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为什么存在

合集下载

房地产经济学-2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房地产经济学-2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1、城市土地具有哪些特性?现代社会由于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较小的地理空间范围内,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经济活动的集约化、规模化,带来了显著的集聚经济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集聚不经济的消极后果。

这种消极后果突出地表现在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交通拥挤以及滋生各类社会问题。

城市土地与一般土地利用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性,是指城市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土地利用集约化。

集聚性的突出影响在于一大批人口和企业集中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带来了相当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劳动分工得以深化。

另一种影响在于大量人口和企业竞争以争夺有限的空间资源,从而带来了各种集聚成本,主要表现在土地费用提高、交通运输费用增加、交易费用提高等。

(2)城市土地利用的高成本性,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土地利用平面化发展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成本,城市人口就业的交通运输成本增加,企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增加。

在城市处于成熟时期时,城市土地利用的高成本性特性表现的更为突出。

城市土地的有限性与城市扩张对土地需求量的无限增长,又促使地价不断上升,因而提高商务成本,甚至推动房价上涨。

(3)城市土地利用的高冲突性,各土地利用相邻关系各方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在狭窄的城市空间更容易产生冲突。

(4)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性,表现在各种用地类型如居住、商业、办公、交通、基础设施、行政等需要综合协调,也要与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发展变迁相统一,也要求城市土地利用要有超前性的规划,同时要协调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2、土地的双重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什么?土地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1)土地总量的有限性;(2)土地区位的差异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使用的耐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1)土地的稀缺性;(2)土地的区位可变性;(3)土地的报酬递减性;(4)土地经营的垄断性。

城市空间结构分类和功能分区

城市空间结构分类和功能分区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活动:
看下图,说 出商业用地、居 住用地、工业用 地、市政用地的 分布各有什么特 点;归纳出城市 土地利用的基本 特征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 按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以划分为商 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 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 区等等。
深圳
一、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四)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并在人流、 物流集聚部位形成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会合 处和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
3.交通枢纽出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商 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四、中心地理论
单击图片放大
结合下表和图,你认为枣强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下列 几组不同的服务时,会选择哪个城市?为什么?
⑴ 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 常见病,上小学等
⑵ 购买彩电、冰箱等电器,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⑶ 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杂症,上大学或听音 乐会,参观博物馆等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城市区位分பைடு நூலகம்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一、同心圆学说
1:中心商务区 3:工人住宅区 5:通勤居民区
2:过渡区 4:高级住宅区
1.城市可分为五个圈 层:过渡区先为高级 住宅区,回来因为商 业、工业等的不断入 侵,环境质量显著下 降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件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件

五、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同心圆模式 集中紧凑,各功能区围绕城镇中心呈同心圆状 扇形模式 城镇各功能区呈扇形向外扩展
平原地形,城镇各功能区经过不断发展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 向外扩展
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多核心模式 城镇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央商务区、市政区 随着城镇不断扩展,原有城镇中心出现地价高、交通拥堵和居住 、居住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 条件变差等现象,导致在远离城镇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新核 城镇等多种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镇地域 心的出现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3.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以⑤ 农业用地 和⑥ 居住 为主。 (2)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分化: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会 出现简单分化,以⑦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⑧ 非农业 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镇土地利用的专业化 (1)主要功能区:⑨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等。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 杂,还会形成 行政区、文化区、 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等。
区域认知
3.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该区域盛行西南风,该地计划建设一座别墅。据此, 完成下列问题。
(1)A功能区为
,试说明判断理由。
(2)B功能区为
,试说明判断理由。
(3)判断C、D两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
(4)E、F两个规划功能区中,
处适合建设别墅,试说明判断
理由。
答案 (1)商业区 A功能区位于城镇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位于多条放射 状公路的交会处,交通便利。 (2)居住区 B功能区占地面积大,是城镇主要功能区。 (3)C地以农业用地为主,D地以居住用地为主。 (4)E E处位于河流上游和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水质好。 解析 第(1)(2)题,结合城镇各功能区的位置、面积、形态特征确定。第(3) 题,从图例可知,D地为村庄,因此以居住用地为主,其周围的C地主要为农业用 地。第(4)题,由材料和图可知,E处位于河流上游和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 美,水质好,符合高级居住区(建设别墅)的选址要求。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2章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2章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判断下列事物是否属于文化的范畴,在属于文化的事物 下画“√”。
汽车站
农田
教堂
冰川
极光
汽车站
农田
教堂



关键是区分是否由人类创造的。
冰川
极光
2.在我国一般是女人带孩子,而云贵高原地区却是“娃娃 出门男人带”,为什么?
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由 于云贵高原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带孩子需要 较多的体力,所以一般由男人带孩子。
2.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之一就是围墙,而美国建筑一般没 有围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 性,用围墙把建筑物包围起来;而西方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对外性, 一般没有围墙。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市中心多是高层 美国发展历史短,早期
的摩天大楼,离开 移民大量来自欧洲,美
知识点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__地_域__文_化____ 的烙印,有的城市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__独_特___文化,这种文化 往往是城市的_标__志___。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方面:__城_市__建_筑____、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 居民心理、习俗等。
牧,种植业比例很小; 主食,喝奶茶,住蒙
西部 人口少, 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 古包(或帐篷),游牧式
畜牧区 密度小 较好的地方发展了人 生活方式,现在定居
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 点逐渐增多
建了农畜产品加工厂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
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整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整合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1、乡村的定义?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发展阶段、空间结构特点、原因)(课本P25)乡村以农业用地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再往外是农业用地。

3、城镇定义?(课本P25)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镇包括城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4、城镇功能分区特点(课本P25)①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5、城镇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区位选择原因(课本P26)功能区分布特征原因居住区城镇中广泛分布,面积最大;商业区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交通、市场工业区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延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减轻市区污染和交通拥堵;土地充足且租金低;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交通便捷,降低运输成本6、高级居住区与普通居住区差异(课本P26)收入建筑质量位置公共设施环境发展方向中高级住宅区高收入面积大,有些有独立庭院①主导风向上风向;②河流上游;③环境优美;④交通便利;⑤城市外缘;⑥与文化区相连完善,生活方便优美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低收入面积小,拥挤密集多在内城,多于低地、工业地相联系缺乏,生活不便较差【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第二章 为什么会存在城市

第二章 为什么会存在城市

2.7 资源向导型企业与加范围为80英 里,每个工厂是这个范围内所有甜菜的唯一购买 者。
2.7 资源向导型企业与加工型城镇



德国鲁尔工业区(埃森、多 特蒙德和杜伊斯堡) 蒂森-克虏伯钢铁、欧宝汽车、 拜尔医药 工业产值曾占德国的40% 煤: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 吨,占德国总储量的80%。 铁:多瑙河横穿鲁尔区,临 近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
2.2.1 比较优势与贸易

北方将生产面包→衬衣,时间1小时,2面包→6衬衣; 南方将生产衬衣→面包,时间2小时,2衬衣→2面包 交换:面包:衬衣=1:2。可能发生。 对于北方,衬衣的价格=1/2块面包>1/3块面包的机 会成本;对于南方,面包的价格=2件衬衣>1件衬衣 的机会成本。 交换可能发生的范围:两个机会成本之间 即面包:衬衣∈(1/3,1)
2.3 城市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中国历史上的贸易城市 敦煌:陆上丝绸之路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 扬州:京杭大运河 长江和各主要支流交汇处,一系列重要城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 工业城市

放松第三个假设(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假设

面包生产无规模经济;衬衣生产具有规模经济(城市经济 学第四公理: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 比如:衬衣企业使用不可分割要素投入(机器);工人流 水线作业。工人在家1hr:1面包or1衬衣;工人在工厂1hr: 6衬衣。
成本
想象一下没有城市的情况
2.1庭院生产模型


假定没有城市存在的地区仅生产和消费两种产 品:面包和衬衣 三个假设条件 1)相同生产力:所有土地和工人在生产小麦和羊
毛时具有相同生产力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1、概念题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

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3、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1、概念题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等;特殊因子:为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区域性因子: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定义城镇: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定义城镇人口: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

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第二章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1.观察与分析:请学生对自己所在城市的一个居住区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下该区域的空间结构、环境特点、配套设施等信息,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其居住优劣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提交方式:以观察报告的形式提交,字数不少于500字。
2.案例研究:请学生选取一个城市居住环境改善的案例,了解其改善措施、实施效果以及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4.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表现积极,但部分学生可能过于依赖他人意见,需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保持独立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城市居住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a.影响城市居住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b.你认为城市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有哪些影响?
提交方式: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提交,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5.地理手抄报:请学生以“城市居住环境”为主题,制作一份地理手抄报,内容包括:居住环境分类、优劣势分析、改善措施等。
提交方式:纸质版手抄报。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注重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剖析:结合教材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居住区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效果:
a.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b.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居住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正确的城市居住观念,提倡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 中心地理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 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中心地理论知识点一 城市区位分析[学生用书P 27]一、城市概述1.概念: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温馨提示]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含义特点理想区位自然地理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水源条件较好的山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前平原,荒漠地区的绿洲;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大河入海处,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经济地理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如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的空间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邻近矿产资源地形成工矿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邻近铁路,尤其是交会处形成铁路枢纽城市1.《管子·乘马》中有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这说明了古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条件是怎样的?提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2.上海市能够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有哪些?提示: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有非常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工业基础雄厚,周围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经济腹地广阔;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 第三节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判断1.城市化仅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 × ) 2.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

( ×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发展中 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C 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 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合理城市化——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的城市化(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教案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教案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镇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意义,了解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3.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了解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4.能举例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不合理的城镇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针对问题,能提出如何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5.了解智慧城市,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建设,能迁移借鉴到我国城市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1.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及其成因。

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解决措施。

3.能举例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世界地图”、“夜间灯光分布图”等素材,并介绍: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 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

其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等发出的低强度灯光。

教材图2-32是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2016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影像。

读图思考: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

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新课学习】一、城镇化什么是城镇化?(通过图分析城镇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地理城市地域结构课件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地理城市地域结构课件
第二章:城市 (chéngshì)与城市
§2.(1ch城én市gs(hcìh)é化ngshì)内 部空间结构
第一页,共35页。
城市(chéngshì)概念及作用:
城市是具有一定(yīdìng)的人口和建筑、 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第三产业高 度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城市是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赖以依托的支撑点。
(有高级和低级之分)
(位于城市边缘,交通便捷地带)
其他(如文化区、行政区、游览区等)
(注:1.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míngquè) 界线
2.大城市功能复杂,功能分 区明显, 中小城市占地面积小,布局分散,形成 不了相应的功能分区。)
第七页,共35页。
二、城市功能(gōngnéng)分区
功能;位于 (wèiyú)市中心; 交通便捷,土地 租金高。
(1)图中甲地为
(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7分)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2010·江苏地理(dìlǐ)〕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 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
C
1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lèixíng)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 构的主要因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 分析地域结构的变化
命题趋势(qūshì):
1、内容上:左侧考点所 示
2、形式上:以区域图、 模式图、坐标图为情 景,以选择题为主, 亦有读图分析题。
3、能力上:读图分析能 力;信息整合能力; 归纳描述地理事物、 规律能力。

第二章城市发展进程

第二章城市发展进程

法国城市地理学家潘什梅尔说:“城市现象是一个 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 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 更具体点说,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 灵魂。”
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在《城市:对于开展城 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认为, “城市,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 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 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城市是文明人类 的自然生息地,世界史从某种意义讲就是人类的城市 史。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截至 2006年底,我国共有城市661个,其中:直辖市4个; 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全国城镇人口已达 5.77亿(有一些水分),城市化率达到43%。
(二)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加速城市化发展的背 景
为什么在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出台加速城市化进展 的政策?
1961-1965年城市化出现滑坡,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 九中全会决定精简城市人口,三年减少2000万;1964年 颁布《关于户口迁移政策的规定》,对农村迁入城市人口 进行严格控制,导致城市化发展滑坡。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大量城市青年下乡,城 市人口减少,城市化没有得到任何的发展。通过行政手段 来遏制城市化的发展,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1、扩大内需。直接原因。与高校扩招出台一样。
2、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原因。
3、消除城乡对立。维护社会稳定。
(三)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王佃利等,《现代市政学》32-33
(1)政府主导。发达国家是自由放任式发展方式。
(2)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发展模式。
(3)人口总量庞大是制约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

《实用行政管理》(第2章 行政环境)

《实用行政管理》(第2章 行政环境)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a、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b、改造作用有正负之分。 如果就行政系统的反映情况和主动程度来看,行政管理对行政环
境的改造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状况。
封闭型的行政系统
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是
消极型的。 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改造是
开放型的行政系统
积极型的。
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反作用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 ----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
行政环境的需要是确定行政管理基本任务的 客观依据。 • 1、适应政治环境的性质 • 2、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水平 • 3、适应文化环境等综合状况 • 4、适应自然环境的特点
(二)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可以改造行
政环境,要么使之变好,要么使之变坏。
(2)衍射型(Diffracted Model)的工业型行政模式
A.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前苏联式的管制经济 ; B.民众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关系密切 ;
C.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成就导向和对事不对人原则 ;
D.沟通渠道发达 ; E.社会高度专业化,行政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 统一 ;
1.对我国行政环境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有正 确认识,同时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对行政改革的负 面影响 2.对我国行政环境的多样性要有充分认识,并正 确地看待各地、各级政府行政环境的差异性 3.我国行政环境的外在表象与内在实质的不一致 性,决定了行政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改革措施 4.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理性地看待我国行政管理 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代表人物和观点
1. 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J.W.高斯发表了《政府生态 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 ; 2. 1957年、1961年雷格斯(Fred W. Riggis) 《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生态行政学》: 生态模式(Ecological Model)集大成者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2城镇化课件(共47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2城镇化课件(共47张PPT)

A 1 .此 图 说 明 该 地 区(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为2 500万
C.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人口密度大
C 2 . 此 人 口 分 布 状 况 , 比较 符 合下 列 哪个 国 家
()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澳大利亚
B 3 . 形 成 这 种 人 口 状 况 的根 本 原因 是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案例】非洲国家的城镇化
非洲国家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 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城镇的食品与价格相对较高。由于无法承担高昂 的生活成本,“城镇贫困”现象凸显,贫民窟逐渐蔓延,给城镇和谐发展 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卫生救援管理部门、商业管理部门、物流管理部门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内容回顾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课堂练习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1~3题。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的数据,可计算 出城市人口占90%左右,其城市化程度较 高。第2题,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 化最早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第3题,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与生产力发 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等经济因素有关。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印度的贫民窟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特点
100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 。有些地区,城市化地 域不断向农村推进。

2021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1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第1课时)

2021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1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第1课时)
文化教育区 文化教育区是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围书馆和展览馆 等文化机构集中的区域。一 般距离工业区较选,具有较 好的自然环境、使利的交通 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
阅读:城市其他功能区
混合功能区
混合功能区是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区。区内工厂(多为中小型)、机关、商店、学校、医
院和住宅混合在一起,具有部分综合功能。
探究: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的河流阶地上,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 遗址,距今6000多年。半坡遗址大致分为三个功能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在中 央,呈椭圆形,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房屋前面的空间是供氏族成员聚会、议事的场所;后面是氏 族首领的住所:中小型房屋、窑穴等散步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沟北是公共基地,沟东有 制造陶器窑场。从这里出土了斧、锄、铲、刀、磨盘和磨棒等石制农具。矛、网坠和鱼钩等渔猎工具, 可以教断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以耕种和渔猎为主。
总结:本章学习结束时。提交课题总结报告,小组讨论你们所研究的城镇有哪些变 化。
中图2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 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学 习 目 标 一 1.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 学 习 目 标 二 2.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中图2019版必修第二 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课题2:
读地图和照片研究城镇变化
城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城镇的地域范围在逐 渐扩大。城镇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不同 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是不同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你 将了解城镇内部功能区的变化及特征、城镇化的过程及特点。

人文通识第二季城市 -回复

人文通识第二季城市 -回复

人文通识第二季城市-回复什么是城市?为什么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人们如何发展和繁荣?这些问题贯穿着人们对于城市的探索和思考。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些问题,并探讨城市在人文通识中的意义。

首先,城市是什么?城市是一个人口过万、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聚居地。

以人口数量来说,城市通常拥有高密度的人口分布,与此同时,城市还拥有比农村更多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如道路、学校、医院等。

城市通常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人们前往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首先,城市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经济活动。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和行业,获得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同时,城市也是经济交易和贸易的中心,在城市中人们可以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城市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文化资源。

城市中有许多优质的学校、图书馆、艺术馆等教育和文化机构,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艺术形式。

通过教育和文化资源的获取,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技能,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城市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和互动机会。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和互动。

城市也是文化和艺术活动的聚集地,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音乐、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在城市中,人们如何发展和繁荣?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的努力和社会的支持。

首先,个人的努力是城市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人们应该通过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个人也应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进步和成长。

其次,社会的支持是城市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城市地域概念

城市地域概念

城市地域概念第二章城市地域概念中国系列城(Wall):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市(Market): 商品交易地,“市井”,集市。

汉魏市在城外郭内;唐市占以坊之地;宋市由坊扩展为街。

城(Wall)+市(Market)=城市(City)镇(Town):设关防者谓之镇(军事职能),宋以后,贸易镇出现,地位间于县治(County seat)和草市(Market town)之间。

后来城市(City)和镇(Town)成为一级行政单元:市(City)、镇(Town)居民点的系列Hamlet---Village—Town---City---Metropolis小村 ---- 村庄 --- 镇----城市---大城市,都市乡村居民点←│→城镇型居民点Rural settlement Urban Place在中国城市和城镇的混淆城镇(城市)与乡村的区别:1.职业构成;2. 规模;3. 人口密度建筑密度;4. 物质外貌;5. 职能给城镇(城市)下个定义: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有高度密集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物质系统各国定义城镇(Urban)的类型:1. 单纯以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以上的居民点(埃及、蒙古)2. 单纯以城镇特征(秘鲁、马耳他)3. 单纯以人口数量(伊朗、肯尼亚、爱尔兰、澳大利亚)4. 人口数量+ 密度5. 人口数量 + 城镇特征(巴基斯坦、南非)6. 人口数量 + 从业构成(荷兰、南斯拉夫)7. 取两个以上指标(印度、捷克)8. 其它城市地域的三种类型:1.城市的行政地域;2 . 城市的实体地域; 3. 城市的职能地域美国的城镇(Urban Place)和城镇人口(Urban Population):城市化地区以及城市化地区以外2500人以上设有建制和未设有建制的居民点(Place) Urbanized Area ;Incorporated place and Census designated place(> 2500 persons)Urbanized Area (UA): 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地域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镇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相当于城市建成区(Built-up Area) Urbanized Area (UA) = Central Place + Urban Fring城市化地区有两部分组成:中心城市(地方)和四周的密集居住区(1000人/平方英里,386人/平方公里),总人口5000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
• 1、比较利益 • 比较利益是城市形成的第一原动力,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 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 “如果各国(人)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 就会从贸易中获利。” • 2、规模经济 • 规模经济是指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 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 • 3、聚集经济 • 聚集经济是指因企业或活动选址接近另一个企业或活动而产
城市的经济功能
• 城市的经济功能是当代的任何城市都有 的,它是城市的核心内容。城市的经济 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交通功能、分 配功能、消费功能,以及与其密切相关 的信息功能、金融功能、科技功能、商 业功能、运输功能等。 • 经济功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中最重要的 功能。
城市的社会功能
• 城市的社会功能也是一切城市所共有的。人 是社会的成员,是城市的主体,人们的政治 活动、文化活动、宗教活动都是社会活动。 当今世界,城市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最集中 的场所。社会的多种实体,特别是机关、团 体、企业等都在城市。这些实体以城市为依 托,将其本身的巨大能量传到广大地区甚至 全国,城市的社会功能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 一,任何城市都不能没有这个功能。
1、城市的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
• 基本功能是任何一个城市都具有的功能。 包括城市的载体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 功能。
• 特殊功能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具有的,它 是某一城市所特有的,与城市的地理位 置、自然资源、历史条件有重要的关系。 它体现了该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的独特 作用。
城市的载体功能
•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载体,它为人类在城 市进行各种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 件。城市之所以成为人类活动的最佳场 所,完全依赖于城市的载体功能。 • 城市的载体功能的实质是服务,即为城 市自身存在和发展服务,为人类在城市 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服务。
城市的定义
• 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和社会发展中心,是富 有效率的非农产业的集中地,是人们享受现代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地。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
• 1、密集性
• 2、经济上的非农业性
• 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元性)
三、城市的功能
• 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指一个 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 生活中所负担的任务和作用,以及由于 这些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
• 由于运输规模经济,贸易公司在有利于 收集和分发商品的地方建址,使市场在 路口、港口、河流的对接处和其他转运 点发展起来。贸易者的选址决策促使了 市场城市的发展
2、生产中的内在规模经济
• 促使工业城市的发展
规模经济的原因
• 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 专业化因素(分工引起)
规模经济与工业城市的发展
本章结束,谢谢!
美元
孤立的企业
30
20
10 D bad 工人数
D
good
120
美元
群落中的企业
30
A
E
20 B
10
F
G D 80 bad 工人数
C
D
good
120
160
群落中劳动力共享的收益和成本
2、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 济
• 企业集中,生产的中间投入品增加,产 生规模经济 • 厂商经营时所需的其它中间投入品(商 业服务如:银行、保险、旅店、运输, 公共服务:公路、学校、消防等)也会 产生规模经济
1、劳动力市场共享
• 群落中的员工有着相对低的搜寻成本: 可以通过非正式渠道得到职位空缺消息, 雇员与雇工就在附近,寻找工作较易。 • 由于雇主间的距离较近,使得员工流动 成本较低
Krugman(1995)群落与劳动力 共享的含义
• 假设某企业一年中有两个机会相等的结 果,旺季和淡季。 • 从净收益分析可以得出:群落企业能够 在旺季以同样的工资雇佣到更多的工人, 而且也缓冲了在淡季用较少的工人个给 企业带来的影响。
3、知识溢出
• 这里的技术和知识包括:专业技术、经 营经验、供给信息、需求信息等,由于 这些难以具体化和系统化,没有人际间 的频繁接触和耳濡目染则很难传播或传 播很慢。在集聚区内,人际间频繁接触 和交往,使这些知识传播得很快。企业 之间相互模仿和学习,学习成本很低。
二、城市化经济
• 它外生于地方单个产业,而且其强度与地方 经济的规模正相关。即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对 城市中的每个产业产生正的外部性。 • (1)、劳动力市场的共享 • (2)、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 • (3)、城市范围内的知识外溢对厂商的生产 和经营创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 (4)、企业之间增强责任感,促进合作,结 成企业之间的网络 • (5)、通过竞争,提高效率
• 城市的规模由工人的数量决定,而 工厂工人的数量依赖于工厂的总产 出,如果工厂能够设法使价格低于 各更多的家庭生产者,能够进一步 增加产量,则工厂人数增加,城市 规模扩大。
生 产 (小时) 净 成 本 1
工厂织布成本
家庭织布成本
0.25 4 0 4 距工厂的里数
五、城市形成的其他制约因素
• • • • • •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交通技术和方式 3、市场区 4、地理位置 5、人口、资源的地理分布 6、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经济
• 第一节 •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城市集聚经济
第一节
• • • • •
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一、城市的定义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 三、城市的功能 四、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 五、城市形成的其他制约因素
一、城市的定义
• 《墨子· 七患》中“城者,所以自守也。” 《吴越春秋》,“筑城以卫君,造郭以 守民。” • 《管子· 小匡》“处商必就市井”。 • 《易经· 系辞下》:“日出为市,致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辅助功能是不是不重要或可有 可无的功能 ?
• 在我国,值得提出的是对城市的辅助功 能认识不足是个突出的问题。许多城市 出现的住房难、乘车难、吃水难、入学 难、就医难等等,都是忽视城市辅助功 能所造成的苦果。许多城市的实践证明, 解决这些脱节问题是要付出相当代价的, 甚至需要花费比当初协调发展要多几倍 的财力、物力、精力和时间。
问题
•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变革,城市集 聚经济会趋于弱化吗?
练习与问题讨论:
1.请用比较成本利益和规模经济原理简单描述 城市的形成过程,并用图式的方式来说明运 输成本和规模经济是如何影响城市范围的。 2.结合案例谈一谈你所理解的集聚经济现象。 3.为什么说集聚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 如何运用集聚经济的原理解释城市的存在和 城市规模? 4.结合我国一些城市的功能定位,你认为城市 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什么?
第二节 城市集聚经济
• 一、地方化经济 • 二、城市化经济
聚集经济理论
• 该理论认为,城市地区一旦出现,集聚 经济为城市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 集聚经济促使大城市的发展 • 集聚意味着经济活动集中在某些特定而 且是有限的范围,而如果集聚同时还带 来了厂商成本的降低,那么我们就认为 存在集聚经济。
城市的特殊功能
• 城市的特殊功能不是所有城市都具有的,它 是某一城市所特有的。它与城市的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和历史条件有重要关系。例如,海 滨城市、边防城市,主要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又如石油城市、煤炭城市、钢铁城市、林业 城市等,主要城市及其附近的自然资源决定 的。如果没有相适应的自然资料,就不可能 有这样的城市。再如旅游城市、历史名城等, 主要是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决定的,象旅游 城市杭州、桂林,历史名城北京、西安等都 是如此。
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
1、比较利益
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促使市场城市发展)

1 单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西

西
小麦
1公斤
2公斤
1尺布料
3尺布料
布料
1尺
6尺
1公斤小麦
1/3公斤小麦
贸易和交通成本
• 比较优势会导致贸易,贸易只有在交通 成本相对于生产力差别比较小时才有利 可图。
运输规模经济和贸易城市
具体例子
• 永康五金城:2001年永康五金企业突破6500家,从业 人员20万人,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2/3。
• 嵊州领带:现有领带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5万人, 年产领带2.5亿条,年产值80亿,占全国的80%,占世 界的33%。
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现有5800多家国有大、中企业, 2万多家私营中小企业在其中设点经营。
2、城市的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
• 主要功能是指城市多种功能中对城市的 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能够反映城市个性 和特征的并使之能够区别于其他城市的 功能。 • 辅助功能:是指在城市的多种功能中, 除去主要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
城市的主要功能
• 城市的主要功能反映城市的性质,表明 城市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是城 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具体的例子
福建省已在重要行业形成了 60 多个产业集 群,其余比较知名的产业集群有晋江鞋业、 石狮服装、福安电机、德化陶瓷、青口东南 汽车等,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泉州、福州 厦门和漳州 4 个市,其中以泉州为突出
一、地方化经济
• 它外生于单个企业,并随着产业规模的 扩大而增大。即同一产业内厂商如果集 聚在一起会对每个厂商都带来“好处”, 而且集聚的厂商越多,这个“好处”就 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