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6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6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课件人民版
4.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1)《诗经》 ①概况: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__春__秋__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 首诗歌。 ②特点:句式以_四__言___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 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③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 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__现__实__主__义__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 家经典。
命题点一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特点及成因 图证历史——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解读】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举世闻名的中国 古代四大发明。(1)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首先传入 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后来传入西欧。 (2)指南针大约在 12 世纪末到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 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3)火药在 12、13 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 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4)印刷术在 11 世纪传 到东南亚诸国。
京剧的发展过程
【深化理解】 “汉赋”VS“楚辞”
“汉赋”和“楚辞”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楚辞”是诗,“汉 赋”是有韵的散文。但在创作“汉赋”的汉代人那里,却认其 为一体。《史记·司马相如传》:“景帝不好辞赋”,《汉书·扬雄 传》:“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可见“辞”就是 “赋”。
【名师指津】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
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
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
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 7 世纪)到明末(17
世纪)1 000 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
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
乍驻乍引,任意所为。
或粗或细,随态运奇。
”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小篆B.楷书C.草书D.行书2.[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
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
”这说明()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3.勾栏,是宋元时期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
有人描写一个庄稼人到了城里看到勾栏的情形:“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
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漩涡。
……”据此可知,勾栏()A.既有专业性又带有商业性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C.淡化了城市的传统功能D.突破了坊市的界限4.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
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这反映了元杂剧()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5.[2019·河南六市模拟]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
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6.[2019·重庆市名校联考]唐代文献记载,德宗时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9·北京西城区六校联盟)下列选项中,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实的是( ) A.贾思勰著《齐民要术》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C.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2.(2020·湖北黄石调研)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 )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2020·河南安阳一模)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4.(2019·北京西城区六校联盟)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存在多种观点。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下列史实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B.雍正帝设立军机处C.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D.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5.(2020·江西六校联考) 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D.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6.(2020·湖北武汉调研)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
2020版 创新设计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教版)必修3word第十五单元 第36讲
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名师导语』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集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如2016年课标全国Ⅱ考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014年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中西方科技的对比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反思需要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四大发明项目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影响这三种发明将全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都改变了,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印刷术在文化;火药在战争;指南针在航海。
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
——弗兰西斯·培根知识点二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天文(1)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3)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3.历法(1)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
知识点三农学和医学1.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二单元第36讲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后提升
第十二单元第36讲一、选择题1.(2021·云南昆明模拟)春秋时期出现人才跨国流动现象。
战国时,“客卿”一职出现,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这一时代鲜明的特征。
“客卿”的出现( )A.使人才异地任职成为惯例B.有利于私学的发展C.使“尚贤”思想成为主流D.促进官僚政治形成【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客卿’一职出现,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可知,“客卿”推动了各国选拔贤才担任军政要职,打破了血缘政治,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选官制度的变革,不能证明异地任职成为惯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私学的发展,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百家争鸣,“尚贤”思想不是主流,排除C项。
2.(2021·安徽江南十校模拟)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分为十三州部,各设刺史一人,每年八月“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地方豪强势力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有效监察地方官员D.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的主要职责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员,故C项正确;刺史负责监察的对象是所在州部的诸侯王和地方官员,并非针对地方豪强势力,排除A项;该举措主要是为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以及设置左官律和附益法,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西汉中央的王国问题,排除D项。
3.(2021·河南商洛模拟)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同时诏令“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
这些举措(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C.促成了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D.基于推进国家廉政建设考量【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规定“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这些措施加强了对地方官的管理,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官员的任免,并未涉及升迁,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促进了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过渡,排除C项;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2020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3.(2015·上海单科·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
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 )A.沈括 B.马可·波罗C.利玛窦 D.徐光启4.(2018·安徽芜湖模拟)《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5.(2019·云南昆明模拟)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6.(2019·辽宁重点高中调研)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1.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6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课后达标检测含
第36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德阳模拟)《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解析:选B。
《诗经》中有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不能说明农业技术取得突破,故A项错误;《诗经》中有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较为发达是在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但当时现实主义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
2.(2019·邯郸模拟)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民国)王修《版本述》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解析:选B。
由材料“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可知雕版印刷在市场出现,由材料“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可知唐代雕版印刷推动佛教发展,由材料“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可知需求众多出现雕版印刷,三则材料都反映了雕版印刷顺应了社会需求,故B项正确。
3.(2019·黄石高三调研)《东都事略》记载:“(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 )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B。
材料“不许覆板”体现出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材料“已审上司,不许覆板”,体现的是对版权的尊重,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版权保护问题,与印刷术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宋代”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课时作业36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天一大联考)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
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D ) 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已经出现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解析: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可以看出当时地图管理有专职人员,对地图绘制有积极作用,故选D项;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是一项专业职务,没有强调地方对中央的服从,排除A项;由“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可以看出集中管理,但无法体现分权的思想,排除B项;“国家专营”是对手工业的方法,材料所强调的是通过绘图加强管理的方法,排除C项。
2.(2020·某某某某调研)《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D )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B.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C.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解析: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总结发展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利、养殖、备荒等技术,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故选D项;《农政全书》是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中国古代科技不注重理论和规律总结,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农书而不是百科全书,排除B项;材料只是《农政全书》的书目介绍,看不出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排除C项。
3.(2020·某某某某调研)1692年,康熙帝设立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2020版)新设计大一轮复习测试36: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及答案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2020版)新设计大一轮复习课堂测试36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8四川德阳三模,24)《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故A项错误;“《诗经》中有10多首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较为发达是在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但现实主义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
2.自汉高祖至汉景帝的60多年间,赋体文学在创作上大体继续着楚辞的余绪。
有文学史家称,汉初“只可算是辞的时代,而不是赋的时代”。
汉初赋体文学形成此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西汉初年经济凋敝B.道家无为思想的制约C.战国楚辞体的影响D.政府文化政策的控制,汉初的文学形成与汉初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故A项正确;汉初的治国思想是黄老思想,而非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楚辞对汉初赋体文学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进行文化控制的信息,故D项错误。
3.(2018河北邯郸一模,25)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
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晋爵。
这说明()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并未体现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唐诗的影响,故B项错误;由材料“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从而被加官晋爵”可知市民推崇的民间诗人可以取得功名,说明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唐朝取士的现象而非科举制度,故D项错误。
4.“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
2020高考历史江苏大一轮复习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1)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 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 ( 2) 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 印刷术
由波斯传 到西方
推动了文艺复兴 运动和宗教改革, 促进了思想解放 和社会进步
火药
( 1)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 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2) 唐 末, 火 药 开 始 用 于 军事 (3) 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火药
的时代特征。 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 宋代的绘画艺术则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 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 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4.从绘画 功 能 看, 绘 画 逐 渐 由 纯 粹 的 艺 术 品 向 商 品 发 展。 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6.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
因素。
二、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的 原因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 1) 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 2) 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 3)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 4) 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2.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 1) 自给自 足 的 小 农 经 济 占 统 治 地 位, 限 制 了 生 产 力 的 发 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 2) 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 ( 3) 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 的文化 的专 制统 治使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与人才支持。 归根结底是古代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古代中国科 技在 16 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高考历史一轮达标检测【27】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答案)
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十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课后达标检测27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8·山东临沂模拟)《后汉书·宦者列传》明确记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可1957年西安灞桥西汉墓又出土了植物纤维纸,这说明( )A.文献资料不可信B.人们不可能了解历史的真相C.考古资料不可靠D.人们的历史认识在逐步接近客观真实2.(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3.(2018·鹤壁模拟)据史料记载,1279年,一位著名天文学家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这是黄岩岛属于中国领土的历史证据之一。
这位天文学家可能是( )A.张衡B.僧一行C.梁令瓒D.郭守敬4.(2018·天津联考)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5.《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6.(2018·新乡模拟)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 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王维7.(2018·柳州模拟)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
历史第十二单元5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艺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艺(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安阳模拟)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传统科技仅仅局限于娱乐与读经这些最基本的层次,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凸面镜对西方科技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中西传统科技的横向比较,故B项错误;仅仅通过一个凸面镜并不能断定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根据史实,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故D 项错误。
2.(2019·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测评)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
徐光启( ) 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徐光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要素,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故D项正确。
3.(2019·潍坊模拟)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这说明当时( )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解析:选B。
明朝末年的1644年,欧洲已经诞生了近代科技,而中国仍然属于古典科技,故A项错误;明朝末年一些欧洲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同时把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等知识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个西学东渐的局面,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出现的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传,故C项错误;当时传入中国的是自然科学知识而不是西方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wd无答案)
2020届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wd无答案)一、单选题(★★) 1 . 宋代兴起的话本、语录等文艺形式扩大了通俗文学的范围,连皇帝都愿意听话本。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2 .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B.明代理学影响的深入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 3 . 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4 . 《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
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 5 . 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
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A.人物画B.文人画C.风俗画D.宫廷画(★) 6 . 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旧唐书·回纥传》以纸为衣。
”“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号纸衣和尚。
”A.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7 . 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8 . 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十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课时检测(三十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2019·潍坊模拟)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
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
由此推知( )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解析:选A 根据“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和“公元前49年”可判断西汉时期纸已传到西域,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仅仅反映了纸的传播情况而不是造纸技术的发明地,故B项错误;据材料“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说明西汉是纸和竹简并用的年代,造纸并不是十分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整个新疆的纸使用情况,因此不能说普遍使用麻纸,故D项错误。
2.宋书版刻风格多样,浙本多用欧体,蜀本多用颜体,江西刻本则欧、柳兼具。
清末民初,西泠印社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仿宋体”的由来。
据此可知( ) A.宋代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B.宋代书法崇尚唐楷法度C.宋体是书法和雕版技术的产物D.仿宋体具有多种字体字形解析:选C “宋书版刻”说明使用雕版,故A项错误;宋代书法“尚意”,故B项错误;使用雕版且用欧体、颜体或者兼用,故C项正确;仿宋体即是一种字体,故D项错误。
3.清代王昱在《东庄论画》中说:“学画者先贵立品。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解析:选A 该绘画理论强调,绘画者先要端正品德,才会有“正大光明之概”,这与理学中强调的道德修养等观点相似,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对绘画品质的影响,没有彰显人性追求,也不能说明绘画者品德高尚,故B、C两项错误;材料“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强调的是文章和绘画都体现了作者的道德修养,而没有对文学、绘画的地位进行比较,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德阳模拟)《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解析:选B。
《诗经》中有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不能说明农业技术取得突破,故A项错误;《诗经》中有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较为发达是在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但当时现实主义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
2.(2019·邯郸模拟)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解析:选B。
由材料“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可知雕版印刷在市场出现,由材料“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可知唐代雕版印刷推动佛教发展,由材料“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可知需求众多出现雕版印刷,三则材料都反映了雕版印刷顺应了社会需求,故B项正确。
3.(2019·黄石高三调研)《东都事略》记载:“(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 )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发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B。
材料“不许覆板”体现出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材料“已审上司,不许覆板”,体现的是对版权的尊重,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版权保护问题,与印刷术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宋代”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2019·安阳模拟)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传统科技仅仅局限于娱乐与读经这些最基本的层次,故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凸面镜对西方科技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中西传统科技的横向比较,故B项错误;仅仅通过一个凸面镜并不能断定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根据史实,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故D项错误。
5.(2019·黄石高三调研)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A.《论语集注》B.《道德经真义》C.《孟子集注》D.《本草纲目》解析:选D。
《论语集注》是由朱熹所著,指出了道学家追求的境界,属理学范畴,故A 项错误;《道德经真义》阐释常道、丹道,明道修德,养心养气,故B项错误;朱熹《孟子集注》掺入了理学家的许多见解,注重义理阐发,故C项错误;《本草纲目》是李时珍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的全面的整理总结,故D项正确。
6.(2019·青岛高三调研)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解析:选B。
材料中国传统科技在明代得以复兴,不等于发展为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材料“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说明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故B项正确;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已落后于西方,但材料呈现的是西方科技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故D项错误。
7.(2019·苏州调研)“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
”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的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A.唐诗B.写意画C.京剧D.草书解析:选C。
在京剧舞台上,演员模仿的生活动作是逼真的,但动作指向的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这种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模仿生活的表演,在戏曲中叫作虚拟表演,与材料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相符,故C项正确。
8.(2018·德州高三期末)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教化功能B.娱乐功能C.程式化特点D.虚拟性特征解析:选A。
据材料“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可以得出古代戏曲的教化功能,故A项正确;古代戏曲有娱乐功能,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古代戏曲有程式化特点,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C项错误;古代戏曲有虚拟性特征,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
9.(2019·武汉调研)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
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
这一倾向是( )A.怪诞化B.脸谱化C.世俗化D.功利化解析:选C。
《西游记》以降妖服怪表达了人战胜自然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宣扬了惩恶扬善的主题,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体现出世俗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
10.(2019·保定高三摸底)下图中为龙字的演变历程。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二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B.图三字体整齐安定,平衡对称C.图四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D.图五字体兼具多种字体的长处解析:选A。
图二字体金文是先秦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故A项正确;字体整齐安定,平衡对称是隶书的特点,而非图三小篆的特点,故B项错误;图四楷书形成于汉末,故C项错误;字体兼具多种字体的长处的是行书,而非图五楷书,故D项错误。
11.“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
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
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
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这说明中国画( )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解析:选D。
从材料“画者,画也。
废物象而取其真”可知中国画也注重物体真实形象的描写,故A项错误;从“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可知中国画既注重物体的真实形象,也注重物体的外在形似,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中国画注重造型的抽象多样,故C项错误;从“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可知中国画不仅重视物体的形似,也注重物体的神韵,故D项正确。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下列作品中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解析:选C。
材料中王国维先生的观点描述的是文人画,阎立本《步辇图》是人物画,故A项错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风俗画,故B项错误;米友仁《云山图》为文人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故C项正确;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为现代人物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
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
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形象,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是“忠”,他们的忠君行为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维护了等级制度。
——摘编自闫红艳《明前期教化剧研究》材料二无论是孔孟的仁政王道,还是后世儒者倡行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存理灭欲的一整套道德纲常秩序,都嵌入每一时代的仪典制度,以正统意识限制、筛选、整合、打压违背官方意志的戏剧活动。
……祀神演剧因维持普通民众的生活安宁,成为民间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秩序。
……而这恰恰是官方正教对与宗教同源同体而“同罪”的民间演剧活动严酷禁毁的原因。
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敢于面对人性,切入人的真实生命状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这就是艺术理想对纲常之理的一种否定和颠覆。
……产生于庶民社会的戏剧活动,作为中国戏剧非常珍贵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却因为它表现出的俗文化品格,一再遭到官方权力的打压和上层社会的贬黜。
——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材料三光绪六年(1880年)《申报》报道:“香港华人近投禀于英总督铃辕,请准女伶在戏馆演戏。
按此说殊不可解。
香港既为英管辖,自当事事悉从西律。
泰西各戏馆,均有女子登台,从未申禁。
则居港之华人,何须多次喋喋也。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京剧女班戏园——美仙茶园……以后陆续又有‘霓仙’‘群仙’‘女丹桂’‘云仙’‘玉仙’等女戏园开班”,沪上女伶渐多,女班遍地。
——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化剧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教化剧着力塑造“忠臣、孝子、节妇、义士”这些形象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官方禁毁部分戏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上海出现“女伶渐多,女班遍地”的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功能,根据材料一“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可知其有娱乐教化的作用;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维护了等级制度”等内容可得出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维护了封建等级秩序,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等影响。
(2)根据材料二“而这恰恰是官方正教对与宗教同源同体而‘同罪’的民间演剧活动严酷禁毁的原因”“艺术理想对纲常之理的一种否定和颠覆”“表现出的俗文化品格,一再遭到官方权力的打压和上层社会的贬黜”可得出戏剧违背官方意识形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世俗化等原因而遭到禁毁。
(3)根据材料三“《申报》报道”可得出媒体导向作用,根据“泰西各戏馆,均有女子登台,从未申禁”可知自由平等思想在近代中国已经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近代化的发展,妇女觉悟逐渐提高也是重要的原因。
答案:(1)功能:娱乐,教化。
影响: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了封建等级秩序;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人的思想。
(2)原因:部分戏剧违背官方意识形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