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篇
伤寒论少阴病篇七版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 汤。
❖ 提要:突出少阴温法运用
❖ 分析: “脉沉者
•本条据脉论证提出急温之的临床意义。 •脉沉者,沉微也 •以脉不沉到沉为肾阳急骤衰退
急温之” •以沉脉示四逆吐利等证必接踵而至
(要点、 •见微知箸,治中有防,防患于未然
难点) 2020/3/30
伤寒论
13
❖ 治法 急救回阳—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与姜附汤合方) 姜附—助阳胜寒 甘草干姜—温养阳气
2020/3/30
伤寒论
18
原文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原文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 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主水,元阴元阳
寄偶其中
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奉,水火
相济,心肾相交,阴阳平行。诚然心主血脉,
血液须胃气化生,肾藏精亦赖后天脾胃化生精
微滋养和补充;肾主水亦须脾运化协助及能发
挥其各自的正常生理功能。
2020/3/30
伤寒论
3
二、少阴的病理
风寒直中少阴 太阳、太阴误治
心肾两虚 阴阳气血
脉微细 但欲寐
2020/3/30
伤寒论
5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提要:述少阴病提纲证
❖ 分析:
脉微—阳气虚衰无力推动
脉细—阴血不足,脉道不充
定义: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思维意识
欲寐
障碍
2020/3/30 机理:心肾阳虚,伤寒精论 气俱衰,神失所养。6
❖ 启发:
脉微细但欲寐足以揭示心肾两虚,阴阳气 血不足,故作为少阴病的提纲证。
中医药伤寒论 少阴病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 阴 亡 阳 的 格 阳 证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内外—通脉四逆汤 方义:于四逆汤倍干姜量并加重附子以大剂 回阳救逆急驱内寒以救将竭之阳气。方后加 减法,为仲师实践经验,加以细读。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 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原本无汗故云:“反”。 分析: 故云“亡阳也”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 寒肢厥下利脉微等一派虚寒证基础上乃可辨 为亡阳证。
三、少阴病治禁 原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 发汗。 原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提要:少阴病治禁 分析: 以脉细沉数示少阴热化证禁汗 以脉微示少阴阳虚阴盛禁汗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 汤。 提要:突出少阴温法运用 •本条据脉论证提出急温之的临床意义。 分析: •脉沉者,沉微也 “脉沉者 •以脉不沉到沉为肾阳急骤衰退 急温之” •以沉脉示四逆吐利等证必接踵而至 (要点、 •见微知箸,治中有防,防患于未然 难点)
原文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原文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 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 分析:
下利 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下利 少阴亡 白 阳之戴 通 脉微 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中 汤 结合317条“面赤”—戴阳特征 阳证 下利不止—承上而来示阳伤阴亦伤 阳亡阴竭危重证 上方加人尿猪胆汁 厥逆—阳亡四未失温 一有反佐作用 无脉—从脉微欲绝而来,阴液将竭 二有益阴作用
少阴病篇
少阴病篇1、麻黄细辛附子汤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2、麻黄附子甘草汤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3、干姜附子汤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4、四逆汤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
当温之,宜四逆汤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
四逆汤主之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5、四逆加人参汤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6、茯苓四逆汤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7、当归四逆汤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8、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9、白通汤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伤寒六经求真》:第六编:少阴篇第一章:少阴病概说
《伤寒六经求真》:第六编:少阴篇第一章:少阴病概说郭生白本能学堂今天第六编:少阴篇第一章:少阴病概说少阴病理阶段是伤寒表病位的阴性病理过程。
少阴与太阳是伤寒邪在表部位依据器官功能盛衰与体液盈亏而分化的两种过程。
因此少阴与太阳有着因器官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的机理。
然而,对少阴的病位,历代医家多据《素问·皮部论》“阳主外,阴主内”的理论而认定少阴病为里病。
同时又据阴阳离合论解释少阴为枢。
数百年来,这个“少阴主里,”少阴为枢”一直被认为少阴病理部位,尽管与伤寒少阴病理不符,但却从不曾有人提出异议。
《素问·阴阳离合论》,乃是以阴阳对立、统一法则与阴阳消长变化的原理,来对天地、四时寒暑及人体生理功能的解释。
它将人体前后、上下、内外之部位,按阴阳消长变化的原理,分为三阴三阳六经部位。
并又以开、阖、枢来说明它的生理特性和互相关系。
但阴阳离合论之六经与伤寒六经名同而实异。
二者是不同质的两种东西。
在古代,阴阳是作为对立、统一的哲学概念而使用的。
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是用来表示在对立统一过程中阴阳消长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东西。
这些概念在各个科学领域中被广泛的使用着。
所以,六经在不同领域包含着不同的内容。
比如:在经络学说中,六经被用来表示气血运动的通路,及其相互联系的整体。
再如脏腑也用六经来说明它们的阴阳、表里关系的相对性和同一性。
脏因“藏精气而不泄”为阴;心、肺、心包在上为手三阴;肝、脾、肾在下为足三阴。
腑因“传化物而不藏为阳;小肠、大肠、三焦与手三阴各为表里,所以为手三阳;胆,胃、膀胱与足三阴各为表里,所以为足三阳;手足三阴三阳又相互联系为一个整体。
又如“六微旨大论”以六经说明天之六气的对立统一过程中,阳阳消长变化对自然界的影响。
再如热病论以六经为热病发展过程中依次传变的六个阶段。
显然,六经是作为一个阴阳消长变化、相互联系的哲学观念来使用的;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有不同含义。
阴阳离合论的六经、经络的六经,以及脏腑、气运、热病论等之六经,虽然都使用了同一个六经,但它所表明的内容是各自特殊的。
最新【中医与中药学】少阴病篇(七版ppt课件
❖ 提要:突出少阴温法运用
❖ 分析: “脉沉者
•本条据脉论证提出急温之的临床意义。 •脉沉者,沉微也
•以脉不沉到沉为肾阳急骤衰退
急温之” •以沉脉示四逆吐利等证必接踵而至
(要点、 •见微知箸,治中有防,防患于未然
难点)
❖ 治法 急救回阳—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与姜附汤合方) 姜附—助阳胜寒 甘草干姜—温养阳气
三、少阴病治禁 原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
发汗。 原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 提要:少阴病治禁 ❖ 分析:
以脉细沉数示少阴热化证禁汗 以脉微示少阴阳虚阴盛禁汗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 汤。
【中医与中药学】少阴病篇 (七版)
概说
一、少阴生理 ❖ 少阴之气:心、肾、脾、胃及其相应经脉功
能综合体现。 ❖ 心肾为少阴之脏,以肾为主。特别是肾阳虚
为主,乃能主持气血运行、水液输布,及精 神意识活动功能。
❖ 启发:
脉微细但欲寐足以揭示心肾两虚,阴阳气 血不足,故作为少阴病的提纲证。
微细脉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俱见。与177条 结代脉同理,此处是仲景以脉揭示少阴的 病机而已。
❖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
❖ 分析:
下利 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下利 少阴亡 白
脉微 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中 阳之戴 结合317条“面赤”—戴阳特征阳证
通 汤
下利不止—承上而来示阳伤阴亦伤
阳亡阴竭危重证 上方加人尿猪胆汁
厥逆—阳亡四未失温
一有反佐作用
无脉—从脉微欲绝而来,阴液将竭 二有益阴作用
少阴病和阳明病
少阴病和阳明病能量为阳的排病有三种,在表是太阳病,在里是阳明病,在半表半里是少阳病;能量为阴的排病,在表是少阴病,在里是太阴病,在半表半里是厥阴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阴病和阳明病。
一、少阴病少阴病的排病位置在表,能量是阴,是表阴证。
少阴病的典型证是脉微细,人白天困老是想睡觉。
老人有时有这个现象,大家在一起聊天或者看电视,老人就睡着了,问他怎么睡了,他还说我没睡。
白天坐着就睡着了,这是身体的气血很不足,脉也很弱,细细的,身体就会选择休眠来减少消耗,本质上来说是能量不足了。
少阴病的代表方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包括麻黄、炮附子和炙甘草。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的病人表不解,能量为阴,津液不足,于是用麻黄打开毛孔,能量不足就用炮附子,炙甘草补充津液。
如果身体气血不足的人感冒了,流鼻涕打喷嚏,但是脉微细,白天困倦老想睡觉,或者发烧或者不发烧,就可以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病是能量为阴病位在表,太阳病是能量为阳病位在表。
太阳病如果津液不足,用姜草枣来建中补津液,而太阴病就需要用附子来补充能量才可以。
麻黄汤证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的区别就是能量的不同。
二、阳明病如果能量为阳,病位在里,里阳证,就是阳明病。
阳明病的代表方有白虎汤和大承气汤。
白虎汤证的表现是心烦、口渴、大汗出、脉洪大。
心烦是因为里有热,热的一直出大汗,身体的津液也不足了,脉洪大有力。
白虎汤证的大局是里有热、津液不足,白虎汤里面有粳米、知母、甘草和生石膏。
生石膏性微寒清热,炙甘草补津液,粳米煮熟后的米汤也补津液,知母阴润也补津液。
因为里有热,不能用天花粉、麦冬、熟地黄来滋阴,如果用了会火上浇油。
知母阴润不滋腻,可以在里热时来滋阴补津液。
如果病人大烦渴,可以加人参,就是白虎加人参汤。
如果病人里热继续加重,肠胃里面津液也消耗到很少了,大便无法排出,形成燥屎,人发热厉害,烧的说胡话,怕热汗出,甚至捻衣摸床,腹诊时腹部按痛、有硬块,甚至拒按,这个时候要帮助身体把燥屎排出去,就要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2)
等) 无里证——无下利清谷,四肢厥逆等证——虚寒尚
不太甚
少阴病兼变证
病机:少阴阳虚兼表证(太少两感) 治法:温经解表 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病兼变证
阳虚感冒 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 血管性头痛(冷风头痛,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川芎)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芍药
阴虚有热,水气不利的证治
少阴热化证
下利——水气不利,泌别失职,偏于大肠。 (少阴病下利,阳虚寒盛者多,但也有阴虚 有热,水气不利者)
咳和呕——水气上逆,犯肺则咳,犯胃则呕 渴——气不化津,津不上承;阴虚有热 心烦不得眠——阴虚,热扰心神
少阴热化证
病机:阴虚水热互结 治则:育阴清热利水 方药:猪苓汤 鉴别:黄连阿胶汤证(心烦/不得眠)
少阴三急下: 是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如沈尧封提出“此非真
少阴也,以其见证但欲寐,故不得称少阴也。” (《伤寒论读》) 是脏邪传府,乃少阴传入阳明 少阴三急下证实际就是阳明病。如陆渊雷说:“少 阴病用大承气汤急下者三条,其病皆是阳明病,盖 亦热论家之旧文,故称少阴耳。”《伤寒论今释》
少阴病兼变证
咳而下利: • 寒化,从阴化寒——阳虚兼水气,治宜温肾阳利水
气之真武汤。 • 热化,从阳化热——阴虚有热,水气内停,治宜滋
阴清热利水之猪苓汤。
少阴病兼变证
强责少阴汗: 谵语——心阴伤而心神浮越。 小便必难——肾阴伤而水道不利。
少阴病兼变证
[原文]:少阴病,但厥 无汗,而强发之, 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出口鼻, 或出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294)
少阴病(1)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加减法: • 面赤——加葱白,通阳下达;(以此解释白通汤证
有面赤) • 腹痛——加芍药,活血和络; • 干呕——加生姜,和胃降逆; • 咽痛——加桔梗,利咽开结; • 利止脉不出——加人参,益气生津,固脱复脉。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 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4)
[原文]*: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 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本证与太阳伤寒的鉴别。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背恶寒,手足寒——阳虚不能温煦(背为阳之府, 背部恶寒是阳气衰,阴气盛的征象。四肢为诸阳之 末,阳虚不达四肢,所以手足寒)
以敛肺气; 小便利——去茯苓,不需利水; 下利甚——去芍药之苦泄,加干姜以温中(理中或者
四逆); 呕——加重生姜用量,温胃散水以降逆气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临床运用: 耳原性眩晕,美尼尔氏病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用参芪真武汤
心衰早期或轻度阶段,临床伤多表现为上焦少阴 心气虚与心阳虚症侯,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深入下焦, 呈少阴肾气虚、肾阳虚的症侯。心衰的程度与阳气虚成 正比,早期阳气虚较轻,后期阳气虚较重。
《伤寒学》 少阴病篇
伤寒论教研室 方剑锋
概论 – 少阴的生理
手少阴心—主血脉,又藏神明,为一身之大主 足少阴肾—主藏精,内寄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 心火下蛰于肾而使肾不寒,肾水上济于心而制心
火亢,心肾交通,水火相济,生化不息,从而保 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少阴又与太阳相表里, 两者互依为用。
《少阴病篇七版》课件
发生有重要影响。
3
阴阳失调 ⚖️
阴阳失衡是少阴病的核
心病机。
证候特点
寒热错杂
少阴病可以表现为体内寒热错杂的症状。
脏腑受累
疾病可以波及多个脏腑器官,导致复杂的证候。
阴阳消长
阴阳之间的相互消长是少阴病的重要特点。
辨证要点
舌诊
脉诊
问诊
观察舌苔、舌质颜色和形态,
根据脉搏的节律、强度和变
持续观察和评估食疗和穴位治疗的疗效,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要点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少阴病的发生。
注意事项
避免暴饮暴食、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身心健康。
结束语
《少阴病篇七版》是探索中医学的宝贵资料,希望这份课件能帮助您更好地
理解和治疗少阴病相关疾病。
药物治疗
基本方剂
常用药物及其特点
《少阴病篇七版》中介绍了多种基本方剂,用于
熟悉常用药物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选择。
治疗少阴病的不同证候。
食疗与穴位治疗
1
食疗要点
采用特定的食物和食疗方法,帮助调理身体,促进病情好转。
2
穴位治疗
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改善疾病症状。
3
有效性评估
《少阴病篇七版》PPT课
件
欢迎来到《少阴病篇七版》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传统中医的宝贵知识,
了解少阴病的起源和发展。
简介
《少阴病篇七版。
病因病机
1
邪气侵袭
不同的邪气侵袭可以导
致不同类型的少阴病。
2
内外因素交互影响
外界环境和个体内部的
伤寒论少阴病篇七版
一、少阴生理 少阴之气:心、肾、脾、胃及其相应经脉功能
综合表达。 心肾为少阴之脏,以肾为主。特别是肾阳虚为
主,乃能主持气血运行、水液输布,及精神 意识活动功能。
2024/2/7
1
第二页,共五十四页。
主血脉
心
藏神
藏精化气
肾
人体阴阳气血之根本
主水,元阴元阳
寄偶其中
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奉,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阴阳平行。诚然心主血脉,血液须胃气 化生,肾藏精亦赖后天脾胃化生精微滋养和补充; 肾主水亦须脾运化协助及能发挥其各自的正常生理 功能。
2024/2/7
9
第十页,共五十四页。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 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分析: 原本无汗故云:“反〞。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故云“亡阳也〞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寒
真武汤证
附子温补元阳
阴盛阳气外越以姜附相配
急救回阳
2024/2/7
27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四页。
原文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 主之。
原文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 之。
提要: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证治
分析:
下利—阳虚不固应完谷不化,味不臭
2024/2/7
23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四页。
恶寒身痛骨痛
麻黄汤证:脉浮不治恶寒发热并见 新加汤证:脉迟,无寒热 桂枝附子汤证:脉浮虚而涩
少阴病篇(七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贾晓林
概说
一、少阴生理 少阴之气:心、肾、脾、胃及其相应经脉功 能综合体现。 心肾为少阴之脏,以肾为主。特别是肾阳虚 为主,乃能主持气血运行、水液输布,及精 神意识活动功能。
心 肾
主血脉
藏神 藏精化气
人体阴阳气血之根本
主水,元阴元阳 寄寓其中 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奉,水火 相济,心肾相交,阴阳平行。诚然心主血脉, 血液需胃气化生,肾藏精亦赖后天脾胃化生精 微滋养和补充;肾主水亦须脾运化协助才能发 挥其各自的正常生理功能。
或然证 面色赤 腹痛 干呕 咽痛 利止脉不出
病 理 阴盛格阳 虚阳上越 阳衰阴盛 气血凝滞 阴寒内盛 气逆犯胃 虚阳上扰 咽喉不利 阳气虚脱 阴液涸竭
方 药 加 减 加葱白以交通上下阳 气 去葱白加芍药以和络 止痛 加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去苦泄之芍药,加桔 梗以利咽喉 去桔梗,加人参以益 气生津固脱
二、少阴的病理 心肾两虚 脉微细 风寒直中少阴 —少阴病 但欲寐 太阳、太阴误治 阴阳气血 不足 三、少阴的证型 由于体质尤其阴阳盛衰及证候不同可分二 大证型。 阳虚兼表—麻附辛汤证 少阴寒化证 阳虚里寒证—四逆证、真武、附子证 阴虚火旺—黄连阿胶证 少阴热化证 阳气内郁—四逆散证
总而言之,不论阳气虚还是阴血不足均突 出一个“虚”字 四、治则 阳虚:扶阳 阴虚:育阴 五、预后:阳回得生,阳亡则死。阳气回复否 关键在于胃气存亡。
用葱白交通 上下阳气,不 附 用甘草免恋 子 邪 干 姜 重用姜附破 阴回阳,并用 甘草补中
原文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 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原文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 沉者,附子汤主之。 提要:少阴阳虚寒湿身痛证治 分析: 背恶寒—背为督脉循行之地阳虚寒凝督脉经气不利 手足寒—阳虚四末失温煦
《少阴病篇》
少阴病,口中和, 少阴病,口中和, 背恶寒,手足寒, 背恶寒,手足寒, 身体痛,骨节痛, 身体痛,骨节痛, 脉沉 除湿
附 温阳 子、 化气 白 行水 术、 茯 温经 苓、 扶阳, 扶阳, 芍 药 散寒
真武汤与五苓散证治鉴别表
证型 病机 肾阳虚 衰,不 能制水, 能制水, 水邪泛 溢 表邪入 里,膀 胱气化 失职, 失职, 水蓄膀 胱 主证 头眩、 头眩、身 动、 心下悸、 心下悸、振振 欲擗地; 欲擗地;或四 肢沉重疼痛, 肢沉重疼痛, 腹痛下利, 腹痛下利,小 便不利。 便不利。 治则 方药 同 异
白通加猪胆汁 汤证证治简表
白通汤与通脉四逆汤证治鉴别表
病机 同 异 格 阳 于 上 阴盛 阳衰, 阳衰, 阴阳 格拒 主证 同 异 以 面 赤 为 主 方药 同 异 用葱白宣通上下阳气, 用葱白宣通上下阳气,不用甘 恐留恋中焦, 草,恐留恋中焦,不利于上下 阳气交通
证型
治法 破阴回 阳,宣 能上下
真武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比较表: 真武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比较表:
证型
病机
主证
治则
方药 同 异
真武汤 证
头眩、 肾阳虚衰, 肾阳虚衰,不 头眩、身 动、 能制水, 心下悸、 能制水,水邪 心下悸、振振 泛溢 欲擗地;或四 欲擗地; 肢沉重疼痛, 肢沉重疼痛, 腹痛下利, 腹痛下利,小 便不利。 便不利。 脾阳虚经, 脾阳虚经,运 化换职, 化换职,水停 中焦 心下逆满, 心下逆满,气 上冲胸, 上冲胸,起则 头眩
苓桂术 甘汤证
芍药、生姜、 温阳化 芍药、生姜、 气行水 茯 附子 苓、 白 术、 桂枝、 桂枝、甘草 温阳健 脾,化 饮降逆
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比较表: 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比较表:
证型
《少阴病篇七》课件
寒战发热
患者体内出现寒邪,导致寒战和发热的表 现。
口苦咽干
口苦咽干是少阴病中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小便不利
患者可能出现小便不利、尿频或尿急等症 状。
心悸失眠
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和失眠等心理方面 的症状。
少阴病的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
通过选用中药配方,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少阴病的目的。
2
针灸疗法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针刺穴位,调理经络气血,改善少阴病患者的症状。
3
饮食疗法
通过合理安排饮食,摄入有益于治疗少阴病的食物,促进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少阴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少阴病可以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 复率。
2 体质
体质虚弱、阳气不足 等身体条件可能增加 患上少阴病的风险。
3 饮食习惯
食用寒凉食物、不均 衡的饮食等不良饮食 习惯可能诱发少阴病。
少阴病的分类
内伤少阴病
由内源性因素引起的少阴病,如情绪失调、 内脏功能紊乱等。
外感少阴病
由外源性因素引起的少阴病,如寒邪入侵、 气候变化等。
少阴病的症状和表现
《少阴病篇七》PPT课件
欢迎来到《少阴病篇七》PPT课件。本课程将探讨少阴病的定义、诊断方法、 发病原理、病因、分类以及症状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什么是少阴病?
少阴病是一种中医基本病名,它涵盖了多种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内寒外寒、 阴寒症状的一类疾病。
诊断少阴病的方法
1
问诊
2
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了解患者的
症状、病史等信息,以支持诊断少
阴病。
3
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观 特征,来帮助诊断少阴病。
少阴病篇背诵条文
少阴病篇背诵条文
展开全文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表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02.少阴病,得知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少阴病条文
伤寒少阴病条文
伤寒少阴病条文涉及到《伤寒杂病论》的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1.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3.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4.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5.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6.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7.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
虽烦下利,必自愈。
8.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9.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10.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11.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12.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
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13.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证-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少阴病证-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少阴病证,是指少阴心肾阳虚,虚寒内盛所表现出的全身性虚弱的一类临床证候。
少阴病证为六经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危险的阶段。
病至少阴,心肾机能衰减,抗病能力减弱,或从阴化寒或从阳化热,因而在临床上有寒化、热化两种不同证候。
1.少阴进化证
少阴进化证,是指心肾水火不济,病邪从水化寒,阴寒内盛而阳气衰弱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脉微欲绝,反不恶寒,甚至面赤。
【证候分析】阳虚失于温煦,故恶寒倦卧,四肢厥冷;阳气衰微,神气失养,故呈现“但欲寐”神情衰倦的状态;阳衰寒盛,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见脉微细;肾阳虚无力温运脾阳以助运化,故下利清谷;若阴寒极盛,将残阳格拒于上医学教`育网整理,则表现为阳浮于上的面赤“戴阳”假象。
2.少阴热化征
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病邪从火化热而伤阴,致阴虚阳亢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临床表现】心烦不寐,口燥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邪入少阴,从阳化热,热灼真阴,肾阴亏,心火亢,心肾不交,故出现心烦不寐;邪热伤津,津伤而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心火下移小肠,故小便短赤;阴伤热灼,内耗营阴,故舌红而脉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启发: 脉微细但欲寐足以揭示心肾两虚,阴阳气 血不足,故作为少阴病的提纲证。
微细脉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俱见。与177条 结代脉同理,此处是仲景以脉揭示少阴的 病机而已。
“欲寐”不论在寒化证或热化证均可见, 并非寒化证独有。
原文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 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 者,以下焦虚有寒 ,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三、少阴病治禁 原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
发汗。 原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 提要:少阴病治禁 ▪ 分析:
以脉细沉数 示少阴热化证禁汗
以脉微 少阴阳虚阴盛禁汗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 汤。
阴寒内盛 气逆犯胃 虚阳上扰 咽喉不利 阳气虚脱 阴液涸竭
方药加减
加葱白以交通上下阳 气 去葱白加芍药以和络 止痛
加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去苦泄之芍药,加桔 梗以利咽喉 去桔梗,加人参以益 气生津固脱
原文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原文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 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
▪ 分析:
下利 脉微
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 下利 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
中
结合317条“面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 分析:
脉阴阳俱紧 原本无汗故云:“反”。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亡阳也”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寒 肢厥下利脉微等一派虚寒证基础上乃可辨为亡 阳证。
太阴 下 不渴
虚 寒
重心在于脾虚,肾阳虚不甚
少阴 利 口渴 证 重心在肾阳虚,是肾为主,
属火衰阴盛之口渴
与热盛津伤口渴截然不同
本条文中“自利而渴”与“小便色白者”起 着二个层次(太阴与少阴之下利及热利与寒 利之辨)辨证意义。
也是本条辨证要点与难点。再结合原文中 “欲寐”则少阴虚寒证辨证无疑。
再言本条列为281提纲证之后,其义可明。 (复习概说中少阴生理)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贾晓林
概说
一、少阴生理 ▪ 少阴之气:心、肾、脾、胃及其相应经脉功
能综合体现。 ▪ 心肾为少阴之脏,以肾为主。特别是肾阳虚
为主,乃能主持气血运行、水液输布,及精 神意识活动功能。
主血脉 心
藏神
藏精化气
人体阴阳气血之根本
肾
主水,元阴元阳
寄寓其中
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奉,水火 相济,心肾相交,阴阳平行。诚然心主血脉, 血液需胃气化生,肾藏精亦赖后天脾胃化生精 微滋养和补充;肾主水亦须脾运化协助才能发 挥其各自的正常生理功能。
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
原文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
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 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 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 逆汤。
▪ 提要:述胸中寒实内阻与膈上有寒饮的辨证
与治疗宜忌。
不瓜
▪ 分析:
饮食入口即吐 心中温温欲吐 复不能吐
病初,手足寒 脉迟弦
结合166条胸中痞硬气上冲 胸不得息
若“膈上有 脾肾阳虚
寒饮干呕者”寒饮聚胸
寒痰阻 滞胸中
可 下 宜
吐
不宜吐下宜
四逆汤温之
蒂 散 也
▪ 启发: 仲景以欲吐不吐展开辨胸中寒痰阻滞胸膈 之实证与脾肾阳虚寒饮阻滞胸膈的辨证, 皆不可下,前者以瓜蒂散吐之,后者以四 逆汤温阳化饮。
324条展示仲景创立四逆汤又可治脾肾阳虚, 寒饮阻滞胸证,即四逆汤既可急救回阳亦 有温阳化饮之功。
▪ 提要:承281再述心肾两虚,肾阳虚的特征 ▪ 分析:
自利—肾阳虚衰 火不暖土
渴 —火衰 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属少阴”
欲吐不吐— 火衰寒邪犯胃
心烦— 心神失养 小便色白者—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
▪ 启发:
葛根芩连汤证
自利而渴黄芩汤证 伴小便短赤 细问小便
白头翁证
色白否为
本条—必伴小便色白 清长
辨热利、 寒利的关键
二、少阴的病理
风寒直中少阴 太阳 但欲寐
—少阴病
不足
三、少阴的证型
由于体质尤其阴阳盛衰及证候不同可分二
大证型。
少阴寒化证
阳虚兼表—麻附辛汤证 阳虚里寒证—四逆证、真武、附子证
少阴热化证 阴虚火旺—黄连阿胶证 阳气内郁—四逆散证
总而言之,不论阳气虚还是阴血不足均突 出一个“虚”字 四、治则 阳虚:扶阳 阴虚:育阴
▪ 医案分析(242页案1)
原文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 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 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 或利止脉不 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 提要:述少阴亡阳的格阳证证治/虚阳外脱
▪ 分析:
下利清谷
少 阴
手足厥逆
少阴阳虚阴盛
亡
里寒外热
阳 的
脉微欲绝
格
面赤—虚阳上越 虚阳格于外
阳 证
身反不恶寒-
格阳特证
▪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内外 通脉四逆汤
▪ 方义:于四逆汤倍干姜量并加重附子以大剂 回阳救逆急驱内寒以救将竭之阳气。
▪ 煎服法: 1、方后加减法,为仲师实践经验,加以细读。 2、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或然证 面色赤 腹痛 干呕 咽痛 利止脉不出
病理
阴盛格阳 虚阳上越
阳衰阴盛 气血凝滞
▪ 提要:突出少阴温法运用
▪ 分析: “脉沉者
•本条据脉论证提出急温之的临床意义。 •脉沉者,沉微也
•以脉不沉到沉为肾阳急骤衰退
急温之” •以沉脉示四逆吐利等证必接踵而至
(要点、 •见微知著,治中有防,防患于未然
难点)
▪ 治法 急救回阳—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与姜附汤合方) 姜附—助阳胜寒 甘草干姜—温养阳气 煎服法:
五、预后:阳回得生,阳亡则死。阳气回复否 关键在于胃气存亡。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提要:述少阴病提纲证
▪ 分析:
脉微—阳气虚衰无力推动
脉细—阴血不足,脉道不充
定义: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思维意识
欲寐
障碍
机理:心肾虚衰,精气俱衰,神失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