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

导读
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 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告诫儿子洁 身自好,不受侈靡的社会风气影响,并指出“ 身自好,不受侈靡的社会风气影响,并指出“由俭 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生活哲理,阐述了“ 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生活哲理,阐述了“以俭 素为美”的思想。文章紧紧围绕着“成由俭, 素为美”的思想。文章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 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 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 旁征博引,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 旁征博引,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 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诲,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中对俭与侈 的分析,很有道理,今天读来, 的分析,很有道理,今天读来,仍可以受到不少启 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融古今实例、 发。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融古今实例、古人 名言于一炉。例子多,而不觉累赘;训诫严, 名言于一炉。例子多,而不觉累赘;训诫严,而不 觉古板。 觉古板。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唐代李商隐《咏史》) 唐代李商隐《咏史》 唐代李商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 远大的目标。 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训俭示康
北宋·司马光 北宋 司马光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

三、讲析课文: 第一段:写司马光自小的生活习惯——俭朴。 “吾性不喜华靡。”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 哉!” 司马光从切身体验中坚持以俭为美,以俭为荣, 不怕讽刺讥笑,旗帜鲜明地弘扬倡导以俭为荣的家风, 足见品德高尚。 第二段:司马光回忆父亲招待客人的情景与 “近日士大夫家”对比。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这两段是从家风的角度,以长辈的身份,正面 教育后代娓娓而谈,特别亲切。
早在宋仁宗嘉佑年间,他曾与刘恕商量说:“余 欲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下讫五代,因丘 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网罗旧说,成一家之 言。”这说明他30多岁时,已酝酿出《通鉴》的规模。 宋英宗治平元年,首呈《历年图》25卷,二年后又呈 《通志》八卷,说明他在政事活动之余,已进行撰写。 他的著史得到宋英宗、宋神宗的称赞、支持,宋英宗 同意他设立书局,自择官属,神宗以此书“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制序文, 以示重视。除了允许其借阅国家所有的图书资料外, 神宗还将旧书3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修书所需 笔、墨、绢、帛,以及果饵金钱之费,尽由国家供给, 为他提供了优厚的著书条件。
风”。20岁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但他并不 以此“矜夸满志”,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 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 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怀与器识,立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仁德建功 立业,不求虚名。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继 续广泛深入地学习,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 研究,尤其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 知晓,烂熟于胸。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 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 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 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训俭示康赏析【北宋】司马光课件

训俭示康赏析【北宋】司马光课件

个人品德的培养对于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至关重要。
节俭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品德, 对于塑造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
行为习惯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极的影响。
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 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 展,将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相结
合。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司马光的个人背景与思想
司马光的生平简介
出生于北宋时期,官 宦世家,自幼受到良 好的教育。
晚年致力于文化教育 事业,撰写了多部著 作。
历任多职,官至宰相 ,致力于政治改革。
司马光的节俭观念
认为节俭是美德,是立身处世的 重要品质。
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认为 奢侈浪费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认为节俭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 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司马光的其他思想观点
政治上主张改革,强调法治,反对因 循守旧。
文化上推崇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
教育上重视人才培养,提倡教育公平 。
04
训俭示康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启示
提倡节俭
训俭示康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告 诫后人要珍惜物质财富,避免浪 费。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 体现。在《训俭示康》中,司马光强调了节俭对于个人和国 家的重要性,认为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道德 品质。
节俭能够使个人和国家在物质上更加富足,从而更好地应对 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节俭也能够培养个人的自我控制和 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文章概述
《训俭示康》是一篇家训性质的文章,主要讲述了节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节俭 。
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举例、对比等多种手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节 俭的道理。

司马光与《训俭示康》

司马光与《训俭示康》

含辛茹苦19年,编写了巨著《资治通鉴》
清晨着绿袍,罗拜北堂高。 积善因先烈,余光及尔曹。 勿矜从事早,当念起家劳。 修立皆由己,何月可佩刀?
吾本寒家,世以清
白相承……众人皆 以奢靡为荣,吾心 独以俭素为美。
解读: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本承
清白的家风……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 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
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解释: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
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 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 当太祝、奉礼的子孙的厅堂 却已经宽敞了。

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 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 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 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 致失所。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富
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 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 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侈 恶之大也。 解释: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
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 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 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 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 恶中的大罪。
道德讲堂第六期
司马光与《训俭示康》
司马光(1019~1086年),
山西夏县人,字君实,号遇 夫,晚号遇叟,世称涑水先 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 神宗、哲宗四朝,历任天章 阁待制并侍讲、永兴军安抚 使、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 学士和尚书左仆射(宰相)。
七岁时他机智勇敢,“砸缸救人”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 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 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
达:显达。 相:辅佐。 衣:穿。 鄙:鄙视,看不起。 亡:逃跑。 日:每天。 卒:最终。 东市:刑场。 冠:居于首位,位列第一。 遍数:列举。 聊:姑且,暂且。 身:自己。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 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 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 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 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 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 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 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靡:奢侈。类:大都。蹑:穿。履:鞋。 先公:对死去父亲的敬称。 行:行酒,给客人斟酒。酤:同“沽”,买酒。 然:这样。非:讥评,认为不对。数:多次。 数月:几个月。发书:发送请柬。苟:如果。 靡:倒下。颓弊:败坏。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 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 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 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 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 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 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 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 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 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 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延陵季子挂剑诚信无欺

第七课训俭示康司马光

第七课训俭示康司马光

97學習單《訓儉示康》/司馬光班級:廣二和(50份) 姓名:座號:◆作者/司馬光◆下列所述皆出自史書或小說,請根據提示判斷所指人物。

()1.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

()2.廁常有十余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沉香之屬,無不畢備。

又與新衣著令出。

客多羞不能如廁。

()3.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

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4.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

()5.性奢豪,務在華侈。

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

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

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人以小紙為書者,敕記室勿報。

劉毅等數劾奏曾侈無度,帝以其重臣,一無所問。

()6.為人剛正,疾惡少容,遇事敢言,不為小謹。

為諭德時,居近酒肆,嘗微行就飲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門久之,□□方自酒肆來。

使者先入,約曰:「即上怪公來遲,何以為對?」□□曰:「第以實言之。

」使者曰:「然則公當得罪。

」曰:「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問,使者具以□□所言對。

帝詰之,□□謝曰:「有故人自鄉里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家飲。

」帝以為忠實可大用,嘗以語太后,太后臨朝,遂大用之。

()7.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

在洛時,每往夏縣展墓,必過其兄旦,旦年將八十,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

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

」誠心自然,天下敬信,陝、洛間皆化其德。

業(C)「累世之藏,盡廢於一人之手」:是說家中多年的收藏,全都被不肖子孫耗費殆盡(D)「算及錙銖,欲深谿壑」:是說克勤克儉,志向遠大。

训俭示康司马光第六课

训俭示康司马光第六课
9
作 者
司馬光更鑒於當時沒更一 部比較簡明完整的通史;同時 也為了給帝王提供歷史借鑑。 於是,他便決弖動手編一部 「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 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 可為法,惡可為戒」的史書。 司馬光以個人的力量,寫出八 卷通志,獻給宋英宗。愛好稽 古的宋英宗看了,十分高興, 設置書局,讓司馬光自選人員 合作編纂,繼續編寫通志。
第六課
訓 儉 示 康
司馬光
1
第六課 訓儉示康


結構圖表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題 解
本文選自《傳家 集》,是司馬光以儉 德訓示其子司馬康的 文章。司馬康,字公 休,性至孝,聰敏好 學,於司馬光主撰資 治通鑑時,負責檢校 文字的工作。
3
題 解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上形成追求奢 靡的風氣。司馬光對當時講排場、比闊氣的侈靡 之風,表示了極大的不滿和憂慮。他認為當權者 雖然無法制止這種不良風氣,但不應助長此風, 應從自己做貣。於是司馬光撰寫了〈訓儉示康〉 這篇家訓,對兒子進行節儉教育。
5
司馬康其人
司馬康,字公休。十七歲時,開始參與 《資治通鑑》的編輯工作。後來考中明經科, 仕於神宗、哲宗兩朝,官至司諫,死後追贈 右諫議大夫。
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段課文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 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 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 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肴止於脯醢、菜羹, 器用瓷漆。
走 卒 供人差遣的僕役。 類 類似。 躡 音ㄋㄧㄝˋ,踏、踩,此指穿著。 天 聖 宋仁宗年號(西元一○二三〜一○三一年)。 敬稱已去世的父親,亦稱「先父」、「先 先 公 君」。司馬光父親司馬池,字和中,進士出 身,歷官州縣,政聲頗佳。

建平中学语文:训俭示康

建平中学语文:训俭示康

句式 1、判断句 俭,德之共也;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 侈,恶之大也;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被动句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于,被
3、倒装句 A、宾语前置 人莫之非;人们都不批评他 何患焉;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B、定语后置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志 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是"士"的定语 C、介词结构后置 酤于市;于市酤(到街上)买酒 得于酒家;(在酒家)找到他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在封丘门内)修建房屋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 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 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 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 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 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 (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 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 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 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 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 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 (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 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 感情深厚。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唐代李商隐《咏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
乃簪一花。平生衣 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
取蔽寒,食取充腹; 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 俗干名,但顺吾性 而已。
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 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 般人不同)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 的本性(行事)罢了。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

训俭示康 司马光 (qing)

训俭示康 司马光 (qing)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唐代李商隐《咏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 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诫子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 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 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紘、山 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 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 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 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 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 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 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 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何曾一天吃喝(要花)一万(个)铜钱,到 了孙子(这一代就)因为傲慢奢侈而家人死光。 石崇以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此而死在刑 场上。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当代人中堪称 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所以人们不批 评他。(可是他的)子孙习染他的家风(也豪华 奢侈),现在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 (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 多,不能统统列举。(上面)姑且举几个人用来 教诲你。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 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 的(生活)作风习俗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 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 大(罪)。”“共”(就是)“同”, (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 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 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 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 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 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

第二段译文: 第二段译文:
近年的社会风气尤为奢侈浪费, 近年的社会风气尤为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上了类似读书 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了丝织的鞋子。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 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了丝织的鞋子。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已故 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客人来了没有不摆设酒席的,有时斟酒 父亲作群牧司判官,客人来了没有不摆设酒席的, 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酒是从市上买的, 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酒是从市上买的,水果只 限于梨子、栗子、枣子、柿子之类,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 限于梨子、栗子、枣子、柿子之类,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菜 食具只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 汤,食具只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并不认为 这样不对。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情意深厚。 这样不对。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情意深厚。近来士 大夫家里,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 大夫家里, 如果)不是( 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 水果、菜肴(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 水果、菜肴(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 是有很多的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 是有很多的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与客人 朋友聚会。(为了约会招待)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为了约会招待 朋友聚会。(为了约会招待)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策划聚 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 集,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 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世俗顺风倒的人 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 大概很少了。 风气败坏得像这样, 大概很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即使不 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坏风气吗? 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坏风气吗?

《训俭示康》上课ppt课件

《训俭示康》上课ppt课件

为什么介后 酒馆
16
翻译课文第三段
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
家觞之。”上因以为无省宾隐(,鲁公益)

重之。张文节为相,
请人喝酒,名作动 隐瞒 更加 形作动,器重
自 奉养 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 或 规之曰:
自己 生活待遇 如同
亲近的人有人 劝告
“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 自信 清约,
进士宴不肯戴花
平时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再以两个对比:自己与众人,
古人与今人,引孔子之言驳斥对方, 批评今人以俭相诟病的怪现象。
11
翻译课文第二段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
士服,农夫n蹑iè
近年
更加
大都 穿士人的衣服踩,,
名作动
足穿
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 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
记得 已死的父亲 作
没有不
不 置酒,或三x行ín五g 行,多不过七行。酒g酤ū于市,


对比
父辈待客:会数而礼勤,物薄而 情厚。酒、果、肴
近日士大夫待客:数月营聚,然 后敢发书。
慨叹:风俗颓弊如是,自警及诫子“不 能禁,忍助之乎”。
15
翻译课文第三段
又闻 昔李文靖公为 相,治 居第于封丘门内,
听说 从前
作 宰相修筑 住宅 介后
听事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公ài 笑
听取,处理 使动用法,使…转身 有人
2、 父亲的事例
(家风)
3、李文靖(居住问题)
正面
鲁宗道(饮食问题) (同朝代同地位)
张文节(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
5、 正考父、季文子 管仲受讥(死后败名) 公叔发、何曾(祸延子孙) (古人) 石崇(此生就败) 寇准(本人和子孙都受害)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

1 自己 , 古人 ----- 俭素为美 众人 , 今 人 ---- 奢糜为荣 家风) 2 先公 客至置酒 ---- 俭 (家风) 正面教诲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酒 --- 侈
对 比
3 李文靖公 ---- 居第隘 ---- 居住 参政鲁公 ---家贫无器 --饮食 家贫无器 饮食 深谋远虑 赞扬 同朝同地位同样 节俭的事 张文节 ---- 职位变 ----- 作风 正考父 季文子 以俭立名 ( 正 ) 名 公 文子 以 子 子
对 比
【评析】 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事 业的成功与失败。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 光以他深邃的政治眼光,敏感地洞察到了这个真理。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紧紧围绕着“成由 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 身体验,旁征博引许多典型事例,对儿子进行了耐 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司马光认为俭朴是一种 美德,并大力提倡,反对奢侈腐化,这种思想在当 时封建官僚阶级造成的奢靡的流俗中,无疑是具有 巨大进步意义的。在今天看来,司马光的见解和主 张,也是很有现实的积极意义的。
司马光( ),字君 司马光(1019-1086),字君 ), 陕州夏县 今属山西) 夏县( 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 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二年进士, 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 门下侍郎。 赠太师、 兼门下侍郎。 赠太师、温国 谥文正。 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 的史学家, 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 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本书从英宗朝开始主持编写, 本书从英宗朝开始主持编写, 至元丰7年成书 著有《 年成书。 至元丰 年成书。著有《司马 文正公集》 稽古录》 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 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 康,训诫他崇尚节俭的一篇 家训。读讲讲议议

训俭示康司马光(qing)

训俭示康司马光(qing)
(唐代李商隐《咏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
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诫子书》)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3)字君实,陕州夏县 (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 生”。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变 法,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第二年退居洛阳,花 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哲宗 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全 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 追封温国公,谥文正。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 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 周世宗显德六年,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 《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 状、文集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 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
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
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够)让(一匹) 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笑 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 (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 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 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 (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 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 来,(他)如实地回答(真宗)。皇上说:“你 (担任的官职)属于清望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 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 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 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越发尊 重他。

训俭示康-司马光-讲解

训俭示康-司马光-讲解
答: (1)其次序不宜调换,因为宜先谈宁可固陋(俭) 而不愿奢侈,再扩大“俭”为谨言慎行、不奢 侈浪费,论因俭约而有过失者少,最后以重视 物欲者不足与论道为结论。由礼的排场(外在 仪式的奢侈与固陋),再到个人品格的要求( 由言行谨慎到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段引言 有次第进程,不可调换。
(第二段)
6.本段引用孔子三段话“与其不逊也,宁固”、“以约 失之者,鲜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 足与议也”,其次序可以调换吗?如果调换次序,文 章思路会有什么改变?
4.看电视时会不停转台,就算有想看的节目,还是会不 自主的转。
5.我对待朋友或情人,会在找到最完美的人之前,多尝 试交往。
6.我觉得要挑选送给朋友的礼物,是件很困难的事。
7.每当租影片,我总是花很多心力才能选出最想看的片 子。
8.逛街时,我很难找到真正喜欢的衣服或鞋子。 9.我对各种排行榜(最佳影片、最佳书籍、最佳歌手)
语言流畅简赅,富有文学价值
注解 元代胡三省注
国学常识
‧史书体例 ‧《史记》/《资治通鉴》 ‧家训
史书体例
体例
说明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主,由司马迁《史记》开始, 而后的二十五史皆采此体例
编年体
以年代先后为主,依照时间顺序编排, 是中国史书刚开始常采用的体例
以事件为主,南宋袁枢首创, 纪事本 其读《资治通鉴》,分事立目,共记239事,
• 问题讨论 • 文法修辞 • 字义辨析 • 随身读应用练习 • 历届大考考题 • 课后延伸
题解
出处 《司马文正公集》(又称《传家集》)
体例
训勉儿子司马康崇尚节俭,戒除奢侈, 是一篇家训文章
司马康,字公休,聪敏好学,极为孝顺。 宋代官俸优厚,加上太平已久,因此士大夫 背景 习于侈靡。司马光地位显贵,恐怕儿子沾染 当时奢侈的风气,所以写这篇家训勉励儿子 实践俭德,并传之子孙

训俭示康ppt课件17页分析

训俭示康ppt课件17页分析

第一段:提出中心——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 乃以俭相诟病,引出对近岁奢靡之风的批判。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为什么不单刀直入, 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这一段引用了孔 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突出 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 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 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容易承受。同时,也与当时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风俗形成鲜明比照,使 论点更加突出。
第五段: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证明 上段。
此段可分为几层?请概括。 三层
古之人因俭得到的结果 〔达人、忠〕
小器、出亡 古近名人因豪侈得到的后果 倾家、死
穷困 举以上各例的目的及希望 训汝
训汝子孙
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负担?
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 同角度来阐述观点。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 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 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从论证方 面来看,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 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 虑,最后七例是说明以俭立名、以侈败家的后果 问题;就事迹而言,李文靖为居室问题,鲁参政为 饮食问题,张文节那么是待遇不因升官而进步,各 有侧重,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就表达而言,有 详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故而繁而不赘, 博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本文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司马光教导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 文章, 训: 训诫。俭: 节省。 示:给……看。
要求司马康崇尚节省,不要 追求奢靡,并教导子孙崇尚节省。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
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 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 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 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 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 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 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 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 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段:援引御孙语,从道理上阐明俭、侈的
不同结果。 此段是怎样的结构? (总分)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 俭,
俭,德 之共
有德 者皆 由俭 来
俭则 寡欲
物,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 节用,远罪丰家
德 之 共
侈,恶 之大
君子多欲则贪慕 居官 侈, 侈则 富贵,枉道速祸 必贿 恶
多欲 小人多欲则多求 居乡 之 妄用,败家丧身 必盗 大
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既揭示了作者“以俭素 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说明“以 俭素为美”才是正统的道德观,是传统的美德。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
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 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 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 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 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 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 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 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 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引用
阐发道理
导致结果
结论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 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 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紘、山 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 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 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 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 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 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 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 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文中所讲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文章列举大量事实,批评了当时社 会上讲究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谆谆教 导子孙后代要崇尚节俭朴素的良好习俗, 深刻分析了奢侈与节俭的问题,使我们 认识到节俭是人的美德,从而在生活和 工作上严于律己,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 造成以俭素为荣、以奢靡为耻的社会风 尚。
训俭示康
司马光
上海北郊高级中学 卫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唐代李商隐《咏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
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
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
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 照,慨叹“风俗颓弊”。
作者分几层来论述的? 分三层 总说今年社会上豪奢风气
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
对比
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 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 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 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 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 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 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 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 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 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 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 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 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 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第三段:引述、赞扬古人崇尚节俭的言行。 举了几个事例?各自说明了什么? 三个
1.以李沆为例,讲节俭的好处.
2.以鲁公为例,说节俭可得朝廷信任.
3.以张文节为例,说节俭可保持家人生 活如常.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 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 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 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 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 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 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 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战”等。有《司马文正公集》。
本文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 文章, 训: 训诫。俭: 节俭。 示:给……看。
要求司马康崇尚节俭,不要 追求奢靡,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
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 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 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 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 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 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 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 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 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第一段:提出中心——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 乃以俭相诟病,引出对近岁奢靡之风的批判。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为什么不单刀直入, 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这一段引用了孔 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突出 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 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 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也与当时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使 论点更加突出。
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诫子书》)
司马光(1019~1083)字君实,陕州夏县 (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 生”。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变 法,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第二年退居洛阳,花 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哲宗 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全 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 追封温国公,谥文正。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 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 周世宗显德六年,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 《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 状、文集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 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
第五段: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证明 上段。
此段可分为几层?请概括。 三层
古之人因俭得到的结果 (达人、忠)
小器、出亡 古近名人因豪侈得到的后果 倾家、死
穷困 举以上各例的目的及希望 训汝
训汝子孙
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
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 同角度来论述观点。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 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 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从论证方 面来看,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 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 虑,最后七例是说明以俭立名、以侈败家的后果 问题;就事迹而言,李文靖为居室问题,鲁参政为 饮食问题,张文节则是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各有 侧重,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就叙述而言,有详 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故而繁而不赘,博 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