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的开发与使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材的开发与使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历史课程的开放性进一步增强,这对教师使用教科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广泛涉猎,精选与教学相关的素材,按照课堂教学主线将庞杂的知识串联起来,重组教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拓展;社会热点;误区
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非唯一资源)。

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仅是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抓手。

教师要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灵活地利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教材当成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

一、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讲与不讲、详讲与略讲的关系
根据教材、《课标》、教学参考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确定;根据学生课堂学习中对知识把握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确定;不能仅仅以学生的兴趣为标准,有时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多讲,但有时还要对学生不感兴趣的东西多讲,反之亦然。

详讲就要细磨慢咽,把书读“厚”,有两层含义:第一,内容要厚;第二,深度要够。

把书读“厚”主要要求做到:①对教材的重要知识加以延伸、拓展和补充,使之更加系统。

②收集相关
的最新史料。

③对社会热点进行相应的专题总结。

略讲就是把书读“薄”,秘诀在于:把握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联系,抓住问题的关键与本质,对教材进行高度概括,浓缩出精华,如“年代”“关键性人物”等。

另外建“知识树”、列表概括、编提纲等不一而足。

此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还有一部分仅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内容,对学生的能级要求就不必过高,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

2.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与延伸
教学中,我们要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

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如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

比如,教材中对某事件的历史背景介绍不详,不利于学生进入历史场景;对事件的描述跳跃性过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发展;不强调事件过程,只强调事件结果,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结果感到愕然。

出现上述情况,教师就要对教材进行适当适度的拓展与延伸,此外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历史(历史教学)的网站或博客,让学生课外去搜集、完善材料,从而真正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如: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三国演义》中
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一样吗;通过电视剧《亮剑》看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用等。

3.与社会热点和中考有机链接
理论联系实际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历史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着社会与我们的生活。

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学史明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所以在教学和学习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热点,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材料和平台。

如9月10日日本政府决定由政府购买“尖阁诸岛”(即钓鱼岛),将这三个岛“收归国有”。

这一闹剧使得中日关系降到冰点,国内出现不少游行,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

为此我在全校进行了热点讲座,并且联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内容;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日邦交正常化;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五项原则;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等,学生非常感兴趣,反应非常强烈。

初三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升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教材与中考有效对接,根据考纲和中考试题对教材适度删减。

比如:本地去年的中考大题往往不会再是今年中考的大题;本地去年中考中与热点紧密联系的知识点由于相对滞后于今年的热点也不会是今
年中考命题的重点,复习中我们就可以一带而过或是换个角度进行
复习。

4.创新研读,把书读“活”
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而要创新研读,把书读“活”,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一更高层次的要求建立在把握基础、提高能力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带着批评的眼光、挑剔的态度和扬弃的观点看待教材,并加以创新。

如:课本的编排有无瑕疵?本处的史料是否恰当?汤怀田老师在《初中历史新教材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中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材发现:学科知识不一致;各册概念不统一;子目录顺序较凌乱;图文史料欠一体;子目录用语不精确。

另外,专题复习阶段,要打破课、节、框甚至年级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整合,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分析,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把“死书”读“活”。

二、对教材使用的误区
在课改中,有的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没有立足课标,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往往陷入以下误区:
1.“唯教材论”
将教材视为不可动摇的“圣经”,课堂教学仍是照本宣科,在此条框的约束下和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学生养成了服从、接受的思维定式,缺乏质疑和创新能力。

2.脱离教材,偏离教材,教学随意性太强,视教材可有可无
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没有区别,仍凭借自己的老经验,依然穿
新鞋走老路,想当然地进行教学,认为历史就是讲讲故事,这样极不利于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情商的开发视而不见。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中心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