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课文《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课文《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课文《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2、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学生接)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的人类的好老师呢?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4)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里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蛟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的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2)小结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学生运用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5、6自然段。
(2)指名交流。
(3)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为什么要去研究鲸呢?科学家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建筑师根据“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溥壳结构”?(指名说说)过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有什么的作用?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人类的老师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四(上)第9课人类的“老师”P30—3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研”、“究”、“秘”等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从课外学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直观图片,通过“质疑问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拓展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
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大自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兴趣,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积累科学知识。
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勇于探索和发现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导入1.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是怎么发明的?人类向蝙蝠学习,受到了启发,发明了雷达。
那么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标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过渡:那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可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生字新词,扫清文字障碍1.指名学生上台板书生字,并标音、扩词。
如:yán jiū研(研究)()究(研究)()mì yì秘(秘密)(奥秘)翼(机翼)(小心翼翼)2.指名学生认读,纠正拼音,指导识记方法,解释新词。
(1)蝇,yíng,注意不要读成绳子的绳(shéng)。
(2)注意mì mì应写成(秘密)。
(3)通过找同胞兄弟(形近字)的游戏,对比识记生字:诀—决,蚊—纹,圆—园,翼—冀。
《人类的老师》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物的多样性1.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分类。
2. 探讨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植物的智慧1. 了解植物的生存智慧,如适应环境、共生等。
2. 思考植物智慧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动物的启示1. 认识动物的特性和生存策略。
2. 探讨动物启示在人类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课时:微生物的贡献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2. 认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贡献。
第五课时:生物技术的应用1. 认识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
2. 探讨生物技术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
2. 学生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合作精神。
3. 学生作业、测试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类的老师》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网络资源。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教学卡片等。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生物的多样性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2. 讲解:介绍生物的分类,讲解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对生物的认识和感受。
4. 总结: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植物的智慧1. 导入:展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如沙漠中的植物。
2. 讲解:讲解植物的共生、寄生等智慧。
3. 案例分析:分析植物智慧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用植物、药物来源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智慧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潜力。
第三课时:动物的启示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特性和生存策略,引发学生兴趣。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3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3篇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每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尝试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尝试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高等动物,是谁会有如此高的本领,让我们人类尊称它为老师呢?.板书“老师”二字,学生齐读,谈谈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2、补充板书完整课题,读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类的“老师”究竟是谁?为什么称它们是人类的“老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读课文。
2)逐段抽读课文,相机正音。
3)交流反馈:书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哪些?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品读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探究“鸟儿”的秘密。
(1)默读第1自然段(2)引导交流: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的句式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出示: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人们模仿造出了。
(3)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4)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用弯线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5)指名读句子。
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6)(出示蜻蜓的图片)师点拨进行对比,解决了机翼因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7)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人类的老师》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人类的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认识人类从自然界、动植物、矿物等各个方面获取知识和启示的过程。
学习和理解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向自然界学习的典型例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人类的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人类从自然界、动植物、矿物等各个方面获取知识和启示的过程。
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向自然界学习的典型例子。
教学难点: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向自然界学习的典型例子。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PPT、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人类的老师”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学到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例子,引导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介绍“人类的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从自然界、动植物、矿物等各个方面获取知识和启示的过程。
通过具体的典型例子,如医学、农业、工程技术等领域,展示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或了解到的“人类的老师”的例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思考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人类的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作业可以包括研究报告、作文、绘画等形式的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评估学生对“人类的老师”概念的理解程度。
小学三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老师”是指导孩子学习的专业老师•了解人类的“老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人类的“老师”是谁? 2. 人类的“老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能? 3. 学生成为人类的“老师”的体会和感悟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到人类的“老师”是指导他们学习的专业老师•学生能够明确人类的“老师”所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四、教学准备•录制播放《人类的“老师”》的视频•准备课件及投影设备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们谈谈身边的老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他们会成为老师?2.学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们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回答问题。
学习(30分钟)1.播放《人类的“老师”》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人类的“老师”是指导他们学习的专业老师。
视频内容围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展开,介绍老师的工作职责、教学方法等方面。
2.运用图片和文字,呈现人类的“老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如亲和力、耐心、责任心、善于引导等。
通过课件展示并解释每个素质和技能的含义,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思考。
合作探究(25分钟)1.分为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位老师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该老师在工作中所展现的素质和技能,并请每个小组成员记录下来。
2.小组成员交流并比较各自观察到的素质和技能,共同思考为什么这些素质和技能对于一位好老师来说是重要的。
3.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所选择的老师及观察到的素质和技能,鼓励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归纳(10分钟)1.回顾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人类的“老师”是指导他们学习的专业老师,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
2.引导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他们自己成为人类的“老师”的体会和感悟。
六、课堂作业写下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成为人类的“老师”的体会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类的“老师”的认知更加深入,明确了老师的工作职责和所需素质技能。
《人类的老师》教案及课后反思
《人类的老师》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读取并理解文章的开头部分,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产生兴趣。
讨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对自然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1.4 作业:让学生阅读文章的下一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章:人类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人类进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部分。
讨论人类进化的关键事件和影响因素。
2.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人类起源的知识。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进化的过程。
2.4 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人类起源的理解。
第三章:人类文明的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中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部分。
讨论人类文明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3.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成就。
3.4 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解。
第四章:人类的老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从自然界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中关于人类老师的部分。
讨论人类从自然界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4.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人类从自然界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4.4 作业:第五章:课后反思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讨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和改进。
《人类的“老师”》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案★精品文档★下面是整理的《人类的“老师”》教案,欢迎阅读,如需浏览更多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内容,尽在手实用资料栏目。
《人类的“老师”》教案(一)一、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9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一类字,能够读准“薄”“壳”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通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理解、积累“机毁人亡、教训、均匀”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归纳出来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具体内容的语言材料,介绍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唤起学生主动积极探索自然的心愿和对科学的爱好之情。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021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文学创作c独家原创1/14★精品文档★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复习环节,通过查阅复习单、民主自由念、王莎莎念等多种方式介绍学生尤其就是学困生辨、绘画字及恰当、流利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四书课文环节,实行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凭借课文具体内容的语言材料,把握住重点词语,书法展课文,介绍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并能够融合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增进对课文的认知,宽广学生的视野。
唤起学生主动积极探索自然的心愿和对科学的爱好之情。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顺利完成复习单。
(见到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2021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c独家原创2/14★精品文档★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
课文《人类的老师》教案范文
课文《人类的老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人类的老师》。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从自然界中学习的例子。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举例说明人类如何从自然界中学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从自然界中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人类的老师》的正确朗读。
(2)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类从自然界中学习的例子。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举例说明人类如何从自然界中学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创新性地举例说明人类如何从自然界中学习。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人类的老师》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卡片、小组讨论表格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有趣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自然界中学习的重要性。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人类的老师》。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例子,讨论人类如何从自然界中学习。
(2)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 实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创新性地举例说明人类如何从自然界中学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然界中的现象,尝试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类如何从自然界中学习。
小学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人类的老师》,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老师”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情感。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老师”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所知道的“老师”。
(2)引出本课课题《人类的老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老师有什么样的感激之情。
四、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类的老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以提高自我认知。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精选6篇)_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详细的学习方式(发觉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果的主观阅历,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与布卢姆教学目标对应层次
认知 动作技能 情感
识 记 学问 知觉 接受
理 解 领悟 有指导的反应 反应
运用一 应用 困难外显反应 价值化
运用二 价值性格化
护理教学 目标层次
布鲁姆教学目标层次与教学目标常用动词表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常用词
教学目标层次
常用的动词
知道(识记)
列举、说出、背诵、复述、认出、标明、陈述、写出、默出、排列、回忆、分辨、描述、指明、为...下定义、写出...的名称
(1)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教学的基本依次由传统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就是通过自学、探讨先解决学生自己能驾驭的内容,然后老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孤立学习”的方式,是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产生主动而干脆的互动、共同完成所担当的任务、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互助合作、提高效率。美术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沟通学习等都可以采纳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学问与技能:了解基本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数学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加各种数学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发展数学实践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长久爱好;激发创建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从自然界和动植物中汲取了很多智慧和灵感,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科学和创新的兴趣。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自然的启示1. 了解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启示,如模仿动物的发明创造、自然现象的利用等。
2. 分析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植物的的智慧1. 了解人类从植物中获得的启示,如植物的生存策略、植物的药用价值等。
2. 分析这些启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三课时:动物的的智慧1. 了解人类从动物中获得的启示,如动物的迁徙、动物的捕猎等。
2. 分析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从自然界和动植物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促进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难点:让学生理解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自然界和动植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然的启示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从自然界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如模仿动物的发明创造、自然现象的利用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植物的的智慧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植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如植物的生存策略、植物的药用价值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启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三课时:动物的的智慧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动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如动物的迁徙、动物的捕猎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启示对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人类的老师》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科技发展。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分析等方法,探讨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植物、动物为例,介绍它们在食品、衣物、建筑、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应用。
2. 生物对科技进步的启示:以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为灵感,探讨科技产品的设计和创新。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介绍生物多样性概念,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3. 利用多媒体资料、实验等手段,增强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直观认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题目。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a. 导入:介绍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b. 案例分析:以植物、动物为例,分析它们在食品、衣物、建筑、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应用。
c.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第二课时:生物对科技进步的启示a. 导入:介绍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对科技产品设计的启示。
b.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实例,如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雷达、模仿乌龟的背甲设计薄壳建筑等。
c. 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物的特性可以应用于科技发明。
3. 第三课时:生物多样性保护a. 导入:介绍生物多样性概念。
b.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如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等。
c. 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 第四课时:实践与拓展a. 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生物实验,如植物染色、动物解剖等,加深对生物现象的认识。
b. 小组项目:让学生选择一个生物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制作PPT进行展示。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中的各种生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大自然的启示1.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学习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和智慧。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1. 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及其特点。
2. 学会分辨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第三章:植物的启示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学习从植物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第四章:动物的启示1. 认识动物的生活方式和习性。
2. 学习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和智慧。
第五章:人与自然的关系1. 了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2. 培养保护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4. 学生课堂测试成绩: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类的老师》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3. 教学道具:实物模型、图片等4.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六、教学步骤第六章:微生物的启示1. 引入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
2. 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 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
第七章:生态系统的启示1.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和能量流动。
3. 探讨生态系统平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八章:地理环境的启示1. 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课堂设计教学内容23人类的“老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仿生学的知识教学难点:同上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嫌疑、安然无恙、”等词语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可从一些常见的仿生现象引入课题,让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写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分段阅读理解课文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细读理解1、课文用哪些事例说明生物是人类的“老师”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3、从课文中你学到了哪种写作方法?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1认读本课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补充空的词语花篮3、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用“虽然—但是”“这所以—是因为”造句1、,读这俩个句子并练习说话。
2、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拓展练习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或别的什么,把你想到的说给同学听,可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介绍它的特点和用途。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利用工具书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流线体”等科学术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够模仿课文一、六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练习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大概了解课文通过例举典型例子详略得当来增强说服力的写作方法,创设说写情境激发学生积累课文的语言进行小练笔。
4.了解课文中以生物为师的有关资料,以此鼓励学生收集资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2.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1.读课题,谈谈第一次读到课题时心中的问号是什么?2.跟他有同样问题的举手。
(师:真好,学贵有疑)3.通过预习读书找到答案的请举手。
(师:带着疑问读书,好习惯)4.老师不需要你们公布答案,马上你们通过继续读书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好吗?(二)检查预习:1.字音出示词语同桌你读我听,我读你听,遇到错误进行纠正读准为止。
教师重点检查多音字“省”“薄”2.词意四人小组内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互相帮忙。
推选代表帮老师解释“流线体”(1、词典的意思2、生活中见到的这样形状的事物)3.字形一分钟书空记字形,同桌互相提个醒完成《补充习题》一,自我检验对照屏幕找出错误,及时订正(三)课文朗读1.听录音。
(边听边动笔在自己读的不好的地方做记号,边听边轻轻地跟读学语气)2.同桌互练自己读的不好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探究问题一:课文写了什么?1.自读第一自然段,尝试填空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可以说,是人类的“老师”。
2.默读课文的3、4、5自然段练习用以上的句式说说主要内容。
独自默读思考尝试练说同桌互说,相互补充指名交流,进行评价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探究问题二:作者是怎样让我们信服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1.四人小组讨论2.交流,互相补充(举了例子,鱼儿、袋鼠、贝壳的例子写得简单,鸟儿、鲸、鸡蛋的例子写得详细;三个具体的例子一个是航空领域的,一个是航海领域的,一个是建筑领域的,具有代表性)探究问题三:人类是怎样向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学习的呢?(重点学习3、4、5自然段)1.创设说写情境:课文中的这些“老师”其实都各怀绝技,“仿生部”的科学家们想请你们为他们写封自荐信,想想你想替谁写?要写清楚什么?2.自己思考,同桌互说3.交流:(写清本领,以及人类可以根据我进行什么发明创造。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普小短文。
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
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
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一些生物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
【学情分析】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课课文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
但学生的关注只会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通过本课课文的学习,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的训练以及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2.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的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课文导读引入新课:科学家们研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人类的老师)2.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回顾前文,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生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说一说其中的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词句,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自学,识记字词1.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湘教版四(上)第9课人类的“老师”P30—3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研”、“究”、“秘”等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从课外学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直观图片,通过“质疑问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拓展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
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大自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兴趣,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积累科学知识。
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勇于探索和发现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是怎么发明的?
人类向蝙蝠学习,受到了启发,发明了雷达。
那么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标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
过渡:那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可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生字新词,扫清文字障碍
1.指名学生上台板书生字,并标音、扩词。
如:
yán jiū
研(研究)()究(研究)()
mì yì
秘(秘密)(奥秘)翼(机翼)(小心翼翼)
2.指名学生认读,纠正拼音,指导识记方法,解释新词。
(1)蝇,yíng,注意不要读成绳子的绳(shéng)。
(2)注意mì mì应写成(秘密)。
(3)通过找同胞兄弟(形近字)的游戏,对比识记生字:诀—决,蚊—纹,圆—园,翼—冀。
(4)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方法。
秘密:不让人知道的事情。
惨祸:惨重的灾祸。
3.师示范读,自由识记,小老师带读。
四、作业布置
1.练习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进一步扫清文字障碍
开火车认读、齐读以下词语:
破碎教训颤抖坦克机毁人亡
超过均匀袋鼠鲸鱼轻而易举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齐读:7.人类的“老师”)。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
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
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
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G.总结。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
(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4.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交流资料)
6.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
“老师”!再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
1.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
2.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板书:
16 人类的“教师”总人类的老师不止是蝙蝠
斑点、防抖
分蜻蜓——飞机
流线体、提速
鲸——轮船
薄壳结构、坚固
鸡蛋——建筑物
……
总生物界有很多人类的老师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以科学家从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获得启示,发明潜水艇为例,指出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二至六自然段例举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表现了人类以它们为老师才会发现、发明、模仿,创造出新事物。
第七自然段呼应开头,点题作结。
本文词语比较丰富,要引导学生领会、积累。
学习本文着重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时并未作过多的分析,而是采取了引题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读自问、讨论等形式自己解决。
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把问题“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功能,这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而且有利于学生“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