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善特大系列性合同诈骗案如何空手套白狼
新型工程合同诈骗案例分享
新型工程合同诈骗案例分享某建筑公司A近期遭遇了一起精心策划的工程合同诈骗。
该公司通过网络平台接到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合作邀请,对方自称是公司,声称有一个数亿元的建设项目急需合作伙伴。
在初步的沟通中,公司展示了详尽的项目规划书和政府批文,显得非常专业和可靠。
双方很快进入合同谈判阶段。
公司在合同中提出了一些非常规条款,如要求A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以及在合同签订后立即启动工作等。
由于项目的诱惑力巨大,A公司在未进行充分调查的情况下,便匆忙签订了合同并支付了保证金。
当A公司准备进场施工时,突然发现公司提供的项目地址是一片荒芜之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建设项目。
此时,A公司试图联系公司,却发现对方早已人间蒸发,所有联系方式都无法接通。
经过一番调查,A公司才意识到公司的营业执照、项目规划书乃至政府批文都是伪造的,自己陷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这起案例中,诈骗分子利用了企业急于拓展业务的心理,通过伪造官方文件和虚构项目信息来赢得信任,再以高额利润为诱饵,诱导受害者支付保证金或提前投入资金。
一旦得手,便迅速消失,留下受害者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漫长的追讨过程。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下是几点建议:1. 谨慎核实合作方身份:在签订合同前,应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是否真实有效。
2. 实地考察项目真实性:不要仅凭文件和承诺就做出决策,应亲自或委托第三方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3. 拒绝不合理条款:对于要求支付高额保证金或要求提前大量投入的非常规条款,应保持警惕,避免盲目签约。
4. 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在涉及大额交易时,最好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确保权益不受侵害。
5. 加强行业内部交流:与同行业内的企业多交流,分享信息,共同提高对各种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
施工合同审核十大骗局案例
案例描述: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个所谓的“政府工程”,合同金额高达数亿元。
施工单位按照约定垫资进行施工,项目完工后,却发现该项目根本不存在,签订的合同和接触的官员均为虚假。
二、冒充官员诈骗案例描述:施工单位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政府部门的官员,要求施工单位承接一项工程。
施工单位在未核实对方身份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并垫资施工。
工程完工后,却发现对方并非真正的官员,而是诈骗分子。
三、伪造公章诈骗案例描述:施工单位与一家公司签订合同,合同上加盖了该公司的公章。
施工单位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现该公章系伪造。
随后,施工单位向该公司核实,才发现并未签订该合同,遭遇诈骗。
四、连环诈骗案例描述: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个项目,项目完工后,甲方以各种理由拒付工程款。
施工单位在追讨工程款的过程中,又被第三方诈骗,损失惨重。
五、工程款冒领诈骗案例描述:施工单位将工程款打到了甲方指定的账户,后来发现甲方冒领了工程款。
施工单位在追讨工程款的过程中,遭遇诈骗。
六、虚假资质诈骗案例描述:施工单位与一家声称具有高级资质的公司签订合同,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该公司的资质系虚假。
施工单位在追讨损失的过程中,遭遇诈骗。
七、工程变更诈骗案例描述: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个项目,项目进行过程中,甲方频繁变更工程内容,导致施工单位损失巨大。
施工单位在追讨损失的过程中,遭遇诈骗。
八、垫资诈骗案例描述: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个项目,合同约定先垫资施工,工程款完工后支付。
施工单位垫资完成后,甲方却拒绝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损失惨重。
案例描述:施工单位与一家公司签订合同,合同约定工程款分期支付。
施工单位履行完合同后,发现合同系虚假,甲方失踪。
十、工程质量诈骗案例描述:施工单位承接了一个项目,甲方在验收过程中以工程质量不合格为由拒付工程款。
施工单位在整改过程中,发现甲方涉嫌诈骗,损失巨大。
以上十大骗局案例,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施工单位应认真审查合同内容,核实对方身份,防范诈骗风险。
咨询服务合同诈骗案例
咨询服务合同诈骗案例
服务合同诈骗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通常涉及虚假的服务合
同或者服务承诺。
以下是一些关于服务合同诈骗的案例和相关信息:
1. 虚假服务承诺,诈骗者通过电话、邮件或者其他方式联系受
害人,声称提供各种服务,比如投资、贷款、保险等,然后要求受
害人签署虚假的合同或者支付一定的费用。
一旦受害人签署了合同
或者支付了费用,诈骗者就会消失,留下受害人无法实现的承诺。
2. 虚假服务合同,诈骗者制作虚假的服务合同,声称能够提供
高额回报的投资、房地产交易或者其他服务,诱使受害人签署合同
并支付定金或者费用。
然而,一旦受害人支付了费用或者签署了合同,诈骗者就会消失或者以各种理由拖延实际服务的提供。
3. 虚假服务公司,诈骗者伪装成正规的服务公司,通过虚假的
宣传、网站或者其他渠道吸引受害人,然后以提供各种服务为名义
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一旦受害人支付了费用或者签署了合同,诈骗
者往往会消失或者以各种理由拖延服务的提供。
针对服务合同诈骗,我们建议大家保持警惕,谨慎对待来历不
明的服务承诺或者合同,避免随意签署合同或者支付费用。
在面临类似情况时,应当尽量核实对方的身份和资质,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相关部门,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同时,如果已经成为了诈骗的受害者,应当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以合伙做生意诈骗案例
以合伙做生意诈骗案例合伙做生意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合作模式,但有些人却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诈骗。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起以合伙做生意诈骗的案例。
在某市,发生了一起以合伙做生意为幌子的诈骗案。
一名男子假扮富商,声称自己有大量资金和资源,希望与他人合作开展各种生意项目。
他通过社交软件等渠道结识了多名受害者,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他们加入合伙人行列。
受害者们被对方夸夸其谈的口才和虚假的资产所迷惑,纷纷投入资金作为合伙人。
然而,当他们发现合伙做生意的项目并不如对方所说的那样顺利时,已经损失了大量资金。
原来,这名男子并没有任何实际的生意项目,他所谓的资金和资源也都是虚构的。
他利用合伙做生意的名义,将受害者的资金据为己有,最终达到了诈骗的目的。
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合伙做生意诈骗屡禁不止。
为了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下一个目标,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学会识别和防范此类诈骗行为。
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高额回报蒙蔽了双眼。
其次,在考察合作对象时,要多加留意对方的资质和实力,不要轻信他们的夸大宣传。
最后,如果发现有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合伙做生意诈骗是一种以商业合作为幌子的犯罪行为,给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我们要加强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商业环境。
希望通过对这起案例的深入剖析,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避免类似的诈骗事件再次发生。
合伙做生意诈骗,是一种利用商业合作为掩饰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
我们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商业环境。
希望通过对这起案例的深入剖析,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避免类似的诈骗事件再次发生。
嘉善反诈行动实施方案
嘉善反诈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嘉善市范围内涌现出一系列的诈骗案件,严重影响了市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打击诈骗犯罪,保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特制定嘉善反诈行动实施方案。
二、行动目标1.提高市民的诈骗防范意识,加强反诈宣传教育。
2.加强警民合作,建立快速高效的诈骗举报机制。
3.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诈骗犯罪活动。
4.加强科技手段应用,提升反诈效果。
三、实施步骤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广泛开展反诈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
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小组讨论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引导。
2.建立举报机制设立反诈举报电话,建立专门的反诈举报平台,提供便捷的举报渠道。
同时,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措施,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共同打击诈骗犯罪。
3.加强警力部署增加警力投入,加强巡逻防控,提高对重点区域的覆盖率和处置能力。
加强警员的培训,提升识别和处理诈骗案件的能力。
建立警民联防小组,加强警民合作,形成合力。
4.加强科技应用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诈骗案件的预警和侦查能力。
与通信运营商、电子支付平台等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和封堵诈骗活动。
四、预期效果1.市民的诈骗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有效减少诈骗案件发生。
2.举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了市民的参与度和反馈效果。
3.警方的反诈处置能力明显提升,打击了一批重大诈骗犯罪团伙。
4.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诈骗案件的侦破率大幅提高,增强了打击力度。
五、相关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嘉善反诈行动的组织和协调。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实施方案能够有效落地。
3.加强协作机制,与公安部门、通信运营商、银行等相关单位加强合作和沟通,共同推进反诈行动。
六、总结与展望嘉善反诈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加强警方的打击力度,为保护市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未来,我们将持续完善机制,不断创新手段,打造更安全、更和谐的社会环境。
真实工程诈骗案例
真实工程诈骗案例在工程项目中,诈骗案例时有发生。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工程诈骗案例。
这是一个发生在某地的工程项目中的案例。
一家建筑公司在进行某个大型工程项目时,遇到了一起诈骗案件。
该公司在招标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自称是工程材料供应商的人,他声称能够提供优质的建筑材料,并且价格非常优惠。
于是,公司与其签订了合同,并提前支付了大笔定金。
然而,当工程进入实际施工阶段时,该供应商却始终没有按时提供所承诺的材料。
公司联系供应商,却发现其电话已经停机,而其所谓的公司地址也是虚构的。
经过调查,该供应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体的工程材料公司,他所谓的优惠价格也纯属虚构。
这样一来,公司不仅损失了大量的资金,还耽误了工程的进度,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工程项目中,诈骗案件时有发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工程项目中的资金交易、材料采购等环节,进行虚假宣传、欺骗行为,从而骗取他人的财产。
因此,我们在进行工程项目时,务必要提高警惕,加强对合作方的审查,确保合作方的合法身份和信誉。
同时,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不轻易提前支付大额定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另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工程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工程诈骗案件,维护良好的工程建设秩序。
总之,工程诈骗案件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警惕,加强内部管理,同时也要依靠法律和监管力量,共同维护工程建设领域的正常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工程诈骗案件,保障工程建设的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承包工程合同诈骗案例分享
承包工程合同诈骗案例分享去年,某地一家建筑公司A与签订了一份工程承包合同,合同约定由负责完成一项价值数亿元的工程项目。
合同签订之初,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和热情,方更是提供了看似详尽的项目规划和资金证明。
就在工程开工不久,方便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工程款,并最终消失无踪。
A公司随即发现,所谓的项目规划和资金证明都是伪造的,方根本就没有完成工程的能力和资金。
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不仅给A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整个建筑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点来帮助大家识别和防范类似的合同诈骗行为:1. 资质审查: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对合作方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
包括其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证书以及过往的工程业绩等,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验证。
2. 资金证明:对于大额的工程项目,合作方应该提供真实有效的资金证明,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资信证明、财务报表等。
同时,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核实这些证明的真实性。
3. 合同条款:合同条款应当明确、具体,特别是关于工程质量、工期、付款方式和时间等关键内容,应当有明确的约定和违约责任的规定。
4. 风险评估:在承接任何工程项目之前,都应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合作方的信用风险等。
5. 法律咨询:在签订合同前,最好能够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对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可能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
6. 及时沟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当保持与合作方的及时沟通,对于任何变更或异常情况都要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扩大。
7. 保留证据: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保存所有的书面文件、邮件往来、会议记录等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提供充足的证据支持。
工程合同的骗局是什么样的
工程合同的骗局是什么样的我们要了解工程合同骗局的常见手法。
一般来说,骗子会冒充工程项目的承包商、供应商或合作伙伴,通过伪造资质、虚构项目、签订虚假合同等手段,骗取受害者的信任和资金。
具体来说,骗子可能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伪造资质:骗子会伪造公司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材料,以证明自己具备承接工程项目的能力。
实际上,这些材料可能都是伪造的,或者与实际公司无关。
2. 虚构项目:骗子会编造一个看似真实的工程项目,声称自己已经获得了该项目的承包权,并邀请受害者参与合作。
实际上,这个项目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已经被其他公司承包。
3. 签订虚假合同:骗子会与受害者签订一份看似正规的工程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实际上,这份合同可能是伪造的,或者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条款。
4. 骗取资金:骗子会在签订合同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支付保证金、预付款等费用。
一旦收到款项,骗子便消失无踪,受害者则陷入了无法追回损失的境地。
我们该如何识别和防范工程合同骗局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严格审查合作方资质: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合作方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包括查看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材料是否真实有效。
如有条件,还可以查询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确认合作方的真实性。
2. 核实项目真实性:在参与工程项目前,要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包括查询项目审批文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等。
如有疑问,可以向相关部门咨询,避免陷入虚假项目的陷阱。
3. 谨慎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如发现合同中存在不合理或不公平的条款,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或拒绝签订合同。
4. 不要轻易支付款项:在签订合同后,不要轻易支付保证金、预付款等费用。
如确需支付,要确保款项用途明确、金额合理,并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
5. 保留证据:在合作过程中,要妥善保管与合作方的往来邮件、电话记录等证据。
如发生纠纷,这些证据将成为维权的重要依据。
工程合作合同诈骗典型案例
工程合作合同诈骗典型案例某建筑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一家名为“XX工程集团”(以下简称乙方)就一项大型工程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双方商定由乙方负责项目的部分施工任务,并签订了一份详尽的工程合作合同。
合同约定了工程的具体内容、工期、质量标准以及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发现乙方并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和进度完成工作。
经过调查,甲方震惊地发现,乙方提供的资质证明、业绩记录等均系伪造,其实际并无相应的施工能力和资质。
原来,乙方是一家空壳公司,专门通过签订虚假合同骗取预付款。
这一发现让甲方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工程质量堪忧,无法按时交付;另一方面,已经支付的大额预付款难以追回。
最终,甲方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将乙方告上法庭,寻求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的追究。
此案例中,乙方的诈骗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伪造证件:乙方通过制作假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官方文件,虚构自身的企业实力和专业能力。
2. 虚构业绩:通过编造虚假的工程案例和成功项目,增加甲方的信任感。
3. 高额预付款要求:在合同中约定高额的预付款,一旦甲方支付,便迅速转移资金,消失无踪。
4. 低劣施工:即便有部分实际施工,也是偷工减料,远远达不到合同约定的标准。
针对此类合同诈骗行为,业界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1. 严格审查合作伙伴资质:在签订合同前,应对对方的资质、信誉、历史业绩等进行全面调查和核实。
2. 明确合同条款:合同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具体明确,尤其是款项支付、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等关键条款。
3. 分阶段付款:避免一次性支付大额预付款,应根据工程进度分阶段支付,并设立验收机制。
4. 法律咨询:在签订合同前,最好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5. 保留证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及时保存相关的通信记录、会议纪要、施工现场照片等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合同协议书骗局有哪些案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协议书作为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文件,在维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合同协议书进行诈骗,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合同协议书骗局案例:一、房屋租赁合同诈骗案例一:深圳市民毛女士与丹邦科技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支付2500万元租金和借款,但到期未收到楼房,也未退款。
丹邦科技在签约时与原租客的合约尚未到期,却与她签订新的合同,涉嫌“一房多租”。
案例二:辽宁开发商程兆奇在黑龙江省尚志市投资开发小区,与合伙人林国付签订合伙开发协议。
后因土地问题、债务纠纷等,项目停滞,程兆奇被踢出项目。
林国付涉嫌抽逃注册资本金、合同诈骗、职务侵占。
二、车辆买卖合同诈骗案例:甲乙双方签订车辆买卖合同,约定甲方向乙方出售一辆车辆,乙方支付购车款。
然而,甲方提供的车辆存在质量问题,乙方要求退款未果,发现甲方涉嫌诈骗。
三、黄金托管业务诈骗案例:福建省福州市中心一家中银金行加盟店宣传其业务得到央行批准、由太平洋保险承保,并声称获得世博销售金奖。
然而,该店在开业大半年后突然关闭,导致大量购买黄金的消费者受损失。
加盟店所属公司未经授权开设多家门店,其行为涉嫌侵权。
四、金融产品投资合同诈骗案例:投资者与某金融公司签订投资合同,投资金额数百万元。
然而,该公司在投资期间虚构投资收益,诱使投资者追加投资。
最终,投资者发现该公司涉嫌诈骗,损失惨重。
五、劳动合同诈骗案例:某公司招聘员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然而,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也未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员工发现公司涉嫌诈骗,遂向劳动部门投诉。
总结:合同协议书骗局种类繁多,形式各异。
当事人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仔细审查合同内容,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确,符合法律法规。
2. 了解对方公司的背景、信誉和经营状况,避免与不正规的公司合作。
3. 在签订合同前,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
光伏合同诈骗套路
光伏合同诈骗套路随着光伏发电的普及和推广,光伏合同诈骗也越来越猖獗。
这种诈骗手段明目张胆,令人防不胜防。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这一套路。
第一步,诱骗签订合同。
诈骗分子会以各种方式,如电话、短信、微信等渠道联系你,声称这是一笔极佳的投资机会,约定面谈时间后便前往。
到了面谈的时间和地点,诈骗分子会通过种种手段征得你的信任,并推销他们的光伏发电项目。
如果你表现出兴趣,他们就会再次安排时间,约定签订合同。
在这些电话、短信、微信中,他们会称之为“保驾护航,保险保盈利”,口水三寸之带糖,加之对光伏发电发展取得的诸多成功案例,你很可能会因为过于相信这些人的良心而被骗。
第二步,收取诈骗费用。
如果你同意签订光伏发电合同,他们会向你收取所谓的“诚意金”。
通常诚意金是一个比较小的数额,几千元或者一两万元。
他们往往以这笔少量的诚意金的支付来考验你的诚信。
如果你出了这笔费用,他们就会马上给你一份伪造的光伏发电合同。
第三步,制造各种理由拖延。
当你开始寻找合作伙伴时,他们会借口由于政策、市场等种种原因出现了延迟,需要再等等。
如果你起诉他们欺骗行径,他们便用法律和政策解释推卸责任。
第四步,逃匿。
当你对合同条款不满意且开始质疑他们的正当行为时,他们就会失去联系,消失不见。
他们甚至会修改合同,伪造签名,使你无法起诉。
光伏合同诈骗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会直接损失资产,甚至会被骗者因此而产生心理创伤。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遇到这类电话、微信等推销诈骗,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以免吃亏上当。
浙江公检法发布6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浙江公检法发布6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分类】其他正文浙江公检法发布6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案例一:金华“12·30”特大杀猪盘案件【基本案情】2021年,省公安厅、金华市公安局联合侦办一起特大投资理财类“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抓获境外回流诈骗犯罪嫌疑人共452名,查获涉案金额1.57亿元。
【作案手段剖析】犯罪分子通过交友或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以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寻找受害人并获取信任,然后引诱受害人前往自己搭建的虚假平台进行投资、赌博,最终骗取钱财。
第一步:取得信任(圈猪)。
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平台(抖音、珍爱网等交友平台)锁定受害人,并将自己包装成单身的成功人士进行交友,添加好友后,通过嘘寒问暖来博取受害人信任;或者是犯罪嫌疑人利用各类投资类公众号、微博等吸引受害人加入,通过投资直播授课、发布内部消息等方式,将自己装成一个投资导师,获取受害人信任。
第二步:怂恿投资(养猪)。
犯罪嫌疑人拉近与受害人的距离后,开始向受害人介绍某投资(赌博)平台,引导受害人在平台上注册并投钱(充值),犯罪嫌疑人会通过后台操作,让受害人小赚几笔。
当受害人获取小利、信以为真时,犯罪嫌疑人会声称自己掌握了投资(赌博)平台的规律或者漏洞,要求受害人加大投入。
第三步:无法提现(杀猪)。
当受害人以为自己大量获利并要从平台提款时,嫌疑人则要求受害人继续充值,并称充值能送大额现金,若受害人仍然相信则在该平台里越陷越深直至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1.网络交友无法确认对方真实身份,需要提高警惕,切勿轻易相信对方说辞,对身份不明的网友不能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2.投资需谨慎,要通过合法正规的渠道进行投资;3.保持平常心,高额回报是陷阱;4.你看中的是盈利,诈骗犯罪嫌疑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案例二:杭州“2·28”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案【基本案情】2021年2月,杭州发生一起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案件,被骗1000余万元。
假工程合同诈骗案例最新
假工程合同诈骗案例最新在商业活动中,合同是双方或多方之间就权利义务关系达成的协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工程合同进行诈骗活动,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最新的假工程合同诈骗案例,为大家揭示这种诈骗行为的手法和危害,以及如何防范和应对。
近日,某地警方破获了一起涉及数亿元的假工程合同诈骗案。
犯罪嫌疑人张某以某建筑工程公司的名义,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所谓的“工程承包合同”。
这些合同中,张某承诺将以低价承接各类工程项目,并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
在签订合同后,张某却以各种理由拖延工程进度,甚至直接消失,导致受害企业损失惨重。
在这起案件中,张某采取了以下几种手法进行诈骗:1. 虚构公司背景:张某伪造了某建筑工程公司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材料,以增加自己的可信度。
同时,他还通过网络购买了一些虚假的工程案例和客户评价,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2. 低价诱惑:为了吸引受害企业上钩,张某在签订合同时承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承接工程项目。
这种低价策略往往让受害企业忽略了对合同内容的审查,从而陷入陷阱。
3. 拖延战术:在签订合同后,张某以各种理由拖延工程进度,如资金周转困难、施工队伍不足等。
当受害企业催促其履行合同时,张某则以各种借口推脱责任,直至最后消失不见。
4. 逃避法律责任: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张某在签订合同时故意留下模糊地带,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为自己辩解。
他还通过更换手机号码、搬家等方式来躲避受害企业的追讨。
面对这种假工程合同诈骗行为,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和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严格审查合同内容:在签订合同前,务必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审查,特别是对于工程价格、质量标准、工期等关键条款要仔细核对。
如有疑虑,可以请教专业人士或者寻求法律援助。
2. 调查对方背景: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对方的公司背景、资质证书、工程案例等进行调查核实,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可以通过查询相关政府部门的网站、咨询同行业人士等方式进行了解。
工程合同的骗局有哪些案例
工程合同的骗局有哪些案例案例一:虚假承诺高额利润在这个案例中,骗子公司向投资者承诺某工程项目有高额回报,并出示伪造的成功案例和虚假的财务报表来增强说服力。
一旦投资者签订合同并支付了款项,骗子公司便消失无踪,而所谓的项目从未存在过。
案例二:冒名顶替知名公司有的骗子会冒充知名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伪造的证件和公章与受害者签订工程合同。
由于受害者对知名品牌的信任,往往不会过多怀疑,直至工程进度受阻或要求追加投资时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案例三:变更工程内容增项收费在这种骗局中,骗子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变更工程内容,增加额外的费用。
由于合同条款不够明确或者故意留下模糊空间,受害者往往不得不接受这些不合理的要求。
案例四:拖延工期索取违约金有些骗子公司在合同中设置苛刻的工期条款,然后在施工过程中故意拖延,最终以受害者违约为由索要高额违约金。
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和经验而陷入被动。
案例五:分包转包导致责任不明骗子公司可能在合同中承诺承担全部工程,但实际上却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没有资质的公司。
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问题,责任难以追究,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如何防范工程合同骗局?1. 仔细审查对方资质:在签订合同前,务必对合作方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包括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过往业绩等。
2. 明确合同条款:合同中的工期、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要明确具体,避免留下解释空间。
3. 拒绝不合理要求: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变更要求,要有勇气拒绝,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支持。
4. 保留证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及时保存相关的书面文件、电子邮件、短信等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5. 寻求专业帮助:遇到复杂情况时,不要犹豫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总结。
工程合同骗术案例分析
工程合同骗术案例分析某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一家声称专业从事道路建设的企业(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工程合同。
合同规定,乙方负责一段公路的建设工作,甲方按照工程进度支付相应的工程款。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甲方发现乙方提供的材料和施工质量均不符合约定标准,且乙方多次以各种理由要求提前支付工程款。
最终,甲方在支付了大部分款项后,乙方却突然宣布破产,工程停滞不前,甲方陷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常见的骗术特点:1. 虚假身份:乙方伪造了企业的资质和业绩,通过虚假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手段,骗取甲方的信任。
2. 低价中标:乙方通常会以低于市场价的报价吸引甲方,然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通过降低材料质量、拖延工期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
3. 提前付款:乙方会以各种理由要求甲方提前支付工程款,一旦收到款项,便开始拖延工程进度,甚至消失不见。
4. 合同漏洞:乙方在合同中设置模糊条款或者故意留下解释空间,为日后的违约行为提供便利。
针对这些骗术特点,我们提出以下防范策略:1. 严格审查:在签订合同前,甲方应对乙方的资质、业绩进行严格审查,必要时可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验证。
2. 明确合同条款:合同中的工程质量标准、材料来源、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应明确具体,不留解释余地。
3. 分阶段付款:根据工程进度分阶段付款,并设置合理的验收机制,确保每个阶段的工作达到预期标准后再支付相应款项。
4. 法律咨询:在签订合同前,最好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5. 保留证据: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甲方应保留所有相关的书面文件、通信记录等证据,一旦发生纠纷,这些都将成为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
工程合同骗术有哪些方法
工程合同骗术有哪些方法一、虚构项目诱签合同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或夸大工程项目信息,以高额利润为诱饵,吸引受害者签订合同。
他们可能会提供精心制作的假图纸、虚假的审批文件,甚至设置假冒的办公场所,以此来增加可信度。
二、要求预付款项在合同签订后,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支付预付款、保证金或定金。
一旦收到款项,他们便消失无踪,留下的只有一纸空文。
三、变更合同条款骗子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会以各种借口要求变更合同条款,如增加工程量、调整材料标准等,以此骗取更多的钱财。
四、拖延工期索赔通过故意拖延工程进度,骗子会在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提出索赔要求,迫使受害者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
五、质量问题敲诈骗子可能会在工程质量上做手脚,之后以修复问题为由,向受害者索取高额费用。
六、分包转包风险有些骗子会以分包或转包的方式,将工程交给第三方,而这些第三方往往是他们的同伙。
这样一来,受害者难以追踪真正的责任方,导致权益受损。
防范建议:1. 核实信息:在签订合同前,务必对项目信息、对方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包括实地考察、查询相关审批文件等。
2. 谨慎支付:对于预付款、保证金等款项,应在合同中明确支付条件和时间节点,并尽量采用银行保函等安全方式。
3. 明确条款:合同中的条款应具体明确,避免给予对方随意变更的空间。
同时,应有明确的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
4. 监督执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和进度监控,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
5. 法律咨询:在遇到合同纠纷时,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6. 保留证据:任何合同变更、交流沟通都应有书面记录,并妥善保存作为日后可能诉讼的证据。
李某某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
李某某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近日,浙江省一起李某某合同诈骗罪案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这一案例揭示了当前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不义之财,不惜违反法律规定对他人实施合同诈骗罪的卑劣手段。
案例一:李某某公司与他人签订的合同李某某在与一家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违反约定规定,对该公司实施了欺诈行为,该公司因而遭受较大损失。
李某某的行为触犯了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最终被警方侦破并受到法律惩治。
案例二:李某某以欺骗手段骗取他人信任李某某在与他人签订的合同中,以欺骗手段骗取了对方的信任,进而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警方调查后,发现李某某的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罪,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惩处,为受害者争取了相应的经济赔偿。
案例三:李某某打着虚假的旗号进行诈骗李某某在签订合同时,打着虚假的旗号,让对方相信合作的可行性,最终实施了欺诈行为。
此事最终被警方侦破,李某某也受到了合同诈骗罪的处罚。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人的利益,也对相关市场环境和商业信用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对于这一类犯罪行为,我们应当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提高受害人的维权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同时,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在签订合同时,应该认真核实合同的内容和条款,确保所有的合同内容都真实、合法、有效;在商务合作中,应该注重信誉和诚信,避免轻信虚假信息;如果发现任何涉嫌合同诈骗罪的情况,要及时报警,寻求法律援助。
总之,对于合同诈骗罪这类犯罪行为,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司法合作,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稳定的商业社会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很抱歉,作为AI语言模型,我不能写出那么多内容。
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需要更加关注文章的内容和价值。
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可以让你展开思路的意见和建议。
嘉善县警方侦破网络“红包”诈骗案
82经侦战报Briefing一个诈骗案带出幕后洗钱集团2019年7月30日,魏县公安局接到市民张某某报警称在网上参与刷单被骗近10万元。
接到报案后,魏县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刻向上级邯郸市反诈中心汇报并开展侦查工作。
当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网络诈骗分子利用网络的匿名性难以追踪性,以隐藏自己逃避法律制裁,这种情况给调查带来诸多困难。
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邯郸市反诈中心从海量的资金流中梳理线索,在猎网的大力协作对涉案网址进行溯源,抽丝剥茧,找到嫌疑人使用的网站管理后台,随即挖出后台管理员虚拟身份信息。
随着案情的步步深入,掌握证据逐渐增多。
公安机关发现此次案件并不仅是单纯的诈骗,一个横跨三省涉案金额达五百万的洗钱平台浮出了水面。
贪欲作祟 包工头改搭“洗钱平台”通过猎网平台的大数据追踪,警方先后在长沙、青岛抓获取款及洗钱平台犯罪嫌疑人3人。
继续深挖线索、顺藤摸瓜,2019年9月2日辗转湖北各地,经过大量实地摸排,展开抓捕行动,一举将涉案的10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据涉案人陈某交代,他是包工头出身,只听说搭建第四方支付平台来钱快,就伙同雷某于2019年代理了一个第四方网上支付平台。
后因做代理支付收益不高,便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第四方网上支付平台”,自此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被逮捕之前陈某还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行为销毁电话卡、格式化电脑,并删除了自己的交易聊天记录,妄图瞒天过海。
但在猎网平台大数据下他的犯罪行为还是展露无遗。
经初查,该窝点通过网上联系客户,负责为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搭建洗钱平台、违规开放支付接口并提供技术支持。
其中,该团伙非法搭建聚合支付、码商平台等50余个洗钱平台,为洗钱犯罪提供非法支付渠道资金达500余万元。
警方提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和难以追踪性实施了诸多诈骗犯罪活动。
当然“只要走过必留痕迹”各地警方在侦办此类案件中通过与猎网平台的合作,“以大数据技术抵抗大数据威胁”,联合猎网对作案网址进行分析溯源,对案件进行整合以此锁定犯罪团伙。
虚假合同 诈骗
虚假合同诈骗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虚假合同诈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网络犯罪。
虚假合同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最基本也最容易受害的方式是通过向受害者发送虚假合同来骗取钱财。
虚假合同诈骗的基本手段虚假合同诈骗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发送虚假合同。
骗子通常会假扮成正规公司或机构的代表,欺骗受害者签署虚假合同,并在合同中潜藏陷阱,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2.通过伪造合同等虚假文件诈骗。
骗子将自己虚构成某个机构或公司的代表,向受害者发送虚假合同等文件,骗得受害者信任后,以此为由骗取其钱财。
3.通过虚假投资等方式诈骗。
骗子通过制作虚假合同等文件,或是通过伪装成真实的投资机构进行诱惑,骗取受害者的投资款项,并许诺高额的投资回报,最终达到骗取巨额钱财的目的。
如何防范虚假合同诈骗为了防范虚假合同诈骗,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警惕。
在接到不明来源的电子邮件或短信时,要注意是否存在奇怪的语言或者内容逻辑存在疑点。
2.小心提防。
在签署任何文件之前,一定要弄清文件的来源,查看是否有虚假成分。
3.实事求是。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投资回报或者各种“快速致富”的承诺,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了解投资的前景和风险。
4.保护个人隐私。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或财务信息,尤其是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如无必要,最好不要储存在公共网络中。
5.注意保密。
在与公司或其他机构进行业务合作时,要注意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
如何应对虚假合同诈骗如果已经成为虚假合同诈骗的受害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行动:1.立即报警。
在发现受骗后,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尽可能保存有关证据,以便警方进行调查。
2.冻结账户。
如果受害者已经支付了款项,应立即与银行联系,冻结涉案账户,以减少损失。
3.寻求法律援助。
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对骗子进行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结论虚假合同诈骗是一种威胁人们财产安全的网络犯罪行为,如今已经普及到了社交软件等不同的网络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嘉善特大系列性合同诈骗案如何空手套白狼
作者:陈东升张范管亚群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05期
2012年3月31日,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人张某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5年。
至此,这起总案值600余万元的特大系列性合同诈骗案终于尘埃落定,该犯罪集团8名成员全部受到法律严惩。
翻开案卷,8名诈骗犯均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为社会闲散人员。
那么,他们是如何行骗的,又是在怎样的情境下逐步走向犯罪深渊的?
借高利贷承包工地空手套白狼
张某现年58岁,小学文化,早年在家务农。
2007年底,他萌生了承包工地做建筑生意的念头。
年过半百,另起炉灶,没有资金,咋一听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张某这个建筑行业的“门外汉”,脑子里想的却是一条不同寻常的发财之路,那就是借高利贷来承包工地。
张某将想法告诉小他一岁的嘉善城东村人沈某后,两人一拍即合。
2007年12月,他们在没有启动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借高利贷的方式筹集了几百万元,经朋友介绍承接到了嘉善某化工公司综合楼工程。
借了高利贷,就如同在自己面前挖了一个坑,洞越来越大,根本无法填补。
由于在承接工地时是挂靠在某建设有限公司嘉善分公司名下,张某、沈某并没有太当回事,一方面以资金紧张为名拖延工程进度,另一方面他们则继续在外借高利贷,短短数月时间内又接连以挂靠方式承接了嘉善西塘某塑料公司厂房建造、苏州吴江某山庄拆迁安置以及平湖市某农贸市场建造工程。
这样一来,张、沈两人手头上一下子拥有了四个建筑工地,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包工头。
四个工地的工程开工极其缓慢,而此时,高利贷债主们也纷至沓来,让他们连本带利还钱。
没有退路的张某、沈某通过密谋,决定以承包工地为名与建筑材料商签订合同,骗取建筑材料并低价销售,所得钱款拿来偿还个人债务和支付高额利息。
多家材料商在签订履行合同中受骗
张某十分善于伪装,为了达到行骗的目的,他通过虚构事实,私刻公章或假借名义的方式,并常以四个工地项目部经理身份自居,骗取建筑材料商的信任,进而大肆行骗。
经警方查证,张某为偿还高额负债而伙同沈某等人,自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期间,私刻印章、开空头支票,与8家受害企业签定钢材、建筑模板的购销合同,骗取的财物用于偿还高利贷,截至案发累计骗取钢材、模板共510余万元。
据侦办此案的嘉善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介绍,张某等人频频实施“空手套白狼”的伎俩,受害企业被骗的团团转,许多企业在上当很久后才识破张某等人的真面目。
2008年5月,张某以上海某工程公司嘉善项目部的名义与上海某实业公司签订一份总额96万元的钢材购销合同,约定分期按比例付款。
5月16日,张某支付了货款20万,在该公司催讨下,张某又于2009年3月支付了一张金额为76.35万元的远期支票一份。
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张某还拿出了房屋所有权证等作抵押。
2009年8月支票到期后,张某已不知去向。
经鉴定,支票为过期未改版的空头支票,房屋所有权也是假的。
2008年10月14日,张某以平湖某农贸市场工地项目部名义与上海一建筑装潢公司签订了租赁钢管、扣件合同。
至2009年5月,张某向该公司租借了800余吨、价值357万余元的钢管、扣件。
经查,钢管、扣件根本没有用在农贸市场在建工地,而是被狡猾的张某运至嘉善下甸庙、陶庄等地,低价出售给当地的废品回收店,销赃所得230余万元用于归还债务、支付运输费及个人挥霍。
虚报注册资本成立“空壳公司”
2009年2月至3月,张某因负债累累,先后将平湖、西塘两个工地转包给了他人承建。
据许多受害企业反映,2009年春节前后,张某就已经携款潜逃了。
张某逃跑后,高利贷债主们将目标转向沈某,加紧对他进行逼债。
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债务,压得沈某几乎喘不过气。
为此,他决定成立一家公司,专门进行合同诈骗来还债。
2009年3月,他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嘉善某担保公司的42岁女会计李某,将成立公司的手续交由她来办理。
李某在明知沈某无注册资金的情况下,向他人借了300万元用于验资,验资后立即抽逃资金,隐瞒事实真相骗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空壳公司”——“嘉善富邦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空壳公司”成立后,沈某疯狂进行诈骗活动。
为骗取受害企业的信任,他常常利用当前钢材、建筑模板行业的特点,以先支付小部分货款的方式,让受害企业尝点甜头,并逐步套牢,随后以周转资金为名拖延欠款,最终逃之夭夭。
2009年7月17日,沈某经人介绍,以“富邦公司”名义与某建筑模板厂签订20000张模板的供应合同,一个月时间,沈某派人提取了2.2万张模板后低价销售,诈骗财物价值57余万元。
债主助纣为虐成诈骗共犯
值得一提的是,此案中,高利贷债主朱某、姚某、颜某因急于冲抵债款,助纣为虐,借“富邦公司”为名多次为沈某介绍生意客户实施诈骗,完成了从放高利贷,到逼债,再到沆瀣一气、合伙诈骗的角色转变。
朱某和沈某同村,早年曾做过木匠,2003年与沈某合伙经营拉丝厂,生意亏本后关门。
张某和沈某在承接工地时,向朱某、姚某、颜某等人借过高利贷。
眼见沈某还不出债,债主们便利用各自的社会关系帮沈某联系建筑材料商,骗得材料后低价卖掉冲抵沈某的欠债。
2009年8、9月间,沈某等人以公司需要扩大生产为由,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开中介的郑某多次借款71万元,并以多张金额不等的“空头支票”做抵押。
2009年11月借款到期后,沈某“人间蒸发”,郑某这才发觉上当。
在这个“空壳公司”内部,组织严密、分工明确。
狡诈的沈某扮演着幕后老板的角色,他精心组织策划了一出出骗局。
2009年7月16日,沈某为了掩饰犯罪行为,在股东董某离开公司后,将无任何资金投入的干窑人阿仁变更为法人代表,成为其“傀儡”,而颜某则成了公司的副总,他们开始为沈某行骗提供更大的便利。
期间,沈某两次因为拖欠多家企业货款,出现无企业为其续约和供货的局面,阿仁和颜某粉墨登场,以“富邦公司”名义与两家木业厂签订合同,骗走货物价值20余万元。
抽丝拨茧警方摧毁诈骗集团
1年多时间,15家企业被骗财物600余万元。
该案涉案人数多、案情复杂、取证难度大。
2009年12月16日,嘉善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接到誉亨木业报案,经初步侦查于12月19日正式立案。
此时,张某、沈某都已逃匿。
2010年3月,警方对“富邦公司”的银行账户存款、汇款、验资账户、资金进出、支票申领情况、资产负债表等进行查询,结果许多数字显示为零,结合其他相关证据,警方认定这是一家专门为了诈骗而成立的“空壳公司”。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这起特大系列性合同诈骗案逐渐浮出水面。
警方历时2年多时间,走访多位被害人、证人,对价格鉴定结论书、送货单、购销合同等证据进行提取固定。
经过艰苦侦查,警方雷霆出击,2010年5月,沈某最先在江苏落网。
2010年12月底,警方在上海闵行区抓获张某。
2011年7月至8月,朱某、姚某等6人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2011年5月,沈某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万元。
2011年9月,颜某、朱某等五人分别被判处四至十年有期徒刑。
女会计李某因犯虚假注册资本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处罚金30000元。
案后思考教训深刻签订合同须谨慎
办案民警提醒,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多发,针对合同诈骗案,企业要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经营素质,在经营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合作伙伴、交易对象的信誉、主体资格、注册资金、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等等,对于首次交易的对象,应通过查验身份证或前往工商局查询资料来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和单位行骗,初期交易尽量不要以支票结算。
2.多方搜集信息。
可以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搜集不熟悉的交易对象的各种信息,着重获取对方经济实力、履行能力方面的信息。
3.便宜莫贪,对于一些没有科技含量但利润又特别高的交易更要特别小心,千万别急功近利,要注意一些反常现象,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4.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一定要看好自己的财物,在货款(货物)没到手之前,货物(货款)一定要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人货分离的情况,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5.凡事都要以书面形式“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变更合同一定要用书面形式。
财物签收要规范,盖章签名两不缺签,第三者签收要有委托书。
6.签合同要仔细慎重,最好有律师参与。
在生意交往过程中,不熟识的产品或技术、生产设备,必须弄清楚其市场价格、技术含量、性能、实际应用情况等才能进行交易,否则尽量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