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复习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春》课文复习

9、春朱自清一、应掌握的词语朗润rùn 买弄 nòng 婉wǎn转嘹liáo亮烘托抖擞dǒusǒu 黄晕yùn) 水涨zhǎ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â薄bó烟捉迷藏cáng 披蓑(suō)戴笠lì筑巢(cháo)繁花胳膊静默欣欣然花枝招展呼朋引伴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润泽。
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烘托:衬托,陪衬。
黄晕(yùn):昏黄不明。
买弄:有意显示、炫耀。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酝酿::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摇动,婀娜多姿。
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三、应掌握的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字佩弦,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朱自清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
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四、名句及与课文有关的古诗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游湖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风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如此中来。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1 春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是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二、字音字词散(sǎn)在草丛散(sàn)会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窠(kē)应和(hè)蓑笠(suō lì)抖擞(dǒu sǒu)三、研究课文第一部分(1 段):盼春——写出盼春的心情,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7 段):绘春——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草木花卉竞相争荣、春雨如丝、老老少少抖擞精神的春日图景。
第三部分(8-10 段):赞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春天“新”“美”“力”。
1.赏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表达效果?【解析】运用了反复、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拟人化,表达了人们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也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感情基调。
2.分析“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的妙处?【解析】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3.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解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小草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的调皮可爱,表现出春草萌发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作者不经意间发现春草时的惊喜之情。
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颜色能否调换顺序?【解析】不能,这三种颜色分别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对应,不能调换。
5.分析“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闹”字的妙处。
【解析】“闹”是动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蜜蜂鸣叫的声响,表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侧面表现出春花的繁茂、香艳。
6.分析“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呀”的表达效果。
【解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野花种类繁多和遍地都是,表现出春花遍地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朱自清《春》课文复习

《春》朱自清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整体感知1、盼春(1-2)----绘春(3-7)----赞春(8-10)2、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盼春(1-2):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脚步近了:拟人,照应“盼”字,准确地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以及作者因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心情。
内容:盼春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刚:照应上文的“近”,“近”是未到,“刚”是已到。
全句: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3.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全句:排比,拟人。
体现了山色明朗、冰雪融化、春日融融的景象,表达作者喜悦心情。
绘春(3-7)春草图:(抓住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的特点)1.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拟人,把春草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样子,表现它顽强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前者指质地,后者指颜色,突出春草之“新”。
2.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了春草长势旺盛,突出它的生机勃勃。
3.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侧面描写,“坐、趟、打、踢、跑、捉”写出了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从侧面写出了春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4.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全句:以风的轻衬托出草的软,突出春草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春花图:(从色味、虚实、动静几个方面来写)(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
“你,我”指的是桃树,杏树,梨树。
第1课《春》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增强气势,说服力强;(3)便于
抒情,感染力强。
答题模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
力的写出了…….的特点,增强语势,强烈
的表达了……感情。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 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 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四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本文用了多种修 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 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 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
五、作业布置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 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图画。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 夏、秋、冬季中的一种代表景物。(夏树、秋叶、冬雪等) 要求:最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50—200。
3、请赏析划线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眼睛,像星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 眼睛”“星星”,写出了野花的娇小和明艳,突出春天的特点。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 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 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 天嘹亮地响着。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 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 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 天嘹亮地响着。
复习巩固《春》

复习巩固《春》
首先明确复习课的课时目标:
1.巩固强化所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写作
能力
复习课上关注的内容:
1.基础知识
2.阅读理解
3.语言应用(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复习巩固,通过反馈来引导学生重点把
握。
二、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朗读和一些关键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
学生整体把握。
(一)作者为什么要加入一幅迎春图?
(二)结尾三个句子各有什么含义?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
三、重点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语言,学习作者丰富的修辞手法。
文章结尾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青年,你能不能也运
用三个比喻句来写写秋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课件

拓展延伸
匆匆的早晨,匆匆的车流,匆匆的行人。都市一夜的风尘,愁闷,此 刻被晨雾洗的干干净净。
雾飘缈地行。越来越浓,迷了路,润了花,酥了心,舔绿了万户千 村。 春雾是一个谜,朝阳掀开了迷底。
扑向绿色的怀抱,拥抱火红的艳阳春。 不知是人催绿了春,还是春唤醒了人。
1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01揣摩课文和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02妙词佳句赏析,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23
巩固练习
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好像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 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天到来了,三五成群的大雁向遥远的南方飞去。它们那优雅的身姿 衬托着这如宝石般光洁的蓝天。那黑白相间的羽毛映照着东方的晨曦 ,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9
拓展延伸
2.节选《春的序曲》钱珍赐
抓一把春雨,鸟语花香便从指缝中溢出;呷一口琼浆,心瓣便落满 蜜蜂。呵,春雨!自然界的美容师,大地因你而饱满,人间因你而鲜活。 晨舞挤开了门,将清香湿我一身。是天边的彩云?是柳梢初绽的嫩晴? 晚了,我成了追春的人。
24
拓展延伸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5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谢谢
。
不能,因为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力量由小 变大,时间从先到后,三个比喻形象的点明了春天的生长过程, 结尾照应开头。运用排比情势抒发了作者强烈爱好和赞美春的 真挚情感,点明文章主旨。
《春》复习资料

《春》复习资料一、理解文章内容1、课文第3段描绘“春草图”,从哪些角度来写?运用到了人的哪些感官?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春草的情态(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的角度来写;运用了视觉与触觉的感官;写出了春草生命力强、嫩、绿、多、软绵(草软绵绵的)的特点;表达对春草的喜爱、赞美之情。
2、课文第3段写人的活动和感受,有什么作用?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属于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写出了春草软绵的特点,进一步突出了春草的可爱。
3、课文第4段描绘“春花图”,从哪些角度来写?运用到了人的哪些感官?运用了哪些修辞?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按照怎样的写景顺序来写的?从春花的形态(赶趟儿)、颜色(红、粉、白)、味道(甜味儿)的角度来写;运用了人视觉、嗅觉、味觉的感官;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春花繁多、艳丽、芳香的特点。
按照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来写。
4、课文第4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①虚实结合:“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花里带着甜味”为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为虚。
②动静结合:花是静止的,“蜜蜂稳稳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为动。
③侧面描写:“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属于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写出了春花繁多、艳丽、芳香的特点)。
④正面描写:“野花遍地是”属于正面描写(写出了花的繁多)。
5、课文第5段描绘“春风图”,运用到了人的哪些感官?运用了哪些修辞?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运用了触觉、嗅觉、听觉的感官;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春风温暖、芳香、悦耳的特点。
6、课文第6段描绘“春雨图”,运用到了哪些修辞?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照怎样的写景顺序来写的?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写出了春雨细密、柔长、闪亮的特点。
按照由近到远的写景顺序来写的。
7、课文第8-9运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天新、美、健壮有力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按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顺序来写。
《春》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二、词语积累嗡(wēng)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宛转(wǎn zhuǎn)蓑(suō)笠( lì ) 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黄晕(yùn)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三、文本研读1、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新、美、力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拟人。
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准确地写出了春草“新”的特点。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复习》习题教学课件PPT初一公开课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春1. [2022周口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冬末春初,万物酝酿着生机。
冰雪消 ① ,眨眼间,湖水涨满,鸟儿从窠巢中飞出,卖弄着清脆的喉咙,相互应和,• •唱出一支支 ② 亮的迎春曲。
“一年之计在于春”,老老小小都出来舒活筋骨。
“春雨贵如油”,在黄晕的灯光下,•农人依然披蓑 ③ 笠,在田间劳作。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hǎng hé yūnB.zhàng hè yùnC.zhàng hé yūnD.zhǎng hè yùn1.(1)D 涨满(zhǎng),应和(hè),黄晕(yùn)。
• • •(2)D 作答本题,需要结合词义和语境。
“熔”指熔化,多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 “融”指融化,多指(冰、雪等)变成水。
第①空形容冰雪变成水,故选 “融”。
“嘹亮”指(声音)清晰响亮; “瞭”指瞭望。
第②空形容鸟儿的 声音清晰响亮,故选 “嘹”。
“带”指随身拿着,携带; “戴”指把东西放在头、 面、颈、胸、臂等处。
第③空形容 农人把斗笠放在头上,故选 “戴”。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熔B.①融C.①熔D.①融③戴③带③带③戴②瞭②瞭②嘹②嘹2.C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根据后面的 “一面 ……;一面 ……”可知阅读与不阅读会形成两种没有一点共同之处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故第一空应填 “截然不 同”。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 “鸿沟”可知,该空所填词语也应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
故 “屏障”比 “篱笆”更恰当。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根据第三空后的 “繁花似锦”可知该空应填 “草长莺飞”。
《春》朱自清复习资料

《春》复习资料姓名:班级: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2、文章写了哪几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3、全文的中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并号召人们抓紧时间,积极进取,投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去。
)文段阅读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到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山朗润起来了”一句中,朗润一词如何理解?(写积雪消融、阳光照耀、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明朗和润泽。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好在哪里吗?(“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4.“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文段阅读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写出了春花繁多,竞相开放的热闹景象。
《春》复习

1.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
南宋 朝志南和尚写的《绝句》 中 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 引用 是 。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引用、比喻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 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 拟人 咙。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排比、比喻 密密地斜织着。
1.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勾画 了两幅什么图画,第一层和第二层写 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白天细密的雨景;
傍晚宁静的雨景;
第一层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侧面描写
2.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 多、细、密、光亮闪烁、连绵不断等
3.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着力表
现春雨的轻柔、湿润,郊外夜雨的美丽 的
4.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 察描写的? 嗅觉、视觉; 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5.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
可用成语
繁花似锦 来概括。
6.描写春花的文字,作者要表达的 中心意思是什么? 表现春花多艳,惹人喜爱。
7.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 写,虚写的句子是: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儿。
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 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7.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 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 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 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 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 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 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 欢悦、满足的感情。
1.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 的,绿绿的。
《春》复习及课后练习四

3. 答案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写 出了野花的种类繁多。
答案二:“像眼睛,像星星”这6个字把 野花比作了眼睛和星星,体现了野花的细 小而明艳,“眨呀眨的”描写了野花在风 中摇曳的情态。
3. 参考答案:“像眼睛”“像星星”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 写出了野花在阳光照射下的明艳。“还眨 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通过想象,写 出了野花在微风吹拂下随风摇曳的情态, 语言充满童真童趣。
1. 答案一:运用了拟人和反复的手法,写 出了作者喜春之情。 答案二: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和作者的喜悦 之情。 答案三:反复运用“盼望着”一词,表达 出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心情。“脚步近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来临 前作者的喜悦之情。
1. 参考答案:“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 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 心情。“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宣告春天的到来,表达作者的 喜春之情。
答题要领:表述全指代明ຫໍສະໝຸດ 层次清第三、四段阅读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作用。 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 2、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写出了蜂逐蝶舞 闹春景象,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 要丰富得多,侧面写出了春花繁多香甜的特点。
第五段阅读
1、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 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 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触 嗅 听 2、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用了哪些修辞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用引用、借代、比喻、拟人写出春风 “温暖”“亲切 ”“慈爱”“幸福”“深含感情”等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动听鸟鸣。春日的早晨,推开窗子,便可听到悦耳的鸟鸣,精神立刻 为之一振。细细辨别,叽叽喳喳是麻雀,咋咋呼呼是喜鹊,如泣如诉的 是杜鹃,引吭高歌的是画眉,抑扬婉转的是夜莺,清楚嘹亮的是黄鹂, 时而像小夜曲,时而像大合唱。“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欧阳修听到远处鸠声悦耳,看到近处杏花映日,就引发了强烈的归隐之 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睡了个好觉,早晨起来心旷 神怡,禁不住诗意大发,留下千古名句。听鸟鸣,最好去森林,或清晨 的公园,其时空气清新,百鸟争鸣,漫步其间,颇有神仙之感。现代医 学研究表明,常听鸟鸣可让人愉悦,能缓解人的抑郁情绪,收到药物不 及的效果。既赏鸟语,又医病疴,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闲听春雷。“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春雷的声音柔柔的,好像 贴着地面滚滚而来,不像夏天的雷那么吓人,震耳欲聋,但却意义特殊 ,就等着这每年第一声春雷,万千动物就醒了,就动了,就钻出地面, 爬出树洞,争先恐后地投入春婆婆的怀抱。“春雷地奋,秋云风卷。” 听春雷,最宜一人端坐阳台,捧书一卷,旁有佳茗。微闭双目,静静听 着雷声由远而近,感受到大地微微震动,悄悄对自己说:蛰伏一冬,又 是一年春来到,该雄起了。
一、积累运用 9.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试改正。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顿号改为逗号 10.修改病句。 通过学习《春》,使我更加热爱春天了。 删去“使”
11.在春天里,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让我们在春天知识 的比赛中,去寻觅春天的足迹,感悟生命的美好! (1)春天到了,新芽从土里钻出来,小草绿得逼眼,小花绽开靓丽的身姿 ,燕子此时也飞回了久违的故乡!请写出几个成语来形容春回大地的美 好情景。 示例:春意盎然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2)下面这些谜语是有关春天的事物,你能猜得出来吗? ①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每年二三月,出土笑嘻嘻。(植物)_春__笋__ ②白肚皮,黑羽毛,尾巴像把小剪刀。捉害虫,保庄稼,还是一只报春 鸟。(动物)_燕__子___ ③头上长着千万辫,爱在水旁舞翩跹。生性安家无着落,插在哪里哪生 根。(植物)_垂__柳___
《春》复习知识点

《春》复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 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 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 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二、字词积累1、字音“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 cháo)”“黄晕(yùn)”“抖擞(dǒusǒu)”“嘹亮(liáo)”“应和(yìng hè)”“烘托(hōng tuō)”“静默(mò)”“风筝(zhēng)”“喉咙(hóu lóng)”“健壮(jiàn zhuàng)”2、字形“朗润”“卖弄”“喉咙”“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烘托”“静默”“风筝”“健壮”“抖擞”“繁花嫩叶”3、词义(1)朗润:明亮滋润。
(2)卖弄:炫耀。
(3)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4)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5)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三、文章结构《春》一文围绕“春”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1、盼春(第 1 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2、绘春(第 2 7 段)(1)春草图(第 3 段)描绘了春草的嫩、绿、多、软的特点,表现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
(2)春花图(第 4 段)描写了春花的多、艳、甜,突出了春花的繁茂与艳丽。
(3)春风图(第 5 段)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描写春风的和煦、温暖、轻柔,展现了春风的独特魅力。
(4)春雨图(第 6 段)描绘了春雨的细密、轻盈、绵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氛围。
(5)迎春图(第 7 段)通过人们迎春的情景,展现了春天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和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
《春》课文内容复习

四、背诵“春风图”回答问题。
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B “宛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 容声音圆润柔媚
四、背诵“春风图”回答问题。
“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 义,本文中的意思是 尽情的,表属现 于 贬词褒用 的用法。
答:“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地描摹出春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 而出的情态。“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 而出的挤劲儿,写出了小草的旺盛生命
力。
三、背诵“春花图”回答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 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句话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的先后顺 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D 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 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 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 、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 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 ,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三、背诵“春风图”回答问题。
4、这一部分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 些感官角度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答: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手法,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等角度来描写春风,展现了
1、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风
__柔__和___温__暖___芳___香___悦___耳___等的特征来
四、背诵“春风图”回答问题。
“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造__酒___,还 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逐__渐__达___到__成__熟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复习课件(新人教版)(1)

⑦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春雨的 多、细、密、斜、薄的特点。
“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
• 由物到人
• 由近到远
1、描画了四幅春景图,为何还 要写“迎春图”?
,闪闪发光、轻轻摆的情景。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答: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 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 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 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 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 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 域全出。
问:作者从哪些感官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写出春雨的轻盈。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 逼你的眼。”(夸张)
写出春雨的润物。
“逼”:形象地写出小草“青”的程 度,表现小草经春雨洗礼,色彩更艳。
(5)“傍晚时候……在雨里静默着。”
间接描写。写出了雨夜安静、 和平的气氛,反应作者恬适的心境。
(6)“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青年(“力”)
赏析、探究作者“绘春”—— 春草图
1、春草有什么样的特点? 嫩嫩的、绿绿的、多而软。
2、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 辞手法?)
3、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趣勃勃的嬉戏侧面 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4、作者描画春草图,抒发了他的什么样感情?
爱国学者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春》复习

一三.春1.背诵全文2.课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
代表作:《匆匆》、《背影》、《河塘月色》。
3.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4.朗润(run):明朗润泽。
5.赶趟儿:各种果实争先恐后地开花。
6.水涨(zhang)起来了嫩(nen)嫩的7.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
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国桥东。
沾衣浴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8.()(yun niang):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一样,越来越浓。
9.卖()(nong):炫耀。
10.()(wan zhuan):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11.()(hong)托:衬托。
1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于春天。
13.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造句)14.披着()(suo)衣()(dai)着( )(li)15.健壮 ( )(liao)亮 ( )(dou sou)3.《春》的主题思想: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之图画,赞美春的创造力以及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4.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闪耀明艳,逗人喜爱的感情。
背诵以下句子。
比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拟人: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5.《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全文可分为盼春、寻春、绘春、颂春这四部分(或者分为盼春、绘春、颂春这三部分)6.“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句中的“杨柳风”是指春风。
8.“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多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细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密的特征。
9.“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织”在文中的意思是雨丝在柔和春风吹拂中倾斜着,互相交错着飘落下来的样子;“全笼着一层薄烟”中的“笼”字在描写景物中的作用是表明透过雨雾还可以隐约看见人家的屋顶,写出了春雨濛濛的景象。
《春》复习课件

2021/8/6
4
1.写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2021/8/6
5
1.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3.风本来是无色无味的,但本文 却将春风写得很生动,文中是 从哪些角度描写春风的?
2021/8/6
6
1.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别》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
瓜洲》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 句》
2021/8/6
10
济南的冬天-问题列举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温晴(贯穿全文的主线)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可以概括成哪几 幅图画?
返回
2021/8/6
2
全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
天。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结尾运用三个比喻、拟人的修辞, 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 的感情。
2021/8/6
3
1.写出了春草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阳光下的小山 小雪后的小山
城外的远山
冬天的 山景
济南冬天的水
2021/8/6
11
济南的冬天-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法
2、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 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2021/8/6
12
济南的冬天-对比手法
春》经典复习 (1)

最后三段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 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含义: 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 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 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 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 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 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写出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7、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树叶儿 和小草儿的描写? 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 8、“静默”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春雨 中乡村的安静平和。 9.请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多、细,体现这两个字的 句子分别是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10.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 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因为树叶是一片一片的,沾了水,所以说“绿得发 亮”;因为地上的草是大片大片的,沾了水,所以 说“青得逼你的眼”。是从侧面烘托春雨的可爱。
觉 嗅觉 听觉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煦和温暖的特点。(细密 闪烁 绵长) 5、“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 尽情地表现,属于贬词褒用的用法。
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 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②‖③④ ① ② ③ ④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写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1.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3.风本来是无色无味的,但本文 却将春风写得很生动,文中是 从哪些角度描写春风的?
1.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3.有人说,《春》的艺术魅力主要 表现在“动态美与静态美”的和谐 对立统一上,请你结合本段谈谈文 章是如何将“动态美与静态美”相 结合的?
1.“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一个都出来 了。”如何理解“赶趟儿”一词? 2.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一年 之计在于春”的理解。
文章结尾三段运用比喻和拟人 的修辞,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这三段的先后顺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搜集描绘春天的古诗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 词》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 王安石《元日》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 别》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 王安石《泊船 瓜洲》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 句》
济南的冬天-问题列举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温晴(贯穿全文的主线)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可以概括成哪几 幅图画? 阳光下的小山 小雪后的小山 城外的远山
冬天的 山景
济南冬天的水
济南的冬天-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法
2、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 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济南的冬天-对比手法
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 1. 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比较 北平的冬天风声满天 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 2. 济南的冬天与伦敦的冬天比较 伦敦的冬天云遮雾笼 济南的冬天温暖响晴 3. 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比较 热带地方的冬天日光永远火毒响亮 冬天温晴舒适 对比的结果是: 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
返回
全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 天。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结尾运用三个比喻、拟人的修辞, 突出了春天的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 的感情。
1.写出了春草的哪些特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 的感受?
济南的冬天-思考?
• 第4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 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 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 何处? (l)妙在雪色;(2)妙在雪光;(3)
妙在雪态
• 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l)比喻 (2)拟人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 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 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 作者简介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 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 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 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