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沉降测量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 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某小区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某小区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某小区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一:

一、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设计某小区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设计目的

建立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沉降引起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

三、具体步骤

1.确定观测点: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地质情况,选定合适的观测点,确保观测精度和全面性。

2.安装测量仪器:在选定的观测点上进行测量仪器的安装,包括水平仪、测量架等设备,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开展实地观测:根据预定的观测频次,进行实地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值、变形情况等。

4.数据分析: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5.风险评估和措施采取: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加固、维修等。

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1.观测点选定的地理位置图。

2.各个观测点的测量仪器安装图。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1.建筑物沉降:指由于地基不均匀或荷载超载等原因,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垂直变形。

2.观测频次:指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通常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情况确定。

3.风险评估:对建筑物沉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六、结论

通过本文档设计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

某小区高层建筑物存在沉降问题,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设计相关的沉降观测方案。

简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和精度要求

简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和精度要求

简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和精度要求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处理

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与数据处理

1.引言

对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因为土地有限而又昂贵,所以人们只能向空中谋求更多的空间,而高层建筑物具有节省用地、美化城市建筑景观等显著优点,于是高层建筑物迅速崛起。但由于高层建筑往往采用桩基基础,且荷载较大,对高层建筑本身即内部基础和设备的相对位置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其施工将给高层建筑本身及周边建筑群体带来复杂的形变影响。所以,为了保障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必须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物沉降的主要来源及特征,包括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和自然条件引起的变化。即:

1)内部因素引起的变形

合理变形:建筑物自身的构筑形态造成荷载分布不均衡使建筑物发生变形,这种变形一般小于允许变形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稳定。施工误差变形:由于施工误差而造成荷载分布和预计分布不符,从而造成建筑物变形,这种变形对局部来讲一般很小,但考虑从下部到上部的累积变形间的相互影响时,它是建筑物达到危险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外部因素引起的变形

基础形变:由于建筑物的重量,使基础上的土壤被压实,引起建筑物沉降。

其余因素引起的变形:由于基础的地质构造不均匀,季节性和周期性的温度和地下水的变化引起以及受风力引起的摆动等。这里不包括偶

然性的地震因素。

建筑物产生沉降后一定要对其沉降量值进行分析,建筑物正常的沉降,是循着:从缓慢——活跃——缓慢——稳定的过程。我们通常最关心的是建筑物最大沉降量,有关要求是H(建筑物总高)×0.02%。但这是对一个建筑物完工后一定时期的概略标准,却不是建筑物从施工至使用后1——2年里的各个时期的最大沉降量的要求。而各时期的最大沉降量的要求是及时和非常重要的,而且因各地的地质构造情况不同和各个时期时间性不同,所以的设计系数也不同。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参考Word)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参考Word)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参考Word) 1: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1. 目的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旨在确保对高层建筑沉降行为进行准确、可靠的观测,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观测范围

2.1 观测对象:适用于所有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

2.2 观测区域:确定观测区域的范围,包括建筑物底部、立柱、承重墙等关键部位。

3. 观测设备

3.1 建筑物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全站仪等。

3.2 数据采集设备:使用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记录。

4. 观测参数

4.1 沉降观测点: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涵盖建筑物各个关键部位。

4.2 沉降观测时间:确定观测时间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建筑物使用情况和工程需求进行调整。

4.3 沉降观测精度:确定观测精度的要求,包括垂直位移精度和时间精度等。

5. 观测过程

5.1 建立观测控制网: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建立观测控制网,确保测量点的准确定位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5.2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预定的观测时间和频率,使用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记录。

5.3 观测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到沉降观测结果。

6. 规范要求

6.1 观测结果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完整的观测结果报告,包括沉降曲线、沉降速率等指标。

6.2 数据备份: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6.3 观测记录的保存:保存观测过程中的相关记录,包括观测仪器校准记录、观测数据的原始记录等。

以上是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所有参与观测工作的人员必须按照本文档的要求进行操作和记录,确保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法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法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法

摘要:高层建筑由于垂直高度较高,如果建筑物结构主体出现了变形,将会

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与可靠性,所以需要认真做好对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监测方法,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文章介绍了

高层住宅建筑变形监测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法

引言

与普通建筑物相比,高层建筑对地基结构要求更高,地基会负担更大的荷载,容易出现沉降不均匀问题。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会导致建筑发生倾斜或出现

裂缝等问题,对建筑的使用安全以及内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高层建

筑这类问题的后果更为严重。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不受影响,应开展好

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努力提升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时发现高层建筑地基

变形问题。

1变形监测理论

建筑体的变形是不可避免的,通常它们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建筑变

形一般可以分为正常变形和非正常变形。正常变形是指在建筑物内、外部作用因

素影响下所发生的符合建筑物正常规律性的变形,如高层建筑物正常的偏振,地

基整体的沉降等。在这种变化中,建筑物的材料、内部结构以及工作状态没有发

生变化,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也不会危及建筑物安全。另一种变形是由

于外界极端因素影响或建筑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破坏了建筑物内部结构,导致

建筑物工作性态异常,超出了设计参数。一旦这种异常发生并且持续下去,就会

对建筑结构产生持续性破坏,并随着时间的积累产生灾难性后果。因此,在变形

监测中,主要是对这类非正常变形建筑物进行监测。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不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标准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展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完毕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根底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根底施工开场,以获取根底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根底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构造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以下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上下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根底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构造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根底下的暗浜〔沟〕处。

建筑高层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高层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高层沉降监测方案

建筑高层沉降监测是指对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一项技术手段。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沉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新建筑投入使用后,由于建筑物所施加的荷载及地基材料的压缩等因素,都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高层沉降的监测和评估。

高层沉降监测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仪器以及监测时间和频率等。

首先,确定监测目标是制定高层沉降监测方案的第一步。监测目标包括沉降的控制标准、监测的时间范围和监测的精度要求等。沉降的控制标准可以根据国内外相关规范进行设定,一般包括总体沉降和不同部分的沉降限值。监测的时间范围一般可以包括建筑物投入使用前后的一段时间,用于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监测的精度要求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

其次,确定监测方法是制定高层沉降监测方案的关键步骤。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精密水准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和GNSS

测量法等。精密水准测量法是传统的沉降监测方法,通过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水准测点,通过定期测量水准点的高程变化来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通过在建筑物上设置固定点,通过全站仪测量建筑物上的各个固定点的坐标变化来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GNSS测量法是

最新的监测方法,通过安装在建筑物上的GNSS接收器,实

时获取建筑物上各个固定点的坐标变化来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

况。

再次,确定监测仪器是制定高层沉降监测方案的重要环节。监测仪器的选择应根据监测方法和监测目标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精密水准测量法需要使用精密水准仪和三脚架等仪器,全站仪测量法需要使用全站仪和三脚架等仪器,GNSS测量法需要使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物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然而,高层建筑物的沉降问题一直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点。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采用沉降观测技术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沉降观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建筑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高度变化,来监测建筑物沉降的专业技术。其原理基于测量学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通过精密的仪器和设备,对建筑物的沉降量进行实时监测。

沉降观测的设备主要包括全站仪、水准仪和精密水准尺等。全站仪主要用于测量距离和角度,水准仪则用于测量高程,精密水准尺用于保证测量的精度。操作流程包括设置观测点、定期观测和数据整理分析等步骤。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地质条件,以便全面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定期观测是指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测量,获取沉降数据。数据整理分析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以评估建筑物的沉降状态。

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施工阶段,通过沉降观测技术对桩基、地下室等关键部位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在建筑物使用阶段,持续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基不均匀沉降等问题,避免因沉降导致结构变形、裂缝等问题的出现,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沉降观测技术还可应用于城市地壳变形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以某高层住宅楼为例,该建筑物采用桩基基础,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进行了持续的沉降观测。观测设备采用了全站仪、水准仪和精密水准尺等仪器,观测周期为每月一次。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高层沉降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岩层的情况,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指导工程建设等。下面将介绍高层沉降观测的步骤。

1. 确定观测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高层沉降观测的区域,通常是在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地质灾害预测的地区进行观测。选择观测区域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人口密集度等因素。

2. 布设观测点:在确定观测区域后,需要在地面上布设观测点,通常采用GPS或者全站仪等设备来确定观测点的坐标。观测点的布设需要均匀分布在整个观测区域内,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 安装测量设备:在确定观测点后,需要安装高精度的测量设备,用于测量地面的沉降情况。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激光测距仪、位移传感器等。安装设备时需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开展观测工作:一旦测量设备安装完毕,就可以开始进行高层沉降观测工作了。通常会定期对观测点进行测量,记录地面的沉降情况。观测数据需要及时上传至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地面沉降的具体情况。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变化情况,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6. 结果呈现和报告:最后,需要将观测结果进行呈现和报告。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制作报告等形式来展示地面的沉降情况。同时,还需要对观测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建议和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进行高层沉降观测工作,了解地下岩层的情况,预测地质灾害,指导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层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观测结果。愿我们的工作能够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1. 简介

高层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而发生沉降。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沉降观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档旨在制定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以指导和规范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实施。

2. 观测目的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

•监测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和评估沉降量的变化;

•提供数据支持,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参考;

•评估和监测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标准。

3. 观测计划

3.1 观测系统设计

•观测系统应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并具备可扩展性和数据传输能力;

•观测系统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类型、结构特点、使用情况等因素;

•观测系统应包括沉降监测仪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等组成部分。

3.2 观测点的选择

•观测点的选择应遵循统计学原理,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观测点应包括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和重要部位,例如

基础、柱子、墙体等;

•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平衡性,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观测参数与频率

•观测参数应包括沉降量、沉降速率、变形量等;

•观测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初始

观测频率为每周一次,后续观测频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4 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观测数据的采集应使用专业沉降监测仪器,并按照

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观测数据的存储应采用可靠、稳定的存储介质,并

进行备份和定期维护;

•观测数据的存储应区分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确保

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高层建筑物沉降测量

高层建筑物沉降测量

定数量 的基准点。 根据《 建筑 变形测量规范》 的规定 : “ 每
个工 程 至 少 应 有 3个 稳定 可 靠 的点 作 为基 准 点 。 ” 除 考 虑
测, 平差计算 出各水准点 的高程。基准点 B M1 、 B M 2 、 B M3 埋设完毕并待其稳定后进行观测 , 将 3 个基准 点布设 成为
me t h o d , n o t e s a n d S O o n .
关键词 :高层建筑物; 沉降观测
Ke y wo r d s : h i 一 is r e b u i l d i n g s ; s e t t l e me n t o b s e r v a t i o n
摘要 : 本文主要介 绍了对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进行技 术设计 , 沉 降观测的方法、 注意事项等 。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t e c h n i c l a d e s i g n o f t h e h i s h— i r s e b u i l d i n g s e t l t e me n t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s e t l t e me n t o b s e r v a i t o n

8 6・
价 值 工 程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是指对地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法。它是工程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地基或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测斜法。

测斜法是一种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它通过安装测斜仪或倾斜仪来监测地基或

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从而间接判断其沉降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较小范围内的倾斜进行监测,操作简便,数据准确性较高。但是,测斜法需要在地表上设置测斜点,对地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且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二、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法是利用水准仪对地面或建筑物的高程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不同时期

的高程数据来判断其沉降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大范围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水准测量法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测点,并且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三、GPS定位法。

GPS定位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监测地面或建筑物的位置变化,从

而判断其沉降情况。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可以实时监测目标的位置变化,数据准确性较高。但是,GPS定位法受到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在开阔

地带进行监测,成本较高。

四、应变测量法。

应变测量法是通过安装应变计或应变片来监测地基或结构体的应变变化,从而

判断其沉降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混凝土、钢结构等材料的沉降进行监测,操作

相对复杂,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应变测量法需要在目标表面粘贴应变片或安装应变计,对目标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综合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物沉降测量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对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进行技术设计,沉降观测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chnical desig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settlement observation and settlement observation method, notes and so on.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settlement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086-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物等工程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在建设,在这些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营过程中,都会发生形变。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性,掌握建筑物在建设和竣工后的变形情况,保证工程质量,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为了测定建筑物施工阶段及竣工后受荷载重力、时间周期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基础下沉,正确计算基础沉降量、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测量。

1 作业依据

①《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②《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③《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j/t 8-2007。

2 技术设计的原则

①方案编制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准则,并应经济合理,保证质量,按时提供测量成果。②变形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监视施工安全及桩基质量,为甲方提供可靠的观测成果。③在建筑物施工期间,随施工进度进行变形观测,可做到信息化施工。

3 基准点及观测点的设置

3.1 基准点设置为了测定观测点的变形,需要布设一定数量的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规定:“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除考虑到基准点的稳定性、长期性、使用方便的特点之外,还必须选择在变形区以外,即建筑物基础压力扩散影响之外,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为保证基准点的稳定,在建筑外围布设水准基点3个,编号bm1-bm3。

3.2 观测点设置建筑物高出地面后,在测量单位指导下由施工单位在建筑物上埋设明装式沉降观测点。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形变,沉降观测点应不影响施工及室外装修,沉降观测点根据实际情况布设于建筑物四角、大转角、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两侧,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建筑物分别埋设沉降观测点。

3.3 沉降观测点标志沉降观测点标志采用螺旋式标志埋设,标志的立尺位置加工成半球形,并涂刷防腐剂。标志的埋设避开如雨

水管、暖水管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地面0.6至1.0米不等。

因沉降观测时间需进行至建筑主体封顶后2年,建设及施工单位应尽量避免对沉降观测点的碰撞、挤压,保障沉降观测点的稳定。

4 观测方案设计

依据规范要求,并参考近年来所承接的一些沉降观测工程经验,确定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等,观测精度为: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1.0毫米。

4.1 基准点观测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①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不大于100米;②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2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③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基准点bm1、bm2、bm3埋设完毕并待其稳定后进行观测,将3个基准点布设成为一个闭合的水准环,用trimble dini12型数字水准仪和2m铟钢精密条码标尺精密水准仪、铟瓦水准尺进行三次观测,观测高差取平均。用清华山维测量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求得各基准点的数据,作为变形观测的初始依据。

4.2 沉降观测点观测周期建筑物高出地面后,在测量单位指导

下由施工单位及时安设观测标志。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施工阶段的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地上沉降观测点完成后观测第一次,以后每加高二层观测一次地上沉降观测点;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2-3月观测一次。

竣工后沉降观测:建筑物主体封顶后第一年观测四次(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观测二次(每六个月观测一次)或者观测至沉降稳定为止。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4.3 沉降观测点测量①沉降观测点的高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观测。使用trimble dini12型数字水准仪和2m铟钢精密条码标尺。所使用仪器,经测绘仪器检定部门检定合格。作业开始后,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保证成果精度。

②每次观测前应检校i角,发现异常则及时用水准仪内部校正功能进行i角校正。③水准测量路线应采用闭合或附合形式进行。线路闭合差应小于0.3■毫米(式中n为水准测量中水准仪安置次数)。

④仪器技术参数:电子测量,每公里往返观测精度0.3mm,标尺读数最小显示0.01mm。测距范围1.5-100m,精度20mm,测距最小显示1mm。单次测量时间3秒。望远镜放大倍率32x,光圈40mm。⑤

观测采用水准导线测量方法,直读距离,仪器自动记录所有测量数据。观测顺序:后尺—前尺。标尺读数取位至0.01mm,每尺自动观测3次取中数,要求读数差小于0.1mm。⑥施测中应尽量采用偶数站上点,否则应加尺长改正数或采用前后视同一尺观测。⑦观测限差要求:沉降观测所设水准基点的高程,与城市水准点进行联测,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视距≤30m;前后视距差≤0.7m;前后视距差累计≤1.0m;视线高度≥0.5m;往返观测高差不符值≤0.3■mm。内业计算高差取位至0.01mm。水准点、观测点的高程和沉降量,取位至0.1mm。⑧甲方与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测量人员工作。施工至相应层数时甲方应及时通知测量人员进行观测。

4.4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①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②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③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④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⑤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⑥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⑦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5 提交资料

①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每次观测结束后及时进行数据处理,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表及点位分布图。②在沉降观测全部结束后,提交沉降观测的全部观测资料。③根据沉降观测成果,绘制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