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田期病害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水稻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Z i x u n t a i水稻是黑龙江省三大经济作物之一。

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笔者将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建议介绍如下,以供农民朋友参考。

一、水稻纹枯病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

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防治建议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

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二、稻杆蝇1、危害症状。

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防治建议: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三、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省主要害虫之一。

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省。

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

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四、稻瘟病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

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90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

一、稻瘟病(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区别。

1.苗瘟三叶期前,芽、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秧苗接近地面上的部位变黑,有灰色霉层。

三叶期后在叶片上产生短纺锤形至梭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

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瘟三叶期后的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

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

(1)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多而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的灰色霉层。

多在阴雨多湿,氮肥施过多,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发生。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条件不适转化成慢性型。

(2)慢性型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形成梭形病斑,病斑褐色,中心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褐色环死线穿过病斑向两头延伸。

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色霉层。

(3)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

多在抗病品种中下部叶片出现。

条件适合时,有的会转化成慢性病斑。

(4)白点型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短梭形的白色小斑。

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成急性型。

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折断。

4.穗颈瘟初期在穗颈上出现小的淡褐色斑点,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

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摘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威胁到水稻的质量以及产量,因此需要针对水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基于此,本文以长江中上游稻区为例,对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式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水稻种植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落实栽培技术的各项要点,这样才能够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基础保障。

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也是极其重要的,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控制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几率,为水稻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

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积极重视绿色防治理念的应用,这样才能够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避免化学药物给水稻品质造成不利影响,为水稻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助力。

1.水稻病虫害简介水稻在不同阶段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问题,秧田期会出现灰飞虱、稻蓟马、一代二化螟、烂秧、恶苗病等;大田前、中期会出现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赤枯病;螟虫(二化)、飞虱、稻纵、蓟马等;穗期会出现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尖枯病、云形病、谷枯病、菌核病、褐飞虱、三化螟[1]。

2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2.1灰飞虱与条纹叶枯病防治措施条纹叶枯病是一种通过灰飞虱进行传播的病害问题之一,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几率较高,一旦发病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容易导致水稻出现绝收的问题。

发病后病株心叶柔软常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成“假枯心”。

我省5月底~6月上旬中期为一代成虫高峰,到6月下旬前期为二代若虫高峰,到7月初为大田第一发病高峰,7月中下旬进入大田第二发病高峰。

在防治该病虫害时需要选择镇稻88、镇稻99、镇稻413、徐稻3号、徐稻4号、扬稻3号、盐稻8号等,耐病性较好。

将秧田和大田前期作为重点防治阶段,速效性(如混灭威、速灭威等)+长效性(如吡蚜酮等)药物进行混配使用,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利用治理虫害的方式预防病害出现。

在水稻种植前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药物浸泡处理,可以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000倍,作为浸泡药剂,浸泡时间48h。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进程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水稻作为国人赖以生存的主食,其生上进程中也遭到病虫害的庞大影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症状: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全部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防治方法: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二、稻白叶枯病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育危害。

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

在感染品种上多显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矮缩病症状: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水稻生育期均可染病,苗期和分蘖期为感病敏锐期,发病越早,缺失越大。

如在苗期发病,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在分蘖期感病,分蘖增多,显现丛生状,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绝大部分不能抽穗,虽有部分主茎尚能抽穗,但大多显现包穗,而且结实率着落。

防治方法: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四、稻恶苗病症状: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

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辨认。

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五、稻纹枯病症状:属于真菌类病害,多显现在水稻分蘖后期至抽穗期,该病害感染部位从最初的水稻茎秆底部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最严重的会扩大到水稻的稻穗部位。

当水稻根茎部位显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且病斑出现由小到大的变化、显现水稻叶片枯死现象时,可以判定是感染了稻纹枯病,要及时针对病害采取措施。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摘要介绍了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黄化死苗、白叶枯病、苗稻瘟和秧田害虫的发生及防治,以期为水稻秧田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稻秧田期病虫害;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5-0153-01搞好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对于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产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黄化死苗发生及防治1.1死苗症状及类型旱育秧整个过程都会发生死苗,但有2个时期最重要,一是出土前一叶期,表现为芽腐、针腐、腐霉、恶苗等症状,死苗率达30%以上;二是一至二叶期,表现为黄枯、青枯、恶苗病及黄化苗等,死苗率达15%以上。

具体表现为:一是烂种、烂根型。

播种后不出苗或不能正常生长且迅速大面积死亡,从苗床看可见种子腐烂或种芽腐烂且胚凋萎,揭开地膜有明显氨气味或发酵酸腐味。

二是烧苗型。

播种出苗后,叶面灼伤失绿,严重时呈白化,干枯死亡。

苗床检查种子完好,地下部正常,地上部失绿枯萎。

三是青枯型。

发生在揭膜后7d 内,揭膜后2~3d秧田呈点片状,中午叶片卷成筒状,早晚仍可展开,2~3d检查土壤可见大块肥团,根变黄,根毛、根冠脱落枯萎。

四是枯萎型。

秧苗四至五叶期发生,形似缺肥,开始时叶片变黄,自上而下逐渐枯萎、死亡,土壤检查可见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

五是伤害死苗型。

稻苗根、芽遭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咬伤、咬断,或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六是病害死苗型。

主要是由立枯病、恶苗病和绵腐病造成。

1.2死苗原因一是病害死苗。

二至三叶期秧苗抗寒性和抗病性弱,易发生立枯病,恶苗病为种子带菌,绵腐病常发生在播种至一叶一心期低温阴雨时。

二是碱害死苗。

盐碱土,旱年土壤易返碱,造成烂根枯萎死苗。

三是低温死苗。

播种过早或播后遇连阴雨低温天气,出现烂种、烂芽死苗。

四是高温烧苗。

薄膜平铺覆盖保温、保湿齐苗,育苗期间,当遇日均温达20℃以上,膜内温度高达50~60℃时,若不及时揭膜通风降温,或在保温齐苗后未及时遮阳降温,温度超过40℃以上时,会发生高温烧苗现象。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方案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

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

水稻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有:(1)明确当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害虫;(2)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的力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向稻田生态系引入生防物及其产物;(4)培育选用抗虫耐害的优质高产良种;(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

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适当提早栽培节令栽插,避开稻飞虱危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选育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

可采用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水稻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同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株体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危害;通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2.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

3.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

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

水稻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Z i x u n t a i一、水稻稻瘟病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

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②科学田间管理。

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

③种子处理。

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h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h,直接催芽,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h,洗净后催芽。

④药剂防治。

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

药剂选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富士1号1500g/hm2,或40%克瘟散乳油2250~3000g/hm2。

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应保证用水750kg/hm2,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二、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是真菌病害。

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措施: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天)至始穗期。

常用药剂: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强氯精浸种;大田喷药防治用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

三、水稻纹枯病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

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丝向四周蔓延。

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

气温20℃以上开始发病,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

一般植株柔嫩、披叶多,透光差,以及长期深水灌溉和多雨天气,发病就重。

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土 肥 植 保2021年第3期新农民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高雪冬,顾 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李灿东,刘 伟,孟庆英,邱 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佳木斯分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摘要:随着水稻种植体系的不断发展,水稻的产量实现了有效增长,同时病虫害防治也成为了保产、保量的关键因素。

尽管所取得的成果较为显著,但一些种植地区的病虫害却出现了逐渐加重态势。

所以,要以现代水稻种植体系病虫害发生现状为依据,对其成因开展有效研究与分析,加强对病虫害规律的总结,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水稻的整体质量与产量,促进水稻行业的稳定发展。

本文后续重点研究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1 前言随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全面完善既有的管理机制,合理使用农药,不仅能够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还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2 水稻常见病虫害发生现状2.1 稻瘟病在水稻种植中,稻瘟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水稻病害,可发生于水稻生长的全过程。

根据病害发生的时期不同,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及穗颈瘟。

不同时期的稻瘟病发生,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生长,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

在稻苗时期,苗瘟的发生会使稻苗叶片变为灰黑色,直至稻苗出现枯死。

在秧田期到抽穗时期,在水稻叶片上易出现叶瘟病,导致水稻生长受到影响。

一般情况下,叶瘟以慢性病斑为主,需要及时进行有效防治,避免叶瘟病蔓延,影响水稻抽穗期生长。

穗颈瘟也是较为常见的稻瘟病,发生于穗颈部位,随着病情发展,穗颈会变为褐色,严重时出现干枯腐烂,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及产值。

因此,在水稻种植全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稻瘟病类型,强化对稻瘟病的有效防治[1]。

2.2 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会在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病斑,并会在叶脉间快速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细条斑,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与发展。

2.3 虫害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蝗等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水稻蝗虫,具有适应性强、扩散性强的特征,为害面广,全国各个地区都遭受着稻蝗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水稻烂秧 1. 1 症状 分生理性烂秧和浸染性烂秧。 1. 1. 1 生理性烂秧。有烂种、漂秧、黑根等。烂种是指播种 后不能正常发芽而腐烂,或幼芽入秧板泥层中腐烂而死。漂 秧是指出芽后长时间不能扎根,稻芽漂浮在土表,最后腐烂 枯死。导致烂种的原因很多,如陈种子,或种子水分过高受 热霉变等; 亦或催芽过程中稻种受热或受寒或秧田蓄水过 深,种子缺氧窒息等因素所致。黑根为秧苗中毒。当大量底 施未腐熟的农家肥或硫酸钾型复合肥做底肥时,秧田水又 深,土壤还原态过强,其中的硫酸根还原菌迅速繁殖,将高价 硫还原成低价硫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化亚铁等,毒害稻 苗,使稻根变黑腐烂,叶片枯死。 1. 1. 2 侵染性烂秧。有立枯病和绵腐病。立枯病症状: 常 见于旱秧田。出苗后秧苗枯萎,茎基柔弱,易拔断。轻者,成 片发黄; 重者,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整片死亡。病株基部 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黑色霉层。绵腐病症状: 常见于水秧 田。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5 ~ 7 d 即可显症,起初在颖壳破 口或幼芽基部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向四周放射长出白色 絮状菌丝体或幼芽枯死。秧田初期为零星点片发生,若遇低 温连阴雨或厢面秧板长期淹水,病害会迅速扩散,造成全田 死苗。 1. 2 烂秧的防治措施 烂秧的防治应以培育壮秧,改善秧 田环境,增强秧苗抗性为主,必要时辅以药剂防治。 1. 2. 1 改进育秧方式,确保秧田质量。最好采用塑料薄膜 育秧等。露地应选择湿润育秧。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 高平、肥沃疏松灌溉方便的地块作苗床。整地力求精细。凡 冬闲田作秧田,一定要冬耕晒垡,施足基肥,多施温性肥料, 以增加土温及其通透性,播种前去除畦面稻根和杂草。 1. 2. 2 选种和消毒。浸种前晒种,搞好风选、筛选、水选种 工作。用 25% 咪鲜胺 2 ml 对水 5 kg,浸 种 4 ~ 5 kg,或 用 62. 5% 亮盾药种比 1∶( 250 ~ 333) 或用 2. 5% 适乐时 10 ml 对 水 150 g 拌稻种 5 kg,包衣种除外。 1. 2. 3 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露地秧在当地日平均气 温稳定通过 12 ~ 13℃ 时方可播种。播种量要适中,落谷要 匀,踏谷不见谷,覆盖草木灰等。播种后让田水自然落干,增 温通气消除土壤中还原性毒物,使苗出得早、全、齐、匀、壮。 1. 2. 4 加强水肥管理。水育秧要做到既能控水透气促根, 又能灌水保暖护苗。旱育秧要做到适墒促根增蘖,干旱时适
农技服务,2012,29( 7) : 864,874
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胡先祥
水稻秧田期病害防治技术
邹昊
( 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农技站,安徽肥西 231261)
摘要 总结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稻烂秧、其他苗期病害及营养障碍等水稻秧田期病害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水稻; 病害; 防治; 秧田期 中图分类号 S435. 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8421( 2012) 07 - 864 - 01
作者简介 邹昊( 1964 - ) ,男,安徽肥西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2-05-26
时浇水。施肥要掌握基肥足,苗肥轻,后期施好送嫁肥,使秧 苗得氮增糖,增加抗逆性。 1. 2. 5 低温冷害。冷害不仅造成秧苗生理性障碍,同时还 会加重绵腐、立枯、青枯等病的发生。防治方法: 用 30% 土菌 消( 恶霉灵) 240 ml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或 70% 敌克松每平 方米苗床用 3 g,对水 3 kg 喷洒,也可用辉隆宝 900 ml / hm2 + 4% 宁南霉素 100 ml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喷雾。 1. 2. 6 立枯病防治。遇到“冷尾暖头”,特别是处于“断奶 期”的旱秧更容易造成此病的发生。防治方法: 用 30% 土菌 消 240 ml / hm2 ( 或 70% 敌克松) + 辉隆宝 900 ml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喷雾。 1. 2. 7 绵腐、青枯病。喷药前 1 d 排干田水,用 30% 土菌消 240 ml / hm2 ( 或 70% 敌克松) + 辉隆宝 900 ml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喷雾,药后 1 ~ 2 d 复水。 2 其他苗期病害 2. 1 恶苗病 一般病苗比健苗高 1 /3 左右,叶片叶鞘细长, 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 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旱育秧较水育秧发病重; 施用 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 籼稻较粳稻发病重; 糯稻发病轻。防 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催芽不宜过长,及时拔除 病株并销毁; 化学防治: 秧田消毒和种子处理,苗期发病,用 25% 咪酰胺喷雾防治。 2. 2 苗稻瘟 一般发生于秧苗 3 叶期,有慢性型和急性型 病斑。可用 75% 庄艳或稻艳( 三环唑) 750 g / hm2 对水 600 kg / hm2 进行喷雾至秧苗滴水为止进行预防,对已发病的秧 田要用 40% 韩稻爱 1 200 ~ 1 500 ml / hm2 或 40% 敌瘟灵或 75% 拿敌稳等对水喷雾防治。 2. 3 条纹叶枯病 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水 稻苗期至孕穗期均可染病,而以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一 般早播田重于迟播田,孤立秧田重于连片秧田,麦茬稻重于 其他接茬稻,籼稻较抗病,粳稻、糯稻较感病,稻田周围杂草 多的往往发病较重。防治措施: 首先,结合小麦“一喷三防”, 兼治灰飞虱。用 15% 金好年 750 ml / hm2 或 25% 吡虫啉 225 ~ 300 g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均匀喷雾。其次,狠治秧田一 代灰飞虱成虫,可选用 50% 双电( 吡蚜·噻虫嗪) ,与毒死 蜱、异丙威、仲丁威等结合使用。一般防治 2 ~ 3 次。第三, 在追施苗肥的基础上,喷施辉隆宝 900 ml / hm2 ,以提高秧苗 抗病力。 3 营养障碍 3. 1 缺锌 秧苗先在下部叶片中脉区出现褪绿黄白化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