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三高一低”,赶快查查尿常规
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是怎么回事
导语:我们的身体都是有各自的指标,这些器官根据自己的指标在执行着自己的任务,我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定期的去
我们的身体都是有各自的指标,这些器官根据自己的指标在执行着自己的任务,我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定期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但是看到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我们肯定不知道那三高那一低,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来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肾病综合症是由多种病因引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其临床特点的一组症候群。
肾病综合症临床常见症状:三高一低
一、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诊断本征最主要条件,正常成人每天尿蛋白质排泄量不超过150mg。
大量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异常所致。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性滤过作用,能有效阻止绝大部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小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
二、高度浮肿:水肿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与低蛋白血症的程度呈正相关。
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血容量正常,甚至增多,并不一定都减少,血浆肾素正常或处于低水平,提示肾病综合征的钠潴留,是由于肾脏调节钠平衡的障碍,而与低血容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无关。
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发生不能仅以一个机理来解释。
血容量的变化,仅在某些病人身上可能是造成水钠潴留,加重水肿的因素,但不能解释所有水肿的发生,其真正的形成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很可能是与肾内某些调节机制的障碍有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蛋白尿分类记忆方法
蛋白尿分类记忆方法
一、按尿蛋白含量分类
1. 微量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30-300mg/24h。
这种程度的
蛋白尿可能是肾脏损伤的早期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
2. 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0.3-1g/24h。
这种程度的蛋
白尿可能是由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引起的。
3. 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1-3.5g/24h。
这种程度的蛋
白尿通常表示有中度肾损伤或某些特定的肾脏疾病。
4. 重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在3.5g/24h以上。
这种程度的蛋白尿通常与严重的肾脏疾病相关,需要紧急治疗。
二、按病程分类
1. 急性蛋白尿:短期内出现蛋白尿,并伴有急性肾功能不
全等症状。
2. 慢性蛋白尿:长期存在的蛋白尿,往往伴随着慢性肾功
能不全。
三、按蛋白成分分类
1. 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排出白蛋白等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较轻。
2. 非选择性蛋白尿:不仅白蛋白,其他血浆蛋白也滤过到
尿液中,表明肾小球滤过屏障已受到较严重的损害。
以上就是关于蛋白尿分类的记忆方法,通过理解其分类依据,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蛋白尿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为进
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是医学实验室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查后所出具的报告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尿常规检验项目及其正常值范围和解读:
1. 外观:正常尿液应为清澈透明的,若外观为浑浊、混浊等可能表示有脓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等。
2. 色:正常尿液的颜色通常为浅黄色或无色,若尿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发黄、深黄、红色等,可能表示存在血尿、黄疸等问题。
3. 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通常在5-8范围内,影响尿液酸碱度的因素包括饮食、药物、肾功能等。
4. 尿比重:正常尿比重范围为1.003-1.035,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尿毒症等问题。
5. 蛋白质:正常尿液中通常不含或仅含微量蛋白质,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尿路感染等。
6. 葡萄糖: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若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糖尿病、肾小球损伤等。
7. 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酮体,若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等。
8. 亚硝酸盐: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应含亚硝酸盐,若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等。
9. 潜血: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应含红细胞,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10. 白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细胞计数较低,若检测
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检验仅是初步筛查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尿常规检验结果异常,需要进一步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解读。
肾病综合征的三高一低
肾病综合征的三高一低武汉明仁肾病医院专家指出: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NS最基本的特征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即所谓的“三高一低”,及其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1.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NS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病综合征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
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远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在此基础上,凡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降至<30g/L。
NS时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促进白蛋白肝脏代偿性合成和肾小管分解的增加。
当肝脏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
此外,NS患者因胃肠道黏膜水肿导致饮食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除血浆白蛋白减少外,血浆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补体成分、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及内分泌素结合蛋白也可减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肾小球病理损伤严重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时更为显著。
患者易产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3.水肿NS时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腔内进入组织间隙,是造成NS水肿的基本原因。
近年的研究表明,约50%患者血容量正常或增加,血浆肾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某些原发于肾内钠、水潴留因素在NS水肿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4.高脂血症NS合并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高胆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中LDL、VLDL和脂蛋白(α)浓度增加,常与低蛋白血症并存。
高胆固醇血症主要是由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但是在周围循环中分解减少也起部分作用。
尿常规诊断标准
尿常规诊断标准尿常规诊断标准是对尿液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测方法。
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尿比重、尿蛋白、尿糖、尿沉渣等项目的检测。
以下是尿常规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尿的颜色正常尿液的颜色为淡黄色至深黄色,主要由尿色素和尿胆素的含量决定。
尿色素和尿胆素的含量增加时,尿液颜色会加深。
尿常规检查中,尿的颜色可以通过比色法进行检测。
二、尿的透明度正常尿液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
若尿液中出现浑浊、沉淀物或悬浮物,可能表明尿液中存在异常物质。
尿常规检查中,尿的透明度可以通过观察法进行评估。
三、尿比重尿比重是尿液中溶解物质浓度的反映。
正常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
尿比重低于1.015时,可能表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尿比重高于1.025时,可能表明尿路梗阻、糖尿病等疾病。
尿常规检查中,尿比重可以通过比重计法进行测量。
四、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极低。
尿蛋白检测阳性可能表明肾脏受损、泌尿系统感染、蛋白尿等疾病。
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可以通过加热乙酸法或免疫法进行检测。
五、尿糖正常尿液中不含或仅含有微量的葡萄糖。
尿糖检测阳性可能表明糖尿病、肾糖阈值降低等疾病。
尿常规检查中,尿糖可以通过斐林试剂法或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测。
六、尿沉渣尿沉渣是指尿液在离心后沉淀下来的细胞、颗粒物和管型等物质。
尿沉渣检查可以反映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正常尿沉渣镜检时,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尿常规检查中,尿沉渣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法进行观察。
总之,尿常规诊断标准是对尿液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泌尿系统疾病。
然而,尿常规检查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药物等,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发现异常结果时,应及时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尿常规标准值
尿常规标准值尿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全身健康状况。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外观、尿液比重、尿液酸碱度、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潜血、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指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尿常规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及其临床意义。
1. 尿液外观,正常尿液应为清澈的淡黄色,无浑浊、沉淀、气泡或异味。
异常尿液外观可能提示尿路感染、结石、蛋白尿等疾病。
2. 尿液比重,正常尿液比重在1.015-1.025之间,反映了尿液的浓缩程度。
低于标准值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高于标准值可能提示脱水。
3. 尿液酸碱度,正常尿液呈弱酸性,pH值在4.6-8.0之间。
酸性尿液可能与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有关,碱性尿液可能提示肾脏疾病或代谢紊乱。
4. 尿蛋白,正常尿蛋白含量应小于30mg/dL,高于标准值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出现蛋白尿。
5. 尿糖,正常尿糖含量应为阴性,出现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6. 尿酮体,正常尿酮体应为阴性,出现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7. 尿潜血,正常尿潜血应为阴性,出现阳性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
8. 尿红细胞,正常尿红细胞数目应小于5个/HP,高于标准值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
9. 尿白细胞,正常尿白细胞数目应小于5个/HP,高于标准值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疾病。
总结,尿常规标准值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医生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尿液的各项指标,以帮助患者早日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同时,患者在接受尿常规检查时,应按照医嘱采集尿液样本,避免因不当操作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尿常规标准值有所帮助。
尿常规检查内容和标准
尿常规检查内容和标准
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尿液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份常规尿常规检查内容及其标准的样本:
1. 外观:尿液应为黄色或琥珀色,透明或稍有浑浊,不应出现红色或浓烟状的尿液。
2. 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范围在4.6-8.0之间,偏酸或偏碱可能表示潜在的健康问题。
3. 比重:正常尿液的比重在1.003-1.030之间,高于或低于该范围可能暗示肾功能异常。
4. 蛋白质:正常尿液中仅含有微量的蛋白质,如果检测到大量蛋白质,可能表示肾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5. 葡萄糖:正常尿液中应不含有葡萄糖,若检测到葡萄糖可能暗示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6. 酮体:正常尿液不应有酮体产生,若出现酮体可能表示葡萄糖供应不足或脂肪酸代谢异常。
7. 亚硝酸盐:正常尿液中不应存在亚硝酸盐,其存在可能表示尿路感染。
8. 白细胞:正常尿液中只能检测到少量白细胞,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高,可能暗示尿路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9. 红细胞:正常尿液中只能检测到少量红细胞,异常高的红细胞计数可能提示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脏病变等情况。
10. 结晶体:正常尿液可能含有少量结晶体,但过多的结晶体可能表示尿液浓缩度过高或特定疾病的存在。
请注意,以上仅是尿常规检查的一些常见项目和标准,实际检查内容和评估标准可能因医院、实验室以及医师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如果您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请咨询相关医疗专业人员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尿常规标准值
尿常规标准值尿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蛋白质、糖、酮体、潜血、亚硝酸盐、白细胞、上皮细胞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全身疾病的情况。
尿常规标准值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下面将详细介绍尿常规各项指标的标准值。
1. 颜色,正常尿液的颜色一般为淡黄色或琥珀色,这是由于尿液中的胆红素和胆绿素的存在所致。
深黄色可能是由于脱水、服用维生素B族或药物的影响;无色可能是由于多饮水或慢性肾病的表现。
2. 透明度,正常尿液应该是透明的,不应该有混浊。
若尿液混浊,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粘液等的存在。
3. 比重,正常尿液的比重在1.010-1.025之间,这是由于尿液中溶质的浓度所致。
比重高可能是由于脱水、尿毒症等;比重低可能是由于多饮水、糖尿病等。
4. 酸碱度,正常尿液的pH值在4.6-8.0之间,呈弱酸性或弱碱性。
酸性可能是由于饮食、运动、呼吸等因素;碱性可能是由于饮食、呕吐、呼吸浅表等因素。
5. 蛋白质,正常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应该很低,通常为阴性。
若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可能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等。
6. 糖,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含有糖,通常为阴性。
若尿液中检测到糖,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妊娠、情绪激动等因素。
7. 酮体,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含有酮体,通常为阴性。
若尿液中检测到酮体,可能是由于饥饿、高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8. 潜血,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含有潜血,通常为阴性。
若尿液中检测到潜血,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泌尿系统肿瘤等。
9. 亚硝酸盐,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含有亚硝酸盐,通常为阴性。
若尿液中检测到亚硝酸盐,可能是由于尿路感染等。
10. 白细胞,正常尿液中不应该含有白细胞,通常为阴性。
若尿液中检测到白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炎症等。
11. 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可能含有少量上皮细胞,但不应该超过5个/HP。
小儿肾脏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单纯型)本病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为特征。
根据患儿为学龄期男童,首次入院时具备肾病综合征典型表现,即三高一低,表现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水肿,故肾病综合征诊断成立。
因患儿无明显血尿,肾功能正常,补体C3、C4正常,无高血压,考虑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单纯型),患儿曾应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菌素A 治疗,激素减量时尿蛋白反复阳性,于1个月前尿蛋白第三次转阳,门诊査白蛋白28g/L,胆固醇6.1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648mg/d(19.6mg/kg.d),考虑肾病复发。
鉴别诊断:1.家族遗传性肾脏疾病如薄基底膜肾病、Alport综合征等,多表现为血尿,也可以浮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本患儿无家族肾病史,无眼部病变及耳聋,无明显血尿,考虑可能性不大,进一步做肾活检以协助诊断。
2.IgA肾病本病多见年长儿,该病表现多种多样,多以感染后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浮肿及大量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症状,本患儿反复蛋白尿,不能排除本病可能,进一步做肾活检协诊。
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均可以浮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本患儿有乙肝疫苗接种史,无乙肝接触史,无紫癜、蝶型红斑、口腔溃疡、全血细胞减少、关节炎症状等多脏器受累表现,不支持,可进一步做乙肝表面抗原、补体C3、C4、肾活检等协助诊断。
4.布加综合征本病为肝静脉/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是肝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主干和或肝段下腔静脉任何性质的阻塞。
常表现为门脉高压,肝肿大,腹水等。
本患儿以腹部肿大为主要表现,应注意本病可能,待入院后完善腹部B超协诊。
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减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脏生理功能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堆积,血尿素氮及肌酐迅速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急性尿毒症症状。
尿常规标准值
尿常规标准值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检查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尿常规检查包括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蛋白质、糖、胆红素、胆红素、亚硝酸盐、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项目。
下面将介绍尿常规检查中各项指标的标准值。
1. 颜色和透明度,正常尿液呈黄色或琥珀色,透明度好。
异常情况下,尿液颜色可能受到某些药物或食物的影响,透明度下降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细菌、红细胞等引起的。
2. 比重,正常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低于1.015可能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高于1.025可能是脱水或尿液浓缩。
3. 酸碱度,正常尿液呈弱酸性,pH值在5-7之间。
酸性尿可能是由于高蛋白饮食、酸中毒等引起,碱性尿可能是由于素食、大量蔬菜摄入、呼吸性酸中毒等引起。
4. 蛋白质,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很低,一般不超过10mg/dL。
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等引起。
5. 糖,正常尿液中不含糖,如出现糖尿可能是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引起。
6. 胆红素和胆红素,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胆红素,如果出现可能是肝病、胆道梗阻等引起。
7. 亚硝酸盐,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亚硝酸盐,如果出现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
8. 白细胞,正常尿液中白细胞数目很少,如果出现增多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引起。
9. 红细胞,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红细胞,如果出现可能是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等引起。
10. 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上皮细胞数目很少,如果出现增多可能是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引起。
11. 管型,正常尿液中管型数目很少,如果出现增多可能是肾小管损伤、肾小球肾炎等引起。
12. 结晶,正常尿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结晶,但过多的结晶可能是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等引起。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对尿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
因此,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尿常规正常值范围解读
尿常规正常值范围解读尿常规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生化物质、细胞和微生物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肾功能、泌尿系统健康等情况。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参考一定的正常值范围,以判断患者的尿液指标是否正常。
本文将对常见的尿液指标进行解读,介绍它们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一、尿液颜色和透明度尿液颜色和透明度是最容易观察到的尿常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颜色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主要呈黄色至琥珀色,透明度应达到清晰透明或微浑浊。
如果尿液呈现深黄色或红色,可能提示血红蛋白、红细胞或胆红素等异常。
而浑浊的尿液可能意味着白细胞增多或脓尿存在。
二、pH值pH值是衡量尿液酸碱度的指标,正常尿液的pH值应在4.6-8.0之间。
如果尿液呈现酸性,可能与高蛋白饮食、代谢性酸中毒相关;而碱性尿液可能与某些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
常规尿液检查中pH值的测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
三、尿比重尿比重是尿液中溶质浓度的一个指标,也是评估肾脏浓缩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尿比重通常在1.005-1.030之间。
如果尿液比重较低,可能提示患者摄入过多水分或存在肾脏浓缩障碍;而高尿比重可能说明机体缺水或肾脏浓缩功能正常。
四、蛋白质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常常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脏损伤情况。
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应该很少或者不存在。
如果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或其他肾脏疾病。
尿液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通过半定量方法或定量方法来测定,有助于医生判断肾脏疾病的发展程度。
五、糖尿液中的糖含量通常用于筛查糖尿病。
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糖,如果出现葡萄糖阳性,可能提示患者血糖升高,进一步检查可以帮助确诊糖尿病。
尿液糖的检测可以通过尿糖试纸、尿糖筛查盒等方法进行。
六、酮体尿液中的酮体主要由脂肪代谢产物组成,正常情况下应该不或只微量存在。
如果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可能提示患者存在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酮体的检测可以通过尿液试纸等方法进行。
尿常规检查项目及正常值 尿常规参考值
尿常规检查项目及正常值尿常规参考值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那么尿常规检查有哪些项目?尿常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尿常规检查参考值又是多少呢?下面为您介绍。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肾炎早期的敏感指标,当尿常规异常尤其是蛋白尿、潜血呈阳性时,则高度怀疑肾炎的发生。
尿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对泌尿道感染、结石、胆道阻塞、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变症状群等疾病有预报性作用。
尿常规检查项目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
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
①红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
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②白细胞。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尿常规报告解读
尿常规报告解读
尿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主要用于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细胞等,以评估肾脏和尿路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尿常规报告解读:
1. 酸碱度(pH 值):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酸碱度在 4.5-8.0 之间。
如果尿液偏酸性或碱性,可能与饮食、药物或疾病有关。
2. 尿比重:正常情况下,尿比重在 1.003-1.030 之间。
如果尿比重过高或过低,可能与脱水、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有关。
3.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蛋白质。
如果尿蛋白呈阳性,可能与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
4. 尿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葡萄糖。
如果尿糖呈阳性,可能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有关。
5. 白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白细胞。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与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有关。
6. 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红细胞。
如果红细胞计数过高,可能与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结石等有关。
7. 亚硝酸盐: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亚硝酸盐应该为阴性。
如果亚硝酸盐呈阳性,可能与尿路感染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报告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您对自己的尿常规报告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意见。
拿到尿常规化验单就一脸懵,莫慌!医生教你看懂它
拿到尿常规化验单就一脸懵,莫慌!医生教你看懂它作者:唐永丽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9期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愈发重视,很多单位也会每年组织内部员工进行全面性的身体检查。
其中,尿常规检查项目是体检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人们能够通过检查结果了解到身体内环境的实际情况,尿常规化验单也是评判一个人身体素质强弱的重要依据,大家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但是,尿常规化验单中的内容是十分繁杂的,其中不仅具有多种指标名称,还有包含很多的数据资料,很多人拿到化验单之后便会感到一头雾水,对每项数据的含义抱有一知半解的态度。
本篇文章便对尿常规化验单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详尽的讲解,旨在帮助人们能够真正看懂尿常规化验单,了解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
一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1 尿检容器必须保持清洁:一般情况下医院都会为大家提供尿检的容器,并且会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人们在收集尿液之前需要洗手,以保证容器的清洁度。
人们如果在收集尿液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容器污染了则需要及时更换新的容器,这样才能够保证尿检数据的真实性。
2 防止尿样被污染:女性在进行尿检之前应该注意避开生理期,防止尿样受到污染。
不处在生理期的女性也应该检查之前进行外阴部的清晰,防止人体分泌物进入到尿样之中。
这样才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3 采尿时段:人们在采集尿样的时候应该采用中段尿,采集尿样的时间最好选在早晨,这样才能够保证尿液的新鲜。
4 其他:人在服用含有维生素C的物质时会引起尿样结果的误差,应该在尿检之前和医生说明自己近期用药的类型。
二尿常规化验单中各项指标的含义1 尿白细胞(英文缩写U—LEU):正常的人体尿液中是含有少量包细胞的,其正常的含量应该在每HP小于5个的范围内。
大家如果在自己的尿常规化验单中发现此项指标的数值超过了“5”则说明了人体的泌尿系统中出现了一定的病变,存在化脓的情况。
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精细的检查,以确定自己是否患上了肾盂肾炎。
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
顺便说一下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1、尿蛋白>3.5g/d(一日蛋白定量大于3.5g);
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新标准为低于25g/L;
3、水肿(看颜面及双下肢足背径前);
4、血脂升高。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我们经常说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具体指什么呢?下面听听湖南最好肾病医院——长沙普济医院肾病专家的介绍: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就是我们对肾病综合症的症状表现所做出的一个概括。“三高”即指的是“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一低”则指的是“低白蛋白血症”。
“肾变病综合症”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肾病综合症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综合症候群。
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高”即指的是“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一低”则指的是“低白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特征,在肾血管疾病或肾小管间质疾病中出现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较为少见。由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因此,肾病综合症诊断的标准应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出现“三高一低”,警惕肾病综合征
51快乐养生 2020.08出现“三高一低”, 警惕肾病综合征⊙西昌市人民医院 王保和查尿常规。
高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也是该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
血脂异常: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异常,如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等的异常。
研究证实,脂质代谢异常程度与蛋白尿严重程度相关。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可导致多种临床结局,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或卒中风险,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同时,血脂异常还可显著增加肾毒性风险,而足细胞损伤和/或系膜细胞增殖以及近端肾小管细胞损伤,又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病进展。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血脂异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高度浮肿:肾脏病变会引发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失衡,使其对水和钠的滤过功能减退,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引发水肿。
肾病综合征早期可能只是清晨出现眼睑浮肿,或只出现下肢浮肿;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颜面部水肿、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头皮水肿、背部水肿、阴囊水肿;继续进展则表现为全身高度浮肿,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胸水、腹水。
低蛋白血症:发生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当进入体内及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不足代偿其丢失时,血液中蛋白质降低而形成低蛋白血症。
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隐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酮体、尿糖等,都应做进一步检查。
目前,肾穿刺活检在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不过,一旦确诊患有肾病综合征也不要心灰意冷,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用药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
临床实践中,较长疗程及较大剂量的激素可能带来众多副作用,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激素治疗无效、反复复发或不能耐受治疗等难治情况。
因此,在病因、病理诊断明确后,针对不同病因、病理及不同临床反应的肾病综合征,应该力求制定一种高效、低毒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患者要注意,治疗过程中切忌随意停药。
孕期产检:孕妈妈不要小看尿常规检查
孕妈妈不要小看尿常规检查
导读:尿常规虽然是一项常规检查,但是却是判断孕妈妈身体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
尿常规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主要是通过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人工镜检对孕妇的尿液来进行分析检测的,检测孕妇是否患有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或糖尿病。
在尿常规检查中通常会重点看三方面的指标是否正常。
尿液中蛋白:如果准妈妈液中蛋白呈阳性,则表示准妈妈有妊娠高血压、肾脏疾病的可能,蛋白尿和高血压是准妈妈先兆子痫的症状。
糖及酮体:如果准妈妈尿液中糖或酮体呈阳性,说明准妈妈存在糖尿病的可能,这时候医生会进一步检查,用其他检查手段确诊、排除糖尿病可能。
红细胞与白细胞:如果医生发现准妈妈尿样中有红细胞和白细胞,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引起重视,如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需及时治疗。
专家提醒孕妈妈在检查尿常规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留尿时最好留取中段尿。
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2、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3、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尿常规虽然是一项常规检查,但是却是判断孕妈妈身体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孕妈妈不要忽视,要按时进行尿常规的检查。
尿常规的结果解读
尿常规的结果解读1、验尿如果发现尿蛋白、潜血、红细胞超标,一定要前往肾内科就诊,不要因为没症状或没人提醒而忽视。
2、尿蛋白和(或)尿红细胞异常,可能是肾病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需要去肾内科进一步确定。
3、只查了一次尿常规,显示尿蛋白±、1+,2+,不一定是肾有问题,必须重复检验。
4、持续性蛋白尿,是肾病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但并不是只有肾病患者才有蛋白尿。
5、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不稳定时,如剧烈运动、感冒发烧、寒冷,以及直立性蛋白尿,可以出现一过性尿蛋白排泄增多。
6、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多年糖尿病、高血压、长期用药、有肾病家族史、痛风,除了尿常规,建议加做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检查,比如尿白蛋白肌酐比,这个检查比尿常规更敏感。
7、尿常规中尿蛋白加号,测的是这泡尿大概的尿蛋白浓度,受喝水量影响。
8、尿常规结果受饮水量影响较大。
9、被大量水分稀释的尿液,可能会低估蛋白尿的严重程度。
喝水很多,1+尿蛋白并不一定代表尿蛋白程度轻。
10、过于浓缩的尿液,可能会高估蛋白尿的严重程度。
比如喝水特别少的时候,查尿常规显示蛋白3+,但并不一定是严重的蛋白尿。
11、要想准确评估尿蛋白严重程度,不能只看尿常规,需要进一步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
12、正常尿液颜色为,澄清、淡黄色。
13、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尿出五颜六色来。
14、吃红心火龙果,可以让尿色发红,是因为天然植物色素的原因,不会伤肾,别担心。
15、吃番泻叶、大黄,以及利福平,也能让尿变色,深黄或发红。
16、由食物和药物导致的尿液变色(无红细胞),与肾病导致的肉眼血尿有本质区别(有红细胞)。
17、尿液浑浊可见于正常情况,如晶体析出,生理性盐类尿。
18、尿液浑浊也见于异常情况,如泌尿系感染。
19、尿白细胞数增多,常提示泌尿系感染,也可见于某些肾炎活动期。
20、亚硝酸盐阳性,通常提示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灼热等不适。
21、全天尿比重波动在:1.003~1.035之间。
避开“六大误区”结核病并非“痨”不可破--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科主任肖和平教授
避开“六大误区”结核病并非“痨”不可破--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科主任肖和平教授
赵非一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过去有一句话叫“十痨九死”,“痨”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
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
对于现代人而言,这种病似乎早已成为过去。
但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息,现在,结核病仍然高居我国传染病前列,占全部主要传染病的近30%。
那么,能够治愈的结核病为何难以控制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
肺科医院结核病科主任肖和平教授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各界对结核病存在诸多认识误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致。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赵非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牙膏虽小学问大——访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主任刘宏伟教授
2.ACP
左心耳封堵:房颤个体化有效治疗的新途径——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
中心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3.让更多的"蓝嘴唇"重燃生命新希望——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中心主任荆志成教授4.查出肺结节,该“斩草除根”还是“按兵不动”――访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
师王永武教授5.出现“三高一低”,赶快查查尿常规――访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脏科主任余晨教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检报告中的身体密码
龙源期刊网 体检报告中的身体密码作者:蒋文龙来源:《保健与生活》2013年第03期抽血、量血压、做B超……一通“折腾”后,一份体检报告到了手中。
翻开看看,那些专业术语和化验单上升升降降的箭头让人头晕眼花。
“医生,这个指标阳性,是不是我患了什么病呀?”这是在拿到体检报告单后,人们最常问的问题。
究竟体检报告里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它提示体检者可能患了哪种病?异常指标里,哪几个最重要?下面,我们就从最常见的3个体检项目说起。
尿常规:记住两个重要指标1.尿蛋白——提示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不管是几个“+”,都应去肾病科筛查一下。
2.尿隐血——提示意义要差一些。
结合红细胞一起看,如果仅仅是尿隐血有一两个“+”,没有红细胞,问题不大。
这与尿隐血的试剂较敏感、体检前做过剧烈运动、女性经期或月经刚结束等因素有关。
但如果长期呈阳性(3次以上),不管是几个“+”,都要引起重视。
血常规:3个指标容易异常1.白细胞计数(WBC)——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指标减少多见于某些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
指标增高多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脓肿;各种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肝、肺、胃肠道肿瘤等也会导致白细胞增多。
如果不是生理性波动导致的白细胞计数异常,最好在1周后去体检医院复查。
2.血红蛋白(HGB)——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和二氧化碳的一种蛋白质。
体检中,血红蛋白降低较多见。
临床上,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3.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在止血、维护血管内壁完整、伤口愈合、血栓形成等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计数减少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血小板计数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癌症患者等。
血小板太低,身体容易出血,出血后伤口不易愈合。
血小板太高,容易出现凝血。
生化检查:4个“针对”要警惕1.针对肝功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氨基转移酶、谷氨酰氨基转移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三高一低”,赶快查查尿常规
作者:赵非一
来源:《家庭医药》2019年第01期
如果说心脏是我们身体的能量泵,大脑是指挥中枢,那么肾脏就是24小时运转的“污水处理厂”。
一旦肾开始消极怠工,身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都无法排出,营养物质也不能得到合理的吸收利用,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代谢系统疾病,肾脏病如今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群体也是越来越庞大,很多人饱受此病的折磨,生活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脏科主任、主任医师余晨教授就此提醒,防治肾病,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
慢性肾脏病(以下简称CKD)是绝大多数的肾脏疾病的临床统称。
我国目前有1.3亿慢性肾病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坚持动态监测和治疗,将会不可避免出现肾脏功能的下降。
国内检测肾功能最常见的指标是血肌酐,但人的肾脏功能具有很强的代偿潜力,一个人只要有一个完好的肾脏,检验血液的肾功指标就可以是正常的。
换句话说,如果血肌酐出现异常或者只是高出临界值一丁点儿时,肾功能的损失可能已经超过50%。
余晨教授介绍,之所以慢性肾病发病率如此之高,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代谢性疾病(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患者,以及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有肾脏病家族史等人群均可诱发肾脏病。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慢性肾脏病,比如吃得太咸、口味太重、每天喝水少、大量喝啤酒等。
”而肾脏病有“隐形杀手”之称,不少患者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眼睑、脚踝部浮肿,即使有水肿、血尿症状,往往一周甚至几天就自行消失,患者对此并未引起重视,等到就医时往往病情较重,肾功能已经下降,而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会发展为尿毒症,只能寻求透析和换肾来维持生命。
常见的CKD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痛风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肾病等,其中,肾病综合征是CKD临床诊断的常见类型,占肾活检病例的40%左右。
余晨教授介绍,肾病综合征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指因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一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診断标准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浮肿、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
三高:1.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2.高(重)度浮肿,水肿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开始多见于眼睑及面部,晨间最明显,以后逐渐遍及上下肢及躯干,全身浮肿且逐渐加重,严重患者可并有胸水、腹水,当胸水、腹水较多时可引起呼吸困难、脐疝或腹股沟疝;3.高脂血症,即血脂异常,指患者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于早期均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有的患者血脂升高是因为有了肾病才发生的,称之为继发性高脂血症(血脂异常)。
一低:低白蛋白血症。
血浆总蛋白明显降低,白蛋白(小儿及成人)低至30克,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常倒置。
余晨教授告诉我们,“三高一低”是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但作为一种诊断,并不是说需要这4个现象都有,只要有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就可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了。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众多,有部分患者继发于某些肾外疾病,如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过敏、肿瘤、药物及遗传病等,称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不同年龄群体的继发病因又有一定差异,如老年人的糖尿病、肿瘤,年轻人的乙肝、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的过敏性紫癜等均可导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而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脏本身疾病导致的,临床上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以分为多种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余晨教授介绍,一旦明确肾病综合征诊断,首先应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常见病因作个体化排查,便于进一步的对因治疗。
如明确狼疮性肾炎后,可及时给予免疫抑制药物控制全身及肾脏的免疫活动;明确乙肝相关性肾炎后,可及时尝试抗乙肝病毒治疗。
此外,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治疗反应及预后差异很大,因此,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在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流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除非患者有不适宜进行肾穿刺的情况,否则成人肾病综合征、病情复杂或难治的儿童肾病综合征均应尽快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对患者进行盲目治疗,带来不必要的不良反应,耽误病情。
肾病综合征病势急,疗程长,病情复杂。
患者在大量尿蛋白排出的同时,抗凝因子及免疫因子也随之丢失,持续低蛋白血症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等。
因此,肾病综合征患者易继发感染、血脂异常、高凝血栓及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患者又因接受较长疗程的激素治疗,或因病情反复,使用激素或联合多种免疫抑制药物,非常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时会致残或致命。
因此,肾病综合征治疗在以减少蛋白尿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或合并症,减少免疫抑制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及保持肾功能持久稳定。
余晨教授还告诉我们,控制症状继续恶化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通过治疗使病情得到缓解。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结果可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不缓解3种,完全缓解是指症状消失、指标正常;部分缓解是指留有一点蛋白尿;不缓解是指难治性的,反复发作的。
基于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效果有好有坏,有些类型较易达到完全缓解,患者应该做好长期与之斗争的思想,积极配合医生。
关于疾病,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慢性肾脏病,包括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合适体重;平时多喝水,不憋尿;规律作息,避免疲劳;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避免高盐和高脂肪饮食,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坚果。
此外,还要定期体检,特别是出现经常疲劳、乏力,眼睑、颜面、下肢(尤其踝关节)浮肿,尿中大量泡沫、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等症状,尤应引起重视,及早到医院接受尿常规等检查。
余晨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脏科主任。
中国生理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青年委员。
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首届“仁心医者·上
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获得者。
擅长原发性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危重症肾脏病及血液净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