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怎样学好中医,非常值得一读
怎样学好中医,非常值得一读
怎樣學好中醫,非常值得一讀(轉)不管是不是學中醫藥,真的值得一看,有點長一這個話題本身就太大,肯定說不清,只是因為經常有人與我聊到它,乾脆就寫出來,大家討論。
首先應該明確我的本意,學中醫、做中醫與學好中醫之間不是一回事。
弄個手藝混飯吃不是我們討論的範疇,其實還真不如幹點別的,中醫這碗飯最難吃!許多人是好不容易考上醫學專業的,也必然很是珍惜,直到一級一級熬到副高級、正高級,也未必就學好了中醫。
以我的看法――他根本不應該進這個門。
學中醫難不難?不難!這是一些高分學生的看法,原因很簡單,他們能夠用功,肯背肯記,不就是那幾百個藥、幾百個方嗎?無論什麼樣的考詴都得心應手。
但到了臨床許多人的頭就大起來了,為什麼?因為現在的教育有問題,你的教材有問題,你的老師也許也有問題。
認為難的大多是不用功的學生,想投機取巧,60分萬歲,這些人肯定不會有什麼將來,也不是我們操心的範圍。
我的看法是:難!二其一難:幾千年的積累,要你一個腦袋裝進去!是什麼樣的CPU、多少記憶體、多大的硬碟?才能處理這麼多資料?!想著就可怕。
所以要有方法,現在的學院派(大專院校)講求的是不停的修改教材,所謂去粗取精,但是收效如何呢?說件事情便明瞭:一個內科主任朋友,帶著一群實習學生,非常的盡心盡力,半年之後我問他是否有得意門生?是否要留幾個?他回答‘一個都不要’,可國家和家長花了多少錢,學生們費了多少力才到今天那!這位主任說了一句非常令人費解的話――‘有幾個基礎不錯,知識還算扎實,但沒思想。
’好個沒思想!太貶低人啦!但細想一下,現在的教育方式不就是培養高分低能嗎!幾本書、畫重點、考重點,ABCDE選擇題,肯定不需要思想!而師承派(家傳、師傳)的如何呢?許多人跟著老師或父母學上幾年,弄幾個所謂祖傳秘方,考個醫師證書,便要殺遍天下了。
難怪現在對於師承考詴的審核越來越難了,因為這些人的確把政府部門弄得頭疼。
那位主任所以說那幾個好學生沒思想,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所有的知識貫穿起來,什麼叫學問?學問=知識+思想,學中醫不是學歷史,歷史就是歷史,不能篡改歷史,只需要你記住,然後加以理解就足夠了。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学好中医,首先要打好中医基础知识的基础。
这包括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药学、针灸、推拿、各种治疗方法等等。
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临床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够真正掌握中医知识。
第二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学好中医,不仅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中医。
在实践中,每位中医师都需要时刻保持学习和探索的心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第三步:传承与创新
中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学习中医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传承和创新。
传承是指在学习和实践中,保持和发扬中医的传统理论和治疗方法,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医学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为中医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学好中医,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传承和创新,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如何学习中医
如何学习中医学习中医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过程。
中医学的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经验,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
本文将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实践经验总结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地学习中医。
一、理论学习要学习中医,首先需要系统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1.课堂学习:可以通过报名参加中医学院或医学研究机构的相关课程来学习中医理论。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2.阅读经典著作:中医学经典著作是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
例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在阅读经典著作时,可以结合注释和解读,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3.参与学术讨论:可以积极参加中医学术交流会议、研讨班等活动,与其他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分享心得体会,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实践操作学习中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
以下是几种途径:1.临床实习:通过参与医院、诊所等临床实习,可以亲自观察和接触患者,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中医治疗的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要虚心向师长请教,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2.模拟实验:可以选择一些模拟患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例如使用穴位按摩、中药煎煮等方法,熟悉中医治疗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技巧。
3.辅助技术的学习:中医治疗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辅助技术。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者实践课程,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
三、实践经验总结学习中医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还需要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
以下是几种方法:1.病例分析:对每个病例进行仔细分析,了解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找出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2.临床实践记录: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方案和疗效等。
随着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形成自己的医案库,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3.学习交流:在学习和实践中,要及时和其他中医师、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学中医的4个方法
学中医的4个方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对于想要学习中医知识的人来说,了解一些学中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学习中医的四个方法,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一、理论学习法中医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基础,具有复杂的体系和深邃的思想。
学习中医的第一步就是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此外,也可以参加中医学习班或中医相关的研讨会,跟随专业的中医师学习、讨论和交流。
二、实践探索法学习中医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实践的探索。
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技能。
可以选择参加一些中医临床实习或实践课程,亲自操作、观察和体验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此外,也可以找一些机会与有经验的中医师合作,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宝贵的经验。
三、研究文献法中医学术研究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文献问世。
通过研究文献,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派观点。
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中医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等,阅读相关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经验,探讨一些值得研究的话题,进行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
四、跨学科综合法中医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等。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医,可以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学习,例如学习生物学、解剖学、药学等。
这样可以加深对中医的理解,并从其他学科中汲取有益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与一些跨学科的学术研究项目,与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总结起来,学习中医需要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注重实践探索,研究文献资料,以及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这四个方法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中医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医实践中。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位有才华的中医师,并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
如何学习中医
如何学习中医1.启蒙阶段:第一步首先要勾起兴趣,看书以现代白话文为主,建议从本科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入手,先大体了解中医的基本知识。
另外中医是一门医学,是一门治疗人的医学。
所以要想学习中医我们的了解人体结构。
知道人体五脏六腑在什么位置。
长什么样,有什么用等。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可以买张人体结构图挂在家里。
这样方面学习。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什么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刚开始你会觉得难以理解,但只要你花心思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道理,是可以很快入门的,然后就要自学一下人体解剖学,搞清楚人体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得清桡侧、尺侧,找得到桡动脉在哪里,就可以开始练习把脉了。
2.入门阶段:有了兴趣后就要开始正规打基础了。
这个阶段会有点痛苦枯燥,很多需要记忆,因此还是要以现代白话文的著作为主,但有了前面的兴趣和一定基础,应该是可以坚持下来。
这个阶段教材,推荐看《中医诊断学》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另外,《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以及传统的医疗典籍也是需要研读的。
”这阶段主要是打基础,比较系统的学习中医基本学说,常用中药的药性等等,如果这些都背不下来、理解不了的话,可能悟性不够,还是别学中医了。
《思考中医》,这是李阳波先生和刘力红先生两代人的经验总结。
可以说写的是中国的中医古文化,虽然有些偏激和义愤填膺,但书的质量绝对一流。
3.升华阶段: 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内科学》这五门中医学课程学完后,你就可以在中医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看病开方了,当然,你的第一个病人天经地义的就是你自己,切忌避开有毒性的中药,用药以平和的为主,一步步来。
这一阶段,也是学中医最重要的阶段。
4.实践:其实实践是一直伴随在学习中的,学了脉学,就多去把脉,看到家人有不舒服,就试着用中医去分析下,这样很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前面的理论吃透后,后面就要看大量医案了,医案的著作很多,很多名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看他们的医案能学到不少,开阔见识,但其中的谬误也有,所以不能尽信,有了前面的学识,还可加上自己思考。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完整版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完整版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源远流长,经验丰富。
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中医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然而,通过自学,我们可以逐步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完整的自学中医入门指南,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
第一章: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和气血,这些概念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阴阳理论指的是事物的两个相对而统一的方面,例如阴阳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五行理论是指人体和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
气血理论则是指人体内的能量与营养物质。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深入学习中医的基础。
第二章:掌握中医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望诊;通过闻听病人的声音和气味进行闻诊;通过与病人的对话了解病情进行问诊;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进行切诊。
掌握这些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
第三章:学习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主张辨证论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治疗。
其中常见的辨证方法包括寒热辨证、虚实辨证、表里辨证等。
通过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了解不同的辨证方法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
第四章:认识中药和针灸中药和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了解常见的中药材和药方,熟悉其功效和应用范围非常重要。
同时,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非药物疗法的选择。
第五章:与专业人士交流与学习虽然自学中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与专业人士交流和学习同样不可或缺。
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研讨会或与中医师进行交流,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了解中医文化和历史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它融汇了我国古代智慧和文化传统。
通过了解中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精髓所在。
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怎么样学习中医
怎么样学习中医
学习中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学习的过程。
中医是一门
古老而深奥的学问,涉及到中医理论、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
下
面我将分享一些学习中医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包
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内容。
要通过系统学习中
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深入理解中医的
基本理论。
其次,要学习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主要包括望、闻、问、
切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诊断。
要通过实
践和师傅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诊断能力。
再次,要学习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手段。
要学习中药的药性、功效,掌握针灸
的穴位和操作技巧,熟练掌握推拿和拔罐的手法。
此外,要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
学习中医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更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可以通过实习、临床实践等方式,提
升自己的临床能力。
最后,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中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
的学科,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自己
的专业水平。
总之,学习中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学习的过程。
通过
系统学习中医理论、诊断、治疗方法,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不断
更新知识,可以提升自己的中医技能,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做出贡献。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学中医最简单的方法
学中医最简单的方法学习中医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任务,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
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初学者入门并逐步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
以下是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学中医方法:1.阅读中医经典著作: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是学习中医的第一步。
开始时可以选择一本简明易懂的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或《伤寒杂病论》,逐步掌握其中的基本理论和医学术语。
2.参加中医课程或培训班:了解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需要专业指导和教学。
参加中医课程或培训班可以学习到系统的中医知识,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分享经验。
3.坚持实践中医技术: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技术。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实践经验,或者参观实地诊疗,来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4.学习常用中药材: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常用中药材的性味、功效和用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连、当归等,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践。
5.积极参与中医交流和讨论:加入中医学习和交流的社群,与其他学习者和专业人士交流、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和学习资源。
这些交流平台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学习资源,还可以进行精彩的学术探讨和解惑。
6.深入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中医是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与西方医学有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和观念。
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平衡理论和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
7.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没有捷径可走。
学习中医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持续进行实践和反思。
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中医水平和能力。
总之,学习中医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实践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中医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中医药学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学习其中的理论和技巧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扎实基础学习中医药学习的第一步是打牢基础知识。
学习者需要掌握中医药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常用术语等。
可以通过读相关教材、参加专业课程和听讲座等方式,全面了解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者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注重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临床观察和实验验证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中医药学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角度学习中医药学是一个多维度的学科,学习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研读经典著作,了解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可以通过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如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开阔眼界,融会贯通。
多角度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掌握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
四、利用互联网资源在现代互联网时代,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学习中医药。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和学习资源;可以通过参加中医药相关的在线课程或讲座,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参与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与其他学习者和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五、经典著作研读与笔记整理中医学习离不开经典著作的研读。
学习者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中医药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深入学习其中的理论和经验。
同时,学习者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笔记和思维导图等形式,便于日后温故知新和系统学习。
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互动在中医药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
可以通过与老师面对面的授课交流、课后答疑和辅导等方式,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可以与同学们组织学习小组或线上讨论组,共同学习和交流,互相促进、切磋和学习。
学好中医的方法25条
学好中医的方法25条
1、了解中医基础理论。
2、熟悉医案,学习成功治疗的案例。
3、实践诊断技巧和中药配伍。
4、练习采用多种治法,以突破疑难。
5、调养生活,尤其是药食同源。
6、学习推拿穴位操作、养生保健方法。
7、做好常见病的急救护理,提高处理水平。
8、在临床实习中,主持治疗及观察效果。
9、进行疾病预防治理,以避免接诊困难。
10、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实验室,获取知识。
11、学会数据分析和文献检索,提升鉴别技能。
12、参加国家注册备考及相关技能认证考试。
13、了解临床药物应用,严格把握用药方面的法律规定。
14、练习综合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能力。
15、不要忘记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症状诊断,以便更好的治疗。
16、文化审读中医古籍,逐步掌握治疗理论。
17、深入学习西医、中医结合的实践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
18、掌握基本中药药物学知识,加快推荐药物的选择。
19、研究中医有效治疗方案,提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20、在经历他人治疗的故事中学习,发现有效的治疗方式。
21、不断做记录,总结整理病例,以保证诊疗过程的完整性。
22、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练习,掌握基本的穴位操作方法。
23、及时参加专业的学术交流会活动,熟悉最新的科研成果。
24、与治疗关系密切的各专业协作交流,扩大科研视野。
25、拓展自身技术,不断提出改进治疗方法,丰富治疗技术。
怎样学中医
怎样学中医怎样学中医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接受。
学习中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养生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学习中医的步骤和方法,以帮助读者对中医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了解中医基本概念⒈中医的定义和起源:中医是一种将中华文化和医学知识相结合的医疗系统,起源于中国古代。
⒉中医的特点和理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理论,注重个体差异和辩证施治。
三、学习中医的基础知识⒈中医基本理论:包括中医的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五脏六腑和经络系统等知识。
⒉中草药学:学习中医草药的分类、用途和配伍规律,了解中草药的功效与副作用。
⒊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的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掌握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⒋中医治疗方法:学习中医的针灸、按摩、拔罐、汤药等治疗方法,了解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四、深入学习中医知识⒈中医经典著作: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理解其中的重要理论和思想。
⒉医案研究:阅读中医名医的医案,学习他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⒊实践训练:参与中医临床实践或医学院校的实习,亲身感受和学习中医的应用。
五、学习中医的途径和资源⒈中医学院或中医类专业:选择正规的中医学院或中医相关专业,接受系统的中医教育和培训。
⒉在线课程和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参加中医相关的在线课程和培训,学习中医相关知识。
⒊中医书籍和资料:阅读中医学经典著作、医案和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中医研究成果。
⒋参加中医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参与中医学术交流和研讨,与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和学习。
六、结语通过以上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相信读者已经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可以开始着手学习中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持续学习和实践将有助于提高你的中医水平,并为个人养生和健康管理提供更多的选择。
1、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中医经典著作、医案研究资料和中医诊断工具等,可通过以下进行:[附件]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中医理论与临床医学。
学习中医的四大步骤
学习中医的四大步骤中医有很多门派,各家各派又有各有风格,专精之路亦各有不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于我以上所言。
如果能找到好的师傅,帮助入中医之门,再琢磨出最适合自己的路子,则往往会事半功倍。
以上所论,不过抛砖引玉之言,愿与诸位医林前辈大德共勉之。
学好中医,必须配合读书,必需勤于临证。
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不临床而读书,只学到些想当然的医理。
只有从临床上回来,再读医书,则医理与临证豁然贯通,有情不自禁手舞之足蹈之之妙。
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则如药王所言:“具而学之尽善尽矣。
”如此方是病家之福。
四大步骤/方法方法/步骤1:修德为先。
我认为,医德大于医术。
德不修,徒论医术,不过是个普通的医生。
如果医德败坏,则根本就是含灵巨贼,也谈不上医术如何了。
修德之本,在于诚意正心。
这是居敬持志的功夫,也是最必要的功夫。
儒家在这方面达到了极致。
古人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是为人与治学的至境,是学医的最终理想。
学问的修得以至诚的德行为本,而德性的养成则以求知问学为途。
学医先“尊德性”,在这个信念的基础上,然后始能“道问学”而通医理。
我强烈建议读一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对于为人和为医教极有意义。
我曾在当当网的书评中写过这样的话:“极品中的极品,中国人必读。
这是国学入门的书,也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从初学者到饱学之士,皆需时时读几段这本书,可以提供无穷的儒家思想与智慧。
没有读的,抓紧读。
作为中国人,不管是哪个行当的,都要一读此书。
而且,此书不难,慢慢地就入手了。
”另外,学医还可以读读佛教方面的书,锤炼心性,修养佛性。
配合静坐,可以体悟许多与佛与医相关的东西出来。
再者,王凤仪老善人的嘉言录极有利于养心养性,不可不读。
之后,你就知道怎样学医,怎样行医,怎样做人了我曾经写过一篇《医德与医术》的文章,专门讲医德这个问题,可以找来参考一下。
强调一下,修德不是只管读书和背书,读书只是明了其中的道理,关键还得去做,去实践。
(完整word版)中医入门
——入门篇一、阴阳-—现实世界的变奏符1。
阴阳的意义:解释万物演化动态的出发点。
2.阴阳的涵义:阳——推动,主导,刚执阴-—守持,承应,柔顺3.现实中的阴阳地理环境、居住环境、男女性别、人体构造、季节气候、心理情绪、颜色、音乐.4.动态地理解阴阳转化、交通。
变化中的守衡。
二、五行-—现实世界的定位符1。
什么叫"五行”?行者,道也。
天道五行。
2。
五行的特性3.五行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克、相乘、相侮)4。
从五行看世界(方位、生灵、五味、五色),一物而具五行。
三、精气—-生命的创生之源1.生命的本质是精气的活动。
(聚散离合)2。
精气来源于自然。
3.保守精气是养生之原则。
4.天年极寿四、天人相应——生命的有序性之源1。
人与自然的统一。
2。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
3。
人体整体的统一。
4.病的人和人的病。
5。
维护和谐,维护统一.五、脏象经络——我们身体的构造图阴阳五行确实是一套宏大而深奥的理论。
试想一下,要将整个庞大的宇宙万物都收纳到这么一个袋子中,其中玄机实在不是一下子就能都弄懂的。
就象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结果很简单,而其中的推导过程而公式背后的哲学意义,则少有人能详之。
好在我们不需要去推求这些神秘的东西,而只要知道一些现成的常识,然后依葫芦画瓢去用就是了。
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到如何从阴阳五行来分析人体的结构,还有其中运转的机理。
千万不要认为这很复杂,虽然现代医学总认为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但从中医来看却很简单!1。
生命的运转原理阴化阳(异化);阳化阴(同化)——新陈代谢2。
五脏六腑——精气的生化工厂(1)。
心:主神明;主血脉;应舌;在志为喜(政权首脑)(2).肺:主气;主皮毛;应鼻;在志为悲(行政机构)(3).肝:主疏布;主筋;应目;在志为怒(商业流通)(4)。
脾:主运化水谷;主肉;应口;在志为思(产业部门)(5)。
肾:主藏精;主骨;应耳;在志为恐(金融、储备部门)(6).胃:主纳谷(7).胆:主生清去浊(8).膀胱:主储藏、排泄水液(9).小肠:升清泌浊(10).大肠:传化糟粕(11).三焦:水谷精气流通的道路3。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想要学好中医,需要从以下三个步骤开始。
第一步,掌握基本理论。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经络学说、脏腑经络学、病因病机学说等等,这些理论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因此,学好中医必须要首先掌握这些基本理论。
第二步,熟练掌握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听取、问询和脉诊等多种手段,确定病因病机,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因此,中医的学习者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熟练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
第三步,学习方剂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学习者需要学会中药药理、方剂组方和中药的配伍禁忌等知识,以及针灸的经络学、穴位定位和操作技巧等,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总之,要学好中医,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诊断方法和学习方剂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学者。
- 1 -。
学好中医的方法
学好中医的方法中医,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啊!好多人都对学好中医充满了向往。
那到底咋学好中医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你得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决心呀!这就好比你追喜欢的人,没兴趣没决心能行吗?然后就是要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啦,像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等,这些都是根基呀!就像盖房子得先打牢地基一样,可不能马虎。
学习的时候要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遇到不懂的就多问多查,别稀里糊涂地就过去了。
还有啊,要多实践,跟着老师看诊,自己也多动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另外,中医经典著作那可得好好研读,那里面都是智慧的结晶呀!你想想,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东西,能不好吗?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相当重要的呀!咱不能瞎搞,得按规矩来。
用药得谨慎,剂量啥的都得把握好,不能乱来呀!就像走钢丝,得稳稳当当的,不然掉下去可就惨啦!诊断也得准确,不能误诊误治,那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儿呀!所以得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让自己的技术越来越精湛,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
中医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啦!不管是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都能发挥它的优势。
比如说调理身体,让你身体棒棒哒,精神头足足的。
还有一些慢性病,中医的治疗效果那也是杠杠的!它不像西医那样立竿见影,但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呀,这多厉害!而且中医还能养生呢,告诉你怎么吃怎么睡怎么保养自己,多好呀!这就像给你配了个私人健康顾问,时刻关心着你呢!我就知道一个例子,有个大叔长期失眠,吃了好多西药都不管用,后来找了个老中医,喝了一段时间的中药,嘿,还真就好了!这就是中医的厉害之处呀!它能从整体上调理你的身体,让你的身体恢复到平衡状态。
总之,学好中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你有兴趣有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去实践,肯定能学好!中医是咱的瑰宝,咱得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呀!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神奇!。
中医学习方法
中医学习方法中医学是一门传统的中华医学,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已经传承了数千年。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想学习中医,那么中医的学习方法该如何呢?一、慎选师傅中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慎选师傅。
师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师傅不仅能够给你正确的指导,还能够引领你学习中医的正确态度。
学习中医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经验积累,这需要师傅的指导和指点。
在选择师傅时,应该了解师傅的学历、资质以及从业经验等。
最好还要了解师傅的教学风格和要求,是否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系统学习学习中医需要系统化的学习过程。
中医学科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术等。
因此,学习中医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首先,要了解中医的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阴阳五行等。
其次,需要了解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
最后,需要通过临床实践来巩固和应用中医所学知识。
三、注重实践中医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和技能。
学习中医需要重视实践,在实际诊疗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实践中,要注意积累经验和总结经验。
要多与师傅及同行交流,多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不断发掘和总结经验。
四、多读经典中医学经典是中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深入了解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学习中医需要借助这些经典著作,对于中医的基本理论、诊疗方法、治疗技术等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
五、注意养生中医学强调“治未病”的观念,讲究预防保健、调理身体。
因此,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自身的养生保健。
养生方法包括坚持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调理等。
通过养生保健,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也有利于学习和实践中医。
总之,中医学习需要系统化、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需要借助师傅的指导和同行的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技能。
中医读书五法!
中医读书五法!一、朗读:初学中医者,应先从朗读入手。
古来师授,多倡朗读。
《濒湖脉诀》、《汤头歌诀》、《药性赋》等押韵歌诀,均是通常值得朗读的。
读时朗朗有声,抑扬顿挫,别有风韵。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通过数十遍,甚至上百遍的反复朗读,渐可背诵如流。
从朗读到背诵,这是初学中医者炼好基本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医入门与其它专业所不同,并独具特色的读书方法。
二、览读:运用览读法甚为重要,而且切实易行。
览读,就是快速地、粗略地浏览和翻阅所获医著,充分利用已知的认识,善于鉴偿,有所取舍,藉以知其大概。
同时,览读又是选读、通读和精读的前提,先有泛读,才能进一步有的放矢地深入读书学习。
览读之中,尤当注重编著体例。
浏览目录,识其立论特点、重要文题、独到经验等,为日后深入研读和查阅,引为己用,打下基础。
览读费时较少,便于了解医著的内容概貌。
三、选读:就是根椐各自的研究选题或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按专题、专病广泛选读各种医著中的有关论述。
选读的方法,主要可分属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1.理论探讨:现行的教材中,对有些理论问题仅作了概念上的归纳和简介。
欲学深学透,弄清真谛,还必须选读原著及各家医著中的有关章节,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学派理论,兼收各家之长,融汇贯通,阐发己见。
在发掘、整理中医文献,探讨某些理论规律的研究工作中,选读的方法确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2.临床应用:临床治病复杂多变。
特別是一些疑难疾病,多无常法定式可循。
我们应根据具体问题选读古今医著,或按其病证选读古籍方书的有关章节,或选读古今医案的类同治验,或选读现代医学期刊的有关报道,从而获得辨证论治的新思路、新方法。
这对综合经验、解惑开塞、提高临床疗效,确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临床科研的选题、古方验证及创新方药治法等,亦可运用选读方法,获得可供借鉴的资料。
四、通读:通读,必须从头到尾地细读,以领悟其精华,全面系统地深入理解其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
学好中医的方法与步骤
学好中医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方法和步骤:
1. 了解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津液等概念。
初学者应深入了解这些基本理论,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思维方式。
2. 学习《黄帝内经》和经典医书:《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之一,深入研读有助于理解中医的源流和核心思想。
同时,学习其他重要的中医医书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3. 系统学习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即通过望(观察患者外部表现)、闻(听患者自述症状)、问(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切(脉诊)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系统学习中医诊断方法,逐渐培养辨证论治的能力。
4. 学习中医基本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
学习这些基本治疗方法,并实践操作,逐渐掌握其应用。
5. 实践临床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参与临床实习、跟随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学习,亲身体验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6. 参与中医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参与相关的中医培训课程、研讨会,与其他中医学习者交流经验,听取专业人士的讲座,不断拓展
知识面。
7. 融入中医学术圈:参与中医学术组织、协会,关注中医学术动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保持对中医领域的关注。
8. 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中医领域的知识更新较快,医学科研和技术不断发展。
保持学习的热情,定期更新知识,参与持续教育,提高专业水平。
9. 师承传统中医文化:如果有机会,寻找中医名家进行师承,学习传统中医文化和经验。
总的来说,学好中医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和中医专业水平。
如何才能学好中医
如何才能学好中医培养造就一大批新一代中医名家,不仅是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选择,而且也是年轻中医的成长目标。
振兴中医,关键是人才。
在全国仅有的33.4万中医药人员中,年轻中医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
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
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
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
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
《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从医者必读的典籍。
由于这些著作文简理奥,只有反复阅读,才可能理解透彻,掌握其要义,才可能从“心悟”到临床有所得。
同时,对后世历代名著也要进行泛览,在其泛读的基础上,可择其优而从之。
3.学好哲学: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
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
如中医基础上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取象”“由臆达语(心悟)”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
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
正因为如此,才有“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的说法。
所以,一代名医朱良春讲,“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造就一代名医的钥匙”。
4.学习中医医案:历代名中医的医案,是老前辈毕生从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名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思路独特,疗效卓越,各有特色。
学习这些经验对年轻中医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上,只有精读名医医案,才可能揣摩到历代名家的临床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学好中医,非常值得一读(转)不管是不是学中医药,真的值得一看,有点长一这个话题本身就太大,肯定说不清,只是因为经常有人与我聊到它,干脆就写出来,大家讨论。
首先应该明确我的本意,学中医、做中医与学好中医之间不是一回事。
弄个手艺混饭吃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其实还真不如干点别的,中医这碗饭最难吃!许多人是好不容易考上医学专业的,也必然很是珍惜,直到一级一级熬到副高级、正高级,也未必就学好了中医。
以我的看法――他根本不应该进这个门。
学中医难不难?不难!这是一些高分学生的看法,原因很简单,他们能够用功,肯背肯记,不就是那几百个药、几百个方吗?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得心应手。
但到了临床许多人的头就大起来了,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教育有问题,你的教材有问题,你的老师也许也有问题。
认为难的大多是不用功的学生,想投机取巧,60分万岁,这些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将来,也不是我们操心的范围。
我的看法是:难!二其一难:几千年的积累,要你一个脑袋装进去!是什么样的CPU、多少内存、多大的硬盘?才能处理这么多数据?!想着就可怕。
所以要有方法,现在的学院派(大专院校)讲求的是不停的修改教材,所谓去粗取精,但是收效如何呢?说件事情便明了:一个内科主任朋友,带着一群实习学生,非常的尽心尽力,半年之后我问他是否有得意门生?是否要留几个?他回答‘一个都不要’,可国家和家长花了多少钱,学生们费了多少力才到今天那!这位主任说了一句非常令人费解的话――‘有几个基础不错,知识还算扎实,但没思想。
’好个没思想!太贬低人啦!但细想一下,现在的教育方式不就是培养高分低能吗!几本书、画重点、考重点,ABCDE选择题,肯定不需要思想!而师承派(家传、师传)的如何呢?许多人跟着老师或父母学上几年,弄几个所谓祖传秘方,考个医师证书,便要杀遍天下了。
难怪现在对于师承考试的审核越来越难了,因为这些人的确把政府部门弄得头疼。
那位主任所以说那几个好学生没思想,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什么叫学问?学问=知识+思想,学中医不是学历史,历史就是历史,不能篡改历史,只需要你记住,然后加以理解就足够了。
学中医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怎么变?举个例子:要知道‘普济消毒饮’,知道‘李东垣’,(这是最起码的)还应该了解清楚‘大头天行’,(这些就已经构成知识了)但知道这些以后没用!因为你找不到‘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咽喉不利’的标准病人,现在需要你产生自己的思想:首先是‘毒’!所谓‘气之盛则为热,热之盛则为火,火之盛则为毒’前边为热为火的时候与你无关,已经是毒的时候就要消毒!简单!什么时候用呢?毒未发的时候,病人高热,没有表皮的症状,你肯定以为是外感入里化热?也想不起来这个方子。
等到皮肤红了,正好用!说着简单,火候难拿!那里红肿可以用?头面红肿可以用,(废话!)这是李东垣的原意。
后背呢?(比如红皮症)照用!升麻干嘛使?薄荷干嘛使?统统砍掉!加点蒲公英、地丁不好吗?腿上呢?(比如网状淋巴管炎)照用!凡是李老先生原来要往上走的、往咽喉走的统统不要,加点牛膝不好吗?再返回去看,这方子已经被你改得不成什么样子了!好!大好!这就是你的方子,这就是你的思想!等到有一天你觉得‘普济消毒饮’这个方子不好用的时候,你可以称得上有点学问了,因为你一定尝试了许多更理想的组合。
今年医师考试前,一个‘赶考的举人’问我,为什么风寒外感不能用麻黄汤,我告诉他“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让用!科举就是科举!你得随他人心愿!你用了就不给你分!”,因为写考试大纲的人不看病,所以就不用,据说很多专家对麻黄汤都反感。
原因呢?因为麻黄素!升血压!缩血管?提高心率!就象这几年闹马兜铃酸、木通碱、红汞、这些问题的本质都一样,把问题割裂开考虑,用生化手段研究方剂,用显微技术观察人体,这不是中医。
最起码这种人没有中医的思想。
其实,我也很少用到麻黄汤,但原因不一样,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很好,很少有受大寒、卫表寒凝的病人,关键是寒邪是否‘凝’滞,如果你从冰窟窿里被人捞上来,你看‘荆防败毒散’还管不管用。
你可以不用麻黄汤,至少可以不给你们院长、主任找麻烦,但你心里必须有它的位置,因为这是张仲景的思想,等到你认为太阳病怎么那么千奇百怪的时候,你就不会再记着麻黄汤了,因为那时就已经有你自己的思想了。
三其二难:一个好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
中医的舌诊、脉诊被许多人认为是看家的东西,是他们西医不会的。
我不这么看,中医真正的关键是它的理论体系,是它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如果丢了这些东西,任何一个西医大夫都可以把中药开出去。
但要在自己的脑袋里建立好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使大脑按照这种逻辑思维方式运转并非是一见容易的事!西医的发展为什么迅速?它是靠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努力,在许多学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通道。
生物学的研究带动了生物化学的进步,而抗生素的发明是西医发展的上帝,没有抗生素的发明,很难想象今天是多么悲惨的世界!物理学的进步导致了爆炸式的医学演变,从居里和他太太熬沥青开始,哪一项元素不被医生惦记呢?从琴伦发现了一束奇怪的影子,哪一束射线不投过你的身体?数学的分裂,演变出比尔盖茨这个怪物,高速的数据处理带动了临床影象学发展!中医就太惨啦!缺乏手段!为什么不用呢?现代医学(包括西医和各国的传统医学)已经不可能割裂了,因为你的中药已经被人家分解了,你的方剂已经被人家提纯了。
你为什么不利用他们的手段呢?我经常用胎盘组织液,就是比紫河车省事,治疗疮疡溃久、新肉不生的时候外用,保证没有药源性感染的问题,因为人家提纯的时候已经把这个工作做好了。
脉象坚涩的时候就对病人疼痛的部位来个B超,多省心?!但关键是你的后期工作,超出一个栓塞部位,溶栓吗?人家连肝素都用过了,还那德行,又回来找你,继续‘逐瘀’呀,咱们的通络就是周围血管再通嘛,开放周围血管又不是西医的专利,不许你用?关键是你心里得明白,用他们B超科的设备只是为了判断程度,最后还得回到自己的整体辨证上,该补气?该补血?该化痰?还是该清热?这才是你真正的本分,也是任何所谓现代设备替代不了的!有些IT人要在中医这个锅里也蒯一勺汤,费劲巴力的搞了许多‘专家系统’软件,输入症状――显示病名;输入临检指标――显示方剂,多么简单!但是,错了!这样会害死人的!就象现在的许多中医医生一样,方子背得滚瓜烂熟,就是有一大堆的老病号治不好,原因还是――缺乏思想。
计算机的诊断是建立在数据统计的方式下,我拆开过这类软件,一大堆的数据库,优先判断的等级设置理论,加上一些名家的特定诊断结论,加权运算的法则,还有很是花哨的界面,高级VC编程,重重加密,工夫真的下了不少,***用没有!一个好中医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搜索数据(主诉)――数据分类(望、闻、问诊)――数据处理(病理分析)――简单判断(归纳证型)――重新收集数据(舌、脉)――数据定性与定量分析(详细问诊与实验室检查)――逻辑假设(辨证)――验证逻辑(综合分析、整体辨证)――结论判定与显示(拟订方药、书写病历)。
[建议那些热衷于开发诊断系统的软件高手参考――假如不怕累死的话。
]四中医的三个手指头下面是什么?假如你思维敏捷、能真正去理解你摸到的桡动的波动是什么意思,那就能品味出病人的感觉,那病就象得在你身上一样。
其实脉搏就是线性系统学中的‘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而线性系统是专门研究‘黑盒子’现象的,就是通过输出信号的变化,来理解那个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盒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而中医的脉象不就是这个理论的应用吗?可惜!有哪所院校会给中医专业开设这种课程呢?你不妨自己找本书看看,如果能看懂,你会觉得手下的感觉别有一番新的滋味,那种脉搏的萌动就不是简单的28个分类了,然后再看‘脉经’,会认为那本书简直太罗嗦啦。
想学好中医就应该博学,学什么都会有帮助,会让你的大脑动起来,如果你哪门功课不好,你就把他补上,不然你肯定吃亏,因为人的大脑依靠大量的数据来产生思维,数据越多,速度越快!就象BT下载软件的工作原理一样,它依靠别的数据流来拼凑整个文件。
有人看三国小说,发现了大将军原来是甲亢,所以睡觉时闭不上眼睛;有人看红楼梦,发现林妹妹的肺痨不是死于营养不良,而是死于痰火互结,气血壅塞。
――贾府的伙食标准太高。
有一点需要重申;无论你利用什么现代手段,最后你必须回到中医的思维方式上来,不然你就找不到看中医的病人的脾了。
等到有一天,你的病人会觉得你很奇怪,料事如神,你说他几天以后会如何如何,果然应验,你不用问诊,便告知他因为家庭琐事而烦恼,夜里常常做噩梦,他会认为你懂得算命!其实,那时你已经有了丰富的综合判断能力了,你和你的病人还会怀疑治不好他的病吗?这是中医独自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你最具风格的东西,不过还应该说明:那些现代诊疗手段完全可以借用,最起码可以参考,只是不能依赖,中医应该很灵活,并不傻!五其三、难!什么都不能太相信!我曾经到过西北的大沙漠,(是参加一次资源考察)顺便挖了几颗野生的药材(我不想说是什么,否则有人会找我麻烦的),回来后与我们药铺(最大的、国营的)的饮片做了点对比,其有效成分前者是22%,而后者仅仅是0.5%。
所以,当你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位君药上的时候,你最好对这些东西要充分了解一下。
因为中药的计量标准是重量,而不是有效成分,所以有人说‘名医亡于药’似乎是有些道理吧,但这种事情你没有办法!就象你每天要吃的饭菜一样,被人投了苏丹红、有机磷、氢氧化钠等等,但你可以少吃,采取慢性自杀的方式还是有效果的?!但你的病人没有选择,他寄希望于你,你寄希望于药,怎么办呢?建议你经常去转转药房,转转市场,我在著名的药材造假圣地转了两年,收获非浅,交了许多造假药的朋友,知道他们如何用黄柏煮小土豆来造元胡;如何用腐烂的羊皮制造麝香;如何用白薯来造天麻;如何给自制的虫草画纹理(不能再教了),所以,这些东西也就不好骗我了。
如果有病人吃了几付药还不见效(先要怀疑自己,考虑自己的诊断是否有问题),那最好让病人把药拿来看看,不然会耽误你的进步,我曾经把病人在药房抓好的酒军自己生吃了20g,居然还是岿然不动!由此类推,医书全对吗?友人建议我好好的学习《医林改错》,因为这位朋友告诉我一句话“医林改错,越改越错”,我非常佩服这位仁兄。
因为他看深了一步,比我的‘肉眼扫描器’精细了许多。
历年的教材都有错!就连医师考试教材也一样污七八糟,所以,你不要什么都相信。
《局方》中的神效托里散有忍冬草一味,是什么?是否是忍冬科的呢?一位博导‘藿香正气’般的对学生说‘金银花’也,事后某公对其戏言“你老家农田边上有得是,名兔耳一支箭,草本一年生,象野白菜,决然不是忍冬花,也就不是金银花了”此位博导勃然!现在的教材是西医化的,考试也是西医化的,为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把中医的题目出的象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