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B.C.D.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3、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M、N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N>M B.生成H的质量相等2C.相对原子质量:N>M D.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4、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A.密度B.可燃性C.溶解性D.能否与水反应6、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6 B.32 C.64 D.967、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8、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0、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为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车胎因为暴晒而发生爆炸 D.气球因为充气过多而引起爆炸11、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B.都是黑色固体C.都能导电D.硬度都很大1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3、下列净化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A.沉淀B.过滤C.消毒D.蒸馏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15、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16、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四)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史上最严历的“环保法”开始实施.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①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②结合当地资源实况,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淸洁能源③监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推放④用密目网覆羞建筑工地内裸土以减少扬尘.A.只有③④ 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2.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汽油B.煤 C.天然气D.氢气3.高氯酸按(NH4ClO4)是一种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O2B.N2 C.CO2D.Cl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死亡B.计算机房失火只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煤矿矿井通风并严禁烟火,可以有效地防止爆炸事故D.某物质完全燃浇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5.下列场所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合的是()A.液化气站B.农产品批发市场C.面粉厂D.电影院等娱乐场所6.关于乙烯气(C2H4)燃烧C2H4+3O22CO2+2H2O的反应认识正确的是()A.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3:2:2B.1个乙烯气和3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在常温和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D.7g乙烯与24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9g水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B.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时遇明火一定爆炸8.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正确的是()A.Fe+O2FeO2B.NaOH+CuSO4=Cu(OH)2↓+Na2SO4C.2CO+O22CO2↑D.2Mg+CO22MgO+C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B.图示中x的数值为3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710.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C.二氧化碳能用作气体肥料D.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11.将A,B两种物质各20g混合加热,B完全反应,生成16gC和8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A.l:l B.1:2 C.1:5 D.1:412.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B.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C.大量使用煤、石油造成大气污染,因此使用天燃气可以避免污染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储存困难13.同学们对某化学反应的共识如下:①反应在点燃条件下进行②属于化合反应③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④各物质的质量比为7:4:11.符合以上要求的反应是()A.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14.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在温度什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A.隔绝氧气 B.降温到着火点以下C.移走可燃物D.无法判断15.初中化学学习了几种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天然循环中水分子和水分子的能量都不变B.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C.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来实现D.二氧化碳的循环与大自然的森林绿化面积无关16.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木条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木条的质量小B.蜡烛燃烧后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C.50g冰融化后变成水的质量还是50g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17.根据化学方程式X+NaOH=Y+H2O进行推断,X与Y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A.X=Y B.X=Y+18 C.Y=X+40 D.Y﹣X=22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导中不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因素A CO2和H20在光照条件下生成葡萄糖,而CO2溶于H20却生成碳酸反应条件B 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产物是CO2,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产物是CO反应物的量C 氯酸钾在加热时反应较慢,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用铜粉加热而不用铜片反应物种类A.A B.B C.C D.D19.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下列设计中能达到目的是(已知浓氨水显碱姓,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紅色)()A.实验的设计是为了探究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B.探究的是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探究的是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D.探究的是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如图所示几种物质,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若甲的质量变化为14g,则丁的质量变化应为35gD.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4:7,则二者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2分)21.化学学科的特征是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变化和特征.(1)定性方面:下面是某同学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关系的理解.请帮助完善:(2)定量方面:铝在常温下很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保护铝不被腐蚀,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该反应中铝、氧气与氧化铝反应的质量比为9:8:17 ;若生成10.2g氧化铝,则被氧化的铝的质量为 5.4 g.2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完成下列探究:(1)如图1: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离低不同的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是蜡烛都熄灭且下层的蜡烛先熄灭,本实验中放置两支蜡烛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分别向集满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淸石灰水,并充分振荡发现二者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如图2:先在烧钚内壁上贴上干的和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再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敞口集气瓶轻轻放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现象是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本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运动论的知识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烧杯内壁贴的干的石蕊纸条起对照作用,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3.阳春三月,同学们相约去郊游,请跟随他们的活动过程来体验一下其中涵含的化学原理吧!(1)集体出发:他们乘坐的是以天然气为动力的环保型大巴车.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到达营地:他们安顿好帐篷开始生火做饭.先把检到的木柴聚拢并架空,目的是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用所带的火柴引燃报纸.再放到木柴下,这是因为报纸的着火点比木柴低所以更容易燃烧;如果火苗很小,可通过用扇子扇或用嘴吹等方式来使燃烧更旺,原理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促进燃烧;他们还把篝火周围的树叶干草等淸除干净,这是通过隔绝可燃物来防止火灾发生,最后他们用沙土把火堆覆盖,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失火.(3)篝火晚会:除了唱歌跳舞,小明还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他用棉花包住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向棉花上滴几滴水,棉花会迅速燃烧,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 O2↑,根据燃烧条件分析,该反应为棉花的燃烧提供了提供了氧气和热量.24.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其实质是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它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进行研究和综合解决.下面是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1)白磷能燃烧的实验是②(填序号);(2)②③作为对照实验.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3)①②作为对照实验,烧杯中的水应是热(填“冷”或“热”)水;设计二者想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氧气;(4)若①中的水为冷水,①③不能(填“能”或“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条件改变对反应事物没有影响;(5)该实验不涉及探究物质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该条件是物质的可燃性;对于燃烧过程来说这三个条件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填三者关系).三、实验与探究(2个小题,共20分)25.质量守恒定律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图1是对该定律的探究实验,请完善:(1)图1是四位同学设计的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图,他们先分别把装置放到托盘天平上进行调平后取下,然后再进行反应.理论上最不合理的设计是甲组.理由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没有密封,所以导致天平不能平衡,如果按该同学的设计,反应后天平指针会偏右(“偏左”、“偏右”);若不改变本组药品来验证守恒定律.应将该组的装置按以上丙图改进最好.(2)丙、丁两组产生的共同现象是气球膨胀,它们反应后放在天平上,发现依然会有不平衡的现象.若不考虑气密性.可能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气球膨胀,因此装置受到的浮力会增大.综上分析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由气体参加或生成时要保持装置密闭,体积不变.(3)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②④⑤⑥(填序号)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4)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方框内应再填入 2 (填数字)个粒子,请根据图示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26.实验室现有双氧水、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及如图仪器,请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少量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仪器组装序号为CDFG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2)实验室为了获得二氧化碳,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并选择图中的ABEH 仪器(填序号)进行制取并收集,首先进行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由此我们归纳出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3)在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有如下实验:甲乙丙丁大理石mg 块状块状粉末状粉末状盐酸(足量)稀盐酸浓盐酸稀盐酸浓盐酸ng①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乙对照(填编号).②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③综合分析.你认为反应最剧烈的是丁(填编号)由上述探究推测.实验室制CO2不选择碳酸钠(一种CO2灭火器的固体粉末原料)的理由可能是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四、分析与计算(1个小题,共8分)27.某补钙剂的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其说明书中表明破酸钙含量是60%.其他成分不含鈣且不与盐酸反应.现取1Og补钙剂进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试通过计算判断该补钙剂中碳酸钙含量是否与说明书相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史上最严历的“环保法”开始实施.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①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②结合当地资源实况,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淸洁能源③监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推放④用密目网覆羞建筑工地内裸土以减少扬尘.A.只有③④ 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三大主要污染,只要有利于环境的措施都是可取的.可从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染治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在现代社会中禁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是不合理的;②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可保护环境;③监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可减少水体的污染;④用密目网覆盖建筑工地内裸土以减少扬尘,可减少环境污染.故选:B.【点评】治理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2.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汽油B.煤 C.天然气D.氢气【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氢气、天然气、煤、汽油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B、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D、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高氯酸按(NH4ClO4)是一种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O2B.N2 C.CO2D.Cl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利用分解反应的特征,由物质的组成判断高氯酸铵(NH4ClO4)后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高氯酸铵的化学式NH4ClO4,该物质由N、H、O、Cl四种元素组成,其组成中不含C元素;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而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则可判断高氯酸铵分解不可能产生由C、O元素组成的CO2.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死亡B.计算机房失火只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煤矿矿井通风并严禁烟火,可以有效地防止爆炸事故D.某物质完全燃浇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无毒,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判断.B.计算机房失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C.根据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来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使从死亡的原因不是中毐,而是窒息,所以错误.B.计算机房内有大量的电线,电失火不能用能导电的泡沫灭火器,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说法错误;C.矿井里通风良好,可以有效的降低矿井内部的温度,禁止烟火可以防止燃烧的发生,使爆炸的条件都消失,可以有效的防止爆炸事故.故正确;D.某物质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氧元素是否含有无法确定,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解答好本题.5.下列场所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合的是()A.液化气站B.农产品批发市场C.面粉厂D.电影院等娱乐场所【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安全图标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该图标是易燃物标志,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相符;B、该图是可循环利用标志,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C、该图是禁止吸烟标志,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相符;D、该图是安全出口标志,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相符;故选B.【点评】掌握常见的图标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关于乙烯气(C2H4)燃烧C2H4+3O22CO2+2H2O的反应认识正确的是()A.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3:2:2B.1个乙烯气和3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在常温和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D.7g乙烯与24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9g水【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比来分析;B.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C.根据反应条件来分析;D.根据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来分析.【解答】解:A.在此反应中乙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8:96:88:36=7:24:22:9,故错误;B.该方程式的微观意义是:每1个乙烯分子和3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故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的,故错误;D.在化学反应:C2H4+3O22CO2+2H2O,分析可知:28 96 3628:96:36=7g:24g:9g,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相关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有较全面的了解,属基础知识考查题.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B.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时遇明火一定爆炸【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B.根据燃料燃烧的产物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D.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解答】解:A.可燃物咋空气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正确;B.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错误;C.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D.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正确的是()A.Fe+O2FeO2B.NaOH+CuSO4=Cu(OH)2↓+Na2SO4C.2CO+O22CO2↑D.2Mg+CO22MgO+C【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CuSO4=Cu(OH)2↓+Na2SO4.C、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一氧化碳、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O+O22CO2.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B.图示中x的数值为3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7【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氧化反应;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结合氧化反应的定义及元素的化合价、并计算物质的质量比.【解答】解: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A、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产生氢气分子的个数是3,因此x=3,故说法正确;C、由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前化合物中的氢元素变成了单质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成0价,故说法错误;D、反应中甲烷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是1:1,因此质量比为:16:28=4:7,故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特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10.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C.二氧化碳能用作气体肥料D.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首先了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对ABCD四个选项做出正确判断即可;【解答】解: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受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可选;B、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是物质的状态,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但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的特点,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故不可选;C、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D、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故选A.【点评】本题以二氧化碳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物质的化学性和物理性的区别.11.将A,B两种物质各20g混合加热,B完全反应,生成16gC和8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A.l:l B.1:2 C.1:5 D.1: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解答】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20gB完全反应后生成16gC和8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4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4g:20g=1:5.故选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12.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B.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C.大量使用煤、石油造成大气污染,因此使用天燃气可以避免污染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储存困难【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人类获取能源的方法来分析;。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A.1:1 B.2:1 C.4:1 D.5:13、如图所示,等体积的 A、B 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A.B 瓶中有水流入 B.A 瓶中有水流C.A,B 瓶中均有水流入 D.A,B 瓶均无水流入4、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A.血浆7.35-7.45 B.胆汁7.1-7.3C.胃液0.9-1.5 D.胰液7.5-8.05、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D.稀有气体6、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亮氨酸是氧化物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7、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8、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不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质D.一定是混合物9、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11、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D.易溶于水2、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抱薪救火D.聚沙成塔3、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是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题目之一,下列有关pH试纸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 B.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C.把显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D.测出石灰水的pH为12.44、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5、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A.金aU B.锰Mn C.氦he D.银AG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用蓝紫色火焰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7、“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8、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9、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0、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11、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O2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3、下列仪器在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用蓝紫色火焰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5、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6、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7、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8、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离子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0、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12、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及答案(1)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及答案(1)(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B.氯化钾(KCl)和磷酸二氢铵[(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1/2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3、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元素种类D.物质总质量4、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A.中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密度比空气的大2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固体B.倾倒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7、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8、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7 B.9 C.10 D.19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0、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九)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雾霾”治理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大力开发下列能源不符合治理“雾霾”要求的是()A.水能B.太阳能C.化石能源D.风能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取用固体粉末B.加热液体C.检验气密性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3.中国智慧,自成语境,对下列成语语境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B.死灰复燃﹣﹣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C.水火不容﹣﹣可燃物不溶于水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5.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A.①②B.②③C.③ D.①③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B.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C.莱芜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D.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7.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B.青蒿素是由C15H22O5分子构成C.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提取青蒿素宜在低温下进行8.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变红,③不变红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反应的因素A 二氧化碳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光合作用时则生成葡萄糖反应条件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A B.B C.C D.D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20 3 2 20反应后质量/g X 28 2 0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7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1.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A.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该反应中共有4种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13.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铜粉必须足量,否则测得氧气含量的结果偏小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4.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8:1C.参加反应的A与生成C的质量之比是8:11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15.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A.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B.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既说明铁丝具有可燃性,又说明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燃烧D.既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又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三、理解与应用(共5小题,满分32分)16.Ga2S3(硫化镓)是制作二维超薄半导体的材料之一.图Ⅰ、图Ⅱ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Ⅲ分别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图Ⅲ中x的数值为.(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4个镓原子;2个硫离子.(3)硫化镓属于(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17.在点燃的条件下,磷的一种单质与氧气发生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反应,试回答:(1)在乙中虚线右侧画出缺少的相关粒子的图形.(2)从甲图中可判断该磷单质是由(填微粒种类)构成的;(3)乙到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18.汽车的飞速发展将带来环境与能源的双重危急.(1)一般汽车所用燃料为汽油或柴油,是把热的原油按照各成分不同分离得到.(2)汽车玻璃水的主要成分是甲醇(CH3OH),其性质与乙醇(C2H5OH)一样具有可燃性.①写出甲醇(CH3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若要证明甲醇的燃烧产物,除用到火柴、酒精灯、干冷的烧杯外,还应补充的一种药品为.③若要区分甲醇和乙醇,可通过测定甲醇和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质量,再根据CO2和H2O的质量计算出,然后与甲醇、乙醇的组成进行比较,即可区分.(3)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SO2、CO、NO、悬浮颗粒等污染物,治理的方法有:①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让CO与NO反应,生成物之一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以压缩天然气(简称CNG)作汽车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表示为:6CO2+6H2O X+6O2,则X的化学式为.(5)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乙烯的质量之比为.19.“东方之星”号客轮于2015年6月1日发生翻沉事故.6月3日为了方便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搜救,在舱底用氧炔焰对空气舱位置进行切割.(1)乙炔气体属于(填序号,下同).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氧化物(2)氧炔焰是乙炔气体和氧气反应产生的高温火焰.氧炔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乙炔与氧气按照的体积比反应,切割效果最好.(3)由于沉船燃料没有抽掉,切割可能导致起火,现场准备了灭火设施,干粉灭火器是一种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铵)灭火的.①磷酸二氢铵中含有NH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②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4)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②楼房起火,应该开窗通风③厨房天然气泄露,要打开抽油烟机排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实验.20.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其中A在空气中的含量为21%,B在常温下为液体,A→E反应剧烈,火星四射,且E是一种黑色固体.(说明:“﹣”反应关系,“→”转化关系).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 ,D ,E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3)A→E反应很容易失败,试列举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两点原因①,②.四、实验与探究(共4小题,满分27分)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C的名称.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结束后,若要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除了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2)实验室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分别是(填装置序号,下同).(3)图中的C、D、E三种收集气体的装置,均可用F装置代替.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从F装置的(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F装置的端通入.(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22.某学习小组拟定“探究鱼鳔内气体的成分”为课题,他们将收集的鱼鳔固定在水槽底部,用针刺破后,采用法收集两瓶鳔内气体.(1)向其中的一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鱼鳔内气体中一定含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另一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集气瓶容积的,说明鳔内气体中一定含有,若用红磷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可能的原因是,(任答两点).(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可以比较鱼鳔内气体成分的含量与空气中气体成分含量,其结论是:.23.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24.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3)小红按如图所示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设计实验】验证黄色固体为Mg3N2,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黄色固体为Mg3N2【反思交流】①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②空气中N2的含量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之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五、分析与计算(共2小题,满分11分)25.对于含有68g过氧化氢的双氧水能产生多少克氧气,小海同学利用化学式进行了解答,如表中所示.请改正小海的错误:解:68g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8g××100%=68g×=64g,因为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过氧化氢,所以68g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质量为64g.改正:.26.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已知25g水垢与盛有过量的稀盐酸的烧杯共重100g,在电子称上混合后连续称其质量,4分钟内每一分钟读一次数.结果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 1 2 3 4质量/g 100g95g 92g 91.2g91.2g(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雾霾”治理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大力开发下列能源不符合治理“雾霾”要求的是()A.水能B.太阳能C.化石能源D.风能【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空气污染的结果,空气的污染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解答】解:A、水能发电是利用水的流动做功发电,没有污染,符合治理“雾霾”要求,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没有污染且属于可再生能源,符合治理“雾霾”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C、化石能源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能产生大量污染物,且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治理“雾霾”要求,故C符合题意;D、风能发电是利用风的流动做功,使轮子转动发电,没有污染,属于新能源,符合治理“雾霾”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熟记空气污染途径,并知道如何防止空气污染,为净化我们的空气出力.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取用固体粉末B.加热液体C.检验气密性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图中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中国智慧,自成语境,对下列成语语境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B.死灰复燃﹣﹣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C.水火不容﹣﹣可燃物不溶于水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B、复燃是重新燃烧,只要燃烧条件充分,就可燃烧;C、水火不容是指水和火不能同时存在;D、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解答】解:A、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同时也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此选项正确;B、复燃是重新燃烧,只要燃烧条件充分,就可燃烧,故此选项正确;C、水火不容是指水和火不能同时存在,并不是指可燃物不溶于水,故此选项错误;D、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是成语包含化学知识的考查题,能够结合化学知识分析成语中提供的变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涉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钢和铁的区别.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分析】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B、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C、单质与化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D、氧化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关系判断.【解答】解:A、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者是包含关系,所以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D、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交叉关系,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类和反应类型的判断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A.①②B.②③C.③ D.①③【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解答】解:①碳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②氧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③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本身不变,故不需要原子的重新组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B.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C.莱芜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D.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分析】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为富氧空气;B、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解答;C、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解答】解:A、21:79与空气的成分相差不大,故错误;B、氮气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可用作食品防腐剂,正确;C、莱芜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错误;D、铁丝不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而是在氧气中,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B.青蒿素是由C15H22O5分子构成C.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提取青蒿素宜在低温下进行【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青蒿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题意,青蒿素在湿、热条件下易分解,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B、青蒿素是由C15H22O5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青蒿素在湿、热条件下易分解,提取青蒿素宜在低温下进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变红,③不变红【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解答】解: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B.【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反应的因素A 二氧化碳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光合作用时则生成葡萄糖反应条件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A B.B C.C D.D【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温度,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物质间的接触面积越充分,反应速度越快;反应物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反应速度越快;通常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其反应速率等;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光合作用时则生成葡萄糖,说明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故选项推理合理.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说明反应的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选项推理合理.。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水平测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湿衣晒干 C.粮食酿酒 D.石蜡熔化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A.金刚石、石墨、C60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4、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5、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7、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B.使用一次性餐具C.自带水杯出行D.对垃圾进行分类8、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A.H2B.4H——4个氢元素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2CO——两个二氧化碳分子29、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化学试卷(2020年最新)
C.氢气还原氧化铜:紫红色固体变为黑色,试管内壁上有水雾出现
D.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现象: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放热,固体逐渐减少
7.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拉瓦锡通过燃烧磷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P+502 点燃 2P2O5 化合反应
高温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C+2Cu0
分别加入硫酸铜溶 分别加入到硫酸铜溶液
木条
液
中
方案二
分 别 伸 入 燃 着 的分别加入肥皂水搅分别看颜色
木条
拌
分别在氧气中点燃
13.将 CO2 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热试管,然后在试管中加入活性炭振荡, 溶液颜色的变化( )
A.红色—→无色—→紫色
B.红色—→紫色—→无色
C.无色—→紫色—→红色
B 汽油应密封保存
汽油分子间隔变小
C 两根铁轨中间要留有缝隙
原子子间存在间隔,冬天缝隙变小,夏 天变大
D 液氧、氧气都能支持燃烧
两者的分子构成相同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氮气和呼出气体 硬水和软水
双氧水和水
铁粉和二氧化锰
方案一 分 别 伸 入 带 火 星分别蒸干
D.蓝色—→紫色—→无色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氧化铜粉
碳粉
空气
在空气中灼烧
B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
过量的铁粉
过滤
C 氮气
水蒸气
足量生石灰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2、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嘱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A.O2和H2O的含量B.O2和N2的含量C.O2和H2的含量D.O2和CO2的含量3、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C. D.7、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核外电子 B.原子 C.分子 D.离子8、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A.1:1 B.2:1 C.4:1 D.5:1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A.氮气 B.二氧化硫C.固体粉尘 D.工业废水10、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 B.氧气C.二氧化碳 D.氮气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质12、在 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13、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14、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A.X>Y>Z B.Y>Z>X C.Y>X>Z D.Z>Y>X15、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 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 C.CH4D.C2H4O1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消雪融 D.铁杵磨针17、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
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七)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2.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是()A.Cl B.Cl﹣C.2 Cl D.Cl2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圆圈内为钙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钙的元素符号为CaB.钙元素位于第四周期C.钙原子的质量是40.08×10﹣22kgD.钙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04.将如图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其中浓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关于该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进一步吸收二氧化碳B.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C.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D.该装置需要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5.在FeSO4、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是22%,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20% B.34% C.38% D.78%6.对于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相等B.质量几乎相等C.属同一种元素D.属于铁的三种同位素7.下列正确的是()A.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B.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Na和NaCl中的钠元素化合价分别为0和+1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这种单质的化学式的是()A.N B.CO C.Cu D.Cl9.下图是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制取B.收集C.验满D.检验性质10.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夹没有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B.燃烧匙内盛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C.用木炭替代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时以及反应前后①质量变小;②质量不变;③性质不改变;④化学性质不改变;⑤能加快反应速度;⑥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则会使氧气的产量减少;⑦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②③B.①④⑤⑥ C.②④D.②③⑤⑦1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M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则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M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C6H12O6B.该反应式可以写成:O2+M→CO2+H2OC.M的质量为1克D.反应掉的(或生成的)的物质质量比为O2:CO2:H2O:M=96:90:56:451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接近80℃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14.写出下列符号(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两个硫酸根离子(3)指出符号中数字的意义:CO2.15.写出或配平化学方程式(1)硫磺在空气中燃烧(2)配平:①□C6H6+□O2═□CO2+□H2O,配平后的系数从左到右依次为(3)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常温情况下能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16.某同学在游览杭州宝石山时发现有一块宋代石刻有不同度腐蚀.导致石刻腐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减缓石刻腐蚀,请你提一条建议.17.在生产酱油的过程中,如果用添加盐酸的办法加速酱油生产,会导致产品中氯丙醇的含量偏高,影响人体健康.若氯丙醇的化学如图所示:则该氯丙醇由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按H、C、O、Cl的顺序).18.下表为取自杭州三个地区的河流和自来水水温、pH、溶解氧、氨一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五项常规指标的测定数据及国家Ⅲ类水标准).釆样地点水温(℃)p H 溶解氧(mg/L)氨﹣氮(mg/L)高锰酸盐指数(mg/L)甲河19.7 6.29 2.549 4.911 5.776乙河19.0 5.94 4.902 3.342 8.243丙河18.6 6.03 8.824 0.911 5.332自来水18.0 6.31 10.196 0.149 1.420Ⅲ类水标准6~9 ≥3 ≤1 ≤6(1)与国家Ⅲ类水标准对比,河中所有的指标都合格;(2)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三条河的河水分别培养泥鳅,在不同处理时间段河水对泥鳅红细胞某项指标的影响率如图.分析该图可知,河的河水对泥鳅红细胞某项指标的影响最大;(3)河水中溶解氧下降可能产生的后果(写出其中一种):.三、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甲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2)甲、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乙方法的优点是(答一点即可).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16分)20.如图是某化肥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根据相关的信息计算:(1)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为,化肥中N元素的质量为.(2)该化肥(填“是“或“不是“)纯净的NH4HCO3,请用相关计算来支持你的判断(写出计算过程).21.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同学选取成分完全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15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隔2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20分钟数据如下表.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质量/克0 1.8 2.8 3.4 3.9 4.3 4.8 5.2 5.5 5.5 5.5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0 0.6 1.2 1.7 2.2 2.7 3.2 3.6 3.9 4.2 4.4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2)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的稀盐酸反应最终能生成克二氧化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空气是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天然资源;空气有自净能力,但排放到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会严重污染空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曾被称“惰性气体”.【解答】解:A、空气是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天然资源,故A正确;B、空气有自净能力,能净化空气中的少量有害气体,故B正确;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多少是按体积计算的,不是按质量计算的,故C不正确;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惰性气体”,故D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严重污染空气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空气的各成分是按体积计算的.考查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2.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是()A.Cl B.Cl﹣C.2 Cl D.Cl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存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各选项中化学用语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存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A、Cl可表示氯原子,故选项错误.B、Cl﹣可表示氯离子,故选项错误.C、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故选项错误.D、Cl2可表示氯分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是保存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常见化学用语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圆圈内为钙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钙的元素符号为CaB.钙元素位于第四周期C.钙原子的质量是40.08×10﹣22kgD.钙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钙元素的信息,及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钙元素的信息可知:钙的元素符号为:Ca;故A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钙元素的信息可知:钙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故B正确;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故C 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钙元素的信息可知:钙的原子序数为20,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信息进行解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4.将如图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其中浓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关于该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进一步吸收二氧化碳B.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C.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D.该装置需要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考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实验的过程.澄清石灰水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故A错误;B、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不变蓝色,不用置对照组,故B错误;C、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故C错误;D、该装置需要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在FeSO4、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是22%,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能是()A.20% B.34% C.38% D.78%【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FeSO4和Fe2(SO4)3两物质的组成特点,可知混合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可计算出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进而可计算出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解:在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32:(16×4)=1:2,由于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2%×2=44%,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44%=34%.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找出FeSO4、Fe2(SO4)3和FeS的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主要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对于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相等B.质量几乎相等C.属同一种元素D.属于铁的三种同位素【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其质子数不变,变化的只是核外电子的数目.【解答】解:A、金属原和他的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核电荷数相同,说法正确.B、由于电子的质量与中子和质子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Fe、Fe2+、Fe3+三种微粒的质量几乎相等,故B说法正确.C、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属,说法正确.D、Fe、Fe2+、Fe3+三种微粒只有电子数不同,不属于铁的三种同位素,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应明确在原子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和在离子中的关系不同,原子变化为离子,主要是电子得失的原因.7.下列正确的是()A.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B.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Na和NaCl中的钠元素化合价分别为0和+1【考点】元素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单核微粒才属于同种元素进行分析;B、根据离子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可能相等进行分析;C、根据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进行分析;D、根据单质的化合价是0,氯化钠中钠显示+1价进行分析.【解答】解: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单核微粒才属于同种元素,水分子和氟化氢分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是不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B、离子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可能相等,但是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错误;C、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C错误;D、单质的化合价是0,氯化钠中钠显示+1价,故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氧化物的特点,氧化物的定义,了解了根据化合价的判断方法来做题的方法.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这种单质的化学式的是()A.N B.CO C.Cu D.Cl【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N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符号是一氧化氮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D、Cl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氯元素,表示一个氯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下图是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制取B.收集C.验满D.检验性质【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图D中,倒入二氧化碳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因此图示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图D中,倒入二氧化碳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和性质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0.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夹没有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B.燃烧匙内盛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C.用木炭替代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用此装置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很多因素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反应后没有冷却到室温等.【解答】解:A、弹簧夹没夹紧,在红磷燃烧中,由于放热,导致装置的空气体积膨胀而逸出,最后进入装置内补充的水会更多,而使结果偏大.故此项正确.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不能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此说法错误.C、用木炭替代红磷,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压变化小,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此项错误.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使集气瓶内空气逸出,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此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从多角度考查了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因素,很全面,是一道不错的试题.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时以及反应前后①质量变小;②质量不变;③性质不改变;④化学性质不改变;⑤能加快反应速度;⑥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则会使氧气的产量减少;⑦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②③B.①④⑤⑥ C.②④D.②③⑤⑦【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去分析,即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非“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既不是“万能”的,又不是“唯一”的,如二氧化锰是加速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不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可以用二氧化锰,也可以用氧化铁等;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而氧气的产量不变,只是反应慢.故正确的描述是②④.故选C.【点评】催化剂的特点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要验证某物质是否是某物质的催化剂时需要验证三点: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1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M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则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M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C6H12O6B.该反应式可以写成:O2+M→CO2+H2OC.M的质量为1克D.反应掉的(或生成的)的物质质量比为O2:CO2:H2O:M=96:90:56:45【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推测x的值;根据物质的质量增加或减少,可判断其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生成物为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100﹣12)g××100%=24g,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为(56﹣2)g××100%=6g,24g+6g=30g,所以M中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46g﹣30g=16g.含有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6:1;所以M的化学式为C2H6O,故不正确的.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式可以写成:M+O2→CO2+H2O,故B正确;C.氧气反应后少了96g说明反应了96g,二氧化碳多了88g说明生成了88g 二氧化碳,水蒸气多了54g说明生成了54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属于反应物,并且反应了88+54﹣96=46g,所以X值为0;故C不正确,D.反应掉的(或生成的)的物质质量比为O2:CO2:H2O:M=(100﹣4):(89﹣1):(55﹣1):(46﹣0)=96:88:54:45.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度不大.1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接近80℃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温度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利用该图示可以来探究燃烧的条件.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作对比,说明温度相同,但若没氧气也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作对比,温度相同,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也不能燃烧.【解答】解:A、现象①③同样的温度,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两者的着火点不同.B、现象①白磷在80℃时燃烧,说明白磷的燃点应比80℃低.D、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白磷温度相同,但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控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没有氧气可燃物不能燃烧.C、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AD.【点评】可燃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燃烧.所以利用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可以得到灭火的原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14.写出下列符号(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2)两个硫酸根离子2SO42﹣(3)指出符号中数字的意义: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O;(2)两个硫酸根离子就是在硫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SO42﹣;(3)CO2中的2表示的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填: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5.写出或配平化学方程式(1)硫磺在空气中燃烧S+O2SO2(2)配平:①□C6H6+□O2═□CO2+□H2O,配平后的系数从左到右依次为2、15、12、6(3)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常温情况下能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解答】解:(1)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6H6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6、3,同时扩大2倍,则C6H6、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5、12、6.(3)过氧化钠在常温情况下能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三)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1.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拧干衣服B. 食物腐败C. 写粉笔字D. 粉碎废纸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SiB. FeC. AlD. O3.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最外层电子数D. 核外电子数4. 下列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 2HB. 2H+C. H2OD. 2H25.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氧气B. 氯化钠C. 铁D. 水6. 将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 吸附B. 沉降C. 蒸馏D. 过滤的是7.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A. 氧化钙——CaO2B. 氢氧化钠——NaOHC. 氯化钾——KClD. 二氧化碳——CO28.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9.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的气体是10. 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A. 氮气B. 二氧化碳C. 氧气D. 水蒸气11. 下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C. 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D.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12. 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A.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 二氧化锰可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 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雾霾治理措施的是13.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治理雾霾势在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六)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答案填到题后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的蒸发B.食物的腐败C.金属的冶炼D.蜡烛的燃烧2.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固体粉末C.滴加液体D.过滤粗盐水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诗人远远就能闻到梅花散发的香味,说明()A.分子很大 B.分子变成了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4.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化合物B.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D.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两个氮分子2N B.钙离子Ca2+C.两个氢原子2H2 D.氧化镁MgO26.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为,“”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生成物甲的化学式为()A.H2B.H2O C.CO D.CO27.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9.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10.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C.D.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部含有质子和中子1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CO2和COD.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5%过氧化氢溶液二、填空题:13.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3)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14.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目的是.(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填序号)A.纯蓝墨水笔B.碳素墨水笔C.圆珠笔(3)做饭时,有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4)硫化镉是“纹身彩贴”的主要成分,可经皮肤进入人体内,干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已知硫化镉中镉(Cd)元素化合价为+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是.(5)用活性炭除去装修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利用了它的性.(6)家庭中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7)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8)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①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②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原理灭火(填序号).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5.小芳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后,关上活塞,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1,回答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中白磷能够在水下燃烧的原因是.(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E中的实验现象是.(5)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6)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更加激烈,图2供选的气体发生装置中最合适的是:(填字母)三、探究题:16.如图为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猜想](I )含可燃性气体CO ;(Ⅱ)含可燃性气体CH 4;(Ⅲ)含可燃性气体CO 和CH 4.[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瓶内水倒出,并将瓶口向下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备用.[进行实验]步骤 实验搡作 实验现象 结论(1)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目的是除CO 2等酸性气体. (2)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目的是除去水份,使气体干燥.(3)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②. ;证明有生成;证明有CO2生成.[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存在,其方法是[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四、推断题:17.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D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已略去.试推断:(1)写出乙的化学式:;(2)写出物质C转化成物质D的一个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五、计算题(共5分)18.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明同学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进行计算.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放入锥形瓶里,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数据处理】(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2)请帮小明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并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答案填到题后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的蒸发B.食物的腐败C.金属的冶炼D.蜡烛的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精蒸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金属的冶炼的过程中有金属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入固体粉末C.滴加液体D.过滤粗盐水【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诗人远远就能闻到梅花散发的香味,说明()A.分子很大 B.分子变成了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题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进入诗人的鼻子中,碰到嗅觉细胞,故闻到香味.【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很小,故此项所以错误.B、分子分成原子可用来解释化学变化,气体的扩散的物理变化,所以错误.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性质可以解释气味、挥发、蒸发、扩散等,所以正确.D、分子之间有间隙能解释物态变化、热胀冷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体积和等现象,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了解粒子的性质及应用,掌握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4.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化合物B.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D.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计算判断.D、根据醋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一个醋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合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两个氮分子2N B.钙离子Ca2+C.两个氢原子2H2 D.氧化镁Mg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其化学式为:Mg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元素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6.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为,“”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生成物甲的化学式为()A.H2B.H2O C.CO D.CO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分析生成的甲的构成,写出化学式.【解答】解:在反应前有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四个氧原子,反应后有两个氧原子、四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所以,甲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甲的化学式是:CO2.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会观察分子结构模拟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分析物质的构成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7.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C、由汉语名称“碘”,可知其元素种类;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情况;D、根据化合价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A正确;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B正确;C、由汉语名称“碘”,可知其为非金属元素;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C正确;D、根据化合价原则“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3×(﹣2)=0,故x=+5价,故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9.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软化就是减少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根据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分析;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根据自然界的水的净化过程,得到的水的组成、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A、煮沸的过程中碳酸氢盐(易溶)会分解,生成碳酸盐(难溶),而使得钙离子、镁离子形成的暂时硬度消除,故A正确;B、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源之一,内含大量的有毒成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故B错误;C、水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C正确;D、净水的方法有沉淀:除去大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除去色素和异味;过滤:除去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消毒,除去细菌;蒸馏:除去可溶性固体杂质,故D正确.故选B.【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10.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C.D.【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根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可知: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则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高锰酸钾分解完毕则不变;钾元素和锰元素存在于固体中,其质量不变,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则不变分析质量分数的变化.【解答】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钾元素存在于固体中,其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不变,因此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错误;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锰元素存在于固体中,其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直到反应完不变,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不变,故正确;C、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高锰酸钾分解完毕,则不再减小,剩余固体不会是0,故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则保持不变而不会减小,故错误.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及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部含有质子和中子【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A.考虑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回答;B.根据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考虑;C.考虑催化剂的专一性,分析本题;D.根据氢原子的结构考虑.【解答】解: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为化学变化,可能为物理变化,故错误;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二者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正确;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但二氧化锰不能作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故错误;D.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氢原子的原子核无中子,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1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CO2和COD.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5%过氧化氢溶液【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硬水与软水.【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肥皂水放入硬水中搅拌后不能产生泡沫,放入软水中能够产生较多的泡沫,即产生了不同的现象,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C、CO2和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用“用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故C选项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水不能,分别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体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水,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