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德国的战争观

合集下载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成的盾牌。”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数量上的优势不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 都是普遍的制胜因素。”

“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 兵力。” 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就是把尽量多的兵力 投入战争,以便自己在兵力上占优势,至
少不让敌人在兵力上占优势。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第一,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 第二,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的运用;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论点; 第四,通过详细叙述某一事实或列举若干史实从中 汲取某种教训。
其一,必须详举说明史例。 其二,应尽量选择最近的史例。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一)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

战争是一个由暴烈性、概然性、作为政治工具 的从属性等主要倾向构成的奇怪的三位一体, 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性 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

“概然性的规律”。 人们可以根据战争现象所 提供的材料,推断那些应该知道而尚未知道的 将要发生的事情。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五)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融合在一起的

精神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甚至可以产生决定的作用。 战略要素: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 素和统计要素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五)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融合在一起的

精神要素指精神力量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 用。 “精神力量”主要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 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 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贯穿 于整个战争领域,同推动和支配整个物质力

战争论

战争论

四、目的与手段的经典诠释一一《战争论》."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没有目的的手段永远是不可想象的。

"克劳塞维茨的巨大贡献就在于他把战争放到政治大背景中去进行考察。

可以说,整个《战争论》就是对这种目的与手段的经典诠释。

一位造诣极高的兵学大师1832年6月,一位名叫玛丽的德国女子开始将其亡夫——一个戎马一生、有着深邃思想和罕见洞察力的普鲁士将军的手稿陆续整理出版,立刻引起轰动。

这套遗著的前三卷,尤其引人注目,被作为一部引友军事理论革命的兵书再版了20多次,被推崇为西方军事理论的不朽经典。

而该书的作者被公认为近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人。

这部兵书就是广为人知而又知之甚少的《战争论》,它的作者叫克劳塞维茨。

1.大革命时代的欧洲和德国克劳塞维茨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土崩瓦解、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的大变革、大动荡年代。

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是欧洲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改变了国际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力量对比,促进了资本主义更大规模的发展。

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接踵而至的,便是从1793~1815年震撼整个欧洲的"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在1794年前是法国人民为抵抗欧洲各国反动统治者的武装围攻,捍卫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果实的正义战争。

但在粉碎外国侵略军的干涉后,法国资产阶级又企图称霸欧洲。

从1794年"热月政变"开始,特别是1799年拿破仑执政以后,法国对外大肆推行民族压迫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掠夺性战争,遭到各被占领国及其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彻底失败。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引起了军事上的巨大变革:在军队募集上,变雇佣兵制为全民征集制,使民众得以广泛参战;在军队编成上,变各兵种的单独编组为混合编组,提高了军队独立作战的能力;在选将领兵上,变重门第为量才能,变严酷体罚为民主管理,使军队的性质发生改变;在行军给养上,变帐篷宿营为露营,变基地供应为就地征集,使军队的机动性大大提高;在作战方法上,变呆板落后的线式战术为散兵战,适应了新的作战特点。

军事思想复习题

军事思想复习题

军事思想复习题1.军事思想,是一种观念形态,是对军事实践的理性认识,是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战争基本理论的科学。

2.军事思想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战争,战争实践是军事思想产生的源泉和发展动力。

3.在军事发展史上,最早尝试把积累起来的军事知识归纳为系统的理论的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家孙武。

4.军事思想,按不同的区分方式,可以区分不同种类。

按地域和民族区分,可分为外国、中国的军事思想。

5.《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它是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军事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

6.《战争论》是18世纪德国普鲁士资产阶级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所撰写的、具有较大影响的、被世界各国公认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典籍。

7.《孙子》共13篇。

8.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军事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学说,奠定了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

9.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军事科学,最终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10、马克思主义认为:凡是违背人民利益阻碍人类社会进步,对内压迫、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都是反革命的非正义战争。

11、马克思主义认为:凡是代表人民利益,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谋求民族和人民解放的战争,都是革命的正义战争。

13、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14、《孙子兵法》在《计》篇中开篇就谈到了战争的重要性,即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5、西方近代军事思想起始于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繁荣于17世纪以后的三个世纪。

16、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后,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学习研究西方军事思想和军事科技,逐步形成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17、首先提倡建立全民预备兵役制,为近代国防思想奠基的是瑞士著名军事理论家:若米尼。

战争观中的科学与伦理

战争观中的科学与伦理

战争观中的科学与伦理2005-10-06王建民点击: 3176战争观中的科学与伦理战争理论中有一种人们熟知的观点,即战争按其性质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但是,谈论战争的性质,这是客观地看待战争,是把它作为认识的对象、科学的对象,而正义和非正义概念只是一种主观立场的表达,因此,这对概念是否适于在科学上为战争定性,有重新研讨之必要。

照西方某些辞书所云,正义战争的概念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早期由公元4世纪古罗马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所倡导。

这大约是指他的《上帝之城》一书中的言论。

1[1]然而,人们使用“正义”“非正义”概念谈论战争问题,时间上要早的多。

例如,约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载有大量演说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参战各方频频使用“正义”“非正义”的用语为自己辩护或抨击对方。

1[2]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早就对战争有了“义”与“不义”之分。

1[3]我们今天有关“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说法,似乎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找到根据。

例如,列宁曾经说:“战争与战争不同,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有进步的战争和反动的战争,有先进阶级进行的战争和落后阶级进行的战争,有巩固阶级压迫的战争和推翻阶级压迫的战争”;1[4]革命战争“是历史上所有一切战争中唯一合理的、正当的、正义的、真正伟大的战争。

”1[5]经斯大林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正义和非正义战争作了如下概括:“布尔什维克认为战争有两种:(一)正义的、非掠夺性的、解放性的战争,其目的或者是保卫人民抵御外来的侵犯和奴人民的企图,或者是把人民从资本主义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或者是把殖民地和附属国从帝国主义者压迫下解放出来;(二)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其目的是掠夺和奴役别的国家和别国人民。

布尔什维克拥护前一种战争。

至于后一种战争,布尔什维克认为必须对它进行坚决的斗争,直到举行革命和推翻本国帝国主义政府。

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点:二战后英国与德国军事思想

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点:二战后英国与德国军事思想

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点:二战后英国与德国军事思想关键词: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张为臻士兵提干军事知识军事思想英国军事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军事思想主要包括战争观、战略思想、防务政策、建军方针和作战原则等。

一、战争观英国认为,战争是人类的社会现象,其目的是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维护民族的生活方式。

二、战略思想英国认为,战略的最高层次是大战略。

大战略是国家运用全部国力达到国家目的的艺术。

战略则是调动和部署军队和战舰,迫使敌人在不利的地点、时间等条件下作战的艺术。

三、防务政策英国认为,防务政策的制定受本国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并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四、建军思想英国认为,军队的职能是保卫国家的利益与安全。

五、作战思想目标、决心、集中、机动、节约兵力和突然性等作战原则历来为英军所重视。

六、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英国军事思想将逐渐发生变化。

20世纪末21世纪初,英国将进一步修改核力量更新计划,保持一支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量,同时将竭力防止核扩散;继续贯彻其依靠北约积极参与西欧联合防务的联盟战略;利用高科技成果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与特种作战能力,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德国军事思想一、闪击战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

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的“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的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更多的制胜之机。

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

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二、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折叠”空间“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

恩格斯军事理论

恩格斯军事理论

恩格斯军事理论恩格斯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

是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指南,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与发展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后期和垄断资本主义萌发时期。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不断壮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同时,一些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蓬勃兴起。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恩格斯不仅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革命活动和1849年的德国革命战争实践,而且在理论上为改变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军事思想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为向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提供理论指南,又以极大的精力对战争和军队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他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了资产阶级的多次起义和战争,研究了历史上一些著名军事家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无产阶级武装起义及民族解放战争的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理论,并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体系。

格斯军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

1845年2月,恩格斯在爱北斐特发表的两篇演说中,探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常备军对经济建设的影响,阐明了军队在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复存在的原因。

1845~1846年,在与马克思共同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并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3页)而这一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前)。

1848年2月,在《共产党宣言》中与马克思一起提出了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

1848~1849年欧洲革命期间,恩格斯撰写了一些战争评论,如《皮蒙特军队的失败》、《匈牙利的战争》等,在这些战争评论中,初步阐述了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的基本思想。

1849年8月到1852年,恩格斯以主要精力总结了1848~1849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德意志军事特色

德意志军事特色

德国 装甲兵
德国 空军
德意志军事 建军思想(四)调整编制体制 德意志军事特色
战 后
不断 调整 编制 体制
德意志军事 建军思想(四)调整体制编制 德意志军事特色
快速反应部队
大强度
稳定部队
中低强度
支援部队
医疗、后勤、执勤
德军致力于打造 一体化部队
德意志军事
德意志军事特色
作战思想
德意志军事
德意志军事特色
缺点:
束缚下级 贻误战机
德意志军事
1
崇武尚战的传统
2
精明的军官集团
3
特殊的地缘条件
4
文化思想界的错误引导
德意志军事
1
崇武尚战的传统 德意志军事特色
数个世纪的迁徙 生活养成了日耳曼民
族崇武尚战的传统
德意志军事
1
崇武尚战的传统 德意志军事特色
日耳曼
令人生畏 的好斗的 士兵
德意志军事
1
崇武尚战的传统 德意志军事特色
戴高乐 《未来的陆军》
古 希 德 特 里 勒 安
艾曼斯贝格 《坦克战》
德意志军事 主力集中
“闪击战” “闪击战”思想
不宣而战
迅速突破
闪击战
破敌体系 空中打击 纵深推进
德意志军事
德意志军事特色 德意志军事特色
建军思想 (二)重视技术兵器
德意志军事 建军思想(二)重视技术兵器 德意志军事特色
普鲁 士军队率 先将铁路 运用于战 争中
德意志军事 建军思想(二)重视技术兵器 德意志军事特色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机 枪 坦 克
火 炮
毒 气 团
德意志军事 建军思想(二)重视技术兵器 德意志军事特色

黑格尔的战争观与德国纳粹主义的渊源

黑格尔的战争观与德国纳粹主义的渊源

177当代思潮黑格尔的战争观与德国纳粹主义的渊源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以战争谋取世界霸权,维护本民族利益的思想在黑格尔的暴力战争观中可见端倪。

黑格尔在面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强调国家应该凌驾于社会以及个人之上。

黑格尔选择了主体与客体对立来彰显自我意识,即自我意识的存在取决于他人的承认。

在黑格尔看来,由于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其他人的承认,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个人与一个个人相对立的局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黑格尔认为可以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德国纳粹主义的兴起,即是黑格尔暴力战争观的体现之一。

德国为何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其背后与该国家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亦无法脱离黑格尔为其划定的民族精神的界限。

黑格尔的暴力战争观、纳粹主义的含义黑格尔的外交思想之中,黑格尔的暴力-战争观一方面源于他对历史和政治事件的反思,另一方面又是以他的哲学,即辩证法和法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黑格尔的暴力战争观认为:在精神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不同阶段,暴力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些暴力形式都因为内在矛盾而不可避免地向更高形式发展。

暴力最开始是以自我意识之间为承认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的形式出现的。

正是在这种斗争中,自我意识与他者得以相遇。

即使在为承认而斗争被扬弃以后,这种暴力也仍然保留在所有主体间关系中。

因此它是主体间性得以产生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本质结构,继为承认而斗争之后出现的暴力形式是主人对奴隶的压迫,主人参与的战争,这些暴力形式因为无法本真地面对生存的虚无而终究会转化为更高级的形式。

黑格尔的暴力战争观中包含着其对于战争的肯定性,以及隐藏于其间的德意志的民族优越感,究其根源为狭隘的民族精神。

黑格尔认为:“国家通过战争确立自身的地位,只有战争才最能说明国家是作为一个单一体而存在的,在战争中才能唤起民族的精神,而公民精神和公民责任正是现代社会所欠缺的。

”黑格尔对战争始终是持肯定态度的。

黑格尔将战争视为谋取本民族国家发展的工具性手段之一,却忽视了战争的相对不义性。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

一、填空题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

3、近代西方军事思想: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侧重于探讨指导战争的一般性原则,强调军事艺术不仅应研究军事行动,还应研究战争的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政治问题,并提出了进攻于防御的方法,以及阵地战、运动战、建立预备队等一些原则。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战争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战争的基本问题,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军队建设、战争艺术、战争计划以及精神因素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独到、精辟的见解。

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地缘战略论”,美国军事家马汉的“制海权”理论等,便是当时“寂静战场”上理论竞争的产物。

一战后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理论和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的“间接路线战略”之中。

意大利军事家杜黑提出了“空权论”,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和德国陆军总长古德里安提出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法国戴高乐提出的“职业军队理论”等,都主张依靠少数精锐的职业部队,使用坦克和飞机等机械化战争主战并去夺去战争的胜利。

《拿破仑军事语录》反映出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主要有:(1).强调要积极采取攻势行动,为了达到消灭敌军兵力的目的,把积极发动进攻作为自己的主要手段;(2).强调要善于集中兵力,即在必要的时候,在必要的地点,集中比敌人在此时此地更为强大的兵力;(3).强调快速机动,认为行动拭迅速可以弥补军队的不足,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增加取胜的机会;(4).强调突然性,注重出奇制胜;(5).重视国家军事组织的完善和军队骨干力量的培养;(6).重视选拔将领,强调统帅的素质。

4、八七会议的内容: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会议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是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

俾斯麦普鲁士时期的国家战略在德国还未统一的时候,在德意志土地上有数百个帝国骑士割据的国家。

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大。

当时,有两大障碍影响德意志的经济的发展,其一是政治上的分裂,各国各有各地的章程,货币和关税,而且不断发生战争,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是农奴制度,它将大量的农民束缚在固定的土地上从而堵塞了劳动力资源,而且也限制了工业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俾斯麦是德意志实现统一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强调德意志所需要的不是普鲁士的自有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的问题需要铁和血来解决。

这一时期,德意志的军事领军人物是俾斯麦,他的战争观是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意志统一的必然选择。

在该时期德意志的军事思想是进攻,主张攻势作战,速战速决,次时期的普鲁士的参谋长毛奇,他说我们一旦实施动员就不必担心承担侵略者的责任,任何等待都会毁掉我们的形势。

在国家战略上,俾斯麦意识充分运用战争手段达成政治目的,二是坚决控制战争以确保长远的利益。

当普鲁士在普奥战争胜利时,俾斯麦并没有像威廉一世和其他大臣建议的那样乘胜攻占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而是和奥地利签订合约,以保证奥地利的领土完整。

俾斯麦考虑的是普奥战争一旦拖延或将奥地利肢解,必然会引起法国的干预和国内的革命,对德意志的统一都是不利的。

而在普法战争胜利后,俾斯麦也见好就收,没有之法国于死地,原因是法国过分削落和德意志过分强大会打破欧洲大陆的力量均衡,引起英国和俄国的军事干预,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其战争观和军事思想尤其是战略思想是带有明显的强权思想和扩张特征。

俾斯麦提出强权是一切政治问题的决定因素,战争是文化的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存在战争的可能性,一个民族的精力才能保持旺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德意志急需海外的市场和原料,而此时全球的殖民地已经被英法等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德国亟待的想通过战争来重新洗牌从而获得更多的殖民地。

于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连成一线组成三国同盟,而俄罗斯法国及英国组成三国协约,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开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数量上的相对优势:当战场上的兵力数量达不到 绝对优势时,就必须通过巧妙地使用军队,力求 在决定性的地点上造成相对的优势。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主要方向和决定性的 地点,巧妙地集中尽可能多的优势兵力。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关键的、有决定意义

第六,民众武装的任务及其使用的原则:
1. 从外部和边缘去蚕食敌人的军队;
2. 采取分散抵抗的方式;
3. 民众武装的作战应与正规军的作战结合起
来; 4. 民众战争只是战略防御手段,不能用于战 术防御 。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七)防御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一方面进攻和防御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攻防行动企图不同。 第二,攻防强弱不同。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三)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是相辅相成的 在战争所能追求的目的中,消灭敌人军队永远是 最高目的。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是战争的长

子,一切军事行动都要服从这个最高法则。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战争理论应该成为通过书本学习战争问题的指
武汉大学军事教研室 吴忠国
一、克劳塞维茨生平简介
二、《战争论》诞生的历史背景
三、《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战争论》对历史的影响
一、克劳塞维茨生平简介
卡尔· 冯· 克劳塞维茨 于1780年6月 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马格德堡。
克劳塞维茨 1780~1831
12岁时在波茨坦尤金亲王步兵团充当士官生。
13岁时参加普鲁士军队同革命后的法国作战。 1801年秋,克劳塞维茨被选送柏林军官学校深造。 1803年春,克劳塞维茨毕业后被沙恩霍斯特推荐为普 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第五讲 西方战争理论的奠基作

第五讲  西方战争理论的奠基作
第五讲 西方战争理论的奠基作 《战争论》
昆明指挥学院军理教研室主任 古 佳 副教授
•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是19世纪上半叶普鲁士 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其耗费大半 生精力撰写的《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 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 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具有重要军事学术价 值的经典名著。
一、资产阶级战争理论的奠基者
• 克劳塞维茨于1780年6月出生于普鲁士王国 马格德堡附近布尔格镇的一个小税务官家 庭。
• 12岁便进入军营,13岁参加了围攻美因茨 城等战斗。同年7月,克劳塞维茨晋升为见 习军官。
• 1801年秋天,克劳塞维茨被选送柏林军官 学校学习。
• 1803年春,克劳塞维茨完成柏林军官学校 的学业,担任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见习 副官。同年8月,被正式任命为副官职务。
• 1812年4月,辞去普军军职,到俄国参加 了反抗拿破仑的战争,在俄军中任军参谋 长等职。
• 1813年,克劳塞维茨任俄普联合军团的参 谋长,参加了莱比锡会战。次年,重返普 鲁士军队。
• 1818年,克劳塞维茨被任命为柏林军官学 校校长,同年9月晋升为少将,时年38岁。
• 1831年11月16日因患霍乱不幸病逝。
• 从一定意义上说,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是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尤 其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总结拿 破仑时期历次战争经验教训的产物,所反 映的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的战争思想。
三、《战争论》思想精粹
• 《战争论》共三卷八篇一百二十四章,加 上附录,共69万余字,论述的问题涉及到 战争观、战略、作战指导、军队等各个方 面,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
• 克劳塞维茨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欧洲 工业革命、民族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继 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法国爆发了震撼世界 的资产阶级革命,随之而来的是震撼整个 欧洲的拿破仑战争。与此同时,德国发生 了哲学革命,进而形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 义辩证法。这些都为《战争论》的产生提 供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军事理论思想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军事理论思想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军事理论思想分析马克思军事理论马克思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

主要包括战争观、军队理论、暴力革命理论和作战指导理论等。

是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指南,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与发展马克思(1818~1883),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后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同时,一些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蓬勃兴起。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向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提供理论指南,为改变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军事思想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同时,撰写了一系列军事论文,提出和精辟地论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观点。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理论,并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体系。

马克思军事理论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1845~1846年,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并且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3页)而这一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前)。

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

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先后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工人阶级专政等思想。

1850年3月,他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又明确提出武装工人建立无产阶级军队的主张。

从19世纪50年代起,马克思虽然把军事问题的研究分工给恩格斯,但在繁忙的经济学研究工作之余,仍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军事问题。

1857年8、9月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出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发展的历史最能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思想。

大学近代战争观后感

大学近代战争观后感

大学近代战争观后感《大学近代战争观》是一本关于战争思想的经典著作,作者刘长卿以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研究方法,对近代战争的本质、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

阅读这本书,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战争问题,对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学近代战争观》首先指出了战争是人类社会最高形态的矛盾和冲突的表现。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是人类之间利益冲突的产物。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战争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作者通过对历史上一系列战争的分析,探讨了战争的起源和发展,使我对战争的本质和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战争既是一种暴力手段,也是一种政治手段,他们之间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特别是在现代战争中,政治的作用更加凸显,战争不再是简单的军事行为,而是政治和经济的综合体现。

《大学近代战争观》进一步指出了战争的规律和特点。

战争的规律是历史和现实的总结,是对战争本质的把握和抽象。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战争的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

作者通过对历史战争的分析,总结了战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兵力的压制、敌后战、技术进步对战争的影响等。

同时,作者揭示了现代战争的一些特点,如信息化战争的兴起、战争胜负的不确定性等。

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剖析,使我对战争中的各种现象和行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阅读《大学近代战争观》让我认识到,战争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不仅对军事力量和装备的要求高,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

战争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

另外,阅读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战争是一种残酷和无情的行为,其破坏力和伤害力是巨大的。

战争造成的生灵涂炭和贫穷悲惨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

因此,尽一切努力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就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阅读《大学近代战争观》,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尽一切努力维护和平。

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思想是指在军事领域中对于战争、军队、军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思想。

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观、军事战略、军事战术、军事技术、军事组织等多个方面。

首先,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战争观。

战争观是对战争的本质、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和看法。

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国家对于战争观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

在中国古代,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观,强调了对敌我双方的全面了解和分析。

而西方的克劳塞维茨则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著名观点,强调了战争与政治的密切联系。

其次,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军事战略。

军事战略是指在整体军事布局上对于战争的谋划和指导。

它包括了战争的总体目标、军事资源的调配、兵力的运用等方面。

在现代战争中,军事战略的制定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采取了集中兵力、运用机动战术的军事战略,最终取得了对德国的胜利。

此外,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还涉及军事战术。

军事战术是指在具体作战中对于兵力的部署、火力的运用、战术的选择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在古代,中国的兵法家孙武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思想,强调了战术上的巧妙运用。

而在现代战争中,各种新型武器和技术的出现也对军事战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军事技术。

军事技术是指在军事装备、武器、通信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例如,现代战争中的信息化作战、无人机、导弹等技术的应用,对于战争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军事组织。

军事组织是指军队的组织结构、指挥系统、作战编成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一个高效的军事组织对于军队的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例如,美国的军事组织以其高效的指挥系统和精良的装备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综上所述,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观、军事战略、军事战术、军事技术、军事组织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军事思想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新教教会的战争观探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新教教会的战争观探析
张 莹,康翘楚
(东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摘 要:从以威廉二世为首的德国新教最高主教和新教神 学 家 乃 至 新 教 牧 师 等 各 级 神 职 人 员 对 第 一 次 世界大战进行的宣传以及各种战前和战中布道 的 事 实 来 看,当 时 的 德 国 新 教 教 会 对 一 战 是 持 有 积 极 支 持态度的。不仅如此,德国新教教会还因其 巨 大 的 影 响 力 而 成 为 当 时 的 主 要 宣 传 媒 介。 在 德 国 政 界 和 教界的双重宣传下,当时的多数民众完全信服 这 场 战 争 的 正 义 性 和 合 理 性,并 对 战 争 产 生 了 狂 热 心 态, 年轻人更是踊跃应征入伍。由此可见,德国新教 教 会 对 于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中 德 国 民 众 盲 目 的 战 争 激 情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国新教教会的这种战 争 观 是 政 教 密 切 结 合 和 宗 教 为 政 治 服 务 的 结 果,同 时 也 映射出新教教会的自身危机感。对德国新教教会在一战中的战争观进行探讨和研析有助于促进理性对 待 宗 教 ,避 免 宗 教 信 仰 被 利 用 ,成 为 挑 动 战 争 和 鼓 吹 极 端 思 想 的 工 具 ,从 而 防 止 历 史 悲 剧 再 次 上 演 。 关 键 词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新 教 教 会 ;战 争 观
JournalofJiangsu Unive江rsi苏ty科of技Sc大ie学nc学ea报nd(社Te会ch科no学log版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20 No.1 Mar.2020
文 章 编 号 :1673-0453(2020)01-0012-0006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新教教会的 战争观探析

第四讲 外国古近代军事思想概述

第四讲  外国古近代军事思想概述

• 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 行了总结,提出了总体战思想,
• 他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是交战双方 全民族进行的全面的较量。
• 1933年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政权,随着法 西斯的上台,法西斯的极端冒险主义便与 闪击战思想融为一体。
• 在希特勒统帅部制定的一切计划中都充分 体现出闪击战的思想。
第四讲 外国古近代军事思想 概述
昆明指挥学院军理教研室主任 古 佳 副教授
一、外国古代军事思想
•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西方古代的 奴隶制社会时期。
• 特征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占有制度形 式。
• 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和统帅,产生了丰 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军事思想。
• 古希腊的军事思想主要散见于希罗多德的 《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的《伯罗 奔尼撤战争史》、色诺芬的《长征记》, 及阿里安、普鲁塔克等人的历史著作和著 名军事人物的军事活动史料之中。主要代 表人物是伯里克利、色诺芬、埃帕米农达 斯、亚历山大等。
• 制空权论 制空权论主要由意大利的杜黑 等人提出来的。
• 杜黑的空军战略理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 制空权理论,二是战略轰炸理论。
• 飞机却将人类从地面上解放出来,将给未 来战争的样式带来深刻的变化
• 飞机是一种全新的因素,它不是革新,而 是革命
• 德军是杜黑“空中决战必须先于地面决战” 思想的忠实执行者。
• 沃邦(1633—1707)是法国的元帅,他以 要塞的建造者和破坏者而闻名。
• 法国的萨克森元帅(1696—1750)著有 《幻影》一书,是18世纪重要的军事理论 著作。
• 劳埃德(1720—1783)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最早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军事政治回忆 录》
•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1712—1786)著名 的军事家。《给将军们的训词》对作战理 论进行了广泛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 良好 的军 队来 体 现 。他 宣扬 战争 是上 帝 的一种 赐 福, 是上 帝 的法则 ,上 帝将 保证 使 战争 一再爆 发 , “ 就
像人 类 需 要 服 用 烈 药 一 样 ”6船。他 颂 扬 战 争 是 人 [

鼓 吹战争 的 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 义和 永恒 性
近代 德 国战争 观 宣 扬 战 争 “ 仅 是 人 民生 活 的 不
特 赖奇 克认 为 国家 意 味 着权 力 , 种权 力 必 须 由组 这
义传 统 之下 , 迷信 武力 、 权 , 信凭 借 强大 的武力 , 强 相
可 以 征 服 一 切 , 到 目 的 。 在 这 样 特 殊 的 历 史 环 境 达
下, 近代 德 国特有 的 战争观 得 以形成 。
张 国 臣
( 昌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南 许 昌 410) 许 河 6 0 0
摘 要 : 近代 德 国 资 产 阶级 宣扬 战争 是 人 类 的 高 尚 行 为 , 吹 战争 的 崇 高 意 义和 永 恒 性 , 为 战 争 是 人 类 进 化 所 必 鼓 认 需 的 自然 法 则 , 一个 民族 生 存 意志 的最 高表 现 , 德 意 志 民族 的 最 高 荣 誉 , 实 现 超 人 与 天 才 的方 式 ; 是 是 是 坚信 战 争 是 解 决 纷 争 、 到 目的 最 好 最 有 效 的手 段 。近 代 德 国 的 战争 观 集 中体 现 了德 国 资 产 阶 级 对 生存 空 间异 常 迫 切 的渴 达
作 者 简 介 : 国 臣 ( 9 4 ) 男 , 南 邓 州 人 , 昌学 院 历 史 文 化 与旅 游 学 院 副教 授 , 要 从 事 世 界 近 现 代 史研 究 。 张 16 一 , 河 许 主
在 德 意志形 成 和 发 展 过程 中 , 争 占据 着 举 足 战 轻 重 的地位 。近 代 以来 , 洲 几 乎所 有 的战 争 都 与 欧 德 意志 有着 密切 的 关 系 或 者都 有 德 意 志 人 的 身 影 , 战争成 为近 代德 国历 史发 展 的一条 主线 。依 靠 战争 崛起 的普鲁 士凭 借强 大 的军事 力量 , 仗铁 血政 策 , 依
关 键 词 : 国 ; 争 观 ;民 族 生 存 意 志 ;自然 法 则 ;民族 最 高 荣誉 ;权 力 意 志 德 战
中 图分 类 号 : 1 . K5 6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2 5 ( 0 0 0 — 1 1O 1 0 — 3 9 2 i ) 40 4 一 4

个 必需 的要 素 , 且 也 是 文化 中 的不 可 缺 少 的 因 而
类 最高 尚 的行为 ,应 当把 战争 看成 上帝 规定 的秩 序 “
收 稿 日期 :0 00 — 5 2 1 — 50
“ 国之 所 以伟 大 , 力 和 战争 是 其 唯 一 源 泉 ”1 德 武 l3, l l 相信 战 争 的万 能 。德 国陆 军元 帅戈 尔茨 曾宣 称 :我 “
争 可 以使一 个 民族 保 持 生机 , 为 战争 提 高 了人 们 因
的义务 感 , 永久 和平 是不 可能 的 , 是 不应该 的 。永 更 久 和平 会使 一 个 民族 堕 落 , 一 潭 死 水 , 发 臭 腐 像 会 败 , 以需要 搅 动 … …通 过 战 争 借用 民族 荣 誉 感 把 所
们是 以我们 刀剑 的锐 利 , 不 是 以我 们 思 想 的锐 利 而
赢 得我们 的地 位 的 。 E3德 意 志 民族 沉 醉 在 军 国主 ,11 ,1
全 国统 一 起 来 ” 。他 鼓 吹 “ 明 民族 ” 服 “ 文 征 落后 民 族” 的战争 , 是某 种争 取对 一种 特定 价值 的承 认 的斗 争 ¨ 战争 “ 有 更 崇 高 的 意 义 "44。历 史 学 家 4 , 具 [3 ]2
通 过王 朝 战争统 一 了德 意 志 。在 统 一 过 程 中 , 鲁 普 士把 崇 拜武力 的文 化传 统 传 承 给 德 意 志 , 军 国主 把
素 , 的确 可说 是 真 正有 教 养 的人 民的 力量 和生 命 它 力 的最 高表 现 ”2 , 扬 战争 “ 人 类 民族 教 育 中 【 颂 在
望 与 需 求 , 一种 充斥 着 崇 尚武 力 的军 国 主义 、 热 的 大 国沙 文 主 义 、 端 的 民 族 沙 文 主 义 和 争 夺 世 界 霸 权 的 强权 是 狂 极 主 义 好 战 型 的战 争 观 。这 种 战 争观 为 近 现代 德 国 资 产 阶级 发 动 侵 略 战 争 提 供 了 思 想 与理 论 渊 源 , 整 个 德 意 志 民 把 族 推 向 了战 争 的深 渊 。
第 3 7卷 第 4期
VoI N O l 37 .4
河 南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学 社 会 科 学版 ) 哲
J0URNAL oF HENAN N0RM AL NI U VERS TY I
21 0 0年 7 月
J 12 1 u.0 0
论 近 代 德 国的 战争 观
扮 演一 个角 色 的最有 生气 的表 现形 式 之一”3, 吹 _ 鼓 ] 战争是 人类 的高 尚行 为 , 具有 崇 高意 义 。 黑 格 尔 宣 称 战 争 可 以 促 进 “ 国 民 族 伦 理 健 各 康 ”4 ,战争 是伟 大 的纯 洁剂 , 争 有益 于 为长 期 l3 “ l l J 战
和平所 腐化 的各 国人 民的伦 理 健 康 , 如 刮 风 使 海 正
洋 除去 长期 平 静 所 造 成 的污 秽 一 样 ”5”, 认 为 战 _l “ _
义 移植 、 扩展 到德 意 志 帝 国的 各个 角 落 和 德 意 志 民 族 的每 一根 神经 之 中 , 德 意 志对 普 鲁 士 这 套 传 统 使 价值 标 准和 理论 崇拜 得五 体投 地 。德 国人更 加认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