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动态经营管理》李玉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工商企业的厂长经理朋友们:

您们好!

举世瞩目的经济改革给中国工业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会,对外开放又向中国企业提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当市场经济模式在中国确立以后,中国加入世界贸组织(WTO),给中国的民族工商企业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中国工业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工商企业如何调整方略以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调整、迎接世界经济列强的挑战?这些问题是目前企业界学术界不容回避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早在数千年前就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中这样说:“人无定势,水无常形,善因敌之变而变,克而胜之者谓为神也。” 仅仅 20 余字,不但道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也阐明了与变化事物相关因素的求生取胜之道。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要按照“实践是发现真理的唯一手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应用真理的唯一领域;实践是发展真理的唯一途径。”这四唯一原则实事求是的审度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等政策的精神实质,不断调整企业管理的经营方略,以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破除旧的思维定式,树立新的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把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再拿到实践中去验证。这样,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不断充实到管理理论体系中去,创出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改革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正是历史对企业的客观要求,变革是企业生存之路,也是管理发展之道。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费里蒙特.E.喀斯特和詹姆斯.E.罗森斯维克在其合著的《组织与管理》中所言“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革。” 适者生存的深刻哲学内涵就在于此。

“全息动态经营管理模式”是结合我国工业发展现状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客观实际,参考大量中外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借鉴古今中外哲学思想,通过对企业内部影响经济效益的八大资源要素进行科学分类,并对每种资源要素的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进行了严谨的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种资源的不同运动特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管理和循环控制,借此不断治理企业内部的经济环境,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培养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综合实力,实现最大发挥企业的经济效能,取得最佳动态经济效果的全新工商企业管理模式。

“全息动态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概括有以下几点:一.全员树立“企业要站在用户立场上从事一切经营活动。” 的经营总思想。

二.注重市场经营,把市场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对企业投入的八大资源要素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对每一种资源的运动特点进行了严谨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种资源运动状态进行全员参与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循环控制和动态管理。

四.把质量和成本这一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最为主要的矛盾作为企业产出的核心,引入了成本核算和全面质量管理(TQC),在市场经营战略中把质量和成本当做竞争两只拳头,在管理中动态的配置质量/成本的比例系数,以动态最佳的配置,求得最佳的动态效果。

五.在模式的开发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经济规律,如:资源运动的原理、动态相关原理、资源运动的二重性原理、资源运动的三个定律等。形成了全息动态经营管理模式的特色理论框架。

六.在模式建立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古今中外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同时引入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这对“全息动态经营管理模式”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有很大帮助的。

“全息动态经营管理模式”的定义是:全员树立“企业要立足用户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经营思想,运用系统论;统筹论;价值工程(VE);系统工程(SE);循环动态管控等理论,对企业投入的八大资源要素进行分类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多角

度的循环动态管控,从而间接调整质量/成本的配置关系,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能和综合实力,为社会提供质优、物美、价廉的工业商品,创造良好的动态经济效果。企业为达到上述目标,在系统内部对资源的运动状态和质量/成本配置关系进行的所有循环控制和动态管理行为,及与这些行为配套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共同构成的管理模式,称为── 全息动态经营管理模式。

《全息动态经营管理学》是从思想体系、理论框架、模式结构、运行操作等方面对“全息动态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全面论述的学术论文。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从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展开论述。四个部分分别独立,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每一部分都是通过提出问题,而后据问题推证出一个或若干个新结论,整个模式的框架就是由这些结论性理论组成的。下面对每一部分内容作简单的介绍:

第一部分《质/本论》从工商企业的物质产出──产品分析入手,分别从价值工程、TQC和全面经济核算等不同角度论述了质量和成本与政治经济学中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从消费者的购买与消费动机分析中得出了消费的本质目的原理,并从质量/成本关系角度论述了质量/成本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资源论》从工商企业的物质投入──资源分析手,在对企业投入资源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对各种资源的共性与个性及其与质量/成本及效益之间的关系,进

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提示了资源运动状态是影响企业效益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循环动态控制论》这一部分在借鉴中外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业客观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吸收相关领域的思想精华,对模式的操作应用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模式的基本操作模型。

第四部分《全息动态管控论》这一部分对前面各部分内容进行了综合和归纳,从思想体系、理论架构、模式特点、运行操作等方面,对全息动态经营管理模式的全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并从市场竞争和提高企业素质方面论述了模式的实用性。这一套模式的开发思路是:首先考虑到工业产品是联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同时也是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桥梁,及工业产品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特殊作用,对商品这一工业产品的同系物进行了分析,由于产品是工商企业的产出品,因此这一步称为“产出分析。”其次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入要素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每类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找出了各种要素的存在特点、运动规律、及其与产出之间的影响关系,这一步称为“产出分析”再次在“投入分析”和“产出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必然经济运行规律,这一步称为不得“运动分析。”之后根据这些经济运行规律,结合相关领域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制订出一套针对投入至产出这一特殊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要素运动状态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