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控制手册(CCDM)
(完整版)传染病防治手册
(完整版)传染病防治手册
传染病防治手册(完整版)
前言
本手册旨在提供传染病的防治方法,保护公众健康安全。
其中,重点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 传染病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各类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 疾病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机体内传播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其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如发热、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食物污染等。
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保持个人卫生
- 建立良好的饮食惯
- 加强室内通风
- 减少人群聚集
- 遵守卫生规定
各类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本手册列举了多种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性肝炎、结核病、霍乱、鼠疫等。
对于每种传染病,我们都详细介绍了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以供公众参考。
疾病预防和控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我们应该:
- 普及卫生常识
- 定期接种疫苗
- 做好个人卫生
- 维护环境卫生
- 强化治疗与监测
结束语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关注健康越来越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本手册希望能够提供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用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献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生命、保持健康,共创美好的未来。
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也成为了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
无论是大规模的疫情还是小范围的疫情,都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旨在帮助个人和社区有效应对传染病的威胁。
一、认识传染病在开始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传染病是什么以及其传播的方式。
传染病是指通过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其传播途径可以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粪-口传播等。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预防控制策略。
二、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1.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
包括经常洗手、正确穿戴口罩、避免接触生病的人等。
2.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病原体的能力。
3.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减少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4.接种疫苗:按照医生建议,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三、如何应对疫情当疫情爆发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且积极应对是至关重要的。
1.提高警惕性:密切关注当地疾控中心和卫生部门发布的公告和预警信息,了解疫情的最新动态。
2.遵循疫情防控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拥挤场所等。
同时,遵循政府或卫生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和建议。
3.健康监测与报告: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和报告相关部门,以接受检测和隔离。
四、社区传染病控制社区作为疫情爆发和传播的风险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基本原则如下:1.建立应急机制:设立专门的疾病预防控制小组,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和工作职责。
2.组织宣传和教育活动:通过传单、社区广播、微信群等形式向居民传递预防控制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3.加强社区卫生监测:定期检测和监测社区环境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传染病防控手册
传染病防控手册
简介
本手册旨在为个人和组织提供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指南。
通过遵
循以下防控措施,我们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并保护自己和
他人的健康。
个人防控
-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被污染
的表面后。
- 正确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戴上口罩,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与疑似或确诊感染者接触时。
- 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礼仪: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以防止
飞沫传播。
-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病
毒进入体内的风险。
- 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表面,如手机、键盘、门把手等。
组织防控
- 加强卫生措施:定期清洁和消毒办公场所、公共区域和设备。
-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向员工和访客提供口罩、手套和洗手
液等必要的防护用品。
- 定期教育和培训:向员工提供有关传染病防控的培训,包括
正确佩戴口罩、正确洗手和社交距离等知识。
- 鼓励居家办公:对于能够居家办公的员工,鼓励他们在传染
病高风险期间居家办公,以减少人员聚集。
- 健康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及时报告有症状或疑
似感染者的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隔离和处置措施。
请注意,本手册仅提供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指导,具体防控措施
可能因病毒种类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实施防控措施前,请根
据具体情况参考当地卫生部门或专业机构的建议。
参考。
完整版)传染病防治手册
完整版)传染病防治手册传染病防治手册 (完整版)目录1.引言2.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3.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4.早期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5.传染病的治疗和控制6.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7.传染病的基本知识8.常见传染病防治的误区和谣言9.传染病的应急响应和管理10.附录1.引言本手册旨在为个人和社区提供关于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和基本知识。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治疗控制方法以及应急响应等内容,人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传染病的威胁。
2.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本节主要介绍传染病的定义、传播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分类。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
3.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为了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本节介绍了一些基本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惯、环境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等。
遵循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4.早期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早期发现和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例是控制传染病扩散的关键。
本节介绍了早期发现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以及病例报告的重要性和相关流程。
5.传染病的治疗和控制针对不同传染病,本节介绍了常见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
了解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的治疗和控制工作。
6.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本节详细介绍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同时提供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及个人和社区如何应对传染病传播的方法。
7.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为了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了解,本节概述了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包括感染易感人群、免疫力和疫苗的作用等,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传染病的威胁。
8.常见传染病防治的误区和谣言为了消除公众对传染病的误解和谣言,本节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误区和谣言,并提供了相应的科学解释和防治建议。
9.传染病的应急响应和管理针对突发传染病事件,本节介绍了应急响应和管理的流程和措施,帮助公众和相关部门在传染病暴发时能够迅速应对和控制局势。
传染病防控手册
传染病防控手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了多起传染病,如新冠肺炎、甲型流感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也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染病防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传染病防控手册为主题,探讨我国在防控传染病方面的经验和措施。
一、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传染病的防控首先要依靠科学的监测和预警体系。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平台及分级预警机制。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疾病的传播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有效遏制疾病蔓延。
二、加强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在传染病的防控过程中,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病例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感染途径和传播途径,进而判断可能的暴露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病毒基因序列的比对和分析,推断病毒的来源和演化路径。
这对疾病的防控和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强化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个人防护、社区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在个人防护方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挡口鼻、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社区防控方面,需要加强对进出人员的管理和筛查、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和通风等。
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加强社会宣传和公共教育等。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传染病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防控合作,加强了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共享信息、合作研发疫苗、提供援助等方式,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威胁。
五、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支撑。
我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如新冠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我国还加大了疫苗、药物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推动防控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升级。
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1.引言
1.1 目的
1.2 范围
1.3 定义
2.传染病基础知识
2.1 传染病概述
2.2 传染病传播途径
2.3 传染病预防原则
3.传染病预防策略
3.1 个人防护
3.1.1 手卫生的重要性与正确方法
3.1.2 使用口罩的适当时机与方法
3.1.3 疫苗接种
3.2 社区防控措施
3.2.1 提高社区居民的传染病认知 3.2.2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3.2.3 搭建疫情防控体系
3.2.4 制定应急预案
4.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之法律法规
4.1 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 4.2 传染病疫苗管理办法
4.3 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处置办法
4.4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5.附件
附件 1 - 传染病流行季节表
附件 2 - 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册
附件 3 - 传染病疫情报告表格
6.术语解释
6.1 传染病
6.2 疫情防控
6.3 社区居民
6.4 应急预案
附件:
1.传染病流行季节表:记录各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和高发地区,用于指导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2.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册:包含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个人防护方法,供社区居民参考。
3.传染病疫情报告表格:用于记录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有助于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采取应对措施。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传染病防治法:指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
2.传染病疫苗管理办法:指对传染病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和接种进行管理和规范的办法。
3.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处置办法:指对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时的处置措施进行规范的办法。
传染病防治与处理手册
传染病防治与处理手册一、引言在当代社会中,传染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健康任务。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给感染者,引起一定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本手册旨在向读者介绍传染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传染病的基本知识1. 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通过空气飞沫、血液、粪便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2. 常见传染病:流感、痢疾、结核、艾滋病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 个人预防(1) 彻底洗手: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2) 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免疫力以抵抗传染病的入侵。
(3) 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传染病在空气中的传播。
(4)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疾病患者共用物品,保持个人卫生习惯。
2. 环境预防控制(1) 消毒措施: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 饮用安全水源:饮水要求经过安全处理,避免使用未处理的水源。
(3) 环境清洁:定期清洁环境,保持整洁。
四、传染病的处理与控制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按医生指示进行治疗。
2. 隔离措施:(1) 患者隔离:对已经被传染病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传播给他人。
(2) 医护人员防护:医护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五、传染病的突发应对措施1. 突发传染病事件处理流程(1) 疫情评估:尽快评估传染病爆发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快速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和资源,做好应对准备。
(3) 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警惕性。
(4) 防控措施: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限制人员流动,采取隔离措施等。
六、结语传染病的预防与处理是每个人都要关注的健康问题。
通过本手册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传染病的预防与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防控指导手册
传染病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经常性卫生管理,重视预防性消毒、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
二、认真执行计划免疫政策,做好查漏补种及各项预防接种工作。
三、加强晨午检,及时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工作。
对各种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四、建立健全学校疫情报告网。
各班班主任、卫生委员、年级组、办公室负责人均为校内疫情报告员,校医为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
每学年初调整疫情报告网人员名单,并认真做好疫情报告员培训。
五、严格执行疫情上报制度,认真履行报告职责。
疫情报告员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应立即向校医室报告,校医确认后应立即向地段保健科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报告,同时报告校领导,不得瞒报、缓报、漏报、谎报。
六、发现传染病,协助疾控部门做好疫源地消毒处理和应急接种工作,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七、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制度,认真填写CDC统一下发的《北京市传染病报告登记本》。
对患传染病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根据检疫隔离时间认真执行隔离制度,严格执行复课检诊制度,《诊断证明》、《复课证明》对应存档。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规定一、传染源的管理学校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并及时通知其家长,由家长带领到医院诊治或居家隔离治疗。
传染病人隔离期限应根据患者所患传染病的传染期而定。
待病人恢复后凭医生诊断证明到辖区预防保健科换取复课证明才能返校。
隔离期限见(表1-1)二、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或药物预防。
肠道传染病: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对患者吐泻物及所污染的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加强学校饮用水消毒,搞好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公厕的管理。
呼吸道传染病:采用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及个人防护。
三、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所在的班级及学校公共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利用广播和宣传栏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完整版)传染性疾病控制手册
完整版)传染性疾病控制手册传染性疾病控制手册简介本控制手册旨在提供有关传染性疾病的基本信息和有效的控制策略,以帮助保护公众的健康和预防疾病传播。
以下是一些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措施。
措施一:有效的卫生措施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特别是接触生食、动物或患病人员后。
覆盖嘴巴和鼻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避免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传染病往往通过这些入口进入身体。
定期消毒表面:特别注意公共场所和经常接触的物体,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措施二:社交距离保持安全距离: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
避免拥挤场所:避免参与人数众多的集会或活动,减少传染的风险。
鼓励在家工作:如有可能,推广远程办公和在线会议,减少人员聚集。
措施三:戴口罩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上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扩散。
正确佩戴和处理口罩:妥善使用口罩,包括正确戴上、摘下、处理和清洗。
措施四:接种疫苗注重预防接种:及时接种相关传染病的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避免疾病传播。
措施五:健康监测和隔离定期监测健康状况:注意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隔离患者:对已经被诊断为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以上措施并非详尽无遗,但是对于控制传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个人责任和社区合作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控制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意见进行决策。
请随时关注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指导和要求。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控制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意见进行决策。
请随时关注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指导和要求。
*。
传染病控制手册(ccdm)手册
目录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放线菌病 (6)阿米巴病 (8)管圆线虫病 (11)腹部管圆线虫病 (12)肠道管圆线虫病 (12)异尖线虫病 (13)炭疽 (15)西半球沙粒病毒出血热 (18)节肢动物源性病毒病 (20)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关节炎和皮疹 (25)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 (27)Ⅰ.蚊传病毒性脑炎 (27)Ⅱ. 蜱传病毒性脑炎 (29)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热 (32)Ⅰ. 蚊传和蠓传病毒热 (32)Ⅰ.A.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病 (32)Ⅰ.B. 其他蚊传和蠓传热 (33)Ⅱ. 蜱传病毒热 (35)III. 白蛉叮咬病毒热 (36)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出血热 (39)I. 蚊传疾病 (39)II. 蜱传疾病 (39)II.A.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39)II.B. 鄂木斯克出血热 (40)蛔虫病 (42)曲霉病 (44)巴贝虫病 (46)小袋纤毛虫病 (48)巴尔通体病 (50)芽生菌病 (52)肉毒杆菌中毒 (54)布鲁氏菌病 (58)布路里溃疡 (60)弯曲菌肠炎 (62)念珠菌病 (64)毛细线虫病 (66)Ⅰ. 菲律宾毛细线虫病 (66)Ⅱ. 肝毛细线虫病 (67)Ⅲ. 肺毛细线虫病 (68)猫抓病 (69)软下疳 (71)水痘∕带状疱疹 (73)衣原体感染 (76)衣原体生殖器感染 (76)非淋球菌性和非特异性尿道炎 (77)霍乱和其他弧菌病 (79)Ⅰ. 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群 (79)II. 非O1和非O139型霍乱弧菌血清群 (83)Ⅲ. 副溶血性弧菌肠炎 (85)Ⅳ. 创伤弧菌感染 (86)Ⅴ.其他弧菌感染 (87)着色霉菌病 (88)支睾吸虫病 (90)后睾吸虫病 (91)球孢子菌病 (92)结膜炎∕角膜炎 (94)Ⅰ.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94)II. 腺病毒性角结膜炎 (95)III.腺病毒出血性结膜炎 (97)肠病毒出血性结膜炎 (97)IV. 衣原体结膜炎 (98)柯萨奇(肠道)病毒病 (101)I.A. 肠病毒水泡性咽炎 (101)I.B. 肠病毒发疹性水泡口炎 (101)I.C. 肠病毒淋巴结咽炎 (101)II.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102)隐球菌病 (104)隐孢子虫病 (106)圆孢子虫引起的腹泻 (107)巨细胞病毒病 (109)传染性巨细胞病毒病 (109)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09)登革热 (11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113)皮真菌病 (116)I.须癣和头癣 (116)II. 股癣和体癣 (118)III.脚癣 (119)IV. 皮肤真菌甲癣 (120)急性腹泻 (122)大肠埃希菌属腹泻 (123)I. 肠出血性菌株引起的腹泻 (123)II. 产肠毒素性菌株引起的腹泻 (125)III. 肠侵袭性菌株引起的腹泻 (126)IV. 肠致病性菌株引起的腹泻 (127)V. 肠聚集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128)VI.广泛性粘附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129)白喉 (130)裂头绦虫病 (133)麦地那龙线虫病 (135)埃博拉-马尔堡病毒病 (137)包虫病 (139)I. 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包虫病 (139)Ⅱ. 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棘球蚴病 (140)Ⅲ. 福氏和少节棘球绦虫引起的棘球蚴病 (141)埃利希体病 (142)亚急性海绵样脑病 (143)I. 克雅氏病 (144)II.库鲁病 (146)蛲虫病 (147)传染性红斑/人类细小病毒感染 (149)幼儿急疹 (151)肝片吸虫病 (153)姜片吸虫病 (155)丝虫病 (157)恶丝虫病 (159)人类中其他产生微丝蚴的线虫 (160)食物中毒 (161)I.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61)II.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163)III.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164)IV.青花鱼中毒 (164)V.雪卡毒素(拉美鱼肉毒)中毒 (165)VI.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165)VII.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 (166)VIII.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 (166)IX.失忆性贝类中毒 (166)X.河豚中毒(河豚毒素) (166)XI.AZASPIRACID 中毒 (167)幽门螺杆菌胃炎 (168)急性病毒性胃肠炎 (170)I. 轮状病毒性肠炎 (170)II.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 (171)贾第鞭毛虫病 (174)淋球菌感染 (176)I.淋球菌感染 (176)II.淋球菌性结膜炎(新生儿) (178)性病肉芽肿 (180)汉坦病毒病 (182)I.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182)II.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84)亨德拉和尼巴病毒病 (186)病毒性肝炎 (188)I.甲型病毒性肝炎 (188)II.乙型病毒性肝炎 (191)III.丙型病毒性肝炎 (196)IV.丁型病毒性肝炎 (197)V. 戊型病毒性肝炎 (199)单纯疱疹 (202)猕猴疱疹病毒I型脑膜脑炎 (204)组织胞浆菌病 (205)I.变形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205)II. 杜波依斯组织胞浆菌病 (207)钩虫病 (208)膜壳绦虫病 (210)I.微小膜壳绦虫病 (210)II. 缩小膜壳绦虫病 (211)III.复孔绦虫病 (211)流行性感冒 (213)川崎病 (217)拉沙热 (219)军团菌病 (221)利什曼病 (223)I.皮肤和黏膜利什曼病 (223)II.内脏利什曼病 (225)麻风病 (228)钩端螺旋体病 (231)李斯特菌病 (234)罗阿丝虫病 (236)莱姆病 (238)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241)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243)疟疾 (245)与传染性病原体相关的恶性肿瘤 (254)I.肝细胞癌 (254)II. 伯基特淋巴瘤 (255)III. 鼻咽癌 (255)IV. 可能与EBV相关的恶性肿瘤 (256)A.何杰金病 (256)B. 非何杰金淋巴瘤 (256)V. KAPOSI SARCOMA 卡波济肉瘤 (257)VI. 淋巴组织恶性肿瘤 (257)VII. 子宫颈癌 (258)麻疹 (259)类鼻疽 (263)鼻疽264脑膜炎 (265)I. 病毒性脑膜炎 (265)II.细菌性脑膜炎 (266)II. A. 脑膜炎球菌感染 (266)II. B. 嗜血杆菌脑膜炎 (270)II. C. 肺炎球菌脑膜炎 (271)II. D. 新生儿脑膜炎 (272)传染性软疣 (27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76)流行性腮腺炎 (278)流行性肌痛 (280)足分支菌病 (282)耐格里阿米巴病和棘阿米巴病菌 (284)诺卡菌病 (286)盘尾丝虫病 (288)口疮病毒病 (291)巴西芽生菌病,类球孢子菌病 (293)肺吸虫病 (295)虱病和阴虱病 (297)百日咳 (299)副百日咳 (299)品他病 (303)鼠疫(黑死病) (305)肺炎 (309)I.肺炎球菌肺炎 (309)II. 支原体肺炎 (311)III. 肺囊虫肺炎 (313)IV.衣原体肺炎 (314)IV.A 沙眼衣原体引起的肺炎 (314)IV.B. 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 (315)其他肺炎 (317)急性脊髓灰质炎 (318)鹦鹉热 (322)Q热 (324)狂犬病 (327)鼠咬热 (333)I.链杆菌病 (333)II.螺菌病 (334)回归热 (335)急性呼吸道病毒病 (337)I. 急性病毒性鼻炎---普通感冒 (337)II. 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 (338)蜱传立克次体病 (341)I. 落矶山斑点热 (341)II. 南欧斑疹热 (342)III. 非洲蜱咬热 (343)IV.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 (344)V.北亚蜱传热 (344)VI. 立克次体痘 (345)风疹 (346)先天性风疹 (346)沙门氏菌病 (349)疥疮 (352)血吸虫病 (354)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357)志贺氏菌病 (361)天花 (364)牛痘疫苗 (365)猴痘365孢子丝菌病 (367)葡萄球菌病 (369)I. 社区葡萄球菌疾病 (369)II. 医院婴儿室发生的葡萄球菌疾病 (371)III.医院内、外科病房的葡萄球菌病 (373)IV.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374)A组链球菌(β溶血型链球菌)病 (376)新生儿B组链球菌败血症 (380)链球菌导致的幼儿龋齿 (380)粪类圆线虫病 (382)梅毒 (384)I.性病梅毒 (384)II.非性病地方性梅毒 (387)绦虫病 (389)亚洲绦虫病 (391)破伤风 (392)新生儿破伤风 (394)弓蛔虫病 (396)颚口线虫病 (397)皮肤幼虫移行症 (397)弓形体病 (399)先天性弓形体病 (399)沙眼 (401)战壕热 (403)旋毛虫病 (405)滴虫病 (407)鞭虫病 (409)锥虫病 (411)I. 非洲锥虫病 (411)II. 美洲锥虫病 (413)结核病 (416)其他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 (421)土拉菌病 (424)伤寒 (427)副伤寒 (427)斑疹伤寒 (431)Ⅰ.流行性虱型斑疹伤寒 (431)II. 地方性蚤型斑疹伤寒 (432)III. 恙虫病 (434)病毒性疣 (436)雅司病 (438)黄热病 (440)耶尔森菌病 (443)接合菌病 (446)毛霉菌感染 (446)虫霉菌感染 (447)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ICD-9 042-044, 279.5;ICD-10 B20-B24 (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 infection, AIDS)1. 基本特征1981年,流行病学家针对成人发生的不明原因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聚集性病例,首次使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术语。
传染病防控手册
传染病防控手册一、引言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并引起疾病的疾病。
它们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制定一份科学、系统的传染病防控手册至关重要。
本手册将为您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您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1.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传染性、致病性和传播性。
传染性是指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致病性是指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传播性是指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能力。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水源传播和食物传播。
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关键。
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 个人防护措施(1)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或场所后。
(2)正确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的地方,佩戴医用口罩可以有效阻止飞沫传播。
(3)保持良好的通风:保持室内通风,开窗换气,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
(4)避免室内人员过于拥挤:减少人员密集场所,保持室内人员适度距离,降低传播风险。
2. 社区预防控制措施(1)早期发现和有效隔离:对于有传染病症状的个体,应尽早就医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他人。
(2)加强病原体监测和溯源: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3)健康教育和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提供有关传染病的科学知识,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
3.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1)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2)安全饮用水源:保证水源的安全和可靠性,防止水源污染引发传染病的发生。
(3)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四、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理1. 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步骤(1)迅速组织应急响应:及时成立疫情应急指挥部,调动各方资源,迅速响应,制定应对措施。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手册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手册
目录
1. 介绍
2.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3. 传染病的控制方法
4. 总结
1. 介绍
本手册旨在提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以确保个人和社区的健康与安全。
2.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在预防传染病方面,以下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 手卫生: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或酒精洗手液。
- 正确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或居住环境不良的场所,佩戴口罩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 接种疫苗:根据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建议接种适当的疫苗。
- 健康饮食:保持平衡的饮食惯,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营养素,增强免疫力。
- 规律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
生风险。
3. 传染病的控制方法
传染病的控制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
以下
是传染病控制的一些方法:
- 快速诊断:通过快速检测方法或实验室检测尽早确定传染病
的存在。
- 隔离措施:对感染者进行隔离,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 联络追踪:寻找和管理与感染者有接触的人,以控制传染病
的传播链。
- 卫生防护:加强环境卫生措施,包括清洁和消毒。
- 信息宣传:传播准确的相关信息和指导,提高人们对传染病
的认识,并促进预防措施的采取。
4. 总结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我们维护个人和社区健康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惯、接种疫苗、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学校传染病防控手册
学校传染病防控手册.doc学校传染病防控手册目的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校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
它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指导方针和建议,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重要原则在制定和实施传染病防控措施时,请遵循以下重要原则:1. 预防为主:重点应放在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而非治疗措施。
预防为主:重点应放在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而非治疗措施。
2. 科学依据:所有措施都应基于可靠的科学研究和专业建议。
科学依据:所有措施都应基于可靠的科学研究和专业建议。
3. 学生参与:学生是防控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遵守相关规定。
学生参与:学生是防控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遵守相关规定。
4. 灵活性:根据疫情变化和专业建议,随时调整和更新防控策略。
灵活性:根据疫情变化和专业建议,随时调整和更新防控策略。
传染病防控措施卫生宣教1. 提供宣传教育材料:制作并分发宣传册、海报等材料,以传达正确的卫生常识和防控方法。
2. 组织宣传活动:开展卫生宣传讲座、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师生对传染病防控的意识。
3. 定期培训教职员工:提供卫生知识培训,教授正确的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等卫生惯。
环境清洁1. 加强日常清洁工作:定期清洁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等,并确保卫生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增加通风频率:保持教室及其他室内场所良好的通风,减少病毒和细菌滞留时间。
3. 定期消毒:加强对共用物品、公共设施、餐具等进行定期消毒。
疫情监测1. 监测学生健康情况:要求学生填写健康状况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2. 提供就医指导:提供学生就医指南,引导学生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密切关注疫情:及时获取本地和全国疫情动态,做好信息收集和分享工作。
传染病防控应急措施1. 制定疫情应急预案:根据疫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确保相关人员熟悉预案内容和操作流程。
2. 提供紧急联系方式:设立紧急联系热线,为学生、教职员工提供及时的咨询和报告渠道。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手册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手册
目标
本手册旨在帮助幼儿园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策略,以保障幼
儿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预防
-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幼儿健康检查,确保发现传染病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 增强幼儿个人卫生意识,教育幼儿正确洗手、咳嗽和打喷嚏
的方法。
- 定期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
表面。
- 幼儿园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幼儿身体状况,发
现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控制
- 幼儿园应制定传染病控制策略,包括病例报告和隔离措施。
- 对于有传染病症状的幼儿,应立即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
- 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监测,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如关闭幼儿园或暂停相关活动。
- 幼儿园应与当地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制定传染病控制方案,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紧急情况处理
- 幼儿园应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紧急演练,确保教职员工熟悉应急措施。
- 在紧急情况下,幼儿园应迅速组织幼儿疏散,并与家长保持联系,确保幼儿的安全。
本手册旨在提供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基本指导,具体情况和策略应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第一章传染病的根本知识一、何谓传染病〔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
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1、病原体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2、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1〕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爆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
〔2〕地方性。
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
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
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4.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感染。
二、何为法定传染病传染病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康与平安,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例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
传染病防控手册
传染病防控手册“疫情来临,防控先行。
”在人类发展史上,传染病作为一个长久存在的问题,针对它们的防控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传染病的定义入手,简述传染病的分类及特点,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实用高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以期为广大群众和卫生机构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接触、飞沫、血液等途径传播的疾病,可通过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易反复发作,传播范围广等特点。
为了控制和治疗传染病,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二、传染病的分类及特点按照病原体的不同分类,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其中,病毒性传染病是最为多见的一种。
细菌性传染病:如霍乱、炭疽、疟疾、伤寒、鼠疫等。
多数细菌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及迅速发展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要采用杀菌、消毒、隔离等方法。
病毒性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肺炎、艾滋病、登革热等。
多数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而且隐蔽性强,常以隐性传播为主,容易引起全民范围的爆发疫情。
目前,控制病毒性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是治疗和预防,例如开发疫苗、隔离治疗、个人防护等。
真菌性传染病:如念珠菌病、皮肤病、肺结核等。
真菌性传染病需要在环境上营造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严重侵犯机体免疫力。
要有效控制真菌性传染病的传播,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寄生虫性传染病:如血吸虫病、钩虫病、脑包虫病等。
寄生虫生命活动依赖于人或动物寄主,寄生虫病种多,寄生虫的传染途径也多样。
要避免寄生虫病的发生,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合理使用药物,以及厕所卫生的保持等方面。
三、传染病的防控措施1. 科学防疫:卫生部门应及时了解病情,配合其他社会机构建立科学的防疫措施,并负责监测、报告和处置传染病事件。
2. 个人防护:个人必须树立科学洗手、穿戴口罩等防范病毒的意识,注意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保持嘴唇湿润、饮食健康等。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手册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手册1. 前言本手册旨在指导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家长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
通过遵循本手册中的建议,我们可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2. 传染病预防措施2.1 手卫生- 工作人员和幼儿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接触嘴巴、鼻子或眼睛之后。
- 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钟,并确保洗净双手的所有部位。
- 如果无法使用肥皂和水,可以使用酒精洗手液代替。
2.2 咳嗽和打喷嚏礼仪- 幼儿和工作人员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阻止飞沫传播。
- 确保儿童和工作人员随时可以获得纸巾或纸巾盒。
2.3 定期通风- 幼儿园室内空气应保持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
2.4 清洁和消毒- 幼儿园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桌子、玩具、门把手等。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2.5 病情筛查- 幼儿园应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筛查,包括测量体温和观察是否有传染病症状。
- 如果发现儿童有传染病症状,应立即通知家长并请其带孩子就医。
3. 传染病控制措施3.1 发病儿童的隔离- 如果有儿童出现传染病症状,幼儿园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
- 隔离的时间应根据具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传染性而定。
3.2 家长和工作人员的配合- 家长应及时通知幼儿园如果他们的孩子患上了传染病,以便幼儿园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 工作人员应向家长提供相关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并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3.3 传染病情况的报告- 幼儿园应及时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传染病情况,以便他们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查和控制。
4. 总结本手册提供了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措施,包括手卫生、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定期通风、清洁和消毒、病情筛查、发病儿童的隔离、家长和工作人员的配合以及传染病情况的报告。
通过全面实施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放线菌病 (6)阿米巴病 (8)管圆线虫病 (11)腹部管圆线虫病 (12)肠道管圆线虫病 (12)异尖线虫病 (13)炭疽 (15)西半球沙粒病毒出血热 (18)节肢动物源性病毒病 (20)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关节炎和皮疹 (25)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 (27)Ⅰ.蚊传病毒性脑炎 (27)Ⅱ. 蜱传病毒性脑炎 (29)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热 (32)Ⅰ. 蚊传和蠓传病毒热 (32)Ⅰ.A.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病 (32)Ⅰ.B. 其他蚊传和蠓传热 (33)Ⅱ. 蜱传病毒热 (35)III. 白蛉叮咬病毒热 (36)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出血热 (39)I. 蚊传疾病 (39)II. 蜱传疾病 (39)II.A.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39)II.B. 鄂木斯克出血热 (40)蛔虫病 (42)曲霉病 (44)巴贝虫病 (46)小袋纤毛虫病 (48)巴尔通体病 (50)芽生菌病 (52)肉毒杆菌中毒 (54)布鲁氏菌病 (58)布路里溃疡 (60)弯曲菌肠炎 (62)念珠菌病 (64)毛细线虫病 (66)Ⅰ. 菲律宾毛细线虫病 (66)Ⅱ. 肝毛细线虫病 (67)Ⅲ. 肺毛细线虫病 (68)猫抓病 (69)软下疳 (71)水痘∕带状疱疹 (73)衣原体感染 (76)衣原体生殖器感染 (76)非淋球菌性和非特异性尿道炎 (77)霍乱和其他弧菌病 (79)Ⅰ. 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群 (79)II. 非O1和非O139型霍乱弧菌血清群 (83)Ⅲ. 副溶血性弧菌肠炎 (85)Ⅳ. 创伤弧菌感染 (86)Ⅴ.其他弧菌感染 (87)着色霉菌病 (88)支睾吸虫病 (90)后睾吸虫病 (91)球孢子菌病 (92)结膜炎∕角膜炎 (94)Ⅰ.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94)II. 腺病毒性角结膜炎 (95)III.腺病毒出血性结膜炎 (97)肠病毒出血性结膜炎 (97)IV. 衣原体结膜炎 (98)柯萨奇(肠道)病毒病 (101)I.A. 肠病毒水泡性咽炎 (101)I.B. 肠病毒发疹性水泡口炎 (101)I.C. 肠病毒淋巴结咽炎 (101)II. 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102)隐球菌病 (104)隐孢子虫病 (106)圆孢子虫引起的腹泻 (107)巨细胞病毒病 (109)传染性巨细胞病毒病 (109)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09)登革热 (112)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113)皮真菌病 (116)I.须癣和头癣 (116)II. 股癣和体癣 (118)III.脚癣 (119)IV. 皮肤真菌甲癣 (120)急性腹泻 (122)大肠埃希菌属腹泻 (123)I. 肠出血性菌株引起的腹泻 (123)II. 产肠毒素性菌株引起的腹泻 (125)III. 肠侵袭性菌株引起的腹泻 (126)IV. 肠致病性菌株引起的腹泻 (127)V. 肠聚集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128)VI.广泛性粘附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129)白喉 (130)裂头绦虫病 (133)麦地那龙线虫病 (135)埃博拉-马尔堡病毒病 (137)包虫病 (139)I. 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包虫病 (139)Ⅱ. 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棘球蚴病 (140)Ⅲ. 福氏和少节棘球绦虫引起的棘球蚴病 (141)埃利希体病 (142)亚急性海绵样脑病 (143)I. 克雅氏病 (144)II.库鲁病 (146)蛲虫病 (147)传染性红斑/人类细小病毒感染 (149)幼儿急疹 (151)肝片吸虫病 (153)姜片吸虫病 (155)丝虫病 (157)恶丝虫病 (159)人类中其他产生微丝蚴的线虫 (160)食物中毒 (161)I.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61)II.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163)III.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164)IV.青花鱼中毒 (164)V.雪卡毒素(拉美鱼肉毒)中毒 (165)VI.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165)VII.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 (166)VIII.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 (166)IX.失忆性贝类中毒 (166)X.河豚中毒(河豚毒素) (166)XI.AZASPIRACID 中毒 (167)幽门螺杆菌胃炎 (168)急性病毒性胃肠炎 (170)I. 轮状病毒性肠炎 (170)II.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 (171)贾第鞭毛虫病 (174)淋球菌感染 (176)I.淋球菌感染 (176)II.淋球菌性结膜炎(新生儿) (178)性病肉芽肿 (180)汉坦病毒病 (182)I.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182)II.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84)亨德拉和尼巴病毒病 (186)病毒性肝炎 (188)I.甲型病毒性肝炎 (188)II.乙型病毒性肝炎 (191)III.丙型病毒性肝炎 (196)IV.丁型病毒性肝炎 (197)V. 戊型病毒性肝炎 (199)单纯疱疹 (202)猕猴疱疹病毒I型脑膜脑炎 (204)组织胞浆菌病 (205)I.变形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205)II. 杜波依斯组织胞浆菌病 (207)钩虫病 (208)膜壳绦虫病 (210)I.微小膜壳绦虫病 (210)II. 缩小膜壳绦虫病 (211)III.复孔绦虫病 (211)流行性感冒 (213)川崎病 (217)拉沙热 (219)军团菌病 (221)利什曼病 (223)I.皮肤和黏膜利什曼病 (223)II.内脏利什曼病 (225)麻风病 (228)钩端螺旋体病 (231)李斯特菌病 (234)罗阿丝虫病 (236)莱姆病 (238)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241)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243)疟疾 (245)与传染性病原体相关的恶性肿瘤 (254)I.肝细胞癌 (254)II. 伯基特淋巴瘤 (255)III. 鼻咽癌 (255)IV. 可能与EBV相关的恶性肿瘤 (256)A.何杰金病 (256)B. 非何杰金淋巴瘤 (256)V. KAPOSI SARCOMA 卡波济肉瘤 (257)VI. 淋巴组织恶性肿瘤 (257)VII. 子宫颈癌 (258)麻疹 (259)类鼻疽 (263)鼻疽264脑膜炎 (265)I. 病毒性脑膜炎 (265)II.细菌性脑膜炎 (266)II. A. 脑膜炎球菌感染 (266)II. B. 嗜血杆菌脑膜炎 (270)II. C. 肺炎球菌脑膜炎 (271)II. D. 新生儿脑膜炎 (272)传染性软疣 (27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76)流行性腮腺炎 (278)流行性肌痛 (280)足分支菌病 (282)耐格里阿米巴病和棘阿米巴病菌 (284)诺卡菌病 (286)盘尾丝虫病 (288)口疮病毒病 (291)巴西芽生菌病,类球孢子菌病 (293)肺吸虫病 (295)虱病和阴虱病 (297)百日咳 (299)副百日咳 (299)品他病 (303)鼠疫(黑死病) (305)肺炎 (309)I.肺炎球菌肺炎 (309)II. 支原体肺炎 (311)III. 肺囊虫肺炎 (313)IV.衣原体肺炎 (314)IV.A 沙眼衣原体引起的肺炎 (314)IV.B. 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 (315)其他肺炎 (317)急性脊髓灰质炎 (318)鹦鹉热 (322)Q热 (324)狂犬病 (327)鼠咬热 (333)I.链杆菌病 (333)II.螺菌病 (334)回归热 (335)急性呼吸道病毒病 (337)I. 急性病毒性鼻炎---普通感冒 (337)II. 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 (338)蜱传立克次体病 (341)I. 落矶山斑点热 (341)II. 南欧斑疹热 (342)III. 非洲蜱咬热 (343)IV.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 (344)V.北亚蜱传热 (344)VI. 立克次体痘 (345)风疹 (346)先天性风疹 (346)沙门氏菌病 (349)疥疮 (352)血吸虫病 (354)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357)志贺氏菌病 (361)天花 (364)牛痘疫苗 (365)猴痘365孢子丝菌病 (367)葡萄球菌病 (369)I. 社区葡萄球菌疾病 (369)II. 医院婴儿室发生的葡萄球菌疾病 (371)III.医院内、外科病房的葡萄球菌病 (373)IV.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374)A组链球菌(β溶血型链球菌)病 (376)新生儿B组链球菌败血症 (380)链球菌导致的幼儿龋齿 (380)粪类圆线虫病 (382)梅毒 (384)I.性病梅毒 (384)II.非性病地方性梅毒 (387)绦虫病 (389)亚洲绦虫病 (391)破伤风 (392)新生儿破伤风 (394)弓蛔虫病 (396)颚口线虫病 (397)皮肤幼虫移行症 (397)弓形体病 (399)先天性弓形体病 (399)沙眼 (401)战壕热 (403)旋毛虫病 (405)滴虫病 (407)鞭虫病 (409)锥虫病 (411)I. 非洲锥虫病 (411)II. 美洲锥虫病 (413)结核病 (416)其他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 (421)土拉菌病 (424)伤寒 (427)副伤寒 (427)斑疹伤寒 (431)Ⅰ.流行性虱型斑疹伤寒 (431)II. 地方性蚤型斑疹伤寒 (432)III. 恙虫病 (434)病毒性疣 (436)雅司病 (438)黄热病 (440)耶尔森菌病 (443)接合菌病 (446)毛霉菌感染 (446)虫霉菌感染 (447)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ICD-9 042-044, 279.5;ICD-10 B20-B24 (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 infection, AIDS)1. 基本特征1981年,流行病学家针对成人发生的不明原因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聚集性病例,首次使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术语。
随后证实,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晚期临床阶段。
HIV 感染后数周至数月内,多数人出现急性、自限性单核细胞增多样疾病表现,持续1~2周,在未出现其他临床表现前的数月甚至数年内,感染可无症状或体征。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严重程度或肿瘤与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程度直接相关。
早期(1982年)AIDS病例定义规定12种以上的机会性感染和几种肿瘤作为潜在免疫缺陷的特异性指征疾病。
在排除其他疾病后,经标准组织学和/或培养技术检测,确定AIDS的监测病例。
1987年,病例定义被扩展,包括了其他指征性疾病,对有HIV感染实验室证据的,可作为初步诊断病例。
1993年,修订的AIDS监测定义包括了更多的指征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