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一、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高新科技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电脑、新材料产品、各种通讯手段、数字化生存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更需要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现象,知道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情感丧失、生态破坏等。
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关注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自觉地防止与减少负面影响的出现。
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于行动的。
因此,科学素养是这一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民生产能力,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因此,不少国家都把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美国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日本提出了“全体国民教育”,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反映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
科学课程的含义 和发展历程
科学课程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1.科学课程的含义:
科学,是一门初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综合课程。
它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学会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保护自然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我国科学教育课程的起步比较晚。
在1879年,北师同文馆正式开始上“格致”课,这一举动,才标志着我国科学教育的正式起航。
之后,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03年至1948年):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学教材,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教法体系,主要靠从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所以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的学生,即使在后来有了自己的教材,但那些基本上也只是为革命和政治服务的。
而且,这一时期里,我国的科学课程在总体上,仍然是以分科课程为主的;第二阶段(从1949年至1979年):解放后,科学教育得到了充分重视,但依旧缺少我国自己的教材和相应的教法体系;第三阶段(从1980年至2000年):我国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教材教法体系。
科学教育迅速发展;第四阶段(从2001年至今):为了贯彻并且切实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从而全面地推进学生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科学课程的改革,是这场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教材和教法体系,日渐完善和健全,科学课程真正体现出“综合”的特征,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根本保证。
科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成为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的教学经验,就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我校是一所具有30个教学班、1700多名师生的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视,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探究能力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此,我们几位科学任课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科学课题研究农村小学如何应对科学课的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我校紧密结合本校实际,从2003年起用了三年时间,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课堂教学、科普活动、校本教材、考察活动等多个角度开展了国家“十五”规划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之子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开展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的体验和真正的探究活动。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可操和性和推广价值,受到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评价。
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此课题并于2006年6月获南海区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
二、建设科学实践基地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我校投入了9万多元,建成了占地14亩的“狮山一小科技园”。
请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老英雄葛振林题词。
科技园划分10个区域,供学生学习与实践。
其中岭南百果区,种有60多个品种的果树;神农百草区,种有150多种中草药;蔬菜种植区,供全校各班同学实践种植;科技探秘区,有太阳能、气象观测;森林区,种有各种花草树木,供同学们观察;绿色走廊,各种瓜果吸引着学生;双荷叠翠区,荷花池中争艳斗妍的荷花,使同学们留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开;芭蕉区,婆娑芭叶迎风摆动;玫瑰区,鲜艳的玫瑰花使同学们欢欣雀跃。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高新科技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电脑、新材料产品、各种通讯手段、数字化生存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更需要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现象,知道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情感丧失、生态破坏等。
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关注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自觉地防止与减少负面影响的出现。
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于行动的。
因此,科学素养是这一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民生产能力,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因此,不少国家都把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美国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日本提出了“全体国民教育”,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反映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2、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
科学上册课程标准:针对五年级的理解
科学上册课程标准:针对五年级的理解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五年级的科学上册课程标准,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在探究科学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自然界的物质组成,认识常见物质的基本属性。
2. 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3. 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生物、地球与宇宙等。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会利用现有资源和工具,如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器材等,获取科学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内容第一单元:物质与变化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 基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鉴别第二单元: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与作用2. 运动与力的关系3. 简单机械及其应用第三单元:生物与生活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常见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3. 人与生物的互动关系第四单元: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构造与地表形态2. 天气与气候3. 宇宙的奥秘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实验、讨论、提问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2. 作业与测试: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与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上册教材2. 实验器材:观察镜、显微镜、实验仪器等3. 信息技术: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理念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理念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理念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八方面。
1.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致力于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普及性和发展性: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科学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
3.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形成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科学课程应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强化核心素养发展:科学课程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6.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科学课程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7.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科学课程要体现国家意志,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8.不断创新和完善:科学课程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吸收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问答题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问答题1 1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 、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1 / 25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 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2 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
科学课程理念
科学课程理念
科学课程理念是指以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科学课程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
与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发现和掌
握科学知识。
2.强调实践操作:科学课程应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探究等
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现过程。
实践操作
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3.注重学科交叉:科学课程应注重学科交叉,将不同学科的知识
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学科交叉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能力。
4.强调创新思维:科学课程应强调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思考和创新。
创新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需求。
5.注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科学课程应注重课程内容和
教学方法的更新,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变化,不断调整和
更新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
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研究(一)设计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
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兰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阳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也是他们对世界认知的起点。
因此,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应该是以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
因此,科学活动应该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展开,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中获得乐趣。
其次,科学活动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践,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实验水的性质等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科学活动设计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实验,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之,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应该是以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成长。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科学知识的最初阶段,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在幼儿园教育
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应该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出发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
首先,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
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
比如,在观察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观察不同颜色的花朵,了解花朵的生长过程;在实验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水溶液实验,了解溶解和凝固的过程。
其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
活动往往需要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通过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比如,在植物生长实验中,可以让孩子们分工合作,一起浇水、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合作实践,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
能力。
科学活动设计应该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制作简单机械玩具的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机械玩具,通过实践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应该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出发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科学知识的第一步,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科学活动设计应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注重观察、实验和探索,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小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首先,科学活动设计要注重观察和实验。
通过观察,孩子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之处,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变化等。
通过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身参与,探索科学知识,比如制作简单的火药、观察水的变化等。
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细心、耐心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其次,科学活动设计要注重探索和发现。
幼儿园的孩子们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科学活动设计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寻找答案。
比如在户外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等。
通过探索和发现,孩子们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总之,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理念是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目标,注重观察、实验、探索和发现。
通过科学活动设计,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小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课实施方案
科学课实施方案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实施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对于学
生的科学学习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科学课实施方案。
首先,科学课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
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因此,在科学课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亲自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科学课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科学学
习的核心,它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等环节。
在科学课的实施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并总结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另外,科学课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人
合作,因此在科学课的实施中,我们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最后,科学课实施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课实施方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科学课中获得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浅议开展科学项目课程的策略和方法
浅议开展科学项目课程的策略和方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开始重视开展科学项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要想有效地开展科学项目课程,就需要有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从理念、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等方面,对开展科学项目课程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浅议。
在开展科学项目课程时,要树立正确的理念。
科学项目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学会思考、提高创造力。
在科学项目课程的内容设计上,应注重问题导向和综合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问题作为课程的内容,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健康生活等。
要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材料和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组织与实施科学项目课程时,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
项目式学习是指将课程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通过合作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科学项目课程时,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
过程评价是指对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习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思考、讨论、实践过程等。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指导他们的学习。
综合评价是指对学生整体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开展科学项目课程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注重问题导向和综合性的内容设计,采用项目式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组织与实施方式,重视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设计的理念与策略的特点和价值
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设计的理念与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苏州大学数学教育教研室潘洪亮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综合科学课程的设计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且成为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和价值(一)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的特点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相对于中小学分科课程而言,具有如下特点:1.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的目标指向学生知识的增长与统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等。
2.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界限,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
综合科学课程也有自己的体系和结构,但不同于分科课程主要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线索,而视课程结构为一个系统,围绕素质教育目标,整体考察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效应,建立合理的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结构,形成最佳的组合,以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益。
3.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灵活多样。
综合科学课程的类型多样,相应的学习活动方式也有所不同,单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安排上,有的有固定时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有的则比较灵活机动,可以在课外和校外活动中开展。
如:某校的社会课就特别注重动员学生参与讨论、参与判断、参与调查;亲自记载、绘制图表、发表意见等等。
与此同时,还增加课程的弹性,留出总课时数的10%为机动,由学校和教师安排。
4.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易于被学生接受。
学习内容与分科课程相比更贴近社会生活,多选择与重大的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主题如人口、能源、生态、环境、STS(科学、技术、社会)等。
5.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受比较严格的条件制约。
综合科学课程有其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不等于说可以随心所欲地实施综合科学课程,而应受更加严格的条件限制。
第一,观念的制约。
综合科学课程并不像分科课程那样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从理论研究到实验研究,人们的认识必然有一个转变过程。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是对现行小学自然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
此次改革体现在课程名称的定位、课程性质的界定,以及基本的思想和观念的确立等方面,因此,认识课程的性质,理解课程的理念,对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与地位1.课程名称的定位课程标准用“科学”代替了现行大纲中的“自然”。
“自然”,往往在字面上易误解为只是“了解自然的事物、现象及规律”,而未能明确地概括自然课的整体内容,即“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自然”改为“科学”之后,能较准确地概括课程的内容,既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
另外,当今世界各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大多都取名“科学”,我们吸取国外的经验,有利于进行国际间的交流。
2.《科学》课程的性质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所谓“宗旨”,是指课程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要把小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然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任务:(1)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儿童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面对儿童提出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科学课程将抱以极大的热忱,使儿童的思维得以展开,使他们在一系列活动中找到他们想要得到的答案,使好奇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对科学具有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得以保持和发展,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程性质
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 启蒙教育
四、 基本理念和目标
五、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 基本走向
六、科学课程内容的变化
七、《合理饮食》
内 容 要求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食 1、了解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 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 水等
2、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学 生分类的能力
3、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并对统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计结果做出能力
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4、能用文字语言、图片语言、图画
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语言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
科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XXXXX教学研究室 XX
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 背景
二、对中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 两种估价
科学教育在中国的中小学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小学开设的科学课程目前叫“自 然”。初中和高中开设的科学课程主要有 物理、化学、生物,初中地理课以人文地 理为主,高中地理含有自然地理内容。一 些有条件的学校为学生开设了选修课,如 环保、能源、信息技术、科技制作等等。
使学生知道营养卫生的基本 要求
5、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获取知识的初 步能力
6、增进学生关心饮食的意识,乐于
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七、关于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
几个具体问题
1.科学技术类课程的课程资源建设
• 新的科学课程中,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应当有哪些变化? • 课程资源是否就是“物”的资源? • 资源的建设是否一定都要花很多的钱? • 资源建设的重点放在哪里? •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