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合集下载

关于工程力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工程力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工程力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具。

本文主要从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标签:兴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具。

然而,由于其内容抽象、公式繁多,让很多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害怕学习。

如何排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力学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1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因素。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现在的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弱,不喜欢理论课程。

但是他们思维活跃,热爱新鲜事物。

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定理和公式与生活实例紧密相连,使学生觉得力学并不难学。

如讲力对轴之矩时,可以教室的门进行演示;讲柔性约束时,可以让大家看教室里的吊灯;讲力偶时,可以汽车方向盘和拧衣服为例;讲疲劳极限时,可以反复折铁丝使其断裂为例;讲光滑面约束时,可以讲台上的粉笔盒为例;讲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摇头风扇和起重机为例。

通过这些常见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工程力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觉得学有所用,可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教师何乐而不为呢?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而是教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然后引出疑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最后根据授课内容让学生进行解释,这就是“启发式”。

例如,攻螺纹时,为什么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用双手握住手柄两端,且要用力均匀,而不能只用一只手扳动手柄?我们可以用力的平移定理来解释。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工程力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桥梁、建筑、机械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基础知识:介绍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力的性质、平衡条件、应力应变等。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原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如杠杆实验、胡克定律实验等,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力学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让他们讨论工程力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到的力学问题,如结构稳定性、材料选择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力学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工程力学在现实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积极探索力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与工程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教育渗透点1. 工程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工程力学在现实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同时,鼓励他们关注工程力学的最新进展和趋势,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讲解工程力学的实际应用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鼓励他们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工程问题,积极参与解决这些问题。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工程力学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诱思”“导思”,进而激发学生“运思”“创思”,对学生切实掌握工程力学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相关技能,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章将就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谈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标签:工程力学;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工程力学课程是职业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至关重要。

该类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难以理解和记忆,是中专阶段较难学习的课程之一。

在新知识、新课程不断增加,力学课程学时不断减少,而现代工程技术对力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必须探索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增加单位学时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力学教学方法探讨知识可简单地分成三大类:事实、概念和原理。

事实是最基本的知识,是建立概念和原理的基础。

因此,在介绍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事实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概念是从无数同类事物现象中抽象概况出来的,它只表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不表示个别的现象。

比如力的概念就是人们从劳动中提炼出来的。

人们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推、拉、提、掷等活动,感觉到肌肉的紧张和收缩,从而产生了对力的感性认识。

为了进一步说明所学的概念和原理,教学过程中总是以样例的形式呈现事实,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以此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一)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把握认识要领学生在讨论完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简化结果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强调简化的结果为一个主矢量FR′,和一个主矩MO,它们使物体产生移动和转动效应,都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只有主矢和对任意一点简化中心的主矩都等于零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作用于物体上的这一平面一般力系平衡,即:FR′=0MO=0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工程力学的教学方法浅谈

工程力学的教学方法浅谈
者推论得出的。
《 程力 学 》 主要 包 括 理 论力 学 和材 料力 学 两 大 部 分 , 工 是 职 业 院 校 理 工 科 类 的一 门 介 于 基 础课 和 专 业 课 之 间 的课 程 , 在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既有 着较 强 的理 论 性 , 它 又 与 工 程 和 生 产 实 践 联 系 密 切 。《 工程 力学 》 工 程 意 识 培 养 方 在 面 占据 着 不 可 替 代 的 特 殊 地位 。 本 科 生 相 比 . 和 职业 院校 学 生

然 后 请 几 个 同 学 说 出 各 自的 观 点 及 原 因 ,这 时 同 学 们 都 能踊跃发言 , 阐述 自己 的想 法 。 然后 进 行 推 导 , 即分 析 、 决 问 解
题。 由此 可 见 , 教 者 的正 确 的 教 育方 法 本 身 就 是 取 之 不 尽 用 施
之 不 竭 的 教 育 资源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要 关 心 每个 孩 子 最 感 “ 兴 趣 的 是 什 么 , 有 哪 些 痛 苦 和 欢 乐 。” 育 是 一 项 艰 苦 而 长 他 教 远 的 系 统 工程 。 名 优 秀 的教 师 只 有 做 到 用 心灵 贴 近 心 灵 . 一 用 真 心 换 来 真 心 , 辅 之 以 持 久 的 细 心 、 心 与 热 心 , 是 教 育 再 耐 才
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 在学 习 的 过 程 中要 引 导 学 生 说 出 依 据 。 受 力 图 的 画 出 、 一 个 方 程 的 建 立 都 是 在 教 师 的引 导 下 , 生 每 学 自己得 出结 论 的 。应 通 过 师 生 交 流 , 生 交 流 , 生 营造 一 个 良好 的学 习氛 围 。在 交 流 的过 程 中教 师一 定 要 适 时鼓 励 与表 扬 学 生 , 样 可 以 让 学 生 更 加 自信 , 他 们 产 生 一 种 成 就 感 , 而 这 让 从 提 高 他 们 对 本 学 科 的 学 习 兴 趣 。 渐 地 。 生 独 立 解 题 成 功率 渐 学 增 加 了 , 了 成 就 感 , 生 的 自信 心 增 加 了 , 好 《 程 力 学 》 有 学 学 工 这 门课 的决 心 也 加 强 了 二 、 用 “ 发 式 教 学 法 ” 引 导 学 生 思维 。 采 启 。 使 学 生 真 正 变 成 学 习 的 主人 ,让 学 生 不仅 学 会 ,而 且会 学 , 是 教 学 的 关 键 , 是 教 学 的 精 华 。 名 教 育 家 陶行 知说 : 这 也 著 “ 以为 好 的 先 生 不 是 教 书 , 是 教 学 。 是 教 学 生 学 习 。” 我 不 而 教 师 的工 作 不 能 仅 仅 停 留 于对 教 学 内容 的解 说 上 。 须 用 情 感 、 必 注 意 本 题 中绳 的长 度 是 可 以变 化 的 , 中 的拉 力 与 速 度 、 绳 位 置 和 半 径 都 有 关 , 决 于 它 们 共 同 作 用 的 效 果 , 能 机 械地 取 不 类 比通 常 的单 摆 .需 特 别 关 注 整 个 运 动 过 程 的最 低 点 及 半 径 最 小 时 的最 低 点 。 正 解 : 小 球 绕 D点 转 动 到 达A点 前 的 瞬 间 , 中 的 拉 力 当 绳

《工程力学》教学与工程意识的培养

《工程力学》教学与工程意识的培养
用 能 力以及 创新 能 力的课 程 改革 的新 思路 。 关键 词 : 工程 力 学 ; 工程 意识 ; 应 用性人 才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2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3 5 — 0 0 6 7 — 0 2
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求下,充分调动一切积
极 因素 ,将 工程 意识 贯穿 于整 个工 程力 学课 程 的教学 过程 中显得尤 其 重要 。笔 者结合 本 人多年 的实 际课 堂 教学 经验 和 教学研 究 成果 ,主要 从 以下几 个方 面探 讨工 程 力学 教学 改革 与学 生 工程 意识 培养 的问题 。 二、 改革 课 程教 学 内容 , 构 造 课程 新体 系 , 突 出课 程 专
【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工程学院教学研究论文 】
《 工程力学》 教学与工程意识的培养
孙 艳, 刘艳萍 , 张伟丽
武汉 4 3 0 0 7 4 ) ( 中国地质 大学 ( 武汉 ) 工程 学 院 , 湖北
摘要: 结合《 工程 力 学》 课 程 的课 堂教 学 涉及 到 大量 的工程 案 例 和 工程 应 用 , 且 与 多学科 相 互渗 透 和应 用 性广 的特 点 , 本 文提 出以理 论 分析 为基 础 , 案例教 学为 手段 , 实际应 用为 目的 , 加强与_ r -  ̄ X 实 际相 结合 , 培 养 学生 的理论 学 . - j 的能 力 、 技 术 应
业特 色
力 学 学科具 有 鲜 明的基础 性 和应用 性 ,随着 科学 与技 术 的发展 ,力 学课 程面 临着深 化基 础理 论 与加 强工程 应用 双 重任 务 。对此 , 我们遵 循 的原 则是 : 提 高起 点 , 减少 重 复 ,

《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刘保发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如何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内容来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将是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的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注意力等都属于一般能力,而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等则是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是紧密联系的,一般能力的发展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样,在发展特殊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工程力学》学科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一定工程分析与计算能力。

工程分析和计算能力是在观察、记忆力、思维想象力的基础上建立的。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几种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一种善于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

就《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来讲,观察力是指能通过实验现象观察,透过现象,由表及里分析构件(物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受力状态的能力,以及分析构件在各种变形条件下内部应力分布规律的能力;从而进行动力计算或强度计算。

例如,在研究物体摩擦条件下的平衡问题时,通过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水平台面上放一重量为G的物块,用一根绕过滑轮的细绳系住它,细绳另一端系一秤盘,并置以砝码,以调节作用于物块上的水平拉力。

让学生反复观察随着砝码的增加物块的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在外力达到某一值之前,物块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只有当外力超过某一值之后,物块才开始滑动。

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摩擦和滑动摩擦的概念及其区别,摩擦条件下的平衡问题也就不成难题了。

又如,在研究扭转变形应力分布规律时,在直圆轴表上的划出一系列纵向线和圆周线,形成许多矩形格子,让学生反复观察圆轴扭转实验前后这些格子的变化,发现所有圆周线的形状、大小及相互距离均无变化,只是它们绕轴线旋转了不同角度,所有纵向线都倾斜了同一角度,使它们的矩形格子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格子。

进一步推理,扭转变形的实质是相邻各截面之间的剪切变形,应用剪切变形的规律很容易解决了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布规律。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元素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元素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元素一、引言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工程结构在力和变形作用下的响应和安全性的学科。

在工程实践中,力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涉及到建筑、交通、能源、制造等各个领域,而且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力学》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力学理论,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责任感,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工程力学领域,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从古代的土木工程到现代的高铁建设,我国在工程力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讲述我国工程力学领域的杰出人物和事迹,如茅以升、詹天佑等。

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工程力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团队协作精神在工程实践中,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工程力学》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可以通过分组完成实验、讨论课题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

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矛盾和冲突,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四、创新精神创新是推动工程力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新在工程力学领域的应用,如新型材料、新型结构等。

同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绿色环保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工程领域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工程力学》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绿色环保意识。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可持续性设计理念、节能减排技术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实现绿色环保。

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工程力学领域推广绿色环保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浅议化工原理教学中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浅议化工原理教学中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Abta t sr c :Ba e n t e c a a t rsiso riu u f e ia g n e i g P i cp e , swe l st o i o n h mp r n eo a n n fCh m ia s d o h h r ce itc fCu r lm o c Ch m c l En i e rn rn i ls a l a hep st n a d t ei o t c fl r ig o e c l i a e E gn e i g P ic p e o r e n c e ia n ie r g a d s ia r fs i n l I h e c i g p a t e, i b u b wa d t a h u d p y at n in t h n i e r rn i ls c u s s i h m c l e g n e i n i l rp o e so a n t e t a h n r ci n n m c t e p tt r , h t s o l a t to o t e r e e g n e i g a r n s ft et r u h u h h l e c ig p o e s f c so n ie r g t e r, e g n e ig pr b e sa d s l t n s o itd O n ala p c o n i e rn wa e e so h o g o tt ew o e ta h n r c s , o u n e g n ei o y n i e rn o l m n o u i sa s c ae l s e tt h n h , o b i ,sr n t e a d e h n e su e ts t e e g n e ig a r n s . T u t a e s d n s wo k o e gie r g c n e t n n i e rn a a i t a ey ul d t g h n n n a c td n ’ h n i e rn wa e e s o c l v t t e t r n n n e i o c p s a d e g n e ig c p b l y w s v r e i u n i

工程力学教学中工程能力的素质培养之探讨

工程力学教学中工程能力的素质培养之探讨
中工 程 能 力 的 素 质 培 养 之 探 讨
( 江 西科 技 学 院 理 科 教 学部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9 8 )
摘 要 : 现代 工科 院校 更加 注重培 养应 用型人 才, 它 是
以提 高 学 生 的 工程 意识 、 工 程 能 力及 开拓 创 新 为 目的 的 教 育 . 即 工 程 能 力 的 素质 培 养 。 作 者 从 两个 方 面探 讨 了 怎 样加 强 对

或应力之间是线性奇次关 系, 按 数 学 理 论 可 以得 到 : 同 时 作 用 的 几个 载 荷 使 梁 发 生 的变 形 或 产 生 的 应 力 与 这 些 载 荷 单 独 作 用 的叠 加 结 果 完 全 相 同 。 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同时 , 也 为 相 似 问题 的研 究 提 供 了 一 种 简单 又方 便 的分 析 方 法 。 因此 在 工 程 力 学 教 学 中 . 不 仅 要 教 授 课 程 的理 论 知 识 . 还 应 注 重 引 导 学 生 掌 握 解 决 工程 实 际 问题 的一 般 方 法 。 二 、 工 程 力 学 研 究 问题 的 过 程 , 即培养 学生科学 推理 、 训
练 逻 辑 思 维 方 法 及 正 确 表 达 工 程 问题 的过 程 。 工 程 问 题 . 即实 实 在 在 的东 西 .不 能 随 意对 其假 设 或 猜 测 。处 理 工 程 问 题 , 必须在 一定方法的指导下 , 依 照前 人 的 实 践经验 、 相关 的理 论 展 开 分 析 。 工 程 力 学 的基 本 理 论 是 力 学 先 辈 在 多 年 反 复 实 践 论 证 后 得 到 的知 识 的结 晶 ,其 内 容 由 简 单 到复杂 , 知识 结 构 详 尽 且 系 统 。 其 中从 研 究 变 形 计 算 公 式 到 材 料 的破 坏 原 因 分 析 都 是 在 科 学 的推 理 、计 算 和实 验 验 证 下 得 出 的结 果 。 例 如 在 材 料 力 学 的研 究 范 围 内分 析 小 变 形 、 弹性 构件 是 否安全 。 由受 力 分 析 开 始 , 根 据 材 料 力 学 相 关 内 容 一 步 步地 推 理与计算 . 由变 形 分 析 到变 形 计 算 及 应 力 计 算 . 再 进 行 刚度 和 强度校核 , 对压杆进行稳定性分 析 , 最 后 得 出结 论 。这 一 分 析 过程 , 既 培 养 学 生 的逻 辑 推 理 能 力 , 又 训 练 其 用 图形 表 述 问题 的 能 力 和 数 学 运 算 能 力 ,使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工 程 语 言 表 达 习 惯, 并 掌 握 构 件 安 全 分 析 的步 骤 和方 法 。这 些 最普 通 、 最 基 本 的训练 , 是工程能力最基本 、 最 重 要 的体 现 。 另外“ 发展想象能 力” 的形象思维 的培养过 程 . 也 是 教 师 对 学 生 进行 严 密 的逻 辑 思 维 能 力 的 训 练 过 程 。 例如 : 在 例 题 讲 解 的基 础上 改变 相应 的 已 知 条 件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 .提 出 问 题, 由学 生 分 析 并 得 到 结 果 。如 果 不 能 顺 利 得 到结 果 , 就找 出 原因。 这种在教师的引导下 , 对 学 生 进 行 以 逻 辑 思 维 内容 为 主 的教学是 以“ 发展想象 能力” 的形象思 维为 目的的 。 能 够 大 大 增 强学 生 的逻 辑 思 维 能力 。 这 种 训 练 方 法 对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

中专《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策略

中专《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策略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7期 0
20 年 7月 06
成 都教育学院学报
J 0UR L O NA F aⅡ DU c0 U正G O 皿 I E F 『 nON CA
V02 . o 7 10 N .
J12 o a .0 6
中专《 工程 力学》 教学 中学 生创 新素 质培 养策略
上< 工程力学》 绪论课时 , 教师可 以讲 一些 身边 的力 学小 问题 、 科学家传记 、 最新 的力 学研 究成果 , 学生找一些 我 引导
们 生活周 围的力学 问题 。我们 身边 有许 多物 体都 离不 开力 学 的基本原理。例 如教 室 中悬挂 的 电视 机 为什 么不会 掉 下 来, 这其 中有 一个力 的平衡 问 题 ; 如果 我们 不懂 力矩平 衡 的
知识 、 领会 知识 、 掌握知识运用 的思 维方法 , 最终 达到获取 知
( 师一 边 讲 述 , 边 已 经 用 细 绳 系 住 了 那根 一 端 粗 一 教 一
端 细的木棒 , 并悬空提起 。 ) 生 1 这 当然 不行 , : 因为有轻重。
生 2可 以的。 :
识、 培养操作技 能、 展实 际动手能力 的目的。 发
老 师肯 定。 沿 重心 处切 断木 棒 , 两边一样 重 。( ) 则 大部 分 同 学表示赞 同。 ) 师: 现在我把木 棒 沿重 心处锯 断 , 用杆 秤 来验证 结果 的
正确性 。
系, 搭起教材 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 的桥 梁 , 学习 内容 “ 使 心
理 化” 有利于激发 学生 兴趣 , , 引发 学习 动机 , 把学 生思 维 引 向学习内容 , 营造 灵 活 有序 的 课堂 学 习 氛 围打 下 良好 基 为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课程将围绕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展开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知识。

在课前,教师已经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讨论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思想状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程将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工程力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工程力学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工程力学知识的理解。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继续学习工程力学相关知识。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激发?2.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案例选择是否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分组讨论是否过于形式化?实践操作是否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3.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教师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工程力学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

工程力学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

工程力学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革新思维,创新反思”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最为重视的理念。

工程力学,作为建筑工程、航空航天、船舶工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科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理论,了解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最为热门的话题。

首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是工程力学教学的重点。

通过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工程力学的分析方法,并对工程力学的有关应用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其次,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程力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此外,在工程力学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遵循“以学为本”的原则,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也要重视示范实验、实践训练等实践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果。

此外,在工程力学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施小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不断的深入探索,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最后,工程力学教学还应注重注重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特别是在职业道德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为学生们提供职业道德的培训,使他们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工程力学教学既要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又要重视学生素质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实现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考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考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考
近年来,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课程思政的实施。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工程力学在培养工科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如何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实现思政教育,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力学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原理和公式的同时,可以加入相关的社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工程力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社会责任问题。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实验研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在考核方式方面,要注重评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例如,在期末考试中可以增加开放性的论述题目,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工程力学知识和社会应用的思考,以此评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总之,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注重评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才能够真正实现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目标。

- 1 -。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考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考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考
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物理学和数学知识,运用力学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然而,工程力学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也与社会、人文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一方面,工程力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强调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工程力学知识在现实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学习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另一方面,工程力学知识与社会、人文等方面也有着紧密关联。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工程力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探讨工程技术与社会、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工程技术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作用。

通过将思政教育贯穿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技术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更全面地了解工程技术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工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1 -。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考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考

工程力学:力量的背后是责任与担当
工程力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工科课程,不仅仅是讲述力量的作用与传递,更是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涵养与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实施思政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事故案例、工程规划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力学理论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同时,将风险管理、安全规范、环境保护等内容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实施科学的规范,是保障社会生产安全和稳定发展的基础。

此外,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设计等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思政教育途径。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合作的价值,培养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践行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工程力学不仅仅是讲授一门工科知识,更是对于学生品德与修养的影响。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责任感、担当精神,加强对工程师职业道德的树立,是提高工科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1. 工程力学的核心意义工程力学作为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它涉及到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内容,是工程学生理解和运用力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学生可以掌握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了解工程结构的受力情况,为日后的工程设计和实践奠定基础。

2.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在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中,应当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系统思维、工程思维和创新思维,为日后的工程实践和研究奠定基础。

在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中,应当遵循一些原则,以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课程内容要贴近实际工程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接收者,更要成为问题解决者和创新者。

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抓住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引入多媒体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1. 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完善随着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工程力学课程的内容也需要随之更新与完善。

学校可以通过与工程实践结合、邀请产业界专家进行讲座等方式,不断完善工程力学课程的内容,使之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符合。

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理论,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工程科技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竞争力。

2.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安全性。

3. 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在工程力学课程的实践中,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建筑施工中学生工程意识培养

建筑施工中学生工程意识培养

建筑施工中学生工程意识培养21世纪,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施工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材料和技术。

对此,建筑施工教学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所谓工程意识,是指学生对建筑施工具体措施的认识和对施工环境的熟悉,以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养。

在建筑施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更加开放的建筑施工思维方式。

本文探究建筑施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策略。

一、拓宽实践选择,通过向建筑工人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学生的知识大局部来源于书本,而外出实践的次数和经验都远远不够,这就导致学生对建筑施工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乏实践的经验,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关心也十分有限,这就要求学生拓宽实践选择,向建筑工地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一些在建筑施工当中常见的问题。

为此,学校应联系当地的实习单位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跟从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在师傅的教导当中得到验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一般的住宅建筑当中,窗户的高度都有一个普遍认定的高度即1.5米,然后再加上窗台其本身的高度0.9米,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还知道窗台距离楼面还有2.4米的高度。

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建筑工人还留有一定的空余高度作为结构上的用处,这个预留高度一般是0.4米到0.5米,对于这个高度许多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都会忽略掉,这造成日后的施工操作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困难。

又如,建筑施工的老师傅为了保证窗户的刚度,一般会在过高的窗户上设置一定的横梁或者是拼樘。

除此之外,在窗户台的高度低于0.8米的时候,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工人的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习到的,学生只有虚心地请教建筑工地上的老师傅和老工人,才能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慢慢融合,逐渐培养工程意识,全面提高实践能力。

二、深化理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建筑施工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践来关心学生理解施工组织方案,通过比照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最终施工方案获选的原因。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石油、电力等工程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力学能力,我认为以下方案是可行的。

一、培养目标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

2.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3.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工程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力学基础、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力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能力。

2.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和工程实践课,通过实验操作和工程项目,让学生亲自实践并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些选修课程,如结构分析、流体力学、振动力学等,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工程力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1.综合教学法: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工程项目,让学生亲自实践和应用力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示,促进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四、评价方式1.理论考试:通过笔试方式考察学生对力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实践考核:通过实验报告和工程项目的评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3.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

五、实践环节1.实验课: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工程实践课:将学生分组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分析和实施,要求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让他们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和工程实践环境,加深对工程力学的理解和应用。

六、后续发展1.继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应用基础学科。

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中,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同时它也是一门枯燥难解的学科。

因此在教授本门课的时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广博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教材,把教材作为知识平台,能够捕捉与教材知识相近的更多内容,丰富教材,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是空谈。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说:“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如此说,“乐趣”和“认识”应是学习积极性的来源。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的快感,在获得学习成果后的兴奋和满足,以及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与赞赏都将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根据以上分析,大概应该在下述几方面加以努力,或许能有所突破。

一、首先得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他们经常会摆弄着一些东西,很好动。

孩子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在学习着。

但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明显已经过了小学生好奇好动的阶段,不可能再用单纯的游戏类的东西吸引他们。

所以,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立足现实,重新寻找并挖掘提高学生学习乐趣的方法。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应该尽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摘要]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力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工程意识的教育培养,提高力学素养,加强对技术伦理的认识和提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关键词]工程意识力学素养技术伦理抽象思维创新意识
一、对工科学生进行工程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必要性
工程是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复杂性。

所以工程是以实用为目的,把技术和非技术、科学和非科学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工程需要科学理论作基础,需要技术作手段。

工科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工程技术是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相结合的具体应用。

要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注重安全、质量、群体、责任、环保、经济等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工程技术院校教学应当为学生培养和积累工程意识打基础,教学中使学生逐步明确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明确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比较牢固的工程意识。

只有有了工程意识,学习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工程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才有原动力。

对工科院校学生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应贯穿到和工程有关的各门课程中去。

工程力学是一门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课程,它既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又与工程和生产实践联系密切,是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既具备创新能力又具备工程实践知识的高素质毕业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为工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

工程力学起源和发展于生活、生产实践,在学生工程意识的教育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用生活中的力学实例教育培养学生的力学意识
工程力学起源和发展于生活、生产实践,力学研究方法遵循实践—理论—实
践的螺旋上升的认识规律。

在实际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根据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生产经验的积累,抓住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摒弃或暂时摒弃一些次要因素,以反映这种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从工程实际中抽象出力学模型,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使理论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更广泛的应用性,这也就是力学的思想。

在工程力学的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力学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力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力学意识、力学素养。

如汽车、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并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防止车轮在平滑路面上滚动时打滑。

设想人平躺在床上,若仅以头部和脚跟接触,结构是静定的,可人抗不住,随着人与床的接触点增加,超静定次数增加,极大地改善了人体受力,这就是超静定的功效。

悬浮桥和斜拉桥的原理如出一辙。

世界上最奇妙的莫过于生命现象,在动植物界处处体现着力学的合理性。

鸡蛋能承受母鸡的重压,蛋壳为脆性材料,在小鸡尖嘴的啄击下,小鸡很容易破壳而出。

自然界中树木要承受不同方向的风力,形成合理截面——圆形,树木上细下粗,适应悬臂梁的弯矩。

生长很快的竹子、麦秆等要把有限的材料用在刀刃上,采用了最经济的环形,既提高了抗弯性能,又提高了稳定性。

在力学教学中,结合实际把一些枯燥的定理、公式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阐明,通过举例使学生觉得力学并不深奥,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力学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力学素质。

三、用生产实践中的力学实例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1.通过力学中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学生对技术伦理的认识和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看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危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和胚胎克隆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道德问题、高科技犯罪等,从中人们意识到只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时代发展对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工程力学中材料力学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宜的材料,为构件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其实质就是构件设计的安全和经济问题,在保证构件设计安全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考虑其经济性问题。

所以工程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技术知识和能力,同时应该具有技术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技术的态度和情感。

技术知识是基础,技术能力是核心,技术思想和方法是灵魂,而技术态度和情感则影响着整体方向。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技术责任感的公民,既具备“何以为生”的技能,又懂得“为何而生”的生活哲理,也就是既要学会做事,也要学会做人。

所以在工程教育中要使学生认识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具备基本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进取奉献的精神,为他们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也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通过力学中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真正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必须培养他们掌握把工程实际问题抽象简化为工程力学模型的能力,力学模型的抽象建立是力学学习中的难点。

如刚体模型是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忽略物体受力后变形的性质得到的力学模型,认为在力的作用下刚体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这是一个理想的力学模型。

实际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但刚性物体这些微小的变形对研究物体的平衡引起的作用可略去不计,这样可使问题研究大为简化。

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例子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善于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舍弃次要的、局部的和偶然的因素的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力求从简单问题引出复杂问题,从现象引出概念,从工程背景引出理论问题,从特殊性推广到一般性,使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培养较强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理论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工程,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如,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门和门框的连接属铰链约束,它只限制门的移动而不限制门的转动。

金工实习中车床加工中刀具和刀架的连接为固定端约束,车刀相对于刀架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

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用于架设电线的电线杆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上细下粗的中空杆件,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另外,电线杆底部也为固定端约束,既限制相对转动又限制相对移动等。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工程力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工程力学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让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和途径,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工程现象,分析工程问题,指导工程实践。

3.通过力学中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工程力学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使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逐步总结和归纳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合理方法。

工程力学起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发展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人的个性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在教学中应加强理论和工程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工程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为每个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
生存、发展和创造的能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炳生.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2]陈向阳.试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J].职教论坛,200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