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篇
5 少阴病篇
真寒
其人面色赤 ——阴盛戴阳于上。
或然证: 腹痛 ——脾肾阳虚,寒凝气滞。 干呕 ——阴寒犯胃,胃气上逆。
咽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虚阳循经上越,郁于咽喉。
利止脉不出 ——阳衰阴竭。 病机:少阴阳衰阴盛,格阳于外。 【治法】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方药】 通脉四逆汤: 干姜三两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附子大者一枚 救逆复脉。 甘草二两 加减法: 面赤 ——加葱白,宣通上下。 腹痛 ——加芍药和络缓急止痛。 干呕 ——加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咽痛 ——加桔梗,利咽开结。 利止脉不出 ——加人参,益气生津复脉。
加减:
咳 —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散寒化饮敛肺。 小便利 —不需利水,去茯苓 。
下利(甚)—去芍药之苦泄;加干姜以温中。
呕 —加重生姜(半斤),和胃降逆止呕。
(原方去附子,因其为主药,不去为宜)。
5、附子汤证
【原文】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附子汤主之。(305)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①,其背恶寒 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词解】 ①口中和:口中无异常感觉,不苦、不燥、 不渴,提示无热象。 【提要】少阴病阳虚寒湿身痛的证治。
二、少阴热化证
1、黄连阿胶汤证 【原文】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提要】 少阴病阴虚阳亢不寐的证治。
郝万山讲《伤寒论》: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
郝万山讲《伤寒论》: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了。
三阴病我们已经讲完了太阴病,现在我们讲少阴病。
少阴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以及足少阴肾的经脉。这是我们根据《伤寒论》所涉及到的脏腑和经络来归纳的。
少阴病的成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外寒直中少阴。直中这个词,我们已经说过多次了,是外邪不经过三阳,直接侵入三阴之脏而发病的,我们就把它叫做直中。为什么可以发生直中呢?这主要是和素体阳虚有关。对于少阴病来说,主要是平素少阴肾阳虚,一发病,外邪就可以直渡少阴。起病之初,就表现了手脚发凉,血压下降,精神不振这样一个周围循环衰竭,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叫少阴伤寒。
而少阴伤寒病情比较沉重,治疗比较困难。西方国家每年流感都有一批人死亡,哪些人死亡呢?年龄大的,肾阳平素比较虚的,一得流感就是血压偏低,手脚发凉,周围循环不好,很难治疗。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白种人,一有流感流行的时候,他们都比较害怕。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老怕伤寒少怕痨,伤寒专死下虚人”,这主要是指的少阴直中。
对于少阴病的成因来说,也有邪气由其它经传来的,一种是表里传,一种是循经传,这两种情况最多见。
表里传是指的哪经的邪气传入少阴呢?太阳之邪传少阴。对于太阳邪气传少阴来说,有的是自然传经入里的,有的是误治以后,伤了少阴阳气而太阳之邪传里的。比方说我们在太阳病篇就学过这样一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附子汤它所治疗的是一个肾阳的突然虚衰,它应当属于少阴病的范畴,这个少阴病,就是太阳病误治以后,导致肾阳被伤,太阳之邪趁虚内传少阴的例子。以后,我们在讲少阴病的时候,也有不少条文提到它的邪气的来路,是由太阳而来的。由于太阳和少阴相表里,所以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表里传。
伤寒论少阴病篇七版
方义:
芩连:清心火 芍药阿胶—滋阴 鸡子黄—养血润燥 鉴别:
心肾相交诸证自除。
栀子汤证 心中烦 无形热邪郁胸
本 证 不得卧 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猪苓汤证 心烦 水热互结下焦,偏重水道 本 证 不得眠 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偏重于心
2019/4/17 伤寒论 32
寒 阳 水 虚 浸 淫 内 外 2019/4/17 上 下
寒水凝滞腹中—腹痛 寒水下注于肠—下利 寒水内停—小便不利 寒水内渍于四末—四肢沉重疼痛 寒水上逆于肺—咳 寒水犯胃—呕 伤寒论 寒水偏渗于膀胱—小便利
25
治法:温阳利水—真武汤 方义:
附子:温阳散寒水 重用生姜配苓术:健脾化湿 白芍:和营止痛 鉴别: 寒湿凝筋骨—以身痛为主伴手足寒,
2019/4/17
伤寒论
28
原文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 之。 原文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 之。 提要: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证治 分析: 下利—阳虚不固应完谷不化,味不臭 便脓血(色暗)—肠络受伤,血溢凝滞于肠 腹痛—阳虚寒凝腹中,绵绵痛 小便不利—寒水偏渗于大肠
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提要:少阴水热互结证证治 分析:
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小便不利 阴虚水 虚热上扰—心烦不得眠 热互结 水渗于肠—下利 津不上承—口渴 阴虚内热扰肺—咳 虚热犯胃—呕 滋阴清热利水—猪苓汤
少阴病篇
通脉四 逆汤
317
阴盛戴
阴寒内盛 虚阳上脱
下利、脉微,面色赤
破阴回阳 宣通上下
白通汤
314
阳
证
阳亡阴竭
下利不止,面色赤, 干呕而烦,厥逆无脉
回阳救逆 益阴和阳
白通 加猪胆
315
汁汤
少阴寒化证比较(2)
证型 病 机
主
证
治 则 方 药 原文
阳虚水 泛证
少阴阳衰 寒水泛滥
腹痛,小便不利,四 肢疼痛,下利,脉沉 弦等
三、少阴病治禁 原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
发汗。 原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 提要:少阴病治禁 ▪ 分析:
以脉细沉数 示少阴热化证禁汗
以脉微 少阴阳虚阴盛禁汗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 汤。
温阳利水
真武汤
316
阳虚身 痛证
阳气虚衰 寒凝气滞 营血不利
身体疼痛,手足寒, 骨节疼痛,脉沉,或 口中和、背恶寒
温经逐寒 补益元阳
附子汤
304 305
肝寒犯 肝胃不和 吐利,手足厥冷,烦 温胃散寒 吴茱萸
胃 证 寒浊上逆 躁欲死
降逆化浊 汤
209
下利滑 脱证
伤寒论学习系列,少阴病篇
伤寒论学习系列,少阴病篇
伤寒论学习系列,太阴病篇
伤寒论学习系列——阳明病篇
伤寒论学习系列,少阳病篇
伤寒论学习系列,太阳病篇
其实小编也很无奈,每每发布文章都是长篇大论,特别是经典文章。下面这边少阴病的阐述,也同样是大篇幅,但是好的就是好的,尊重原著,一字千金,不能删减。
少阴病篇:
一、少阴病大旨
伤寒阴证少阴主。三阴经伤寒之证,以少阴病为主体,或以太阴为主,非也。病至少阴势急厉。伤寒至少阴病,情势危急,生死别于俄顷,审证处方,极要留意,一有错误,悔之莫及。太阴病多属缓证,较之少阴病轻浅多多,乃或谓太阴最重,少阴次之,焉有是理,僻异之说,不可从也。死生变幻俄顷间。但欲寐而脉微细。欲寐为阴盛阳微之证,微细为阴盛阳微之脉。三阴首推此提纲。脉证俱全须熟记。六经纲领诸条,惟太阳、少阴二纲脉证兼详,其他四经只言证不及脉,可见太阳为三阳之始,少阴为三阴主矣。阳微阴盛体虚寒。所以患少阴病者,以其人本虚寒体质,邪从阴化,阴盛阳微,或误汗、误下致亡其阳而使然也。汗下亡阳危骤致。凡少阴亡阳诸险证,多骤然而至,每一大意,措手不及。故脉微细者,纵是实证热病,亦当刻刻留意,预为防范也。叶天士《温热论》曰: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温病当如此,伤寒三阴证更可知矣。故一见脉微细但欲寐虚寒之现象,便当决断,切勿迟疑,以免误事失机,追之不及耳。亡阳不与伤阴侔。亡阳证急,伤阴证缓,伤阴证可以徐图挽回,亡阳则一发不可收拾,
此亡阳与伤阴不同处,最宜留意。缓急之分最宜味。论其病源有二端。一由自受一误治。先说本经自受邪。有表有里随证异。若寒邪乘虚而入少阴本经者,则有表里证之不同,当随其见证而分治之。倘从三阳误治来。证见少阴便是里。凡从阳经误治转少阴病者,一见便是少阴里证也。篇中大法总包罗。度世金针勿轻易。分别三阳误治转病,本经自受入里,及表里证之不同,纲举目张,实是金针要决,切勿轻忽。自利而渴系少阴。引水自救审虚义。少阴证亦以自下利为主证,而与太阴病自下利有轻重之分。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同属下利,同属虚寒之证,不渴及其常,渴者是其变。寒利应不渴而反渴者,以下焦虚寒,无阳不能蒸化,气不上腾,津液不升,故作渴,此与热渴大异,勿以其渴而误会有热也。故原文于“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句下特著“虚故引水自救”一语,以释其所以作渴之理,即恐人误以渴为热耳。无阳化气津不承。较不渴之虚寒证更深一层也。利出清谷亦主征。少阴下利清谷,亦主要征象。清是清水,谷是完谷不化,均虚寒下利之证据也,须辨之。下焦虚寒不制水。小便色白具病形。原文谓:“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以此推之,少阴病下利清谷,小便色白或清长而频,虚寒确实据也。故知其口渴是虚渴假象,非真热渴矣。是为辨证要点。以证辨证别真假。从真知假最分明。少阴病最难辨别者,是里真寒而反出现假热诸外证,由于其诸多热证是假象,故主治以姜、附热剂,但如果误认表里一致之诸热症为真寒假热,妄投热剂,则是以火济火,桂、附下咽,阳盛则毙。相反地以假作真,误用寒凉,则是以阴治阴,膏、黄入口,阴盛则亡。举措之间,安危系之,诚间不容发,非有真知灼见,固不能指挥若定也。最要紧诀窍,便是以证辨证,分真分假,先辨别主证,确是虚寒无疑,然后推断诸假热外象,自无误认之弊矣。而脉之细微,尤为主点,有是证,有是脉,脉证相合,方可用回阳、温阳诸热剂。若有是证,无是脉,便不可用也。真寒于内外热假。太阴病但见虚寒脉证,且证缓不急,故轻;少阴病则虚寒之甚,证重且急。若全见虚寒正证本象,犹易认易治,若内寒而外反见热证者,则更难辨难治也。贵在瞭其正反情。见虚寒
伤寒论少阴病篇七版
2024/2/7
9
第十页,共五十四页。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 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分析: 原本无汗故云:“反〞。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故云“亡阳也〞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寒
❖ 分析:
脉微而涩—阳气虚
汗出—阳虚不固
2024/2/7
29
下利必数更衣—阳虚气下陷 第三十页,共五十四页。
二、少阴热化证
原文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 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 提要:少阴阴虚阳亢的证治
❖ 分析:得之二、三日以上—因体质因素风寒 直中少阴邪从热化。
心中烦—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不得卧是 修饰心中烦程度,推之口干咽燥潮热舌红脉 细数。
便脓血〔色暗〕—肠络受伤,血溢凝滞于肠
腹痛—阳虚寒凝腹中,绵绵痛
小便不利—寒水偏渗于大肠
2024/2/7
28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四页。
❖ 治法:温中涩肠—桃花汤
❖ 方义:
赤石脂—固涩止泻
干姜—温中散寒
粳米—益胃
原文325: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 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1)
寒化证——阳虚阴盛 热化证——阴虚阳亢
寒化为主还是热化为主? 热化的正邪虚实关系?
概论 – 少阴病治疗原则
寒化证—温经回阳—代表方:四逆汤 热化证—育阴清热—代表方:黄连阿胶汤
概论 – 少阴病(寒化证)预后 阳存者生,阳亡者危
少阴病辨证纲要
[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也。(281)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面色赤:戴阳证?表证?阳明气分发热? 真寒假热的热象是否是低热? 治疗假热还有什么方法? • 另一种方法是甘温除大热,用补中益气汤。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原文]: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314)
与(317)通脉四逆汤方后加减,“面色赤者加葱九 茎”有何区别?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脉证:利不止—阳衰阴甚,津液将竭 厥逆无脉/干呕心烦—阴邪与阳药发生格拒
病机—阳亡阴竭,寒热格拒 治则—破阴回阳,通达上下,反佐咸寒,滋阴养液 方药—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破阴回阳,宣同上下 猪胆汁、人尿—咸寒苦降以反佐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预后: 脉暴出——阴竭阳越——死 脉微续——阴液赤竭,阳气渐复——生
而散。治当驱寒回阳。
少阴病治禁
[原文]: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 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 下之。(286)
伤寒论临证大家胡希恕老:少阴病解惑,少阴病治则,少阴病治禁
伤寒论临证大家胡希恕老:少阴病解惑,少阴病治则,少阴病
治禁
少阴病解疑
少阴属表,是胡老首先提出。这是他通过临床研究《伤寒论》得出的结论。一、以八纲来分析六经依据八纲的分析,即各病证有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之分,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二种不同性属的证,表证自不例外,也有阴阳之分。对此《伤寒论》有着明确说明,如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日人山田宗俊认为此条是“就其病发之始而言,所以称发也”,又说:“所谓阴阳二字,指其人因有寒热虚实之殊,而言太阳、少阳、阳明皆属实热;少阴、太阴、厥阴皆属虚寒……其发于阳之始谓之太阳;
发于阴之始谓之少阴。”即是说在表的病证,有因阳实热之体,机体正气相对旺盛出现发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也即太阳病;有因阴虚寒之体,机体气血沉衰,出现不发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阴证,与太阳相对当指少阴病。
藤平健也认为体质分为阴阳两型,如遇感冒则出现或偏于桂枝汤和小青龙汤的阳证,或偏于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的阴证。这里所说的阳证和阴证实际即是太阳病和少阴病。但是体质又非绝对因素,本来是表阳证(太阳病),可因发汗过多等而转化为表阴证(少阴病)。
如《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即是。即在同一病人身上,可因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出现表阳证或表阴证。表证分阴阳,证治自有别,《伤寒论》也有明确地说明,如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这里是说表证有大青龙汤之属的阳性证,也有麻黄附子甘草汤之属的阴性证,在讲解大青龙汤的应用时,特意提出“无少阴证”,是说表证虽应用汗解,但阴性表证即少阴病证者,不能用大青龙汤。
中医药伤寒论 少阴病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 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 白者,以下焦虚有寒 ,不能制水,故令色白 也。
• 提要:承281再述心肾两虚,肾阳虚的特征
• 分析:
自利—肾阳虚衰 火不暖土 “属少阴” 渴 —火衰 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欲吐不吐— 火衰寒邪犯胃 心烦— 正邪相争 小便色白者—肾阳虚衰,不能制水
2020/12/22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提要:述少阴病提纲证
来自百度文库
• 分析:
脉微—阳气虚衰无力推动
脉细—阴血不足,脉道不充 定义: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思维意识
欲寐
障碍
机理:心肾阳虚,精气俱衰,神失所养。
2020/12/22
• 启发: –脉微细但欲寐足以揭示心肾两虚,阴阳气 血不足,故作为少阴病的提纲证。 –微细脉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俱见。与177 条结代脉同理,此处是仲景以脉揭示少阴 的病机而已。 – “欲寐”不论在寒化证或热化证均可见, 并非寒化证独有。
中医药伤寒论 少阴病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一、少阴生理 • 少阴之气:心、肾、脾、胃及其相应经脉功
能综合体现。 • 心肾为少阴之脏,以肾为主。特别是肾阳虚
重要文章:从《伤寒论》少阴病,探讨不寐<失眠>主要病机及治疗原则
重要文章:从《伤寒论》少阴病,探讨不寐<失眠>主要病机
及治疗原则
张凯歌1 ,谷松 2 ,吕阳婷 1 ,黄幸 1 ,樊欢欢 1 ,曹克刚
睡眠,乃人体与自然昼夜节律相应,维持并调整阴阳平衡的重要生理活动,而这种平衡由睡眠和觉醒共同构成,关于睡眠—觉醒的生理机制,《灵枢· 口问》有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1] 。” 其中涉及了阴阳的消长与转化。不寐,即失眠,是临床中睡眠障碍的相关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多梦,易早醒且醒后再难入睡,影响日间工作等。至于其病机,《灵枢· 大惑论》如是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不暝[1] 。” 其中阐述了营卫协调之于寤寐的重要作用,其中,营者,阴也;卫者,阳也,故此,阴阳之失调,致阳不可在其时归于阴,是为不寐之核心病机[2] 。
基于不寐在临床中的治疗,无不牢牢把握“阴阳失调,阳不入阴” 这一核心病机,也由此整理归纳出诸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作过度、久病体虚等常见诱发因素,结合临证中的辨证要点以及各脏腑的生理特征,总结出了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的病理特点[3] 。而我们此次将结合仲师《伤寒论》中少阴病篇的相关论述,对于不寐的主要病机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不寐的主要治疗原则。
1 不寐与少阴病之间的关联
实际上,在《伤寒论》中,几乎六经的每一个病篇均涉及了关于“不寐” 相关表现的论述,如“烦躁不得眠”“虚烦不得眠”“不得卧”“卧起不安”“但欲寐” 等,而这些表现几乎贯穿了六经病篇的终始。本文以少阴病篇为切入点,并非由于少阴病篇有关不寐的叙述最为详尽,而重点在于少阴之脉涉及心肾,与人体“阳气” 之盛衰通达与否关系最为密切。在此方面,其一,少阴之脉既关乎心肾,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内宿君火,属阳,而肾乃先天之本,为主水之脏,
《少阴病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
少阴病篇
通脉四逆汤证治简表
病因病机:少阴阳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病因病机:少阴阳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下利清谷——肾阳衰微,火不生土,水谷不化。 肾阳衰微, 下利清谷 肾阳衰微 火不生土,水谷不化。 四肢厥冷——阳衰不能达于四末。 阳衰不能达于四末。 四肢厥冷 阳衰不能达于四末 里有真寒 脉微欲绝——少阴心紧阳衰,不能鼓动血脉。 少阴心紧阳衰, 主 证 脉微欲绝 少阴心紧阳衰 不能鼓动血脉。 身反不恶寒——寒盛于内,格阳于外。——外有假热 寒盛于内, 身反不恶寒 寒盛于内 格阳于外。 外有假热 腹中痛——脾肾阳衰,寒凝气滞。 脾肾阳衰, 腹中痛 脾肾阳衰 寒凝气滞。 面赤、咽痛——虚阳浮越于上。 虚阳浮越于上。 面赤、咽痛 虚阳浮越于上 干呕——寒饮上逆,干犯于胃。 寒饮上逆, 或然证 干呕 寒饮上逆 干犯于胃。 利止脉不出—久泻伤阴耗液 阴液告竭, 久泻伤阴耗液, 利止脉不出 久泻伤阴耗液,阴液告竭,无物可下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治 法: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方 药:通脉四逆汤
治则
方药 同 异 特点 术附半量, 术附半量,更 佐生姜, 佐生姜,重在 生 温阳化气,以 温阳化气, 姜 散水邪 人 术、附倍用, 附倍用, 参 并伍人参,重 并伍人参, 在温补元阳, 在温补元阳, 除寒湿而止痛
真武 汤证 附子 汤证
八、【原文】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者,腹痛...
八、【原文】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者,腹痛...
八、【原文】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者,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郑论】按腹痛、小便不利者,寒结于下也。下利不止者,是阴寒阻截膀胱运行之机也。便脓血者,下利过甚,而肠中之脂膏,亦与之俱下也。主以桃花汤者,温中化气,镇塞海底之意,诚良法也。
【阐释】本条叙述桃花汤的证状较为详细,当与下条合看,也是属于虚寒性的下利。郑氏谓:“主以桃花汤者,温中化气,镇塞海底之意”。方与证合,不再赘述。
九、【原文】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郑论】按桃花汤,乃治少阴虚寒下利的方,若湿热下利者,断乎不可。
【阐释】此属少阴病虚寒性的下利便脓血证。脾肾阳气不足,肠胃虚寒,下焦不能固摄所致。故本证下利,必定滑脱不禁,并有脉沉细或腹痛喜按等虚寒性的脉证,没有里急后重和肛门灼热的感觉,色泽暗晦,或血色浅淡,其气不臭等;而热性下利便脓血,血色鲜明,气味很臭,有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的感觉,两者根本是不同的。故郑氏说:“桃花汤乃治少阴虚寒下利的方,若湿热下利者,断乎不可”。此证也可采用针刺法治疗,原文未言穴位。常器之云:可刺足少阴幽门、交信二穴。刺以泄其邪,通行其经络,则其病可愈。
【方解及其应用范围】
李时珍曰:取赤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干姜之辛温,
暖下焦气分而补虚,粳米之甘温,佐石脂、干姜而润肠胃也。”为温中、涩肠、固脱之方。故广泛用于虚寒滑脱之久痢、久泄有显著疗效。
十、【原文】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余秋平教授少阴病篇串讲(二)少阴病预后
余秋平教授少阴病篇串讲(二)少阴病预后
导读呼衰、心衰、肾功能不全等急危重症,多见于现代临床ICU 中,相比西医对症治疗,仲景少阴病诊疗效果卓著,本文余秋平教授串讲《伤寒论》少阴病篇,经验丰富,见解独到,裨益临床甚深,值得学习精研!后续将连载余师少阴病预后及方证讲解篇,敬请期待!
少阴病预后【一】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287)
这一条就不同了,少阴病,仍然是精神萎靡不振、面色晦暗的这种人,阳气虚衰。但是他是脉紧,说明这个病人受了寒,阳气虚,他一方面阳气虚,一方面寒邪,阴寒比较重,脉紧是说明这个病人阴寒是比较重,同时阳气也虚,但过了七八天后,他自己阳气来复了,自己好了。
一方面他阳气虚,另一方面阴寒重,怎么知道他是在好转还是加重呢?自己紧脉变成微脉,就是无力的脉,手脚也热乎了,说明阳气来复,(因为)吃了温补的食物,或者自己的精神修养比较好,其他包括打坐、艾灸、吃中药(是四逆汤带附子类的药),也会出现这个情况。
少阴证治尿毒症,下利阴浊,脉缓得愈
我曾经看了一个病,是尿毒症的病人,高血压、尿毒症、慢肾病,他找过我们我国内几乎所有的肾病专家看过,效果不大好。他自己也是博士后,也是教授,王永炎院士的学生。09年的时候,他到福州开会,后来到厦门找我看的。因为他自己也是教授,找过很多名家看过,从硕士研究生得了肾病到现在一直没治好,不相信中医能治好。
◎“暴微下利”—温阳祛邪,黑便恢复如常
我把他的肾病从头到尾分析一下,分析了舌脉证内在的联系。他说,余博士我跟你讲,之前我是从来不信任何一个专家,我自己也是个专家,但我自己不去害人,我不愿去看病,我不管你看病有效果没
伤寒论少阴病篇七版
26
下 寒水偏渗于膀胱—小便利
治法:温阳利水—真武汤
方义:
附子:温阳散寒水
重用生姜配苓术:健脾化湿
白芍:和营止痛
鉴别:
附子证 阳虚 真武证 水泛
寒湿凝筋骨—以身痛为主伴手足寒, 脉沉—温补元阳用术附配参苓
寒水浸淫内外上下,以浮肿小便不
利,重用生姜与附子除水湿。
2019/5/11
伤寒论
2019/5/11
伤寒论
14
原文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 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 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 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 逆汤。
提要:述胸中寒实内阻与膈上有寒饮的辨证
与治疗宜忌。
不瓜
分析:
饮食入口即吐 心中温温欲吐 复不能吐
2019/5/11
伤寒论
20
尤其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388条“既吐且利”
353条“若大下利”
病因
283条 287条
“复吐利” 可见吐利尤其是下利 “吐利汗出”是少阴亡阳主要原因
384条 “复利” 下利既伤阳亦伤阴。
315条 “利不止”
389条 “吐己下断”
特征:反汗出 与吐利肢厥烦躁基础上俱见 2019/5/11 发热 亡阳无疑伤寒,论 示虚阳外越,液随气2脱1 。
少阴病篇(吕翠霞)共21页文档
死。(300)
谢谢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少阴病篇(吕翠霞)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四逆 阳气亏虚,无以温之。 阳气内郁,难以温之。
柴胡: 枳实: 芍药: 甘草:
疏达肝气 破气分之结 破血分之结 调和诸药
相反相成
宣阳导滞
或咳 或下利
湿气犯肺 水湿下渍肠道
五味子、干姜 温敛肺气
或悸
水湿凌心
桂枝温壮心阳
或小便不利 湿邪郁滞,气化失职 茯苓淡渗利水
或腹中痛
阳郁寒凝
附子助阳化湿止痛
或泄利下重 湿阻阳陷,阳郁气滞 薤白通阳行滞
伤寒论《少阴病篇》的精读及领悟
伤寒论《少阴病篇》的精读及领悟
少阴病病变部位---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以及足少阴肾的经脉。少阴病的成因--直中和它经而传(表里,循经),“老怕伤害少怕痨,伤害专死下虚人”。太阳传少阴就是表里传,太阴传少阴就是循经传。“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这是太阳病篇里太阳病误治后、导致肾阳虚衰的例子,我们也把它归少阴病范畴,是有太阳传少阴的表里传。
少阴病生理---足少阴肾经,从足入腹,三阴经都是从足走腹到胸,络膀胱属肾。少阴和太阳相表里,太阳经络肾属膀胱,肾经络膀胱肾。少阴肾经到腹部,穿隔过肺,循喉咙挟舌本,咽痛证可以说是少阴经证。少阴经分支从肺出,络心就构成心肾既济(水火相交)。少阴涉及到心脏和肾脏,心为火脏,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肾主水,主水液,藏精气,内寄元阴元阳,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的根本。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少阴病的基本特征---少阴病是一组心肾阴阳虚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全身性是机能正气衰退的证候。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当心肾阴阳虚衰时,全身也会虚衰。
少阴病的证候分类--寒化及热化。心为火脏,肾为水脏,肾内藏元阴元阳,当素体阳虚阴盛,外邪从阴化寒就出现少阴寒化证。少阴寒化证涉及阳虚阴盛用四逆汤;阴盛戴阳用白通汤;阴盛格阳用通脉四逆汤;阳虚身痛用附子汤;阳虚水泛用真武汤,还有下利滑脱用桃花汤,胃寒呕吐用吴茱萸汤。心主火,肾主水,肾中内藏元阴元阳,素体少阴阴虚阳亢,外邪从阳化热出现少阴热化证,有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用黄连阿胶汤;有阴虚水热互结证用猪苓汤。少阴也有经证(咽痛-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或兼证(太少两感-麻黄附子细辛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利—肾阳虚衰 火不暖土
渴 —火衰 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属少阴”
欲吐不吐— 火衰寒邪犯胃
心烦— 心神失养 小便色白者—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
▪ 启发:
葛根芩连汤证
自利而渴黄芩汤证 伴小便短赤 细问小便
白头翁证
色白否为
本条—必伴小便色白 清长
辨热利、 寒利的关键
▪ 启发: 脉微细但欲寐足以揭示心肾两虚,阴阳气 血不足,故作为少阴病的提纲证。
微细脉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俱见。与177条 结代脉同理,此处是仲景以脉揭示少阴的 病机而已。
“欲寐”不论在寒化证或热化证均可见, 并非寒化证独有。
原文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 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 者,以下焦虚有寒 ,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太阴 下 不渴
虚 寒
重心在于脾虚,肾阳虚不甚
少阴 利 口渴 证 重心在肾阳虚,是肾为主,
属火衰阴盛之口渴
与热盛津伤口渴截然不同
本条文中“自利而渴”与“小便色白者”起 着二个层次(太阴与少阴之下利及热利与寒 利之辨)辨证意义。
也是本条辨证要点与难点。再结合原文中 “欲寐”则少阴虚寒证辨证无疑。
再言本条列为281提纲证之后,其义可明。 (复习概说中少阴生理)
阴寒内盛 气逆犯胃 虚阳上扰 咽喉不利 阳气虚脱 阴液涸竭
方药加减
加葱白以交通上下阳 气 去葱白加芍药以和络 止痛
加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去苦泄之芍药,加桔 梗以利咽喉 去桔梗,加人参以益 气生津固脱
原文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原文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 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原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 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 提要:指出少阴亡阳特征之一
▪ 分析:
脉阴阳俱紧 原本无汗故云:“反”。
反汗出
阴寒大盛、阳气外越 “亡阳也”
液随气脱,推之汗出如珠
咽痛—少阴之脉循咽,虚阳循经上越
吐利—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 应用:“反汗出”一症必须在阳虚阴盛之恶寒 肢厥下利脉微等一派虚寒证基础上乃可辨为亡 阳证。
五、预后:阳回得生,阳亡则死。阳气回复否 关键在于胃气存亡。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提要:述少阴病提纲证
▪ 分析:
脉微—阳气虚衰无力推动
脉细—阴血不足,脉道不充
定义: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思维意识
欲寐
障碍
机理:心肾虚衰,精气俱衰,神失所养。
▪ 医案分析(242页案1)
原文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 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 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 或利止脉不 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 提要:述少阴亡阳的格阳证证治/虚阳外脱
▪ 分析:
下利清谷
少 阴
手足厥逆
少阴阳虚阴盛
亡
里寒外热
阳 的
脉微欲绝
格
面赤—虚阳上越 虚阳格于外
三、少阴病治禁 原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
发汗。 原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
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 提要:少阴病治禁 ▪ 分析:
以脉细沉数 示少阴热化证禁汗
以脉微 少阴阳虚阴盛禁汗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 汤。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贾晓林
概说
一、少阴生理 ▪ 少阴之气:心、肾、脾、胃及其相应经脉功
能综合体现。 ▪ 心肾为少阴之脏,以肾为主。特别是肾阳虚
为主,乃能主持气血运行、水液输布,及精 神意识活动功能。
主血脉 心
藏神
藏精化气
人体阴阳气血之根本
肾
主水,元阴元阳
寄寓其中
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奉,水火 相济,心肾相交,阴阳平行。诚然心主血脉, 血液需胃气化生,肾藏精亦赖后天脾胃化生精 微滋养和补充;肾主水亦须脾运化协助才能发 挥其各自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少阴的病理
风寒直中少阴 太阳、太阴误治
心肾两虚 阴阳气血
脉微细 但欲寐
—少阴病
不足
三、少阴的证型
由于体质尤其阴阳盛衰及证候不同可分二
大证型。
少阴寒化证
阳虚兼表—麻附辛汤证 阳虚里寒证—四逆证、真武、附子证
少阴热化证 阴虚火旺—黄连阿胶证 阳气内郁—四逆散证
总而言之,不论阳气虚还是阴血不足均突 出一个“虚”字 四、治则 阳虚:扶阳 阴虚:育阴
▪ 提要:少阴亡阳的戴阳证治/虚阳上脱
▪ 分析:
下利 脉微
以一脉一症示少阴虚寒 下利 下利清谷,厥逆意在其
中
结合317条“面
阳 证
身反不恶寒-
Leabharlann Baidu格阳特证
▪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内外 通脉四逆汤
▪ 方义:于四逆汤倍干姜量并加重附子以大剂 回阳救逆急驱内寒以救将竭之阳气。
▪ 煎服法: 1、方后加减法,为仲师实践经验,加以细读。 2、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或然证 面色赤 腹痛 干呕 咽痛 利止脉不出
病理
阴盛格阳 虚阳上越
阳衰阴盛 气血凝滞
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
原文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
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 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 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 逆汤。
▪ 提要:述胸中寒实内阻与膈上有寒饮的辨证
与治疗宜忌。
不瓜
▪ 分析:
饮食入口即吐 心中温温欲吐 复不能吐
病初,手足寒 脉迟弦
结合166条胸中痞硬气上冲 胸不得息
若“膈上有 脾肾阳虚
寒饮干呕者”寒饮聚胸
寒痰阻 滞胸中
可 下 宜
吐
不宜吐下宜
四逆汤温之
蒂 散 也
▪ 启发: 仲景以欲吐不吐展开辨胸中寒痰阻滞胸膈 之实证与脾肾阳虚寒饮阻滞胸膈的辨证, 皆不可下,前者以瓜蒂散吐之,后者以四 逆汤温阳化饮。
324条展示仲景创立四逆汤又可治脾肾阳虚, 寒饮阻滞胸证,即四逆汤既可急救回阳亦 有温阳化饮之功。
▪ 提要:突出少阴温法运用
▪ 分析: “脉沉者
•本条据脉论证提出急温之的临床意义。 •脉沉者,沉微也
•以脉不沉到沉为肾阳急骤衰退
急温之” •以沉脉示四逆吐利等证必接踵而至
(要点、 •见微知著,治中有防,防患于未然
难点)
▪ 治法 急救回阳—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与姜附汤合方) 姜附—助阳胜寒 甘草干姜—温养阳气 煎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