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完与疑质围范件案用适序程易简事刑

合集下载

《新序杂事四》的阅读答案

《新序杂事四》的阅读答案

《新序杂事四》的阅读答案《新序杂事四》的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序杂事四》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序杂事四》的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

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

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

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

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

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

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

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

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

老子曰:报怨以德。

此之谓也。

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选自《新序杂事四》)注:①劬:qú 勤劳;②窳:yǔ 懒惰;③惄:nì 忧思。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B.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C.此梁之阴让也让:谦让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信:守信用1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可以横绝峨眉巅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因具以闻楚王因击沛公于坐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1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20.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

语文新高考考点训练30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技巧和方法

语文新高考考点训练30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技巧和方法

任务突破练三十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技巧和方法一、(2022·天津汉沽一中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

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至治元年,策.天下士于.廷,本为第一人,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

泰定元年春,除监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南,乞早正天讨。

”国制,范黄金为太庙神主,仁宗室盗竟窃去,本言:“在法,民间失盗,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

”又言:“中书宰执,日趋禁中,固宠苟安,兼旬不至中堂,壅滞机务,乞戒饬臣僚,自非入宿卫日,必诣.所署治事。

”皆不报。

逾月,调国子监丞。

夏,风烈地震,有旨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

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

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

蒙古千户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

本适与议,抗言:“铁失余党未诛,仁庙神主盗未得,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

”辞气激奋,众皆耸听。

冬,移兵部员外郎。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

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

居官清慎自持,粥至不给.。

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

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

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

谥正献。

(选自《元史·宋本传》,有改动)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聚经史穷.日夜读之穷:尽。

B.策.天下士于廷策:计策。

C.必诣.所署治事诣:到。

D.居官清慎自持,粥至不给.给:供应。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范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范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后汉书·范滂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志·卷十四原文_翻译及赏析

志·卷十四原文_翻译及赏析

志·卷十四原文_翻译及赏析志·卷十四魏徵等天文上若夫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依分野而命国,体众星而效官,动必顺时,教不违物,故能成变化之道,合阴阳之妙。

爰在庖牺,仰观俯察,谓以天之七曜、二十八星,周于穹圆之度,以丽十二位也。

在天成象,示见吉凶。

五纬入房,启姬王之肇迹,长星孛斗,鉴宋人之首乱,天意人事,同乎影响。

自夷王下堂而见诸侯,赧王登台而避责,《记》曰:“天子微,诸侯僭。

”于是师兵吞灭,僵仆原野。

秦氏以战国之余,怙兹凶暴,小星交斗,长彗横天。

汉高祖驱驾英雄,垦除灾害,五精从岁,七重晕毕,含枢曾缅,道不虚行。

自西京创制,多历年载。

世祖中兴,当涂驭物,金行水德,祗奉灵命,玄兆着明,天人不远。

昔者荥河献箓,温洛呈图,六爻摛范,三光宛备,则星官之书,自黄帝始。

高阳氏使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夏有昆吾,殷有巫咸,周之史佚,宋之子韦,鲁之梓慎,郑之裨灶,魏有石氏,齐有甘公,皆能言天文、察微变者也。

汉之传天数者,则有唐都、李寻之伦。

光武时,则有苏伯况、郎雅光,并能参伍天文,发扬善道,补益当时,监垂来世。

而河、洛图纬,虽有星占星官之名,未能尽列。

后汉张衡为太史令,铸浑天仪,总序经星,谓之《灵宪》。

其大略曰:“星也者,体生于地,精发于天。

紫宫为帝皇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坐,在野象物,在朝象官。

居其中央,谓之北斗,动系于占,实司王命。

四布于方,为二十八星,日月运行,历示休咎。

五纬经次,用彰祸福,则上天之心,于是见矣。

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微星之数万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动,咸得系命。

”而衡所铸之图,遇乱堙灭,星官名数,今亦不存。

三国时,吴太史令陈卓,始列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官,著于图录。

并注占赞,总有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二十八宿及辅官附坐一百八十二星,总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

宋元嘉中,太史令钱乐之所铸浑天铜仪,以朱黑白三色,用殊三家,而合陈卓之数。

党锢列传序原文翻译

党锢列传序原文翻译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全文翻译原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污,望风解印绶去。

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之散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

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白话释义: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

从小砥砺清高的名节,为州里人所推服,被举荐为孝廉。

当时冀州发生饥荒,盗贼四起,于是以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去查明情况。

范滂走马上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的远大志向。

等到到了冀州境内,那些太守县令自知藏污纳垢,于是纷纷离职逃跑。

范滂所弹劾上奏的那些贪官污吏,都是人们议论纷纷的对象。

后来皇帝下诏三府(太尉、司徒、司空)属官上报民间那些反映官吏贤能与否的歌谣,范滂因此劾奏了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多人。

尚书责备范滂所劾奏的太多,怀疑他掺杂了私人恩怨。

范滂回答说:“我所劾奏的人,假如不是才力不能胜任、污秽、狡猾贪暴为害百姓者,我是不会玷污上奏的文书的。

只是近来因为三公会议的日子就要到了,所以先劾奏那些急迫的,那些还没有调查清楚的。

再重新检查核对。

我听说农夫除去田里的野草,农作物一定长得又好又茂盛;忠臣除却朝廷里的奸人,国家的政治就会因此清明。

如果我的话有不一致的地方,我甘愿在众人面前受到惩罚。

”尚书不能驳难他。

范滂看到当时世道艰难,知道自己的意愿不能实现,于是辞职而去。

太守宗资先前已经听说了范滂的名声,请求他暂任功曹,委任他政事。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听雨堂记袁中道⑴乙未,中郎①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⑵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

子瞻之肮脏②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

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

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

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祐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

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

胡为乎招即来,麾③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

夫人责自照。

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

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⑶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

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

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

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注释】①中郎:即袁宏道,作者之兄。

①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

①麾:指挥、挥手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因B.且C.乃D.则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氏兄弟如古代君子一般,得一知己即可隐。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2019 年高考模拟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济宁一中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

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

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

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磐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

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

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B.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C.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D. 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11.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与叔云:“古之学者纯意于德行,而无意于功名;今之学者有意于功名,而未纯于德行。

至其下,则又为利而学也。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只就性上看,颜渊问仁,孔子告之以礼,仁与礼果异乎?陈平令周勃先入北军,亦不是推让功能底人,只是占便宜,令周勃先试难也。

人臣事君,当以王陵为正。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当与天地齐量,天地未尝老而人自老。

观今人之自老,又不及古人,其所以残生伤性固不一,且以人事之节论之:古人十五成童,二十弱冠,三十壮有室,四十强而仕;今人未成童已冠,未三十已娶,未四十已仕,所以为自老。

鲁平公欲见孟子,而不命驾之所之,及臧仓请而后命。

是平公恐嬖人之惑而不得见孟子,未有所为,观其意已贤矣。

或谓其无断,不忍违嬖人之意,是责之终无已也。

不明于始,必不能善其终。

近习之难明,唐之文宗去平公远甚,是皆可哀者也。

人之所夸与所仰慕,皆不出本等。

唐杜牧诣僧,僧不识,人言其名,亦不省,故诗曰:家住城南杜曲傍,两枝仙桂采时芳。

山僧都不知名姓,始觉空门兴味长。

因为之语云:“毁誉但能骄本等,利害但能动适用。

”王荆公教元泽求门宾,须博学善士,或谓发蒙,恐不必然。

公曰:“先入者为之主。

”予由是悟未尝讲学改易者,幼年先入者也。

韩魏公门人有击关夜出者,阍吏不得其赂,诘旦以锁损讦于公,公曰:“锁不堪用,付市买修来。

”凡财用于国则奢,于家则俭,人之病也。

识者谓韩魏公用家资如国用,谓不吝也;曾鲁公惜官物如己物,谓诚俭也。

王荆公着书立言,必以尧舜三代为则;而东坡所言,但较量汉唐而已。

观其所为,又全不相似。

名利皆不可好也,然好名者比之好利者差胜:好名则有所不为,好利则无所不为也。

张乖崖戏语云:“功业向上攀,官职直下觑。

”似为专意于卜数者言也。

或言:“章子厚在政府之日久,而亲族无一人历清要者。

”一宗室曰:“何足道者,前辈往往如是。

”有志于道德,功名不足论也;有志于功名,富贵不足论也;有志于富贵,则其与功名背驰亦远矣。

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厦门市2024 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原文及译文

《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原文及译文

《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原文及译文魏书·诸夏侯曹传原文作者:陈寿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

年十四,就师学。

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

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

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

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妆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

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

”乃着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颐质。

由是劫质者遂绝。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

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转领河南尹。

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

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赐伎乐名倡。

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

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

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谥曰忠侯,子充嗣。

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

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

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

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

充薨,子廙嗣。

【国学典籍】《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上

【国学典籍】《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上

【国学典籍】《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上方术列传上任文公郭宪许杨高获王乔谢夷吾杨由李南李郃段翳廖扶折像樊英仲尼称《易》有君子之道四焉,曰“卜筮者尚其占”。

占也者,先王所以定祸福,决嫌疑,幽赞于神明,遂知来物者也。

若夫阴阳推步之学,往往见于坟记矣。

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F639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窥也。

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候之部,钤决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赜、参验人区,时有可闻者焉。

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乃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于事也。

而斯道隐远,玄奥难原,故圣人不语怪神,罕言性命。

或开末而抑其端,或曲辞以章其义,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后王莽矫用符命,及光武尤信谶言,士之赴趣时宜者,皆骋驰穿凿,争谈之也。

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郑兴、贾逵,以附同称显;恒谭、尹敏,以乖忤沦败。

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

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奸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

子长亦云:“观阴阳之书,使人拘而多忌。

”盖为此也。

夫物之所偏,未能无蔽。

虽云大道,其硋或同。

若乃《诗》之失愚,《书》之失诬。

然则数术之失,至于诡俗乎?如令温柔敦厚而不愚,斯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斯深于《书》者也;极数知变而不诡俗,斯深于数术者也。

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

中世张衡为阴阳之宗,郎顗咎征最密,余亦班班名家焉。

其徒亦有雅才伟德,未必体极艺能。

今盖纠其推变尤长,可以弘补时事,因合表之云。

任文公,巴郡阆中人也。

父文孙,明晓天官风角秘要。

文公少修父术,州辟从事。

哀帝时,有言越巂太守欲反,刺史大惧,遣文公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

共止传舍,时,暴风卒至,文公遽趣白诸从事促去,当有逆变来害人者,因起驾速驱。

高考文言文【2020年高考上海卷】 朱熹·《宋若水传》;祁顺《守约轩记》

高考文言文【2020年高考上海卷】 朱熹·《宋若水传》;祁顺《守约轩记》

高考文言文【2020年高考上海卷】朱熹·《宋若水传》;祁顺《守约轩记》(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20分)宋若水传(宋)朱熹①宋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

自幼即知刻苦为学。

从州举试外省,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

授嘉州龙游县主簿。

②移知神泉县,始至,承废弛之余,首罢追胥①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无敢后者。

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②。

邑产黄雀,岁供诸司百万计。

公请罢之,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

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

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夺也。

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

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

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深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

衡山浮户③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④。

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

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

请筑山决水,使复故道。

”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

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

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

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

”事乃得已。

⑤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

②前令宿逋: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

③浮户:没有固定户籍的人口。

④寿岳:指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不能夺也()⑵俾移福建()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⑴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A.通达 B.严厉 C.舒展 D.长成⑵历数当时刑赏之缪()A.逐一B.严厉C.清楚D.反复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深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讳输棋译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讳输棋译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讳输棋译文《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译文阅读理解题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难,觉得困难的同学主要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公讳尧臣,字伯庸》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阅读(19分)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原文及翻译,五行志第七中之上原文及翻译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原文及翻译,五行志第七中之上原文及翻译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原文及翻译,五行志第七中之上原文及翻译五行志第七中之上经曰:“羞用五事(1)。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2)。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3)。

恭作肃(4),从作艾(V)(5),明作哲(6),聪作谋(7),作圣(8)。

休徵(9):曰肃,时雨若(10);艾 (V),时阳若(11);哲,时奥(燠)若(12);谋,时寒若(13);圣,时风若(14)咎徵(15):曰狂,恒雨若(16);僭,恒阳若(17);舒,恒奥(燠)若(18);急,恒寒若(19);需,恒风若(20)。

”(1)羞:“敬”之讹(钱大昕、江声说)。

五事:指古人修身的貌、言、视、听、思五件事。

(2)思:思虑。

王先谦曰:正文“思”下当有“心”字。

(3):当作“容”钱大昕、王念孙说)。

宽容。

(4)恭作肃:谓君貌恭则臣礼肃。

(5)从作V:谓君言从则臣职治。

V:治也。

(6)明作哲:谓君视明则臣昭哲。

(7)聪作谋:谓君听聪则臣进谋。

(8)容作圣:谓君思容则臣贤智。

(9)休徵:善行之验。

(10)肃,时雨若:谓居上而敬,则雨顺之。

若:顺从。

(11)V,时阳若;谓君政治,则阳顺之。

(12)哲,时奥若:谓君明哲,则冷暖以时应而顺之哲:明也燠:温也。

时:凡言时者谓行得其道,则冷暖寒暑风雨以时应而顺之。

(13)谋,时寒若:谓君深谋,则寒暑以时应而顺之。

(14)圣,时风若:谓君贤智,则风雨以时应而顺之。

(15)咎徵:恶行之验。

(16)狂,恒雨若:谓君狂,则风雨失调,长久为灾。

恒:凡言恒者,谓所行失道,则风雨寒暑失调,而长久为灾。

(17)僭,恒阳若:谓君僭(差失),则阴阳失调,而长久为灾。

(18)舒,恒奥若:谓君舒(迟缓),则冷暖失调,而长久为灾。

(19)急,恒寒若:谓君急(急躁),则寒暑失调,而长久为灾。

(20)W,恒风若:谓君W(愚蒙),则风雨失调,而长久为灾。

W(mèng,又读méng):晦也。

隆平集卷八

隆平集卷八

隆平集卷八卷八范仲淹,字希文,唐相复冰之后。

其先邠州人,后徙居苏州。

祖:赞,仕钱氏为秘书监。

仲淹二岁丧父,而母改适长山朱氏,故从继父姓。

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曰朱说。

后丧母服除,始复其姓而改今名。

初以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表掌府学士。

上书执政万馀言,皆时之先务。

及终丧,殊又荐之,除秘阁校理。

明道初,召为右司谏,累擢天章阁待制,落职,知饶州。

元昊叛,复待制,知永兴军。

夏竦为陕西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改知延州。

降官,知耀州,职如故。

徙庆州,复旧官,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时始分陕西为四路也。

庆历二年,除邠州观察使,辞不拜。

迁枢密直学士,为陕西路招讨使。

三年,枢密副使,是秋,改参知政事。

四年,出为陕西、河东宣抚使。

五年,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邠州,以疾请知邓州,加给事中,知杭州,迁礼部侍郎。

祀明堂恩,进户部,徙青州,疾甚,请颖州,未至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子:纯佑、纯仁、纯礼、纯粹。

御篆其神道碑额曰:“褒贤”。

所著《丹阳集》二十卷、奏议十七卷。

仲淹事母至孝,以母在时家甚贫,及既贵,非宾客不食肉,妻孥膳服,仅足而已。

姑苏之范,皆疏属,而置义庄以赒给之。

天下想闻其风采,贤士大夫以不获登其门为耻,下至里巷,远及夷狄,皆知其名字,众莫知其所以然也。

初,章献太后欲以冬至御会庆殿,太常具仪,请天子率百官献寿,仲淹在秘阁,上疏言:“王者奉亲于内,则有家人礼;若称觞殿下,是以天子北面行人臣事,抑尊损威,不可为后世法。

”不报,又请太后复辟,遂出通判河中府。

又章献太后遗诏,以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参决军国事,仲淹上疏言:“太后,母之名号也,未闻因保育而代立者。

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天下疑陛下不可一日无母后之助也。

”太妃虽受太后册,遂不复同听政。

郭皇后废,上书谏,不报,与御史中丞孔道辅,合谏官、御史伏阙谏,遣中贵人谕令诣中书,宰相曰:“汉、唐废后久矣。

”仲淹曰:“何为援前世衰政,以累圣朝!”明日,将留百官班,揖宰相廷争至待漏院,有诏出知睦州,即日就道。

三国志卷九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

三国志卷九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白话文翻译(夏侯惇传、夏侯渊传、曹仁传、曹洪传、曹洪传、曹真传、曹爽传、夏侯尚传、夏侯玄)夏侯惇传,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郡人,夏侯婴的后代。

十四岁时,跟着一位老师学习,有人污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将那人杀了,因此,他以刚烈而闻名于郡里。

太祖刚刚兴兵时,夏侯惇做他的副将,跟随太祖南征北战。

太祖兼任奋武将军时,以夏侯惇为司马,让他驻守在白马一带,又任命他为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

太祖征讨陶谦时,留下夏侯惇守濮阳。

张邈背叛太祖迎奉吕布,当时太祖的家小在鄄城,夏侯惇听到这一消息,轻车简从前往鄄城,在途中与吕布遭遇,两军交战。

吕布后撤至濮阳,偷袭得到了夏侯惇的辎重,又派将领假装投降,把夏侯惇抓了起来,要他交出宝物。

夏侯惇军中一时震惊。

夏侯惇的得力将领韩浩守在营门口,把各将领都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得贸然行动,夏侯惇的军队才慢慢稳定下来。

韩浩到了夏侯惇的住所,怒斥挟持夏侯惇的人说:“你们这些凶残的叛逆者,居然敢将大将军挟持作为人质,难道你们不想活了?而且我身负讨伐叛贼的使命,难道我会因为一个大将军,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又哭着对夏侯惇说:“国法如此,我不得不这样做!”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

劫持者害怕得连连叩头,说:“我们只求给我们路费,让我们回去罢!”韩浩痛斥劫持者的行为,将他们全部杀了。

夏侯惇免于一死。

太祖听说了这件事,对韩浩说:“你的做法可以作为万世之法。

”于是发布命令,今后如有劫持人质的,连人质一同消灭,不要顾忌人质,以后劫持人质的事再也没有发生。

太祖从徐州回来,夏侯惇随太祖去征讨吕布,被流箭射伤左眼。

他又领任了陈留、济阴太守的职务,为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截断太寿水做成一个池塘,他亲自担土,带领将士们一起向老百姓宣传种稻的好处,老百姓得以渡过了难关。

夏侯惇不久又被任命为河南尹。

太祖平定河北,夏侯惇担任后卫以阻挡后面的追敌。

攻下邺城后,升他为伏波将军,仍担任河南尹一职,允许他见机行事,不受各种等级的限制。

清陈子性《陈子性藏书集》

清陈子性《陈子性藏书集》

清陈子性《陈子性藏书集》清陈子性《陈子性藏书集》[清] 陈子性邵序余不敏自承。

圣恩简兹监副,日有兢兢,虑臣职难称,盖以历之为道。

体精而用,弘非圣莫作,百贤莫述。

克择家不解其奥猥,以管窥之见争门各户,举一废百,甚者凶煞概置勿论,专取吉神制化。

夫天道有吉凶,如人心之有理欲也,从理者必绝乎欲,趋吉者必避乎凶。

今以吉而制凶,是仍吉凶互用也,必吉凶互用而后为奇,亦必理欲交乘而后为圣乎!此即制之而胜,已为古人之所必诛。

况制之不胜,则是以无所忌惮而自取灭亡也!岂不殆哉?余于地理一书,业既修而行世。

他如璇玑、现衡、历象、日月星辰、九河五岳诸书较论颇详,犹虑邪说未能书息。

彼山林之士,必将有实获,我心可肩羽翼之。

寄者闻岭南有子性陈君,善用诸家其所论断,悉依古初作历之旨。

为心焉之,奈道里阻,长思莫能致。

壬戌秋思化汪子,从泰西﨨民毕公来。

京师谒余于署余询之日,子从粤来,必知粤事。

子性陈君亦尝物色其人乎?汪子日是翁原钦天监吏值鼎革隐于诸生,以道中人言道中事,宜其亲切而著明也。

若论世谊则彼仕胜国会与先祖君美公为同朝台为诸生,又出于番禺县令汉狮叔祖之门,师弟相得甚深,吾故执通家子礼事之。

临别多所赠言,今请以质先生,因示以袖中所携诗歌,温柔敦厚不愧风人,余沉吟久之。

汪子日未也,复出藏书一帙,日是子翁命吾呈政先生者,余闻言而喜,盥手而受。

每于瞻云望气之暇,焚香披阅,倏分缕析了如指掌,为之悠然神往,性情丰采,若或见之固知。

书名日藏,非求问世独是。

今天子,重历学访遗书异时。

临轩谘求,余将举是编以对。

陈君虽欲终老,名山为一家言,不可得矣。

藏云乎哉!时:康熙岁次丙寅日缠寿星之次。

奉政大夫欽天監左監副加二級年家眷,待生泰衢頓首拜题。

训序公家训子少事章句,渔鼠百家穷年乞石而艰于一第,无所发泄退而游心。

历学谬为海内,见推,今老矣。

夫土达而在上,则行其道,以经世,而事在立功;穷而在下,则守其道,以藏身,而事在立言。

予读孙孟书,尊孔孟教,修辞明道未暇也,星历所掌特一艺耳,又非所以,行世徒为子孙训耳。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卷(2)《汉书》选篇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卷(2)《汉书》选篇

2021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卷(2)《汉书》选篇(2)《汉书》选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

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

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

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

从上甘泉,既至,会殿中,(陈)庆与廷尉范延寿语,时庆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今尚书持我事来,当于此决。

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

”方进于是举劾庆曰:“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

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

”庆坐免官。

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无何,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

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

后为少府,数馈遗汤。

信、威幸得备九卿,不思尽忠正身,内自知行辟亡功效,而官媚邪臣,欲以徼幸,苟得亡耻。

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

过恶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以示天下。

”奏可。

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

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

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

”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

谥曰恭侯,长子宣嗣。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B.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C.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D.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古为官名。

智囊上智·掌握大局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智囊上智·掌握大局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智囊上智·掌握大局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原文】一操一纵,度越①意表。

寻常所惊,豪杰所了②。

集“见大”。

【注释】①度越:超出、超越。

②了:了解。

【译文】处理事情的不同细节以及方略,往往是出乎预料之外的。

这是普通人所惊异而不能理解的,然而豪杰之士却能通晓。

集此为“见大”卷,即以小见大。

太公孔子【原文】太公望①封于齐。

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

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

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②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

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少正卯与孔子同时。

孔子之门人三孔子盈三虚③。

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④。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

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

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评〕齐所以无惰民,所以终不为弱国。

韩非《五蠹》之论本此。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

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

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

壬人佥士⑤,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

唐萧瑀好奉佛,太宗令出家。

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⑥献诗。

敕⑦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

”罢官度为道士。

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

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注释】①太公望:吕尚,名望,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故称太公。

②弃民:不可教训应该抛弃的人。

③三盈三虚:指孔子的门徒多次被少正卯的讲学吸引走了。

《薛居正字子平》阅读答案及翻译

《薛居正字子平》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 达成 10-13 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

父仁谦,周太子来宾。

居正少勤学,有弘愿。

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认为有公辅之量。

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手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

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

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显德六年,使沧州定民租。

不多,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宋初,迁户部侍郎。

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

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

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

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

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

时河南府饥,流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召集,浃旬间民尽复业。

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

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

”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

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中书,已不可以言,但指庑间储水器。

左右取水至,不可以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

居正气势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

性孝行纯,居家节俭。

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

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一直不替。

(选自《宋史·薛居正传》,有修改)10.以下对画波涛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汉乾祐初 / 史弘肇领侍卫亲军 / 威权震主 / 残忍自恣 / 无敢忤其意者 / 其手下吏告民犯盐禁法 /当死/B.汉乾祐初 / 史弘肇领侍卫 / 亲军威权震主 / 残忍自恣 / 无敢忤其意者 / 其手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C.汉乾祐初 / 史弘肇领侍卫亲军 / 威权震主 / 残忍自恣 / 无敢忤其意者 / 其手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D.汉乾祐初 / 史弘肇领侍卫 / 亲军威权震主 / 残忍自恣 / 无敢忤其意者 / 其手下吏告民犯盐禁法 /当死/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太子来宾,古代官职名,从唐朝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简易程序适用案件范围质疑与完善刘小涛【摘要】我国现行刑事简易程序制度存在的最大或最突出的问题是刑事简易程序制度的体系不完备,一些重要的刑事简易程序制度上完全没有建立起来,主要包括辩诉交易程序、处刑命令程序。

认罪处刑出行程序可以说基本未建立。

其他简易程序如上诉审简易程序、缺席审判程序、快速起诉程序、起诉便宜等也未建立起来。

完善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制度的基本措施应当是,首先对我国基本的刑事简易程序进行系统设计,然后完善每一项程序规则,用于办案中的辩诉交易制度、起诉便宜制度是完善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值得考虑的途径之一。

法律以追求正义为己任,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实体之正义,但是当今随着犯罪率的不断提高,这种实体正义所带来的时间上的无节制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高效率的简易程序日益受到青睐。

同时简易程序的实践运行备受关注,在此笔者将对其运用程序之一,即辩诉程序作简要分析。

一、刑事简易程序的起源与概念制度的历史发展的轨迹与逻辑论证往往出现惊人的巨大反差。

比如,从逻辑上讲,实体法应优先与程序法,程序法的最终以意义是满足实体法在现实中兑现的自然要求,而历史发展的事实则恰恰相反,程序往往陷于实体法首先用于解决纠纷,程序法先与实体法而产生。

简易程序也是这样,在人类解决纠纷的早期,简易方式往往是先行的,此后逐渐完善起来形成相对正规的普通程序。

比如血亲复仇、就地处决这些在笔者看来属于不公正的简易程序最低形式往往首先用于解决纠纷,而审明裁判和决斗这样的公正的简易程序的最低形态往往也是最古老的诉讼形式。

在人类社会法制发展的早期,整个司法制度都处于在逐渐摸索的过程,如何解决纠纷的程序即诉讼程序在当时都是比较简单的,不可能再现形成完备的普通程序之后在创设简易程序。

当时所使用的诉讼程序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均属于简易程序的范围。

主要有血亲复仇、就地处决、神明裁判和决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受到犯罪浪潮的冲击,怎样最大的减少司法资源的投入来取的刑事诉讼的最大的效率成了各国所考虑的问题,而大幅度提高诉讼效率的有效方法则是广泛地采用简易程序。

其间简易程序进入了发达发展阶段。

在二战后各国刑事简易程序的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也最为有效的改革是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及其扩展。

随后各国纷纷针对简易程序中的辩诉制度进行了借鉴和筹措,辩诉制度成为简易程序的核心发展。

从上述关于刑事简易程序的起源和发展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刑事简易程序的现实发展过程也是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过程,反过来刑事司法制度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刑事简易程序的历史。

刑事简易程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即从刑事简易程序逐渐发达使刑事普通程序得以完善,然后又在刑事普通程序的基础上产生了现实意义上的刑事简易程序。

第二、刑事简易程序历史是一个由迷信向科学迈进的历史,原始形态下的有血亲复仇、就地处决、神明裁判和决斗等程序是简易程序的低级形式,控告式或纠问式较之原始形态的简易程序科学性大为提高,而现代意义上的刑事简易程序则以认罪答辩程序这一个大幅度减少法庭调查程序的简易程序为核心,逐渐扩展开来,直至发展到辩诉交易程序的产生。

第三、刑事简易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内在规律的体现,是刑事诉讼程序自然发展的必然现象。

理论界有人认为,简易程序的产生源于刑事案件的不断增加,这些观点实际上只关注了刑事简易程序发展的现象而未深入其本质,换句话说,即使没有所谓诉讼爆炸和犯罪浪潮的冲击,刑事简易程序也是存在的。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针对刑事简易程序这样的定性,刑事简易程序是对形势普通程序的简化,是具有简易程序的一般特征。

比如,对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简化属于广义上的刑事简易程序的范围,而狭义上的刑事简易程序是指对刑事正式庭审程序的简化;刑事简易程序也包括刑事初审简易程序和刑事救济审简易程序,而刑事初审简易程序是刑事简易程序的典型。

狭义上的刑事简易程序的内在机理也是对刑事诉讼一般结构的简化,包括主体简化与行为方式简化两个层次;狭义上的刑事简易程序的共同特点是对刑事审判法庭调查程序的免除或大幅度减少;刑事简易程序的核心措施是通过设置刑事庭审前争议的焦点来整理程序确定正式庭审的程度。

二、刑事简易程序的简化模式辩诉制度刑事简易程序的理论模式是在对刑事简易程序的涵义、价值和底线分析后所提出的问题。

刑事简易程序的基本模式可以以此为标准划分为主体简化模式和方式简化模式。

对刑事诉讼基本结构一般形态的主体构成进行简化后形成的刑事简易程序理论模式是主体简化模式。

方式简化模式是不考虑诉讼主体简化模式的前提下对诉讼主体实体诉讼行为的简化,其实只是放松对诉讼主体的程序约束而由诉讼主体根据其追求简易与效率的本性采取恰当行动。

主要包括:其一,推定的事实——认罪处刑程序。

其二,形式真实——辩诉交易程序。

其三,司法机关认定的真实——处刑命令程序。

下面就针对简易程序中的辩诉制度进行探讨:(—)辩诉交易制度的含义关于辩诉交易的含义界定,国内外理论界有很多表述。

有的认为:辩诉交易,是指在庭前由被告人作承认犯罪、不予辩护也不作有罪答辩,控方降低指控强度,双方经过协商达成协议并提交法庭审决的程序。

也有人如此界定其含义,认为;所谓辩诉交易,是指检察官与被告人及其律师经过谈判和讨价还价达成由被告人认罪换取不起诉或较轻刑罚的协议。

在我国理论界通说认为,辩诉交易,又称为答辩谈判或答辩协议;仅仅从辩诉交易本身来看,它是指被告方与控诉方达成的一种协议。

这种协议的前提是被告方表示认罪,作认罪答辩;而控诉方则相应的撤消部分指控、降格控诉或建议法官从轻判刑等许诺以作为交换。

但如果把辩诉交易作为一种制度来理解,所谓辩诉交易是指法官在法庭上对控辩双方在庭审前就本案的事实、定罪和量刑达成的协议进行审查、确认的审判制度。

(二) 辩诉交易的价值讨论在司法资源的投入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形下,司法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时,诉交易是司法机关对案件单方认定事实清楚的情形下采取的简化程序,是提高诉讼效率的重大举措。

但是,辩诉交易解纷机制弱化了探求真相的能力,并不能保证是有罪者受到应得的惩罚,因此,辩诉交易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种种的批评、责难甚至攻击。

应当正视的是任何的事物都利弊兼具,辩诉交易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不能因其不足而摒弃,而是应该完善其弊端是这一机制得以更好的发挥其高效率的优点,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至少可以进行实践,这一点不应该有太大的异议。

如果我们下决心尝试这样一种致力于提高司法效率的制度,那么我们的重点任务便是在辩诉交易制度中加入防止司法不公正现象产生及其出现司法不公以后加以救济的机制。

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是辩诉交易制度的目标,而保障司法正义不因采用辩诉交易制度而牺牲,这是辩诉交易运行的基本原则。

保障司法正义的实现,笔者认为总的指导思想是,先进行试点实践,试点实践阶段步子要小,适用要严,不必照搬美国的做法。

为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辩诉交易中司法正义的实现。

第一:限制辩诉交易的适用范围辩诉交易制度尽管在美国也是颇有争议,但“在州和联邦两级,全部刑事案件中至少有90%没有进入审理阶段”。

这意味着辩诉交易在美国刑事司法中适用的量很大。

作为一项提高效率的辩诉交易制度,其适用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量,便无法实现提高效率的目的。

适用比例之大小,取决于辩诉交易制度之上的限制之多少。

限制条件越多,适用比例就越底,反之亦然。

但是,就我国来说,在对辩诉交易制度既缺乏信心,有缺乏经验的初期,对辩诉交易制度的实行应采取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以确保司法正义的实现。

当然,这种严格的限制也是适度的,如果限制过严,辩诉交易制度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对辩诉交易适用的限制,可以表现为从正面加以规定,规定那些情况可以适用,也可以从反面作出消极的规定,即规定那些情况下不得适用辩诉交易。

规定不适用辩诉交易的情况更具有可操作性。

应当限制适用的情况可能是很多的,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犯罪的情节特别严重。

这里所说的严重,不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情节严重,而是指对于量刑有重大影响的情节严重,包括后果特别严重、手段特别恶劣等等。

虽然属于可以进行交易,但如果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就不应该允许进行交易。

比如,一般的盗窃、诈骗等财产性犯罪可以适用辩诉交易,但是如果是特别重大或特别恶劣的盗窃、诈骗,给受害人或国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特别巨大损失,则不得进行辩诉交易。

2、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累犯。

这样一些特殊的犯罪分子,其主观恶性特别深,社会危害性也特别大,教育改造的难度也大,本身属于应当从重处罚的对象,因而不得进行辩诉交易。

犯罪的性质严重。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或者社会危险性大,就不得适用辩诉交易。

3、性质严重的犯罪,主要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性犯罪、故意实施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毒品犯罪等。

这些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或公民最为重大的利益。

因而将这类犯罪排除在适用辩诉交易的范围之外,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辩诉交易作为一项制度对提高效率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第二:限制减轻指控或处罚的幅度辩诉交易的形式包括了以被告人认罪为前提的相对不起诉、减少指控事项和向法院提出从轻的量刑请求,其中后两种形式都涉及刑罚让步的幅度问题。

如果放弃刑罚的幅度过大,不仅有损司法正义,而且会大大减损刑罚应有的功能。

因此,限制交易的幅度是必要的。

还有一点也是必须强调的,辩诉交易多发生在控方取证困难的场合。

因而如果证据已经充足,不存在被宣告无罪之虞,而且有不属于轻微的犯罪,对于控诉来说,自无进行交易之必要。

控方向法院突出从轻量刑之请求,也是辩诉交易的一种形式。

这种请求成为交易的结果时,法院通常必须满足这种请求,以体现和维护司法的诚信。

但是控方在以请求法院从轻量刑作为交易的代价时,不能承诺大幅度减轻刑罚。

为此应当限制减轻刑罚的幅度。

减轻刑罚的幅度过大或者过小都是不合理的。

过大会使司法的公正性被严重牺牲,且不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过小则缺乏吸引力会大大降低成交率。

因此,在实行辩诉交易制度的时候,有必要制定一个指导性规范,供控诉方提出量刑建议和法官审查量刑建议时进行参照。

第三:建立辩诉交易的司法审查机制如果缺乏必要的审查监督机制,辩诉交易因为缺乏必要的制约而很难防止牺牲正义进行交易的情形。

各种审查监督机制可能都很重要,或者说都不可缺少,他们能从各个方面对辩诉交易进行制约,防止其进行无原则的交易,但其中司法审查机制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种制约才具有法律的效率,可以直接否定一项错误的交易。

能从各个方面对辩诉交易进行制约,防止其进行无原则的交易。

司法审查意味着控诉机关与辩护方达成交易协议后,有义务接受法院的审查,而法官亦有权撤消公诉机关与辩护方达成的交易。

辩诉交易作为一项制度一旦确立,应该保持它的公信力,法官有权推翻达成的任何交易,但法官也不得随意行使这项权力,否则辩诉交易便会名存实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