道鲁肃的为人,特意向他借船)
3、“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沉着冷静神机妙算胸有成竹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中“笑”代表——自信、笑曹操不敢出兵(运筹帷幄)、笑周瑜计划未能得逞、笑鲁肃的忠厚老实,未能看出我的用意
5、借箭的过程体现了诸葛亮形象——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计划周密安排巧妙有军事指挥才能
(1)“这时候大雾漫天”——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2)“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不会轻举妄动,只得放箭
(3)“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加大
(4)“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的注意力,故意暴露我军方向给曹军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5)“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保证船体两面受箭,保持船的平衡,保证回营的顺风顺水
(三)鲁肃:(借船出去并未声张)守信忠厚
(四)曹操:多疑
九、借箭成功的原因——
1、船身相连容易受箭
2、士兵擂鼓虚张声势,引敌射箭
3、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4、船头朝东,船尾朝西,顺风顺水
十、“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句中“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
1、识破周瑜的用心
2、对借箭的布置安排
3、通晓天文地理的知识
4、知人善用,理解鲁肃忠厚守信的为人,清楚曹操多疑的性格
十一、板书设计
语文作业:1、注音一个5遍2、词语一个5遍3、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