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报告

合集下载

反应时间作为应变量的优越性 实验报告

反应时间作为应变量的优越性 实验报告

反应时间作为应变量的优越性李璐201021078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实验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研究反应时间和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重复并改进前人的实验,印证前人的结果,证明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比自信度和累计百分数更敏感,确有其突出的优点。

关键词:反应时间;自信度;累积百分数1 引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缩略为RT)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反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

它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得开始之间的时距。

,往往也被称作“反应的潜伏期”。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耗费的时间最多。

因此,反应时间是与刺激强度和辨别难度有联系的。

本实验研究反应时间与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用三条平滑曲线表示:反应时间、自信程度、正确判断的累积百分数。

结果发现,在两条刺激线段长短的判断中,当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时,甚至当判断有1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在下降。

这一结果反映了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它有可能用来为大于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反映物理量的变化对心理量的影响。

2 方法与程序2.1 被试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一名。

2.2 仪器和材料仪器: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红黄绿三色键的反应键盒。

材料:长50mm的线段,作为标准刺激。

从40mm到60mm,以2mm为长度变化间隔的11条线段,作为比较刺激。

2.3 实验程序1)让被试在计算机前坐好,双手拿好反应键盒,由主试把计算机调整到实验界面,向被试说明实验程序并确认被试准备好之后,点击“开始”。

2)在显示器屏幕中央呈现一条粗的黑色水平线,两端各有一条短垂直线,另一条短垂直线分水平线为两段。

其中一段是50毫米,作为标准刺激;另一段是比较刺激,长度范围从40到60毫米,变化间隔为2毫米,所以共有11个比较刺激。

简单反应时心理学实验报告

简单反应时心理学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简单反应时心理学实验报告篇一:·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简单反应时测定一、摘要从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回答反应所需的时间,亦即s-R 的时间间隔。

反应时包括如下时相:刺激使感受器发生兴奋,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到大脑皮层所需的时间,在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回答反应所需的时间,有机体作出回答反应的时间。

因此,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

反应时依赖于许多因素,如刺激的种类、强度及个体的因素(练习程度、适应水平、定势、动机和情绪)等。

实验证明,一般成人经过反复练习,对光刺激的反应时为180毫秒,对声刺激为140毫秒,对触觉刺激为140毫秒;选择性的反应时要比简单的反应时长些。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常把反应时作为一种指标来分析人的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动机和个性等各种心理活动。

反应时在实际应用中也较广泛,它是某些职业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确定汽车司机、飞行员、宇航员及运动员等的心理生理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三引言反应时(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到反应之间的时距。

人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心理实验中,经常把反应时作为反映的一项指标。

反应时间是一个很敏锐的反应变量指标,因而可以作为测量反应速度快慢及反应前后心理活动过程。

反应时最早由天文学家发现,后由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加以研究和发展。

1873年奥地利生物学家exner首先提出“反应时间”这个概念。

以后wundt(冯特)把反应时间引用到他的心理实验室里,此后使反应时间直接成为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两种。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为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故又称唐德斯减数法。

本实验报告拟采用对比法与分析综合法,主要涉及的是有关光简单反应时与光选择反应时的研究。

验证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验证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系别:心理系班级:03级姓名:张凌波同组成员:刘家骥刘晓黎廖宗卿肖小溪试验日期:04,10,12 教师评定验证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摘要该实验运用单被试组内设计,让被试比较标准线段和比较线段的十一个长度水平,并分别以反应时、判断信心和判断结果作为因变量。

比较这三个因变量在整个长度变化范围内的敏感性可知,反应时是最敏感的。

从而验证了反应时相对于另两个因变量具有优越性。

关键词反应时因变量的敏感性判断信心判断结果1.导言反应时间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反应变量之一。

这个概念最早是奥地利生理学家Exner 在指出受试者在反应实验中准备定势的重要性时提出的。

所谓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因为刺激的呈现是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机体内部进行是潜伏的,直到此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效应。

因而,反应时间往往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在反应得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益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耗费的时间最多。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常把反应时作为一种指标来分析人的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动机和个性等各种心理活动。

它还涉及到犯罪心理学、航空心理学,交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许多领域。

所以说,反应时实验对理解人类心理活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反应时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

天文学家Bessel发现“人差方程”,对同一现象不同的观测者所反应的时间有差异。

这一发现引起天文学家们对此的注意和研究兴趣。

此后关于人差方程及其校正方法,包括创制一些新的计时器的种种探索,一直持续到19世纪60~70年代。

在天文学家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人差方程的后期,1850年生理学家Helmholtz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他测定蛙的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约为26m/s,后来他用一弱电击刺激人的脚趾皮肤和大腿皮肤,并告知被试,一旦觉得电击就立刻用手反应,记录这些反应时的差异。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姓名:摘要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一、选择反应时(RTB)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本实验只测量视觉选择反应时。

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

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红键反应,看到绿圆,按绿键反应。

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二、辨别反应时(RTC)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本程序只测量视觉辩别反应时。

刺激有二个,分别为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见到绿圆按绿键反应,见到红圆不反应。

如被试见到红圆反应为错误。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以看见绿圆反应的有效次数的时间均值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结果中给出辨别反应时和错误次数两个指标二种反应时有如下关系:简单反应时a简单辨别反应时b简单辨别刺激实验者可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项目。

如想知道被试辨别刺激的时间,就要测量他的a反应时和b反应时。

三、关键词: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四、引言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反应时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课题。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反应时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中常被定为必测项目。

反应时的测量为推测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0实验介绍

0实验介绍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英文名称:GRAYIMAGE简介:最小变化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以用物理量来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觉察水平所必需的临界量值,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测量上,常常用50%次能感觉到,50%次不能感觉到的物理量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差别,50%次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地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和渐减法(↓)两种呈现方法。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称为上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减去下限称为下差别阈限。

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比称为相对差别阈限。

方法与程序:①、请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强调要对照标准刺激调整变异刺激,并且注意左、中、右三键所对应的反应。

②、实验的顺序安排力求克服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采用如下安排,前后共测定结果及讨论:详细反应分为五列,第一列表明标准刺激的位置以及标准刺激相对于变异刺激的明暗;第二列是变异刺激的起始亮度,第三列是被试判断为两者相等的亮度,第四列是被试判断为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发生逆转的亮度,第五列是上(下)限。

标准刺激是192。

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上、下差别阈限及绝对与相对差别阈限。

同时,也请计算并比较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和空间误差的克服情况及练习的效果。

公式:①、不肯定间距=X上-X下(上限-下限)②、DL(绝对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2③、K(相对差别阈限)=DL/标准刺激④、PSE(主观相等点)=(上限+下限)/2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7-23页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59-69页实验目的:学习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了解人类在不同刺激下的认知和反应能力。

实验材料和设备:1. 电脑或实验室专用设备2. 反应时测试软件或程序3. 计时器或计时设备4. 实验参与者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作,软件或程序已正确安装。

2. 招募实验参与者并告知实验目的和步骤。

3. 让实验参与者坐在实验设备前,并确保他们能够舒适地使用鼠标或键盘。

4. 提醒实验参与者保持专注,并告诉他们即将开始实验。

实验程序:1. 通过软件或程序呈现刺激(例如视觉或听觉刺激),并记录刺激呈现的时间。

2. 实验参与者需要在看到或听到刺激后尽快做出反应,例如按下鼠标或特定的键盘按键。

3. 记录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间。

4. 重复多次实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1. 计算每次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可以计算平均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时间的标准差。

2. 比较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分析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 如果适用,可以进行统计分析,例如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来确定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不同刺激条件下反应时间的结论。

例如,可能发现某些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更短,表明这些刺激对实验参与者的注意力更容易引起反应。

这些结论可以提供有关人类认知和反应能力的重要信息,对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实验中可能的问题和改进:1. 实验参与者数量较少可能导致数据的可靠性受到限制。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参与者的数量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因素,例如实验参与者的情绪状态或疲劳程度。

可以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休息,以减少这些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实验中使用的刺激的种类和数量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使用更具代表性的刺激,并且确保刺激的数量足够多样化。

总结:反应时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实验参与者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来了解人类的认知和反应能力。

反应时 实验报告

反应时 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报告引言:反应时是指从接受刺激到做出相应反应的时间间隔。

它在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参与者需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特定按键来做出反应。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单一刺激条件和双重刺激条件。

在单一刺激条件下,参与者需要在屏幕上出现的单一刺激信号出现时尽快做出反应。

在双重刺激条件下,参与者需要在屏幕上同时出现的两个刺激信号中,选择正确的一个进行反应。

实验结果:在单一刺激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为X毫秒。

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时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年龄较小的组别反应时较短,而年龄较大的组别反应时较长。

这可能与年龄对注意力和认知加工速度的影响有关。

在双重刺激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为Y毫秒。

与单一刺激条件相比,双重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长。

这表明,同时出现多个刺激信号会增加反应时的复杂性和困难度。

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年龄较小的人反应时更短,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和认知加工速度更快。

而年龄较大的人可能受到认知衰退的影响,导致反应时延长。

另外,刺激条件也会影响反应时。

在单一刺激条件下,参与者只需对一个刺激信号做出反应,因此反应时较短。

而在双重刺激条件下,参与者需要同时处理两个刺激信号,增加了认知负荷,导致反应时延长。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受到年龄和刺激条件的影响。

年龄较小的人反应时更短,而年龄较大的人反应时更长。

同时,双重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也较单一刺激条件下更长。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人类认知和注意力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只涉及了年龄和刺激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也会对反应时产生影响,如情绪、注意力分配等。

此外,实验样本的大小和代表性也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基于本实验的结果,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如情绪、认知负荷等。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引言:反应时是我们感知和处理外界刺激的时间。

对于人类和动物来说,了解反应时的变化和特征对于理解认知过程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探索反应时的规律,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来测量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并分析其结果。

实验设计:我们邀请了20名健康成年人参加了这项实验。

实验采用电脑任务来测量反应时。

被试面前有一台电脑,并鼓励他们在每次听到声音刺激时尽快按下鼠标上的按钮。

实验者分别记录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数据。

实验过程和结果:1. 刺激类型: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刺激:高音、低音和中音频率。

实验者需要根据声音类型进行按键反应。

统计结果显示,参与者在高音刺激下的平均反应时最快,低音刺激下次之,中音刺激下最慢。

这一结果表明刺激类型对反应时有显著影响。

2. 刺激强度:为了研究刺激强度对反应时的影响,我们设置了两个不同强度的声音刺激:强音和弱音。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弱音刺激下的反应时明显长于强音刺激下。

这表明刺激强度对反应时也具有显著效应。

3. 技能水平:为了了解技能水平对反应时的影响,我们分别邀请了两组受试者参加实验:非专业音乐人和专业音乐人。

结果显示,专业音乐人在各种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明显快于非专业音乐人。

这可以解释为专业音乐人对声音刺激更敏感,具有更高的注意力和处理速度。

4. 分心因素:为了模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分心因素(如干扰声音或其他任务),我们在实验中引入了额外的干扰因素。

实验结果显示,当被试者面对干扰时,他们的反应时明显延长。

这表明分心因素对反应时有负面影响,降低了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讨论与结论: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发现反应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类型、刺激强度、技能水平和分心因素。

高音刺激、强音刺激和专业音乐人都对反应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分心因素则对反应时产生了消极影响。

这一结果对于理解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这项实验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实验样本较小且有限,可能无法代表整个人群。

验证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验证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系别:心理系班级:03级姓名:张凌波同组成员:刘家骥刘晓黎廖宗卿肖小溪试验日期:04,10,12 教师评定验证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摘要该实验运用单被试组内设计,让被试比较标准线段和比较线段的十一个长度水平,并分别以反应时、判断信心和判断结果作为因变量。

比较这三个因变量在整个长度变化范围内的敏感性可知,反应时是最敏感的。

从而验证了反应时相对于另两个因变量具有优越性。

关键词反应时因变量的敏感性判断信心判断结果1.导言反应时间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反应变量之一。

这个概念最早是奥地利生理学家Exner 在指出受试者在反应实验中准备定势的重要性时提出的。

所谓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因为刺激的呈现是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机体内部进行是潜伏的,直到此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效应。

因而,反应时间往往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在反应得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益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耗费的时间最多。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常把反应时作为一种指标来分析人的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动机和个性等各种心理活动。

它还涉及到犯罪心理学、航空心理学,交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许多领域。

所以说,反应时实验对理解人类心理活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反应时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

天文学家Bessel发现“人差方程”,对同一现象不同的观测者所反应的时间有差异。

这一发现引起天文学家们对此的注意和研究兴趣。

此后关于人差方程及其校正方法,包括创制一些新的计时器的种种探索,一直持续到19世纪60~70年代。

在天文学家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人差方程的后期,1850年生理学家Helmholtz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他测定蛙的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约为26m/s,后来他用一弱电击刺激人的脚趾皮肤和大腿皮肤,并告知被试,一旦觉得电击就立刻用手反应,记录这些反应时的差异。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 11034026 王爽一、引言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有机体开始做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有机体的效应器并没有做出明显的反应,因此,反应时也常常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反应时的概念始于天文学家Bessel提出的“人差方程”,继而由生物学家将反应时引入心理学领域,以期利用对反应时的测量揭示任务中的心理加工过程。

选择反应时是指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映所需要的时间。

选择反应时的实验设计就是根据提示范式中最典型的空间提示范式设计的。

实验常用的一个自变量是提示的有效性,即试验中提示指向的位置和随即刺激出现位置的吻合程度。

它通常有三个水平:有效提示、无效提示、中立提示。

有效提示是指当某个位置被提示后,目标确实在此位置出现;无效提示是指当某个位置被提示后,目标却在其他位置上出现;中立提示是指提示同时出现在所有位置上,即没向被试提供有关目标出现可能出现的位置信息。

在有效提示的条件下,被试注意指向目标的可能性较大;在无效提示的条件下,被试注意指向目标的可能性较小;在中立提示条件下,被试注意指向目标的可能性介于两者之间。

这样,一提示有效为自变量,就可以控制被试注意指向目标出现位置的可能性大小。

被试的任务是看到刺激出现就立即按键反应,因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时。

二、研究方法:1、被试:应用心理学学生——王爽2、使用程序:反应时E-prime系统软件3、试验程序:(1)编写选择反应时E-prime系统软件;(2)运用编好的程序进行选择反应时实验。

被试距离电脑屏幕约一臂之长;(3)实验过程中,先让被试注视屏幕,开始阅读指导语“下面将为您呈现两个正方形图片,当其中一个或两个正方形变成红色时作为提示。

提示结束后,左右两个正方形中的一个会出现“★”,左面出现“★”时,按shift+“A”键;右面出现“★”时,按shift+“K”键。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出现到人们做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它是研究人类认知和心理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探究各种因素对人类认知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单因素设计,独立变量为刺激类型,因变量为反应时。

实验设定了两个条件,即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

实验对象为20名大学生,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告知实验对象实验目的和流程,并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2. 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视觉刺激,另一组接受听觉刺激。

3. 视觉刺激组:实验对象面对一块白板,实验者在白板上快速闪烁红色和绿色灯光,实验对象需要按下手中的按钮来响应颜色变化。

4. 听觉刺激组:实验对象戴上耳机,实验者通过耳机播放一系列不同音调的声音,实验对象需要按下手中的按钮来响应声音变化。

5. 每名实验对象进行10次实验,实验次序随机排列,以避免学习效应。

6. 记录实验对象每次的反应时,并计算平均反应时。

结果分析:经过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 视觉刺激组的平均反应时为X毫秒,听觉刺激组的平均反应时为Y毫秒。

2. 视觉刺激组的平均反应时显著低于听觉刺激组,表明视觉刺激对人类认知和心理过程的影响较大。

3. 男性实验对象的平均反应时为A毫秒,女性实验对象的平均反应时为B毫秒。

4. 男性实验对象的平均反应时显著低于女性实验对象,表明性别对反应时也有一定的影响。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视觉刺激对人类认知和心理过程的影响较大,反应时较短,可能与人类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速度较快有关。

2. 听觉刺激对人类认知和心理过程的影响较小,反应时较长,可能与人类大脑对听觉信息的处理速度较慢有关。

3. 男性在反应时上表现出优势,可能与男性在空间认知和运动协调方面的天生优势有关。

4. 女性在反应时上相对较慢,可能与女性在情绪和语言处理方面的天生优势有关。

最新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最新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最新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反应时任务来评估和分析个体对简单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测量参与者对视觉或听觉信号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我们可以了解人类信息处理速度和认知功能的基本特征。

实验方法:1. 参与者:共招募1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无明显视觉或听觉障碍。

2. 设备:使用计算机软件呈现随机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同时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间。

3. 程序:参与者被要求在看到绿色圆圈或听到特定音调时尽快按下相应按钮。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

练习阶段让参与者熟悉任务要求,正式实验阶段记录数据。

4. 变量:自变量为刺激类型(视觉或听觉),因变量为反应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实验结果:1. 反应时间:收集的数据显示,参与者对视觉刺激的平均反应时间为250毫秒,对听觉刺激的平均反应时间为270毫秒。

2. 准确性:所有参与者在实验中的准确率均在90%以上,表明任务难度适中。

3. 反应时间的变异性:参与者之间的反应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正态分布。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视觉刺激的反应速度略快于听觉刺激,这可能与视觉系统处理信息的效率有关。

此外,反应时间的个体差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注意力集中程度、个体的神经反应速度以及以往的经验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影响简单反应时的其他变量,如年龄、性别、疲劳状态等。

结论:通过本次简单反应时实验,我们得出了参与者对不同类型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的初步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理解人类认知功能和信息处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本实验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提高个体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英文名称:RT2实验背景:反应时间是实验心理学最常使用的因变量之一。

在对反应时间的研究中发现,反应时间是与刺激强度和辨别难度有联系的。

本实验研究反应时间与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在两条刺激线段长短的判断中,当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时,甚至当判断有1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在下降。

这一结果反映了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它有可能用来为大于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反映物理量的变化对心理量的影响。

实验准备:1、实验目的:比较线段长度判断中的判断比率、信心和反应时间,体会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2、实验材料:装有psykey 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红黄绿三色键的反应盒。

长50mm的线段,作为标准刺激,从40mm到60m,以2mm为长度变化间隔的11条线段,作为比较刺激。

3、实验方法与程序:方法:在显示器屏幕中央呈现一条粗的黑色水平线,两端各有一条短垂直线,另一条短垂直线分水平线为两段。

其中一段是50毫米,作为标准刺激;另一段是比较刺激,长度范围从40到60毫米,变化间隔为2毫米,所以共有11个比较刺激。

11个比较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比较刺激共呈现10次,其中5次在左边,5次在右边。

每次当水平线出现时,被试判断是左边线段长还是右边线段长,因此每个被试一共要做110次判断。

反应时间以毫秒为单位记录。

每次反应完毕,屏幕下方会出现一个滑动条,被试可以用鼠标拖动滑动指针在滑动条上移动。

不同的位置表示被试对自己正确反应的不同程度的信心。

中间位置表示完全没有信心,最左端表示完全肯定左边线段长些,最右端表示完全肯定右边线段长些,中间各点表示肯定的各种程度。

程序:1)让被试在计算机前坐好,双手拿好反应键盒,由主试把计算机调整到实验界面,向被试说明实验程序并确认被试准备好之后,点击“开始”。

2)屏幕上呈现2条线段,如果左边的长,被试就按位于反应键盒左边的红键,反之就按右边的绿键。

实验报告5_1_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实验报告5_1_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系别:心理学系班级:03级姓名:范妍本组成员:廖卉、范妍、杨扬子、吴俊玮实验日期:2004年10月12日教师评定: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摘要该实验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研究反应时间和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重复并改进前人的实验,印证前人的结果,证明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比自信度和累积百分数更敏感,确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关键词反应时间自信度累积百分数1、引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缩略为RT)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反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

它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得开始之间的时距。

,往往也被称作“反应的潜伏期”。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耗费的时间最多。

因此,反应时间是与刺激强度和辨别难度有联系的。

有人研究过反应时间和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大致如下:刺激是绘在卡片上的一条粗的黑色水平线,两端各有一条短垂直线,另一条垂直线分水平线为两段。

左边一段永远是50mm,作为标准刺激;右边线段是比较刺激,变化范围从40到60mm,每次变化2mm。

用速示器呈现刺激。

被试的反应是按两个键中的一个来作为说明哪一段长的信号。

反应时间以百分秒为单位记录。

每次反应完了,被试还要在一条线上画出记号表示他判断正确的信心。

在线中间画个记号表示完全没有信心,花在最右边表示完全肯定右边一段长些,反之亦然。

居间的各点表示肯定的各种程度。

实验结果用三条平滑曲线表示:反应时间、自信程度、正确判断的累积百分数。

实验表明:代表信心度的曲线其0点正与累积次数曲线的50%点相交,相应的横坐标是50ms,在那里被试是在猜。

而它从零点却向两端伸展得较远,说明当刺激差别还没有大到足以使被试绝对肯定他的判断时,他便能作到100%正确的判断了。

反应时间曲线在横坐标50ms处,即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处达到峰值,并从峰值向左右两端逐渐下降,即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差别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反应时心理实验报告

反应时心理实验报告

反应时心理实验报告引言反应时心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实验,通过记录个体在面对刺激时的反应时间,来推断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个反应时心理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刺激类型对个体认知加工速度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两种常见的刺激类型:文字刺激和图像刺激。

文字刺激包括单词和短语,而图像刺激则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

实验材料•50个常见的单词和短语•50张与单词和短语相关的图片实验步骤1.参与者将被随机分配到两组,第一组接受文字刺激,第二组接受图像刺激。

2.每一组参与者会依次被呈现所有的刺激,每个刺激呈现的时间为2秒。

3.参与者需要在刺激呈现结束后尽快按下一个按钮,来记录他们的反应时间。

4.实验中的每个刺激都会被呈现两次,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5.实验进行完毕后,我们会记录下每个参与者的反应时间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我们共邀请了100名参与者参加了本实验,其中50名参与者接受了文字刺激,另外50名参与者接受了图像刺激。

反应时间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每组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数据如下:•文字刺激组:平均反应时间为1.8秒•图像刺激组:平均反应时间为2.2秒统计分析我们使用了独立样本 t 检验来比较两组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文字刺激组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低于图像刺激组 (t(98) = -2.34, p < 0.05)。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文字刺激对个体的认知加工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图像刺激需要更长的认知加工时间。

2.反应时心理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在面对不同刺激时的认知加工过程。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我们只使用了50个刺激样本,这可能限制了对结果的泛化。

其次,我们仅仅记录了反应时间,没有涉及更深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并结合其他心理学测量方法,如眼动追踪,来更全面地研究个体的认知加工。

第四章 反应时间解读

第四章 反应时间解读

二、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 “人差方程”——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的差异。 1850年生理学家Helmholtz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神经的传导
速度。 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实验。 1879年,Wundt及其学生以反应时间为指标进行了一系列得
四、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2)
Theios(1975)的实 验中,被试所要完成 的任务相当简单,只 需说出呈现在屏幕上 的某个数字。
自变量是数字出现的 概率,变化范围在0.2 到0.8之间。
Theios认为,刺激出 现的概率对反应时没 有影响。
反 360
应 时
350
( 毫 340
第二阶段是将图画转换为命题,并带有前面句子中所用的介词,即“之 上”或“之下”。
第三阶段是将句子和图画两者的命题表征进行比较。若两个表征的第一 个名词相同,则比较所用的时间就会少于不同的(参数c);若两个命题 都不含有否定,则比较所用的时间将少会少于任一命题含有否定时的时 间(参数d)。
第四阶段是作出反应,其所用时间被认为是恒定的(参数t)。 这样,在此实验中测得的各种反应时,其中包含的参数不同,就可使用
要求被试判定所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 应,记录反应时间。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反应都是“相同”。
(2)Posner的实验——结果
£¨
550
· ´ Ó¦ 500 ʱ ¼ä 450
ºÁ Ãë 400
Ãü Ãû Æ¥ Åä × Ö ÐÎ ºÍ Ãü Ãû ¶¼ Æ¥ Åä
£©
350
0
0.5
Clark和Chase(1972)曾设计过一个句子-图画匹 配实验,运用反应时相减法来揭示某些作业的操作 要经过几个阶段。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随着现代人面临的越来越复杂的信息和快速变化的环境,我们的反应能力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反应时作为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为了了解自己的反应时,我参加了一次反应时实验,并对此做出了以下报告。

实验背景本次反应时实验是由我的大学心理学课程安排的。

实验室提供了一个摆放有数字的LCD屏幕,在不同的时间间隔里显示不同的数字。

实验要求参与者在LCD屏幕上出现数字后尽快按下键盘上对应数字键。

实验过程在实验前,我接受了心理学家的简短培训,了解了实验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实验要求我坐在桌前,手指悬空,在显示屏上的数字出现后把对应的数字键按下。

测试时,数字间隔时间从开始的500毫秒开始逐渐加长,直到1秒,然后再逐渐缩短到100毫秒。

每个间隔时间内都有20次测量,每次测量后会显示出我的平均反应时间。

结果在反应时实验中,我记录下了每一个数字间隔时间下的平均反应时间。

通过这些数据,我发现自己的反应时间随着数字间隔时间的缩短而减少。

在较短时间的数字间隔下,我的平均反应时间大约在300毫秒左右。

在数字间隔增加到1秒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则增加到了大约500毫秒。

结论通过本次反应时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反应能力和反应时间。

我的反应时间受到了数字间隔时间的影响,越短的时间间隔我反应越快。

这个结果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需要快速反应的场合下,我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保持敏锐状态,以便更快地反应。

同时,我也需要意识到自己反应时间随着紧张和压力增加而变慢,因此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状态。

结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反应时间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指标。

通过进行反应时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更好的准备。

不论是在普通家庭和学校,在医疗和司法领域,甚至是在大型运输和卫生应急等场合,反应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反应时实验不仅是心理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我们认识自身和优化自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简单反应时心理学实验报告

简单反应时心理学实验报告

XXXX大学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简单反应时姓名:合作者:日期:成绩:老师签字:引言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的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以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目前,国内外常用反应时指标来研究运动员机能状态心理活动过程。

这是因为反应时的机制包括神经肌肉以及脑活动在内的复杂的生理活动过程,且反应时的长短也与大脑皮层机能、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周围神经机能状态等有很大关系。

反应时的增加意味着大脑皮层兴奋性地和灵活性的降低。

反之,则意味着提高。

反应时一般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这次的实验以研究简单反应时为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于“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这次的实验目的是:学习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对声和对光这两种刺激反应时的差别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方法1. 被试选择心理学系四名大二学生作为被试。

2. 仪器简单反应时测定装置,BD-Ⅱ-501A。

3. 程序1) 预备实验(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在色光或者声音呈现的同时,计时器就立即进行计时。

(2)练习操作,将刺激呈现器放在被试正前方。

用右手拇指轻触红色电键,当刺激呈现器红灯亮后约两秒钟,刺激出现。

当被试看到刺激,立即按压电键,计时器停止,由主试记录下成绩。

练习实验作2-3次。

2)正式实验(1)首先做视觉实验,按照预备实验操作步骤做30次,并记录下30个结果。

实验心理学 反应时间——第1部分

实验心理学 反应时间——第1部分

减法 加法 反应时 反应时
开窗实验
open window
5
反应时间 实验心理学
1、减法反应时
Donders受天文学家关于「人差方程」研究和 Helmholtz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研究的影响
于1868年在其《关于心理过程的速度》一文中 把“心理时间的测定”引入心理学,并提出“反应时
间的相减法”
Donders, F. C. Over de snelheid van psychische processen. Onderzoekingen gedaan in het Physiologisch Laboratorium der Utrechtsche Hoogeschool, 1868–1869, Tweede reeks, II, 92–120.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反应时间 Reaction Time——第1部分
第实四验章心理反学应·时反间应时间
反应时间的概念 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减法反应时 加法反应时 开窗实验 Open Window
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性的 权衡
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 性
因而,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接收刺激、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 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
3
反应时间 实验心理学
二、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 1879年,Wundt及其学生
「人差方程」
当一个训练有素的内省者进行Donders反应时
他们注意到C反应的感受不像是一个A反应加上其 他的什么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实验报告
(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评分_________
姓名__贾晶______ 性别___女_____ 实验日期__2014/12/29________
一、实验名称: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目的是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研究反应时间和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重复并改进前人的实验,印证前人的结果,证明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比自信度和累积百分数更敏感,确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三、实验器材:
仪器:计算机以及心理学实验系统,红黄绿三色键的反应键盒。

材料:长50mm的线段,作为标准刺激。

从40mm到60mm,以2mm为长度变化间隔的11条线段,作为比较刺激。

四、实验步骤:
1.让被试在计算机前坐好,双手拿好反应键盒,并调整计算机界面,准备开始。

2.实验时,首先登录并打开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按钮到“操作向导”窗口。

本实验者无参数设置,实验者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然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屏幕上呈现2条线段,如果左边的长,被试就按位于反应键盒左边的红键,反之就按右边的绿键。

4.判断完毕后,屏幕下方出现一滑动条,刻度从-100到100。

被试移动滑动条的位置。

对自己所作判断的自信程度作出评价。

如果完全肯定左边的长,就移到最左边,如果完全肯定右边长,就移到最右边,如果不能完全确定哪个更长,就放中间。

5.被试移好滑动条后,双手重新拿好反应键盒,由主试点击“确定”,再开始下一对刺激的呈现。

6.计算机自动记录被试按反应键盒的反应时间,自信程度,并计算把比较刺激判断为长于标准刺激的累积百分数。

7.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

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五、实验结果:
1.实验结果如图1图中横坐标是比较刺激的长度,从40mm到60mm。

(标准刺激为50)
----------------------------------------------------------------
比较刺激(mm) 反应时间(ms) 自信度 判断为比较刺激长的累积百分数
----------------------------------------------------------------
40 695 -100 0.00%
42 686 -100 0.00%
44 625 -100 0.00%
46 704 -68 10.00%
48 740 -50 20.00%
50 811 -33 30.00%
52 760 12 40.00%
54 1003 63 90.00%
56 589 80 90.00%
58 751 100 100.00%
60 560 100 100.00%
----------------------------------------------------------------
测验耗时:614秒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2000
反应时、自信度和判断的关系
-2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234567891011
比较刺激(mm)
反应时间(ms)自信度判断为比较刺激长的累积百分数
图1 反应时、自信度和判断的关系
六、讨论
1.图1中的判断为比较刺激长的累积百分数曲线。

图1中,50%对应的横坐标是50mm 。

当比较刺激大于等于52mm ,被试能100%地判断其长于标准;当比较刺激小于等于46时,被试能100%准确地判断其短于标准(即0%次判断其长于标准)。

说明在大于52mm 和小于46mm 的刺激变化在累积百分数曲线上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反映。

2.自信度曲线。

图1中,零点对应的横坐标是52mm,接近50mm,表明在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近时被试大多在猜测,最无信心。

虽然只有当比较刺激等于60mm时,被试的自信度才达到了100%,但是在比较刺激为46~50mm以及56~60mm时被试的自信度变化区间并不大,均小于20,这两个区间的刺激变化在自信度曲线上也不能够很好对反映出来。

3.反应时间曲线。

它在比较刺激为50mm,在比较刺激为54mm时达到峰值,说明了当比较刺激接近标准刺激时被试最为迷茫,思考的时间最长。

从大致趋势上可以看出反应时间的规律性,反应时间近似地是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差别的函数,二者差别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但也有例外,比如40mm对应的反应时就比42mm的长,虽然看上去二者差别不大,但未经检验,不能断定它们之间是不是差异显著。

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的地方,甚至判断有1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下降。

可见,对更大一些的刺激变化,反应时间比自信度和累积百分数都要更敏感些。

我们可以说,恰好是这一特点,使反应时间有可能用来为大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

有做相关实验的前人由此得出经验,反应时间和自信度都是判断困难的明显的度量,在许多方面完全可以和更为熟悉的判断的正确百分数的累积曲线相比拟。

本实验结果也表明,在对视觉刺激的长度的敏感程度上,反应时间〉自信度〉累积百分数,所以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是确是有其突出的优越性的。

七、参考文献
1.[1] 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