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大学生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大学生法治建设调研报告大学生法治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都能够感受到法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对法治建设的认知程度、法治教育的效果和影响以及对法治建设的期待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随机抽样,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问卷中包含了对法治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法治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校法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法治建设的期待和建议等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大学生对法治建设的认知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法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法治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只有少部分学生对法治的基本概念和法治建设的内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显示出法治教育在大学校园中的存在问题。
2. 法治教育的效果和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法治教育对个人成长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法治教育,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法治的价值和原则,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然而,部分学生反映学校法治教育存在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操作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的问题。
3. 学校法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学校法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法学、政法等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且在课堂中注重法治教育。
虽然大学生普遍认为法治课程内容丰富,教材更新及时,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材的质量提出了一些质疑。
4. 对法治建设的期待和建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法治建设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他们希望法治建设能够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权益,提高社会公正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大学生在建设法治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大学生在建设法治社会中的作用及探讨学院:文传学院班级:B0831 姓名:王艳妮学号:20805210102法治社会是和专制社会或专制国家相对而言的。
它是指国家权力受到有效的控制,整个社会由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法律所支配的状态。
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精神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
简约而言,法治的精神方面主要是指整个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的支持,法治的制度方面主要是指反映民主精神的国家制度的存在。
法制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就要求我们要做以下事情: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依法执政的重要目的是维护宪法秩序,实现宪政。
宪法与宪政,有如法制之于法治。
宪法是宪政的基础。
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宪法,规定了施政的基本规则,据此可限制政治权力;同时,规定了公民权利,据此公民可以制约政治权力。
但是,有宪法不等于实行了宪政,只有建立起宪法秩序才能有宪政。
宪法秩序是宪法的实践方面,即在政治关系中执行和实现了宪法。
所以,良好的宪法秩序是法治的重要目标和结果,更是是否厉行法治的重要标志。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根本依据。
我们党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必须自觉地以宪法为根本准则,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的实施。
这就要求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健全宪法保障制度。
为此,宪法应当进入司法。
要研究和健全宪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宪法监督程序,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能得到纠正。
其次,要进一步健全依法执政的法制。
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
目前我们党依法执政所依据的主要是国家政权运作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还不能适应依法执政的法律需求。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关的法律,科学界定执政党的领导职能、执政方式和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从法律制度上保证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组织实行依法领导,保证国家政权组织依法行使职能不受非法干涉。
建设法治文明社会青年做法
作为青年,在建设法治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
2.遵守法律: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以实际行动维护法治秩序。
3.积极普法:向身边的人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形成人人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4.倡导公正正义:在自身行为和言论中,坚守公正、公平、正义的原则,传递正向能量。
5.参与社区和公益活动: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践行法治精神,推动社区的文明进步。
6.提高媒体素养: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传播正面的法治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7.发挥创新精神:利用新技术、新媒体等手段,创新普法和法治宣传的方式,提高宣传效果。
8.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法律的问题,要积极了解、理性思考并传播正确的观点。
9.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遵守社会公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道德力量促进法治精神的内化。
10.培养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培养全球化视野,为我国法治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上述做法,青年人可以成为建设法治文明社会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的努力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而且要树立法律信仰,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
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而且包括努力提升公民的法律思维水平。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可以从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但一旦这些问题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与处理。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欠债还钱是几乎所有社会普遍通行的一项道德原则。
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但法律中有诉讼时效的规定。
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
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二年内既没有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要求,而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
法律虽然不强迫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并不反对债务人自行履行,因为从道德上说,一项债务不论过了多长时间,债务人都有义务偿还。
在此类情况下,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之间即产生了冲突。
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
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
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法治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法治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实践背景进入新时代,法治建设是当今中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治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和系统性的工程,它不仅涉及到国家机器和法治体系的建设,更关乎社会治理模式和民众法治观念的转变。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对法治建设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为推进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践内容在法治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主要参与了一些与法治建设相关的志愿服务和调研活动。
其中包括走进社区,参与法治宣传和普法活动;参与公益法律援助,帮助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和座谈会,提高社区居民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逐渐意识到了法治建设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法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三、实践收获在法治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法治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社会公民,我们都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法治素养,守法守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其次,我感受到了法治建设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
一个法治建设完善的社会,可以保障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的稳定和活力。
最后,我认识到了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治体系;法律机构要严格执法,保障法律权威和公正执行;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法治建设活动。
四、实践感悟通过法治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感悟到了法治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应该积极参与法治建设,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为推动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也一定会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参与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究
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参与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究作者:石昌远李东海黄梦彤来源:《管理观察》2019年第30期摘要: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社会舞台,作用突出,潜力巨大。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大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四个社区”建设模式的具体实践途径进行探究,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优势;社区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教育新途径,在高校教育与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实践内容大多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相关度不高,多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缺乏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实际需求的能力,缺乏社会服务意识。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高校可以立足地方特色,整合校内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实践对大学生认知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升作用,对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作用,在开展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大学生自身专业优势,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化社区与高校联动共建机制,增加社区实践过程的深度与广度,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效果。
1 大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1 开辟教育新阵地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需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1]。
传统的教育阵地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应当积极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的教育新方式,不断开辟崭新的教育阵地与渠道,促进新老阵地相互交融、交互培育的综合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细、落实。
社区法治建设调查与思考
社区法治建设调查与思考近年来,社区法治建设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和推进。
社区法治建设是指通过法治的方式和手段,建设起以法治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社区管理体制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社区法治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对于社区法治建设,我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以下是我的调查结果和思考。
首先,我调查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法治建设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于社区法治建设的概念和内容并不清楚,甚至有一些人根本不知道社区法治建设的存在。
这说明社区法治建设在宣传和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次,我对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法律意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法律的遵守和维权意识不强。
有部分居民存在违法行为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和对法律知识的缺乏所致。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对社区法治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我认为加强社区法治建设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
只有让居民更加全面地了解社区法治建设的内容和意义,才能形成共识、得到广泛支持。
其次,应该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和宣传活动,让居民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权益,增强法律遵守和维权意识,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要建立健全社区法律监督机制。
加强对社区法治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总之,社区法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可以有效地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我们应该不断推进社区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社区管理的基本准则,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服务。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能力近年来,社会法治的建设在我国持续推进,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开展法治教育、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能力。
一、开展法治教育1. 制定法治教育课程: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制定相应的法治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融入到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法律和法治的基本知识。
2. 进行法治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3. 邀请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士进行讲座:通过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正义,激发他们对法治的兴趣和热爱。
二、强化法治意识1. 法治思维贯穿教育全过程:学校在教育中要贯穿法治思维,教师要用法治的观念和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遵守法律、尊重法治的意识。
2. 涉及法律的问题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制定和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内部规章制度,帮助学生树立规矩意识和遵纪守法的原则,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和法律的习惯。
三、提升法治素养1. 设计法治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参与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实践,增强他们的法治素养。
2. 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开设选修课、推荐相关图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知识。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意识到自己对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结语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强化法治意识和提升法治素养,学校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能力。
大学法治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导语: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参与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谈谈我对大学法治社会实践活动的感悟。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行为频发等问题。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青年人才,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展了法治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精神。
二、活动内容1. 法律知识讲座在法治社会实践中,我们邀请了法学专家为同学们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多个方面,使我们对法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参观法院、检察院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司法审判的公正与严肃,我们组织参观了法院、检察院。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流程,见证了法律的执行过程。
3. 法律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同学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举办了法律知识竞赛。
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法治素养。
4. 法律援助活动我们组织了一次法律援助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在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法律实践能力。
三、活动感悟1. 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参与法治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利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2. 培养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法治社会的灵魂。
在法治社会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培养法治精神。
这包括尊重法律、信仰法律、维护法律等。
只有具备法治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践行法治。
3. 增强社会责任感法治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意识到,法律不仅仅是国家机关的事,更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在活动中,我们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普法大学生社会实践
一、前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普法教育成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传承法治精神的使命。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组织了一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社区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仍然较为淡薄,尤其在老年人、青少年群体中,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较低。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社区普法大学生社会实践。
三、实践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
2.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
3. 促进社区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实践内容1. 策划与筹备(1)确定实践主题:以“法治社区,共建共享”为主题,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2)组建实践团队:由1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分为宣传组、策划组、后勤组等。
(3)制定实践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2. 实践实施(1)开展法律讲座:邀请专业律师为社区居民讲解常见法律问题,如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权益等。
(2)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海报等,向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
(3)开展法律咨询:设立咨询台,为社区居民解答法律疑问。
(4)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法律知识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5)开展社区走访:深入了解社区居民法律需求,收集意见建议。
3. 实践总结(1)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2)撰写实践报告:详细记录实践过程、成果和感悟。
(3)宣传实践成果: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普法活动成果。
五、实践成果1. 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普及了法律知识,为构建法治社区奠定了基础。
2. 增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3. 促进了社区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社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学生法治实践活动调查
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法治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法治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
为了解大学生法治实践活动的现状,本调查对某高校大学生法治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了解他们对法治实践活动的看法和需求。
三、调查内容1. 大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的了解程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其中,80%的学生表示了解法治实践活动,20%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
2. 大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了解法治实践活动,但参与度并不高。
其中,60%的学生表示参加过法治实践活动,40%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
3. 大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的评价对于法治实践活动,大部分学生表示肯定。
其中,80%的学生认为法治实践活动对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有所帮助,2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
4. 大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的需求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法治意识:大学生希望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2)培养法律素养:大学生希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3)提升实践能力:大学生希望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四、调查结果分析1. 大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的了解程度较高,但参与度不高。
这可能与法治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以及宣传力度有关。
2. 大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的评价较好,说明法治实践活动在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大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的需求较为明确,为今后开展法治实践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强法治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法治实践活动的了解程度。
江苏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调研
江苏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调研作者:张春龙董旭冉刘建辉来源:《唯实》2021年第08期作为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富有朝气的群体,青年是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全面了解全省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意愿、偏好、途径等情况,有利于激发青年群体在社会治理中的活力。
2020年11月,共青团江苏省委在全省13个地级市开展了以青年为对象的问卷调查。
按照省辖市人口配额抽样,通过网上填写问卷。
此次问卷调查共指定发放3252份问卷,获取2912个青年(14—35岁)样本,有效回收率为89.54%。
本报告的分析材料,主要来源于定量调查、定性座谈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一、认知与关切:江苏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从认知情况看,青年人对城乡社区治理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初步了解。
认知是认同、参与的前提条件。
从社会治理的提出到社区治理实践,“社区治理”作为一个概念并不为很多人知晓。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随后以社区、网格为主的疫情防控,极大提高了青年群体对社区治理的认知度。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99%的青年人或多或少知道社区治理的内容。
其中,73.42%的青年人知道安全与综合治理,69.88%的青年人知道环境治理,58.14%的青年人知道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55.19%的青年人知道矛盾纠纷调解。
可见,社区治理中的安全性、环境质量以及公共卫生是青年人了解最多的。
随着社区治理重要性的日益提高,社区治理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所认知。
从认同情况看,很多青年人认识到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无论何种学历或身份,认为社区治理工作重要(包括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青年人比例占到98.18%。
83.07%的青年人基本认可目前的社区治理工作,其中认为社区治理工作非常好的比例为47.22%、认为比较好的比例为35.85%。
超过七成的受访青年人认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非常重要,其中认为比较重要的为24.14%。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青年人认同社区治理工作的价值,这为激励青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法学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使法学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校法学系组织了一次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法学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法治现状,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法治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弱,法律纠纷频发。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我校法学系决定开展此次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增强法学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让法学学生了解社区法治现状,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3. 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社区法治建设。
4. 加强法学系与社区的沟通与合作,为社区提供更多法律服务。
三、活动内容1. 社区法治宣传组织法学学生走进社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 法律咨询服务设立法律咨询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3. 法律讲座邀请法学专家为社区居民举办法律讲座,讲解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4. 法律援助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四、活动过程1. 活动前期准备(1)组织法学学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沟通能力。
(2)联系社区,了解社区法治现状和居民需求。
(3)准备宣传资料、法律咨询台、讲座PPT等。
2. 活动实施(1)法治宣传:在社区内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法律知识。
(2)法律咨询服务:设立法律咨询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3)法律讲座:邀请法学专家为社区居民举办法律讲座。
(4)法律援助: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
3. 活动总结(1)收集活动照片、视频等资料,整理活动总结报告。
(2)对参与活动的法学学生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大学生法律服务社会实践
一、前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服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肩负着推动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展法律服务社会实践。
本文以某高校大学生法律服务社会实践为例,探讨大学生在法律服务社会实践中的角色、意义及实践过程。
二、大学生法律服务社会实践的意义1.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服务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技能,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通过参与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法律服务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法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促进法治观念的普及大学生法律服务社会实践有助于将法治观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通过参与实践,大学生可以将所学法律知识传播给社会,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4. 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大学生法律服务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有机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实现自身价值。
三、大学生法律服务社会实践的角色1. 法律咨询员在法律服务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扮演着法律咨询员的角色。
他们为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法律问题,帮助他人解决纠纷。
2. 法律宣传员大学生法律服务社会实践的另一个角色是法律宣传员。
他们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3. 法律志愿者在法律服务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还扮演着法律志愿者的角色。
他们积极参与法律援助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四、大学生法律服务社会实践的实践过程1. 实践准备阶段在实践准备阶段,大学生需要了解法律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等。
大学实践报告参与社区治理的收获与思考
大学实践报告参与社区治理的收获与思考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且极具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社区治理的运作机制,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思考。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参与实践之前,我对社区治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认为它只是一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的简单组合。
然而,当真正投身其中时,我才发现社区治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
我所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主要集中在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以及社区活动组织等方面。
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们需要定期对社区内的公共区域进行清扫,清理卫生死角,同时还要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
部分居民对环保工作不重视,随意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仅要耐心地劝导,还要通过设置垃圾桶、制定相关规定等方式来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文明劝导工作则主要针对社区内的不文明行为,如乱停车、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居民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区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开始,很多居民对我们的劝导并不理解,甚至认为我们多管闲事。
但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耐心细致的解释,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社区的文明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组织社区活动是我在实践中最感兴趣的部分。
我们策划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竞赛、亲子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如何合理安排资源,以及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通过参与这些社区治理工作,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交流。
在与居民打交道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倾听技巧,能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给予有效的回应。
大学实践报告参与社区治理的公民参与实践
大学实践报告参与社区治理的公民参与实践《大学实践报告:参与社区治理的公民参与实践》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当今社会,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已成为推动社区发展、解决社区问题的重要力量。
作为大学生,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实践,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还能为社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社区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区治理涉及到环境卫生、治安管理、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资源的分配以及各方利益的平衡。
以环境卫生为例,这是社区治理中一个常见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所参与的社区中,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一直是困扰居民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对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态度。
结果发现,大部分居民虽然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困难,如不清楚具体的分类标准、缺乏分类的设施和监督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与社区管理部门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在社区内设置明显的分类垃圾桶和标识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定期在社区内进行巡逻和监督,对不遵守垃圾分类规定的居民进行劝导和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垃圾乱扔乱放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
治安管理也是社区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老旧社区,治安设施相对薄弱,盗窃、抢劫等案件时有发生,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我们与社区警务室合作,建立了社区治安巡逻队。
巡逻队由社区居民自愿报名组成,每天定时在社区内进行巡逻。
我们还协助社区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和报警装置,提高了社区的治安防范能力。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治安防范知识宣传活动,向居民传授一些基本的防范技巧和应急处理方法,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实践报告参与社区安全治理的实践创新
大学实践报告参与社区安全治理的实践创新大学实践报告:参与社区安全治理的实践创新在当今社会,社区安全治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社区安全治理的实践中,为构建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社区安全治理的重要性,也让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实践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结构日益复杂,社区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盗窃、火灾、诈骗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社区安全治理已迫在眉睫。
二、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参与社区安全治理,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为社区安全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社区安全治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实践内容(一)安全知识宣传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包括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向居民普及了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二)安全隐患排查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社区内的公共场所、居民楼等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
重点检查了消防设施、电气设备、疏散通道等方面的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记录和上报,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三)治安巡逻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定期在社区内进行巡逻。
在巡逻过程中,注意观察社区内的治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
同时,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为社区安全治理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建立社区安全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社区安全信息平台。
居民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社区内的安全动态、安全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
同时,居民也可以通过平台反映自己发现的安全问题和提出建议,实现了社区安全治理的信息化和互动化。
四、实践创新点(一)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动员社区内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安全治理中来。
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参与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究
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参与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专业优势和创新意识的群体,其参与社区建设不仅可以促进社区发展,也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目前大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方式和途径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参与社区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参与社区建设,从大学生专业优势、社区建设需求、大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的途径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方向,促进社区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200字】1.2 问题提出社区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而现在社区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的规模逐渐扩大,但管理和服务水平并没有相应提升,导致许多社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普遍较低,缺乏社区意识和责任感,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和不和谐现象。
社区建设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如垃圾处理、绿化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参与社区建设,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具有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可以为社区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为社区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大学生参与社区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乏实践经验、社会责任感不强等。
如何引导、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大学生专业优势大学生专业优势是指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这些专业优势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
大学生专业优势包括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和广度。
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一定领域的知识体系,具备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 11 (中)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邓
摘 要
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月君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构成单位, 建设法治社区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更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政府
现有的法律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和法治社区建设的需要。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可以有效 地促进社区法治建设。本文以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动因和现 状, 探寻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思路和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社区 动因 出路 基金项目: 2016 年 “攀登计划” 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 项目编号: pdjh20160830。 作者简介: 邓娜、 利月君, 广州商学院法学院, 本科。 中图分类号: G45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87/ki.1009-0592.2016.11.262 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结合自己的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我国法 制宣传的形式, 使法律知识平民化, 加强其实用性, 满足大众需 求。 这不仅能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而且能在实践中培养大 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今社会, 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许多法学 专业本科高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部分高校都会通 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模拟法庭、 专题调研、 毕业实习等传统的形 式, 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这类传统的法学教育课程和实践类活 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仍存在许多 不足。 即使部分学校开展了学生服务社区的活动, 但是由于活动 经费不足、 学生安全难以保障、 项目开展与学生课程计划时间冲 突等多种原因, 很少有高校在社区长期性地开展法律服务活动, 缺乏 “学校—社区” 的有效联动, 尚未建立系统有效的法律服务体 系, 以及相应的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让大学生参与到法治社 区的建设,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更能增强他们的 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这也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平 台, 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 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社区法律服 务水平的提高, 改善法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提 升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将来大学生踏入社会亦将能更好的服务 社会, 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更大的贡献。 二、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现状 (一)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理论滞后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要求全面推进科学 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总体布局, 强调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保证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工 作要求。由此可见, 有法可依是重中之重。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 力下, 关于社区法治建设的多项工作不断推进中, 经过不断的探 索研究, 部分地区已初步建成了大学生社区法律服务等形式, 让 大学生参与到法治社区建设中, 但这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尤其 是理论研究略有滞后问题。许多地区都没能建立完善的大学生 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制度。 由于制度的缺乏, 大学生在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无迹 可寻, 缺乏组织性, 因而较难长期发展, 限制了其规模的不断扩 大。 加上理论研究的滞后, 大学生在参与法治社区建设实践中不
2016 ・ 11 (中)
断有新的问题产生,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无法及时建立, 或已 经建立的制度无法及时修订和完善, 无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问 题越积越多, 时间长了新问题终将变成旧问题, 最终会对我国法 治建设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严重影响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 此时 再来解决这些问题, 将会举步维艰, 若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 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二)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经费缺乏 目前,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的建设中还面临另一个严重问 题——经费缺乏。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正处 于法治建设的初期, 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十分有限, 大多数社区更 偏向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社区内部的基础建设,投入法治社区 建设的经费严重匮乏。社会组织对我国法治建设、社区法治建 设投入程度低,积极性不高。各大高校亦不能为大学生参与社 区法治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公立高校建设经费由政府提供, 每笔 经费都需层层审核才能批准发放;私立学校亦因办校经费匮乏 而投入有限, 因此, 各高校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作为大学生建设 法治社区的专项经费。 经费缺乏导致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无法正 常开展, 活动规模和活动范围相应缩小, 活动的辐射效益不明显, 最终导致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收效不佳, 无法深入推进。 (三)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形式单一 我国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大学生 通过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参与到法治社区建设, 主要形式有到社 区进行普法宣传活动、 法律知识讲座等等, 另外一种就是大学生 自主加入公益法律服务群体, 主要有免费法律咨询、 宣传单张发 放等形式。 但是无论哪种方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形式 都比较单一, 缺少社区人员的主动参与。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形式单一, 必然会出现大学生参 与法治社区建设的活动千篇一律, 导致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 机 械重复, 缺乏创新和思考, 使我国大学生参加法治社区建设的后 劲不足; 另一方面, 单一的形式难以调动社区人员的参与积极性, 导致社区法治建设缺乏受众主体, 大学生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四)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能力不足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 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 大不同。大学生长期在校生活, 与社会接触较少。这种环境的隔 离往往使得 “象牙塔” 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 片面 化和理想化, 加上我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 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 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 忽略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因此大 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 组织管理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 人 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如大学生无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将在参与社区法治建设 的实践中困难重重。 简单化、 片面化、 理想化的看法, 使大学生不 能客观、 全面地看待问题, 加上社会经验不足, 大学生�
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 社会转型的关键期, 各 种利益冲突频繁、 社会矛盾凸显。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构成 单位, 是构成整个大社会中的 “小社会” 。因此, 建设法治社区是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 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是实现法治 国家、 法治社会目标的必经之路。近年来,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 建设的现象越来越多, 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法治建设的进程, 同时 也出现一些问题。 一、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的动因 (一) 整合社会资源服务法治建设的需要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 为更快的推进法治社区 建设的同时, 出现了由于工作人员的不足, 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 “小马拉大车” , 以致顾此失彼的问题。常常是一名工作人员, 同 时还兼顾其他政务工作, 在法制宣传、 培训、 指导、 督查等方面往 往力不从心, 绝大多数的社区还存在多机构不健全、 无专职法制 工作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有事无人的问题, 部分地区因为专 业人员紧缺而无法推进法治社区的建设,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法治 社区的建设。由此可见, 仅依赖国家工作人员, 以及社会上现存 的律师参与到法治社区的建设中, 已经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 长的法律需求和法治社区建设的需要。让大学生参与到法治社 区的建设中去, 可以缓解我国法治社区建设中人员不足的问题, 为法治社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兴力量, 从基础上解决我国法 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 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的需要 我国已经进行入了 “七五” 普法时期, 我国也从建设、 完善法 制制度到建设法治社会, 但是我们的普法措施、 方法变化不大, 法 制宣传教育的形式还不够丰富, 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 宣传 力度不足, 就连最基础的法律常识都无法做到普及大众。 不少部 门和单位, 仅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动作, 如应国家要求, 组织内部成 员简单学习和自己工作有关的基础法律知识, 对于关乎到员工切 身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员工对所学的法律知识的内化情 况, 一概置之不理。而社会上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 也仅限 举办免费咨询等普法宣传活动的, 而这些活动时间短、 层面浅。 当今社会又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时间就是金钱, 快节奏的生 活成为主流, 因此我国的法治宣传急需创新, 以更好的适应时代 的发展, 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学生参与当代法治社区的建设,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