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九章 基本控制规律
![第九章 基本控制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daa053410661ed9ad51f382.png)
第三节积分控制
二、比例积分控制
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与偏差e及KI成正比,而其控制作 用 随时间积累才逐渐增强,所以控制动作缓慢,控制不 及时,当对象惯性较大时,被控变量将出较大的超调量, 过渡时间也将延长,所以应比例的基础上加入积分作用 组成比例积分控制规律。
p
KC xmax xmin
pmax pmin
仪表量程:xmax xmin 控制器的输出范围: pmax pmin
第二节比例控制
可以从控制器表面指示看出比例度的具体意义。比例度就是使控制器的输出 变化满刻度时(也就是控制阀从全关到全开或相反),相应的仪表测量值变 化占仪表测量范围的百分数。或者说,使控制器输出变化满刻度时,输入偏 差变化对应于指示刻度的百分数。比例度越小则输入变化范围就越小。 若输出与输入都为标准, 则 1 100 %
160
140 /200 8 3/10
100
0
100 %
40%
第二节比例控制
说明
当温度变化全量程的40%时,控制器的输出从0mA变化到 10mA。在这个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和控制器的输出变化Δp 是成比例的。但是当温度变化超过全量程的40%时 (在上 例中即温度变化超过40℃时) ,控制器的输出就不能再跟着 变化了。
第二节比例控制
比例控制: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比例控制器,
其输出信号变化量 △p 与输入信号(指偏差,当给定值不变
时,偏差就是被控变量测量值的变化量) e 之间成比率关
系。 p KCe( KC为放大系数)
第九章控制ppt课件全
![第九章控制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36b4b6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c.png)
• 控制及其重要性 • 控制的类型 • 控制的过程
控制及其重要性
孔茨: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 的偏差,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三个要点:●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
●控制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 ●控制是一个过程
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现代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提升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保障组织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有效控制系统的构建
• 控制体系的构成 • 控制的基本原理 • 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控制体系的构成
● 控制的对象:控制什么 ● 控制目标体系:控制范围 ● 控制方法和手段: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
控制的基本原理
1、行为控制原理 要使控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认识和了解控制将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怎样 的影响,以便促使人们对控制作出积极的反应。
控制的类型
前馈控制:在系统输入阶段就进行控制,以使实际和目标一致。 同期控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于现场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或潜在的偏 差,即时提供改进措施以纠正偏差的一种方式。 反馈控制:根据系统的实施结果,与系统控制目标相比较后,再予以反 馈调节,是在某一个阶段完成之后才着手控制。
控制的过程
控制的过程
●衡量工作成效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2)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控制的过程
3、纠正偏差
●进行偏差分析——衡量有无偏差极可能原因 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执行过程不力、标准有问题 ●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改进实际绩效、修订标准 注意事项: 保持纠偏方案的双重优化 充分考虑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注意消除组织成员的疑惑
简述控制工作的过程
![简述控制工作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5bc3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f.png)
简述控制工作的过程控制工作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旨在确保组织实现预定的目标和计划,以及适应变化。
控制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设定标准(Establishing Standards):控制的第一步是明确期望的结果,并建立标准或指标来衡量这些结果。
标准可以是数量化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它们应该是明确的、可测量的,以便后续的比较和评估。
一、测量绩效(Measuring Performance):一旦设定了标准,就需要收集和测量实际绩效数据。
这可能涉及到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技术,以确保收集到的数据客观、准确、可靠。
二、比较与分析(Comparing and Analyzing):收集到的绩效数据与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
这有助于确定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之间的差异。
比较和分析的过程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组织的运作状况。
三、采取纠正措施(Taking Corrective Action):如果发现实际绩效偏离了预期,就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这可能包括调整计划、重新分配资源、提供培训,或者对组织过程进行改进。
目标是迅速纠正问题,确保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反馈信息(Providing Feedback):控制过程需要建立一个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绩效和调整计划。
反馈信息可以来自各个层面和部门,用于指导未来的决策和行动。
五、持续监控(Continuous Monitoring):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监控组织的绩效。
这涉及到定期检查标准、测量绩效、分析数据,以确保组织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控制工作的过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在实践中,管理者可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变革。
有效的控制工作有助于组织及时发现问题、做出调整,并保持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
张英奎《现代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控制)【圣才出品】
![张英奎《现代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控制)【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035522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d.png)
张英奎《现代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控制)【圣才出品】张英奎《现代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控制9.1复习笔记⼀、控制职能概述1.控制的含义控制是指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的偏差,以确保计划⽬标的实现。
控制是管理⼯作过程中⼀项不可缺少的职能。
2.控制与计划的关系(1)控制与计划既互相区别,⼜紧密相连:①计划为控制⼯作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有依据。
但如果只编制计划,⽽不对其执⾏情况进⾏控制,计划⽬标就很难圆满实现。
②控制确保计划实现。
a.有些计划本⾝的作⽤就已具有控制的意义;b.⼴义的控制职能实际上也包含了对计划的修改和重定。
(2)就整个企业组织⽽⾔,控制⼯作所发挥的作⽤表现为:①防⽌和纠正偏差的发⽣,使计划执⾏结果符合计划⽬标的要求,这是控制确保组织的稳定运⾏的作⽤;②修改原订计划或重新制订新的计划,通过积极调整计划⽬标来保证组织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这是控制确保组织的应变能⼒的作⽤。
3.控制的过程与要素(1)控制⼯作的基本过程①确⽴标准从最基层的⼯作任务控制⾓度来说,常⽤的控制标准有四类:a.时间标准,如⼯时、交货期等;b.数量标准,如产品产量、废品数量等;c.质量标准,如产品等级、合格率、次品率等;d.成本标准,如单位产品成本、期间费⽤等。
②测量实绩与界定偏差a.对照标准衡量实际⼯作成绩是控制过程的第⼆步,它分为两个步骤:第⼀,测定或预测实际⼯作成绩;第⼆,进⾏实绩与标准的⽐较。
b.掌握实绩可以通过两种⽅式进⾏:第⼀,测定已产⽣的⼯作结果;第⼆,预测即将产⽣的⼯作结果。
c.⽆论采⽤哪种⽅式,都要以通过⼀定的⽅法收集到⼤量的有关信息作为基础。
通过对差距或偏差的确定,就可以发现计划执⾏中存在的问题。
但并⾮所有偏离标准的情况均需作为“问题”来处理,这⾥有个容限的幅度。
d.容限是指准许偏差存在的上限与下限范围,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即便实际结果与标准之间存有差距,也被认为是正常的。
现代管理学(00107)第九章-控制-知识归纳
![现代管理学(00107)第九章-控制-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c18741dd88d0d232d46a05.png)
现代管理学(00107)-知识归纳第九章控制1、管理控制的目的:管理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和纠正,以保证实际工作和计划相一致,使各项活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达到既定目标。
控制对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和目标的达成,对管理工作方向的准确性,对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效率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2、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员、财务、作业、信息、组织绩效。
3、控制的划分类型:(1)根据业务范围的不同,控制可分为生产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资金控制等。
(2)根据控制对象范围的不同,控制可分为局部控制和全面控制。
(3)根据管理者与控制对象的关系,控制可分为间接控制、直接控制。
(4)根据管理者控制方式的不同,控制可分为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层控制。
(5)根据控制的客观形式的不同,控制可分为复合控制、动态控制。
(6)根据控制的内容和效果的不同,控制可分为程序控制、稳定控制和最优控制。
(7)根据控制发生在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中的阶段性,控制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4、控制过程是由三个步骤或三个交叉重叠的要素构成的,即确立标准、检查实际绩效,以及纠正偏差。
5、现场观察法是一种最古老、最直接的控制方法。
6、统计数据资料分析法是管理者对组织或部门活动中的各种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方法。
7、现代控制方法:(1)程序控制方法(2)预算控制方法(3)全面控制方法8、程序的特征:(1)程序是一种优化了的计划。
(2)程序具有系统性。
(3)程序是一种控制标准。
9、管理者要实现有效的程序控制,避免程序失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将程序视为一个系统。
(2)将程序减至最少。
(3)保证程序的计划性。
(4)关注程序运行所需的费用。
(5)控制程序的运行。
(6)使程序具有权威性。
10、零基预算的编制的步骤:(1)管理者在审核预算之前,应明确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可以量化考核的目标体系。
护理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控制
![护理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9b9b0fc8762caaedd33d4a9.png)
一、单选题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并督促改进属于( )A.事前控制B.过程控制C.事后控制D.直接控制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衡量什么B.制定标准C.如何衡量D.A和C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A.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C.选择控制技术D.建立控制系统4.下列那项不是控制的基本原则( )A.目的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5.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是( )A.适时、适度控制B.自我控制C.客观控制D.以上全是6.雇员标准属于( )A反馈控制B.预防控制C.现场控制D.遥控控制7.衡量业绩最常用的财务标准有( )A.利润率B.现金比率C.周转率D.以上全是8.护理成本核算的方法是( )A.项目法B.床日成本核算C.相对严重度测算法D.以上全是9.衡量工作绩效的前提是( )A.确定控制对象B.选择控制的关键点C.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D.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10.护理成本管理不包括( )A.制定护士工作标准B.开展护理服务成本核算C.进行护理成本一效益分析D.进行实时动态成本监测与控制11.下列哪一项不是控制的理论基础( )A.系统论B.信息论C.人际关系学说D.控制论12.控制对象包括( )A.人、财、物、信息B.作业C.组织的总体绩效D.以上都是13.制定标准包括( )A.确定控制对象B.选择控制关键点C.分解计划目标的过程D.以上都是14.控制论的创始人是( )A.维纳B.马斯诺C.梅奥D.泰勒15.对于病房护士长来说,最有效的监督方法是( )A.直接观察B.听取汇报C.指派专人监督D.护士相互监督16.根据控制的性质可以把控制分为( )A.预防控制、检查控制及矫正控制B.事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C.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D.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17.控制过程的第二步工作主要有( )A.分解目标并确立控制标准B.对照标准衡量实际工作绩效C.评价偏差及其严重程度D.采取纠正行动.18.行为控制不包括( )A.直接监督B.目标管理C.行政控制D.预算控制19.选择控制关键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B.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C.选择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D.以上都是20.现场控制又称( )A.直接控制B.间接控制C.事前控制D.过程控制二、多选题答题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选择2~5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控制与控制过程
![控制与控制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d08a0c0740be1e650e9ae5.png)
参考答案
1:A
2:B
3:C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控制原理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 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
弹性 控制 有效 控制 适度 控制 客观 控制
14
适时 控制
控制过程
一、适时控制
控制原理
x2 x1
控制成本 控制收益 净收益最大
控制过程
B
C
控制程度
从理论上来讲,控制程度在与x1和x2相对 应的B、C两点之间为适度控制;低于B点,为 控制不足;高于C点,为控制过剩
17
三、客观控制
控制原理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 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 先的轨道继续前进 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 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检修主任继续说: “ 火车提速后,对机车的质量要求 更高,而我段的机车检修水平目前还达不到这种要求。第 一,机车的检修作业标准较为过时,缺乏合理性,实用性, 可控性。工人按此标准,劳动效率不高,而且漏检漏修现 象时有发生。第二,车间的技术人员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虽然有理论知识基础,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不强。 第三,对发生率较高的机车故障难题一直没有解决好。 ” 教育主任说: “ 这次事故反映了我段职工素质不高。 目前,我段的职工培训工作开展不是很顺利,各车间都以 生产任务繁重为由不肯放人脱产学习。因此,每年的职工 脱产学习计划很难得以实现。另外,每年一次的职工业务 考试没有起到真正督促职工学习的作用。考试结束后只是 将成绩公布,对职工考试成绩一视同仁。 ” 人事主任说: “ 这次事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于司机 疲劳所致,因为现在的司机经常请假,造成司机人手不够。 因此司机连续工作,休息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司机经常请 假的原因是由于吃大锅饭造成的,干多干少一个样。 ” 段长说: “ 几位主任讲的都很好,将我段管理上存在的 一些弊病都找出来了,会后各有关部门要针对这些弊病迅 速制定整改措施。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工作的被 动局面会很快扭转的 ” 。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https://img.taocdn.com/s3/m/df9c05c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5.png)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项目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资源,以实现特定目标的活动。
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过程组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将项目管理活动划分为几个阶段,以便更有效地管理项目。
1. 启动过程组启动过程组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它涉及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确定项目的相关方,并制定项目计划。
在这个阶段,项目经理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负责定义项目,并与相关方协商,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启动。
在启动过程组中,项目经理还需要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并制定一份项目章程,该文件包含项目的描述、目标、可交付成果和相关方的角色和职责。
启动过程组的成功对于项目的后续阶段至关重要,因为它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 规划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是项目管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它涉及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在规划过程组中,项目经理需要识别项目的要求和限制,并确定实现项目目标所需的关键步骤。
规划过程组包括范围规划、时间规划、成本规划、质量规划、沟通规划、风险规划、采购规划和相关方参与规划。
这些规划文件将成为项目执行的基础,帮助项目团队有效地管理项目的各个方面,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3. 执行过程组执行过程组是项目管理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它涉及根据项目计划执行各项任务,分配资源,管理相关方,并监督项目的进展。
在执行过程组中,项目团队将执行项目计划中列出的各项活动,并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在执行过程组中,项目经理需要协调项目团队的工作,并与相关方保持沟通,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执行过程组的成功取决于项目团队的协同配合和高效沟通,只有这样,项目才能顺利完成。
4. 监控与控制过程组监控与控制过程组是项目管理过程的第四个阶段,它涉及监督项目的进展,检查项目的绩效,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结果。
在监控与控制过程组中,项目经理需要收集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监控与控制过程组包括范围监控、进度监控、成本监控、质量监控、沟通监控、风险监控和采购监控。
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4控制与控制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10d3fa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5.png)
14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是一种管理功能,用于确保组织在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能够监测和调节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之间的差距。
控制过程是指通过一系列步骤和方法,对组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的过程。
下面我将介绍控制和控制过程的相关内容。
控制可以分为战略控制、战术控制和操作控制等不同层次。
战略控制是指对整体组织战略目标的控制,主要关注整体战略的选择和评估。
战略控制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负责。
战术控制是指在战略框架下,对中期目标和预期结果的控制,主要关注资源的分配和业务流程的调整。
战术控制一般由中层管理者负责。
操作控制是指对具体任务完成情况的控制,主要关注细节操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操作控制一般由一线管理者负责。
控制过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设定标准、测量绩效、比较差距和采取纠正措施。
首先,设定标准是为了明确目标和期望,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比如,一个公司设定了销售额在一年内达到1000万元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一个标准。
其次,测量绩效是为了了解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之间的差距。
这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比如考核、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等。
再次,比较差距是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对比,以便识别差异所在。
最后,采取纠正措施是根据比较结果对差距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和改进绩效。
控制过程需要基于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来支持和执行。
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和报告,帮助管理者及时获得有关绩效的信息,并作出决策。
沟通机制可以确保信息的流动和共享,促进各级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控制过程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目标来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预算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等。
预算控制是通过设定预算,并与实际支出进行对比,来控制资源的使用。
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可以采取一系列质检措施和流程控制措施。
成本控制是为了控制成本开支,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营成本等。
进度控制是为了确保项目按计划和时间节点进行,可以采取控制进度的方法和工具,如甘特图和里程碑计划等。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6a84c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0.png)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 标准和方法进行,从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控制与计划密切相关,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1
二、控制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的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的影响
13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取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
14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15
10
一、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1
二、衡量绩效
1.差异分析形式 与标准比 与同行比 与历史比 2.差异分析方法 图式、表式、图文并茂
12
3.分析内容 分析偏差的严重程度 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 造成偏差的原因:
计划本身不合理; 执行过程发生了偏差; 计划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能了解现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快速解决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的影响 工作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结果分析、比较、测量和评价, 采取措施,矫正以后活动,避免再出现问题。
7
四、控制系统特征
施控者、受控者、施控作用过程和反馈作用过程 等构成 ;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的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控制与控制过程(优秀)PPT资料
![控制与控制过程(优秀)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59da0a3be1e650e53ea9986.png)
按照海恩法那么分析,当一件重大事故发生后, 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
海恩法那么的精髓
海恩法那么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 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 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 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 和责任心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 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 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 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 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 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 的气氛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美国每年近10万家企业倒闭 日本每年近6万家淘汰出局 中国每3天就有1.5万家企业倒闭 上海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5岁 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8岁 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11—12岁 全球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40—42岁 全球1000强集团的平均寿命30多岁
海恩法那么的应用—在平安管理中
的应用
“海恩法那么〞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平安 管理中。许多企业在对平安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上普遍存 在一个“误区〞: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会 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平安大检查, 却往往无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 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火灾事故的隐患, 长此以往,平安事故的发生就呈现出“连锁反响〞。一 些企业发生平安事故,甚至重特大平安事故接连发生, 问题就出在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的无视上。“海恩法 那么〞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 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平安生产是 可以控制的,平安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它也给了企业管 理者生产平安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身进行总结,甚至会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
《控制与控制过程》共42页
![《控制与控制过程》共42页](https://img.taocdn.com/s3/m/7c7d061dd5bbfd0a7856739f.png)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控制与控制过程》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
(管理学概论)14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概论)14控制与控制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92998b052d380eb62946de3.png)
节
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
控
适时
制
控制
弹性 控制
有效
的
控制
要
适度
求
控制
客观 控制
9
一、适时控制
第
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以避免
二
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节
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
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预测偏
控
差的产生
制
特 征
UCL
一
合
节
➢ 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
控
的控制标准Z
制
➢ 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集的函 数,即Z=f(S)
原
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
理
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
某洗车制造厂耦合系统示意图
第
一
厂房设备 工艺装备
➢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的
– 利用ABC分析法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企
要
业经营成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在相关环节 重点控制
求
➢ 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 控制的收益要超过所需的成本
11
第
二
控制费用与收益的变化:
节
成 本
控
与 收
x2
控制成本
E
控制收益
益
制
x1
净收益最大
三
统计性标准
节
➢ 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
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与监督
总结经验 进行再标杆循环
22
(三)标杆控制的缺陷
标杆管理和控制容易导致企业的竞争战略趋同 企业容易陷入“落后-标杆-又落后-再标杆” 的“标杆管理陷阱”中
5
二、控制理论
基本原理: 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 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控制 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2.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 制标准。 3. 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 值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6
8
反馈控制
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进行预测,及时采取 措施使投入和实施活动与期望的结果相吻 合的这样一种指导将来的控制活动。
10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确定标准 二、衡量业绩 三、纠正偏差
11
控制的基本过程
20
二、标杆控制
(一)内涵
以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 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 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 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 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 管理反复。
21
(二)标杆控制的步骤
5.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4 (第2版)
29
财务方面
各户方面
内部经营过程
学习和成长
25
平衡积分卡控制图
26
(三)平衡积分卡的控制作用控制
把企业的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评估手段联系在一 起 阐明战略并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
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
把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与战略相联系 把战略目标与战术安排衔接起来 对战略进行定期和有序的总结 利用反馈的信息改进战略
18
(二)预算的种类
1.收入预算 2.支出预算
3.现金预算
4.资产负债预算
19
(三 )预算的作用及缺点
作用:
1.使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
2.为调整企业活动指明了方向
3.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 4.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了财务标准 5.为采取纠正措施奠定了基础
缺点:(略)
三、控制类型
分类原则
按纠正措施的 作用环节分 按控制对象全面性分 按主管人员改进他们将来工作方 式不同分 按控制来源分 按业务范围分
控制类型
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局部控制 全面控制 间接控制 直接控制
自我控制 直接控制 生产控制 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 资金控制等
7
现场控制
组织机构授权主管人员,使他们能够在 深入现场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 属人员的活动,其纠正措施是在正在进 行的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的控制活动。
第十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1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控制方法
2
本章重点
控制类型、控制过程、预算控制
本章难点
平衡积分卡控制
3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必要性
二、控制理论
三、控制类型
4
一、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性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27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同期控制、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的含义。
2. 简述控制的过程。
3 . 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4.何谓标杆控制?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控 制? 5.何谓平衡积分卡?如何运用平衡积分卡方法进 行管理控制?
28
阅读文献
1.[美]哈罗德· 孔茨/海因茨· 韦里克.管理学.北京:经济 科学出版社,1998,第6篇 控制 2.王凤彬,李东.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第6章 控制 4.徐国华,赵平.管理学.清华大学业出版社,1994.11
( 一 ) 确 定 标 准
12
( 二 ) 衡 量 业 绩
( 三 ) 纠 正 偏 差
一、确定标准
标准,指考核业绩的尺度。它们是从整个计 划方案中选出的用以衡量业绩的计算单位。
最佳的标准是可考核的指标或目标。
13
二、衡量业绩
如果标准制订得当,又有确切的评定下属人员工作 的手段,则对实际业绩的或预期业绩的评价就相当 容易了。 可是,在客户定做商品时,其标准就难以制订,业 绩的评定就比较麻烦。 另外,对一些难以用定量可考核的指标进行评价的 部门,其业绩考核也难。
23
三、平衡积分卡控制
(一)平衡积分卡控制的内涵
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 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 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 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 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
24
(二)平衡积分卡的控制指标
14
三、纠正偏差
一方面,偏差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另一方面,纠正偏差时,要把控制与管理职能
相结合起来。
15
第三节
有效控制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16
第四节 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二、标杆控制
三、平衡积分卡控制
17
一、预算控制
(一) 含义
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 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在完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 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